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大全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825cc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0.png)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篇一:农历传统节日元宵节资料农历传统节日元宵节资料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元宵就是节日食品而闻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就是观看灯火,所以又称灯节。
道教表示正月十五为上元,再分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为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民间通常习惯称为正月十五,或表示过十五。
曲阜、邹城、泗水一些地方表示正月十五为“过小年”、“大年”。
十五就是继在春节之后的一个比较关键性的传统节日,至今城乡仍然广泛欢庆。
唐朝以前,有腊月赏灯的习俗,是汉明帝从西域引进的。
据《僧史》记载,西域腊月晦日,称为大神变,该日烧灯裱佛。
汉明帝引进以后,逐步发展为赏灯。
唐代把赏灯的时间正式定为正月十五,唐玄宗时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天弛禁,开市赏灯。
宋代并颁诏令,把元宵赏灯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明太祖建都南京,为了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天。
清太宗时,仍然规定元宵三夜,开市赏灯。
到了近代,全国各地赏灯的起止日期,参差不齐,有的三夜,有的五夜,有的甚至长达十夜。
民国时期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天为灯节,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残灯。
这一习俗在德州、淄博等地至今不衰,其他地区一般只十五日一天,个别地区两天。
山东的花灯种类多样,各有特色。
胶东、鲁中和鲁西南地区习惯用豆面和玉米面制成生肖灯,照家庭成员属相,每人一盏属相灯,节日晚上共置一盘中熄灭,俗传谁的灯燃亮的时间短,谁必长寿。
有的搞全部十二生肖灯,寓意是消解病灾,并使人丁兴旺。
此外搞代表十二个月的月灯,用作祷告各该月斩获的农作物、水果和蔬菜获得大丰收。
搞狗灯摆到门口,搞牛灯、马灯送来在牛棚、马棚,搞鸡灯放到鸡窝上,搞金鱼灯放到水缸里,搞荷花灯、寿桃灯、娃娃灯放到居室各处。
乳山等地搞一盏“看场佬”灯,等腰一肩扛各种农具的老人,节日晚上由家中男孩熄灭送至打谷场园中间,第四枚之后由家中长者据冷却情况福禄当年各种作物的割取。
也有的地方,元宵节傍晚,人们挂上灯芯,填上排便油,然后庄严地熄灭。
元宵节的知识常识大全
![元宵节的知识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1ef483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0.png)
元宵节的知识常识大全元宵节是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
中国人过元宵节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元宵节的知识常识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元宵节的知识常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元宵节的知识常识元宵节是在农历的第15天,春节后的第15天。
2.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宵”等等。
3.关于元宵节起源的传说,一个是与道教有关,另一个是源于佛教,与佛教活动中点灯拜佛有关。
另一种是起源于汉代,与古人驱虫驱兽有关。
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南方一般吃汤圆,南北有区别。
此外,灯笼上还有谜语,它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有些地方有正月十五逛庙会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还包括:观灯。
在描述《水浒传》年宋江拜见李世石的篇章中,有正月十五观花灯的片段。
此外还有“樱子姑”,是古代的厕所神。
元宵节的文化寓意:团圆。
在元宵节,人们之所以将食物命名为“元宵”和“汤圆”,是为了征求团圆的意思,这也是一个家庭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源于何时?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春节的起源和传说解析春节的起源和传说)而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两个说法。
其一,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19dfb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7.png)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为小年夜、上元节、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这一天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元宵节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活动。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也称为汤圆,象征团圆幸福。
此外,还有游灯、猜灯谜等各种庆祝活动。
在一些地区,还会举行花灯会、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民间表演,让人们在欢庆的氛围中度过节日。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充满着浓厚的传统文化。
正因为如此,元宵节成为了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团聚和欢乐的象征。
元宵节不仅是在中国过的,日本、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也有着与之类似的传统节日。
无论在何地,人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去享受这个传统的节日。
有关元宵节的知识
![有关元宵节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5770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6.png)
1、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2、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元宵节的由来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
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4、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正如辛弃疾词中所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舞狮子舞狮子,又称“太平乐”。
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5、元宵节的古诗《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译文: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凤箫声动,壶光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那个人却站立在,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106bfc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1.png)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1.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1.猜灯谜此活动起源于宋朝。
灯笼的所有者将谜面写在一张纸条上, 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
假如赏灯者猜出谜语, 就将纸条取出, 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
猜对的话, 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
由于这种活动十分富有情趣与智慧, 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2.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 始于西汉, 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 历代灯火之风盛行, 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 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3.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等为馅,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可荤可素,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放烟火元宵节的白天会有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
而夜里除了灯会, 就数焰火看了。
当新年首个圆月升上夜空时, 人们都会因燃放的烟火和空中的明月而兴奋不已。
5.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 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6.耍龙灯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 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 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 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舞蹈。
7、走百病”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 散百病, 烤百病, 走桥等,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8、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 就是送孩儿灯。
因为“灯”与“丁”谐音, 在元宵节前,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 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 以求添丁吉兆。
9、踩高跷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 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 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 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2.元宵节作文元宵节吃汤圆, 团团圆圆, 合家安康。
元宵节的资料(精选5篇)
![元宵节的资料(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b4d51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f.png)
元宵节的资料〔精选5篇〕元宵节的资料〔精选5篇〕元宵节的资料篇1元宵节简介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类对此加以庆贺,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类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绘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展5天,灯的款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如今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场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送。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类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聚”字音相近,取团聚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聚圆,和睦幸福,人类也以此思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将来生活的美妙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风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资料
![元宵节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a21d5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f.png)
元宵节资料
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它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
元宵节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和春节一样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挂灯笼、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以此来庆祝节日。
元宵节最主要的食物就是元宵,因此这个节日也因此得名。
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圆球状的甜食,内有不同的馅料,如豆沙、红枣、芝麻等。
吃元宵象征着团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象征。
此外,元宵节还有“赏花灯”的习俗,每年元宵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花灯展览会,呈现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在元宵节这一天,还有猜灯谜的习俗,人们在花灯下挂上灯谜,其他人来猜谜语,猜对的有奖品,这也成为了元宵节上一大特色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女子们的“乞巧节”,在这一天,很多女孩会用五色线穿针引线,表示祈求心灵手巧。
元宵节是一个欢乐而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286881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5.png)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流行于青海省乐都县地方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50字左右
![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5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704efd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4.png)
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一、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标志着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
元宵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祭灶说传说元宵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灶活动。
古人认为每年正月十五,太上老君会带着天兵天将到人间巡视。
为了迎接太上老君,人们会在房屋门口或庭院里点起炉火,煮元宵供奉太上老君和祖先。
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元宵节。
2. 天狗食月说古代有一位叫“合纵”的人,他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农民,他发现正月十五的晚上天空中会出现一群天狗,它们咬住了月亮不撒手。
这使得人们再也看不到明亮的月亮,合纵决定利用自己制造的长竹竿,把天狗吓走,让月亮重新放光。
合纵的行动得到了其他人的效仿,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会举行放烟火和赏月的活动来纪念合纵的善举。
3. 吃元宵说据传元宵节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乐游节。
当时人们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举行大规模的音乐舞蹈活动,同时也有在江河湖海上放放元宵的习俗。
这一天,人们会制作各种口味的元宵,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并一起品尝。
如今,吃元宵已经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
二、元宵节的主要风俗1. 赏花灯元宵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赏花灯。
每年元宵节,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灯笼。
这些花灯不仅造型各异,而且五彩缤纷、装饰华丽。
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一起走街串巷,欣赏美丽的花灯。
2. 放烟火放烟火也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们会购买各式各样的爆竹和烟花,燃放出绚丽的光芒和震撼的声响,以驱逐邪灵,祈求平安和吉祥。
3. 吃元宵元宵节最重要的食品是元宵,因此也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的甜食,它有着丰富的口味和馅料选择,比如芝麻、花生、豆沙等。
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4.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有趣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写有谜语的纸条,大家围成一圈,轮流猜谜。
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有关元宵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bddea0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5.png)
有关元宵节的资料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下面是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起源和传统元宵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始于东汉时期。
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和祖先,后来逐渐成为亲友团聚、庆祝丰收和祛除灾难的日子。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点亮彩灯和放放花灯。
传统的花灯由红纸或纸板等材料制成,形状多样,如动物、花朵、人物等。
还有一种被称为“灯谜”的游戏,人们互相猜灯谜,增加乐趣和互动。
节日期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点,通常内藏着各种馅料,如豆沙、花生和黑芝麻。
吃元宵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俗和庆祝活动元宵节的俗多种多样,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在南方地区,人们会聚集在公园或广场上,观赏灯展和舞龙舞狮表演。
还有一种叫做“猜灯谜”的活动。
人们在花灯上贴上谜语,让其他人猜解。
在北方地区,人们会制作大型的冰灯,并在夜晚欣赏它们。
此外,还有一项叫做“猜花灯”的活动,参与者需要猜出灯谜中的谜底。
除了观灯和猜谜之外,还有人们在元宵节举行舞狮、舞龙和舞火等表演,以及举办传统的传灯游行等活动。
寓意和意义元宵节寓意着团圆和希望。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夜,月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人们通过庆祝元宵节,表达对家人团聚、幸福安康的期盼。
此外,元宵节也寓意着告别冬天迎接春天。
元宵节是农历年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过去冬季的结束,新年春季的开始。
结尾以上是关于元宵节的一些资料。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通过庆祝这个节日,人们欢聚一堂,祈福吉祥,迎接新的一年。
元宵的知识
![元宵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6ab8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9.png)
元宵的知识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又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宋代以前,元宵节多称“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后的文献则多见“元宵”一词。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关于它的起源说法很多,较有影响的是,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燃灯祭祀太一神。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宋朝,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
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
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
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
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
元宵节资料
![元宵节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883e50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b.png)
元宵节资料篇一:春节与元宵节简介春节与元宵节春节与元宵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就是代莱一年的已经开始,代表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除夕顽固,晴迎新春。
就是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
在除夕这一天,我们都会贴春联,喝团圆饭。
而元宵佳节,大家都聚在一起赏花灯,期望代莱一年大家都会开开心心的。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首先就是除夕这一天,从早上已经开始,大家便已经开始准备工作,新年所须要的各种东西,剩饭剩菜早餐,大家搞的第一件事就是贴春联。
春联的内容大都就是一些保佑在代莱一年中存有一个好运气。
换新春联接下来就是准备工作祭拜祖先所须要的东西,包含香、食物等。
这一切都是非常的讲究的,存有这各种各样的规矩。
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迎家里的祖先至自己家中,一起互动过年的欢欣。
在晚上一家人便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团圆饭的不用做的非常豪华,关键是一家人能够聚在一起。
包水饺也是除夕夜的一项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包水饺,其乐融融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
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岁这便是最大的幸福。
大年初一,做为代莱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年。
大家便已经开始相互除夕,从一家人至邻里,都必须回去跑一跑,挤一挤。
这也就是新年中最活跃的一部分,长时间未见老朋友,聚在一起,谈论自己所搞的事业,别就是一番感觉。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简介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ae0997d852458fb770b5662.png)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简介有关春节的资料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新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下面小编将向大家介绍有关关于元宵节的资料.简介的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民俗介绍系列-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上元灯会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花灯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元宵节科普知识
![元宵节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31c13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8.png)
1.由来。
元宵节的名字源于古代对正月十五的称呼,即“上元节”。
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和赏灯,因此后来被称为“元宵节”。
2.习俗。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
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和喜猜灯谜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和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
3.食品。
元宵节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元宵和汤圆的外观相似,
但制作工艺不同。
元宵是北方的传统食品,是将馅料放在糯米粉中滚动而成;而汤圆则是南方常见的食品,是将馅料放在糯米片上包裹而成。
元宵和汤圆都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元宵节的资料有哪些
![元宵节的资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76723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2.png)
元宵节的资料有哪些元宵节的资料有哪些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资料,供参考!由来传说汉文帝纪念平吕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吕后生前残暴,朝中老臣敢怒不敢言,而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便与人共谋作乱之事。
此事被刘氏宗室齐王刘囊所知,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三元说”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明帝点灯敬佛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起源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元宵与汤圆的区别北方的元宵与南方的汤圆在制作方式以及馅料的选择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元宵机或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汤圆则是用很细的汤圆粉团包馅制成的,馅料荤素甜咸皆可。
关于元宵节的内容资料大全
![关于元宵节的内容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835e6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5.png)
关于元宵节的内容资料大全1. 元宵节的背景和起源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标志着中国传统新年的结束。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灶和祭神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狂欢喜庆的民间节日。
2.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2.1 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主要食品。
它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圆球状食品,通常包含有各种馅料,如豆沙、芝麻和水果等。
人们在元宵节这天晚上会一家人团圆,一起品尝元宵,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2.2 赏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是赏灯活动。
人们会在节日期间观赏各种精美的灯笼,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灯笼形式,如传统的红灯笼、花灯和彩灯等。
赏灯活动往往伴随着舞龙灯、舞狮子和舞蹈表演等,给人们带来热闹喜庆的氛围。
2.3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另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然后大家互相猜谜语的答案。
猜中谜语的人可以得到一些小奖品。
猜灯谜的习俗既有趣又富有智慧。
3.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3.1 舞狮子和舞龙灯舞狮子和舞龙灯是元宵节期间的重要表演活动。
舞狮子是以狮子为形象进行表演的,常常由舞者扮成狮子的形象进行舞蹈。
舞龙灯是以龙为形象进行表演的,常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表演出龙的形象。
这些表演活动能够吸引大量的观众,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欢乐。
3.2 元宵节游园活动元宵节期间,许多公园和景区都会举办游园活动。
游客可以在景区欣赏精美的灯饰和花灯,还可以参加游园活动,如猜灯谜、品尝元宵、观看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氛围,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4. 元宵节的相关传说和故事4.1 伏羲与女娲根据传说,伏羲与女娲是中国古代的两位神话人物。
伏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始祖,而女娲则是人类的创造者之一。
元宵节期间,人们会祭拜伏羲和女娲,祈求平安和幸福。
4.2 汉明灯谜汉明灯谜是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据说汉明灯谜起源于东汉时期,当时的皇帝刘明在元宵节晚上点亮灯笼,贴上谜语,要求百姓猜谜。
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成为元宵节猜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月十五中国传统元宵节相关知识
![正月十五中国传统元宵节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8fd5c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e.png)
正月十五中国传统元宵节相关知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灯节”等。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为一年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同为中国传统的“五大节日”。
起源与传说元宵节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初是古时中国人在夜晚互相点灯笼庆祝的节日。
据传说,元宵节的起源还有一段与爱情相关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少女阿娇被卖给豪门少爷,但她仍然深爱着自己的前男友,每当夜幕降临时,她就在窗前燃起灯笼,点燃希望前男友能够看到。
为了支持阿娇,当时的老百姓都点亮了自家门前的灯笼,使得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灯笼的光亮。
由此,元宵节就成了一个表达爱情和思念的节日。
习俗与活动元宵节也是一个传统的团圆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和欢乐。
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其中最著名的习俗是赏花灯,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点灯赏花的习俗,每到元宵节,城市中心和公园中都会搭建起各式各样的灯笼和花灯,为游客们带来美丽的视觉享受。
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吃汤圆、放烟火等活动。
赏花灯时,人们会在花灯下猜谜语,猜中了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
汤圆则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未来。
放烟火则是一项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孩子们会放着烟火唱着祝福的歌谣。
传承与发展元宵节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元宵节的庆祝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比如通过互联网分享节日礼物和祝福、线上赏花灯等方式。
同时,也有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创意花灯呈现在人们面前,元宵节成为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展示平台之一。
总结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古代,至今持续了几千年。
这个节日的历史和传说让人感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它特有的花灯和吃汤圆等习俗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喜庆和团圆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元宵节庆祝的方式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也为世界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元宵节典故简短20字
![元宵节典故简短2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fc4b20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07.png)
元宵节典故简短20字
1、汉文帝为纪念平定诸吕之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2、正月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姑娘做的,所以汤圆也叫元宵,正月十五就叫做元宵节。
3、秦末已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的习俗。
这天称为“上元”,农民在此日祈求丰收,道教视为天官诞。
4、东汉明帝时期,佛教正月十五点灯敬佛,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5、汉明帝信佛法,听从蔡愔建议,在正月十五夜“燃灯表佛”,民众效仿。
东汉末年,元宵节正式形成。
6、元宵节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7、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也传了下来,人们在这一天展花灯、猜灯谜。
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的资料
![元宵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979ae7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9.png)
元宵节的资料元宵节的资料大全 导语:让元宵节回来于传统与初心之态,进而实现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元宵节的资料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元宵节最早可以追溯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
当时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而真正确定为重大传统节日是在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其中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在古时候,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颖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寓意着人们热热火火,团团聚圆。
2、观灯: 在公元58——75之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实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3、耍龙灯: 来源于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杀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
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
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途和队列奔跑。
龙就像活了一样,民间以此恳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供应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元宵节资料
![元宵节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57fa2fbb68a98271fefad4.png)
元宵节资料篇一:春节与元宵节简介春节与元宵节春节与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代表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除夕守旧,喜迎新春。
是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
在除夕这一天,我们都会贴春联,吃团圆饭。
而元宵佳节,大家都聚在一起赏花灯,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会开开心心的。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首先是除夕这一天,从早上开始,大家便开始准备,新年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吃完早餐,大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贴春联。
春联的内容大都是一些祈求在新的一年中有一个好运气。
贴完春联接下来便是准备祭祀祖先所需要的东西,包括香、食物等。
这一切都是非常的讲究的,有这各种各样的规矩。
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迎接家里的祖先到自己家中,一起分享过年的喜悦。
在晚上一家人便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团圆饭的不用做的非常豪华,关键是一家人能够聚在一起。
包水饺也是除夕夜的一项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包水饺,其乐融融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
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岁这便是最大的幸福。
大年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年。
大家便开始相互拜年,从一家人到邻里,都要去走一走,坐一坐。
这也是新年中最活跃的一部分,长时间未见老朋友,聚在一起,谈论自己所做的事业,别是一番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大全
这篇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大全,是特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