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传播调研报告
戏曲传播调研报告戏曲传播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文化多样性的增加,戏曲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了解戏曲传播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变化趋势,本报告进行了戏曲传播的调研。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戏曲的传播渠道和方式;2. 戏曲传播受众的特点;3. 正在发生的改变和可能的趋势。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20-50岁之间的受访者,包括了他们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喜好程度以及获取戏曲信息的方式等方面;访谈则主要针对戏曲传媒机构的相关从业者,了解他们对戏曲传播的看法和目前遇到的挑战。
四、调研结果1. 传播渠道和方式: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戏曲的传播主要通过电视台、剧院演出、社交媒体以及网络直播等方式。
其中,电视台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占比达到60%,其次是剧院演出,占比约为25%。
2. 传播受众特点:调研结果显示,戏曲的传播受众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
其中,男性受众占比稍高,占到了55%左右。
3. 改变和趋势:调研显示,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戏曲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等渠道观看和学习戏曲的人数在逐渐增加。
此外,也有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年轻人对戏曲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他们通过在线平台观看解说戏曲的视频,进行自学和欣赏。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目前戏曲传播的主要渠道还是传统的电视台和剧院演出,但新媒体渠道的使用已经开始成为趋势。
2. 戏曲传播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但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有所增加。
基于上述结论,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戏曲在电视台和剧院的传播,提高传统渠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积极开发新媒体渠道,满足年轻人群对戏曲的需求。
2. 在新媒体渠道上推广戏曲,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戏曲短视频,提高年轻人的参与度和兴趣,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戏曲传播中来。
京剧调研报告范文
京剧调研报告范文京剧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所得出的分析性报告,旨在了解该领域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本次调研的主题是京剧,下面将详细介绍所得出的调研结果。
一、调研目的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出形式。
2. 探究京剧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
3. 分析京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路径。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杂志等收集有关京剧的信息。
2. 采访:与京剧演员、观众、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
3. 实地观察:参观京剧演出,亲自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三、调研结果1. 京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出形式京剧起源于中国北京,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京剧通过综合几百年来中国戏曲的精华,并吸收了西洋音乐和话剧的成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经过多年的发展,京剧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京剧的演出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表演、舞蹈、唱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的表演特点是大气磅礴、威严庄重,以及演员的身段、嗓音和面谱的运用等。
2. 京剧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声誉。
京剧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多个国际组织确认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京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为我国赢得了丰厚的国际声誉。
3. 京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路径尽管京剧在传统戏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现代社会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的兴起,传统戏曲的观众群体在减少,京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难。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观众对京剧的兴趣和认同度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推广京剧,加强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京剧的魅力。
二是培养年轻人对京剧的兴趣,推出青年观众喜爱的剧目和演出形式。
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总结
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总结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总结一、调研背景湖南花鼓戏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南花鼓戏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措施,我们开展了湖南花鼓戏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2. 分析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3. 探讨湖南花鼓戏的传承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观摩和访谈等方法。
四、调研结果1. 历史渊源与发展演变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明代,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戏剧形式。
浏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和长沙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的主要流派。
2. 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湖南花鼓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其音乐性强,演员在演唱和乐器伴奏中融入了湖南地方音乐元素;舞蹈动作矫健有力,富有节奏感;服饰华丽,以红色为主色调,配以金、白、黄等鲜艳色彩。
3. 传承现状和问题湖南花鼓戏的传承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不高,导致花鼓戏表演队伍老龄化。
另一方面,现代化舞台设备的需求,对演员的技能要求提高,需要更多专业化培训。
五、调研结论1. 加强花鼓戏的宣传推广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推广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渊源,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兴趣,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花鼓戏的传承中。
2. 加强青年演员培养通过设立专业戏曲学院、开展培训班等途径,加强对年轻演员的技能培养和传统戏曲知识的传授,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增加对花鼓戏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引入现代舞台技术在保持花鼓戏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舞台技术,提升舞台效果,使得花鼓戏更加吸引人眼球,适应现代社会观众的审美需求。
六、调研建议1. 政府加大对花鼓戏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2. 加强与文化机构、学校等单位的合作,开展花鼓戏普及教育;3. 建立花鼓戏传承人培养机制,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传承人;4. 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花鼓戏宣传活动。
戏曲文化进校园 调研报告
戏曲文化进校园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戏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戏曲文化进校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二、调研目的:了解各地学校引入戏曲文化的具体做法和情况。
探讨戏曲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途径和形式。
分析戏曲文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学生、教师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 戏曲文化引入学校的方式:戏曲课堂教学:部分学校通过增设戏曲专题课程,向学生传授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戏曲社团活动:一些学校设立了戏曲社团,提供给学生参与学习和表演的平台。
艺术节和比赛:学校定期举办艺术节和戏曲比赛,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戏曲文化的受欢迎程度: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戏曲文化有一定兴趣,认为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部分学生认为戏曲文化较为陌生,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教育。
3. 戏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戏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综合素养提升:戏曲表演需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审美情感。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戏曲活动,学生培养了对艺术的热爱,增加了课余生活的丰富性。
五、调研结论:戏曲文化进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综合素养。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对戏曲文化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同时,学校在引入戏曲文化时,应更注重融入学生的实际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六、建议:加强戏曲文化的普及宣传,提高学生对其的认知度。
设立更多戏曲社团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和表演的机会。
推动戏曲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增加其时尚和现代感。
七、致谢:感谢各位学生、教师和相关部门的热情配合,使得本次调研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调研小组]。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戏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为了进一步了解戏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戏曲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2. 调研过程(1)实地考察我们先后走访了多个剧团和传统戏曲表演场所,观看了不同类型的戏曲演出,并与演员和剧团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2)访谈我们邀请了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戏曲从业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戏曲发展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3)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在线调查了一定数量的戏曲爱好者和观众,了解他们对戏曲的关注点、喜好和期望。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戏曲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戏曲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
其中,主要包括:(1)观众群体年龄老化观众群体中,老年人占比较大,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戏曲市场面临着观众流失的问题。
(2)剧种传承困难一些传统剧种因为缺乏人才传承,正在逐渐消失,这给戏曲的多样性和传统剧种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3)剧团经济压力大很多剧团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导致缺乏创新、宣传和演出资源。
2. 戏曲现状下的创新与发展针对戏曲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我们发现了一些戏曲创新与发展的亮点。
(1)改革传统演出形式一些剧团尝试改革传统的演出形式,将戏曲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了一些新颖的作品。
(2)培养年轻演员和观众一些剧团注重培养年轻的演员,通过新人的加入和新剧目的推出来吸引年轻观众。
(3)加大推广力度一些剧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与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合作,推广戏曲艺术。
四、对戏曲发展的建议1. 多样化推广策略应该制定多样化的推广策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戏曲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2. 加大对青年演员的培养力度应该注重培养年轻的演员,通过提供培训机会、举办比赛和奖项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参与戏曲表演的热情。
2023年戏曲文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戏曲文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深受民众喜爱。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行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观众缺乏、中老年人占比大等,这些问题对戏曲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市场调研数据,对戏曲文化市场进行深入分析。
一、戏曲文化现状1、琴棋书画,绝技箫鼓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集戏剧、音乐、舞蹈、文学于一身,是中国古典文化瑰宝之一。
戏曲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2、观众的减少难题戏曲的观众不断减少,这一现象已经持续多年。
从1998年到2017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戏曲观众数量从1.78亿人下降到了1.06亿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戏曲,观众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
二、戏曲市场调研数据及分析1、毫无置疑一项调查发现,观看表演是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之一。
其中,戏曲排在第五位,仅次于博物馆、图书馆、电影和音乐会。
这表明观众对戏曲文化仍然有浓厚的兴趣和需求。
2、新时期增长神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戏曲演出总演出场次有31738场,比2012年增加了11%,比2011年增加了27.65%。
2017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12%。
可见在新时期下,中国戏曲演出市场在增长,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个性化定制戏曲市场不断发展,演出主创较为倾向于新作品,不断涌现出有特色的戏曲作品。
例如《红楼梦》、《茶花女》等改编自名著的音乐剧,以及以新编唱写并注入年轻思维的经典戏曲等。
这说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戏曲文化市场发展对策1、提高文化自信戏曲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对于国人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要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戏曲艺术。
2、推广宣传加强戏曲市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戏曲。
在各大媒体上、各种平台上,增加戏曲文化的曝光度,提高知名度,逐渐扩大观众群体。
2024年戏曲音乐文化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戏曲音乐文化市场调研报告引言戏曲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然而,随着当代文化娱乐形式的多元化,戏曲音乐文化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下滑。
为了更好地了解戏曲音乐文化的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本文针对目前戏曲音乐文化市场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戏曲音乐文化市场的参与者和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
调研结果与分析市场现状根据调研结果,目前戏曲音乐文化市场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受众群体逐渐缩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文化娱乐形式的兴起,戏曲音乐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年轻人对戏曲音乐的兴趣不高,导致市场需求量不足。
2.表演形式传统化:戏曲音乐表演形式的传统化、保守化使得观众对戏曲音乐的吸引力降低,缺乏新的创新和变革。
3.商业化程度不高:相较于其他文化娱乐形式,戏曲音乐在商业化程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限制了戏曲音乐市场的发展空间。
市场前景尽管目前戏曲音乐文化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有一些积极因素值得注意:1.传统文化回归: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戏曲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地方特色的发展:各地区在戏曲音乐领域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可以通过挖掘和发展这些特色,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3.技术创新的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技术,为戏曲音乐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体验,提高观众参与度和吸引力。
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推动戏曲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1.创新表演形式:注重对戏曲音乐表演形式的创新,引入现代元素和艺术形式,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2.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加强戏曲音乐市场化运营能力的培养,引入专业的市场经营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策划,提高市场竞争力。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戏曲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戏曲的发展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当前戏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保护和发展中国戏曲做出贡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通过观看现场演出和与相关人士的交流,获取戏曲的实际表演效果和相关情况。
三、戏曲的发展历史戏曲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朝代的发展,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多种流派。
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表演风格,代表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
四、戏曲的特点戏曲注重唱腔、表演和舞蹈的综合表现形式,强调艺术的整体效果。
在表演技巧上,对身段、唱腔、表情等方面都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技巧和修养。
五、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舞五种技艺,其中唱腔是戏曲中最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
唱腔要求演员用音律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既要有音准和技巧,又要有情感的调动。
此外,戏曲的表演还要求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表情和舞蹈来诠释角色。
六、戏曲的现状和问题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现代观众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戏曲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戏曲传承的困境也制约了戏曲的发展。
许多老一辈的戏曲艺人日益减少,后继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七、保护和发展戏曲的对策1. 加大对戏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现代观众的戏曲认知和兴趣。
2. 开展戏曲教育和培训,加强戏曲人才的培养,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3.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戏曲表演形式,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4. 支持和激励优秀的戏曲艺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作和演出平台。
八、结论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保护和发展戏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只有通过合力的努力,才能使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随着文化多元化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传统戏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文化,我进行了戏曲调研,并在此撰写一份报告以分享研究成果。
一、背景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化和壮大。
然而,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戏曲文化却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夯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国粹艺术,政府和社会机构都加大了对戏曲文化的支持力度。
因此,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也有助于珍惜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涉及戏曲的历史,演员和剧本,演出形式和继承情况。
1. 历史:戏曲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戏剧趋于单调,与民间民俗有密切关系。
此后,在唐朝和宋朝时期,戏曲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表演规范和技巧。
明清两朝时期,戏曲表演的形式进一步日臻完善,并形成了京剧、豫剧、粤剧和川剧等多种类型的戏曲剧种。
2. 演员和剧本:戏曲演员是戏曲演出的重要基础,他们需要掌握戏曲的表演技巧和技巧。
戏曲剧本则是演员表演的依据,它通常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分剧、附录和笑话。
京剧《霸王别姬》、豫剧《白蛇传》、粤剧《西厢记》、川剧《牡丹亭》等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优秀代表作。
3. 演出形式戏曲演出形式主要分为四种:户内,城市,乡村和寺院。
其中,户内戏曲主要是指在家庭、商店和茶馆等场所演出的戏曲,而城市戏曲则是在专业场馆表演的京剧、豫剧、粤剧、川剧等演出。
在乡村和寺庙表演则是指在农村和寺庙比较流行的走唱剧,那些走唱剧表演者通常都是业余爱好者组成的。
4. 继承情况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戏曲文化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小,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也不高。
这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目前,中国政府和社会机构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启动了多项有关文化继承和传承的政策措施,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戏曲文化。
京剧的调研报告
京剧的调研报告京剧调研报告引言: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是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表演特点、影响力以及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始于清代,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起初,京剧只是皇家宫廷的娱乐,后来逐渐普及到民间,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特别是在20世纪初,京剧逐渐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被誉为“国粹”。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1.唱念做打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其中,唱是主要的表演方式,以清脆高亢的腔调吟唱剧中的经典台词;念是指京剧特有的念白,通过声音的升降抑扬,凸显角色的情绪;做则是动作表演,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打指的是表演中的武打动作,以激烈的招式和精湛的技巧展示角色之间的斗争。
2.脸谱的使用京剧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使用脸谱,脸谱的颜色和图案不同代表不同的角色,通过颜色和图案的变化,观众可以立刻辨认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3.精心设计的服装和道具京剧的服装和道具都非常讲究,文字绣花、丝绸面料的使用以及独特的风格设计,让演员身上的服装更加华丽、亮丽,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京剧的影响力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海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
其次,京剧的传统艺术精神和技巧对其他戏曲形式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京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为现代戏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四、京剧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京剧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京剧的表演艺术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增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京剧中的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最后,京剧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京剧的历史和演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入内涵。
结论:通过对京剧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前言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国粹”。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京剧的现状、传承与发展,我们组织了一次京剧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京剧的现状、传承人、观众群体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调研背景1. 京剧的历史渊源京剧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它以北京为中心,逐渐辐射到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2. 京剧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京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传承。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京剧面临着传承人才匮乏、观众群体老龄化、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
3.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京剧的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实地考察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京剧剧院、演出场所,了解京剧的演出情况、观众反响等。
2. 访谈我们采访了京剧演员、导演、编剧、观众等,了解他们对京剧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3.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给京剧观众、戏曲爱好者等,了解他们对京剧的认知、喜好、需求等。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京剧演出情况目前,京剧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观众群体老龄化。
一些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开始尝试创新,如将京剧与现代元素结合、举办京剧进校园等活动。
2. 传承人问题京剧传承人匮乏,年轻演员数量不足。
一些有才华的演员选择放弃京剧,转行从事其他行业。
3. 观众群体观众群体老龄化,年轻观众对京剧的认知度和兴趣度较低。
部分观众认为京剧表演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年轻观众。
4. 问题和对策(1)加强京剧教育,培养年轻演员。
从小学、中学开始,开设京剧课程,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度和兴趣。
(2)创新京剧表演形式,吸引年轻观众。
将京剧与现代元素结合,如融入流行音乐、舞蹈等,使京剧更具时代感。
戏曲调研报告(共9篇)
戏曲调研报告(共9篇)戏曲调研报告(共9篇)第1篇关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调研报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融表演.演唱.歌舞为一体,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是戏曲大国,一代又一代人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戏曲有过的辉煌让人难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
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辉一.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原因(一)戏曲艺术票房急剧下降,戏曲剧团经营困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戏曲艺术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商品属性,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票房情况最直接地表现出戏曲事业发展的繁荣程度。
但在这些年,戏曲演出出现萎缩.票房不景气,几年前剧场观众趋之若鹜.场场爆满的场面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过演出现场的在场观众还不及戏曲演职人员多的尴尬局面。
这种形势在全国都普遍存在,随之带来的是戏曲演出剧团经济状况日益拮据。
这不仅影响到演职人员的收入情况,挫伤了他们继续投身从事艺术精品的生产,而且制约了剧目的创新与编排。
经济上的困境,使不少剧团面临倒闭。
推动戏曲发展的载体受到打击,要想戏曲继续发展壮大,困难可想而知。
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观众的审美要求与戏曲舞台现状的矛盾是票房下降的症结所在。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特点。
为了了解公众对于戏曲的认知和喜好,本次调研采用问卷的形式,共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
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一、受访者信息1. 性别分布:男性占69%,女性占31%。
2. 年龄分布:18-25岁占35%,26-35岁占45%,36岁以上占20%。
3.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占40%,大学本科占46%,研究生及以上占14%。
二、对戏曲的认知1. 是否了解戏曲:了解戏曲的占75%,不了解戏曲的占25%。
2. 渠道:了解戏曲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其次是学校教育和亲友介绍。
3. 了解的戏曲种类:京剧、豫剧和评剧是最为受访者所了解的戏曲种类,占比分别为38%、24%和18%。
三、戏曲的喜好1. 是否喜欢戏曲:喜欢戏曲的占60%,不喜欢戏曲的占40%。
2. 喜欢的戏曲种类:京剧是最受欢迎的戏曲种类,占比为58%,其次是豫剧和评剧,分别占比为18%和14%。
3. 喜欢戏曲的原因:受访者认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能够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4. 不喜欢戏曲的原因:不喜欢戏曲的原因主要是语言、表演形式和剧情难以理解,觉得戏曲过于古老和陈旧。
四、戏曲市场的现状和发展1. 是否曾观看过戏曲演出:有观看过戏曲演出的占85%,没有观看过的占15%。
2. 观看频率:经常观看戏曲演出的占比为26%,偶尔观看的占比为50%,很少观看的占比为24%。
3. 观看渠道:电视、剧场和网络是最主要的戏曲观看渠道。
4. 不愿观看戏曲演出的原因:觉得票价过高、没有时间和机会观看、觉得剧情不吸引人是不愿观看戏曲演出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对戏曲的推广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戏曲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于戏曲的认知和了解。
2. 创新戏曲的表演形式,结合现代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3. 提高戏曲演出的质量和创作水平,注重剧情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戏曲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了解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和受众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戏曲问卷调研。
调研对象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通过面对面和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大量数据。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戏曲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虽然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但戏曲仍然被很多人所喜爱和追捧。
尤其是中老年人,在他们的记忆中,戏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他们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欣赏和学习戏曲。
第二,戏曲的受众需求有一定的变化。
在年轻人中,对传统戏曲的兴趣虽然有所下降,但对改革创新型的现代戏曲表演和精彩剧目的需求却有所增加。
这也说明了戏曲需要与时俱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第三,对于戏曲的推广和传承,人们普遍认为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很多人表示,他们对戏曲的了解和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水平,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戏曲的推广不仅需要在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还需要注重学校和社会的戏曲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戏曲机构和演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推出更多符合现代观众口味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其次,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加大对戏曲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举办戏曲展览、演出和培训等活动,提高人们对戏曲的兴趣和了解。
最后,学校应将戏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校接触和学习戏曲,提高他们对戏曲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然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受众需求。
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戏曲。
关于戏曲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戏曲文化调研报告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戏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对戏曲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戏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娱乐、消遣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深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戏曲文化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首先,戏曲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其次,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第三,戏曲文化可以传递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戏曲文化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民族团结和国家文化自信。
然而,我们也发现戏曲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受到其他现代娱乐形式的冲击,戏曲艺术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和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商业化的操作使得一些戏曲演出丧失了传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标准,影响了戏曲文化的传统和底蕴。
第三,由于戏曲艺术既有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的结合,要对戏曲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承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中,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首先,应加大对戏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戏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加强对戏曲艺术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三,将戏曲艺术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中,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和了解戏曲文化。
河南传统文化豫剧调研报告
河南传统文化豫剧调研报告河南传统文化豫剧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豫剧是河南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豫剧的演艺形式、剧情特点以及保护与传承情况,促进豫剧的弘扬和传播。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一)调研内容1.豫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豫剧的起源时间、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戏曲剧种的关系。
2.豫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观看豫剧演出,感受豫剧的表演形式、音乐伴奏和唱腔等艺术特点。
3.豫剧的剧情题材和表演技巧:分析豫剧常见的剧情题材,比如历史故事、名著改编等,以及演员在表演中的造型、台词和动作技巧。
4.豫剧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调查豫剧传统剧团的数量、演出频率以及传承人才的培养情况,了解豫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二)调研方法1.专家访谈:与豫剧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豫剧的历史沿革、艺术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2.实地观摩:参观豫剧演出,亲身体验豫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3.调查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采集观众对豫剧的认知和喜好程度,从而了解豫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传播情况。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一)豫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根据专家的介绍,豫剧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方式。
豫剧受到了京剧、评剧和黄梅戏等戏曲剧种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表演特点和唱腔风格。
(二)豫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参观豫剧演出后,我深入了解到豫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豫剧演员以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方式为主,注重唱腔的表达和舞台动作的协调。
豫剧的演唱旋律清亮,音调跌宕悠扬,有独特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三)豫剧的剧情题材和表演技巧通过观看豫剧演出,我发现豫剧的剧情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历史剧目,如《单刀会》、《杨门女将》等,也有现代剧目,如《刘胡兰》、《刘三姐》等。
在表演技巧方面,豫剧演员通过精湛的唱腔和独特的动作语言,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四)豫剧的保护与传承情况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豫剧在当地的知名度较高,观众对豫剧的喜爱程度也相对较高。
戏曲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戏曲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戏曲表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
然而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戏曲表演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受众群体减少、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戏曲表演的现状,探讨戏曲表演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了解戏曲表演的现状:包括受众群体、演出形式、表演场所等情况。
2.探讨戏曲表演的社会价值:戏曲表演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3.探讨戏曲表演的发展方向:如何提升戏曲表演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通过走访戏曲表演场所、观摩演出,了解戏曲表演的实际状况。
2.调查问卷: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受众群体对戏曲表演的看法和需求。
3.专家访谈: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戏曲表演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内容及结果1.戏曲表演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戏曲表演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文化爱好者群体,而年轻人对戏曲表演的兴趣较低。
戏曲表演的形式主要包括戏曲剧场演出、流动演出以及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形式。
而戏曲表演的场所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戏曲剧场和文化艺术中心。
2.戏曲表演的社会价值戏曲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价值。
戏曲表演还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引导人们热爱祖国、珍爱传统文化。
此外,戏曲表演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3.戏曲表演的发展方向针对戏曲表演现状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首先,应该加强戏曲表演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戏曲表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应该大力培养年轻人对戏曲表演的兴趣,开展戏曲教育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戏曲表演中来。
此外,应该大力发展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将戏曲表演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戏曲行业调研报告
戏曲行业调研报告戏曲行业调研报告一、引言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戏曲行业的调研,旨在了解戏曲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前景,以期为戏曲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戏曲行业的调研。
设计了一份包括戏曲行业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问卷,对相关人士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结果1. 戏曲行业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戏曲表演的传统观众群体有所减少,但在一些地方及特定场合,如传统节日等,戏曲仍然备受欢迎。
此外,戏曲的影响力也扩大到了互联网时代,通过电视、电影、网络平台等传媒渠道,戏曲也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2. 戏曲行业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戏曲行业存在以下问题:(1)戏曲市场需求不足:由于观众群体的转变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戏曲的市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
(2)人才培养不足:由于对戏曲的兴趣减少,新一代青年很少涉足戏曲行业,导致人才的培养不足。
(3)传统表演形式的创新不足:戏曲表演在新时代需要与时俱进,创新表演形式,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4)资金和场地问题:戏曲演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适合的场地,但在当前环境下,这两个问题成为制约戏曲发展的瓶颈。
3. 戏曲行业发展前景调查结果显示,戏曲行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戏曲作为一种高度表达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最后,通过传媒平台的发展,戏曲也有机会融入到新的娱乐模式中,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四、建议1. 加大推广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大对戏曲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和传承:加大对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年轻人参与到戏曲行业中来。
豫剧调研报告
豫剧调研报告豫剧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于河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豫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豫剧的现状和问题,并为豫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次调研对豫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针对豫剧团、演员和观众进行了调研。
调研范围涵盖了河南省内的几个重要豫剧表演地点和豫剧团,以及观看豫剧演出的市民。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以下是豫剧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人才匮乏:目前豫剧演员的培养和传承面临困难,很多年轻人不再愿意学习豫剧,导致年龄层次过大,人才逐渐减少。
2.剧本创新和现代化的不足:现有豫剧剧本大多数是传统故事和历史题材,对于现代观众来说缺乏吸引力和共鸣。
3.市场需求下滑:由于文化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观众对于豫剧的需求逐渐下滑,导致演出数量和观众规模减少。
四、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豫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豫剧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出更多符合现代观众需求和口味的剧目。
3.豫剧需要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增加观众对豫剧的了解和兴趣。
四、调研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豫剧团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豫剧事业,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豫剧的艺术水平和表演质量。
2.豫剧剧本需要创新和现代化,推出更多生活化和现实题材的剧目,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3.豫剧团应积极与专业广告公司合作,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广告、宣传片等方式提高豫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政府应加大对豫剧的支持力度,提供经济资助和政策支持,鼓励演出机构和豫剧团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和支持。
五、总结豫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化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豫剧在传承和发展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2024年戏曲文化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戏曲文化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1.1 背景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元化,戏曲文化市场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戏曲文化市场的调研,探讨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1.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戏曲表演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探讨戏曲演出的受众群体及其需求;•研究戏曲演出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分析戏曲文化市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展望戏曲文化市场的发展前景。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通过这些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意见,为后续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3. 市场现状分析3.1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戏曲文化市场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戏曲演出的票房收入逐年增加,戏曲文化产品的销量也在逐渐上升。
3.2 受众群体戏曲演出的受众群体主要分为两类:传统戏曲爱好者和新生代观众。
传统戏曲爱好者通常是长期接触戏曲文化的老年人群,他们对传统剧目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追忆;而新生代观众多是年轻人群,他们对戏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更看重演出的艺术表现和观赏体验。
3.3 商业模式戏曲演出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票务销售、演出赞助和衍生品销售等。
票务销售是主要的盈利方式,演出赞助和衍生品销售则为戏曲演出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收入来源。
4. 市场问题分析4.1 古老艺术与现代需求的矛盾由于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剧情和话语方式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存在差异,戏曲演出在吸引新观众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4.2 剧目多样性与保护传统的平衡戏曲剧目的多样性是其魅力所在,但受限于市场需求和保护传统的考量,有些戏曲剧目难以在商业演出中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4.3 机构化发展与非机构化传承的矛盾戏曲演出机构化发展的同时,非机构化的戏曲传承面临困境。
传统的师徒制度难以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生活相适应,传承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省戏曲传承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5年10月23日)
联合调研组
为贯彻落实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推动我省戏曲工作迈上新台阶,按照……要求,……组成联合调研组,由……带队,先后在……召开了4个调研座谈会,听取了36家戏曲(剧)院团(包括4家民营院团)负责人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各地对各地戏曲(剧)剧种、院团、所有制、演职人员、代表剧目、排练场所、演出剧场、建团时间等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发展现状
江苏是戏曲大省,戏曲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既有被誉为“百戏之祖”、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也有仅限于一地的海门山歌、丹剧等小剧种。
目前,我省有戏曲剧种17个,分别为京剧、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滑稽戏、淮海戏、梆子戏、柳琴戏、泗州戏、黄梅戏、吕剧、通剧、丹剧、苏剧、越剧、海门山歌剧;截至201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戏曲院团105个,其中体制内戏曲专业院团87个,民营戏曲专业院团18个。
深具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的江苏戏曲艺术,已经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1、戏曲种类繁多。
方言是地方戏曲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土壤,江苏地跨江淮、通江达海,南北方言天差地别。
从全省来看,南部吴方言区,分布有昆剧、锡剧、滑稽戏以及现已消失的高淳阳腔目连戏、高淳高腔等。
中部江淮方言区,分布有扬剧、淮剧以及已消失的洪山戏、淮红戏等。
北部北方方言区,分布有柳琴戏、江苏梆子以及丁丁腔等。
2、剧团分布不一。
现存剧团由于剧种的方言、受众和历史性的原因,在全省各地分布不均、发展情况各异。
87个剧团中,仅锡剧团就有25个,除省锡剧团和锡剧发源地无锡3个剧团外,其余散见各地;淮剧团有13个,淮剧发源地盐城有6个,其余分布在淮安(3个)、扬州(1个)和泰州(2个)。
而海门山歌剧、丹剧、泗州戏和吕剧等小剧种,则仅有一个剧团。
3、创作成果斐然。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新创剧目,如淮剧《奇婚记》、《鸡毛蒜皮》、《十品村官》、《太阳花》,扬剧《皮九辣子》,淮海戏《豆腐宴》、《三秀才》,锡剧《少年华罗庚》,滑稽戏《快活的黄帽子》、《一二三,起步走》等。
新编历史剧和优秀传统剧目的改编也不断出新,在全国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如锡剧《珍珠塔》、《窦娥冤》,昆剧《桃花扇》,苏剧《花魁记》,淮剧《板桥应试》,扬剧《王昭君》、越剧《柳毅传书》等。
在历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戏剧梅花奖等各类重大奖项评选中,我省地方戏曲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仅以我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项梅花奖获奖情况而论,
在历届评选中,我省就有43人(48人次)获奖。
二、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作为传统文化的戏曲艺术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院团能够应势而变、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但大部分戏曲院团面临重重困难,举步维艰。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传承保护缺乏保障。
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认为戏曲院团已经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完全可以推向市场,忽视了戏曲艺术在满足基层大众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既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也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2、演出市场逐渐萎缩。
调研中普遍反映,与电视剧、电影、网络游戏等大众娱乐方式相比,戏曲消费人群逐渐减少,越来越边缘化、小众化,加上戏曲创新不足,难以适应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口味和消费习惯,基本丧失了80、90后等当前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这其中既有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因素,也有宣传推广、教育普及不足等原因。
3、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人才是戏曲发展的根本支撑。
在调研中,院团普遍反映领军人物缺乏,特别是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专业创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许多院团存在行当不全现象。
主要原因:一是院团改制过程中,一批处于事业发展巅峰期、具有30年工龄的优秀人才被强制退休;二是当前大部分院团经费不足,演职人员社会
保障不健全、经济收入普遍偏低等,既招不来高端人才,也留不住已有人才,一些优秀年轻演员纷纷跳槽或转行;三是戏曲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健全,传统的师徒传授体系未能有效传承,戏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也为非戏曲专业。
4、院团发展困难不少。
经初步统计,2002年全省有戏曲院团134个,目前仅存87个,13年间锐减了47个。
调研中发现,乐器、音响、灯光、戏服、道具陈旧,排练场地、演出场馆、办公场所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院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策建议
传承和发展优秀地方戏曲艺术,是推动江苏文化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
切实解决我省戏曲院团存在的问题,深化改革是关键,必须以“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为目标,积极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戏曲艺术服务人民大众、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切实加大戏曲传承保护力度。
一是摸清家底。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我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建立数据库,明确保护的剧种和院团名录。
二是成立机构。
设立江苏省地方戏曲传习研究院,实施昆、锡、扬、淮等优秀戏曲影像录制备份工程,并尝试恢复部分已消亡的戏剧剧种。
三是扶持创作。
主动对接中央“三个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计划,设立戏曲剧本创作专项基金,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扶持和引导戏曲编创人员
开展时代主题、民族精神、地方特色的新剧目创作。
四是推出精品。
深入实施重点投入剧目工程、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省艺术创作源头工程,依托省剧本中心,加大对优秀戏曲剧本的征集评选、跟踪扶持,确保每年推出10部优秀原创戏曲剧本和10台优秀戏曲剧目。
2、健全戏曲人才培养、引进、保障机制。
制定戏曲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不断完善育人、留人、引人的政策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教育和戏曲院团师徒相授“双轨并进”机制,省戏校等开设京、昆、锡、扬、淮等戏曲专业班,并对学生免收学费,不断扩大吸引力;各剧种传习所和戏曲院团要普遍实施名角、名家“收徒传戏传艺”计划,以名角、名师带新人、出新戏。
同时,加大对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每年选送20名优秀青年戏曲演艺人才到高等院校进行深造、提升。
在人才引进方面,探索实施戏曲院团自主招录办法,根据各戏曲剧种具体特色和特殊需求,按照特人特招、特事特办原则,合理确定招聘标准,引进急需优秀人才。
对从外省引进的紧缺型高端人才,一律享受“江苏百名文艺人才引进计划”优惠政策。
在人才保障方面,对转制为企业的戏曲院团或民营院团,其专业技术人员一律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并按事业性质缴纳社会保险,由政府财政统一全额供给划拨。
3、继续深化戏曲院团改革。
坚持深化改革和两个效益相统一原则,落实国家相关戏曲院团改革政策,将研究传承类划归事业单位性质,演艺演出类则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
行定额拨款。
在全省试点以省市院团合作为核心、以戏曲传习所和演艺企业为依托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推行“一剧种一方针”、“一院团一政策”的制度安排和考核办法,分类解决各剧种、各院团的个性化问题。
大力扶持各戏曲院团实现“一团一所一厅”,即一个院团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排练厅,建设用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第九条规定实施。
对戏曲院团定期购置和更新服装、乐器、灯光、音响、演出车辆等方面,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给予支持,特别要向基层和民营戏曲院团倾斜。
4、大力培育戏曲消费市场。
加大政府购买力度。
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组织戏曲院团到基层为群众免费演出。
加大戏曲演出在高雅艺术进校园中的比重,大力推动实施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工程,每年至少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次优秀戏曲演出,每个戏曲传习所专业技术人员和戏曲类非遗传承人每年至少到学校开展一场戏曲公益讲座,努力在年轻人中培育和拓展戏曲市场。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省广电总台开设戏曲频道,电台、报刊杂志开设专题专栏,宣传推介优秀戏曲作品、传播普及戏曲知识;积极开展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影视创作,“十三五”期间推出3-5部经典或新创优秀戏曲影视作品。
5、加强戏曲传承发展组织保障。
建立由……等部门共同组成的“江苏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领导小组”,适时召开全省戏曲工作座谈会,落实中央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各项政
策,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出台《江苏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
设立省戏曲艺术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对全省地方戏曲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场馆建设、史料保护利用、理论研究及文艺评论等方面。
加强对地方政府落实情况的监管力度,对在任期间本地戏曲剧种消亡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领导要进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