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深化课堂结构改革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粤教基〔2019〕26号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正文:----------------------------------------------------------------------------------------------------------------------------------------------------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粤教基〔2019〕26号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9〕42号,下称《高考改革方案》)和《广东省推进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动方案》(粤教基〔2019〕13号)等文件精神,为适应我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完善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主要措施(一)做好课程实施规划。
各地要按照现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考改革方案》指导学校做好课程实施整体规划。
学校要执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整体规划三年课程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各类选修课程,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粤教基函〔2018〕213号)精神,我省普通高中从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2018年、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继续使用教育部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各地各校要做好2018级、2019级课程实施过程中新旧课程的有效衔接,将学生发展指导、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等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新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三篇)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继续____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具体目标1、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课程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2、优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进一步落实“七步走教学法”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并逐步推广。
3、改革评价机制,探索发展性评价,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能型的现代教师队伍,把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三、____机构成立“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教研组长等有关人员任组员,负责决策、____、协调、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程改革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
组长:李有为组员:杨国强周文昌刘元华肖剑波刘少清陈群芳张建武四、实施措施1、强化师资培训(1)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____的各类课程培训、课改研讨会。
(2)与其他学校多进行横向联系,有计划地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3)学校多____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使他们逐步掌握课改的真谛,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课堂。
2、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学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加强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构建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准备从一____面着手。
(1)拓宽课程资源。
(2)改变教学行为。
(3)改变学习方式。
(4)开展课堂比武的活动。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6篇)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____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____》(东____发〔____〕____号)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区中小学课程综合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____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加强中小学德育、艺体工作,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学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教育方式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推进课程建设。
转变课程功能,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全面规划中小学德育课程和艺体课程,实现学校活动课程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2.提高实施水平。
强化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水平,确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实现全科1—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完善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促进发展的功能,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逐步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三、工作措施(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认真研究制定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区教育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参与科室主要有由基教科、体卫艺科、教师教育科、电教站和教研室等科室。
____人员组成。
由局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
2.主要职责。
一是____推进全区课程教学管理工作,拟定相关文件,提出指导意见;二是调研并研究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及改革工作;三是加强过程监控,负责对全区初中、小学各学校课程建设及改革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
3.工作形式。
挖掘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实效
挖掘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要提高教学实效就需要不断地挖掘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们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挖掘、积累和管理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实效。
本文将从挖掘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挖掘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挖掘课程资源的技巧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谈谈挖掘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是指教学中所需要的各种教材、资料、工具、设备等。
挖掘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通过挖掘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为教学注入新的元素,使课程更加多元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升级。
挖掘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教学的不断升级和改进。
通过挖掘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和关爱。
提高教学实效需要不断地挖掘各种课程资源。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挖掘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挖掘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挖掘途径和方法。
首先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积累很多有价值的资源,比如教案、试题、教学反思等,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可以用来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
其次是通过网络获取资源。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库,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种课程资源,比如教学视频、教学软件、教学论文等。
还可以通过与同行互动交流获取资源。
教师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还可以通过学生反馈获取资源。
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对象,他们的认知和理解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宝贵的资源。
挖掘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资源的挖掘和积累。
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二、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用名人名言、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等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实验、课外阅读、课外探究等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度。
三、创新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资源成为了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创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开展网络课堂、网络讨论、网络评价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合理规划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合理规划课外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小组讨论题、实践性作业等,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科学探究、实际调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加强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资源的管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加强教学资源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库,定期更新和维护教学资源,规范使用教学资源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促进资源共享和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创新利用网络资源、合理规划课外作业、加强教学资源管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15篇)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15篇)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科学课,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学期即将结束,今天我将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直以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本着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但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加和基础较高,想再向前提高,需要做的工作就相当大了。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本学期我试着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我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在每次操作实践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科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基础知识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
2、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深入浅出地分析,力求100%的学生理解,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科学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挖掘课堂活动,深化课堂实效
挖掘课堂活动,深化课堂实效一堂好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如何挖掘课堂活动的潜力,深化课堂实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挖掘课堂活动,深化课堂实效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充分准备要想挖掘课堂活动的潜力,深化课堂实效,首先要做到充分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每个环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明确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够在课堂上应对各种情况,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选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选择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教学素材、设计有趣的游戏环节、讲述生动的故事等方式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活动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课堂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帮助他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展开讨论、分享观点,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五、及时反馈和总结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对于提高课堂实效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水平。
要及时总结活动的效果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作好准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了,一下子有了动力。
我认真地做卷子,考试结束后,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得了 72 分,及格了,有进步,心里很高兴,感觉还不错。
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得了 72 分,是第 48 名,还是全班倒数。
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哎!请运用新课改的相关评价要求及特点评析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新课改提倡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而不是筛选与甄别式的评价,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强调评价方式从客观冷静到人性关怀;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的评价标准,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目的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在案例中,教师仍固守传统的评价方式,从评价主体看,只重视自己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评价;从评价内容来看,只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评价标准来看,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评价的过程过于客观冷静,而没有人性关怀,是很典型的筛选与甄别式的评价,而非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评价的结果只会片面地促进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重视学习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效应,改观现有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单选题现代学习方式主要有_____。
①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探究学习④经验学习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学习方式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现代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方面。
新课程改革应充分重视对新课标下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新课程改革应充分重视对新课标下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作者:李映东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1期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虽然探讨很多,其实践的经验与成果也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新课程目标下,最基本的还是更应该重视对新课标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若就高中新课标教材《地理·必修1》而言,主要包括:对新教材结构体系设置的研究,对新教材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对新教材各种学习活动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新教材插图的充分利用。
这是实现新课标关于倡导“学生有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与合作”的教学理念和实现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与关键。
关键词:重视;新课标;教材资源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1—0023-02教材(即“教科书”)资源作为教学文字资源之一,它与教学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学生等)、教学实物资源(图件、器材、图书、网络等)、教学环境资源(当地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教学人文社会资源(名胜民俗、相关单位部门等)等共同组成了教学的课程资源。
由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差异性以及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新课程目标下,笔者认为:最基本的还是应该重视对新课标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一、重视对新教材结构体系设置的研究研究新教材设置的结构体系是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贯彻与落实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从而为新课程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结合高中新课改的总体理念和目标——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与合作等要求,高中地理课标把“培养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作为新指导理念和目标。
为此,地理新课标教材在基本继承原有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无论从体系的设置还是在内容的构建上都有大量的调整和修改。
新课程改革理念
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核心理念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取。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二】、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忙、引导学生。
【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一】、文化的传播者;【二】、潜能的开发者;【三】、学习的促进者;【四】、发展的伴随者;【五】、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主角。
【二】、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三】、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四】、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五】、用心参与课程开发,透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带给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
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
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潜力【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1. 创新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实践与反思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成功的教学实践,我们应该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结语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024年《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今天我将对课程实施部分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这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价值,与课程内容形式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学校要整合区域和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其实,资源随处都有,时时都在。
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做法:(一)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这应该是对生活资源最精彩的解读。
丰富多彩的世界、有滋有味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资源。
如《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十几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儿歌。
我们可以在课前搜集各种树叶,做成书签,放在一个大口袋里,上课带到教室:“老师这些天捡了好多种树叶,考考大家的眼力……”让学生到口袋里去抽,认对了就送给他。
这就像现在孩子们喜欢的抽盲盒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激发起来了。
我记得曾经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时候,提前一天就着手做准备,在老家的田地里找苍耳、蒲公英、豆荚的实物,上课的时候,给他们看豆荚,让他们吹蒲公英,还把一棵苍耳的秧子展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
在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后,就把苍耳摘下来,随机地粘在学生们身上:“苍耳妈妈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放学后,你们带上它,有土的地方记得把它摘下。
[中学教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新林区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我校是大兴安岭唯一一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极大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革,尤其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发展校本课程,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想像和创造性的空间。
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中,我们本着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出发点,以人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形成学校特色,发挥教师特长,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之路,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面对现实,提出课程设置问题我校是一所对新林镇内两所小学、两所中学,共1600多人36个教学班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特色学校。
是新林区教育局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的重大举措。
通过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改变了以往劳技课教学无专业教师、无专用场地、无设备、无工具,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的局面。
建校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感到省编小学劳动课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己不太适合学生学习,如《电风扇的使用》《自来水龙头修理》,有的教学内容重复出现,如《煮茶鸡蛋》,有的内容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如剪纸类,在教材中只有《刻纸》一课,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省编中学《劳动技术》教材所设专业范围过于狭窄,有许多学生想学教学效果好具有特色的内容没编入教材,有的内容又略显陈旧和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难以放开手脚。
我校通过反复研究中小学劳技课教材,初步将小学劳动课分成专业上课,补充部分内容,中学劳动技术尝试选学新的内容,但仍感到缺乏理论的依据和实际工作的规范程序。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根据劳技校的特点,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课改理论的学习,集中精力,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理论。
最新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
数学教研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教改就将流于形式。
所以我们教师必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才能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
2、提倡“高效教学”,提高堂课质量,争取随堂课好课率达到50%以上。
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工作重点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1)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
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学期要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3)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
重视实践经验在书本知识学习的作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既要重视教学的结论,又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教学中的主体的体验过程。
2、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
本学期将继续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为教材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鼓励教师积累经验,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
3、关注课堂教学,提高随堂课的质量。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也不断进行着探索和创新。
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以此为基础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意义、具体做法及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土资源是指某一地区所具有的自然、文化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通过对学生身边的本土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还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地方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具体做法包括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地方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当地的传统节日、历史建筑、民间艺术等,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
也可以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比如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触摸自然的力量。
也可以邀请当地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到学校进行讲座、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资源。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核心目标。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够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形成扎实的学科基础。
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更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
也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本土资源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训和研究,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不走寻常路 实验创特色——上海市实验学校探索潜能开发规律、深化教学整体改革简介
名校风 采 ・
不 走 寻 常 路 实 验 创 特 色
— —
上 海 市 实验 学 校 探 索 潜 能 开发 规 律 、深 化 教 学 整 体 改 革 简介
建 校2 多年来 ,上海市实验 学校坚 持开展教育整 0 体 改 革 实 验 研 究 ,始 终 坚 持 “开 发 学 生 智 慧 潜 能 ,发 r 展 学生个性特 长 ,引导每一位学 生在十年 的学习过程 中逐渐完成 自我发现 、 自主学 习、 自觉展 能的成长 历 程 ,实现 隐性潜 能显性 化 ”的实验 目标 ,并根据阶段 性成果对实验计划不断予 以调整 、改进 。 l 1 实证 跟 踪 :探 索 学 生 智 慧潜 能 开 发 的 规 律 。精 . 致 实证研究方法 ,形成 具有操作 性、重复 性的实践过 l 程 。长期关注 与跟 踪学 生的成长轨迹 ,在记录 了大量 鼠
能 、 个 性 全 面 发 展 具 有 持 续 发 展 性 的 少 年 毕 业 生 ; 打
造 了一支懂 实验 、乐学 习 、善 教学 、敢 创新 的教师 队 伍 ; 自编 了1种 5 册教材 、辐射全 国;委 托管理5 1 8 所学 校 ,加 大 实验 成 果辐 射 的跨 度 。在探 索 潜 能开 发 规 律 、深化教学整体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优 异成就 。
潜 能 开 发 ” 为 宗 旨的 实 验 探 索 给 予 了 充 分 的 肯 定 , 认 为 “ 注智 慧潜 能的教育 实验 具有鲜 明时代特 征 ” 。 关 著 名 教 育 家 吕型 伟 评 价 : “ 海 市 实 验 学 校 的 办 学 成 上
功 是教育 实验 的典范 。”多年 来 ,学校 培养 了一批 智
拓展个体学 生的个性特长 ,三 大课程体 系共 同完成学 生潜能开发的终极 目标 。 3 因需而 设: 教材 自主 开发 。根据 学生潜 能发 . 展规律 以及三 大课程体系 设置原则 ,开发课 程体系 。 整 套 教 材 开 发和 编 制 以 “ 发潜 能 、发 展 个 性 ”为 目 开 比 利 时 同行 来 学校 进行 访 问 交 流 标 ,注 重 思维 方 法 与 品质 的渗 透 与 外 显 , 帮助 学 生 建 立 思 维 模 型 ,逐 渐 提 升 学 生 思 维 水平 。 总之 ,通过对 课程 、教材 、教法 、评价 以及 管理等方 面的研 究探索 ,实验 改革取得 了 显著成 效。德 国出版的 《 全世 界的著名 实验》一书 中,学校成 为被 收录在 内的唯一 的一所 中国学校 。教育部 副部长 陈 小娅 对 实验 学校 以 “ 生 学
挖掘社区课程资源 多途径实施校本课程
挖掘社区课程资源多途径实施校本课程
傅秀熙;施文德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围绕学校、地方实情,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呢?本文拟就此方面的经验做一简要介绍。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傅秀熙;施文德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鸟市廿三里初中;浙江省义乌市课改办,浙江义乌322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
【相关文献】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书院人文精神挖掘
2.深入挖掘地域资源,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番禺区沙湾镇兴贤小学"鱼灯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与研究
3.挖掘资源丰富课堂研究拓展深化教学——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4.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创新高中实验教学——以“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为例
5.深入挖掘地域资源,积极研发特色校本课程——番禺区沙湾镇兴贤小学“鱼灯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与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课程建设情况怎么写课程建设方案两篇
小学课程建设情况怎么写课程建设方案两篇小学课程建设方案1第一部分:课程背景一、学校概况目前学校有5个教学班,教师10人。
学校教育质量在镇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
课程建设成为普通小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加强课程建设势在必行,课程建设方案如下:二、校情分析1、课程建设具有的优势(1)有一支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团结协作、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85%教师正处于教学生涯的黄金期,50%的教师担任拓展型课程教学,他们精力旺盛、经验丰富、热情耐心、责任心强。
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
(2)学校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课程建设打下了基础。
(3)校舍加固后,逐步改善了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备,提升了学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层次,音乐、美术、体育等专用场馆比较齐全,校内网络平台畅通,为课程实施提供了硬件和技术支持,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课程建设面对的弱势(1)学校的师资队伍构成状况虽然很稳定,但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教师主动发展愿望不够强烈,缺乏复合型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
(2)由于户籍新生数逐年下降,加上择校风越演越烈,普通小学的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增加了家校教育整合的难度,为课程建设方案实施增设了困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学校课程理念我校秉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谐发展”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建构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终身学习观,建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以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灵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本要求;提高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发展要求;把握好探究型课程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深化课堂结构改革摘要:随着我市课堂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课堂,转向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到“自主互动”的课堂,提出了“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的口号。
结合本学期自己的教学与听课反思,就“互动”与“自主”课堂进一步加以探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从而打造精效课堂,深化课堂结构改革。
关键词:课程结构;生成;互动;精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55-01
一、“互动”以“生成”为基
我市课堂结构改革从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课堂,转向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再到“自主互动”的课堂。
课堂“互动”要达到精彩,就应当使课堂的情景、情趣与知识在动态中不断有效生成。
而课堂情景的动态生成、情趣的动态生成、知识的动态生成要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机结合,这样的“互动”课堂才能精彩且有效,形成精效课堂。
精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主导的智慧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及其互动的有效性。
精效课堂的构建若缺少了蕴涵活力的内容资源,有力思想的支撑,则会虚无苍白。
精效课堂应该充满教师的执教智慧,体现教师的引领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精效课堂要把握适度的火候,追求炉火纯青
而无雕琢矫饰的互动真实生成境界。
精效互动课堂,要求并体现在课堂的情景、情趣与知识动态有效生成中。
这就需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堂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互动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的,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对以上教师、学生和教材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生态环境。
二、“自主”以“自觉”为石
课堂要使学生“自主”而发展,就应建立在不断培养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
在“自觉”基础上的“自主”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十五六岁的高中生,是具有半行为能力的人,他们冲动而任性,而且行为无所约束,做事情缺乏细心、耐心,在行为上表现为自觉性不强。
我们要使学生“自主”而发展,就需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以纪律制度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组织学习有关的校纪校规,使他们明确怎么做才能符合一个合格中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觉去接受这些纪律的约束,并能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引导他们不断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和“守则”,“规范”“制度”相比较,不断地加以改正。
在学校中行成一种遵守纪律的风气,这样就是个别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在群体的优化中,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为每个学生自觉性的养成打好基础。
激发学生的信心是保障,要激发学生的信心就要端正学生的态
度。
“态度决定高度”,互动生成中逐步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激发他们学习信心很重要。
互动生成中进行目标理想教育。
在互动生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端正学生的态度,树立目标理想,使每位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领悟“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靠努力”的道理。
在互动生成中,发现与利用学生的错误,磨练学生的意志。
使学生在自觉的基础上,自主自己的学习。
三、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打造精效课堂、深化课堂结构改革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资源,打造精效课堂
学生主体所拥有的资源,具有生生不息、越来越丰富的特点。
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主体,其自身创造性能量可以不断释放,体现出无限的生长性。
互动生成课堂,充分凸显课堂主体,调动课堂主体,挖掘学生主体资源,培养学生自觉自主性,使学生独立进行脑力劳动,从深层上使学生得到发展。
学生主体的亲身经验和体验,是生动而鲜活的。
主体的经验和体验是内在的,并非是外在的。
教师充分调动与挖掘学生生动而鲜活的经验和体验,充分调动与挖掘零散、粗糙、模糊、指向不明的亲身经验和体验,统整学生的生活与知识世界。
在课堂互动中,引领学生进行回忆、再现、联想、类比等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和新知结合在一起,使经验升华,知识活化,达成新知的有效建构,从而避免“感而无受”的现象出现。
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真实面对学生,教师就会拥有这些资源。
互动生成课堂中,学生资源具有明显的易用性。
同时,学生
资源又是潜在的,这些潜在的资源只有在恰当的情境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挖掘和调动利用,动态生成课堂的情景、情趣与知识,才能发挥其作为资源的效用。
(二)合理对待教师主导资源,打造精效课堂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因而“课堂因互动而精彩”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基础上而“互动”的。
这种“互动”要保证有效而精彩,就会对教师自身提出要求。
教师需明确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把脑力劳动的权利彻底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脑力劳动活动。
互动生成中,使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
互动生成中,发挥教师的才智与特长引领课堂,蕴涵活力和思想的课堂,使课堂变成学生思维跳动的舞台。
要打造精效课堂,“以预设为骨,生成为魂”。
教师预设的是“课堂的目标与所达到的目的”,教师课前研发的是为达到课堂目标所用知识中蕴含的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准确、清晰地精简化知识,利用教学技巧设法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
教师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就需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材用教材,用学生的实情去预测思维的发展。
课堂预设的是思维的逻辑性与规律性,是新信息所蕴含知识的准确性、清晰性和教师点拨提醒思路的清晰性,而非预设的每个细节。
(三)科学依托教材资源,打造精效课堂
教材是学校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媒介。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但其仅仅是载体和媒介,而非所有,是为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
而教学的目标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还包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蕴含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2]。
教学过程不是一种从教材到教师再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学生、教师、教材以及课堂环境之间的动态生成的过程。
教师需利用与合理使用教材,使课堂的情景、情趣与知识动态有效生成。
教师要科学依托教材资源,转变对待教材的观念,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教材观,用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目光看待教材,创造性的开发利用教材。
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科学依托教材资源,互动生成中统整学生的生活与知识世界,引导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
依托教材资源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依托教材资源,互动生成中,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脑力劳动的权利彻底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脑力劳动活动,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生动而鲜活的资源,使课堂情景的动态生成、情趣的动态生成、知识的动态生成要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