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材中儿歌的“韵”“节”“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材中儿歌的“韵”“节”“趣”

——兼谈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儿歌的教学处理问题

小学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儿歌的比例很大。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为例,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和押韵的浅显古诗,其中进入课文中的有11首,识字课中有4首,

拼音部分有11首,“语文园地”(含拼音复习)中有9首,合计35首,占全册语言材料的68%[全册共编排各类文51篇(段、首)]。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儿歌的特点,如何恰当的处理儿歌的教学,成了一年级上册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儿歌的特点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儿歌既有民间流传的,也有作家诗人创作的。

儿歌一般具有下列主要特点:

1.韵。

“韵”指押韵。儿歌几乎都押韵,无韵不儿歌。

我们成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有韵的语言材料,往往听后一遍便记住了,甚至终身不忘。

比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某地农村的一条标语“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能迅速风靡全国,除了短小经典,10个字能概括千言万语的原因外,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押韵。标语第一个短语的末字“富”和第二个短语的末字“树”押相同的“u”韵,因此人们一听便牢记不忘,

于是逐渐流传开去。看来,有韵的语言材料更便于记忆,这几乎成了无须证明的公理。历史

朝代复杂难记,编个《朝代歌》便好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难背,编个押韵的《元素周期顺口溜》便化难为易了。大凡顺口溜、“XX诀” “XX歌”便于识记,其原因就在于“押韵”。

儿歌也如此,它的显著特点便是“押韵”,如拼音部分的9课《小白兔》:

小白兔,穿棉袄,

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

一动一动总在笑。

每句的末字“袄、小、翘、笑”就是押的“iao ”的韵。儿歌有韵,读来容易上口,既

好听,又好记,所以才受到儿童的喜爱。

2.节。

“节”指儿歌有节奏。一般来说,儿歌除了押韵外,还有一定的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方面的概念,它是音乐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是规律性的强弱交

替的运动。我们去读儿歌,就会发现,许多儿歌都有这样的“规律性的” “循环重复”,使儿歌呈现出律动的节奏美感。如,10课《比尾巴》:

第一小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第三小节: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第二小节: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第四小节: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在上面儿歌中,“谁的尾巴” “尾巴”作为重复的部分不断循环出现,构成了规律性的节拍,读起来像在唱歌一般,故有明快的节奏感。

音乐常识告诉我们,唱歌有节奏能产生音乐美感。同样的道理,儿歌出现有规律的某些

“节拍”,也会产生悦耳动听的节奏美感。如9课:“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中不断重复出现“影子在”这个部分,每个句子字数又相同,所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其实,这种有规律的回环呈现,不仅产生节奏美感,还对儿童识字大有好处。它不断地重复出现某些字词,便于儿童在同一首儿歌里与那些字词多次见面,所以能为儿童提供

了更多的识字机会,有利于他们识字和巩固。比如,上面《影子》的四个短语共16个字, 但是“影子在”这三个字就重复呈现过四次,学生就与这三个字认读过四次;剩余的字依次

变换为“前、后、左、右”四字,也有顺序有规律,因而识字变得更轻松。

3趣。

“趣”指童趣。

本来,儿歌有“韵”既包括“押韵”,也包括“情韵”。这个“情韵”主要指儿歌在浅显文字中透露出的童真童趣。如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动物的脚印就能踩出画,这对

于孩子来说会是多么有趣呀;拼音部分的“复习三”中的《拼一拼》“三个圈圈,三条直线” 就能“拼出小鸭,嘴巴扁扁。拼出小兔,尾巴短短”,对儿童也是蛮有情趣的事。

、儿歌的教学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