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护理部讲课——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课件

五味
辛味—具有能散能行
甘味—具有能补能缓 苦味—具有能泄能燥 酸味—具有能收能涩 咸味—具有能下能软 淡味(附于甘)--具有渗湿利水 涩味(与酸味相似)
食物的功效
滋养功效
预防功效 延缓衰劳功效 治疗功效:补益脏腑、泻实祛邪、调整阴阳
饮食宜忌
㈠疾病饮食宜忌:病证的饮食宜忌是根据病证 的寒热虚实、阴阳偏胜,结合食物的四气、 五味、升降沉浮及归经等特性来确定的。 如:阳虚病证、阴虚病证、气虚病证、血虚病 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等 ㈡服药饮食宜忌:一般忌食、特殊忌食等 ㈢ 食物 搭配宜忌

病情观察内容
一般状况
症状与体征 舌脉象 排泄物 药物效果与反应 情志
情志护理的方法
关心体贴 言语开导 释疑解惑 移情易性 发泄解郁 以情胜情 暗示法 顺情从欲

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清静养神
养性修身 怡情快志 平和七情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要求:重点明确、科学有效、客观真实 病情观察原则: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 掌握证候传变 病情观察方法:运用四诊(望、闻、问、切) 运用辨证(四诊获得资料进行辨证 分析,确定病性、病位,明确证型制定护理措施)
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温湿适宜 病室光线适度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饮食的性味和功效 食物的分类 饮食宜忌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合理膳食,不可偏嗜 重视脾胃,注意卫生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四性:
寒—性味苦寒、甘寒,具有滋阴、清热、泻火、凉 血或解毒的功效。 热—性味甘温、辛热,具有温中祛寒、益火通阳的 功效。 温—性味甘温,具有温中、散寒、通阳、补气的功 效。 凉—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养阴的功效 平性—性味甘平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中医护理是指应用中医理论和中医技术进行的护理工作。

中医护理强调以整体观念看待人体,注重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和脏腑功能的协调。

以下是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一、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观念: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阴阳理论: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对立面,如寒热、虚实等。

3.五行理论:中医将事物按阴阳五行分类,即木、火、土、金、水,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

4.脏腑学说:中医将人体的生理功能划分为五脏六腑,即心、肺、肝、脾、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等,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应的病理变化。

二、中医诊断方法1.望诊: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病情。

2.闻诊:通过闻气味来判断病情,如口臭、汗臭等。

3.问诊:通过与患者交流来了解病情,包括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

4.切诊:通过对患者脉象的触摸来判断病情,包括脉率、脉势、脉象等。

三、中医护理方法1.食疗:中医强调饮食调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包括药膳疗法、五谷杂粮等。

2.中药疗法:中医将草药按其性味归纳,并用以治疗疾病,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3.经络疗法: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途径,通过推拿、针灸等手法来调节经络的平衡。

4.气功疗法:中医强调调节人体内气的循环和运行,如太极拳、气功等。

5.推拿按摩:通过按摩经络、穴位来调理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四、中医护理常见病症1.感冒:中医常用草药或中成药配合食疗来治疗感冒,如鲜姜、葱白等。

2.痛经:中医认为痛经是气滞、血瘀所致,常用艾灸、温热敷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3.失眠: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脾虚弱有关,常用补益药物和针灸来调节气血。

4.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与肝火亢盛有关,常用中药和调理饮食来降低血压。

5.便秘:中医认为便秘多与脾气虚弱有关,常用艾灸、推拿等方法来促进肠道蠕动。

总结起来,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法、中医护理方法以及常见病症的处理等。

护理部讲课——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护理部讲课——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护理部讲课——中医护理基 本知识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二节 起居护理 第三节 情志护理 第四节 饮食护理 第五节 体质调护 第六节 方药及用药护理 第七节 传统运动养生
第一节 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制定护理计划 2.判断预后及转归:舌象、脉象、食欲 3.发现并发症及病情变化:亡阴、亡阳 4.了解疗效及副作用
春 情志:舒畅条达 饮食:辛甘发散少酸 宜葱、大枣、花生,忌油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衣着:麻纱、丝绸
夏 情志:心静 饮食:清心泻火、清热解暑 宜甘寒、清凉少油,忌过服寒凉、 不洁、肥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衣着:春捂秋冻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四)平和七情
以理胜情:理智战胜情志(冲动是魔鬼) 以耐养性:耐心克服急躁愤怒 以静制动:神静则宁 以宣消郁:宣泄悲哀忧伤 思虑有度:脑力劳动、熬夜 慎避惊恐:勇敢坚强、环境良好
第四节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 过程中,根据辨证施护的原则,对病人进 行膳食及营养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情志影响脏腑气机
• 怒则气上:肝气上冲,血随气逆。 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呕血、昏厥猝倒。
•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能收持 精神不能集中,喜笑不休,失神狂乱。
• 悲则气消:耗伤肺气。 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胸闷乏力、少气懒言
情志影响脏腑气机
• 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滑精
酸味食物 收敛固涩
食醋、山楂 脾胃功能
杏子、乌梅 失调
苦味食物 清热、燥湿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一、中医护理的概念和作用中医护理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疾病预防和康复。

中医护理强调维护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身心健康的综合性保健措施。

中医护理的作用主要包括调整身体疾病的平衡,促进身体自愈,帮助恢复健康。

二、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平衡论、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经络学说等。

其中,阴阳平衡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包括阴阳两个对立但又统一的整体,只有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五行学说则将天地风雷水火土等自然界的五种元素运用到人体中,通过相互生成、相克、调和等关系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气血理论强调人体内的气血相生相克,气血运行畅通则人体健康,否则会引发疾病。

经络学说指出人体内部有十四经络,通过经络的调节可以调整身体的功能和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强调饮食养生,注重药食同源,通过对食物味道、性质、功效的调理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根据个体的体质、疾病症状等,中医护理师会制定相应的食疗方案。

2.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按摩不同穴位来调节气血,舒筋活络,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比较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阳陵泉等。

3. 中草药熏蒸中草药熏蒸是将一定的中草药煎汤后通过蒸汽吸入体内,可以起到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4. 气功养生气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太极、气功等,通过调节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来调节气血,维持身体的平衡。

四、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疾病预防方面,中医护理重视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结构,保持身心的平衡,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疾病康复中,中医护理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促进疾病的愈合,加速康复过程。

通过饮食调理、穴位按摩、中草药熏蒸等方法,可以达到调养阴阳、补充气血、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护理作为一门古老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护理学科,旨在通过中医理论和技术,对人体进行综合性的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和中医护理技术三个方面。

一、中医理论1.中医的基本观念: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体形态和功能都受到宇宙万物的影响,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事物的变化都在相互作用中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2.阴阳平衡观念:中医认为宇宙万物都包含阴阳两个相对矛盾的要素,人体也一样。

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结果,而疾病则是阴阳失衡的表现。

3.气血观念:中医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是指人体内外的活力,血则是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流动。

气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二、中医诊断1.中医四诊法:中医诊断主要采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望诊指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对病情的描述,如病人的声音、呼吸声等来判断病情。

问诊是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其痛苦的部位、症状等来判断病情。

切诊则是通过切脉来判断病情,脉象的变化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2.中医辩证法:中医辩证法根据病情的特点和脉象的变化,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寒热是指人体体温的变化,虚实是指人体内外的能量变化。

根据辩证结果,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护理技术1.中药药膳:中药药膳是指通过草药的调配和配料的合理搭配,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中药药膳可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时令来进行调制,有助于改善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脏功能。

2.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利用手法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揉、捏、推、拿等操作,以改善气血循环、舒缓肌肉疲劳和促进身体内机能的调节。

3.中医艾灸:中医艾灸是指利用艾条、艾叶等材料,进行燃烧后放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艾热的刺激,调理人体的气血循环和内脏功能。

4.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利用针刺的刺激,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以达到平衡阴阳、促进气血运行和舒缓疼痛的目的。

中医护理基础ppt课件

中医护理基础ppt课件
中医护理注重情志调养,即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 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强其信心和勇
气。
针灸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阴 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酸痛,缓解身体疲劳, 增强身体免疫力。
中医护理的重要性
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中医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保证教育 质量。
中医护理科研进展
开展多项中医护理科研项目,以 临床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中医
护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推动中医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为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 动中医护理科研的国际化发展,
针灸护理方法
01
02
03
针灸前准备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消除紧张情绪,做好针刺 部位的消毒工作。
针灸过程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 ,调整针刺的深浅和刺激 强度。
针灸后护理
为患者做好针刺部位的护 理,避免感染和疼痛,同 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病情变化。
推拿按摩护理方法
伤口处理
对外伤或手术后的伤口进 行清洁、消毒、包扎等处 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愈 合。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伤情和医生建议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 复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 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采 用情志疗法进行心理疏导 ,以消除不良情绪对康复 的影响。
妇科护理
经期保健
指导女性在月经期间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劳 累和情绪波动等,以缓解经期不适和预防痛经。

中医护理_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_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包括起居指导、情志调适指导、饮食调护指导、中药给药指导、病后调护指导及疾病预防指导等,这些基本知识是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一)生活起居指导生活起居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的指导和护理。

其目的是保养患者的正气,调整机体外阴阳的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一、起居有常(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黄帝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合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应”。

因此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应根据四时阴阳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指导患者生活起居。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气候规律一般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改变,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外环境的协调统一,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其变化,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因此在护理中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春夏季节应指导患者夜卧早起,适当午睡,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保护阳气不要过分消耗;秋季应早卧早起,以顺应阳气之收,使肺气得以舒展;冬季阴气极盛,寒风凛冽,则需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损伤正气。

患者应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要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的作息规律。

重症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避免昼息夜作,阴阳颠倒。

睡前要神志安定,平心静气,用热水泡脚、饮温热牛奶及足底按摩有助于睡眠。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每天都应保持适度的活动与锻炼。

适度的活动能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度的运动更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患病之人正气虚弱,易于感受六淫和疫疠之气等外邪的侵袭。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应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原则。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医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医学PPT课件

.
2
一.中医的“整体观”是实施整体 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整体观念 (二)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
.
3
(一) 整体观念
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 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 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 理上是互相影响的。
.
4
(二)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的中医护理要求护理人员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 化、病人的体质状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 影响等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了解,正确认识 疾病,从整体出发,予以妥善的治疗和护 理。
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应遵循 "动静结合"的原 则进行管理,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病人的活 动与休息,以免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
15
(四)根据 "预防养生"的思想进行健康教 育的管理
1· 住院健康教育的管理 2· 出院健康教育的管理
.
16
1.住院健康教育的管理
在病人住院期间,应根据 "六淫,七情以及 饮食和劳逸"致病的性质与特点,做好健康 指导
.
12
(一)根据病人证候的特点进行环境管理
病室的温度、光线、湿度及色调,应在辨 证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为病人创造相适应 的环境
.
13
(二)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进行 作息制度的管理
病人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情 况合理安排以求与四季气候相应,有利于 机体的康复。
.
14
(三)根据中医"动静结合"原则进行活动 与休息的管理
.
8
三.中医的"传统疗法"是实施整体护 理工作的必要内容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中医护理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护理实践,旨在通过各种护理手段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阴阳五行理论: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之一,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是阴阳的具体表现。

在护理实践中,通过调和阴阳和五行,达到身体各系统之间的平衡。

2. 脏腑经络学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脏腑和经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护理工作需要了解脏腑的功能和经络的走向,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3. 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听患者的声音,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及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脉象,综合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4. 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辨证施护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的证型,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5. 饮食调养: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根据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物,以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6.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交流、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7. 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还包括教授患者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8. 药物护理:对于需要服用中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的性质、功效和用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9. 康复护理:对于康复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

10. 预防护理:中医护理强调“治未病”,即通过日常的养生保健和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保健,提高健康意识。

中医护理_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_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_基本知识中医护理是指利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主要目的,以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方式。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运用针灸、推拿、拔罐、汤药等中医疗法进行护理,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医基本理论: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人体的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五行学说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促进关系,气血津液理论则是中医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方法:中医护理需要掌握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望诊,通过闻问患者的症状、感觉和生活习惯进行闻问,通过切诊患者的腧穴、肌肤进行切诊,最终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三、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方法包括针灸、按摩、拔罐、汤药等多种方法。

针灸是通过针刺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按摩则是通过推拿、拨捏、撩动等手法,促进经络畅通,疏通气血,缓解疾病;拔罐则是通过在患者身体上放置罐具,用火热空气产生负压,吸附皮肤,疏通经络,消除寒湿等病因;汤药是中医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中药的煎服,调理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中医养生学:中医护理强调预防和保健,重视养生学,宣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

中医养生学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等内容,强调个体变化,注重阴阳平衡,以保护脏腑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五、中医护理的原则:中医护理的原则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因人制宜等。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基本理念,强调人体的整体性,注重精神、情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辨证施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气血状况等进行辨证施治;因人制宜则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的辅助措施之一、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以调理身体平衡为目标,通过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来促进健康。

下面是中医护理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中医护理的原则1.个体化:中医护理强调因材施教,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

2.微调:通过微调饮食和生活习惯,使人体达到内外平衡和谐。

3.缓解疼痛:通过按摩、理疗等手法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通畅。

4.放松身心:通过中医养生方法,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调整身心状态。

二、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1.饮食调理:中医护理强调养生饮食,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2.运动调理:中医护理注重适量运动,通过合理的运动方式和方法,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身体机能。

3.情绪调理:中医护理认为情绪与健康息息相关,注重情绪的调控,在心情不佳时采取适当的调息方法,如冥想、服食适当的草药等。

4.睡眠调理:中医护理注重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改善睡眠质量。

5.环境调理:中医护理倡导环境的整洁和舒适,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湿度的适宜,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的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6.预防传染:中医护理注重防止传染疾病的发生,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或患病动物接触,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三、中医护理的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1.头痛:可采用按摩太阳穴和头部,轻轻揉捏和推拿,可以缓解紧张和疼痛。

2.腰痛:可采用拇指揉按腰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失眠:可使用艾灸治疗睡眠障碍,艾灸治疗可以促进脑部神经的平衡,提高入眠的能力。

4.便秘:可采用按摩腹部和腹部穴位,如大椎穴、涌泉穴等,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5.疲劳:可采用常用的中药材,如人参、黄精等,补益气血,提高身体抵抗力,缓解疲劳感。

四、中医护理的禁忌1.禁止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虚弱或引发疾病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 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 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第三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器调和
脏腑 气血 阴阳 调和
情志 正常
调畅脏气 助正抗邪 促进健康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二)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1.直接伤及内脏 易伤及心、肝、脾三脏 2.影响脏腑气机 3.影响病情变化
一、饮食调护的重要性
• 补益身体,预防疾病 • 调治疾病,缩短病程 • 慢病重症,促进康复
二、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一)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二)合理膳食,不可偏嗜 (三)重视脾胃,注意卫生 (四)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三、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一)食物的性味 什么叫食物的性味 为什么要辨别食物的性味
三、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秋 情志:避免伤感、悲戚 饮食:润肺生津 宜蔬菜瓜果,忌辛辣、燥热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衣着:保暖
冬 情志:避惊恐 饮食:进补 宜温热食物,忌生冷、过咸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 (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春 情志:舒畅条达 饮食:辛甘发散少酸 宜葱、大枣、花生,忌油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衣着:麻纱、丝绸
夏 情志:心静 饮食:清心泻火、清热解暑 宜甘寒、清凉少油,忌过服寒凉、 不洁、肥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衣着:春捂秋冻
(一)说理开导
《灵枢.师传》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二)顺情从欲 顺从患者意志、情绪,满足患者身心
需要的治疗方法。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三)移情解惑 将思想焦点转移他处而排解情思、
解除疑惑。 假解释:保护性医疗
• 惊则气乱: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 心悸、失眠多梦、小儿夜啼、精神失常。
• 思则气结:脾气郁结,运化失常。 纳呆、脘腹胀满、便溏泄泻。
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安静、优雅、 和谐
(二)环境因素
(三)病理因素
(四)个体因素
年龄、性别、体质、性格
三、情志护理的目的
(一)消除不良刺激,预防疾病发生 (二)改善不良心境,促进疾病康复
(二)要求
内容、方法、记录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一)方法:四诊、辨证 (二)内容
1.一般状况 2.主要症状与体征 3.舌象 4.脉象
5.排泄物 6.疗效及副作用 7.情志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环境适宜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一、起居有常
1 顺应四时
总的 2 原则
3
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春秋 夏冬 养养 阳阴
阳,即人体阳气,对人体起保 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六 淫之气的侵袭。
阴,即人体阴津,对人体起滋 养作用,有助于人体收敛阳气而 不外泄。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衣着:春捂秋冻、保暖
四、情志护理的原则
(一)诚挚体贴,全面照顾(护理提供)
(二)因人施护,有的放矢(护理提供)
(三)乐观豁达,怡情养性(护患双方)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
之大经也。
《备集千金要方.养性》
(四)避免刺激,稳定情绪(营造氛围)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养形:饮食、活动、休息、环境 养神:情志调摄
二、劳逸适度
(一)避免过劳 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神劳(久思)
(二)避免过逸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寒证、阳虚证: 热证、阴虚证:
(二)通风整洁 (三)温湿适宜 (四)光线适度
健康真好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 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神者,伸也,人神好伸而
(四)发泄解郁(度)恶郁,郁者伤神,为害非浅。 挥泪痛哭法 倾诉苦衷法 模拟发泄法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五)以情胜情
悲哀
•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疗法
喜乐 疗法
• 喜可以治悲,以谑(xue)浪亵狎(xia)之言娱之;
惊恐
• 恐可以治喜,以迫遽(ju)死亡之言怖之;
情志影响脏腑气机
• 怒则气上:肝气上冲,血随气逆。 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呕血、昏厥猝倒。
•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能收持 精神不能集中,喜笑不休,失神狂乱。
• 悲则气消:耗伤肺气。 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胸闷乏力、少气懒言
情志影响脏腑气机
• 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滑精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四)平和七情
以理胜情:理智战胜情志(冲动是魔鬼) 以耐养性:耐心克服急躁愤怒 以静制动:神静则宁 以宣消郁:宣泄悲哀忧伤 思虑有度:脑力劳动、熬夜 慎避惊恐:勇敢坚强、环境良好
第四节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 过程中,根据辨证施护的原则,对病人进 行膳食及营养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 申斌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二节 起居护理 第三节 情志护理 第四节 饮食护理 第五节 体质调护 第六节 方药及用药护理 第七节 传统运动养生
第一节 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制定护理计划 2.判断预后及转归:舌象、脉象、食欲 3.发现并发症及病情变化:亡阴、亡阳 4.了解疗效及副作用
(一)食物的性味
1.四性:食物具有寒、热、温、凉等性质。
疗法
之;
疗法
• 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思虑
疗法
张子和.《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药食法 暗示法
说理 开导
以情 胜情
顺情 从欲
发泄 解郁
移情 解惑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一)清静养神:淡泊宁静、意守 (二)情志舒畅:乐观、开朗 (三)修身养性 (四)平和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