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新媒体-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
1210910118 秦霞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在他的创作中,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
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
他在著名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内聘请了一组工作团队,摒弃古典艺术,立志从事于颠覆传统的概念创作。
“大量复制”当代著名人物的脸孔就是其中之一,将浓汤罐头与可乐瓶化身成艺术品也广泛为人所知。
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以日常物品为作品的表现题材来反映美国的现实生活,他喜欢完全取消艺术创作的手工操作,经常直接的将美钞、罐头盒、垃圾及名人照片一起贴在画布上,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作为20世纪波普艺术的最著名代表人物,他“歪曲或包装“过毛泽东,玛丽莲·梦露,the Velvet Underground乐队,可口可乐,美元和Chanel五号,尤其是他对the Velvet Underground从内容到形式的设计,令这个乐队成了音乐史上唯一可以媲美“披头士“的奇迹,而the Velvet Underground自此就没有停止过他们对这个世界及其文化的影响。
安迪·沃霍尔开始以日常物品作为表现题材,来重新诠释和反映美: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单调、无聊地重复排列,被视为“传达出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沃霍尔的作品没有欧洲设计师那么观念化、哲学化、个人化,他的作品风格体现出了:实用主义、商业主义、多元化、幽默性。
“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这是安迪·沃霍尔留给媒体时代最乐观的寓言,但以其对当今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言,他自己的15分钟还远未结束,无论是当时他所处的时代还是现在,对于美国还是世界,安迪·沃霍尔都是个传奇人物。
关于安迪·沃霍尔的介绍
关于安迪·沃霍尔的介绍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8.6-1987.2.22,港台地区译为安迪?沃荷)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
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1成长经历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后裔,生长在一个贫民区。
当时正值1930年代大萧条,食物短缺是常有的事。
小时候,沃霍尔经历过三次精神崩溃,这是一种名为“风湿性舞蹈症”的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在他8岁、9岁、10岁那年暑假发作。
那几年夏天,他都是闭门不出、躺在床上度过的,听着收音机,抱着玩偶,剪着纸娃娃。
敏感渐渐成为他挥之不去的自卑点,他总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不受欢迎,没有人会对自己倾吐心事。
还好,母亲给了他大量的关爱,不时找来彩色杂志、漫画,这些无形之中影响了他日后的作品。
沃霍尔喜欢涂涂画画,每当他完成一幅好的画,母亲便会奖励他一条巧克力棒,并鼓励他给画上色。
曾在卡耐基技术学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习。
1949年(21岁)他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寻找发迹机会,他是来找寻艺术家的梦想的,但现实让他只能先成为一名商业插画师来谋生。
为了省钱,他不断搬家,与不同的室友同住,一度,曾跟17个人住在一个地下室里。
那些日子,蟑螂给沃霍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住过的每一间公寓都有一大堆蟑螂。
一次,他带着作品集到《时尚芭莎》杂志办公室,谁知拉开作品集拉链,蟑螂便爬了出来。
这样的经历让沃霍尔感到羞辱不已。
他明白要在美国的视觉艺术上获得成就,就必须让人们看到他知道他的存在,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
1952年(24岁)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逐渐成为著名的商业设计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
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评析
艺术研究丨艺术平台丨2020-4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评祈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夏胡婷摘要: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涵盖了诸多媒介形式,其中绘画和电影作品是沃霍尔投入最多的两种艺术形式。
他秉承了杜尚的思想,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什么都是艺术”。
而他的绘画作品除了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之外,还兼具了设计的商业价值性,通过创造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而使得艺术与娱乐、艺术与生活、雅与俗的界限变得模糊。
虽然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至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他的艺术实践仍然引发了理论界的深刻思考。
因此研究安迪•沃霍尔绘画风格,对在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理解绘画与设计的关系和许多新艺术现象有独特的意义。
本论文旨在于通过对美国波普艺术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进行研究、梳理,以其成长的因素剖析入手,来阐明人生历程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分解其自小生活的环境导致他后天性格转变的原因。
并由此分析安迪•沃霍尔绘画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成长因素风格形成构图图1《Tattooed Leg and Shoe》波普艺术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源于英国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波普一词最早源于理查德•汉密尔顿的名作《是什么使今天的生活如此不同,如此有吸引力》譹。
在经过了短暂地发展之后,于20世纪六十年代传入美国并得以发展壮大,诞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意义的波普艺术家。
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架上绘画的认可与追捧,用各种废弃的瓶瓶罐罐、电影宣传的报刊广告以及大胆跳跃的色彩搭配,开启了绘画艺术的新篇章。
它所带来的标新立异的艺术体验和独树一帜的时代特征直到今天还影响着色彩艺术的发展。
因此研究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是我们无可避免的课题。
安迪•沃霍尔的绘画无论是构图、线条还是色彩,总能带给观者强烈的审美体验和视觉美感。
如凤鸣对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进行总结,评析了其作品体现出的大众文化价值訛。
迟钦等研究了安迪•沃霍尔丝网版印的创作方式,并提出安迪•沃霍尔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桎梏这一观点訛。
安迪 沃霍尔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 沃霍尔(Andy Warhol)。他是美 国波 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 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 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 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 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 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 罗森 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 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 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 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 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
LOREM IPSUM DOLOR
A
LOREM IPSUM
B
LOREM IPSUM
DOLOR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A
LOREM IPSUM DOLOR
B
LOREM IPSUM DOLOR
C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A
LOREM IPSUM DOLOR
安迪 沃霍尔
安迪· 沃霍尔(Andy Warhol,1928.8.6-1987.2.22。誉为 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 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沃霍尔除 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摄影师,导演,艺术 家。
安迪沃霍尔流行文化的艺术先锋
安迪沃霍尔流行文化的艺术先锋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以他在流行文化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他通过艺术作品探索了消费主义、媒体和名人崇拜等当代社会的重要主题。
本文将深入探索安迪沃霍尔在流行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流行物品的生产和消费势不可挡。
同时,媒体的发展使得名人崇拜成为社会现象。
安迪沃霍尔充分意识到这一现象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他用明亮的颜色和大胆的图案重塑了普通物品和名人的形象,将其提升至艺术的高度。
安迪沃霍尔以他的“马克杯”系列作品开始了他在流行文化艺术方面的探索。
这些作品将普通的马克杯转化为艺术品,揭示了日常消费品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放大和重复的方式,安迪沃霍尔试图传达出物品的无尽存在,并通过色彩和形状的重组来探索消费主义的本质。
这些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艺术和世俗界限的讨论,并标志着安迪沃霍尔成为流行文化艺术先锋的开端。
除了马克杯系列,安迪沃霍尔还通过创作明星肖像作品展示了当时盛行的名人崇拜现象。
他以其独特的丝网印刷技术创作了众多明星肖像,如玛丽莲·梦露和伊丽莎白·泰勒等。
通过对名人形象的重复和扭曲,安迪沃霍尔试图探索名人崇拜背后的虚假性,并让观者重新思考他们对名人的看法。
他将明星肖像从报纸和电视屏幕中抽离出来,置于艺术品的框架之中,给予了这些名人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感。
安迪沃霍尔还通过自己成立的“工厂”和“超级巨星”概念,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流行文化艺术运动。
他的工厂成为了一座兼具艺术创作和社交活动的场所,吸引了许多文化界人士的关注。
他邀请了众多创作人员和艺术家参与到他的项目中,推动了流行文化艺术的发展。
同时,他也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超级巨星,通过刻意营造自己的形象和品牌,使得他的名字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代表。
总结一下,安迪沃霍尔是一位在流行文化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
他通过对消费主义、媒体和名人崇拜等主题的探索,将普通物品和名人形象转化为艺术品,并将其提升至艺术的高度。
艺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
艺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媒体艺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使得艺术创作和展示方式焕然一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催生了新媒体艺术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
传统艺术形式和数字技术的融合,不仅拓展了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也让观众在互动参与中感受到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本研究旨在探讨艺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在这种新兴艺术形式的背景下,探索其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实践案例,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新媒体艺术设计是当代艺术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数字技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思路,推动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
研究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意义在于探讨数字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挖掘数字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艺术与科技互动的可能性。
通过研究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实践案例,可以对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深入了解,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启示和借鉴,促进艺术创作的创新和发展。
深入研究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数字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当代艺术的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在这部分,我们将回顾过去几年来在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并对不同学者的观点和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方面,文献综述部分将展示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在数字技术和艺术融合的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突破。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媒体艺术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末。
没人不知道安迪·沃霍尔,可你未必知道关于他的这50件事……
没人不知道安迪·沃霍尔,可你未必知道关于他的这50件事……艺术家安迪·沃霍尔11月12日,展览“安迪·沃霍尔——从A到B,循环往复”(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于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开幕。
此次展览作为1989年至今由美国博物馆举办的首个艺术家大型回顾展,将以350余件惊艳作品,全面回顾这位“波普教皇”的艺术生涯。
=========▲「他是“波普艺术的教皇”」对于安迪·沃霍尔,你了解多少?无论你是否了解艺术,都或许听过他的大名;无论你是否了解他的过去,都曾在街上见过他的代表作。
对于今天来讲,安迪·沃霍尔不仅仅是一位绝世艺术大师,他本人更是成为了一种社会符号,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
安迪·沃霍尔《Self Portrait》,50.8×40.6cm,1964年安迪·沃霍尔几乎一生都生活在他热爱的聚光灯下。
他渴望名声、财富,对社交持有高度热情,人们早已在形色各异的传记、采访录中,了解了这位大师的精彩人生。
但是,以下关于安迪·沃霍尔的50件事,你听说过吗?=========▲「关于安迪·沃霍尔的50件事」1沃霍尔的父母是来自斯洛伐克的移民,严格遵循拜占庭天主教生活,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小时候,他常常观察教堂里的彩绘圣像,并主动去了解其背后的宗教含义。
安迪·沃霍尔和母亲、哥哥的合照2沃霍尔的侄子詹姆斯·沃霍尔如今也是一位成功的儿童绘本插画家。
安迪·沃霍尔《Big Electirc Chair》手拿相机的安迪·沃霍尔3沃霍尔八岁时,父母送给他第一台相机,他对此爱不释手,常常在家中的地下室里冲洗照片。
4三年级时,沃霍尔患上了西德纳姆舞蹈病(Sydenham's chorea),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他的四肢会不由自主地运动。
安迪·沃霍尔《Flowers》安迪·沃霍尔和巴斯奎特5沃霍尔曾患有抑郁症,长年卧床在家静养。
安迪_沃霍尔(1928-
Jackie
Lenin
Mao
Marilyn
安迪 沃霍尔 玛丽莲 梦露 1967年
Mikey Mouse
Troy Diptych
Red Race Riot
安迪· 沃霍尔
车祸后的汽车残骸
安迪 沃霍尔 橘红色的灾难 1963年
Self- portrait
美学意义
• 沃霍尔作品最引人注目之处即是其非艺术 性,他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排除了作品 中一切传统的、艺术构成的和自我表现的 形式因素。 • 另一显著特征是其重复性。这首先是指其 作品所包含的不多主题和形象总是反复出 现,都是系列性的,以近乎相同的处理方 式多次呈现。其次是指使同一形象多次同 时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
安迪 沃霍尔(1928-1987)
安迪 沃霍尔的意义
• 沃霍尔是现代艺术的英雄或反英雄,因为 正是他将艺术消失的仪式之途,艺术中所 有的伤惑,其否定性的通透和对其自身真 实性的无动于衷,推向了极端。这位现代 英雄呈现在艺术中的不再是崇高,而是商 品世界的冷嘲。 ——让 鲍德里亚《艺术的消失点之外》
生平
• 沃霍尔于1928年9月28日生在美国的一个捷克移民家庭。 • 1945年,进入匹兹堡卡内基技术学院学习艺术.准备在 毕业后当一名中学美术老师。 • 1949年,来到纽约。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为米勒公司创 作的时装鞋系列。 • 1954年.沃霍尔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 • 1956和1957年.他连续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的独特成 就奖和最高成就奖。 • 1957年,成立安迪 沃霍尔公司。 • 1987年,病逝于纽约,享年59岁。
安迪· 沃霍尔 (Andy Warhol)代表了60年代的美国 文化,他是这种消费社会的热情赞美者。
安迪·沃霍尔“结构电影”的美学分析
安迪·沃霍尔“结构电影”的美学分析作者:朱琳来源:《电影评介》2021年第24期20世纪60年代初,“结构电影”(Structural Film)的出现和发展,是当时先锋电影领域中最有价值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美学现象。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欧洲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影响到美国,加之战后很多欧洲先锋派电影人移民至美国,美国本土出现了早期的先锋派电影创作活动,直至50年代,以美国加州为中心形成了所谓“地下电影”的创作运动,为之后的美国先锋派电影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安迪·沃霍尔(Andy Wharhol)是美国先锋派电影思想与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结构电影”流派的先驱以及最为重要的代表导演。
但目前,国内对于安迪·沃霍尔的研究大多聚焦于他的绘画領域,而对于其电影创作方面的研究非常稀少。
就相关著作以及论文而言,涉及到“结构电影”(Structural Film)或“极简主义电影”(Minimalist Film)内容的只有学者蔡卫、游飞的《美国电影艺术史》,以及华明教授的《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等两本著作。
前者仅用一页篇幅大体介绍了安迪·沃霍尔的电影创作和艺术成就,后者则主要对于西方先锋派电影产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进行了概括,总结出了它的主要脉络与发展阶段,然后在介绍一系列的先锋派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时,包含了对于安迪·沃霍尔“结构电影”的相关论述。
总体而言,国内研究安迪·沃霍尔的角度十分多样,但是大多集中在对他绘画艺术的研究,对他的电影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也不详细,本文希望增加这一方面研究的努力。
一、美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和安迪沃霍尔的艺术理念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兴盛于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逐渐转入美国。
至50年代末期,在美国出现了“地下电影”运动,并逐渐成为后期世界先锋派电影的中心。
玛雅·德伦(Maya Deren)被誉为“美国先锋电影之母”,其作品中所采用的诗意梦境化的创作手法备受推崇,主要特征是一种增加电影内容与形式复杂性的创作手法。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往往传达这样的艺术表现观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往往传达这样的艺术表现观许多艺术批评家认为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是一种现代主义艺术的创作形式。
在20世纪60年代,他的波普作品并不像立体派、印象派等派别纠结于怎样构图使画面完整,也不纠结于色彩是否饱满,不纠结于对于线条的掌控,而是描绘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现象,暗含着某种真实的生活情态。
20世纪60年代是安迪·沃霍尔风格形成的主要时期,他创作出诸多代表作。
这段时期他加入了稳定的创作题材,并且基本形成了一种创作方式。
《坎贝尔汤罐头》是其重要作品,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现实生活。
安迪·沃霍尔把坎贝尔汤罐头有序地绘制在一张纸上,并且用白地衬托出红色标志,这些排列的罐头给观众所带来的视觉印象就是这些罐子毫无情感。
更重要的是,这些罐子被部分人认为是美国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美国性”的表现。
他的绘画描绘了多数人不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对象,并且完全打破传统的绘画创作形式。
但是安迪·沃霍尔能够让观赏者接受它,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玛丽莲·梦露》也是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将玛一排排地重复排列,并且当作整幅画面的基本元素。
安迪·沃霍尔不停变换底色,同时又与相应的色彩搭配,呈现出同一主题在画面中出现多次的效果。
虽然这种人物主题简洁,但是并没有给观赏者看不下去的感觉,反而带给大家一种新鲜与神奇之感,而且是不同于传统绘画创作题材、创作手法的新奇感。
曾有人说:“安迪·沃霍尔的画跟福特生产组合作业线的汽车一样,每一张虽是不同的颜色,可是每张画像都是相同的内容。
”有人认为欧洲是波普艺术的起源地,而美国可以说是继承这种风格;当安迪·沃霍尔的丝网人像出现后,美国才突破了欧洲的传统意味,并且才有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味。
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天工|2023年第18期[摘 要]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他摒弃了传统的创作形式,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现代艺术以全新的方式提供给大众,极大地影响了当时艺术的发展。
安迪·沃霍尔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其创作题材皆来自生活,他采用平面性的图案形式,色调分离、消除笔触的色彩表现,以及他最常用的复制和重复的构成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安迪·沃霍尔风格。
他注重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创作内容更大众化、通俗化,并且不断创新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创作理念。
安迪·沃霍尔的创作内容突破以往的单一模式,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了新观念,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创作特点;现代平面设计[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8-0034-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锦玉.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天工,2023(18):34-36.王锦玉 太原师范学院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作者简介:王锦玉(2000—),女,汉族,山西晋城人,太原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一、波普艺术与安迪·沃霍尔(一)波普艺术波普一词来源于英文“Popular”的缩写,意为流行、通俗。
波普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达到鼎盛。
“波普,是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容易被遗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属于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是一个大产业。
”这是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为波普艺术下的定义。
[1]波普艺术试图将艺术创作的主题转向文化符号、广告、商标等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内容上,并以此推翻抽象表现艺术。
安迪沃霍尔名词解释
安迪沃霍尔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安迪沃霍尔吗?他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安迪沃霍尔,那就是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独特又耀眼。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哇哦,那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比如说他的那些波普艺术画作,色彩鲜艳得就像彩虹糖一样,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球。
你看那,是不是感觉梦露的形象一下子就印在了你的脑海里?这就好像你听到一首特别好听的歌,一下子就被它的旋律吸引住了,怎么都忘不掉。
他的创作风格大胆又新奇,就如同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他不按常理出牌,总是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安迪沃霍尔还特别善于利用各种媒介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他可不局限于画布,什么报纸、杂志、电视,都能成为他创作的工具。
这就好像一个武林高手,随手拿起一片树叶都能当作武器,厉害吧?
他举办的那些展览和派对,那场面,简直火爆得不行!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能近距离感受一下他的艺术魅力。
大家在那里尽情狂欢,就像参加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
安迪沃霍尔对后来的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啊!他就像一颗种子,在艺术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出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难道不是吗?他的艺
术理念和创作手法被无数后来的艺术家借鉴和学习,推动了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总之,安迪沃霍尔就是艺术史上的一个传奇,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存在!他的作品和他本人都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喜爱。
安迪沃霍尔
02 各领域成就
1)画 波普艺术”作品。
性感明星头像的重复组合,丝网印刷的 大量生产
以流行文化为主要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的 大胆尝试
I WANT TO BE A MACHINE .
Andy Warhol
2)电影 ——以《切尔西女郎》为例
介绍
安迪·沃霍尔的电影艺术,是走向极端 化的艺术。对于沃霍尔来说,他只是将 画布上的内容放置到胶卷上,不期待受 众与观众,只是追求创作的另一形式。 他拍摄的电影都有非常明显的几个共同 特点:无声或只有一个音轨、反叙事、 过长的放映时间和极限主义的取向,前 期有明显的实验性特点,即便是后期, 也充满了时代前卫性。
• 将最反映时代精神的物品以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所有人都能看懂,而不 同的人又会它们产生不同的理解。
感谢聆听!
(三)重复性
•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中强调重复性,这也许源于他在天主教会中所做的 不断的祈祷。
• 画作中颜色与构图不断变换,造型却从未改变的明星获得了重点的重 复。
• 重复可以让人发现新的乐趣,当无趣的主题被不断重复,美感应运而 生。
• The velvet underground地下丝绒乐队的音乐中不断重复的简单和弦、 歌词。
安迪·沃霍尔
美国艺术史 第九小组汇报
目录
CONTENTS
01 简介 02 各领域内的成就
03 整体特征 04 思想及影响
01 人物简介
Andy Warhol
·美国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 ·视觉艺术运动波普艺术的开创者之一 ·在他成为商业插画家获得巨大成功之 后,还从事了画家、前卫电影制作人、 档案家、作家等工作 ·身价估计高达七亿美元
• “每一位朋克、后朋克和先锋流行艺术家在过去的30年 中都欠下了地下丝绒乐队一笔灵感的债务。”
艺术的启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与影响
艺术的启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与影响艺术的启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与影响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与独特的艺术观念对于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他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表现手法,沃霍尔将消费主义文化与大众媒体结合在一起,塑造了前所未有的现代艺术形象。
他的创作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艺术家角色的拓展与对社会观念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安迪·沃霍尔的创作与其对当代艺术的启示。
一、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安迪·沃霍尔的创作深受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影响。
他通过对流行文化的大规模复制与重复,塑造了现代社会中商品和名人的符号化形象。
比如他的著名作品《汤罐头》系列,将千篇一律的商品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传达出商品和消费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这些作品展示了大众媒体对于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的操控与塑造力量,引发了观众对于真实与虚假、自我和社会的反思。
二、反思名人文化与名人崇拜沃霍尔对于名人文化的审视也是他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他通过大规模的名人肖像作品,如《玛丽莲·梦露》和《伊麦克·海恩斯》等,将名人的符号化形象呈现给观众。
在这些作品中,沃霍尔不仅仅是通过艺术手段再现了名人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传达了名人崇拜在当代社会中的普遍性。
观众们通过这些作品对名人具有了一种虚拟的亲近感,同时也被迫对名人文化和崇拜进行反思。
三、性别与身份的探讨沃霍尔在创作中也探讨了性别与身份的议题。
他通过对性别光谱的表现和对流行文化中性别符号的使用,挑战了传统的二元性别观念。
比如他的著名作品《懒散的花花公子兔女郎》和《洛基的脸》等,将女性和男性的特征转化为具有流行文化符号的形象。
这些作品探讨了性别在社会中的建构和影响,迫使观众反思传统性别观念与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期望。
四、艺术与商业的边界安迪·沃霍尔的创作方式挑战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边界。
安迪·沃霍尔:“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挫折教育不可少
安迪·沃霍尔:“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挫折教育不可少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挫折教育不可缺少。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次电光火石般的走红。
张云雷却觉得,这更像一场无端漫长的疗伤。
2016年8月,他登上了全国收视率前三的节目。
不久后,他意外从南京火车站坠落,左臂、左胯骨、左右腿、又脚全部粉碎性骨折,肋骨骨折,肺部、胃部、后脑出血,心脏一度停跳。
2017年1月,他带着108块钢板复出,师父郭德纲说他会火的“不要不要”的。
一个月后,张云雷用吉他伴奏唱了一曲《探清水河》,果真一炮而红。
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而每个人也可能只出名15分钟”。
对于张云雷来说,他15分钟之前的准备却是异常漫长的。
5岁,他日日看姐姐唱京韵大鼓,看着看着就学了起来;8岁,他跟着郭德纲来到北京,两年后第一次登台说相声;11岁,他成了德云社“云字辈”弟子。
每个人求学的经历可谓都是“痛苦”的,因此,当孩子想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家长应适当的引导。
回忆小时候“痛苦”的学艺经历,张云雷说:“那会儿除了睡觉、吃饭,大多数时间都是听复读机”。
很多人说张云雷是一夜爆红,可就像他受采访时说得那样:“你问我觉得自己是爆红吗?我觉得不是。
岳云鹏是爆红吗?那是没人看过他在剧场里扫地,在后台任人骂的时刻。
《探清水河》是爆红吗?那是没人看到我师父怎么把曲子从历史遗骸里挖出来,再整理,我们又怎么做改编的。
”在张云雷看来,所谓爆红,是一种误解,背后的原因其实很长很长。
是啊,哪有什么不付出努力的收获呢?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苦与辛酸。
可是,现在很多的孩子就不具备这样的品质。
以前的人常说“寒门出人才”,但就现在来看,很显然这种观念已被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选择很早就退学了。
并且,很多小孩子都让家人给买了一部手机,手机带给他们的不是学习,而是无尽的游戏,就算自己家里没网,也要到有网的人家周围蹭网。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最不怕冷、怕热”的一个群体,因为严寒和酷暑阻挡不了他们对游戏的“热情”。
安迪沃霍尔-
我的主观感受
任何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事物就该保持独立的人格,善 于发现,每一件细小的事物都有其再生的意义和创造 力。 内容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方法表现. 有时候,设计就是“无中生有”,作为一个设计师需 要去适应这个社会的大众需求,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引 领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让人们接受你设计 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大众的需求,因为大众没 有设计师专业的水准和审美标准。 也许我这是把设计师的作用过大化了,但是始终坚信设 计师就是人类灵魂的导师。
经典作品(人物)
当代著名人物像: 《玛丽莲· 梦露》 丝网版画 /thread-64-1-1.html
安迪· 沃霍尔语录
■完美無缺正是空無一物的相反。 ■我真希望自己能發明像牛仔褲這樣的東西。某種令人牢記懷念的東 西。某種大量生產的東西。 ■一旦我在心裡認定我是個獨行俠之際,也正是我得到一群你可稱之 為「追隨者」的時候。 ■在六O年代,每一個人對每一個人都感到興味盎然。在七O年代, 每一個人開始拋棄每一個人。 ■美國人對賣東西興致缺缺──事實上,他們寧可直接扔掉而不是賣 掉。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買──買人,買錢,買國家。 ■我最喜歡買的東西是內褲。我認為買內褲是個人所能做的最私密的 事,假如你看一個人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褲,你可以真正認識他們。 ■在商業領域出類拔萃是最令人著迷的一種藝術。賺錢是一種藝術, 工作是一種藝術,而賺錢的商業是最棒的藝術。 ■比起相貌平凡的人,美麗的人有時候更常讓人等待,因為美麗與平 凡之間有很大的時間落差。 ■綺想式性愛遠勝於真實的性愛。永遠不去做是非常刺激的。最撩人 的吸引力來自於從未相遇的兩極。 ■我崇尚長期的訂婚關係。越長越好。
安迪 · 沃霍尔---波普艺术启示录
内容
艺术即生活——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观念探析
对页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1922-2011年)本页左图:吉米·卡特会见安迪·沃霍尔(右)右图:沃霍尔(左)和田纳西·威廉斯(右)交谈,摄于1967年阂,大众文化和高雅艺术将被迫靠得越来越紧,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分野逐渐消失。
丹托也曾在其多部著作中表明这一观点,他认同自波普艺术开始,当代艺术试图将艺术与生活、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模糊掉,甚至有让两者融为一体,直到分辨不清彼此的倾向。
传统艺术认为艺术高于生活,始终处于崇高地位,高高在上的俯瞰一切。
然而,波普艺术家就是要取消艺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尊贵态势,他们认为,生活的本身就是艺术,让艺术从象牙塔回归到生活之中,形成一种通俗的文化。
波普艺术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彻底颠覆,抛弃了纯艺术的高雅难懂,所推崇的正是抽象表现主义所轻视的“俗艺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几乎都被波普艺术接纳,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界限,艺术即生活。
二、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作为波普艺术的领导者之一,沃霍尔有“波普教皇”的美誉,艺术风格鲜明,对美国波普艺在接触艺术品时才能够产生经验,日常生活中同样能使我们获得经验。
杜威挑战了康德对审美无功利的片面强调,认为艺术是日常经验的提炼,艺术即经验,艺术即生活本身,艺术创作不是远离生活,而要融入生活当中。
波普派从杜威“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思想中吸收精华和营养,认为日常生活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生活与艺术紧密相关。
(二)挑战传统的观念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艺术中心,随着消费文化的盛行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一些艺术家敏锐洞察时代环境图景产生巨大变化,寻找新的创作思路,以切合艺术在新时期对生活的表现。
抽象表现主义因其脱离现实而由盛转衰,它的终结也标志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逐渐落下帷幕。
波普艺术华丽登上了历史发展的舞台,作为战后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波普艺术是艺术观念上的变革,将艺术的大门向生活敞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迪·沃霍尔------艺术的大众化-----安迪·沃霍尔其人名: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国籍:美国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享年: 1928.8.6~1987.2.22职业:摄影师,导演,艺术家代表作品:《帝国大厦》《蓝色电影》1928年8月6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后裔。
沃霍尔从小酷爱绘画,曾在卡耐基技术学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习。
1949年(21岁)他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寻找发迹机会,他明白要在美国的视觉艺术上获得成就,就必须让人们看到他知道他的存在,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
1952年(24岁)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逐渐成为著名的商业设计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
他的作品于该年在纽约崭露头角,在著名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内聘请了一组工作团队,摒弃古典艺术,立志从事于颠覆传统的概念创作。
“大量复制”当代著名人物的脸孔就是其中之一,将浓汤罐头与可乐瓶化身成艺术品也广泛为人所知。
总有几个欧洲的评论家会来质疑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因为在他们看来,丝网印刷无需艺术的天赋,谁都会弄,印刷而已嘛。
这种学风不免粗浅而又孤傲,往往是平庸批评家的专利。
而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复杂心态,也使得这些论调的背后露出丝丝的嫉妒之情。
毕加索之后,无论艺术成就及其广泛影响,谁能大过安迪·沃霍尔呢?!更何况安迪作品的卖价并不认“物以稀为贵”的理,巨大的作品量,照样抢手,1998年,“桔红色的梦露”卖到了一千七百多万美金。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量居了人类艺术家之首,毕加索也只有五万多张而已。
但安迪的这些作品,不是电影、照片,就是手工印刷出来的丝网画之类。
这也难怪让那些以为“丝网印刷谁都会弄”的人大为不服了。
安迪·沃霍尔的色彩同样也是鲜明强烈的,但比抽象表现主义更加透亮柔和。
他对色彩饱和度的把握,可谓已臻化境。
五光十色,不论何种色度,何种色调,何种色光,都能随心所欲,只要经由他安迪来掺和一下,就无不打上他特有的标记了。
他与巴斯奎厄特合作的作品,与巴斯奎厄特自己作品的明显差别,就在于他特有的“安迪色彩”。
想想法国的克兰因,弄出一个颜色,就被称为“克兰因蓝”,则真可作小巫大巫的兴叹了。
当然,把丝网印刷的手法移用到油画里,并且做得极其融洽到位,毫不勉强,这是安迪的艺术创造,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也由此开始奠定。
而因此招来的非议,可能也是前无古人的。
在1963年至1968年期间,他制作超过了60部电影,加上500多部记录他银色工厂访客的黑白“试镜”短片。
《睡》(<sleep>)是其中著名的短片之一,内容是监控拍摄诗人John Giorno睡觉六小时。
三十五分钟的短片《口-交》(<Blow Job>)内容是持续对准DeVeren Bookwalter的脸,他的表情像是在享受Willard Maas的滋润,至于Willard Maas是否在下面真的在为他口-交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摄影机始终都没有往下面的位置移动分毫。
电影《吃》(<Eat>)则是拍摄一个男人吃蘑菇达45分钟。
沃霍尔参加了1962年LaMonte Young(美国先锋派作曲家,音乐家,艺术家)称为Trio for Strings的静止构成艺术(static composition)的首映,随后他拍摄了一系列著名的静止电影包括《吻》(<kiss>)《吃》(<Eat>)和《睡》(<Sleep>)(这部电影的最开始是委托由LaMonte Young提供音乐)1964年7月的一天,沃霍尔把新购的奥克森摄像机放到帝国大厦对面的四十七层的一间办公室里,准了对面的帝国大厦持续拍摄了8个小时。
这就是惊世骇俗的《帝国》。
8个小时,光线改变,但是物体维持不动。
对他来说,这只是一张画,不过是画在胶片上罢了——“绘画很过时,我想用新的媒介‘画画’”,沃霍尔这样解释自己拍电影的初衷。
同年在没有经过DC漫画的授权下沃霍尔制作并导演了《蝙蝠侠/德古拉》(<Batman Dracula >)。
这部电影只在他的艺术展上放映过。
作为一个蝙蝠侠系列的粉丝,安迪的这部电影作为对这个系列的致敬,被认为是第一部公开现身的“坎普趣味”的蝙蝠侠。
这部电影曾一度被认为已经遗失了,直到它相当长的的一部分出现在06年的纪录片《Jack Smith and the Destruction of Atlantis》中。
沃霍尔1965年创作的电影<vinyl>改编自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的畅销反乌托邦小说《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传奇地下艺术家杰克·史密斯(Jack Smith)还出现在电影《坎普》(<Camp>)中。
他所有电影作品中最火,评价最高的电影莫过于《切尔西女郎》(Chelsea Girls (1966))了。
这部电影用极富创新的用两部16mm摄影机同时拍摄,把两段不同的故事衔接在一起。
在放映室中,在讲述故事时,其中一部的声音升高而另一部的声音就会放低。
这种电影中图像的叠加诱发了沃霍尔60年代早期的丝网印刷画的灵感。
他其他重要电影包括<Bike Boy>,<My Hustler>和<Lonesome Cowboys>——一部猥琐的伪西部片。
《蓝色电影》(<Blue Movie>)是沃霍尔的最后一部导演作品,这部电影一直被主演之一的Viva拒绝公映,直到2005年它30周年纪念时才在纽约第一次被放映出来。
1967 年12月,沃霍尔将自己前一年秋天和那一年夏天的电影素材制作了一个合集,25个小时一次性播放后,永久性地拆散。
沃霍尔说,“这标志着我们为拍电影而拍电影的时代结束了,就像我们的生命,在我们面前滑过——它只走过一次,我们再也不能看第二次。
”在1968年6月3号的枪击事件发生后,隐居的沃霍尔便不再亲身参与电影的摄制了。
他的助手及助理导演保罗·莫里斯(Paul Morrissey)接下了制作电影的工作,《肉》(<Flesh>)《渣》(<Trash>)《热》(<Heat>)便是其代表作,但这三部电影包括后来的《安迪·沃霍尔的德古拉》(<Andy Warhol's Dracula>)和《安迪·沃霍尔的弗兰肯斯坦》(< Andy Warhol's Frankenstein>)和沃霍尔之前尝试过的电影来比实在是过于符合主流趣味了。
这些“后沃霍尔”电影让乔·塔里桑德罗(Joe Dallesandro)成了明星,但是与其称之为“沃霍尔男郎”不如称他是“莫里斯男郎”。
在70年代早期,绝大部分沃霍尔导演的作品就不再市面上流通传播了。
在沃霍尔逝世之后,这些电影渐渐地被惠特尼博物馆修复,偶尔在博物馆和电影节时放映,少数作品作为录像带和DVD发行。
独立电影奖这样形容他的电影:安迪·沃霍尔将电影带回了卢米埃尔的时代,他的镜头以最简单的态度聚焦于最简单的影像,以一种偏执的态度纪录日常生活。
我们所见的世界并不是在一个被高度戏剧化的状态,也不是为了服务于其他什么目的,只是单纯、最低限的原质,如吃就是吃,睡就是睡……消费社会的艺术机器:“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沃霍尔在1963年接受《艺术新闻》杂志采访时如是说。
提到机器通常会联想到冰冷,机械化,重复,批量化,没有感情色彩的。
机器只是不断的制造而不是创造。
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愿意将自己与机器联系在一起,艺术一直以来都是高高在上的,是高贵的,精致的,是需要普通人仰视的。
强调个性,是艺术创造的首要原则,所有的艺术家都将个性作为艺术的最高追求。
沃霍尔却毫无顾忌的声称要将自己变作机器,他就是要在作品中剥离艺术的个性,用通俗的手法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一视同仁的复制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不仅创造了大量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美术作品,同时还将自己包装成为尽人皆知的明星。
每个人都能当上十五分钟名人:“整个世界都将记住安迪,虽然他说人人都将著名十五分钟,但他自己的名声却是30年经久不衰……安迪从不伤害别人,他对上帝有很深的信仰……这次弥撒将会直达上帝……虽然他似乎时常远离教堂,但我们不必评判他。
基督原谅他右边的贼人,但他不原谅他左边的贼人……这意味着希望总是有的,但也意味着无人能将获得主的拯救看成是轻而易举的事。
”(安迪沃霍尔悼词)安迪沃霍尔是个将艺术拉下神坛的英雄,在现代社会艺术已经不再是垄断在精英手中的专利,技术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的是对于艺术的理解,安迪沃霍尔将生活常见事物的艺术化,正是消费社会的映射,人人都将有创造的权力,那些招贴画中的罐头与那些光鲜的明星是一样的都不过是消费社会附庸而已。
随着商业化的泛滥,艺术品已经极大地大众化与平民化,如同现今技术手段,设备的普及,艺术创作的形式与领域不再受到诸多的限制,“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拍客,网络文学,各种选秀,这些也都是艺术的平民化的体现。
而这一切对于我们以艺术设计作为专业的人们的启示是,与其撞破头的去追求各种形式,模仿,山寨等等,不如多多思考现今社会相适应的艺术内容,因为一切形式都不过是转瞬即逝消费品。
向安迪·沃霍尔致敬感谢王子怡老师的教诲11研新媒体11055108123 孙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