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

合集下载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划重点版)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划重点版)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划重点版)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2加外来成分。

(3(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唐刘禹锡唯物)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了条件。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

(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

2019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重要知识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019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重要知识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很多高频的考点,认真记忆,做题时需要融会贯通。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重要知识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2.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重要动力:革命、改革、科学技术(1)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在社会发展中作用:①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②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③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

(2)改革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伟大变革,从性质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但从其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从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而言,则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命。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一是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二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三是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认识论一、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2019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精讲丨唯物辩证法

2019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精讲丨唯物辩证法

/ 2019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解析:唯物辩证法考研政治五个学科中马原的难度系数最大,考生们在一定要加强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文都考研dudu汇总了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辩证唯物论的几组概念知识点,希望这份复习资料对考生们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有所帮助。

一、思维和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里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四、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六、物质和意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意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在内容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七、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来源:文都教育。

2019考研政治冲刺马原考点整理

2019考研政治冲刺马原考点整理

【导语】有⼈说:“⼈⼈都可以成为⾃⼰的幸运的建筑师。

”愿你们在前⾏的道路上,⽤⾃⼰的双⼿建造幸运的⼤厦。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冲刺马原考点整理》供您查阅。

【篇⼀: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否定是事物的⾃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盾运动的结果。

第⼆,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孕育产⽣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保留其积极因素。

形⽽上学的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话。

”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次否定,使⽭盾得到初步解决。

⽽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的统⼀,使⽭盾得到解决。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个周期。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发展⾃⼰、⾃⼰完善⾃⼰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前进⾏体现在:每⼀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表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了事物发展的⽅向和道路,这⼀原理对于⼈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知难⽽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3-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3-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3  2019考研政治马原之哲学核心考点322,认识(认识论三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反映论和先验论、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四)(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②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③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认识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的人;主体对信息的选择表现:感觉选择;信息能动选择;自觉选择(3)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4)认识中介是各种形式的认识工具、手段与其操作程序和方法。

主客体关系:改造被改造,反映被反映(5)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这是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唯物和唯心认识论区别: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对象,实践是基础。

2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四点:提供新课题;经验材料;研究手段;规定发展方向(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思想本身不是现实力量,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变现实,被群众掌握才起作用①实践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②认识活动与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③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正确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实践的基本特征:①物质性。

唯物实践观与唯心实践观的区别;②直接现实性。

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考研政治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这个知识点你掌握了没?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三)★★★
(1)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

①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②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资本集中,可以采取吞并的形式(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来实现。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区别在于:
①资本积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只改变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②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
③资本集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联系在于:
①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②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

马原重点难点

马原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问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2.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4.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5.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步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2.关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3.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4.关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关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3.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2.关于建设和谐文化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3.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对战后国际形势的时代主题的认识2.关于和平发展的道路3.关于“和谐世界”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当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3.如何理解新时期党的建设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党的先进性建设?。

2019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常考易混知识点名师整理【马哲 毛概 史纲 思修】

2019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常考易混知识点名师整理【马哲 毛概 史纲 思修】

---------------------------------------------------------------最新资料推荐------------------------------------------------------2019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常考易混知识点名师整理【马哲+毛概+史纲+思修】2019 考研政治 100 个易混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2、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约的。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4、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5、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这种的人的活动,并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6、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7、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9、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

10、生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

1 / 1311、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

12、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13、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14、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

15、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16、价值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

【考研必读】2019考研政治马原十大易错知识点

【考研必读】2019考研政治马原十大易错知识点

2019考研政治马原十大易错知识点
一般来说,考研政治是全部的学术型硕士和大部分专业硕士必考的科目,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提分的关键。

本文为广大考生整理2019考研政治马原十大易错知识点,更多考研政治怎么复习、考研政治题型、考研政治大纲、考研政治真题等备考资料,欢迎访问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1.规律与规则不能混同,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而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主观的。

当然,合理的规则必须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
 3.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

当然,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就会产生错觉。

 4.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间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现象不是反映而是体现本质。

 5.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者既承认区别又承认联系(既讲非此即彼、又讲亦此亦彼)。

后者不承认区别只承认联系(不讲非此即彼、只讲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认运动又承认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后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三,前者既坚持两点又分清主次,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后者虽然坚持两点但不分主次,属于均衡论。

 6.部分质变归根到底是量变,不是质变。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一、内容和形式原理:(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原理:(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中的辩证法,即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亦称为概念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方法论:第一,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到思维和工作中就成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其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分析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二)一、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原理:(一)主体和客体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是反映者、改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被改造者。

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即主体作用于客体;同时客体也作用于主体,即主体在改造客体时能动地反映客体。

2019马原知识点总结

2019马原知识点总结

分区 马原 的第 5 页
第三课 唯物论-意识观
考点12:主观能动性(意识)和客观规律性(物质)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 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根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 当注意以下几点: 1.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14: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知行合一”× 王阳明观点,和辩证法不符→没有体现出区别。 “知行统一”、“知行同一”都是对的。 联系的特点: • 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主观转移 • 普遍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他物联系着;同时也是 他物联系的中介。 • 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例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 条件性: 1.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2.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3. 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系统的观点: • 系统的观点: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 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 系统的整体性: 1.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 2.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必考重点知识梳理(精心整理)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必考重点知识梳理(精心整理)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必考重点知识梳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一、绪论考研中,政治科目一直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门科目之一。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常常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围绕考研马原的知识点展开整理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马原的基本概念1.价值与价值规律1.1价值的含义和形成1.2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2.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2.1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的概念2.2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3.商品与货币3.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3.2货币的形成和职能三、马原的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1生产力的概念和分类1.2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2.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2.1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2.2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方针3.党的基本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四、马原的科学体系1.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1.2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和完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成就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历史功绩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启示3.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演进3.1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和学术动向3.2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与创新五、马原的实践应用1.党的领导作用与党的建设1.1党的领导作用的内涵和重要保证1.2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历史使命2.2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实践探索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3.2实践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六、总结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整理对于考生复习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马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梳理。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9《马原》论述题整理(附答案要点)

2019《马原》论述题整理(附答案要点)

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真理及其特征

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真理及其特征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很多高频的考点,认真记忆,做题时需要融会贯通。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真理及其特征”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理及其特征1.真理及其客观性、一元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唯心真理观: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

主观真理论的表现:①马赫主义认为,凡是多说人承认的就是真理;②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含义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有两层含义: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想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两层含义:①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认识的广度是有限的,因而,有待扩展;②从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有待深化。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①二者相互依存。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性;但是在这一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一席之地,马原的知识点有很多易错的地方。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第一,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比如,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理性认识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即观察结果里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影响。

第二,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23.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唯物辩证法观点)
24.逻辑证明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25.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26.真理是一元的,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7.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

(所以说,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比如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表述)
28.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2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注: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原的复习需要方法,讲知识点难点记忆清楚。

以上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相关文章,提醒大家冲刺复习注意方法,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马原信息请关注考研马原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