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学科的特点、内容情境创设与课堂调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音响的基础上。
(1)音乐知识的学习;
(2)音乐技能的训练;
(3)聆听音乐;
(4)音乐的联想和想象;
(5)导入和小结的音乐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审美体验是学习音乐的主要的途径。
(1)能有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优美、壮美、换了、崇高、悲剧、喜剧;
(2)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是音乐听觉;
(3)以旋律为主线,以节奏、音色、和声为辅助,形成思维、情感、文化三位一体的审美体验。
音乐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离开技能的训练就无法体验音乐。
(1)音乐学习的基本能力:听觉思维能力、音乐记忆力;
(2)音乐审美力:感知力、情感反应能力、联想和想象力、音乐理解力
(3)音乐表现力:识谱能力、欣赏能力、歌唱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
音乐的学习内容:
(1)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2)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3)创造——即兴创造;音乐创作。
(4)音乐与相关文——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音乐的情境创设与调控
音乐的情境创设——(一)参与式情境教学;(二)问题式情境教学。
课堂调控——要给学生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尊重学生的发言权。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特点与方法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特点与方法总结一、充满乐趣和活泼性幼儿对于音乐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喜欢听音乐、唱歌、跳舞等活动。
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并享受音乐活动。
二、亲近自然与生活三、塑造良好的音乐基础和素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质。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音乐记忆、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唱歌、跳舞、演奏、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和实践,使幼儿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音乐基础,为今后学习更高级的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会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和跳一些简单的舞蹈,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观察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等综合能力。
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幼儿园音乐教学应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适合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如合唱、舞蹈小组表演、小乐器演奏等,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一、音乐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音乐的欣赏能力、音乐表现力、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如听音乐猜动物、快乐的旋律、音乐接力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音乐技巧。
二、歌曲教学法通过唱歌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记忆、声音感知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节奏明快的歌曲,教给幼儿唱歌,并通过歌曲来学习一些音乐元素和知识。
三、舞蹈教学法通过跳舞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空间感和动作表现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和简单的舞蹈音乐,教给幼儿跳舞,并通过舞蹈来学习一些音乐元素和知识。
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音乐教育学的概念1.音乐教育学的定义: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学及音乐学习过程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音乐教育学主要研究音乐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音乐教育的评价和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3.音乐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音乐教育学融合了音乐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既关注音乐的本质特征,又关注教育的实践应用。
二、音乐教育学的意义1.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教育学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发展音乐技能,提高音乐表达和演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教育学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培养其艺术审美情趣。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学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还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融入综合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团队合作和跨学科能力的发展,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5.促进社会和文化发展:音乐教育学通过传播音乐文化和艺术教育,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培养社会公民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与文化底蕴。
结论:音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它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原则,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学不仅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也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因此,音乐教育学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研究。
音乐学科特色实施方案
音乐学科特色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特色和实施方案。
本文将从音乐学科的特色出发,探讨音乐学科特色实施方案。
二、音乐学科的特色。
1. 艺术性强,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2. 综合性强,音乐学科涉及音乐理论、音乐表演、音乐鉴赏等多个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音乐素养。
3. 实践性强,音乐学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三、音乐学科特色实施方案。
1. 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包括音乐教室、音乐器材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机会。
2. 强化音乐实践教学,学校应该注重音乐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的音乐表演、合唱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可以邀请专业音乐老师来指导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通过讲座、音乐欣赏课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让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4. 开设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如合唱团、乐队、音乐剧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和特长。
四、结语。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特色和实施方案。
学校应该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的音乐学科特色实施方案,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音乐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特点
转载: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特点一、注重教学价值的多种取向传统的音乐教学关注的是学科,追求的是授于音乐、学会音乐,而音乐新课程教学关注的则是学生,追求的是让学生会学音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成长。
因此无论是情境教学法、创造教学法还是研究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都通过创设情境、突出主体位置、改变师生关系、注重学习过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不仅追求学生音乐审美、表现、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追求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塑造人的工程这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的更新,注重教学价值的多种取向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
二、充分重视教学主体的兴趣调动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
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十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
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
“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和令人愉快的效果”。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强调教学并重师生互动音乐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
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音乐教师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
许多音乐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象刘宏伟教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陈运成老师的教学都反映出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把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
「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
「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首先,音乐学科教学强调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习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音乐欣赏和表达的能力。
音乐学科教学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表达和创作,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音乐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学科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唱歌、演奏乐器、舞蹈等实际操作,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和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和表演方式。
第三,音乐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音乐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个人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学生在合唱、合奏、乐队等参与式教学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出。
在演出过程中,学生学会互相倾听,互相沟通,形成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音乐学科教学还强调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音乐学科教学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和演奏,使学生更加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学生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构成要素、曲式和风格等,提高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音乐学科教学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尊重和欣赏。
最后,音乐学科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学科教学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学会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音乐创作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更是学生个性与才能的展示。
综上所述,音乐学科教学具有培养音乐素养、培养音乐素质、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艺术修养和培养创新能力等特点。
音乐学科教学充分发挥音乐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而学生也能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获得身心愉悦和人生乐趣。
教师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
教师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可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不同学科的教学计划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差异,下面将从教师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方面展开回答。
一、学科特点与特色的重要性教师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是根据学科的性质、内涵和发展规律而确定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学科特点和特色的准确把握,可以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教学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语文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使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数学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外语学科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外语学科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之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五、科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教学计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科学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推理能力,使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的学科特点与特色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教学计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
声乐教学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
声乐教学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声乐教学作为一门专业的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丰富生活、享受艺术的机会。
但是,每位学生的个性和背景不同,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基本规律,为每个人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声乐教学的个性特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了解学生的个性,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的背景和年龄学生的背景和年龄是影响学情教学结果的重要因素。
在了解学生背景和年龄的基础上,可以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更好地发挥其个性特征。
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方式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因此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以通过针对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的基本规律声乐教学也存在一些基本规律,可以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把握和运用,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声乐技巧的训练声乐技巧是声乐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声乐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
音乐理论的学习音乐理论也是声乐教学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乐技巧。
发掘学生的音乐才华发掘学生的音乐才华是声乐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才华,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
总结声乐教学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声乐教学教师而言,了解这些个性特征和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发挥个人特长。
音乐学科教育学
1、音乐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的学科,是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主要研究学校音乐学科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的一门科学。
2、音乐教育的特征:1情感性(2)形象性(3)愉悦性(4)主体性3、审美态度: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一种无直接实用和个人功利目的的观赏态度。
4、音乐感知觉:是音乐审美能力最基本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音乐客体形式所蕴含的意蕴有选择的感知上,听觉主要体验表现在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分辨上;知觉是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5、音乐审美能力:包括音乐感觉和知觉、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音乐动作和智慧、音乐表现等多种能力。
它是在一种特殊情感体验状态下,体现出在音乐审美创造性、认知能力或敏感性方面。
6、音乐想象: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依据知觉把握的材料,将自己丰富的经验渗入其中,在广阔的心理时空内神游。
7、音乐记忆:以往感知过的音乐表象在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表象。
8、音乐情感:伴随着个体的音乐审美活动而产生的特定的情绪活动和情感上的共鸣,即音乐情感是个体对特定的音乐音响产生的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9、音乐表现能力:主要指与听觉、审美情绪相配合的相关活动——演唱、演奏时对声带、有关肢体的运动神经及肌肉进行协调合作的控制能力、运用能力及熟练程度。
10、课外音乐活动: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从广义来说,它可以包括校外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
1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学校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是教学原理引申和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抽象。
12、教学中如何运用期望效应,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关心体贴、保护自尊、注重反馈、真挚鼓励、目标适度。
13、课堂教学艺术:实质是教师本人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获得音乐美感的过程,是教师个人教学魅力与风采的集中展现。
初中音乐教学学科融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学科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学科融合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够跨越国界、文化和语言的限制,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想象。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科融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学科融合的定义、初中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学科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科融合的定义学科融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价值观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科融合不仅包括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还包括音乐与生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融合。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特点1.基础性:初中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启发性:音乐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综合性:音乐教学涉及到多个学科,如文学、历史、绘画等,需要进行学科融合。
4.实践性: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音乐水平。
三、如何实现学科融合1.音乐与文学的融合:通过分析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音乐与历史的融合:通过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
例如,在学习古典音乐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
3.音乐与绘画的融合: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绘画创作,或者根据音乐的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4.音乐与生活的融合:通过分析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在节日庆典、婚礼葬礼等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
四、学科融合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学科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音乐学科教学总结音乐学科教学总结1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这学期我被安排上初二年级的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
二、课堂组织中的不足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
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但有时把握不住学生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
三、用心启迪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音乐学科教学总结2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音乐教育学的性质特征
音乐教育学的性质特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载的性质特征与目标任务,是在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实现美育教育所赋予的育人功能。
音乐教育学学科理论研究、教学实验开发、课程目标设立都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与音乐学习全过程的一门学科。
其性质除具有美育教育的普遍性质外,还有揭示音乐教育规律、论证学科教学方法、指导音乐教学实践的具体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特殊性质。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导音乐学科的教学理论研究及学习方法设计,探索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现代音乐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研发的基础。
音乐教育学是音乐学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中有关学习理论和学习心理学及相关衍生学科如“比较教育学”、“心理治疗学”、“运动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相互渗透,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汇聚了各学科研究成果。
音乐教育学不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来研究音乐教育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借鉴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
所以说音乐教育学的学科研究方向既不是用教育学的原理简单地解释和说明音乐艺术的发展方向,也不是把音乐手段简单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一般过程,而是全面揭示音乐教育教学规律,把握音乐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动态,制定音乐教育研究方向,规划音乐教育学习目标,从而达到运用音乐教育手段来塑造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
音乐教育学的学科教育特征除具备美育教育的共同特征之外,基于自身的教育优势还有以下几个特征:(1)基于音响艺术的听觉感受培养音乐艺术的自有特性决定了其以听觉感受为培养目的的特性。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较,区别在于音乐是用音响的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审美作用的。
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声乐、器乐,表现手段有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和声。
通过乐音和噪音的组合构成起伏的旋律、疏密的节奏、张弛的和声、变化的音色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
它对人的情感熏陶是通过听觉感受培养来实现的。
幼儿艺术类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特点
音乐教育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
音乐教育学科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音乐教育学科是运用上述各学科的有关原理、原则、方法与音乐教育艺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学科。
音乐教育学科。
音乐教育学科应该有自己的、艺术的、教育的、科学的价值。
不应当把音乐教育凑成音乐+教育+心理的互不相干的“拼盘,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
学校音乐教育分大、中、小、幼等几个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
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
音乐家的历史和当前音乐启蒙的良好时机,童年时期形成的“童子功”,无论是技能技巧方面的,还是艺术素养方面的都将使人终生受益。
各年龄阶段的音乐教育有共同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音乐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又有不同的要求。
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音乐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乐艺术的基本理论lo音乐艺术理论: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由于音乐艺术理论与社会学是有关联的。
音乐技术理论: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曲式学、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钢琴(风琴)弹奏、声乐演唱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技巧。
音乐艺术是音乐教育学科的基础,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幼儿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的原则、方法。
儿童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音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或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
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培养孩子艺术素养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阶段,也是为日后音乐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比其他学科,幼儿园音乐教育有着独特的特点。
一、游戏性强幼儿园音乐教育注重与游戏相结合,将音乐教育变得有趣。
游戏是孩子们认识、理解和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也是如此。
例如聆听音乐教育,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美妙与节奏,唱歌时通过游戏来学习音高的变化,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兴趣。
二、情感教育音乐是情感传达的载体,幼儿园音乐教育也注重孩子情感的培养。
通过节奏、曲调、歌词和表演等多种形式,传达情感和理念。
例如,在唱歌时加强表情和动作的辅助,可以使孩子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容,提高孩子对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三、综合教育音乐教育可以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给孩子带来更综合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语言教育中,可以通过唱歌来提高孩子的语音表达和语感,也可以通过歌曲的故事情节学习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
在身体运动中,可以通过感性的音乐节奏来引导孩子锻炼身体,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四、因材施教幼儿园音乐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每个孩子的兴趣和认知层次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和需要来灵活处理,给每个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五、趣味性幼儿园音乐教育应该具有趣味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自发地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打击乐器发声和节奏游戏制造音乐氛围,引导孩子尝试表演和创造,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
六、零基础教学幼儿园音乐教育要从零基础开始教学,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程度进行启蒙教学。
从最基本的节奏、旋律开始教授,逐步提高难度,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技能。
七、亲子互动幼儿园音乐教育也逐渐强调亲子互动,引导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音乐活动,增强亲子关系。
例如,在家庭唱歌活动中,搭配简单的舞蹈和表演,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互动,共同享受音乐的乐趣。
总之,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游戏性强、情感教育、综合教育、因材施教、趣味性、零基础教学和亲子互动等独特特点,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
中学音乐教学特点论文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特点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音乐教学不能脱离音乐教学的任务、规律,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及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等。
中学音乐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综合性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器乐教学等诸放在方面。
一般来说,这些内容总以综合的形式交织在一起进行,即使是单一内容的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也要涉及综合性的问题。
例如:歌唱教学,学习歌唱及演唱歌曲的过程,就是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就是学习乐理知识、识谱的过程;就是学习用歌唱手段感染、教育自己、感染、教育他人的过程。
综合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综合应该体现充实性,体现条理性。
要体现充实性,必须深入开掘教材的内涵。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小学生高许多,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或美感的期望值也远远高于小学生。
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难度要得当,不可过少,过易。
教师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使单一素材在众多方面发挥“效益”,更充分体现综合性并满足学生的需要。
要体现条理性,就要求教学设计必须注意结构布局合理,环节衔接紧凑。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重要的问题是兼顾到不同内容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不同环节之间的过渡与穿插安排。
如果能用前一环节的内容为后一环节作好铺,让后一环节的内容在前面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发展,那么就使新内容的显示不会显得生僻和突然,旧内容的再现也不会显得乏味和重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动口、动手复,就能保证既充实丰富又井然有序。
二、感受性音乐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感性的参与,强调感受、体验。
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体验到音乐作品抒发的情感、体验到美。
因此,感情活动一定要重视,学生感受得越全面、越深刻,体验得越充分、越准确,教学就越成功。
音乐教学的每一活动,都要有学生的感性参与,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湘艺版音乐-梨园百花(一)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1、音乐学科的特点(1)音乐性音乐是听觉艺术,它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是抽象性的,每个人的感知也是不同的,所以它具有非语意性,非具象性,不确定性。
(2)审美性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体现非功利性,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的“言之不足,歌;歌之不足,舞”的原因。
(3)过程性过程即目的,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无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这些在新课标中都有所体现,那么怎样听音乐,才能更好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呢?这就需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2、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1)听觉体验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音乐学习离不开听觉体验,必须保证足够的聆听时间,将听觉体验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之中。
(2)音乐听觉能力是人基本音乐素养的首要部分音乐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双基=基本音乐素养教材分析湘教版音乐课共分八个单元,第七单元分两部分,本节课是第七单元第一部分。
《梨园百花》里面的主要内容是简单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并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能用带有京味的歌声和简单动作表演《卖水》片段。
学情分析根据《大纲》要求,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掌握基本的鉴赏知识。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本节课设定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梨园百花(一)教学目标简单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并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能用带有京味的歌声和简单动作表演《卖水》片段。
教学重点通过几首代表性京剧片段的欣赏,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并用带有京味的歌声和简单动作表演《卖水》片段。
教学难点用京腔带上动作表演唱《卖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能与大家一起走进音乐课,首先请大家先来欣赏一段戏歌,听听它展现的是什么?二、出示戏歌《唱脸谱》,讲解京剧知识问:这首戏歌你们听过吗?叫什么名字?它唱的是什么?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装艺术,不同的脸谱表现了各种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
中学音乐教研特色(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音乐教研活动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推动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学音乐教研特色。
二、特色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1. 丰富音乐知识: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音乐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外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欣赏等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培养音乐技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等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3. 激发音乐兴趣:通过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参与度。
三、特色二:强化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1.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合作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特色三: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音乐培训、研讨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 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建立健全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形成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教研氛围。
五、特色四:拓展音乐教育领域1. 举办各类音乐活动:定期举办音乐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2. 加强校际交流:与其他学校开展音乐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社会资源:与社会音乐团体、艺术家等合作,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音乐讲座、演出等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六、特色五:关注音乐教育评价改革1.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我们之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新的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定位,包括课程的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跟大家都做过研修与解读。
但如何将理念贯彻到课堂中,什么是以审美为核心,什么是兴趣爱好和动力,如何做关注到全体学生等一系列理念实施的问题,还需要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要把课标的基本精神、特别是跟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当中,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把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搞清楚。
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
一、音乐性第一个就是音乐性问题,也就是说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这是音乐本身的特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
无论是欣赏教学还是唱歌教学,都要始终贯穿音乐的语言。
音乐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要贯穿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方式呢?这是值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什么叫音乐的语言、什么叫音乐的方式、什么是非音乐的语言方式?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音乐教学中,聆听音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老师不能用过多的非音乐的语言来讲解音乐,而脱离音乐,脱离音响。
教学要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有一个音乐的目标,不能在音乐课上解决历史问题、地理问题、数学问题,音乐学科的第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音乐性。
老师要用音乐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把非音乐的东西都搬到音乐课堂上。
让学生用音乐的头脑去听音乐,而不是用其他语言去听。
音乐的语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声等等,老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要素当中了解音乐表达了什么。
用音乐语言去解决问题是音乐学科的第一个特点。
二、审美性另外一个学科特点就是它的审美性。
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后最为突出的一个课程理念。
我们都知道,小学有思想品德课,初中有思想政治课,这类课程都是通过讲述的方式告诉学生道理。
音乐课就不能讲道理,因为这不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学科是以情动人,以美动人的学科,所以我们经常说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在音乐课上跟学生讲道理和灌输一些思想都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必须通过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打动学习者。
我们说音乐艺术的情感性是极其强烈的,音乐艺术在表情的上胜过其他一切学科和艺术。
比如美术作为视觉艺术也具有情感性,但它不如音乐来的强烈,影视和舞蹈也都不如音乐的情感性力量强大。
人们常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当人的情感发展到很深的状态时语言就显得很苍白了。
在音乐表达人的情绪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
为什么音乐学科要注重情绪,注重情感,注重审美呢?因为审美主要是通过人的情感来完成的。
音乐学科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老师面对一群有情感的学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形成了一个音乐的审美过程。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的时候,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很丰富,说出来的语言非常少。
而还有一些老师把一节课时间都放在细致入微的讲解上,认为不讲学生就听不懂,真正研究音乐本身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其实,老师备课先把声音文件拿来听,然后再去看谱子,这样才能抓住音乐。
实际上凡是“白开水”的课,老师都在音乐之外,跟音乐接触少,还没找到感觉,对音乐没有体验和感悟。
今天谈到的全国性普遍问题,就是音乐课流于形式。
大家都知道现在音乐学科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之所以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看不到音乐学科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所以我建议各位老师既然从事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能对音乐无动于衷,永远用理性的态度面对音乐,讲音乐。
音乐老师要感性一点,学生也要感性一点。
音乐学科是感性的学科,如果我们总是理性的操作,效果一定不会好。
音乐审美教育学里有一个词叫“审美渴望”,我们说审美教育说了十年,如果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音乐都缺乏审美渴望,那音乐教学与学习就都没有动力了。
所以,音乐教师走进课堂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感动起来。
这牵扯到一些教学心理,我建议老师们可以多研究一点音乐教学心理,这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过程性音乐学科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过程性。
音乐学科跟其他学科不同,或者说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它强调教学过程。
教学要体现教学过程特别重要,或者用一句话来说,教学过程即是教学目的,他们是统一的。
老师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音乐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就是过程,一个完整的作品怎么呈现给观众的呢?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的。
如果不从头听到尾就把握不住它,所以过程即音乐,音乐也就是过程。
音乐随着时间流动,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的艺术,动态的艺术,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教育问题,为什么许多老师舍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听音乐?这就没有体现音乐的时间性和过程性特点。
我们特别倡导教学无痕,就是你看不出他是怎么回事,但是都在里面渗透着,这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音乐学科具备这样一个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立竿见影的。
用教育学中的一句话归纳,就是音乐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老师们不要觉得这堂课这个歌曲没学会,那个切分音没唱准,或者这堂课一个曲式学生没清楚,事实上关注这些东西就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过程和时间特点。
音乐是一个积累,为什么把鉴赏改为欣赏,就是要求学生和老师多进行音乐经验的积累。
音乐教学的过程性,还要联系三维目标,第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个过程与方法,老师在设定目标时,要注意在实践层面多用音响跟孩子们交流,凸显音乐的过程性,而不是我们放一边学生就能听进去的。
如何让学生跟音乐进行交流,这里边有一个具体的在教学层面上的问题。
比如这一首歌究竟是怎么学会的,老师们可以想一想。
由一开始你完全陌生的一首歌,到最后把它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可惜我们老师没有研究,借鉴的间接经验过多。
参考书的目的是提示老师,提供借鉴,但是有时候老师过多的依赖教学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几个人对作品的一种诠释和解读。
老师们案头多一些书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深入的研究,反复的聆听,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激情,这样一节课才有可能上到位。
很多教师在课上不给学生听太多音乐,认为没有那么多时间,但这样的教学容易没有效果。
因为音乐不是知识型的学科,音乐是非语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艺术,跟语文、数学不一样,语文一个字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就有语义性了,这是话筒、这是电脑,我们就都明白了。
音乐的“ do re mi fa sol ”是什么?一千个人听了就有一千个答案,所以音乐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音乐,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直接跟音乐音响来对话,这个非常重要的。
老师们要多给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时间,听也是接触,唱也是接触。
课标提倡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不能总是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音乐老师应该抓住音乐的特点,别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数学课。
音乐教师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起到通道的作用。
通道这头是学生,那头是音乐,教师要保证通道的畅通,不能总用语言打断它,一旦切断了通道,学生就很难融入音乐了。
教师不能总是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领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体会音乐。
音乐是流动性的艺术,是过程性的艺术,我们怎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获得,需要老师们动点脑子,给点方法。
李存老师用的办法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一听音乐就情绪激动的挥拍子。
音乐老师的语言是金,课堂上老师不要说的太多。
但很多老师不习惯这种方式,比如现在播放一段音乐,老师没事做,就会不停的说:“坐好了,好好听着啊,你瞧你干什么呢”。
有的还讲这部分音乐怎么地了,那部分音乐又怎么地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听不进去音乐的。
很多老师觉得不说话就很不自然,特别是音乐比较长的时候,老师就坐立不安了。
这说明老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听音乐,如果听了表情就会显现出来,或者身体会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动,学生的情绪就会在老师的感染下被带动起来。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很深刻,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当它化成我们具体教学实践行为的时候,凸显出来的是如何把控音乐性的问题。
当我们认识到了学科特点的时候才能把教学实施做到位,真正通过音乐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为什么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一、听觉体验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课程标准当中特别强调关注音乐本体,在课程内容中也大量涉及到听觉的艺术和感知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们应如何把握呢?其实,今天一线音乐教师在教学操作层面确实有很多困惑,所以老师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音乐教学为什么要遵循这样一种感知规律,这跟我们艺术课程本身特点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音乐课标中教学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课改已经十余年了,课标大家也都从道理上认同,但是结合教学把它变成一种教学行为的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把这条作为教学建议的一个核心呢?第一个就是听觉体验,它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课标里也反复提到这一点。
比如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就是感受与欣赏,就是把感受,把音乐的听觉感知作为音乐学习最基础的一部分,或者把这句话倒过来说,音乐学习离不开听觉体验,我们讲那些非音乐的教学行为的时候,老师试图用语言、用讲、用告诉的这些方式,这些都是违背音乐艺术的感知规律的。
音乐教学的正确方式是重视聆听,老师不要舍不得时间,要保证足够的聆听时间,听觉体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欣赏、唱歌、演奏或者创作,都要把听觉体验作为一个基础的,或者是基本的教学目标。
我们获得的听觉体验逐渐积累出的音乐经验才是我们音乐继续学习或者从事音乐活动的基础。
过去还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基础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呢?我们培养的是音乐的听众,爱好者,是能参与音乐活动的大众,所以培养普通人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
我们要重视聆听,给学生足够的聆听时间,实际上说到底就是培养音乐爱好者,终身喜欢音乐,把音乐作为他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基础音乐教育不是通过九年把学生培养成爱好者,如果我们的评价方式不当,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本来学生是喜爱音乐的,但最后却由于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他们成为音乐艺术的抵制者,这就很糟糕了。
课改之前出现过这样的现象,由于我们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强调理性的,脱离音响的教乐谱,使孩子们感到音乐课比数学还难,我们把学生引到了那种学习理科的思维方式上去了。
现在有很多中西部偏远地区,以及课改没有涉及到的地方,仍然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很多老师学会唱一首音乐作品,学会读谱,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是怎么学会的。
其实一开始我们还真不是去学谱,没准我们是先会唱这个作品,再去找谱子,在唱谱子的过程中学会认谱了。
或者我们真想学一件乐器,就会拿件二胡随意比划比划,可能无意中就学会了。
之后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愿望,通常是先有音乐,后有听觉,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才会进入到理性的学习。
比如说突然拿一歌本,自己看着歌本就产生那种感觉了,但这也不是绝对化的。
人都有内心听觉,这是音乐心理名词,就是看着乐曲的乐谱,产生一种内心的音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