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解读
[精品]北岛《回答》赏析
![[精品]北岛《回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3e3d6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7.png)
[精品]北岛《回答》赏析
这首诗是北岛早期的诗歌,是其扛鼎之作,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要“回答”,就要有回答的起因、回答的对象。
诗人的回答对象很明显,就是那沉闷的社会现实,充满悖谬的十年浩劫。
诗歌开头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著名诗句。
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借“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这明显给“卑鄙者”和“高尚者”身处地方一个极负面的评价。
诗人的心中充满着英雄式的悲剧情结。
同样,诗人的心中也充满了希望,来自古老祖先的希望。
从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中,诗人仿佛看到一片纯洁的天空,闪现着漫天星斗的天空。
诗歌大量运用象征手法,那些象征性的形象又带有明确的意义指向。
尽管这象征的形象相对直白,但是并没有影响诗歌的感性特征。
“冰凌”、“死海”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困境和艰难。
诗中新颖意象和丰富情感的巧妙组合,带有明显的朦胧诗特点,诗歌的思想倾向也带有明显的朦胧诗的特征。
— 1 —。
北岛《回答》的艺术特色

北岛《回答》的艺术特色:
北岛的《回答》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北岛早期的诗作,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高度概念化的意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首诗的成功首先就是这种批判思想的成功,但承载这种思想的是高超的诗歌艺术.将抽象的伦理观念与平易的意象相结合,产生了一种超现实的思想力量.其强烈的悲剧感,更是让人透不过气来.冷峻的反讽、浓郁的悲愤、炽热的感情,如火山喷发一般使人惊心动魄.诗中许多意象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借助于高超的诗歌艺术,使诗具有了哲理的意蕴,更加宽广的、深层次的省思,历史的深度.。
王家新《回答》的文本细读

王家新《回答》的文本细读
田甜
【期刊名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卷),期】2006(000)035
【摘要】王家新的《回答》被称为“个人的史诗”,王家新说过“我所设想的
‘史诗’己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宏大叙事,它不是时代的风云录,而应归结到一种个人在历史中的命运的透视和认识。
正是这种对‘个人的’历史和命运的切入,会给写作带来一种更为确切的角度。
”(1)《回答》正是以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动为契机,揭示的却是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和个人生活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困惑,“回答一首诗竟动用整个一生”,其中括了作者对爱情,对女性,对人生,对命运的思索。
【总页数】1页(P50)
【作者】田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
【相关文献】
1.历史的"个人化"书写——评王家新《回答》叙事性 [J], 姬玉侠
2.苦难的诗学r——里尔克影响下的王家新及其《回答》 [J], 王昭鼎
3.精神的固守与诗意的追求--论王家新《回答》一诗对当下社会人生的多维反思
[J], 褚自刚;王社良
4.生命的诗学——《杜伊诺哀歌》与王家新的长诗《回答》 [J], 李曼琼
5.一九九〇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精神症候——以王家新《回答》为中心[J], 罗如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岛《回答》赏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第一节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 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 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 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精选可编辑ppt
12
第二节
冰川纪指冷漠的人际关系。冰川纪已过去了,便 可解作人际关系极度冷淡的文革时期已过去。
“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 。
好望角,指的就是可以实践梦想,达到目标的地 方。
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指一个人语言、 行为恶劣程度作为进出标准的。那这以“卑鄙”为 “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 明的。 接着的一句也与前一句紧密连接。高尚是用来形容 道德水平高的人。这句里说高尚是墓志铭,这一词 的出现,暗示高尚者已死。 世风日下,道德沦亡。
精选可编辑ppt
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回答
北岛
作者资料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 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出版的诗集有:《陌生的海滩》 《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零度以上的风景 线》《开锁》;其他作品有:《波动》《归来的陌生人》 《蓝房子》;散文集《失败之书》《青灯》《城门开》。 《回答》为其代表作之一。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是当今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人。
精选可编辑ppt
6
图为四五时的天安门广场,一名青年正在
讲演
精选可编辑ppt
7
四五运动时人们悼念周恩来
精选可编辑ppt
8
四五运动时的花圈与诗抄
精选可编辑ppt
美学作业之谈谈我对北岛诗歌《回答》《宣告》的认识

写在题前对于“文革”,我知之甚少,只是从家里老人的经历中了解到些许事情。
在文革时期,因为家里多了二分地,爷爷被划为地主,差点被活埋;奶奶受到批斗,被人揪断了头发,陪嫁的首饰也被一抢而光;姥爷是教师,天天被拉到大街上游行示众,脸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儿;姥姥要带着纸糊的大高帽在田间干活,受人辱骂;爸妈小时候也受牵连,被同龄的孩子们叫做“地主羔儿”,亲戚朋友对你敬而远之,人没有人性,只有阶级性:那是一个疯狂的令人窒息的年代,然而历史课本仅用两页就将它翻过。
我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历史老师却告诉我这一章高考不会涉及。
为什么?因为谁都不愿意揭自己的短,扇自己的嘴巴子。
谈谈我对北岛诗歌《回答》《宣告》的认识北岛的《回答》正是创作于文革结束之初,即使你没有通读过全诗,但其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一句,想必你也早有耳闻。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透漏着一种强烈的阴冷感,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多数人认为“北岛的《回答》是在以清醒的眼光审视过去。
”但我认为北岛不仅审视了过去,还预测了未来,因为即使是在今天,这首诗依然有它鞭策的对象。
遮住它的创作年代,你会觉得它描写的就是现在:“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不够卑鄙你就坐不到铁道部发言人的位置上;“是我把这位老人送进医院的,但不是我撞的这位老人”,你高尚,那就请你为你的高尚垫付医药费吧;方丈上妓院不是嫖妓,是在为失足妇女开光;官员们写的不是工作计划,是性爱日记。
艺术家的思想总是超前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诗,我感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过时。
“或许卑鄙能够畅行于一时一地,但是也只是一时一地而已。
高尚尽管会被死神与苦难纠缠,但是毕竟总有一种光芒让你想亲近,就如同那斑斓的天光。
”或许,这仅仅局限于或许,局限于人们美好的愿望之中,因为我们眼前看到更多的是卑鄙者以卑鄙的手段在世上畅行,高尚者的高尚品行却使其自身走向墓地。
诗中许多意象给人的都是压抑和冰冷的感觉,如“镀金的天空”、“冰川季”、“冰凌”、“死海”等等,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回答》课件(北岛)

• 星斗本身的光亦与人的眼光相似,以星来比喻为人的眼光 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比喻,以星的形状来喻文字,以其光喻 为人的眼光,所以虽然用了两个不同原则,但亦以相同的 角度把有关的意象连起来;当然,这里的重点是在相异的 地方,闪闪的星斗等于五千年的象形文字,究竟有甚么意 义呢?这可能要从「新的转机」一句解释,换句话说,整 首诗提到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却不知 道方向在哪里。所以最后一段提到「新的转机」,就是指 可能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找到「新的希望」;这里提到 「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它代表中国文化,这是合理的推 断。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二个隐喻,把星斗等同于眼睛,两 者是有相同的地方,而相异的地方是现在所造的一切会在 将来的历史中看到。
•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卑鄙」:( 卑鄙」:(1):(古)卑微鄙陋,本是联合词组 ,,“卑”指地 」:( 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意思是: “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说文》:“卑:贱也, 执事者。” “卑”本义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泛指地位低下 。它的 反义词是“尊” 。“鄙”本指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和“都”(都市) 相对。因为住在边远地区,消息闭塞,行为粗俗,所以“鄙”引申为 “庸俗、浅陋”。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 战》)。意思是“有权位的人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2) (今)“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 「通行证」:准许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行的证件 。而这地方是限制 限制进 通行证」:准许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行的证件 」: 限制 出的 。 • 意象组合 这是一个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世界。 意象组合:这是一个乌烟瘴气 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世界。 这是一个乌烟瘴气,
上镶有黄金的现象在中西方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北岛的《回答》鉴赏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鉴赏:这短文讨论的是北岛赵振开,〈回答〉一诗中结构组织方面的对比原则及意象:首先,讨论的是第一诗段所用的意象,如开头第一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它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陈述句,这明显是一个隐喻,简略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这给原属中性的「通行证」,沾上「卑鄙」负面的感情色彩。
事实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也不例外。
若从规范语言的角度看,在这麼一个短距离内,出现两个相同的字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但这种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
读者不禁要问:「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让读者思考。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通行证」一般是给合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
可是如果结合这两个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证」的话,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行为语言恶劣及不道德作为进出标准的。
读者不难由此推断:这以「卑鄙」为「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
《回答》文艺批评写作思路

《回答》文艺批评写作思路《回答》是一首以文革为主题的诗歌,它没有落入“文革”题材作品伤怀或批判的俗套,而是运用了朦胧诗的典型笔法来表现作者对十年浩劫的独特感受。
在写作《回答》的文艺批评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主题与情感:《回答》以文革为背景,通过诗人的视角呈现了那段特殊时期的生活。
在批评中,可以深入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以及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同时,可以探讨诗人如何处理历史与个人记忆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诗歌中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意义的文革世界。
2.语言与形式:朦胧诗是《回答》所运用的诗歌形式,批评中可以关注诗人如何运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分析诗中的语言特征,如隐喻、象征、意象等,以及这些语言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此外,还可以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语言的模糊性创造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3.意象与象征:在《回答》中,诗人运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批评中可以关注这些意象的选取和运用,以及它们如何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对文革的独特见解。
此外,还可以分析这些意象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4.历史与个人记忆:诗歌常常是历史和个人记忆的交汇点,《回答》也不例外。
在批评中,可以关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将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融入历史的宏大背景之中。
同时,也可以探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历史观和记忆观,以及这些观念对读者理解文革历史的影响。
5.审美与价值:《回答》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必然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批评中,可以深入分析这首诗所体现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以及这些特征和风格如何影响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此外,还可以探讨这首诗在当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评价《回答》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回答》的对比手法

《回答》的对比手法
朦胧诗《回答》中,作者以独特的结构,韵律。
理性地表达了自己内心中热烈的情感。
同时表达了时代对人们的迫害,以及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那个格格不入的时代中叛逆的思维。
作者的态度从疑问,到审判再到挑战,代表了自己的立场—决不妥协。
在诗歌的第一节中,诗人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表现了一种讽刺的意味,表示了那个时代对人们的欺骗性。
死者弯曲的倒影,反映了人们的扭曲,痛苦。
与镀金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
美好的表面下隐藏着残酷悲伤的事实,从而以对比的形式更加突出了悲剧的现实。
诗的第二节,打破了诗的韵律,也是问题的提出。
“冰川纪已过去了,为什么都是冰凌?”冰是冷却的,给读者一种安静,沉着的体验,代表了作者冷抒情的特色对比手法,具有理性的色彩与美感。
但同时,冰也是冷酷的。
一个残酷的时代过去了,而残酷的东西却留了下来,这种理性分析使得诗更具有说服力。
但同时理性的分析中也包裹了浓烈的感情色彩,作者采用的意象是冰川有一种坚不可摧的磅薄气势。
因此表达了作者内心浓厚的悲伤。
北岛《回答》中蕴含中国传统思想意识

浅析北岛《回答》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意识[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北岛《回答》的思想内容,剖析该诗中蕴含的道德意识、普世意识、忧患意识和天地意识等中国传统思想意识和审美因素,展现该诗意蕴的丰富性,解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北岛;道德意识;普世意识;忧患意识;天地意识北岛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产生的“朦胧诗”思潮的代表人物。
“北岛开始写诗时,更多受益于浪漫派诗人。
他初期的诗,有明显的感情抒写的骨架。
诗的意象的象征指向明确,形成可以作明确意义归纳的象征符号‘系统’。
……这种象征符号确定的内涵和价值取向,虽然会减弱诗的丰富的感性魅力,但在北岛最好的作品里,由于想象的奇特,情感的丰盈和庄严,而得到弥补。
价值取向相对立的象征性意象密集并置所产生的对比、撞击,构成‘悖论性情境’,常用来表现复杂的精神内容和心理冲突。
”北岛的《回答》是一首具有内在张力和审美价值的诗。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思想意识的角度分析该诗。
一、道德意识本诗一开始就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倾泻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其真理的力量是令人叹服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只要提到道德,谁也绕不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卑鄙,什么是高尚?”其答案,哲学家有哲学家的概括,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演说,信教者有信教者的布道。
但是,诗人北岛以自己身处十年文革的亲身经历和纵横古今的思考,坚决而掷地有声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在中国儒家文化氛围中,卑鄙和高尚似乎是专门为“君子”“小人”创设的,而且它们总是对立两组对立出现的概念,即一提到君子与小人,人们自然会想到卑鄙和高尚。
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
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
但是,诗人以这样富于道德意识的文字开门见山,并非是重提旧的道德观来矫正被盲目的政治崇拜所扭曲的灵魂,也并非以一种启蒙者的道德来给人指一条灵魂净化之路。
张寒寺《回答》赏析。

张寒寺《回答》赏析。
清涵做了两个决定来让自己单调的生活起点儿变化:一个是申请到市图书馆做志愿者,帮他们把几百万册书从城市的北边搬到南边;另一个,是终于在网上租了一个在线女友,算是结束了自己多年的单身生活。
这能骗得了谁呢?他想。
清涵白天工作九个小时,主要职责是为一个网络游戏测试程序漏洞。
比如,试一下把某种道具卖给某个NPC(非玩家角色),看他会不会反常地一夜暴富;或者无数次地从某个悬崖飞身跳下,看他会不会跌出地图范围。
这样的工作让他觉得既无聊又疲倦。
他在图书馆里倒是干得很卖力。
三个小时的体力活儿,他经常一个人就搬空一整排书架,还能抽出时间坐在地上看会儿书。
“图书馆的书都很好看。
”这是清涵发给阿雅的第一句话。
阿雅就是他租来的在线女友——清涵能断定,她不是人,而是聊天程序。
她的本体不过是海量的搜索数据,存储在开发商的服务器里。
她收到用户的消息之后,经过短暂的运算,回复一句最像恋人的对答,让用户得到恋爱式的心理满足感。
“我没去过图书馆。
你在看什么书?”清涵看得出这句话经过了语义分析,既回应关键词“图书馆”,又针对“书”发问,让两个人的聊天可以继续下去。
“一本破诗集,只剩一半。
莱特昂·布兰朵,听过吗?”对方回复得很快:“没有。
我只读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程序在主动发起新话题,表明设计者对自己的算法很有信心。
但清涵不打算接招,他关掉手机屏幕,开始埋头看书。
清涵很少跟活人打交道,以致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丧失了这项能力。
他善于辨别游戏程序里每个角色的举动是否符合原定的设计,也能轻易看出某项数据的异常会导致什么后果。
但揣测人们暧昧不明的话里包含的深意,从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来判断他们的喜怒哀乐,对清涵来说,都是难以掌握的能力。
“如果一排书架上有一千本中文书和一千本外文书,我每次借走五本中文书和两本外文书,你每次借走两本中文书和五本外文书,假设我们看书、还书的速度一样快,那当我第四次借书的时候,刚好借到你看过的书的概率有多大?”清涵把这道题发给阿雅。
《回答》阅读指导

《回答》阅读指导
《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北岛是带着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强烈的否定倾向进入诗坛的。
他在小说《波动》里曾借主人公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诗,过去喜欢它美丽的一面,现在却喜欢它鞭挞生活和刺人心肠的一面。
”诗人已经从顶礼膜拜、盲从苟合、随波逐流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他以怀疑、指控的态势切入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实,表现他对生活的决绝的批判、否定和毫不妥协的反抗。
他的诗集中地表现了一代人所特有的悲愤和沉思。
《回答》是北岛最著名的诗作。
这首诗对那个变异社会表示了怀疑和否定,诗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的忧患,面对黑暗和荒谬,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我不相信”的回答,与此同时,在挑战和摧毁现存世界的声音背后,诗人从历史和未来之中脱后突然来到威虎山,杨子荣以其大智大勇,采用先发制人的方法,控制了捕捉到希望和“转机”,《回答》一诗显示了北岛深沉、冷峻和凝重的艺术风格和较强的现代主义特征。
《回答》原文及赏析

《回答》原文及赏析北岛的《回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情感的诗歌,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当代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文如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这首诗开篇即以震撼人心的对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将卑鄙者的畅行无阻与高尚者的悲惨结局鲜明地展现出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扭曲。
“通行证”和“墓志铭”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词汇,形象地表达了卑鄙者的得意和高尚者的悲哀。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镀金的天空看似华丽,实则虚假,死者弯曲的倒影更是暗示了在这个扭曲的世界中,无辜者的悲惨命运。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这两句以自然界的现象为喻,质问社会的不合理。
冰川纪的结束本应带来温暖和生机,然而现实中却依旧充满冰冷;好望角的发现本应开拓新的希望,可死海里却充斥着盲目的竞争。
诗人以坚定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态度,“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纸象征着诗人用来书写和表达的工具,绳索或许寓意着束缚和抗争,身影则代表着孤独但坚定的存在。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北岛《回答》赏析

回答一、重点难点1.重点:“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思想内涵。
2.难点: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背景材料1.北岛(1949~ ),“矇眬诗”的主要代表。
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生于北京。
七十年代初开始创作,著有诗集《北岛诗选》、《太阳城札记》和小说《波动》等。
现居国外。
2.《回答》是北岛的著名诗篇,写于1976年的“四·五”运动期间,后被广泛传抄。
三、内容分析在《回答》之中,诗人以深刻的怀疑和理性精神对动乱的社会和丑陋、荒廖、黑暗的现实提出了有力的指控。
同时,也以深刻的历史思考表现了对“新的转机”和人类新的“生存的峰顶”的坚定信心,对“坚信”的和“不相信”的做了明确的选择和“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已经成为广为传诵的具有历史积淀意义的著名诗句。
四、写作特点《回答》典型地体现了北岛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即善于运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并且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成复杂的、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镀金的天空”和“弯曲的倒影”这些超现实的物象无疑喻示了貌似辉煌实则黑暗的年代对于人世间戕害与扭曲;而“到处都是冰棱”及“千帆相竞”的“死海”则象征着诗人所处的险恶的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诗人以傲岸不屈的“挑战者”的姿态,对不义的世界给予了严正的回答。
诗作的第四至第七节所表现的是一个怀疑和挑战现实、具有博大的胸怀及坚定信念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练习1.《回答》中的系列意象有何象征意义?在《回答》这首诗中,作者善于运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并且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成复杂的、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镀金的天空”和“弯曲的倒影”这些超现实的物象喻示了貌似辉煌实则黑暗的年代对于人世间戕害与扭曲;而“到处都是冰棱”及“千帆相竞”的“死海”则象征着诗人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北岛:《回答》

天上飘著些微云,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 底鱼儿慢慢游。 啊! 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 燕子你说些什麼话?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裏摇, 月光恋爱著海洋,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九二○年八月六日,伦敦
顾城的诗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我不相信雷有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 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 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 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 “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 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 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 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 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
《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 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 背脊
土地是弯曲的
大学语文第一节 北岛《回答》

《回答》
人
文
象征性:象征意境
理 (四)诗歌艺术分析
想
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回答》
人 文
理 同学们,再见!
想
理
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
夜歌手》《零度以上的风景线》《开锁》。《回答》
想
为其代表作之一。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
当今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人。
《回答》
人 二、创作背景
文 地下 刊物
理 “今 天”
想
人
文“ 四
理 五” 诗
想歌 运 动
《回答》
人
文“ 四
理 五” 诗
想歌 运 动
《回答》
《回答》
人
这首诗对那个变异社会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文 诗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的忧患,
面对黑暗和荒谬,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我不 理 相信”的回答,与此同时,在挑战和摧毁现存
世界的声音背后,诗人从历史和未来之中捕捉 想 到希望和“转机”。《回答》一诗显示了北岛
深沉、冷峻和凝重的艺术风格和较强的现代主 义特征。
《 北回 岛答
》
制作者:盛翠菊
《回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
教学要求:
文
1.感受诗歌深沉诚
挚的情感。
理
2.理解诗人的社会
理想。
想
3. 把握诗歌的意象
构成特点。
《回答》
人
学习要点:
文
1.诗歌的意象构成
与特征
理
2.诗歌所体现的社
会理想
想
《回答》
人
课文导入:
文
我们生存的外部空间主要有两个:一地理空间;二
《回答》的现实意义

《回答》的现实意义回答是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仅是解答问题,更是一种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方式。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回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回答的现实意义,为读者提供指导意义。
回答使交流更加顺畅交流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和重要的活动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与身边的人进行沟通交流,无论是家庭成员、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回答都是打破沟通障碍的重要手段。
回答可以使交流更加顺畅,加深双方的理解和信任,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回答带来知识和技能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回答来解决问题。
回答不仅能够解决我们的疑惑,还能带来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向专家请教、查阅资料、听取别人的经验和建议,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
回答促进自我反思和成长回答不仅仅是向别人提供信息和指导,更是一种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方式。
在回答他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并提炼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而促进自我反思和成长。
通过回答他人的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专业和领域,同时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回答提升个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职场和社交领域,回答能够提升个人影响力和竞争力。
回答能够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判断力和应变能力,使他人对自己产生信任和认可,进而推动事业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同时,良好的回答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带来更好的效果和成果,增强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总之,回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交流更加顺畅,带来知识和技能,促进自我反思和成长,提升个人影响力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回答问题,发挥回答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成为一个更有价值和魅力的人。
《回答中书书》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回答中书书》原文、书下注释、译文回答中书书原文:曾子问于价之子曰:“桓温居奚如?”价之子曰:“常以吾得意于何範之间。
何持而去之?”曰:“采洋。
”曰:“洋之有何长?”曰:“金。
”曰:“金之有何长?”曰:“川。
”曰:“川之有何长?”曰:“物。
”曰:“物有何长?”曰:“思。
”曰:“思之有何长?”曰:“大事。
”曰:“大事者,何事尔?”曰:“吾欲该于时世,而后决之。
”书下注释:回答中书书:曾子询问于价之子,问桓温定居何处。
价之子回答说:常常在何邦之间心满意足。
曾子追问为何离开那个地方。
价之子说:“采洋。
”曾子再问洋有什么好处。
价之子说:“洋有黄金。
”曾子又问金有什么好处,价之子回答:“在淌大河的地方。
”曾子又问川有什么好处,价之子回答:“事物更丰富。
”曾子再问事物有什么好处,价之子回答:“思考。
”曾子又问思考有什么好处,价之子回答:“解决重大问题。
”曾子继续追问:“什么问题是重大的呢?”价之子回答:“我想适应时世,然后做出决定。
”译文:曾子向价之子询问:“桓温居住在哪里?”价之子回答:“我总是在我所满意的地方度过时光。
你为什么要离开那里呢?”曾子说:“到采洋去。
”价之子问:“为什么要去洋呢?”曾子回答:“那里有黄金。
”价之子继续问:“黄金有什么好处呢?”曾子回答:“在大河流域。
”价之子继续问:“有什么好处呢?”曾子回答:“事物更加丰富。
”价之子再次问:“事物有什么好处呢?”曾子回答:“思考。
”价之子再次问:“思考有什么好处呢?”曾子回答:“解决重大问题。
”价之子继续追问:“那么,重大问题是指什么呢?”曾子回答:“我想适应时代,然后做出决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觉醒时代的先锋号
09021204 张丽筱一九七六年,一个叫北岛的年轻人在一首题为《回答》的诗中重重地写下“我—不—相—信!”的呐喊,成为那一代人觉醒、怀疑和反思的先声。
《回答》是一封与已逝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更是那个觉醒时代的先锋号。
在那激愤和决绝的诗中,北岛追问的是什么,想回答的又是什么?北岛说“告诉你吧,世界”,他想回答的是“世界”。
“世界”之于北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蓝天白云,也不是善良纯真,而是那沉闷的社会现实,那充满悖谬的十年浩劫。
《回答》是北岛对当时一九七六年前后谎言盛行,压制心声,不敢说真话,一旦说真话就可能遭到巨大迫害的文化上集权世界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对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回答。
《回答》的出现,从一开始就让“卑鄙者”和“高尚者”进行对比,并让对比的结果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卑鄙者可以用卑鄙的手段在世界上畅行,而高尚者的高尚却没有立足之地,唯一的结局就是走向墓地。
这就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荒谬和黑暗。
如此大胆的披露,北岛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他道出了无数想说却不敢直说的人的心声,使人刻苦铭心。
他将“卑鄙者”和“高尚者”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去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合常理的结局。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天空是“镀金”的,并且“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原本的世界已经变得混乱不堪,人们安于表面随波逐流,不敢说真话做实事。
在这黑暗的笼罩下,只有“死者”在揭示着黑暗的实事,却没有人站出来去捅破它。
人强大的适应本能,在这里变成了到处歌功颂德,到处粉饰太平,已经麻木到对这混乱局面视而不见。
置身黑暗世界的北岛对此提出了疑问:“冰川纪过去了”“好望角发现了”,这个世界应该从冰融走向温暖,应该扬帆远航走向新的世界。
它明明已经经历过巨大的变革、阵痛,一个旧时代曾被庄严地宣告死亡,为什么仍然“到处都是冰凌”,为什么千万艘船只还在死水中相竞?
北岛想要这样回答世界。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和其他人那样违背着自己的意愿而活,不是为了在虚伪的歌功颂德中而活。
他肩负着捅破黑暗的使命,用挑战者的姿态挑战一切的黑暗和不公。
他要判决这世界,即便只是孤独的批判者也义无反顾。
他“只带了纸、绳索和身影”来到这世界上,要用自己的诗来审
判这世界,在纸上写着自己的挑战宣言。
他要用绳索来处决那虚伪的世界,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和决心。
在他看来,如果有人必须要为追寻光明的未来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便可以是自己。
理想之于他,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为此,牺牲又如何?
带着这样的勇气、智慧和信念,北岛展示了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在一片死寂、冰凉、规则混乱和缺乏公正的世界里,以一种理性的声音,开始对世俗世界审判、否定和挑战。
“我—不—相—信!”,这是从迷雾中走出来的人对“文革”的呐喊和坚定信念的表达,纵然挑战再艰巨再苦难,也有承担这一切苦难的决心,也决不妥协和屈服,也仍然要顽强抗争。
假定的“第一千零一名”,表达了他无比顽强的决心和执着的追求。
北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不相信”。
他用连续的“我—不—相—信!”去回答世界。
这种愤怒的呐喊响彻云霄,显示了叛逆而毫不妥协的意志。
他否定了空洞的社会理想和统治者的谎言,肯定了崇高信念和客观规律。
这一连串“不相信”,代表了善良与正义的呼声。
在对自己完全相信的基础上,他敢于如此直白质疑。
在对这个病态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他对生活重新选择,选择向这个社会抗争。
这种决绝的怀疑和反抗,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同情。
即使有太多的反抗者和挑战,他仍然愿意做其中的一员,为挑战者的队伍增添一份力量。
北岛愿意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愿意“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这是为了人类苦难而独自承担痛苦的英雄。
如果民族再生需要付出代价,那么代价即便是“海洋决堤”“陆地的上升”的痛苦,他也能承担。
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都让他坚定地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这样的胸襟感动天地,拥有这样灵魂的民族必然可以找回自我,生生不息。
但这一切,都需要用反抗和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为前提,都需要敢于正视眼前的黑暗和历史,因为等待他的也许是一个悲情的结局。
这样的回答,最终让我们对未来新的转机充满希望。
“闪闪的星斗”“缀满天空”,“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一个民族悠久而坚实的力量。
这既是历史上人们对理想追求的写照,也是未来人们永恒向往的暗示。
这声回答唤醒了沉睡的人们,让人们看到希望,重新激发华夏文明的活力,去追求漫天星光和纯洁的天空。
这就是《回答》,北岛诗歌中最真实的、最成功的代表。
他以一种“觉醒者”的姿态出现在当时的文坛。
无论是对诗歌传统的反思还是诗中喊出的独立的、自
我的声音,都带给那个时代平地惊雷的震撼。
一九八零年,北岛说:“诗歌面临着形式的危机,许多陈旧的表现手法已经远远不够用了。
隐喻、象征、通感、改变视角和透视关系,打破时空秩序等手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前景。
我试图把电影蒙太奇手法引入自己的诗中,造成意向的撞击和迅速转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来填补大幅度跳跃留下的空白。
另外,我还十分注重诗歌的容纳量、潜意识和瞬间感受的捕捉”。
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北岛在诗中通过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用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
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
诗歌大量运用象征手法,许多意向具有鲜明的色彩,有明确的意义指向。
“镀金的天空”是辉煌表象掩盖下那个时代真正的黑暗,人性被扭曲成“弯曲的倒影”四处凋落;“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这是希望与绝望的对抗;“我——不——相——信!”是对黑暗势力的炮轰,激烈而坚定,用善良和正义的呼声激起人们的抗争之心。
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会来临,会有“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诗中那新颖的意象和丰富情感的巧妙组结,清醒的思辨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成就了北岛独特的抒情方式,让诗歌在当时显得与众不同。
经历了“文革”的动乱时期,北岛看到“文革”的黑暗,对人的摧残,这让他对现实社会充满了怀疑。
“怀疑一切”是理性的根本尺度,是“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
纵然有“文革”这样的经历,但“文革”没有让北岛的精神世界因此而颓废,在他看来,他的精神始终是自由的,因而他敢于反叛,敢于向现实世界说“不”,敢于向时代喊出了自己的“声音”——“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因为北岛他相信还有善良和正义,还有未来和理想,有那个漫天繁星下逐渐苏醒进步的世界。
这样的理性的意识,让北岛肩负起一种责任感,愿意在绝望的环境中承担一切苦难,愿意加入挑战者的队伍中为这份“相信“义无反顾。
纵然可能是悲情的英雄,他也心甘情愿。
在诗中,北岛所表现的内心痛苦总是和社会环境所联系,而他在诗中所传递的那份真诚的责任光芒,让无数人动容而觉醒,加入到全新世界的建设中,发出觉醒的自我宣言。
这些独特,使得《回答》的成功毋庸置疑,它的出现也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
开始。
朦胧诗在思想内容上一反传统,注重自我表现,追求社会的尊重和人的价值。
在艺术特征上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一反传统诗歌注重比喻的手法,还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
显然,这些多能在《回答》中得到体现,因而《回答》可以说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北岛的诗歌,深沉、冷峻、凝重,他所塑造的英雄,用孤独和高傲面对社会和人生,怀疑和挑战一切现有秩序,表现近乎绝望的反抗。
《回答》让我们看到了北岛想承载的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使命,这也是朦胧诗出现的目的之一。
但以北岛《回答》为代表的朦胧诗最主要的贡献,还是让诗回到了诗歌和个体本身,解决了“自我”的问题,使“我”成为主体。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让北岛用他那强烈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与挑战精神,对社会提出质疑,发出呐喊。
他又用一个北岛式的“理性世界”,在所有的“不相信”中找到“相信”的理由。
他用“我——不——相——信!”的精神,唤醒了一个时代甚至更长时代的人们,向他们发出时代觉醒的先锋号。
他的独树一帜,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会像那璀璨的明珠,发出夺目的光彩。
现在,我们要做的,只需静静等待,去感受那冷峻的诗歌中所蕴含的汹涌波涛,去喊出心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