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评析

合集下载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梦露》是由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创作的一幅版画作品,也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创作的一系列明星肖像作品之一。

该作品以著名电影女明星玛丽莲·梦露为原型,展现了她的形象和特点。

沃霍尔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多种构成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达。

首先,作品的构图布局以玛丽莲·梦露的头像为主要元素。

沃霍尔通过画面的放大和剪裁,将梦露的头像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位置。

她的头发呈现盘旋状,将梦露的脸部轮廓和眼神深情地展现出来。

头部的上方有一道明亮的黑线,整体形成了一个鲜明而突出的形象,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作品中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也是沃霍尔的特点之一。

他使用了亮丽的鲜艳色彩填充梦露的头像,如红色、黄色、绿色等。

这些色彩让整个画面变得生动而鲜明,与梦露的形象相得益彰。

值得注意的是,沃霍尔使用了不同的色彩层叠和渐变效果,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多彩斑斓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

此外,作品中还运用了不同的线条和阴影效果,来表现梦露的面部特征。

沃霍尔通过精细的线条描绘梦露的眼睛、鼻子和嘴唇,使其形象更加清晰和生动。

他还运用了明暗对比和阴影的处理,使得画面产生了明暗交错的效果。

这种线条和阴影的处理方式,让梦露的面部特征更加立体和具有质感,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最后,作品的背景也是构成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沃霍尔在头像的周围填充了大量的相同形状和颜色的小圆点,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背景。

这种背景的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得梦露的头像更加凸显出来,突出了她作为明星的特殊地位。

这些小圆点的排列和颜色的变化也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感,为作品增添了一种时尚和现代的感觉。

安迪·沃霍尔的《梦露》版画作品通过构图、色彩、线条和阴影等丰富多样的构成形式,展现了梦露的独特魅力和明星形象。

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达使其成为沃霍尔作品中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大众化的艺术

大众化的艺术

大众化的艺术作者:陈丽如李智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1期【摘要】在当今消费时代下,社会快速运转,艺术极速发展,艺术品的创作也日趋快速;同时,也创作了更多的利益。

通过叙述安迪·沃霍尔极其通过复制技术得到的一些作品,和当代艺术中的复制,进而深入论述艺术的大众化。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商品化;大众化坎贝尔汤罐头,一个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汤罐头,如今却依然被人知晓,这要归功于《坎贝尔汤罐头》这幅作品,出自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之手。

他打破了过去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在他看来,是艺术家为艺术作品赋予了意义。

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打破了原来艺术创作的局限,运用复制印刷等手段技巧,使作品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一、安迪·沃霍尔及其复制的艺术安迪·沃霍尔,在作为一名商业插画师时,他就有了个人鲜明的创作风格,尤其偏爱复制和重复,他大胆尝试丝网印刷等多种复制方法,因此之后创作出了诸多优秀的作品,作品《坎贝尔汤罐头》、《玛丽莲·梦露》就是这种创作方式的知名代表;也正是之一技术,将艺术品转为类似商品的“量产”式的“流水线”模式。

沃霍尔的作品和美国当时的社会现象、文化状态密不可分,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坎贝尔汤罐头》创作于1962年,作品中的汤罐头是同一品牌的汤罐头,共有32幅,这就是通过复制得到的,它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消费文化,使波普艺术进入主流。

随后,沃霍尔开始用丝网印刷技术来创作,这也运用到之后的艺术创作中,使他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家。

此外,沃霍尔还参加了一些电视、综艺节目等,他的作品无一不在表现艺术的商业化,这些也让他更具有商业性。

他从不掩饰自己对于名望的渴望。

二、当代艺术的大众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更迭。

从过去的“高高在上”到如今的“平易近人”,艺术品不仅距离人们更近,而且人们也更能理解其内涵。

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评析

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评析

艺术研究丨艺术平台丨2020-4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评祈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夏胡婷摘要: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涵盖了诸多媒介形式,其中绘画和电影作品是沃霍尔投入最多的两种艺术形式。

他秉承了杜尚的思想,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什么都是艺术”。

而他的绘画作品除了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之外,还兼具了设计的商业价值性,通过创造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而使得艺术与娱乐、艺术与生活、雅与俗的界限变得模糊。

虽然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至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他的艺术实践仍然引发了理论界的深刻思考。

因此研究安迪•沃霍尔绘画风格,对在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理解绘画与设计的关系和许多新艺术现象有独特的意义。

本论文旨在于通过对美国波普艺术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进行研究、梳理,以其成长的因素剖析入手,来阐明人生历程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分解其自小生活的环境导致他后天性格转变的原因。

并由此分析安迪•沃霍尔绘画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成长因素风格形成构图图1《Tattooed Leg and Shoe》波普艺术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源于英国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波普一词最早源于理查德•汉密尔顿的名作《是什么使今天的生活如此不同,如此有吸引力》譹。

在经过了短暂地发展之后,于20世纪六十年代传入美国并得以发展壮大,诞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意义的波普艺术家。

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架上绘画的认可与追捧,用各种废弃的瓶瓶罐罐、电影宣传的报刊广告以及大胆跳跃的色彩搭配,开启了绘画艺术的新篇章。

它所带来的标新立异的艺术体验和独树一帜的时代特征直到今天还影响着色彩艺术的发展。

因此研究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风格是我们无可避免的课题。

安迪•沃霍尔的绘画无论是构图、线条还是色彩,总能带给观者强烈的审美体验和视觉美感。

如凤鸣对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进行总结,评析了其作品体现出的大众文化价值訛。

迟钦等研究了安迪•沃霍尔丝网版印的创作方式,并提出安迪•沃霍尔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桎梏这一观点訛。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目录1)发现与表现2)外国古代雕塑3)标志设计鉴赏4)20世纪美术5)印象主义绘画》教案6)彩塑7)《敦煌艺术中的彩塑》说课8)球体明暗调子素描9)简笔画写生10)中国花鸟画11)绘画艺术的特点12)傲雪梅花13)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2)14)中国古代壁画15)中国陶器艺术欣赏16)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17)石膏几何体画法教案18)雕塑艺术19)古代山水画20)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21)外国古代建筑艺术22)中国古代人物画23)罗丹的雕塑艺术24)美术及其社会功能25)美术作品中的形象26)百老汇的爵士乐27)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28)美术特长课教学纲要美术特长课教学纲要发现与表现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2,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校园环境.3,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活动过程:1, 风景画欣赏导入.(复习构图,透视知识)2, 分组活动写生,师生共同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总结.一,引课:[情景]1,课堂内.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学生(齐声):想.(老师展示风景画.)(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2,课堂外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3,课堂内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课后简析: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外国古代雕塑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宗教雕塑艺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外国古代雕塑.外国雕塑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作品极其丰富,题材内容广泛,形式风格多种多样.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外国古代雕塑艺术,包括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出现了以埃及雕塑,希腊雕刻,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刻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这些亚非欧三大洲主要文明古国的优秀作品,一直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魂宝.外国最早的雕塑是在人类为劳动和生活需要创造生产力极低的劳动工具--石器工具的同时创造的雕塑艺术《维伦多夫的维纳斯》.作品产生于2.5万年前,这类雕塑体积小,供原始人随身携带,它们看来像是原始部落神圣的生育神,曾在欧洲流传了很长的时期.新石器时代开始后,人类被迫放弃狩猎成为牧人,农民,各种手工艺术得到了充分发展.此后,在墨西哥湾地区出现了古典前期文化即奥尔麦克文化,为满足宗教需要,雕刻家们雕刻了许多巨大的石雕头像.而古代埃及雕刻家也开始了他们的创作,并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古埃及,在雕塑艺术上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王国建立,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国王法老掌握军政大权.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从古王朝(公元前4000-3000年)到中王朝(公元前3000-2000年),新王朝的漫长岁月中,古埃及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美术家墨守陈规,在圆雕中严格地遵守"正面规",不论人物站着还是坐着,人体都处在静止中,而且面部表情总是庄严平静地对着观众.立像多数僵直呆立,从头顶经胸腰直到脚跟都在一条垂直线上.直立的男人体,左脚向前,重心落在脚掌上.坐像总是促膝并足地坐着的.从表面上看,埃及雕刻似乎是大同小异,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面部各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表现得相当细致.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享受生前的一切,包括继续使唤那些侍候他们的奴隶仆从,所以在埃及陵墓中,除了死者的雕像,死者生前活动的浮雕外,还有大批殉葬奴仆小雕像和描写奴隶或社会下层民众生活的浮雕构图.小雕像不受陈规的约束,因此人物形象比较自然生动.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其形体为正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形似"金"字故名.在今开罗近郊有胡夫(海欧普斯)金字塔,哈佛拉(海佛林)金字塔和孟卡拉(米克林)金字塔.其中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从新王朝开始,法老不再建造金字塔.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法老的祭庙和陵墓分开,陵墓一般建在荒野的山坡上. 埃及雕刻多以石头,木材,象牙,铜,陶土为材料,巨型雕刻花岗岩,闪绿石,玄武岩等做材料,一般的雕刻用石灰石,沙石雕成,小型雕塑取材木头或铜,有时部分采用镶嵌工艺完成.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埃及雕塑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希腊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包括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古希腊人爱好体育,运动员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竞赛,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运动家健美的身体得到观众的赞美.因此对男女人体美的欣赏爱好便自然地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培养起来,而雕塑家也很喜欢表现男性或女性健美活泼的各种姿态. 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过渡时期),古典时期(全盛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古风时期(公元前6世纪)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古风时期的雕塑作品,如萨摩斯岛出土的大理石女雕像,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雕像的头部已毁,身体像圆柱一般.右手垂直贴身,左手按在胸部,上下衣裳变化较少,比较呆板,简朴,未能摆脱传统的羁绊.根据现存作品和文字记载,希腊雕刻在这时期形成两个海陆空派:伊奥尼亚学派和陶里安学派.伊奥尼亚学派以纤巧著称,陶里安学派具有纯朴,粗犷的特点,在表现人体方面独树一帜.后者在古风时期对希腊雕刻有广泛的影响,但保存下来的作品很少,这个时期的著名雕刻家有卡拉美斯和米隆.卡拉美斯的代表作是御者和鲁多维奇宝座的装饰浮雕.米隆是希腊古风时期一位多产的伟大雕刻家,《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刻艺术以雅典为中心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菲底亚斯就是这个时期的伟大雕刻家和建筑家.在伯里克利时代,他受命监督雅典的一切伟大建筑和雕刻工作,巴底隆神殿的雕刻就是由他设计并在他的领导下完成的.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雅典娜像,早期的作品是塑在卫城上异常巨大的雅典娜铜像,后期主要作品是列姆诺斯岛的《雅典娜》,奥林匹亚的《宙斯》和帕提侬的《雅典娜》.希腊全盛时期以帕提侬神殿留下来的雕刻为最多,也最有代表性.巴底隆是奉祀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神殿,这座伟大的建筑建成于公元前447年至前431年,直到公元17世纪还相当完整.但是在公元1687年,威尼斯人进攻被土耳其占据的雅典时,巴底隆神殿受到严重毁坏.残存的雕刻大部分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如《三女神》.希腊全盛时期的雕刻家,除菲底亚斯外,还有波留克莱妥斯,柏拉西特列斯,史珂柏斯和留西坡斯等.这个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影响到艺术的构思,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留西坡斯把运动题材的雕刻推进了一步,使运动家的雕像不仅是健美人体的典范,而且成为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雕刻艺术的中心逐渐从希腊本土移到小亚细亚沿岸和邻近城市.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希腊时期保存下来的雕塑作品不论圆雕或浮雕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希腊雕刻给我们总的印象是:雕刻家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人体比例匀称,形体结构严谨明确,肌肉富有弹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装饰雕刻,纪念碑雕刻以及塑造裸体方面,罗马的作品都难以和希腊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是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希腊雕刻家追求表现人的所谓类型(美的类型),不是某一个具体人的形象,而罗马雕刻家在肖像作品中首先追求模特儿外形的逼真,而且注意人物个性的刻画.罗马肖像雕刻特别发达,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希腊裸体雕刻多,特别是男性着衣雕刻较少,而罗马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在《阿格利巴》的肖像中,雕刻家真实地表现了这位具有宏伟气魄,卓越才能和高度文化素养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性格.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使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世纪下半叶盛行"情绪肖像".这类肖像较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感情和心理状态,表现手法也比过去丰富多了.如为了表现眼球受光明暗的变化,雕刻家在眼球上刻上深浅不等的圈.罗马皇帝卡拉的雕像就是当时的代表作品. 罗马雕刻家除了表现统帅,英雄人物,全家群像,夫妇合像,单人墓碑像外,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历史上一般称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中世纪",艺术史上把古罗马以后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的西方艺术称为"中古世纪的艺术",它延续了1200年左右.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因此,欧洲中世纪的雕塑主要为基督教服务.中世纪盛期的文化艺术,经历了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教堂建筑成为当时主要艺术载体,许多优秀雕刻家从事教堂建筑的装饰雕塑和内部陈列的圆雕工作.法国的安高莱姆教堂,康城的三圣教堂,德国盖因拉德的圣基列阿教堂中的许多雕刻,都具有代表性. 罗马式教堂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体显示教会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灵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观者的精神感情.教堂建筑中彩色玻璃窗画的明暗变化,各色各样轻巧玲陇的雕花图案和壁上的雕塑,都有助于加强宗教神秘的气氛.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沙脱尔教堂,理姆斯教堂等,都是哥特式教堂.而哥特式雕塑则基本上代表了中世纪保守落后的宗教艺术. 14世纪的法国雕塑中,哥特式艺术反映现实倾向增强,对人物姿态,表情,形体等方面开始夸张强调,为宗教服务的哥特式雕塑开始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艺术的萌芽.中世纪的雕塑有精华有糟粕,许多作品中充满迷信,荒诞的宗教内容,但从艺术遗产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雕塑家们也创造了不少属于人民的,有积极因素的好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16世纪,文艺复兴文化在欧洲许多国家产生和形成.在欧洲的许多先进国家里,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文艺复兴文化是反对封建宗教的文化,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起领导作用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传统,使雕刻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最先出现的雕刻大师是季培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扇青铜大门上的装饰浮雕是他的代表作.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把这两扇大门赞誉为"天堂之门".同一个时期的伟大雕刻家还有多那泰罗,委罗齐奥等.而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期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标志设计鉴赏[课型] 高中美术欣赏[教材分析]《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在无法用文字语言交流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要讲的标志.(二)基本知识1.什么是标志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一致的.教师明确:结绳记事盛行于原始社会,"先民结绳以明事",结绳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别.这应当说是标志的雏形.2.标志的类别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1)从用途上分:[*]纪念标志:1979年国际儿童年城市标志:德国基尔城城徽,联合国标志会议标志:奥运会标志商业标志:①代表企业公司形象②代表企业产品品牌(简单介绍标志设计及艺术设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公共图形:贴近生活,服务社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规范人们行为的交通标志和散见于公共场合的服务性标志(2)从造型特点上分:具象型标志(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抽象型标志(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贸易公司标志[*]字图型标志(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此处点一句中国铁路路徽的异曲同工之妙)以上同学们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是否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呢而这种标准也正是标志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创作中遵循了这些原则,支委会符号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简: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美国百氏可乐饮料公司标志的五次变革来说明标志设计从繁到简的过程)[*]准:内容准确,形象直观(日本某建筑公司标志)[*]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采用几幅典型的标志图说明)[*]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符合大众普通的审美情感4.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在电影史上有众多的流浪汉形象,然而,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这众多的形象中只有卓别林留有给我们一种卓而不群的艺术感受呢原因即在于它独特的形象设计和别具风格的艺术表达方式.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艺术表达,即可产生风格迥异的艺术效果.同样,既然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那么它应运用一些基本的艺术表现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1)形象高度夸张,概括,简洁,几何形化(采用太阳神口服液标志和捷克音乐学院标志说明)[*](2)运用联想,比喻的方式(采用阿根廷市政银行和某人寿保险公司标志说明([*](3)运用象征的方式(波兰和平委员会标志)[*](4)运用民族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德国和法国两种不同风格的标示设计说明民族性特征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突出民族性)请同学们确定两幅标志的类型[*]这两幅标志设计的构图特点正反映了两种不同民族文化观.我们知道,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民族史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而不同的民族性格又滋养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家知道,法国是一个崇尚浪漫,追求自由的民族,柔情似水,恬淡无求的他们至为崇敬的人生境界.这点恰与德意志民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德国人的热烈奔放是举世著名的,威武刚劲,执著不息构成了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全部.曾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约翰.克里思朵夫》中的主人公,一个在德国本土取得突出成就的音乐家,当他来到巴黎试图取得更高的发展时,其作品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法国音乐界的认同,原因很简单,因为德国民族的直线条抒情方式的狂热猛烈地击打着法国人的柔弱纤细的内心,他们无法忍受这种近似于虐杀的残酷的心灵的摧残.这就是民族性格差异造成的艺术理解的反差.由此可知,强调线条的翻复,在起伏波动的线条中体现法国人的多情与灵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创造了风格迥异的艺术,但给人的却同样都是美的享受.①①(三)用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部分的理解(此处采用几个国家的航空标志让学生分析判断类别及艺术表现方式)[*]着重介绍中国民航新标志[*](让学生通过新旧两幅标志的对比体会标志创作的艺术演变规律)中国民航标志说明:①在创作构思上,作者突出了标志设计的民族性特点,它以中国固有民族图腾形象之一"凤凰"作为构图的主体,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滋润与独特内涵.②从造型特点上看,具有极强的现代设计意识,完全符合上述标志的现代设计原则.是一幅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美原则和谐统一的杰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几幅优秀作品)A.中国铁路标志介绍:[*]①"工人"点明铁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而工人阶级又是国家的主人,它洋溢着铁路工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责任感.②"人工":在建国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阶级,而这一标志的含义恰在说明广大铁路工人乃至中国人民勇于战天斗地,不畏艰难险阻,誓与"天公"一比高的豪迈之气,歌颂了"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③在具体形象上,"工"字取铁轨横截面之形,整个构图外形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车头形象,它夺面而来,蕴含了磅礴的气势,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可以这样说,这幅作品,它构思精巧,构图精美,意蕴深刻.它虽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实属佳作;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具有级高的艺术价值.B.加拿大毛纺织公司标志[*]C.某皮鞋超大厂标志[*](四)指导学生分析标志设计的构思过程(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心理门诊标志和自己家乡的长城干白葡萄酒标志来分析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过程)[*](五)小结以上同学们看到了很多中外的优秀标志作品,了解了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过程.标志设计概括是一种美的创造,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艺术的流露与渗透,从这一点讲,我们应该以一种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去认识中国标志设计现状,既不盲目崇外,更不能固步自封.正如斯大林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而是以民族文化为前提并且滋养民族文化;正像各民族文化不是取消而是充实和丰富世界文化一样.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吸收中国民族文化的营养,投身于标志创作的领域,以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的作品,为中国,为世界艺术史写下壮丽而又灿烂的新篇章!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注1:本教安中标[*]的部分为微机画面演示.注2:本课例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一等奖.教学后记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收集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标志设计精品作为课堂范例,以使之能准确表达教材内容.但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所选用的范例中国内的优秀标志设计数量偏少,课堂上学生们明显表现出对我国标志了调计现状信心不足,缺乏民族自豪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强调了几个环节:选择国内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铁路路徽和中国民航新标志等),并作重点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之余增强民族自豪感;选择家乡著名品牌的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长城干白葡萄酒标志等),使学生在亲切之余,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热爱;选择教师自己的设计作品为范例(如:心理门诊标志等),来讲述标志的设计思维和制作过程,使学生增强内容的理解,切实感受到设计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辩证的分析我国标志设计现状,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增强自强信念,抒发爱国情感,恰当的加入德育内容,使本课教育目的上提高了一个层次.这节《标志设计赏析》课本着知识性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原。

浅析安迪·沃霍尔的艺术理念

浅析安迪·沃霍尔的艺术理念

海外艺术 |4浅析安迪·沃霍尔的艺术理念□赵安莉/文安迪·沃霍尔利用丝网印刷,其作品图像中的重复呈现,不仅成为其一标志,更是使艺术生产发展“工业化”。

这工业化的背后更反映的是,二战后的美国迎来消费主义的膨胀时代。

在喧闹的消费主义文化时代里,依然存在着让生命痛苦的证据,安迪·沃霍尔则一次又一次走向这风暴眼之中,重复的图像,也在反复提醒着我们这光鲜社会背后的险恶。

1 消费“消费”这一关键词,首先可以看作是安迪·沃霍尔所处二战后的美国的一种社会状况。

由于社会经济的普遍增长、美国所处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美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刺激下,美国居民以往建国时期那种崇尚节俭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变为对物质消费的追求,一改以往仅可由处于上层且富有的少数人为炫耀而消费的文化,演变成人人皆可消费的大众化消费。

由此形成的“消费主义”成为了安迪·沃霍尔当时所处美国的社会主流形态。

因此能够在一瞬间抓人眼球的商品包装成为当时美国居民消费的内在冲动,社会资本家开始探寻更具有创新意义的商品包装,这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

但这艺术仅能作用于商品,所以当大部队在统一往同一方向发展时,必然会出现反其道而行的艺术家,他们将商品符号作为创作主题,由此产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其次,“消费”也可看作是安迪·沃霍尔将自身的艺术作品宣传给大众的营销手段。

这既可以是对自己的“消费”,也可以是在对大众来说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基础的人物或是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消费”,即利用已有的名气扩大自身对于大众的知名度。

安迪·沃霍尔在认识到广告营销的重要性后,开始刻意且高调嘲讽自己男性同性恋的身份,这种对个人主义的极端宣扬,受麦卡锡主义影响的1950年-1954年间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十分不合时宜。

由此安迪·沃霍尔开始探寻容易被认可的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上。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梦露》是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于1962年创作的一幅版画作品,以著名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为题材。

这幅作品使用了沃霍尔标志性的荧光色块风格,通过图像的重复和放大,展现了梦露的经典形象,并突出了当时流行文化的消费主义特征。

这篇文章将从构成形式的角度对《梦露》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

我们可以看到《梦露》版画的整体构图非常简洁。

整幅作品以玛丽莲·梦露的脸部形象为主体,将她的轮廓线勾勒出来,强调了她的眉毛、眼睛和嘴唇等特征。

这种简洁的构图使得梦露的形象更加突出,并且引导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她的脸部。

沃霍尔在《梦露》中运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

玛丽莲·梦露的轮廓线和面部特征使用了鲜艳的荧光色块进行填充,与深色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明暗对比的处理方式,增强了形象的视觉冲击力和立体感,并且使得梦露的形象更加生动。

重复的形象是《梦露》版画的一个重要元素。

整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个梦露的脸部形象被呈现出来,以如同拼贴的方式排列在一起。

这种形象的重复和排列强调了梦露的知名度和流行性,同时也象征了当时流行文化中电影明星的崇拜和追捧。

沃霍尔在《梦露》中采用了像素化的处理手法。

整幅作品中,梦露的形象被分割成了许多小块,每个小块都是一种单独的颜色。

这种像素化的处理方式,突出了当时电影中使用的点阵印刷技术,以及电视和照相机所产生的扭曲和模糊效果。

通过这种处理方式,沃霍尔不仅表达了对当时流行文化和大众媒体的评论,同时也突出了梦露的亲和力和可塑性。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往往传达这样的艺术表现观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往往传达这样的艺术表现观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往往传达这样的艺术表现观许多艺术批评家认为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是一种现代主义艺术的创作形式。

在20世纪60年代,他的波普作品并不像立体派、印象派等派别纠结于怎样构图使画面完整,也不纠结于色彩是否饱满,不纠结于对于线条的掌控,而是描绘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现象,暗含着某种真实的生活情态。

20世纪60年代是安迪·沃霍尔风格形成的主要时期,他创作出诸多代表作。

这段时期他加入了稳定的创作题材,并且基本形成了一种创作方式。

《坎贝尔汤罐头》是其重要作品,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现实生活。

安迪·沃霍尔把坎贝尔汤罐头有序地绘制在一张纸上,并且用白地衬托出红色标志,这些排列的罐头给观众所带来的视觉印象就是这些罐子毫无情感。

更重要的是,这些罐子被部分人认为是美国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美国性”的表现。

他的绘画描绘了多数人不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对象,并且完全打破传统的绘画创作形式。

但是安迪·沃霍尔能够让观赏者接受它,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玛丽莲·梦露》也是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将玛一排排地重复排列,并且当作整幅画面的基本元素。

安迪·沃霍尔不停变换底色,同时又与相应的色彩搭配,呈现出同一主题在画面中出现多次的效果。

虽然这种人物主题简洁,但是并没有给观赏者看不下去的感觉,反而带给大家一种新鲜与神奇之感,而且是不同于传统绘画创作题材、创作手法的新奇感。

曾有人说:“安迪·沃霍尔的画跟福特生产组合作业线的汽车一样,每一张虽是不同的颜色,可是每张画像都是相同的内容。

”有人认为欧洲是波普艺术的起源地,而美国可以说是继承这种风格;当安迪·沃霍尔的丝网人像出现后,美国才突破了欧洲的传统意味,并且才有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味。

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天工|2023年第18期[摘 要]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他摒弃了传统的创作形式,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现代艺术以全新的方式提供给大众,极大地影响了当时艺术的发展。

安迪·沃霍尔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其创作题材皆来自生活,他采用平面性的图案形式,色调分离、消除笔触的色彩表现,以及他最常用的复制和重复的构成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安迪·沃霍尔风格。

他注重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创作内容更大众化、通俗化,并且不断创新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创作理念。

安迪·沃霍尔的创作内容突破以往的单一模式,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了新观念,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创作特点;现代平面设计[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8-0034-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锦玉.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天工,2023(18):34-36.王锦玉 太原师范学院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作者简介:王锦玉(2000—),女,汉族,山西晋城人,太原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一、波普艺术与安迪·沃霍尔(一)波普艺术波普一词来源于英文“Popular”的缩写,意为流行、通俗。

波普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达到鼎盛。

“波普,是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容易被遗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属于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是一个大产业。

”这是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为波普艺术下的定义。

[1]波普艺术试图将艺术创作的主题转向文化符号、广告、商标等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内容上,并以此推翻抽象表现艺术。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

简答+论述人名与书名不可错一、试分析设计创造附加价值的原因1,智慧密集型的创造性活动2,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3,非物质价值含量高,设计是无法量化的价值,如商品的精神功能是无法测量的4,创造良好的生活方式,优秀的设计可使消费者获得某种心理,情感的满足,并给人的生活带来方便二、创造高附加值设计的标准是什么1,外观——造型独特新颖,诱人喜爱,具有亲和力,色泽、肌理和装饰呈现出一种综合的美2,功能——实用性良好,使用方便,易于维修,同时还有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3,质量——用料上乘,制作考究,工艺一流,体现出超凡的品质4,安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三、从艺术发展进程的角度,说说“波普艺术”的时代背景,主要特点和艺术史地位时代背景:由于波普艺术产生的背景与战后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有关,这场运动基本是在形式主义圈子里探索,没有系统理论做指导。

主要特点:波普艺术运动是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它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方式,通过借助运用大量的现代科技传播手段,确保强大的生产力和高度的传播速度。

艺术史地位: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之一,20世纪唯一获得普遍接受的艺术流派四、谈谈你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双联画》的创作方法的认识,说说这个作品的作者主旨创作方法:沃霍尔把十几张的玛丽莲梦露的形象进行了重复的排列,并且左边是重复排列的色彩形象,右边是重复排列的黑白形象。

采取丝网印刷的技术,大量制作出这一相同的形象,在制作过程中他有意识套版不准确造成色彩浓淡不均匀、模糊不清以及色彩错位等效果,使画面看上去质地低劣、大众化、粗俗化严重作者主旨:这种对比形式的反复排列,似乎是要让形形色色的人们去记住这位自杀的迷样的性感女明星,也是一种反复的,不厌其烦的,千篇一律的纪念或追忆的形式表达,也有人解释为这些略有些细微差别的重复形象,表现了玛丽莲·梦露孤独和寂寞的内心世界,虽然她万众瞩目,但是内心仍然是孤独的,最终也无法逃脱毁灭的命运。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四章《共在于自己存在。常人》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四章《共在于自己存在。常人》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四章《共在于自己存在。

常人》作者:郝培培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2期墒要: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家之一,著有《存在与时间》一书。

此书讨论的问题众多、线索清晰。

本文主要是通过阅读《共在于自己存在。

常人》一章,分析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中的存在问题。

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包含艺术,艺术又体现生活。

关键词: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此在就是我;安迪·沃霍尔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家之一,全面开启了哲学史的新视界,他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精神遗产。

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心里除了敬畏,还有惶恐,其哲学理论实在是深刻难懂,需要很高的哲学素养。

我只好带着敬畏和惶恐针对其“自己存在与他人存在”这一问题尝试谈谈自己的理解。

其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深刻探讨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问题,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书中的第四章《共在于自己存在。

常人》海德格尔对“此在”这种特殊的存在者做了基础分析,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此在本身”“日常此在是谁?”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的此在自己乃是“常人”,“此”即我们本真的存在方式。

一、此在就是我在海德格尔那里,“存在”是一个指我们的存在方式的词汇。

“此在就是我”,“此在”首先强调的是它真真实实的存在,并不是虚幻的、缥缈的。

“存在”就是自我,是人本质的存在。

人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世界中;人又区别于其他事物,因为人有其特殊性,是一种会思考的复杂存在。

这就阐述了“此在”的科学性和哲学性。

这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我只有从生存论上才能得到解释,因为此在既可以作为独立自依的此在生存,又可以丧失自我的方式中生存”。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梦露》是由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创作的一幅版画作品,是其著名的名人肖像系列作品之一,于1967年出版。

本文将从图像构成、色彩、图案设计以及艺术风格四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

首先,该作品的图像构成以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侧脸为主题,将她的形象放大至整个画面,脸部五官清晰可见,头发、耳环等细节也十分精细。

沃霍尔去除了人物的眼眸,从而使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效果,这种刻意的造型方法与毁坏标志性特征的风格,成为沃霍尔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该作品的颜色运用也十分独特,整个图像以鲜艳的粉红色为底色,而玛丽莲·梦露的侧脸则以银灰色的筆刷筆觸勾勒出。

此外,沃霍尔还运用了鲜明的黄色、红色、蓝色等高饱和度颜色,呈现出对比鲜明的色块组合,使整幅作品看上去极具张力和魅力。

第三,该作品在图案设计上也有独特之处。

沃霍尔在版本中重复印刷了梦露侧脸的图像,每个侧脸的位置、大小、尺度、变形都各不相同。

这种多样化的样式设计,使该作品看上去异常生动有趣,体现了沃霍尔的流派风格。

最后,该作品还让人们感性领悟到沃霍尔的艺术风格。

他对日常物品的重复印刷,赋予了它们无限时光的美感。

《梦露》版画并不只是玛丽莲·梦露的肖像,更是沃霍尔个人征服广告和大众文化,用艺术复制的手法拓展创作的有限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将工业制造与艺术相结合的做法,使沃霍尔的名声广泛传播,成为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综上所述,《梦露》版画不仅是艺术界的经典之作,更是其艺术创作理念的典型代表。

其形象构成、颜色运用、图案设计及艺术风格,表现出沃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强烈兴趣和对重复无限的民族风格的追求,以及对时间和历史价值的重新认知。

它不仅是一种视觉冲击和思想上的独特呈现,同时也代表了当今世界大众文化的一种艺术价值与时代精神。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玛丽莲梦露》读后感1这个读起来轻碰双唇、又以微微嘟嘴为结尾的名字,这个又软又甜、像是含化了一颗太妃糖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又让多少人扼腕叹息……和之前看过的很多人物传记不同,(包括其他玛丽莲的传记)这本《玛丽莲.梦露》封面选用的是波普风格的玛丽莲头像——与波普领袖人物安迪沃霍尔的《梦露双联画》极其相似,风格大胆而色彩跳跃,令人印象深刻。

封面-惊艳的波普风格仿佛是某种寓意,就像很多人知道玛丽莲,都是从一张照片开始。

无论是那排后现代主义的波普头像,还是那张在地铁里裙角飞扬的捂裙照,玛丽莲.梦露似乎就是一个被大众消费着的文化符号,即便有影迷愿意找来电影看,从《热情似火》到《游龙戏凤》,再到《七年之痒》,她梦幻的双眼,迷雾一样的神情,撩人而不自知的天真,似乎荧幕里的她总是那个绮丽的、摇曳的、充满魅力的性感尤物。

所以,这就是玛丽莲.梦露么?当然不是。

玛丽莲的魅力在于当你愿意翻开“玛丽莲.梦露”的这本书,去读她,试图了解她的时候,就又无法简单地来描述这个人,生活中的她热爱阅读,有自己的图书馆和不俗的品味;她喜欢动物,热衷公益;她有自己的制片公司,支持民权斗争;她对多种宗教和神秘文字有过深入的精神探索……总之,无论怎样来形容,都是不完整的。

玛丽莲.梦露成了一团烟雾一个谜,合上书,我的脑中一直回响着她的那句:“我想,我是一种幻象。

”这本书的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撰写的,从1926年6月1日,那个叫“诺玛.简”的女婴的诞生写起,然后是令人震惊而心痛的悲惨童年、心碎的婚姻、坎坷的好莱坞之路,直到1962年那个盛夏,这个只有36岁的生命在盛花期被迫戛然而止,像极了烟花,一生历尽不幸,战胜命运和病痛,终于在夜空高调绽放,又在令人沉迷的绚烂过后迅速破碎殆尽。

用作者自序来概括就是:这本书是关于玛丽莲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如何生活的,以及她的生命是如何结束的。

5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还是会说:看啊,那是玛丽莲.梦露式的金发红唇!那是玛丽莲.梦露式的笑容!那是当代的玛丽莲.梦露!这位被时尚和娱乐圈里的缪斯女神,愿看她的人能好好看看她,看看完整的玛丽莲.梦露。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梦露》是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于1962年创作的一幅版画作品,以美国著名女演员玛丽莲·梦露为主题。

沃霍尔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其著名的色块组合和重复的手法,呈现出了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像效果。

沃霍尔通过对梦露的形象进行加工和改变,使之塑造成了一种广告符号的形象。

《梦露》的整体构图非常简洁明了,主要由玛丽莲·梦露的头像组成,呈现出静态的正面形象。

沃霍尔通过选择性的去掉梦露的细节,将她塑造成了一种符号化的形象,更加突出了她在大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梦露》采用了明亮鲜艳的色彩,主要以鲜红色、橘黄色和鲜黄色为主,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和活跃感。

沃霍尔将不同颜色的块状区域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图像,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色彩的用法不仅使整幅作品变得更加独特和引人注目,也增强了作品对观众视觉的冲击力。

沃霍尔还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图像的方式,强调了梦露这一形象在当时社会中的普遍存在性。

他将多个相同的梦露头像平铺在画布上,不仅强调了大众媒体中对梦露形象的广泛使用,也强调了现代消费社会中对名人的崇拜和追逐。

在构图方面,沃霍尔选择了一个布满小方块的平面背景,与正面的梦露头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简洁而直接的布局,使梦露的形象更加突出,并能更好地引起观众的注意。

背景上的小方块也增加了整幅作品的趣味性和立体感。

沃霍尔在《梦露》这幅作品中通过色彩和图像的处理,成功地将梦露这一形象不仅变成了一种视觉冲击力强的广告符号,也强调了梦露在当时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和大众化。

这样的构成形式使作品与当时的大众文化相契合,并且在今天依然具有艺术价值和现代感。

安迪沃霍尔作品赏析

安迪沃霍尔作品赏析

安迪沃霍尔作品赏析安迪沃霍尔是谁呢?也许有些小朋友还不太清楚。

我跟你们说啊,他可是个超级有名的艺术家呢!他的作品就像魔法一样,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要琢磨琢磨。

我第一次看到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的时候,我就想,这是啥呀?感觉就像是把超市里那些瓶瓶罐罐、电影明星的脸啥的直接搬到画上去了。

比如说他画的那个Campbell's Soup Cans(金宝汤罐头),就是一堆罐头摆在那儿。

我当时就寻思,这也能算艺术?这不就是我们平常在超市货架上看到的东西嘛。

但是呢,你要是仔细看啊,又会发现有点不一样的地方。

他画这些罐头的时候,就好像给这些普普通通的罐头赋予了新的生命。

就像那些罐头一下子变成了舞台上的小明星,每个罐头都在闪闪发光呢。

也许他是想告诉我们,生活里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其实也可以很有趣,很有艺术感。

他还画那些电影明星的肖像画。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玛丽莲·梦露的那些画。

哇,那画上的梦露看起来既熟悉又有点陌生。

他用那种色彩啊,把梦露的脸变得像梦幻一样。

我就在想,他为啥要这么画呢?可能他觉得梦露虽然是个大明星,但是在他的画里,梦露就不仅仅是那个在电影里的漂亮女演员了,而是一种符号,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魅力和繁华。

我有一次去一个艺术展,看到了安迪沃霍尔的真迹。

哎站在那些画前面,感觉可神奇了。

周围的人都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有的说“这画好简单啊”,有的说“这背后肯定有深意”。

我呢,就在那儿东看看西看看,一会儿觉得自己好像看懂了一点,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

他的作品色彩有时候特别鲜艳,就像彩虹糖洒在了画布上一样。

那些颜色碰撞在一起,特别有冲击力。

我就在想,他是不是把自己内心的那种热情或者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都用这些颜色表达出来了呢?不过呢,也有人说他的作品就是瞎画,没什么技术含量。

我觉得吧,这也有点道理。

毕竟看起来好像谁都能画出来似的。

但是呢,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把这些平常的东西变成艺术作品的呀。

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评析

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评析

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评析摘要: 本文对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波普艺术汲取的图像资源来源于大众生活,拉近了艺术品与生活的距离。

关键词: 波普艺术平面性复制性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的普及、新宇宙论的出现以及社会向前的推进,都在波普艺术形成的大背景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外国美术史课上老师曾在课堂上给我们教授的达达的反叛思想,波普思想的源泉之一也正来源于此。

艺术独创性的神话,在马塞尔杜桑面前,被终结。

在他鲜明的个人创作的观点中,他指出:创作结束后,再去重复的任何类似的行为都将使艺术黯然,不再具有挑战意义,而波普艺术却发现了暗含在其中的积极肯定的因素。

波普艺术重新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冷漠外表,对物质的推崇取代了达达对艺术与物的舍弃。

从此,在现代艺术史上,一种完全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诞生了。

它携带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与物质欲望,紧密地与消费社会的生活景观联系在一起。

十分平面化、无深度、复制性、平庸化和媚俗。

安迪沃霍尔是当代艺术家。

他代表着最为颠覆与极端的波普形式表现。

他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及商人,他的生活就是本身的波普艺术。

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这幅作品属于丝网印刷作品,拥有较大尺幅之作。

画面所呈现出的复制性、平面性以及对梦露广告形象的挪用,均反映了波普艺术的基本特征与创作理念。

一、平面性沃霍尔没有大量地使用拼贴,但是在其作品中非常强调画面的平面性。

对于丙烯颜料的运用也是这种平面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玛丽莲双连画》用的就是丙烯。

这种平面性的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大众流行语言。

不同于传统的绘画的审美需求或是情绪表达。

没有画面的肌理与笔触,没有和谐的真实的环境与色彩,在波普艺术中形象被平面展示出来,没有崇高、没有内涵,只有艳丽的颜色、可消费的物品、封闭的空间。

这种平面反对形式的深度,使形象平庸化,凸显出一种浓烈的商业气息。

这些过分艳丽的颜色同时,以及鬼影般的拖痕,似乎都寓意着与报纸和杂志等廉价、大规模生产方法如出一辙,从而也带来一种平庸、异化和间离的气氛。

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有个符号梦露

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有个符号梦露
◎艺科 论坛 ◎
波普 艺术 大 师 安迪 ・ 沃 霍 尔 的 作 品
— —
有个符 号梦 露
芦 央
(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 陕西 西安 摘 要: 安迪 ・ 沃霍尔被誉为波普 艺术的代表 符号 , 他 的波 普 艺术理论植根 于高速发展的美国3 - 业社会 。沃霍 尔打破 了传 统的、 单调的 手绘模 式, 以社 会流行 的热 点、 影 视 明星、 政 治人 物、 生活中的商品等为题材 , 运 用沃霍 尔式 的重复排 列 方式 , 塑 造 出最直接的艺术画面。其代表 作品无论是在 制作方 法、 作品 素材或是对艺术界 的影 响上 , 都对 当代 的艺术文化产 生着积极 的推动作 用。安迪 ・ 沃霍 尔成功的 引领 了波普 运动 , 将 大众文 化发挥的淋漓尽致 , 让人们认 识 了什 么是“ 波普” , 并 开拓 了新
艺术 家 。 2 波 普 大师 安 迪 ・ 沃 霍 尔 安迪 ・ 沃霍 尔 ( A n d y Wa r h o l , 1 9 2 8—1 9 8 7 ) 是 美国六十至八 十年代波普艺术盛行 时期最杰 出的一位 艺术家 , 被誉 为波普艺 术的领袖 。沃霍尔在 1 9 6 4年成名 时还不到 3 5岁 , 沃霍 尔 以杂 志上 的漫 画人物 、 电影和 电视 当中的影视 明星、 政治人 物、 商业
产品等形象作为作品的主角 , 运用重复出现的方式 , 塑造 出最直 接和突出的表情 , 来展现他 的艺术作品 , 将大众文化发挥 的淋漓 尽致 。美术评论家们赞誉安迪 ・ 沃霍尔是实现美国梦 的代表人 物, 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业艺术家。 安迪 ・ 沃霍尔除 了是波普艺术 的领袖人物之外 , 他还是 电 影制片人 、 摇滚乐作曲者 、 作家 、 出版商, 因此又被誉为纽约社交 界、 文化艺术界最 出色 的明星式 艺术家 。沃霍尔 的作 品风格具 有实 用性 、 商业性 、 多元性 、 幽默性和创意性的特点 , 他 的思维很 活跃 , 往往不起眼 的一件物 品在他 的手 中就能成为 时髦的艺术 品。“ 每个人都能当上 1 5分钟的名人 ” , 这句是安迪 ・ 沃霍尔留 给媒体时代最乐观的寓言 , 但 以其对当今 艺术 的巨大影响 , 他自 己的 l 5分钟还远未结 束 , 无论是 当时他所 处的时代还 是现在 , 对于美国还是世界 , 安迪 ・ 沃霍尔都是个传奇人物 。 I 4 沃霍 尔还 有一句著名 的格言 : “ 我想成为一 台机器 ” , 就是 冰冷、 机械 的运 动和重复 、 没有丝毫的情感 只会机械的制造 , 而这恰恰是 沃霍尔 创作思路 的特点。他画面 中的单调与重复几乎没有什 么可 以解 释, 实际上安迪 - 沃霍尔作 品中特有的那种单 调 、 无聊 的重复 , 所传 达的也许是某 种冷漠 、 孤独 、 空洞 、 疏远 , 或是表现 出了在那 个高度发达 的商业文明社会 中, 大众 内在 的一种情感体现 。

波普艺术 流行与流量方为王者

波普艺术 流行与流量方为王者

当代艺点 MODERN ART CLASS《玛丽莲·梦露双联画》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代表作,也是波普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沃霍尔把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作为基本要素重复排列在画面上,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因素。

正是这种特有的单调、无聊和重复,准确击中了当代商业文明中的某些冷漠、空虚、疏离的现实文:雨田 图;本刊资料库流行与流量方为王者波普,听着新潮又带着几分“炫酷”意味,这应该是最接地气的艺术流派。

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后,便风靡全球,即使到了当今拍场,诸多备受追捧的艺术明星,都是波普艺术的弄潮儿。

波普艺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商业时代流行文化,打通和颠覆了许多传统的艺术窠臼,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艺术进行了一场全新的商业化诠释。

拥抱流行的大众艺术在阅读或观看波普艺术的作品时,也许你会惊讶地脱口而出:“啊,这幅作品我好像在哪见过!”不错,波普艺术覆盖面的确广阔,但它一点都不高深奥妙,而是取材朴实,艺术元素多来源于日常生活,这与该流派的主张有关。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即“Pop ”,这一词汇源自于英语的“Popular ”,意为流行的、大众化的,这也是理解波普艺术的关键点。

波普艺术正是试图探讨通俗文化与高雅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并消除两者之间的界限,以“大俗即大雅”的姿态示人。

时间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1952-1955年间,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了波普艺术这一称谓,批评家L ·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佳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还应该拥抱通俗文化,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很快,这一在英国最先兴起的流派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被发扬光大。

彼时,抽象表现主义正如日中天,但美国艺术界似乎突然对这种玄虚深奥的艺术流派失去了兴趣,艺术家开始转而拥抱大众创造的通俗文化,从日常中选取大众熟悉、喜闻乐见的元素进行创作,如明星形象、美国国旗、咖啡店里的汉堡、可口可乐、漫画形象、街头杂物、汤罐头等,一时间,这种对通俗文化的借用大行其道,颠覆了人们心中高雅艺术的精英姿态。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梦露》版画的构成形式分析
沃霍尔的《梦露》版画作品是以著名的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为主题进行艺术创
作的。

这幅作品是沃霍尔的典型风格,他以大众媒体中的明星、商品和大众文化符号作为
他的艺术素材,以此来探索消费主义和现代社会的主题。

这幅《梦露》版画是以梦露的脸庞作为主要构图元素,以鲜艳的色彩进行表现。

整个
画面被分割成多个方块,每个方块中都是梦露的脸部特征,像是电影截图一样。

这种构图
方式使得画面具有像素化的效果,使得梦露的形象更加扁平化和具有机械化的感觉。

沃霍尔采用了黄色和蓝色作为主要的色彩组合,这些鲜艳的颜色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黄色的背景色填充了整个画面,使得梦露的形象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而蓝色的眼影
和唇膏则进一步强调了梦露的性感和迷人的形象。

画面中的梦露形象被放大并且反复重复,形成了一个个相似但又微妙不同的脸部特征。

这种重复和复制的方式使得梦露的形象具有了一种机械化和标志化的感觉,暗示了大众媒
体和消费文化对于明星形象的塑造和复制。

整个画面的细节非常简单,每个方块都是用同样的颜色和线条来勾勒出来。

这种简洁
的表现方式使得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梦露的形象上,更加突出了她的迷人和独特的个性。

探析安迪·沃霍尔的美学特征

探析安迪·沃霍尔的美学特征

探析安迪·沃霍尔的美学特征发布时间:2021-05-07T10:59:39.267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上作者:周光钰[导读] 安迪沃霍尔作为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他利用机械化的商品生产模式,创新绘画形式,形成一个新的美学系统。

在受到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安迪·沃霍尔持消灭雅俗的界限、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商业化的超前艺术观念。

辽宁沈阳东北大学周光钰 110819摘要;安迪沃霍尔作为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他利用机械化的商品生产模式,创新绘画形式,形成一个新的美学系统。

在受到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安迪·沃霍尔持消灭雅俗的界限、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商业化的超前艺术观念。

本文从对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进行分析,探析其作品的美学特征和图像背后的价值,以及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消费社会、安迪·沃霍尔、重复、玛丽莲梦露一、《玛丽莲梦露》诞生的文化背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进入繁荣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美国整体蒙上一层“美好”的面纱。

在这一切的背后,以消费社会意识形态主导下的非人社会环境,人的精神、生活都可以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买卖,所以当时的美国也存在着现实的黑暗。

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包括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发展,所以在这一时期,波普艺术从英国起源但在美国达到了鼎盛,这存在很深刻的社会原因。

安迪.沃霍尔作为波普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在1962年创作出《玛丽莲梦露》系列作品,又名《金色玛丽莲》,这也成为安迪的代表作之一。

当时由于朋友的无意提醒下使他关注到了127人死亡的空难事件,以这一事件为灵感并结合当时社会现实生存状态,开启了他的“死亡”系列作品,而这件作品也是该系列中肖像作品的延伸。

玛丽莲梦露成为消费社会下被商品化的一位性感尤物,由于后期卷入政治战争而结束了她短暂的生命。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安迪,沃霍尔敏锐地嗅到了梦露之死这件事所具有的力量,嗅到了消费意识形态下的社会的女性的悲剧命运,因此他创作了大量的梦露的作品。

版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再现——平面设计中版画图式的导入

版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再现——平面设计中版画图式的导入

摘 要:图式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越来越重要,同样在版画里也不例外。

图式的介入,使得平面设计和版画无论在设计形式或是思维方式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提升了画面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与艺术价值。

为了寻找和把握版画图式元素在平面设计里的表现,本文就此进行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平面设计;丝网版画;图式元素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与发展,版画已经是一个成熟、完整的艺术形式,它包含社会中的人文素质和艺术素质,在艺术长久的演变中恒久不衰。

我相信,版画图式的导入一定会让平面设计更具震撼力,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定会掀起版画与平面设计的组合热潮,这个热潮不仅会表现当下世界的审美趣味也指明未来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

版画的图式意识在平面设计中越来越重要。

版画图式的介入不仅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现方法,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感受,同时,平面设计自身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升华,为其发展拓宽了道路。

为了使平面作品的形式美感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需要对古今优秀的版画作品做重新审视,从中提取有用的图式元素,再融入平面设计中去,如此,平面作品才能够更丰富、更深刻。

步骤繁多的印刷技术之所以到现在还没被打印机、胶版印刷所取代,是因为它所印出来的作品图式鲜明,层次丰富。

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图1,图片来源于网络)图式元素与平面设计中图式的应用原理是相同的。

如果我们能学习、借鉴优秀版画作品中的图式技法,并在平面作品中创新应用,这一定会是平面设计领域发展的重大一步。

平面设计与版画的发展密切相关,然平面设计的理念来自于作者所受的文化熏陶和教育背景,为了让这一优秀的艺术更好地绽放,我们需要借助本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平面设计和版画这一对有着微妙的关系的艺术形式产生更激烈的碰撞。

一、版画中的图式图式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一幅画中某个事物的局部或整体,也可以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图形。

对于版画艺术来说,这种形式无处不在,在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的时候,版画图形能够浓墨重彩地发挥其特点,使画面更图1 安迪·沃霍尔版画作品《玛丽莲·梦露》. All Rights Reserved.有研究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评析
发表时间:2018-03-30T10:39:57.5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作者:胡旸[导读] 本文对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波普艺术汲取的图像资源来源于大众生活,拉近了艺术品与生活的距离。

胡旸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205
摘要: 本文对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波普艺术汲取的图像资源来源于大众生活,拉近了艺术品与生活的距离。

关键词: 波普艺术平面性复制性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的普及、新宇宙论的出现以及社会向前的推进,都在波普艺术形成的大背景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外国美术史课上老师曾在课堂上给我们教授的达达的反叛思想,波普思想的源泉之一也正来源于此。

艺术独创性的神话,在马塞尔杜桑面前,被终结。

在他鲜明的个人创作的观点中,他指出:创作结束后,再去重复的任何类似的行为都将使艺术黯然,不再具有挑战意义,而波普艺术却发现了暗含在其中的积极肯定的因素。

波普艺术重新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冷漠外表,对物质的推崇取代了达达对艺术与物的舍弃。

从此,在现代艺术史上,一种完全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诞生了。

它携带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与物质欲望,紧密地与消费社会的生活景观联系在一起。

十分平面化、无深度、复制性、平庸化和媚俗。

安迪沃霍尔是当代艺术家。

他代表着最为颠覆与极端的波普形式表现。

他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及商人,他的生活就是本身的波普艺术。

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这幅作品属于丝网印刷作品,拥有较大尺幅之作。

画面所呈现出的复制性、平面性以及对梦露广告形象的挪用,均反映了波普艺术的基本特征与创作理念。

一、平面性
沃霍尔没有大量地使用拼贴,但是在其作品中非常强调画面的平面性。

对于丙烯颜料的运用也是这种平面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玛丽莲双连画》用的就是丙烯。

这种平面性的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大众流行语言。

不同于传统的绘画的审美需求或是情绪表达。

没有画面的肌理与笔触,没有和谐的真实的环境与色彩,在波普艺术中形象被平面展示出来,没有崇高、没有内涵,只有艳丽的颜色、可消费的物品、封闭的空间。

这种平面反对形式的深度,使形象平庸化,凸显出一种浓烈的商业气息。

这些过分艳丽的颜色同时,以及鬼影般的拖痕,似乎都寓意着与报纸和杂志等廉价、大规模生产方法如出一辙,从而也带来一种平庸、异化和间离的气氛。

二、复制性
艺术家们敏锐地察觉到源于生活的图像价值,他们撇开了绘画的神圣性,媚俗成为其技巧的指导理念。

沃霍尔偏好机械性重复,就像他自己所说:“我要让自己变成一台机器。

”在他的理念里,艺术家与天才无关,倒是更贴近于生产者——那些批量的生产者。

因此,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形象地体现了商品社会的产物——复制性,并不仅仅是指它是用丝网印刷的,以不断复制对象的且并列的方式以展现,这些艺术品传达出波普艺术对物品态度上的变化,物品是可以复制的,玛丽莲的形象在复制中变得符号化。

复制性,在当代艺术上,占据着一大修辞策略的地位。

波普把商品转换为艺术,也使艺术品上呈现商业行为的特点,完备地具有批量生产的功能,客体物的价值地位也就随之上升了。

《玛丽莲双连画》不仅对梦露的形象进行了复制,也对处理方式上的差别进行了保留。

报纸的黑白图与电视和摄影的彩色图这两种处理方式并为一体。

黑彩色上的交错,体现了人在状态上的微小不同,而且也让靓丽与萧条形成对比,当然,这种对比是感性上的。

在流行文化光鲜外表下,包藏着某些真实状态的暗喻,只是复制是排列不完全同样的元素。

重复和琐碎,黑白与彩色,在沃霍尔利用下,似乎是要提醒人们去记住那个像谜一样的女明星,又似乎是一种反复地、百转千回地、不厌其烦地表达追忆或者纪念。

如今的家庭如此的不同凡响,引人入胜,到底是什么带来的呢?
在我看来,带给世界的变化的是大众媒体。

世界物质的高度发展使生活发生了改变,生活的物化带来了艺术的物化,普艺术家思考的便是这种变化。

在安迪沃霍尔笔下,复制性被推到了顶峰。

当梦露的头像被不断重复排列时,她不再象征着一个人,而自然地成为了一个符号化的标志。

这种情景下的梦露与可口可乐广告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也是大众媒体所达到的,把事物符号化了,正如商品的本质就是复制一样。

人的生活每一方面都可以演变为图像,成为符号,被不断地观赏。

由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带来的虚拟故事、虚拟图像,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并且使人无法辨别。

波普出现后,这种生活的大众化、虚拟化的形象首次被运用于绘画。

区别于其他当代艺术强烈的反叛性和个人化,波普艺术开始预示和标志了虚拟化、物质化、信息化的世界的到来。

无论以拼贴、丝网复制、装置还是综合媒介的形式,波普的风格并不在于手段的运用,而在于内容的表现,和时代的特征的体现。

画上那个好莱坞性感女明星头像的重复,反映着现代告诉发展的商业社会中人们无能为力的迷惘?抑或者在表达对机械刻板生活一种客观感受?正如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所说:“如果一些信息已经被传达出来的话,这幅画不论怎么画都没什么区别了。

技巧只不过是抵达声明的一种途径而已。


三、挪用性
在波普艺术中,挪用首先被搬上舞台。

杂志上美女图像、政治图像、漫画书里的各种形象,被借用都是波普艺术家惯用的手法。

其中,在沃霍尔这幅作品中,梦露的形象来自于电影《尼亚加拉》的广告照片。

实际上,这幅照片与真实的梦露并无联系。

这幅照片被安迪沃霍尔用到作品中后,原本的广告含义就失去了,电影海报的实用价值也不复存在,玛丽莲梦露被加以利用,也就变成了商品消费符号,淡化了原来的明星身份,而成为了明星符号的代言人。

这种艺术上的嫁接赋予了各种形象新的生命与含义,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消费者或者说大众面前。

综上所述,我认为,波普艺术以这种方式使艺术和消费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后现代艺术中直接挪用代替了对通俗文化的敌意。

就影响力来说,波普如同于时尚所具备的对新颖、身份与地位上的寻求,在各大领域,波普风都引领了一股潮流。

波普的诞生、其形式与内涵的延伸,对视觉秩序和叙事结构产生强烈的冲击,扰乱了原有的规律,是后现代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如果把艺术看作是是消费社会的极物性的一种呈现,它并没有给还需不需要艺术的这个问题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么相比于消费社会本身而言,它不具有说服力。

因此,波普艺术对于后现代艺术来说只是个起点。

参考文献
[1]英国昆腾出版公司.西方美术大师绘画技法[M].诸迪鲁燕生 于冰等译. 广西美术出版社
[2]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 上下卷 [M].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
胡旸(1996.08-),女,本科,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专业:设计系视觉传达(印刷图形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