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三)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一、考点针对练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省略句的翻译,“谢”应
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
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译文: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译文:
(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
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2)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
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
(2)(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管理天下。
(3)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从周先生那里听说,“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个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译文:
(2)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译文:
(
(2)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关键词:“耻”,意动用法,“认为……是耻辱的”;“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坚持道义”;后三句都是省略句,应补出主语;“薇”是野菜)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不肯继承君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并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进兵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去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道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他们)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