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7、投以骨。 省略句
9、不拘于时。被动句
(屠夫)投(之)以骨
判断句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10、东阿者,汝之东阿也。 判断句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XX是什么”。“XX不是什么。
2、省略句 翻译要点: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被动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被XX”。 4、倒装句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直接判断(无标志判断句) 名+名
例: 刘豫州王室之胄。
小结:
1、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为”或“是”表判断
判 3、用“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断 句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 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 词之后。 格式:主+否定词+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寡人至于国也》)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渔人甚异之。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有泉侧出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12、而其见愈奇。 13、乃我困汝。 14、头发上指。 15、吾得兄事之。 16、手巾掩口啼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

莫我知也夫!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的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欺?欺天乎?介词宾语一般也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国胡以馈之?3.通过“之”、“是”提前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为我们这些臣子担心)。

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只寻找敌人)。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5.中心语 + 而 + 定语 + 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至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这么大的天下,有多少个呢
翻译要点:要把定语放回中心词的前面
三 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谁何奚、安曷胡恶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 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 + 宾 疑问代词 + 动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苏轼〉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以膏泽斯民, 使……得到好处
四、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 主语 认为 宾 语 怎样或 主语 把 宾语 当作什么,
1.形容词用作意动, 形容词不能直接修饰后面的名词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
2.名词的意动
如: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客人
▪ 13、乃我困汝, 困:使……处于困境,使动用法
▪ 14、头发上指, 上:向上,名词活用为状语
▪ 15、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 16、手巾掩口啼 巾: 用手巾 ,名词活用为状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特殊句式 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 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 后,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 称为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最常用的词性活用为特定环境临时的词性
一、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之间的词性转换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乳二世
沛公军霸上,
喂奶 驻军
2.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燕赵之收藏, 收藏的珠宝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于一般的动词⑴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⑵沐猴而冠.⑶凡吏.于土者⑷但二月草已芽.⑸非能水.也⑹花而不实.⑺公将鼓.之⑻范增数目.项王⑼而此独以钟名.⑽病树前头万木春.2.名词的意动用法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⑵.祸.国殃.民⑶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3.名词作状语(或称:名词活用为副词)⑴一狼犬.坐于前⑵星.罗棋.布⑶猱.进鸷.击,或能免乎?⑷吾得兄.事之⑸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⑹卒廷.见相如⑺操军破,必北.还⑻日.再食⑼不可理.喻4.名词的意动用法⑴友.风而子.雨⑵师.心自用⑶则席.地倚墙而坐⑷稍稍宾客..其父⑸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⑴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⑵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⑶惧有伏.焉2.动词的使动用法⑴乘犊车,从.吏卒⑵外连衡而斗.诸侯⑶中军置酒饮.归客⑷项伯杀人,臣活.之⑸可烧而走.也⑹毕礼而归.之⑺是助王息.其民者也3.动词的意动用法⑴于其身,则耻.师焉⑵且庸人尚羞.之⑶不耻.下问4.动词的为动用法⑴等死,死.国可乎⑵泣.之三日⑶殉.情,殉.国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于名词⑴将军身披坚.执锐.⑵驾轻.就熟.⑶义不杀少.而杀众.⑷四美.具,二难.并⑸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⑹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2.形容词用于动词⑴素善.留侯张良⑵山多.石少.土⑶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⑴曲.突徙薪亡恩泽⑵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⑶春风又绿.江南岸⑷大王必欲急.臣⑸富.国强.兵⑹足以荣.汝身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⑻可以为富安..天下⑼寂寥无人,凄.神寒.骨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⑵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⑶而从者多艰.其晨昏之往来⑷父利.其然也⑸其家甚智.其子⑹是.古非.今四、数词的活用数词有的可以活用为动词⑴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焉⑵二三..其德⑶六王毕,四海一.⑷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

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常见文言句式:
考试说明规定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其他重要句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文 言 句 式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1、用“者”、“也” 表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 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练习二
1、指出下边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A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2、指出“于”不表被动的一项( A、而君幸于赵王。 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

• 一、宾语前置 • 宾语前置有动词的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 置两种情形。 • (一)动词的宾语前置 • (二)介词宾语前置
• • • • • • •
“于”译为“向”,表对象。 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而耻学于师。(《师说》) “于”译为“在”,表范围。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译为“在”,表对象。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 列传》) •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 传》)
1.于+名词 “于”译为“在”,表处所。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 传》)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设九宾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0届文言文词类活用和句式

2020届文言文词类活用和句式

9.…… 孰 与 … … : … … 与 … … 相 比 , 谁 更……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蔺列传》
10.……何如: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 生无以救国难,死尤为厉鬼以击贼。《指南录后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2.无乃……与(乎):恐怕……吧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1.承前省主语“廉颇” 3.省谓语“择” 5.省宾语“之” 7.省介词“以”
2.蒙后省主语“公” 4.省宾语“相如” 6.省介词“于”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主谓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不己知
不余欺
不自意
未之有
莫己若

【重要特征】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非、 否”等等否定词;做宾语的是代词。
3.得无……乎:该不会……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得无有病乎?《史记》
4.如(奈、若)……何:怎么样,怎么办,为 什么,对……怎么办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论语》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史记》 置之不遂,击而不胜,其若为诸侯笑何?《国语》
5.何以\何……为:为什么……呢,哪 里……呢(为:句末语气词)
词类活用和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
(一)名词活用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教学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教学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考点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大类。

(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释义:像翅膀一样(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释义:向上;向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释义:用箕和畚(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在朝廷上(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释义:从小路(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释义:一天比一天(7)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释义:像对待兄长一样(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释义:在早晨;在傍晚[规律总结]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

如上面“翼”“兄”“箕畚”。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

如上面“廷”“上”“下”“间”。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

如上面“旦”“暮”“日”。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

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 释义:驻扎、驻军(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释义:命名(3)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释义:称王(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释义:使眼色(5)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释义:做标记(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释义:游水(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释义:登记[规律总结]1.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2022高考一轮复习 2古代诗文阅读3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2022高考一轮复习 2古代诗文阅读3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
[参考译文] 楚地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术,自从三代(尧舜禹)以来
都是这样,到现在更加严重。大凡生病,不论是时间长短病情轻 重,一旦服药不见效果,就放弃治疗。至于向巫师祈祷,反反复 复,多次没有效果也不后悔。而且引咎痛苦自责,用尽他们的钱 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 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也不会责备巫师一句话。 所以,一直归功于巫师,将失败归于医生。
词类活用
一、掌握词类活用的6大类型
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 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词类活用,也属于语法范畴。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 动用法。
词类 活用
名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动词活用 数词活用
应用
体 验 1.指出下列成语中 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安居乐业 (2)华而不实 (3)蚕食鲸吞 (4)好高骛远 (5)抱残守缺 (6)抱头鼠窜 (7)草菅人命 (8)标新立异 (9)车载斗量 (10)扶老携幼
解析:D项 “王”是使 动用法。
5.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
明活用类别。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吾师道也
(
①师,A.名)词作动词
②吾从而师之
(
②师,B.意动) 用法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③前一个“圣、愚”,C.形)容词用作名词
④而耻学于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国 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应用 体验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 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计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 ,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常用句式 词类和词类活用

文言常用句式  词类和词类活用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

如:①粟者,民之所种。

(《论贵粟疏>)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

如:①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4.“者~也”都不用。

如:①此人力士。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

如: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如: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②拾视之,非字而画。

(《促织》)(二)被动句的格式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炮台悉为逆据。

(《三元里抗英》)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五蠹》)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

如: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

(《三元里抗英》)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

如: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参考译文: 然而一再被赶出鲁国,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陷入
穷途末路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 处。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 黄帝的,黄帝尚且不能全备德行,而战于涿鹿郊野,流血百 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偏瘫,汤流放他的君主, 武王讨伐纣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这六个人,都是世人所 推崇的。
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5.名词+代词
分析:“名”为名词,“之”为
代词作宾语,其前边
代词,构成动宾关系,故“名” 的名词要活用作动词。
为动词,译为“给……命名”。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 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 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 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 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注]桑之下有饿 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 “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 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 “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 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一、词类活用 6大类型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 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 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 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 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 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一、词类活用㈠名词作状语:指名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

例:[斗]折[蛇]行其一[犬]坐于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好事者[船]载以入卒[廷]见相如㈡名词作动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例:一狼洞.其中一鼓.作气㈢形容词作动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形容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例:亲.贤臣,远.小人。

尔安敢轻.吾射?㈣使动用法名词(有的由动词、形容词转化而来)有“使宾语怎样”“让宾语怎样”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的使动用法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㈤意动用法动词(有的由名词、形容词转化而来)有“认为宾语怎样”“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动词的意动用法例: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渔人甚异.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二、文言句式㈠判断句1、……者,……也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者,……例:粟者,民之所种。

3、……,……也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谓语后面“者也”连用。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者”、“也”全无,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判断。

例:刘备,天下枭雄。

6、用“为”表判断。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用“乃”、“则”、“即”、“非”等表判断,有时也与“也”连用。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吾翁即.汝翁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㈡被动句1、用“于”引起行动的主动者,表被动例:君幸于.赵王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例: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为……所……”表被动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无被动词,主语是行动的接受者例:戍卒叫,函谷举。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分类练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类。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动词用作名词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1.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

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其他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也需要掌握)对于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在断句题中有涉及,更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采分点之一,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翻译句子。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

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句式+倒装句+固定句式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语法根据:(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A,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名词、代词充当。

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B,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回答主语“怎么样”,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动词及形容词来充当。

C,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名词、代词来充当。

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D,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就文言文而言,常用介词短语、副词来充当。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此名词作谓语)+宾语例: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例:吾师道也师:学习2能愿动词(或者副词)+名词(此名词作谓语)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例: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例:然而○不王者王:称王例:江水○又东东:向东流3所+名词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志:做标记(2)名词活用为状语主语+[名词] (此名词作主语)+谓语例:吾得〖兄〗事之兄:像兄弟一样例:○南取汉中,○西举巴南:向南,西:向西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此动词作主语)+谓语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谓语+动词(此动词作宾语)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动词活用为名词 , 出产的东西。

入:动词活用为名词,收入的东西。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形容词(此形容词作主语)+谓语例:○小学而○大遗。

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小的方面2谓语+形容词(此形容词作宾语)例: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坚硬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此形容词作动语)+宾语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四、数词的活用(1)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此形容词作谓语)+宾语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2)数词活用为名词数词作主语或宾语时数词活用为名词例: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用作名词,一座山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高考专题——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高考专题——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么多金子?”他回答说:“这 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 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 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 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 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下狱。君王认为 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 让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解析:句中“贤”为意动用法,“认为……贤良”,“说”
为通假字,通“悦”,意动用法,“对……感到高兴”。
答案: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
就赦免了田子的罪,让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一、词类活用分类练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
课时跟踪检测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结 束
[参考译文] 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
一、词类活用分类练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
课时跟踪检测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结 束
[针对训练]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 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 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 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 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译文:
一、词类活用分类练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
课时跟踪检测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结 束
[针对训练]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 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 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 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 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 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 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返回

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 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 物,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返回
[考点感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追亡.逐北.(《过秦论》)
释义: 逃亡者;败北者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返回
[考点感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释义: 使……为王
(2)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释义: 使……放下
(3)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释义: 使……成为边疆
(4)吾从而师.之(《师说》)
释义: 以……为师
(5)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2.形容词带宾语(名词或代词)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 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如上面 “善”。
3.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 为动词。如上面“白”。
返回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动词前面没有 “其”“之”,但是这些动词依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 义,同时处于句子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这样的动词要活用为名 词。如上面“赐”。
4.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系,那么后一个动词要 活用为名词。如上面“亡”“北”。
返回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 么样的意思。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一。

“词类活用”必备知识: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3)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2. 意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

)3.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5.为动用法:为-----怎么样。

如:死国,可乎?皆为死节之臣二。

关键能力:词类活用的翻译第一组:翻译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其活用的特点。

1.晋侯饮赵盾(人名)酒。

使...饮酒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察看3.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对...感到奇异4. 梁(人名)以此奇籍(人名)。

认为...特别5.孟尝君客我。

把...当门客6.齐将田忌(人名)善而客待之。

以宾客之礼相待7.赵襄王郊迎甘罗(人名)。

在郊外8.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高9.项王复引兵而东向东去10.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向前11.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在朝廷上1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请教13.生死人而肉白骨使...活过来;使...长肉14.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在袖子里15.异姓并起,英俊鸟集像鸟群一样聚集二、文言特殊句式判断与翻译一。

文言特殊句式必备知识(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2)“为”、“乃”、“即”、“则,皆等副词”或否定词“非,未,弗”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归纳
且相如素贱人
斯用兵之效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物故非西产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今君乃亡赵走燕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冰,水为之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也。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此亡秦之续耳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省略句
以为桂林象郡
2、则何以哉/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何伤乎?/籍何以至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尔何如?/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唯利是图
多情应笑我
(三)介词结构后置
二、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
此亡秦之续耳
此所谓慧空禅院者,襃之庐冢也
此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
今臣亡国贱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文言句式归纳
一、倒装句
(一)、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客有吹洞箫者/石之铿然有声者
2铸以为金人十二/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楼阁万椽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1.名词作状语训练1.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翻译句子。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星译文: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到处都是,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

(2)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函译文:用匣子装好封上。

(3)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译文: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4)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译文: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5)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上译文: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日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

[规律总结]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如4句的“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时加“向”或“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或“一……比……”。

2.名词作动词训练2.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

(1)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第二个“师”③君子不齿(《师说》)齿[规律总结] 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②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③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雨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北固亭怀古》)饭[规律总结] 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 文言文句式例解

词类活用 文言文句式例解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1999年上海卷)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1998年上海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1996年上海卷)答案:1.D 2.A 3. C 4.B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

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使动用法
然后卑事夫差,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嚭闻古之伐国者,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至践更时脱之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名词使动 动词使动 动词使动 动词使动 动词使动 动词使动 形容词略句
之,代事
于,在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人又杀之阙下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之,指代文种的建议
判断句
郭解,轵人也 是人,吾所急也 此寡人之罪也 非二三子之罪也
特点:只能翻译作“……是……”
被动句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特点:主语是受动者
主谓倒置
甚矣,汝之不惠(慧)! —— ——汝之不惠(慧)甚矣!
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何后之有? ——有何后?(在疑问句中,宾语靠"之"的帮助 可以前置) 2又何求焉? 常见否定词:不、非、勿、毋、 ——求何焉? —— ? 弗、否 、无、未、莫、罔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 “是”“之”起提宾作用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马首是瞻、惟奕秋之为听
定语后置
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 ——邑中(居间者)贤豪以十数 国之孺子之游者 特点:本应在 ——国之(游者)孺子 被修饰的词语 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之前,却放在 了其后。 ——(送者)诸公出千余万
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昔者夫差于(在)诸侯之国耻吾君 (2)乃号令于三军曰 特点:本应在 ——乃于(向)三军号令曰 谓语之前作状 (3)又有美于此者将献之 语,却放在了 ——又有于(比)此美者献之 谓语之后。 (4)此罪甚于解杀之 ——此罪于(比)解杀之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三)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一、考点针对练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省略句的翻译,“谢”应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

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

(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

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

”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译文:(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译文:(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

(2)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

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

(2)(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管理天下。

(3)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先生那里听说,“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个瞳子”。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

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

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

(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

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译文:(2)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译文:((2)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

(关键词:“耻”,意动用法,“认为……是耻辱的”;“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坚持道义”;后三句都是省略句,应补出主语;“薇”是野菜) [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

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不肯继承君位也逃走了。

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并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进兵去讨伐商纣。

伯夷、叔齐勒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去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要杀掉他们。

太公吕尚说:“这是有道义的人啊。

”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

等到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

(他们)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

以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

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给……穿鞋”。

(3)省略句和判断句的翻译,“即”和“乃”表判断。

(4)“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答案:(1)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2)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

(3)“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4)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参考译文]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

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

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

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

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

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

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

”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

”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

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

”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就来了。

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

过了一会儿,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

”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做皇帝的老师。

十年后你将会发达。

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重诲,应州人也。

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

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

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

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

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

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

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

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1)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译文:(2)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译文: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

(2)“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

(3)“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应为“陷害”,“驰”应为“赶快”,“明”译为“表白”。

答案:(1)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

”(2)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