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波导中的光波2010(1)

合集下载

光在波导中的传播

光在波导中的传播

由特征方程,波长越大,要求相应模式光波的入射角越小。因 此,截止波长实际上是波导内允许存在的光波的最大波长。
由于下界面处于全反射临界状态,因而不管对TE波还是TM波, 都有,
1 0
cos c1 1 (n2 / n1 ) 2
2 n12 n2 n1
因此截止波长表示为:
2 2h n12 n2 c m 0
一、平板光波导的射线理论 平板型波导是介质波导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理论分 析也具有代表性。故本节就平板型波导从射线理论和电磁 场理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n0 θ x z 图 4-1 h n1 n2 平板波导及其中的射线路径
(一)
导波与辐射模
最简单的平板型光波导是由沉积在衬底上的一层均匀薄膜 构成(因而又叫做薄膜波导),如图 4-1 所示,它的折射 率 n1 比覆盖层(通常为空气)的折射率n0 及衬底层折射率 n2都高,且n1>n2>n0。设薄膜厚度为h,沿y方向薄膜不受限, 在薄膜与衬底的界面(下界面)上平面波产生全反射的临 界角为 ,而在薄膜与覆盖层的界面(上界面)上平面波 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根据全反射原理,有:
1s arctan
n sin n n1 cos
2 1 2 2 2
0 s arctan
2 n12 sin 2 n0
n1 cos
而对于TM波(即电场矢量E平行于纸面的p波),有:
1 p arctan
n sin n n cos / n1
2 1 2 2 2 2 2
其中: m 0,1,2, 全反射时相位变化
根据图中的几何关系,上式可变为:
2k0n1h cos 21 20 2m

光波导理论---第一讲

光波导理论---第一讲

模式理论新应用 @2007OE
@2009 OSA A
芯的排列/数量组合
Tomáš Čižmár and Kishan Dholakia Optics Express, Vol. 19, Issue 20, p p. 18871-18884 (2011)
“光纤之父”----高锟博士 2009 诺贝尔 奖获得者
∗ 园截面介质光波导中场分布模式的 理论和实验研究也由E.Snitzer等在 1961年发表. ∗ 直到60年代中期,最好的光学玻璃 的传输损耗仍高达1000dB/km
意味着如果要在一公里长的光纤末端检测到一个波长为 1µm的光子(其能量为hv=6.625×10-34×3×1014~2×10-19J), 在其始端应输入的能量为2×1081J,这将远远超过太阳系形 成以来其全部辐射能量的总和 全部辐射能量的总和
导波光学是研究波长范围大体为0.1~10µm的电 磁波在各种波导结构中传播特性的科学
光纤是信息时代的基础
∗ 美研制出硒化锌光纤 可使军用激光雷 达效率更高。 ∗ 硒化锌光纤却可以传送波长为15微米的 光 ∗ /2011/0301 /14847.html
光纤激光器
激光攻击导弹
天文观测 基准星
微纳光纤
∗ 寂寞了二十多年的“集成光学 集成光学”的概念重又受到人 集成光学 们的关注,并发展成为“集成光子学”和“集成光 电子学”: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将具有多种功能 的导波光学器件、光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集成在一 起,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这里 的“集成”主要是指各种功能的集成,而不是像集 成电路那样强调单位面积内的元件数。 ∗ Kaminow I. P.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 Personal Perspective.[J]. Lightwave Technology, Journal of, 2008, 26(9): 994-1004.

光波导理论与技术

光波导理论与技术
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总结词
光波导在激光雷达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实现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量和成像。
详细描述
激光雷达系统利用光波导作为传输介质,将激光雷达 发射出的光信号传输到目标物体上,并收集目标物体 反射回来的光信号。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往返时间和角 度信息,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形状和 表面特征等的测量和成像。光波导的高灵敏度和低损 耗特性使得激光雷达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低 噪声等优点,在遥感测量、无人驾驶、机器人等领域 得到广泛应用。
光波导技术面临的挑战
制造工艺限制
目前,光波导器件的制造工艺仍 受限于材料和加工技术的限制, 难以实现更精细的结构和更高的
性能。
耦合效率问题
光波导器件之间的耦合效率是影响 光子集成回路性能的关键因素,如 何实现高效的光波导耦合仍是一个 挑战。
稳定性问题
光波导器件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 素下的稳定性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和改善。
开关分类
光波导开关可以分为电光开关、磁光开关和热光开关等。其中,电光开关是最常用的一种,其利用电场 改变光波导的折射率,实现对光信号的通断进行控制。
光波导耦合器
耦合器概述
光波导耦合器是一种利用光波导 结构实现光信号耦合的器件。通 过将两个或多个光波导连接在一 起,可以实现光信号在不同波导 之间的传输和能量转移。
光波导的波动理论
总结词
波动理论是描述光波在光波导中传播的基本理论。
详细描述
波动理论是研究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基础理论,它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 光波在空间中的分布和演化。在光波导中,波动理论用于分析光波的传播特性, 如相位速度、群速度、模场分布等。

第三章 波导中的光波2010(2)

第三章 波导中的光波2010(2)

W
2 n2 n ( γ a = − (κ a) tan(κ a) W = − n 2 U tan U TM奇) 1 n
W
π/2
π
3π/2

π/2
π
3π/2

U
U
TE偶模 TE偶模
TE奇模 TE奇模
3.2 平面介质光波导
传播常数图解
W
TE0 TE2 TE3 TE4
V=4
V=3 V=2 V=1
π/2
γ a = −(κ a ) cot(κ a )
2 n2 γ a = − 2 (κ a) tan(κ a) n1
波导材料和尺寸 确定,光频给定 时,可求解β。
超越方程,近似解。 波导层横向归一化传播常数: U = κ a = n12 k02 − β 2 a
2 波导层纵向归一化传播常数:W = γ a = β 2 − n2 k02 a 2 V = k0 a n12 − n2
E y =Ccos(κ x), x ≤ a −γ ( x − a ) , x ≥a E y =Ccos(κ a)e
γ a = (κ a) tan(κ a) γ a = −(κ a) cot(κ a)
TE偶模模式方程 TE奇模模式方程
x
3.2 平面介质光波导
z
模式方程
TM: TM:
令q =0,a / 3 < x < a / 2,波导层内。 2 q ≥ 1,5a / 3 < x < 3a / 2, 波导层外。
Hale Waihona Puke TE1:qπ = a, q = 0,1, 2..... U π / 2 < U < π , qa < x < 2qa x = 令q = 0, 则x=0,恰好处于波导中心。 q ≥ 1,x在波导层外。

03光波导几何分析[41页]

03光波导几何分析[41页]

图3.3 抛物型折射率波导中的多径光线
折返点 cos =1
n cos n( xm ) n1 cos0
n1 cos0 n1[1 ( xm / a)2 ]
xm a
1 cos0
15
第3章 光波导几何分析 3.2 折射率渐变波导中的光线
讨论 3. 导波条件
图3.3 抛物型折射率波导中的多径光线
折返点
dr / dS 0
利用不变量
dr dS
2
sin2 sin2
sin2 (1 cos2 ) sin2
a2 2
n2r 2
n2
dr
2
n2 (r ) 2 a2 2 / r 2
dS
光线判据函数 g(r) n2(r) 2 a2 2 / r2
光线存在的必要条件: g ≥0
图3.5 偏斜光线投影图
图3.6 偏斜光线立体图
光线始终不与光纤轴相交,存在一个内焦散面与光线相切。
光线传播过程中不变的几何参数
反射角;光线线段长度L;光线与轴线的夹角 ; 光线的旋进距离z;光线的旋转角 ;与轴线的距离l.
导波条件
可以证明 cos n2 / n1
n2
21
第3章 光波导几何分析
3.4 梯度光纤中的光线
3.4.1 柱坐标的光线方程
dr0 dS
d
dS
dr0
d
0
d
dS
d0
dS
d
dS
0
r0
d
dS
r0 分量式:
d
n dr
nr
d
2
dn
dS dS
dS dr
0 分量式:
d dS
nr

3光波导基础

3光波导基础
v v v S = E×H
相位
φ = ωt − kz + ϕ
dz ω v= = dt k
dt时间内,波移动了dz,该波的相速度为dz/dt
球面波
v k
波动方程
A E = cos(ωt − kr + ϕ ) r
许多光束,例如激光器的输出,假定可用高斯光束来描述
r 该光束的传输特性仍可 用exp[j(ωt-kz)]描述,但 是它的幅度不但以光束 轴线为中心在空间变 2w0 化,而且从源头开始向 外辐射时也在变化。
λ
n1 2 ( ) sin 2 θ i − 1 n2
Et ,⊥ ( y, z, t ) = e
−α 2 y
exp[ j (ωt − kiz z )]
当 y = 1/α2 ≡ δ时,消逝波的幅度变为 e-1,δ称为穿透深度 2、反射率和透射率 反射率
R⊥ = Er 0,⊥ Ei 0,⊥
2 2 2 2
波动方程为:
v v Ei = Ei 0 exp[ j (ωt − ki ⋅ r )] v v Et = Et 0 exp[ j (ωt − kt ⋅ r )]
v v Er = Er 0 exp[ j (ωt − k r ⋅ r )]
v r 为位置矢量, Ei 0等为幅度
利用电磁波的边界条件有
令 n = n 2 / n1 电场的反射系数 折射系数 磁场的反射系数
第三章 光波导基础
§ 3.1 光波基础 § 3.2 光波导基础 § 3.3 光纤衰减 § 3.4 光纤色散 § 3.5 比特率和带宽
§ 3.1光波基础 § 3.1.1均匀介质中的光波 Ex 平面电磁波 z Hy 波动方程 波印廷矢量 (能流密度矢量)
v k

《光学教程》姚启钧原著-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光学教程》姚启钧原著-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3.4 光连续在几个球面界面上的折射
子系统1
子系统m
子系统N


y1 y
y’N y’
一、共轴光具组
1、光轴 (optical axis) ---- 光学系统的对称轴 各球面的球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连接各球心的直线为光轴
共轴光具组
实际成像系统通常由多个折射球面级联构成
r
n
n’
F
F’
O
C
像方焦点F’:与光轴上无穷远处物点对应的像点 像方焦距f’:与像方焦点对应的像距 像方焦平面:过F’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像方焦距:
四、球面折射对光束单心性的破坏
物方焦点F : 与光轴上无穷远处像点对应的物点 物方焦距f :与物方焦点对应的物距。 物方焦平面:过F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1
1’
O
二、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
1
1’
O
2
(3)光的折射定律
二、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
(4)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和光路可逆原理
二、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
适用条件: R远大于光波长λ (否则,用衍射光学)
二、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
三、 费马原理
(一)、概念 光程:
B
A
低损耗
玻璃 几千dB/km
石英光纤 0.2 dB/km
2) 信带宽、容量大、速度快
3) 电气绝缘性能好 无感应 无串话
5) 资源丰富 价格低
4) 重量轻 耐火 耐腐蚀 可用在许多恶劣环境下
折射棱镜
四、棱镜
四、棱镜
五脊棱镜
直角棱镜
使像转过900
反射棱镜
: 借助光在棱镜中的全反射,改变光进行的方向.

光波导基础知识

光波导基础知识

光波导(optical waveguide)是引导光波在其中传播的介质装置,又称介质光波导。

光波导有两大类:一类是集成光波导,包括平面(薄膜)介质光波导和条形介质光波导,它们通常都是光电集成器件(或系统)中的一部分,所以叫作集成光波导;另一类是圆柱形光波导,通常称为光纤(见光学纤维)。

传输特性光波导是引导可见光段中的电磁波的物理结构。

常见类型的光波导包括光纤和矩形波导。

光波导可用作集成光路中的组件或用作本地和长途光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介质。

光波导可根据其几何形状(平面、条带或光纤波导)、模式结构(单模、多模)、折射率分布(阶梯或梯度折射率)和材料(玻璃、聚合物、半导体)进行分类光纤的传输衰减很小,频带很宽。

例如,在1.5微米波段衰减可小到0.2分贝/公里,频带宽达108/公里数量级(多模光纤)或109赫/公里数量级(单模光纤),如此优良的性能是其他传输线难以达到的,因而光纤可用于大容量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薄膜波导和带状波导传输特性及其分析与光纤类似。

由于它们主要用来构成元件,对传输衰减与频带要求并不严格。

严格求解光波导中的电磁场的矢量解较为困难,故通常用标量近似法、射线法等近似解法分析其传输特性,包括各个模式的场分布、色散以及模式之间的耦合等。

实际应用的矩形几何光波导最容易理解为理论介质平板波导,也称为平面波导的变体。

平板波导由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三层材料组成,在平行于它们的界面的方向上无限延伸。

光可以通过全内反射限制在中间层中。

仅当中间层的介电指数大于周围层的介电指数时才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实践中,平板波导在平行于界面的方向上不是无限的,但是如果界面的典型尺寸远大于层的深度,则平板波导模型将是非常接近的。

平板波导的引导模式不能被从顶部或底部界面入射的光激发。

光线必须从侧面注入中间层。

或者可以使用耦合元件将光耦合到波导中,例如光栅耦合器或棱镜耦合器。

引导模式中的一种模式是平面波来回反射的中间层的两个接口之间,入射角在光的传播方向和平行的或垂直的方向之间,在材料界面更大过临界角。

光波导原理及器件简介

光波导原理及器件简介

包层n 2 芯区n 1 图1. 三层平面介质波导 图2. 矩形波导 图3. 圆光波导图4. 椭圆光波导光波导原理及器件简介摘要: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的出现,导致了半导体电子学、导波光学、非线性光学等一系列新学科的涌现。

20世纪70年代,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重要突破,导致了以光导纤维通信、光信息处理、光纤传感、光信息存储与显示等为代表的光信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导波光学理论是光通信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集成光学、光纤传感等学科的基础。

本文简述了光波导的原理,并着重介绍光波导开关。

关键词:光波导,波导光学,平面光波导,光波导开光1.引言1.1光波导的概念波导光学是一门研究光波导中光传输特性及其应用的学科。

以光的电磁理论和介质光学特性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光波导的传光理论、调制技术及光波导器件的制作与应用技术。

导波光学系统是由光源、光波导器件、耦合器、光调制器及光探测器等组成的光路系统。

光波导是将光波限制在特定介质内部或其表面附近进行传输的导光通道。

简单的说就是约束光波传输的媒介,又称介质光波导。

介质光波导的三要素是:“芯/包”结构,凸形折射率分布(n1>n2),低传输损耗。

光波导常用材料有:LiNbO3、Si 基(SiO2、SOI )、Ⅲ-Ⅴ族半导体、聚合物等。

1.2光波导的分类按几何结构分类,光波导可分为:平面(平板)介质波导,矩形(条形)介质波导,圆和非圆介质波导。

按波导折射率在空间的分布分类,光波导可分为:非线性光波导(n=n(x,y,z,E)),线性光波导(n=n(x,y,z))。

线性光波导又可分为:纵向均匀(正规)光波导(n=n(x,y)),纵向均匀(正规)光波导(n=n(x,y))。

2.光波导的原理简介一种为大家所熟知的介质光波导就是通常具有圆形截面的光导纤维,简称为光纤。

然而,集成光学所注重的光波导往往是平面薄膜所构成的平板波导和条形波导,这里,我只讨论平面光波导。

最简单的平板波导由三层材料所构成,中间一层是折射率为 n1的波导薄膜,它沉积在折射率为 n2的基底上,薄膜上面是折射率为 n3的覆盖层,一般都为空气。

简明光波导模式理论

简明光波导模式理论

简明光波导模式理论光波导模式理论是光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光在波导结构中的传播模式和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光波导模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种类和特点,以及在光电子学、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1、光波导模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光波导模式理论主要研究光在波导结构中的传播模式和特性。

波导结构是指能够约束和引导光波传播的介质层或光纤。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波动光学理论,光波导模式理论可描述为在波导结构中传播的光波的电磁场分布和传播常数之间的关系。

在光波导中,光波的电磁场分布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因此光波导模式理论包括横向模态和纵向模态。

横向模态是指光波在波导结构横截面上的场分布,它包括多种模式,如基模、高阶模、辐射模等。

纵向模态是指光波在波导结构长度方向上的场分布,它描述了光波的传播行为,包括相速度、群速度、衰减等参数。

2、光波导模式的种类和特点根据光波在波导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和横向模态,光波导模式可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常见的类型包括:(1)基模(Fundamental Mode):基模是波导结构中最基本的横向模态,它的场分布具有对称性,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小的光强分布。

基模的传播常数较小,具有最小的衰减系数。

(2)高阶模(Higher-order Mode):高阶模是波导结构中除基模以外的其他模态,它的场分布具有非对称性,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光强分布。

高阶模的传播常数较大,具有较大的衰减系数。

(3)辐射模(Radiation Mode):辐射模是波导结构中不限制光波传播的模态,它的场分布不受波导结构的限制,并且可以向外部辐射能量。

辐射模的传播常数最小,衰减系数也最小。

3、光波导模式在光电子学、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光波导模式理论在光电子学、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光波导模式理论可用于分析器件的性能和使用条件。

在光纤通信方面,光波导模式理论可用于研究光的传输和信号处理。

导波光学

导波光学

导波光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范崇澄等编著内容简介本书系1988年出版的同名教材的修改版。

全书由九章增至十二章,系统讨论了用于光通信、光传感和光信息处理的光波导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内容包括光波理论的一般问题、平面与条形光波导、耦合波理论、阶跃和渐变折射率光导纤维中的场解、光波导中的损耗、信号沿光波导传输时的弥散、单模光纤中的双折射和偏振态的演化、光纤光栅、有源掺杂光纤以及光纤中的非线性等内容。

在叙述中强调基本物理概念和处理方法的思路,并介绍了本学科近期发展的某些重要成果。

本书适合于有关光通信、信息光电子学、电子物理、以及微波技术等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阅读,并可作为有关领域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教学大纲总学时:60。

授课方式:讲课+自学。

主要内容(根据需要有所取舍):第一章光导波理论的一般问题§1-1 导波光学的基本问题及研究方法§1-2 几何光学方法§1-3 波动光学方法及波动方程§1-4 电磁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及古斯-汉欣位移§1-5 光波导中模式的基本性质§1-6 弱导近似§1-7 传播常数(本征值)的积分表达式及变分定理§1-8 相速、群速及色散特性§1-9 本地平面波方法§1-10 光束的衍射·几何光学及本地平面波方法的应用范围§1-11 介质波导与金属波导的若干比较第二章平面及条型光波导§2-1 用本地平面波方法平面光波导的本征值方程§2-2 用电磁场方法求解平面光波导§2-3 条形光波导的近似解析解§2-4 条形光波导的数值解法概述第三章耦合模理论§3-1 模式正交性的及模式展开§3-2 导波模式的激励§3-3 耦合模方程及耦合系数§3-4 耦合模理论的局限及其改进第四章导波光束的调制§4-1 光波调制的一般概念§4-2 晶体的电-光特性§4-3 光波导的电-光调制§4-4 定向耦合型调制器/开关第五章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场解§5-1 数学模型及波动方程的解§5-2 模式分类准则及模式场图(本征函数)§5-3 导波模的色散特性及U值的上、下限§5-4 色散特性的进一步简化§5-5 弱导光纤中场的标量近似解—线偏振模§5-6 平均功率与功率密度§5-7 模式场的本地平面波描述第六章渐变折射率弱导光纤中的场解§6-1 无界抛物线折射率弱导光纤中场的解析解§6-2 WKB法求解导波模的本征函数及本征值§6-3 模式容积及主模式号·泄漏模§6-4 单模光纤的近似解法(一)——高斯近似§6-5 单模光纤的近似解法(二) -- 等效阶跃光纤近似(ESF)§6-6 单模光纤的近似解法(三) - 矩等效阶跃折射率近似及其改进§6-7 单模光纤的模场半径§6-8 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第七章光波导中的传输损耗§7-1 损耗起因和损耗谱§7-2 本征吸收及瑞利散射损耗§7-3 杂质吸收§7-4 弯曲损耗§7-5 弯曲过渡损耗§7-6 连接损耗第八章信号沿线性光波导传输时的畸变§8-1 脉冲沿线性光波导传输时畸变的起因及描述方法§8-2 材料色散§8-3 g型多模光纤的模间弥散§8-4 单模光纤的色散§8-5 单模光纤的色散对系统色散的影响§8-6 新型石英系光纤第九章单模光波导中的双折射及偏振态的演化§9-1 双折射现象及其意义§9-2 双折射光纤的参数及其分类§9-3 光纤中的线双折射§9-4 光纤中的圆双折射§9-5 偏振态沿光纤的演化(一)—琼斯矩阵法§9-6 单模光纤中偏振态的演化(二)—邦加球法§9-7 偏振模色散在邦加球上的描述第十章光纤光栅§10-1 概述§10-2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析方法§10-3 常见的FBG§10-4 采样布拉格光栅(SBG)§10-5 长周期光纤光栅第十一章掺铒光纤放大器§11-1 引言§11-2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特性§11-3 EDFA内部物理过程的进一步讨论和Giles参数§11-4 EDFA的稳态工作特性§11-5 EDFA中的增益瞬态过程§11-6 EDFA的设计原则第十二章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12-1 引言§12-2 光纤中的非线性薛定鄂方程§12-3 光纤中的受激散射§12-4 光纤中的四波混频效应§12-5 自相位调制(SPM)§12-6 非线性色散光纤中信道内的噪声演化与调制不稳定性§12-7 信道间的串扰噪声:互相位调制(XPM)和受激拉曼散射(SRS) 结语。

光通信网络中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

光通信网络中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

光通信网络中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光通信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因为光通信技术具有高速、高带宽和低损耗等优点。

其中,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是光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原理、波导的种类和应用,以及未来光波在波导中的发展前景。

一、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原理波导是一种用于光波传输的结构。

它可以把光波捕捉和定向传输到特定的方向和位置。

波导的结构可以是光纤、光片、光阵列或微型结构。

其中,光纤是一种最常用的波导,它是通过高纯度石英玻璃制成的长条状结构,可以传输大量的光信号。

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主要遵循两个原理:全反射和衰减。

当光线从一个折射率较高的介质(如光纤)进入折射率较低的介质(如空气)时,光线会发生全反射。

因此,光波可以在光纤内部不断地反射,并在波导内部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光波会受到吸收和散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波形失真和衰减。

因此,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距离和速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波导的种类和应用波导可以根据材料、结构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波导类型。

1. 光纤波导:光纤波导是最常用的波导类型,它是由高纯度石英玻璃制成的长条状结构。

光信号可以通过光纤中的全反射传播,从而实现长距离的光通信传输。

2. 光片波导:光片波导是一种将波导集成在平面光电子元器件上的技术。

它可以实现高集成度、小尺寸、高速率和低功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移动通信和卫星遥感等领域。

3. 光阵列波导:光阵列波导是一种将多个波导排列在一起的技术。

它可以实现高带宽、多通道和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网络、光学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波导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典型的应用包括光通信、光学传感、生物医学、光学计算和光学存储等领域。

在光通信领域中,波导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无线电通信、微波光模块和光相干传输等方面。

在光学传感领域中,波导被用于光学传感器、光机传感器和纤维光学传感器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波导被用于分子诊断、免疫分析和电生理学等应用。

光波导理论

光波导理论

n2 N1
n2
a
a<
l
2 N12 n22
(8)
则此时也只能传输基侧模。
22
3、纵模控制: 在基横模条件满足下,由公式(6)
mnp
m
m L1
2
n L2
2
p L3
2
可知道纵向模式决定了光谱分布:
fp
pc 2neff L
模式间隔:
f c 2neff L
p=1,2,3…… (9)
17
(一)激光器选模理论
x
2E k2E 0
用分离变量法,令
L1
E(x, y, z) X (x)Y ( y)Z (z)
L2
将亥姆霍兹方程 分解为三个方程
y
d2 dx2
X
k
2 x
X
0
d2 dy 2
Y
k y2Y
0
d2 dz 2
Z
kz2Z
0
kx2 ky2 kz2 2m k2 (2)
L3
(1)
23
一般介质中的增益-频率特性是呈抛物线型。结 合基横模控制条件,只有增益系数大于损耗的模式 才能振荡;再结合纵模控制条件,有几个分立的纵 模可以被选中。
, ky
p
L3
(4)
m, n, p 0,1, 2……
把(4)代入 kx2 ky2 kz2 2m k2 得谐振波
频率为:
mnp
m
m L1
2
n L2
2
p L3
2
(5)
每一组(m, n, p)值,有一对独立偏振波模。
20
通常要求激光器工作于基横模单纵模条件下:
1、垂直横模的控制: 把源区和包层看成对称三层平面波导结构,按驻 波形成条件,以及横模m=1被截止的条件得:

第4章 波导中的光波I

第4章 波导中的光波I
v v ⎧n × E = 0 ⎪v v ⎪n × H = α ⎨v v ⎪n ⋅ D = ρs v v ⎪n ⋅ B = 0 ⎩
分界面法 向单位矢
电力线与 界面正交
v v ⎧n × E = 0 ⎪v v ⎪n × H = α ⎨v v ⎪n ⋅ D = ρs v v ⎪n ⋅ B = 0 ⎩
传导电流 面密度
E x = A1 cos(k x x ) sin(k y y )e
ik z z
对于Ey,在x=0和y=0的界面上分别有:
E y = 0,
∂E y ∂y
=0
由 此 得 : C1=0 和 D2=0 。 代 入 u(x,y) 式 , 并 取 A2=C2D1得:
E y = A2 sin(k x x ) cos(k y y )e
显然,C1 和D1 ,C2 和D2 不能同时为0。假设波 导内壁分别位于x=0、a和y=0、b平面,下面根 据边界条件对分量Ex、Ey和Ez确定4个常数。 则E(x,y)的分量解可表示为:
对于Ex,在x=0和y=0的界面上分别有:
∂E x = 0 , Ex = 0 ∂x
由 此 得 : D1=0 和 C2=0 。 代 入 u(x,y) 式 , 并 取 A1=C1D2得:
§4.3 梯度折射率波导 §4.4 光纤
§4.1 金属波导
金属波导——即空心金属管。其截面通常为圆 形或矩形,主要用于传输微波。
我们知道
电磁波主要在导体以外的空间或绝缘介质 内传播,只有很小部分进入导体表层内。
良导体时电磁 波的传播行为
高频电磁波几乎 全部被反射,其 穿透深度趋于零。
导体表面构成电 磁波的自然边界。
沿z方向电磁场无界,其传播因子应具有平面 波形式,上述亥氏方程的解表示为

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课件

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课件

2018/10/26
15
光线经过轴向距离L所花的最长和最短时间差为
Ln12 Ln1 Ln1 Δ cn2 c c
(10)
可见,光脉冲弥散正比于,愈小, 就愈小。
2.5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
用光作为通讯手段,自古有之。历史上第一项属于光通讯的专利,由 贝尔在一八八零年以“光话机”取得,实现了在几百米范围内用可见 光传送语言信息。 。但直到高锟关于光纤的论文发表之前,人类想 出的各种传输光的方式,都还不足以使之成为有效的通讯工具。在六 十年代,即使是最好的导体,光波在其中传输二十米,能量就只剩下 原来的百分之一,更何谈“通讯”二字。而高锟提出的光纤,是用高 纯度的玻璃纤维制成,光进入到其中,就像进入了一个周围全是镜子 的管线,在全反射的作用下,再也跑不掉,只有从另一端出来。光纤 低损失、宽频带、尺寸小、重量轻的优点,给人类通讯带来了一场革 命,这种与头发差不多粗细的导体,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无限丰富的时 代。
按传输的偏振态分:
单模光纤又可进一步分保偏光纤非保偏光纤。
2018/10/26 3
按制造光纤的材料分,有: ①高纯度熔石英光纤 其特点是材料的光传输损耗低,有的波长可 低到0.2dB/km,一般均小于ldB/km; ②多组分玻璃纤维 其特点是芯-皮折射率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因而有利于制造大数值孔径的光纤,但材料损耗 大,在可见光波段一般为:1dB/m
r n( r ) n1 1 2( ) a n( r ) n1 (1 2 )1 / 2 n2
2018/10/26
1/ 2
(0 r a ) (r a)
(3)
7
上式中a为纤芯的半径,n1为光纤轴线上的折射率,n2为 包层折射率,α为一常数。

光纤光学第三章PPT课件

光纤光学第三章PPT课件

子 cos
第14页/共95页
斜光线绕光纤轴线成螺旋形传播。 斜光线是三维空间光线,而子午光线只在二维平面内传播。
第15页/共95页
3.2.4 变折射率光纤的光线理论 见光纤光学(刘德明,向清,黄德修)P9面
程函方程/光线方程:
d ds
n(r)
dr ds
n(r)
若媒介是各向同性而又均匀,有
n dr const ds
当m不等0时当m1时得到混合模eh1n和he1n模的截止条件为jua0其第一个根对应u0也就是说它所对应的模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截止这个模为最低阶模称为基模he11在单模波导中导波模只有基模其余展开分量全部转变成耦合损失所以为减小耦合损失应尽量使入射光束的形状与波导基模的形状相同
参考文献: [1] 廖延彪.光纤光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2] 刘德明,向清,黄德修.光纤光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3] 马军山.光纤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第24页/共95页
分析思路
第25页/共95页
1、光纤介质的特性
响应的局部性 各向同性 线性 均匀 无损
第26页/共95页
2、光纤中麦克斯韦方程组
玻璃光纤中传导电流J =0,电导率σ=0 ;无自由电荷ρ =0,所以光纤中麦克斯韦方程 组微分形式为:
E B t H D t •D 0 •B 0
s in 2
0
r0 r
2
1 2
自聚焦透镜的折射率服从平方率分布规律:
n2 (r) n2(0)(1 Ar2)
z
z0
n(r0 ) cosz (r0 )
n(0) A
sin1
n(0) Ar
n2 (0) n2 (r0 ) cos2 z (r0 )

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

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

无偏振
当光波的电场矢量在垂直于传 播方向上没有变化时,形成无
偏振光。
03
光纤波导的结构与性质
光纤的结构
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组成。纤芯是光波的传输通道,包层对光波进行限制, 涂覆层保护光纤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纤芯的折射率高于包层的折射率,使光波在纤芯中形成全反射,从而实现光的导波 作用。
光纤的尺寸和形状需精确控制,以确保光波在光纤中的稳定传输。
THANK YOU
光波的能量损失与色散
能量损失
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吸收、散射等原因导致的能量衰减。
色散
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同一种介质中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导致光波的频率成分分 离的现象。
05
光纤波导中的光波控制技术
光波的调制技术
强度调制
通过改变光波的强度(功率)来 传递信息,通常使用电信号控制
激光器的电流来实现。
相位调制
光纤通信的应用
光纤通信在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 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高速、 大容量的信息传输。
光纤通信技术还在医疗、军事、航空 航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如光纤传感 器、光纤陀螺仪等。
02
光波的基本知识
光波的波动性质
01
02
03
波动性
光波作为电磁波的一种, 具有波动性质,如干涉、 衍射等。
传播速度
光纤的传输模式
光纤的传输模式是指光波在光纤中的 传播方式。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是两 种常见的传输模式。
多模光纤中,允许多个模式的光波同 时传输,具有较大的传输损耗和较窄 的频带范围,适用于短距离和小容量 的信息传输。
单模光纤中,只允许一个模式的光波 传输,具有较小的传输损耗和较宽的 频带范围,适用于长距离和大容量的 信息传输。

《光波导理论教学课件》3.1均匀薄膜

《光波导理论教学课件》3.1均匀薄膜
传感器
在显示技术领域,均匀薄膜可以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
显示技术
通过利用均匀薄膜的光学性质,可以开发出用于医疗诊断的光学仪器,如光谱仪、荧光仪等。
医疗诊断
均匀薄膜的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均匀薄膜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开发高性能的材料。
高性能材料
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均匀薄膜的制造更加精确和可控,有助于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对基材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去除表面污垢和杂质,确保薄膜与基材的良好结合。
前处理
薄膜沉积
后处理
根据选定的制备方法,将材料源中的物质原子或分子沉积到基材表面形成薄膜。
对已形成的薄膜进行热处理、化学处理等后处理,以提高薄膜的稳定性和性能。
03
02
01
均匀薄膜的工艺流程
03
表面质量
通过后处理和表面抛光等方法,提高薄膜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减少表面缺陷和杂质。
03
CHAPTER
均匀薄膜的制备与工艺
均匀薄膜的制备方法
物理气相沉积法
利用物理过程,如蒸发、溅射等,将材料源中的物质原子或分子沉积到基材表面形成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法
通过化学反应将气态物质转化为固态薄膜沉积在基材上,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薄膜质量。
溶胶-凝胶法
将金属或非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等过程制成涂覆材料,再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处理形成均匀薄膜。
《光波导理论教学课件》3.1均匀薄膜
目录
均匀薄膜的定义与特性 均匀薄膜的光波导原理 均匀薄膜的制备与工艺 均匀薄膜的应用与展望
01
CHAPTER
均匀薄膜的定义与特性
均匀薄膜的定义
均匀薄膜是指在光学波导结构中,介质层在横向上(垂直于传播方向)具有一致的物理性质,即厚度、折射率等参数保持不变的薄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器件,实现导波功能( 元器件,实现导波功能(把光路中各个分离的光学元件连 接起来,其作用在于传输信息和光能量)。 接起来,其作用在于传输信息和光能量)。 空心型(金属)波导,平板型(薄膜)波导和圆柱形(光 空心型(金属)波导,平板型(薄膜)波导和圆柱形( 波导。 纤)波导。 微波, 微波,光波
引言
3.1 导波光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
优点:电磁场处理方法更为严格。 优点:电磁场处理方法更为严格。
必须用波动光学方法处理单模或少模光波导,此时导波 模传播常数的分立特性极为明显; 几何光学方法不能处理包层材料损耗、波导间的能量耦 合以及光纤中稳态分布的建立过程等有关问题。
缺点:不能得到严格的解析解。 缺点:不能得到严格的解析解。
θ = 0o 时, vmax z = θ = θ c时, vmin z
c 1 n = 1 , tmin = n1 vmax z c
c c n2 cn2 n12 1 = sin ϕc12 = = 2 , tmax = = n1 n1 n1 n1 vmin cn2
时延差为
τ = tmax − tmin
n1 n12 n1 = − = ∆ c cn2 c
主要学术期刊
3.1 导波光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
光波导
纵向上波导无限延伸,传播方向. 纵向 折射率分布只是横向 横向坐标的函数. 横向 导波模: 导波模:波导中如果光在横向受到充分的约束而没有 辐射或泄漏,实现远距离传输; 辐射模: 辐射模:光在横向上有辐射。 结构中光在横方向 上总是趋于集中在折射率最大或 波相速最慢的区域中沿纵向传播,这一规律称为折射 率定则。
引言
利用光传递信息的历史 近代科技发展史
1960 年,人们开始认识信息对于未来社会重要性。发明了激 光器,激发了对低损耗光媒质的研究热情; 全反射原理,玻璃,60年代中期最好的光学玻璃的传输损耗仍 高达1000dB/km; 1966年高锟等发表了一篇具有划时代意的论文,提出利用带有 包层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其损耗可能低于20dB/km;(诺 ( 贝尔奖) 贝尔奖) 1970 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拉制出了损耗为20dB/km 的光纤, 基本思想:纯石英为主体材料并掺杂氧化物等以形成所需的折 射率分布;采用气相沉积技术作为基本工艺。直至今日。
第三章 波导中的光波
2010.10.30
基本内容
3.1 导波光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 3.2 平面介质光波导 3.3 光纤 3.4 Y波导耦合器设计举例 结构 设计 加工
引言
集成光学 导波光学 光纤光学 光纤通信 波导-导波。 波导-导波。 学科的基础
John Tyndall (18201893) was the first to demonstrat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the basis of guidedwave optics.
习题
厚度为10µ m的波导层折射率为n1=1.51,衬底折射率n2=1.5, 求(1)孔径角与数值孔径;(2)时延差;(3)若端面入 射角为10o,求几何程长和反射次数。
2 n12 − n2 n1 − n2 1.51 − 1.5 ∆= ≈ = 0.0066 2 2n1 n1 1.51 2 (1) NA = sin θ m = n12 − n2 = n1 2∆ = 0.1735
3.2 平面介质光波导
B
3.2.2 平面波导的谐振方程
法向封闭,具有边界条件。
θ A 波导内的 场满足边界条件,具有稳定的分布形 式----模式(每一种可能存在的稳定光场分布)
d
存在两种研究方法:
----利用驻波条件建立导波模的谐振方程(简单直观, 有限); ----建立波动方程,求解模式场的分布函数以及模式方 程,并讨论模式特征(复杂全面)。
3.1 导波光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
波动光学方法 应用电磁场应满足的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和横向边界 波动方程 边界 条件,解出场的横向分布本征函数 纵向 横向分布本征函数和纵向 条件 横向分布本征函数 传播常数,本征值每组解对应于一个模式 传播常数 模式 。因此,亦称为模式场方法。
3.1 导波光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
B
3.2.1 传光特性
几何程长和反射次数
A θ
d
几何程长: 几何程长:光线在波导内沿平行于界面方向传播单位距 离时,它实际所走过的几何路程长度。 离时,它实际所走过的几何路程长度。 AB 1 1 l= = = AC cos θ n12 − sin 2 θ 0 反射次数: 反射次数:光线在波导内沿平行于界面方向传播单位距 离所产生的反射次数。 离所产生的反射次数。
引言
1969年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Miller博士提出集成光学的概 1969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Miller博士提出集成光学的概 Miller 念 1972年 Somekh和Yariv提出在一个半导体沉底上同时集成 1972年,Somekh和Yariv提出在一个半导体沉底上同时集成 光学和电子器件的构思。 光学和电子器件的构思。 集成光路: 把激光器、 集成光路: 把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有源器件集成在同 一衬底,并用光波导、隔离器、耦合器、 一衬底,并用光波导、隔离器、耦合器、滤波器等无源器 件连接起来,构成的微型光学系统。(微型化、集成化) 。(微型化 件连接起来,构成的微型光学系统。(微型化、集成化) 混合光电子集成系统(Opto混合光电子集成系统(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OEIC):集成光路与电子器件(场效应管、 ):集成光路与电子器件 circuit OEIC):集成光路与电子器件(场效应管、电阻 电容等)集成。 、电容等)集成。
集光
ϕ
θi
数值孔径NA(入射、出射光的角度,与耦合效率有关) 数值孔径NA(入射、出射光的角度,与耦合效率有关) NA
2 n12 − n2 n1 − n2 ∆= ≈ 2 2n1 n1 2 NA = sin θ m = n12 − n2 = n1 2∆
3.2 平面介质光波导
如何设计光波导或相关器件使之满足给定性能
3.1 导波光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 几何光学方法
-光波波长远小于光波导的横向尺寸, λ
→0
-忽略光的波动性的衍射现象, 光线; -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强度,但不能考虑场的相位和振 动方向、偏振态。 光线的入射角只要能形成完全内反射即可得到约束光。 光线的入射角只要能形成完全内反射即可得到约束光。 其入射角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 其入射角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 约束光在横向上完全限制在芯区, 约束光在横向上完全限制在芯区,其外的光场完全被 忽略。 忽略
引言
研制所谓的“集成化系统”(integrated system)已 经成为国际信息光电子研究的一个新的动向; 集光机电于一体的“芯片系统”(system on chip) 也将由梦想变为现实。
集成光学与集成光电子学
参考书
1. Integrated Optics Theory and Technology (Hunsperger,2009) 2. Fundamentals of Photonics (Saleh, 2ed, 2007) 波导光学(清华大学范崇澄) 3. 波导光学(清华大学范崇澄) 集成光学(科学出版社,唐天同,2005) 4. 集成光学(科学出版社,唐天同,2005)
导波光学是研究波长范围大体为10 导波光学是研究波长范围大体为10-10 ~100 m 的 电磁波在各种波导结构中传播特性的科学; 电磁波在各种波导结构中传播特性的科学; 利用光传递信息的历史 我国古代的烽火台 近代科技发展史
1880 年贝尔发明电话; 发明了光话--以日光为光源,大气为传输媒质,在 200m 内实现了语音信号的传递。由于可靠的高强度 光源和稳定的低损耗传输媒质均未解决而一直未能 实用;
n32 n12 n2 2 n12 2 2 sin ϕ − 2 sin ϕ − 2 n2 2 n1 n2 2 n1 ∆φ = 2n1k0 d cos ϕ − 2 arctan − 2 arctan cos ϕ cos ϕ = 2n1k0 d cos ϕ − 2ψ 12 − 2ψ 13
ϕc12 = arcsin
n2 n , ϕc13 = arcsin 3 n1 n1
ϕc12
n3 n2 = arcsin , ϕc13 = arcsin n1 n1
衬底 substrate, 300um (玻璃或晶体)
若n2>n3,则 ϕ > ϕc13 形成导波。
3.2 平面介质光波导
3.2.1传光特性 传光特性
硅基光电集成的构想(Intel)
光源 调制器 波导 CMOS 电路 耦合,对准 耦合,
滤波器
探测器
硅基光电子集成 将光发射器、耦合器、调制器、波导、 将光发射器、耦合器、调制器、波导、探测器等有源无源光子学元器件制备在 同一个Si基体上,和大规模Si集成电路和光纤连接起来形成低成本 Si基体上 Si集成电路和光纤连接起来形成低成本的 同一个Si基体上,和大规模Si集成电路和光纤连接起来形成低成本的,高性能 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 功能的系统 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
θ m = arcsin 0.1735 = 10o
(2)τ = tmax − tmin = n1 ∆ = 3.32 ×10−11 s / m c n1 1.51 (3)l = = = 1.0067 2 2 2 2 o n1 − sin θ 0 1.51 − sin 10 q= sin θ 0 d n12 − sin 2 θ 0 = 1.16 ×104 m −1
3.2 平面介质光波导
导光模谐振方程
驻波条件: 驻波条件:
∆φ = 2mπ TE : ∆φ = 2k1x d = 2n1k0 cos ϕ d − φ12 − φ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