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4月18日至23日,在副市长的带领下,我市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一行15人,赴浙江兰溪、江苏湖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对接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中国立马控股集团、浙江佳而美纺织、浙江鑫浪纺织、浙江七星纺织、江苏旷达集团、常州马杭色织布、江苏瓯堡纺织染整等企业,以及湖塘纺织城、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两地在纺织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做法介绍,与当地企业进行了对接交流。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两地纺织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兰溪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国织造名城”。

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5.1万,规模以上企业217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含毛巾企业27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6家。

织布机1.3万台,其中进口喷汽织机3150台、剑杆织机8000台,织布无梭率达100%;环锭纺35万锭,气流纺6400头;印染生产线7条,后整理线22条,阔幅平网印花生产线7条;年产布10亿米、毛巾6亿条、棉纱10万吨、家纺用品等800万套。

,棉纺织工业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织造企业产值达68亿元,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84.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

纺织工业年上交税收3.2亿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年出口交货值25亿元。

(二)湖塘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是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全国色织布中心”和“中国织造名镇”,两度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660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生产企业约占半数以上),从业人员10万余人。

现有织机4.4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3500台,剑杆织机30000台,有梭织机10000台,经编机500台,喷水织机150台,形成了以色织面料、牛仔面料和灯芯绒面料为主、以针织面料和产业用面料为补充的产品结构。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尊敬的贵公司领导:根据贵公司的要求,我们团队进行了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工作,并整理了一份报告,以供参考。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一、产业概况1.1 产业规模根据我们的调研,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规模较大,涵盖了纺织、服装制造、设计、品牌等多个环节。

该产业一直是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2 产业结构目前,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趋于合理,涵盖了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但仍有一些企业依赖低端产品,面临环保压力。

1.3 产业发展趋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向绿色、可持续性、智能化转型,高端品牌和创意设计市场前景较好。

随着消费升级,个性化定制和快速响应需求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机会。

二、市场需求2.1 国内市场纺织服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消费升级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设计和舒适性。

同时,对环保和可持续性的关注也在不断提高。

2.2 外贸市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主要出口对象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国家。

但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贸易摩擦的挑战,企业需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三、产业优势与问题3.1 产业优势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自建市以来发展迅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

同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3.2 问题与挑战纺织服装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压力、技术瓶颈、品牌建设和设计创意不足等。

同时,部分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四、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4.1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场地优惠、研发支持等,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

4.2 发展方向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大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鼓励品牌建设、研发创新和设计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以上是我们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贵公司了解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有所帮助。

纺织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概况: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完善的产业链。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服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品质、风格和个性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市场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纺织服装市场的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

通过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首先,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舒适度,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优质的纺织服装产品。

其次,消费者对时尚和个性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他们更加关注品牌、风格和款式。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
上购物成为了主流趋势,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纺织服装产品。

市场竞争: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纺织服装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国内市场中,一些知名品牌和优质企业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品牌营销和产品创新来吸引消费者。

同时,国际品牌也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和投入,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趋势,纺织服装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巩固市场地位。

同时,抓住“互联网+”的机遇,积极拓展线上市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和消费者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一、引言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穿着需求,还为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国际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深入了解纺织服装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产业现状(一)生产规模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规模庞大,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及出口国。

据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

(二)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化制造系统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对服装的品质、款式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也保持稳定,但面临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三、产业链分析(一)原材料供应纺织服装产业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棉花、化纤等。

我国在棉花种植和化纤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大。

(二)生产加工生产加工环节涵盖了纺纱、织布、印染、裁剪、缝制等多个工序。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设备上存在差异,大型企业通常具有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销售渠道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上销售近年来增长迅速,电商平台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线下销售则包括专卖店、商场、批发市场等。

四、发展趋势(一)绿色环保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智能化制造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三)品牌建设品牌价值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打造和推广,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面临的挑战(一)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造成了一定压力。

(二)国际贸易摩擦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

纺织服装行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行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行业调研报告一、行业概况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之一,它涵盖了纺织、服装两个主要子领域。

该行业不仅在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出口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也与国民经济、消费市场紧密联系。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该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等进行详细分析。

二、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规模巨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企业和服装制造业基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

2. 产业结构:纺织服装行业涵盖纺织原料、纺织加工、服装设计制造等多个环节。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链相对完整,具备从纺织纤维、成衣配料到服装设计制造的一体化能力。

3. 市场竞争: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被少数大型企业垄断。

这些龙头企业凭借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和成本优势,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三、行业痛点1. 供应链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中,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配送等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配套不完善等痛点,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

2. 成本控制难题:纺织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能源消耗等方面都面临成本压力。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保护要求提高,成本控制难题亟待解决。

3. 面临市场调整: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市场趋势1. 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定制化、智能化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新趋势。

企业应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

2. 绿色环保: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绿色环保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企业要加大环保投入,推广绿色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3. 电商渠道:电商渠道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模式,纺织服装行业也积极拓展电商渠道。

企业要提高线上销售的能力,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品牌推广和销售活动。

2023年福建省纺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福建省纺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福建省纺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2023年福建省纺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纺织行业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产业基础。

本报告将通过对福建省纺织行业的市场调研,分析该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福建省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福建省纺织行业的现状1. 产业规模扩大:福建省的纺织行业覆盖了纱线、面料、服装等多个领域,并且伴随着相关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目前,福建省纺织行业的总产值已逐年增长,市场地位逐渐提升。

2.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福建省的纺织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尤其是在绿色环保、高端纺织品的开发方面,福建纺织行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3. 外贸出口居前:福建省纺织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在纺织服装出口方面。

众多企业凭借优质的产品、灵活的生产模式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成功拓展了国际市场。

目前,福建省的纺织品出口额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前列。

三、福建省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1. 纺织业向中高端升级: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福建省纺织行业正在向中高端产品升级。

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设计与制造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2.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纺织行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福建省的纺织企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加大对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动行业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3. 产业链整合和创新:福建省的纺织行业正积极进行产业链整合,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

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探索新兴市场和业态,拓展业务领域。

四、福建省纺织行业面临的问题1. 人力成本上升: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给纺织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如何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 环保压力增加:纺织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等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普宁行业报告

普宁行业报告

普宁行业报告一、普宁市概况。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东南部,是汕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临南海,南濒深圳特区,西接潮州市,北靠汕头市。

全市总面积为238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人口约为110万人。

普宁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发达、产业多元的地方。

二、普宁市主要行业概况。

1. 电子信息产业。

普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普宁市,有许多电子信息企业,涵盖了电子产品制造、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多个领域。

其中,以手机配件生产为主的企业较为突出,如普宁市的手机外壳、手机电池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纺织服装产业。

普宁市的纺织服装产业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普宁市拥有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从纺纱、织造、染整到成衣加工都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普宁市的服装产品以中高档为主,出口量较大,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3. 机械制造业。

普宁市的机械制造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该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涵盖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金属加工设备等多个领域。

普宁市的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地。

4. 食品加工业。

普宁市的食品加工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该地区的食品加工企业主要涵盖了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肉制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普宁市的水产品加工业尤为突出,海鲜制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5. 建筑材料产业。

普宁市的建筑材料产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该地区的建筑材料企业主要涵盖了陶瓷制造、石材加工、建筑装饰材料等多个领域。

普宁市的建筑材料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地。

三、普宁市行业发展趋势。

1. 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普宁市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普宁市的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

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区位因素调研报告

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区位因素调研报告

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区位因素调研报告实践报告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实践报告班级与班级代码10级地理一班专业地理科学教育学号*********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区位因素调研报告目录第一章普宁市服装纺织业概况1、普宁市纺织服装业的形成2、普宁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第二章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区位因素分析1、劳动力资源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1.1.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是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1.1.劳动力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位影响1.3高素质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越来越大1.4劳动力空间移动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及其变化的影响2、能源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3、资本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3.1有利影响:招商引资项目增多3.2不利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4、交通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4.1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4.2便利的交通区域5、技术与知识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5.1技术创新5.2人才资源配置优化5.3设备新进,技术更新5.4注重信息化建设5.5缺乏服装纺织业的专业科研机构6、市场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7、产业环境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7.1链条配套,门类齐全7.2产业集聚,优势明显8、政策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8.1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8.2环境建设还不尽如人意第三章结论附录1、普宁国际衬衣节2、普宁国际服装城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区位因素调研报告摘要:在此次调研中,我主要在根据广东普宁市区及其管辖的乡镇独特的服装纺织环境,对其特色及主打产业——服装纺织业进行深入调查及研究,从而了解其服装业发展的历程、优势、软硬件条件、环境、资源、政策等等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及条件,并结合调研产业——服装纺织业的调研所得,从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力求探讨出服装纺织业成为普宁市主打产业的深层原因.关键词:普宁服装纺织业区位因素国际衬衣节国际服装城第一章普宁市服装纺织业概况1、普宁市服装纺织业的形成普宁纺织服装产业起步早、根基牢、后劲足.在农业经济为主的年代,以黄麻布、苎麻布、夏布为主的纺织品便闻名遐迩.20世纪中叶,流沙、军埠、洪阳三埠成为成衣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侨乡独有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普宁纺织服装业从1979年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服装加工企业起步,经过20多年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三级跳”,已初具规模.2、普宁市服装纺织业的发展现状普宁全市拥有纺织服装企业2085家,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产值150.96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146.43亿元,出口交货值25.95亿元.形成了年产化纤5万吨、针织布100万吨、梭织布550万米、印染布3亿米、聚丙织带1000吨、服装15亿件的强大产业规模,其中主导产品衬衣年产量达3.5亿件.2004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普宁“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2008年,还赢得了“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称号.目前,普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迅速,亮点凸现:一是衬衣生产一枝独秀.该市年服装生产能力15亿件,其中主导产品衬衣3.5亿件,“普宁衬衣”已成为响当当的“经济名片”.二是休闲服饰异军突起.内衣、睡衣、t恤、夹克、毛织品等迅速发展.三是产业链条配套成龙.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销售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辟的万亩英歌山工业园区,拥有万余商铺、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见第四章—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将使普宁纺织服装实现新的腾飞.第二章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区位因素分析1、劳动力资源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服装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直接影响着整体利润水平,劳动力素质直接决定了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1.1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是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劳动力资源潜力巨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普宁人口众多,有超过70万劳动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是一个潜在的优势:在普宁市纺织服装企业达到1452家,从业人员10.8万人.1.2劳动力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位影响很大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我过的劳动力成本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特别对普宁市来说,服装纺织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在劳动力的攻击上,普宁市的服装纺织业更是在2004年以后出现了“工荒”这一现象.随着城市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农民工进城务工吸引力已大幅度下降,使得普宁市主要依靠外来务工人员的部分企业面临很大的劳动力缺口压力.1.3高素质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用工难问题突出,而且工价普遍上涨,在纺织服装行业,熟练工人缺少20000人以上,技术工人缺少2000人以上,专业人才缺少350人以上,高级管理人才缺少100人以上,懂经营会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一将难求.劳动者素质偏低.全市就业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17.5%,高中学历占34.8%,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7.7%.这对于我市的服装纺织业产业升级转型中产生了偌大的阻碍作用.1.4劳动力空间移动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及其变化的影响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务工人员多数往普宁的隔壁县——揭西县和其他内地省市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服装纺织业的发展.2、能源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一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当地的能源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全市共有变电站220千伏2座、110千伏11座、35千伏2座,主变总容量141.25万千伏安;并网小水电152宗,总装机容量55124千瓦,年发电量13129万千瓦时;火力发电厂2座,装机容量8400千瓦;电网覆盖率达100%.2008年全市供电量20.68亿千瓦时,售电19.3亿千瓦时,其中自发电占6.35%;2008年最高负荷40.2万千瓦,最高日供电量768万千瓦时.3、资本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3.1招商引资项目增多普宁市服装纺织行业内投资总额超亿元企业6家,超5000万元企业12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近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60多项,投入资金7.5亿元,其中进口设备技术改造项目34项,投入资金4.88亿元;普宁市政府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打造“纺织服装名城”的战略建设项目——普宁国际服装城(),规划总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国际服装城拟投资50亿元建设纺纱基地.普宁市自2001年开始举办普宁“国际衬衣节”进行招商引资,成果显著.();3.2不利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普宁市民营资本约70%是企业自筹资金,企业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受资金制约的问题相当普遍.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特别是“807”骗税案以后,普宁的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有少量贷款审批权的,也坚持零风险原则,贷款门槛高不可攀.据统计,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1.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65亿元,存贷差135.5亿元.仅有的这些贷款也主要是地方信用社的贷款,而且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企业普遍犯资金“贫血症”,地方金融作用缺失,这是经济发展的致命伤.4、交通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4.1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普宁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12/公里,普惠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省道s236线、揭(阳)神(泉)线、长(布)池(尾)线在市区交汇;普惠高速公路直通广州、深圳、东莞、汕头市,水泥公路延伸到各乡镇;实现村村通汽车.运输市场活跃,是粤东有名的汽车货运中心.4.2便利的交通区域市区现有汕头海关普宁办事处、汕头动植物检普宁办事处、卫检普宁办事处、揭阳商检局普宁办事处等对外联检和保税仓库,中转设施齐全,承办本市全部和邻县部分进出口业务.还设有普宁市口岸办公室,普宁已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陆路口岸.5、技术与知识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5.1技术创新人才资源配置优化设备新进,技术更新注重信息化建设博采国内外服装行业之长,引进先进工艺和设备,吸收设计技术,使纺织服装生产的研究开发及技术进步获得新跨越.目前,普宁市较具实力的服装纺织企业中,已拥有国际较先进的三维自动设计、排版、裁剪cad系统,有法国、意大利、日本等高档衬衣、西装生产线、定型机以及气流纺纱、色自动印染等生产设备.5.2人才资源配置优化不少企业高薪聘用人才,通过提供优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全国各地和国外高素质设计、技术、管理人才,有力地拉动了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中一个标志是企业进口电脑编织、多色自动印染等先进设备明显增加.5.3设备新进,技术更新据统计,至2002年底引进的先进设备11多亿元;第二个标志是企业争相与专业院校挂钩,吸收科研成果,依靠科技创品牌,创新管理谋发展;第三个标志是企业高度重视引进高层次设计人才、管理人才;第四个标志是新产品产值率增高,产品创新能力增强.其中一个亮点是:新技术已全面介入面料、衬衣生产;名牌衬衣出口增加.5.4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普宁信息港”以及自己的网站建立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开展网上交易.广东雷伊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奥秘在于借助“外脑”发展自己.公司高层大多是从国内外聘请的专才,主设计主工艺部门聘请法国有名时装设计师德兰克罗先生,以及意大利、香港等地工艺师主管工作,产品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5.5缺乏服装纺织业的专业科研机构目前潮汕地区尚无专业的纺织和服装设计研究所和机构学校,周边虽然有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等,但这些院校均没有开设与服装纺织生产技术相关的专业.服装繁殖企业急需各类人才无法从这些院校机构得到满足.企业缺乏服装类的专业人员,企业的产品设计主要靠“仿牌”和“贴牌”模仿市场上流行的款式和样式,难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6、市场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网络健全,功能齐全.普宁不仅是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而且是现代物流大平台,拥有庞大的市场体系,建立了纵横交错的购销网络,集合了产业博览、产品贸易、行业信息、生产配套、仓储配送、文化旅游六大功能,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全市拥有20多家联运企业、数万人的营销队伍以及通往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条运输线路,营造了快捷而广阔的纺织服装产品扩散通道.流沙纺织品市场和流沙服装专业市场,汇聚了来自广西、上海、四川、福建、湖南、河北等地1000多家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的总经销、总代理,英国、法国、泰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在普宁设立销售点.其中;流沙服装专业市场经营服装等3500个品种,年集贸成交额44.3亿元.一批品牌企业还以特许经营、连锁专卖的模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庞大的营销、信息网络和物流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业内在全国建立的连锁店、专卖店近4800家.服装专业市场的兴旺,既扩大了内需,又刺激纺织服装出口急速增长.7、产业环境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7.1链条配套,门类齐全目前,普宁纺织产业生产配套比较完善,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前端拥有化纤、涤纶、氨纶、锦纶、牛奶丝、棉麻、毛料等生产门类;中瑞拥有各类针织、梭织、无纺面料等生产门类;后端拥有时装、休闲服、衬衣、t恤、牛仔、内衣、睡袍、文胸、童装、丝袜、纽扣、皮带、鞋帽、拉链、手袋、线带等生产门类.主要产品年产能力:化纤4万吨,针织布100万吨,梭织布3万米,印染布4.5亿米,聚丙织带1000吨,服装13亿件(其中衬衣3.5亿件).普宁市翔栩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纱、织布、制衣于一体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各式针织色布5000吨,服装1000万打,创值逾2亿元,成为一个高附加值产出的工业企业.7.2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流沙市区集聚了时装优势生产企业,池尾街道集聚了衬衣生产企业,占陇镇集聚了纺纱印染企业和布匹、面料物料业,军埠镇集聚了西装、内衣生产企业.产业集聚产生辐射效应,带动了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迅速崛起,尤以衬衣生产在全国一枝独秀,成为国内主要衬衣生产基地.8、政策对普宁市服装纺织业发展的影响8.1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2000年以来,普宁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信用建市”发展战略,并把纺织服装产业和医药产业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点,推进政策、体制、科技、服务、品牌“五项创新”,相继出台了《中共普宁市委、普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普宁市支持鼓励工业发展暂行规定》、《普宁市引进外商生产性投资项目奖励暂行办法》、《普宁市关于扶持企业创品牌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对被国家、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生产项目的,从企业投产之日起,2年免交各种行政性收费并办理税收优惠;对获得光荣纳税户颁发奖金和《办事绿卡》;对在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做广告的企业给予广告费用补贴等.8.2环境建设还不尽如人意虽然早在2002年,普宁就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并在粤东地区率先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将涉工涉企的21个行政审批部门纳入中心管理,实行“一门式办证、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但运作仍不规范,效果不甚明显,基本上成了摆设.普宁的总体形象虽经近几年的努力有所改观,但要完全重塑起来,仍要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社会治安仍是大家诟病最多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环境的改善.第三章结论做完这份分析报告后,我不禁为普宁党政、企业齐心协力,做强做大优势产业的举措叫好!普宁是中国南派服装的发源地和重要生产基地,拥有近四千余家服装生产企业和遍布全球的客户资源.作为中国服装举足轻重的产业集群,在后配额时代和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普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一轮商业洗牌即将开始.翻开历史的一页,清晰地看到,普宁纺织服装产业起步早、根基牢、后劲足,门类齐全.但也难以回避这样一个现实,传统的“地摊式”、“棚户式”批发市场陈旧老化、管理不健全,成为普宁服装产业发展的硬伤,市场萎缩、客户分流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产业升级和市场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毫无疑问,只有通过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铸造“大产业”,才能脱颖而出.而对传统市场的升级换代便是普宁服装产业升级之路.由是,普宁市提出建设普宁国际服装城,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建成世界级轻纺城.衷心地希望我的家乡能借助这次发展的契机,实现城市转型发展.附录一——普宁国际衬衣节普宁经济对外的首要名片一、普宁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衬衣节”,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迎来纺织服装出口的稳步增长.随着“普宁衬衣”成为亮丽的“经济名片”,品牌效应对纺织服装出口产生强烈的拉动作用,近几年该市纺织服装出口占了全部外贸出口的一半以上.二是引来纺织服装业投资热潮.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纺织服装业界纷纷抢滩普宁,拓展发展空间;当地民营企业纷纷增资扩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进入了旺盛发展时期.三是给纺织服装业带来无限商机.六届衬衣节其长期的效应更是难以估量.很多企业巩固扩展了与美国、新加坡、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大中城市客户贸易往来与合作.可以说,普宁纺织服装已逐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四是促进了普宁从“服装城”向“服装名城”的跨越.短短几年间,普宁已成为国内外服装行业投资的新视点、国内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媒体追逐的新热点.五是拉动了普宁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盛会带来的强大的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辐射效应,不仅拉动了包装、设计、经营等关联行业的发展,而且拉动了通信、运输、文化、餐饮、旅馆等行业的发展,起到“推一批品牌、创一批名优产品、兴一批企业、富一方经济”的效应.二、各届国际衬衣节介绍:001年,首届普宁国际衬衣节在普宁明华体育馆举行,它是在政府、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推动下应运而生的.这次衬衣节取得了巨大成功,将“普宁衬衣”的招牌推广到了全中国.2002年11月2日,由普宁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和广东雷伊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普宁国际衬衣节暨纺织服装交易会在普宁明华体育馆隆重开幕.在首届基础上精心筹备的第二届普宁国际衬衣节暨纺织服装交易会,以“衬衣时尚看普宁”为主题,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品味更浓、亮点更多,旨在进一步拓展普宁纺织服装产品的内外市场领域,提高普宁和“普货”的知名度,促进普宁纺织服装支柱产业和全市经济的全面发展.除了粤、港、台三地设计师作品欣赏和多个品牌专场发布之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雷伊杯首届全国衬衣设计大赛”.本次大赛吸引了北京、上海、辽宁等23个省市近300名选手的积极参与,共有25件作品进入决赛.(自人民网)2003年10月14日至17日,第三届普宁国际衬衣节暨纺织服装交易会在普宁明华体育馆举行.对此,普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设立阵容强大的组委会,及时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目的,有条不紊地做好筹备工作.目前,衬衣节的各项工作基本准备就绪.据悉,这次衬衣节还得到了国家服协、省经贸委、揭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普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方展鹏介绍,与上两届衬衣节相比,本届盛会有三大特色:一是内容新,亮点突出.“广东省十大衬衣优势企业”评选是行内新鲜事,是全省纺织服装界的盛事;“雷伊之夜”文艺晚会请来名歌星助阵演出,进一步树立“雷伊”品牌形象,在展现普宁整体衬衣品牌的实力同时,也展示出普宁独特的服饰网站文化.二是规模大,档次高.本届衬衣节共设置300个9平方米的标准展位;邀请的嘉宾层次高,人数多.三是产品精,名牌荟萃.各参展企业择优组织,产品精挑细选.(自揭阳日报)2004年10月21日至24日,第四届普宁国际衬衣节暨纺织服装交易会在普宁明华体育馆举行.据悉,本次衬衣节共设置280个9平方米的标准展位,参展产品以普宁市国有、集体、“三资”、民营企业产品为主,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为辅.与往届相比,本次衬衣节以展示与招商、推介品牌与演示相结合的形式谋求同国内外企业的经济交流与协作,档次更高、内容更新、看点更亮.届时,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工商界和服装界的知名人士前来参观、寻求商机.(自汕头都市报)2005年9月12日至15日,第五界普宁国际衬衣节暨纺织服装交易会举行.本次“衬衣节”,首次移师省城广州,走进“中博会”,登上国家级商贸大舞台,是突破瓶颈、创新发展的一个全新开端,是普宁纺织服装真正走出本土、迈向国际的更高起点.对此,普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使这次“衬衣节”办出更高水平,取得更好成效,产生更大影响,该市及早策划,及早部署,并组建了阵容强大的组委会,切实加强对“衬衣节”各项筹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本届衬衣节将静态展部分融入“中博会”,在“中博会”的展区中开辟近千平方米的展区,设立普宁展馆,进行统一设计装修,组织16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纺织服装企业参展,以统一的整体形象走进“中博会”.参展期间,将结合招商引资活动,组织企业与中法同行进行经贸洽谈,为企业构建一个开拓国内外市场、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国际商贸平台.届时在广东迎宾馆举办招待酒会及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邀请各级领导、中法纺织服装行业精英、国内及港澳著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参加,展示“中国纺织基地”、“衬衣第一市”风姿,演绎服装流行时尚,推介普宁纺织服装,树立普宁和“普货”的新形象.(自揭阳日报、中国国际服装纺织网)2006年11月27日至30日,由普宁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等主办的第六届普宁国际衬衣节暨纺织服装交易会在普宁轻纺城举行.本届盛会以“普宁轻纺城”揭牌仪式为亮点,采取展示与招商、品牌推介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第六届衬衣节成为一次有特色、有活力、有水平、有实效的大型商业活动.本次交易会开幕式十分隆重.随后,该市又举办了第六届普宁国际衬衣节暨纺织服装交易会投资商贸项目签约仪式和区域品牌战略论坛.本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4天,却人气畅旺,洽谈活跃,购销两旺.达成一批投资合作项目和贸易购销协议,签约项目共48个,总金额折合人民币42.8亿元.其中现场合同成交8.4亿元,商贸协作项目5.8亿元;投资项目25.4亿元,中外合作项目3.3亿元.(自新闻网广东频道、中国服装网)2008年12月19日至22日,第七届普宁国际衬衣节暨纺织服装交易会在普宁市明华体育馆举行.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普宁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雷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主办.共设置250个档位,参展商主要以该市衬衣十大品牌生产企业为主,同时积极组织省内外知名服装生产企业参加.普宁国际服装城新闻发布会上,项目负责人向国内外媒体及广大商户全方位、立体式推介中国.本届衬衣节共设置国际标准展位248个,吸引了来自意大利、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及香港、上海、浙江、江苏、广州、深圳等地的100多家企业进场参展,展出产品包括衬衣、西装、t恤、牛仔服、内衣等多个类别.本届衬衣节洽谈活跃,购销畅旺.达成一批投资合作项目和贸易购销协议,并举行签约仪式.签约项目共36个,总金额折合人民币46亿多元.(自揭阳新闻网、中国女装网)2010年12。

纺织外贸现状调查报告

纺织外贸现状调查报告

纺织外贸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对纺织外贸现状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市场需求: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仍然很高。

由于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2. 竞争激烈:由于全球化的趋势,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进入纺织业,提供低成本的产品,使得价格压力增加。

3. 技术创新: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纺织品生产商需要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

新材料、新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4. 环保问题:纺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国际市场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纺织品生产商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

5. 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对纺织品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税、配额和贸易协定的调整可能会影响纺织品的出口和进口。

6. 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对于纺织品企业至关重要。

通过创造独特的设计、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品质控制,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综上所述,纺织外贸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面临诸多
挑战。

纺织品生产商需要关注市场需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环保措施,并建立优秀的品牌形象,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2023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分析:普宁向快时尚转型

2023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分析:普宁向快时尚转型

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分析:普宁向快时尚转型近日,记者从普宁市有关方面获悉,为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进展,该市提出要引导行业加强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快时尚服装产业转型,实现整个产业的凤凰涅槃,由“服装大市”向“服装强市”转变。

近年来,普宁市以实施产业“登高”、产业引进为抓手,制订《关于扶持民营经济进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创新驱动进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看法》,促进产业在加快进展中转型升级。

普宁市经信部门在政策范围内实行各种措施,扶持纺织服装产业进展。

普宁市流沙商会充分发挥自身贴近行业、熟识企业的优势,将企业组织起来,开展行业自律,组织产学研协作、沟通活动,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等。

2022-2022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询问报告显示,2022年,该市工业总产值1868.8亿元,年均增长21.3%.其中,普宁纺织服装产业成为揭阳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037.8亿元,年均增长25.6%.在经济进展迈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面临一系列挑战。

普宁市提出要落实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支配,引导行业加强创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快时尚服装产业转型,把产业进展推向更高层次。

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进展“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研发平台建设,突出创意设计,加强与华农、东华高校合作,发挥柏堡龙创意资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新型纤维、纳米面料的研发和制造;发挥纺织服装科技讨论院、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作用,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讨论院、院(博)士工作站、研发中心,打造“创新资源新高地”。

要大力扶持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推动企业实现创新进展。

要切实扭转粗放落后的进展方式,特殊是加快纺织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落实去产能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入园治理、集中升级,重点是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挥柏堡龙等龙头品牌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新型纤维、纳米面料的研发和制造,逐步淘汰一批工艺落后、产品层次低、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和家庭作坊,彻底取缔无牌照印染企业,加速72家有牌照印染企业进园统一治污、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纺织印染企业的污染问题。

本科毕业设计-普宁市外贸行业发展前景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普宁市外贸行业发展前景研究

AbstractPuning is a famous commercial city. Here all things come to the city. 10000 port which smooth flow of goods, radiate the whole country, especially in clothing, medicines, tea, fruit and other special markets, ten famous markets which have been paied tribute in north and south. There are 36 kinds of markets in the city , with a total area of 35 million square meters. Liusha Clothing Specialized market is a nation of professional market and the country of civilization hundred bazaar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pproved by the state professional market in the first batch of eight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nationwide fixed-point markets.From years of data and trends of Puning, we can see Puning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that has a shine. There are four parts with the party.They are survey,operating analyse,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 of Puning foreign trade.And last part is the most important.The study was to analysis the strengths and challenges of foreign trade from the various aspects of Puning and historical data, foreca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Puning Space prospects.It would be help the reality of foreign trad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Puning.Key Words:City Puning ,foreign trade, prospects,countermeasures1. 普宁市外贸行业的概况对外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消费升级,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

而在国内市场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品质和款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纺织服装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企业决策和政府制定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内容1. 纺织服装产业现状调研1.1 行业总体情况1.2 主要企业及品牌1.3 市场分析1.4 产业链分析2.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2.1 消费升级对行业影响2.2 人工智能在纺织服装产业的应用2.3 绿色环保生产趋势3. 政策及市场环境分析3.1 政策影响3.2 市场环境变化4. 其他相关调研内容三、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行业报告,对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

四、调研结论1. 纺织服装产业现状稳中向好,出口市场仍然是主要的增长点。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率和产品品质。

3. 绿色环保生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加大绿色技术引入和环保理念推广。

五、市场建议1.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引入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

2. 引导企业重视绿色生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政策建议1. 政府应出台更多纺织服装产业的鼓励政策,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支持力度。

2. 支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七、展望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纺织服装产业将在未来更多地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但同时也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企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范本范文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范本范文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范本范文经济形势持续变化,对于服装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经济政策的改革、国内外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情况等影响行业垂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职位和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前来。

因此,对于服装行业的发展有必要开展调研。

本文就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并分析了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20多年间,表现出了稳步发展的态势,发挥着稳定经济和拉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产业规模扩大,技术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国各类纺织和服装企业规模也发生巨大变化。

技术上,我国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成衣服装制造技术尤为发达,是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的第二大行业。

2、企业结构的良性调整,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结构正在经历良性调整。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国纺织服装企业高达2.2万家。

同时,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尤其是出口市场,国外客户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日趋严格。

1、企业技术水平有限,研发能力薄弱。

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各级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仍不够发达,主要集中在乡镇企业,技术落后,竞争力较弱。

缺乏创新技术研发能力,无法把握市场机会,行业未来的发展陷入困境。

2、面对投资压力,企业财务负担突出。

由于纺织服装产业本身的资金投入低,科技含量不高,投资成本的提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利润受到压缩,很难凑资金用以完善技术设施。

1、抓紧加强技术研究,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水平,改善现有的技术及经营状况,改变市场份额,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特别是在新材料、新工艺、新型机械等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和改造。

普宁服装调研报告

普宁服装调研报告

普宁服装调研报告普宁服装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普宁市位于广东省汕尾市的一座县级城市,该市在服装制造和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普宁服装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1. 采访:我们采访了普宁市几家服装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了解他们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销售渠道等信息。

2. 实地观察:我们参观了普宁市的一些服装生产基地,了解了他们的生产流程、工人素质等情况。

3.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普宁市服装行业的相关数据,包括产量、出口量、行业规模等。

三、调研结果1. 产业链完善:普宁市的服装行业具有完善的产业链。

从纺织原料到成品服装,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企业参与。

这种产业链的完善有效地推动了普宁服装行业的发展。

2. 专业化程度高:普宁市的服装生产企业大多专注于某一领域,如男装、女装或儿童装等。

这种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使得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3. 生产规模较大:普宁市的一些服装企业规模庞大,设备先进,生产效率高。

他们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稳定。

4. 品牌意识不足:虽然普宁市的一些服装企业生产规模大,但他们对品牌意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在消费者心目中,普宁服装的品牌影响力较弱。

这也限制了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 市场需求差异化:普宁市的服装市场需求差异化较大,有一部分消费者对时尚潮流较为关注,而另一部分则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普宁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差异,灵活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

6. 环保意识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普宁市的一些服装企业开始注意环保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生产环境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发展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向普宁市的服装企业提出以下发展建议:1. 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推动普宁服装企业进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较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纺织服装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调研结果1. 纺织服装产业的现状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国内外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目前,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企业具备较强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

同时,纺织服装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等。

2. 发展趋势纺织服装产业正面临着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的时期。

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纺织服装企业需要加大对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

3. 需求变化消费者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性,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纺织服装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高新技术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4. 研发创新纺织服装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智能制造和环保生产的道路,通过推动研发合作和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结论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和就业的贡献较大。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纺织服装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实现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也需要提供支持和引导,加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政策扶持,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普宁市作‎为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占‎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城‎市来说,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为更好的掌‎握关区企业动态,研究‎如何扶持帮助关区企业‎抓住机遇,实现逆势发‎展,我办组织人员对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贸易调查。

‎一、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普‎宁纺织服装产业起步早‎、根基牢、后劲足。

在‎农业经济年代,以黄麻‎布、苎布、夏布为主的‎纺织品闻名遐迩。

二十‎世纪中叶,流沙、军埠‎、洪阳三埠成为布料、‎成衣集散地,使普宁拥‎有“服装城”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侨‎乡独有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普宁纺织服装产业从‎“三来一补”服装加工‎起步,带动城乡纺织产‎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普宁市委、市政府把鼓‎励、培植、引导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纺织服装产‎业逐步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催生了“‎群豪”、“雷伊”等一‎批龙头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4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还授予普宁“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一是规模庞大,实力‎较强。

目前,普宁全市‎有纺织服装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企业资产总值‎73亿多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54.2%、‎60%和52%。

一大‎批龙头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等方面走在‎国内同行前列。

其中投‎资总额超亿元的企业共‎6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157家,年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6家。

据统计,200‎8年,全市年产化纤5‎万吨、针织布100万‎吨、梭织布550万米‎、印染布3亿米、聚丙‎织带1000吨、服装‎15亿件;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产值150‎.9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46.43亿元‎,外贸出口总值25.‎95亿元。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普宁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广东省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

本文将对普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之一。

目前,普宁拥有数千家纺织服装企业,主要生产梭织、针织、印染等产品,涵盖了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

000多个品种的纺织服装产品,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以其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原料供应等方面。

政策支持是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广东省政府一直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改造等。

市场需求是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动力。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普宁纺织服装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原料供应是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基础。

普宁市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纺织原料资源,如棉、麻、丝等,为普宁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来源。

然而,普宁纺织服装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发展瓶颈。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行业内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存在低价竞争现象,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意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发展瓶颈,普宁纺织服装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和创新。

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和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共建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训等方式,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

未来,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普宁市作为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占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城市来说,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为更好的掌握关区企业动态,研究如何扶持帮助关区企业抓住机遇,实现逆势发展,我办组织人员对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贸易调查。

一、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普宁纺织服装产业起步早、根基牢、后劲足。

在农业经济年代,以黄麻布、苎布、夏布为主的纺织品闻名遐迩。

二十世纪中叶,流沙、军埠、洪阳三埠成为布料、成衣集散地,使普宁拥有“服装城”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侨乡独有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普宁纺织服装产业从“三来一补”服装加工起步,带动城乡纺织产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普宁市委、市政府把鼓励、培植、引导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纺织服装产业逐步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催生了“群豪”、“雷伊”等一批龙头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4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还授予普宁“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一是规模庞大,实力较强。

目前,普宁全市有纺织服装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企业资产总值73亿多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54.2%、60%和52%。

一大批龙头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等方面走在国内同行前列。

其中投资总额超亿元的企业共6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157家,年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6家。

据统计,2008年,全市年产化纤5万吨、针织布100万吨、梭织布550万米、印染布3亿米、聚丙织带1000吨、服装15亿件;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产值150.9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46.43亿元,外贸出口总值25.95亿元。

二是产业配套,门类齐全。

目前,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配套比较完善,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低端拥有化纤、涤纶、氨纶、锦纶、毛料、洗染、印花等生产门类;中端拥有各类针织、梭织、无纺面料等生产门类;高端拥有时装、休闲服、衬衣、T恤、牛仔、内衣、睡袍、线带等生产门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普宁市作为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占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城市来说,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为更好的掌握关区企业动态,研究如何扶持帮助关区企业抓住机遇,实现逆势发展,我办组织人员对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贸易调查。

一、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普宁纺织服装产业起步早、根基牢、后劲足。

在农业经济年代,以黄麻布、苎布、夏布为主的纺织品闻名遐迩。

二十世纪中叶,流沙、军埠、洪阳三埠成为布料、成衣集散地,使普宁拥有“服装城”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侨乡独有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普宁纺织服装产业从“三来一补”服装加工起步,带动城乡纺织产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普宁市委、市政府把鼓励、培植、引导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纺织服装产业逐步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催生了“群豪”、“雷伊”等一批龙头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4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还授予普宁“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一是规模庞大,实力较强。

目前,普宁全市有纺织服装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企业资产总值73亿多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54.2%、60%和52%。

一大批龙头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等方面走在国内同行前列。

其中投资总额超亿元的企业共6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157家,年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6家。

据统计,2008年,全市年产化纤5万吨、针织布100万吨、梭织布550万米、印染布3亿米、聚丙织带1000吨、服装15亿件;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产值150.9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46.43亿元,外贸出口总值25.95亿元。

二是产业配套,门类齐全。

目前,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配套比较完善,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低端拥有化纤、涤纶、氨纶、锦纶、毛料、洗染、印花等生产门类;中端拥有各类针织、梭织、无纺面料等生产门类;高端拥有时装、休闲服、衬衣、T恤、牛仔、内衣、睡袍、线带等生产门类。

三是产业集聚,特点鲜明。

全市20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国道324线(池尾至占陇)两侧长达15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内,呈现出较高的产业集聚度和辐射效应,形成了以衬衣生产为主的产业特色。

据统计,2008年全市生产衬衫3.5亿件,2001年以来连续举办的7届“国际衬衣节”,多次在广州举办“广东国际服装周(普宁)衬衣流行趋势”发布会,使普宁衬衫驰名海内外,成为国内衬衫重要的生产基地。

四是名牌荟萃,知名度高。

目前全市共有服装注册商标近3000个,“群豪”、“名鼠”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以普宁市瑞源针织有限公司生产的“依雪妮”牌针织内衣为龙头的4家企业还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9个。

“普宁衬衣”已与“虎门时装”、“南海内衣”、“沙溪休闲服”等并驾齐驱,成为当地对外交往中重要的“经济名片”。

五是技术领先,注重升级。

很多普宁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舍得投入,注重引进先进设备,一些较具实力的企业已拥有国际较先进的三维自动设计、排版、裁剪CAD 系统,一些企业还拥有法国、意大利、日本等高档衬衣、西装的生产线、定型机以及气流纺纱、多色自动印染等生产设备。

不少企业通过高薪聘请国内外的设计、技术、管理人才,有力推动了全行业技术水平的优化升级。

六是营销顺畅,拓展功能。

借助普宁轻纺城、流沙服装专业市场、20多家联运企业、当地数万人的营销队伍以及通往全国各地上百条的运输线路等物流平台,目前普宁已建立了较为顺畅的购销网络。

一批品牌企业还以特许经营、连锁专卖等模式,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营销网络、信息网络和物流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在全国建立的连锁店、专卖店近4800家。

二、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去年以来,普宁市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行业发展速度缓慢,生产、出口、效益和投资等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企业生存环境面临挑战。

一是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萎缩。

今年来,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全市各类企业的产品价格普遍出现下跌,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的剧烈波动,有些则由于连续几个月接不到订单而处于半停产状态。

据了解,去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接获订单同比减少21%,五分之一企业处于不景气的维持状态。

二是部分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由于招工困难,劳力和技术资源较为缺乏,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壮大受到制约;同时,由于一些企业本身增长方式粗放,研发投入少,总体研发能力不强等原因,也造成了一些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产业内无序竞争。

由于近年来国内纺织服装产能迅速扩大,为抢占国际市场,价格成为多数企业的杀手锏,乱报价、低报价,扰乱了出口市场。

企业普遍认为国内竞争是企业最大的压力,很多企业的超低报价让市场难以接受。

(二)企业发展环境面临困境。

一是融资贷款难。

由于县级银信部门贷款审批权限小,贷款门槛高、额度低,手续繁杂,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通过银行和债权股权融资的渠道十分有限,企业扩大规模、拓展市场时受资金制约的问题相当突出。

二是用地难。

普宁市是人多地少的山区县,生产和生活用地严重不足,再加上国家对建设用地的审批日益严格,一些村民对征地工作不够配合,造成了部分企业出现要扩大生产规模而苦于没有用地的被动局面,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用地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是区位优势弱,投资软环境较差。

目前当地与珠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园区建设、电力供应、公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再加上揭阳市申请一类口岸对外开放暂未通过国家验收、铁路运输在带动地方物流发展上作用有限等“先天”不足,很难吸引大型投资项目落户普宁。

(三)外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宏观层面的影响。

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对某些投资领域的限制,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管理以及两税合一新税制的实施等,减少了对外资企业的优惠,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下降,直接导致地方外资来源减少。

虽然近期国家对部分政策做了相应调整,但投资者普遍持观望态度,投资信心有待恢复。

二是外贸出口压力大。

去年以来,国家先后调整了加工贸易禁限类目录,普宁传统的加工贸易持续萎缩,一些企业因涉及禁止类项目而不得不终止办理加工贸易业务,有的企业因需缴纳限制类商品的保证金,经营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困难,从而调整了经营策略转向国内市场。

据统计,今年1-5月份,全市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纺织服装企业仅10家、备案进口额548.1万美元(不包括电子账册数据)、实际出口额3195.854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4.29%、50.17%、22.96%。

(四)异地进出口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异地进出口比例呈增长趋势。

2007年全市异地进出口值7500万美元,占全年进出口总值的14.12%;2008年异地进出口值27633.8386万美元,占全年进出口总值的35%;2009年1-5月,异地进出口值13550.053万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3.41%。

二是异地进出口中出口值占较大比例。

2008年至2009年5月,异地出口值36198.3614万美元,占同期异地进出口总值的87.89%,进口仅占12.11%。

三是异地进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

2008年至2009年5月,一般贸易异地进出口值39254.21万美元,占异地进出口总值的95.31%,加工贸易异地进出口值仅占4.69%。

四是异地报关口岸以外关区居多。

普宁纺织服装企业异地报关口岸涉及22个口岸,其中汕头关区以外的口岸有18个,主要在广州、深圳、黄埔和拱北关区。

异地进出口问题,既是当前粤东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监管单位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在当前粤东地区发展的大环境下,综合运用多种经济、行政手段积极改善通关环境,逐步吸引企业回归本地报关进出口。

三、海关监管存在的风险与对策(一)海关监管风险一是存在减免税设备及保税料件灭失的风险。

由于经营困难,不少企业面临停产或倒闭的风险,如果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口保税料件或进口减免税设备尚未解除监管,就存在企业可能擅自转移减免税设备或倒卖保税料件后人去楼空的现象。

为此,海关应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对长期未进出口或进口后长期未出口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加大中期下厂核查力度,加强与缉私部门的联系配合,发现违法情事及时移交缉私部门。

二是存在将出口产品擅自内销的风险。

由于此次金融风暴使国际市场大幅缩减,而国内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许多企业由于出口受阻而将经营重心向国内市场转移,存在出口型企业将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的货物擅自转内销的风险。

为此,稽查、加贸部门应加强风险分析,适时开展企业核查,通过账册核查和实物核查比对企业的内外销比例变化,防止企业擅自内销。

三是存在以低报价格、数量等方式逃避海关监管的风险。

近期国际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得进口成交价格更加不易确定,不法企业可能利用近期原材料大幅降价的形势低报数量和成交价格,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为此,监管部门应加大单证审核力度,防范不法企业低报价格偷逃税款情事的发生,通过加大查验力度和重点监控,认真比较单证间存在的数量差异,对货物实际数量进行有效查验,防止企业伪报品名、数量进出口。

(二)扶持企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目前,在海关注册的纺织服装有效企业170家(占普宁关区有效企业数的67.46%),金融危机给这些纺织服装企业和普宁实体经济带来了重创。

如何实现国家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在逆势下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今年普宁办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1.加强调研,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普宁办根据关区企业生产规模、行业类型等标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支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AA”类或“A”类管理,以便企业用足、用好有关扶持政策和便利措施。

针对普宁市政府提出的“商贸、工业两轮齐驱”的发展思路,动员民营企业利用规模相对较小、对外资和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等优势。

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对关区企业、报关员进行法制教育,对已具有服装自主品牌的10多家企业送法上门服务,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鼓励企业争创“精品”。

2.坚持高效,落实“五项服务”举措。

实行“一条龙”服务,对办理企业注册的,在手续正常的情况下,保证当天办妥手续,今年1-5月份,共办理纺织服装类新企业注册12家,比去年同期新增5家(同比增长71%)。

实行“特事特办”服务,对于企业货物抵达港口,但因报关注册登记证书过期等特殊情况,快速换证,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