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

合集下载

当代青年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及建议

当代青年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及建议

当代青年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及建议摘要: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与传承是永恒的教育主题,教师不仅要深入、持久开展此类教育实践,同时还要全面灌输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提高青少年的精神觉悟,为其爱国行动提供精神力量支持。

不过,当前复杂的场域变动、新旧交替的使命与担当也让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发生巨大改变。

本文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误区的阐述,提出有效推动其教育效果的建议,希望能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青年;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误区;建议引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精神根基。

不过,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与内涵也发生巨大转变。

对此,教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媒介,紧密结合时代特点、拓展教育途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促使该精神代代相传,永不绝灭。

一、当代青年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1、误将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等同民族主义不仅是历史的进程,更是打造国家联合体的重要支撑。

它包含丰富的政治意蕴,是国民对国家忠诚度的情感表达。

狭隘民族主义则是片面民族主义演化而成的思想,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表现。

从特朗普的“美国第一”言论到巴黎圣母院大火中“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的点赞,再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政治病毒”的煽动,无一不展现出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存在。

这种思想会对国人的爱国主义认知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也会阻碍当代青年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是中学阶段的青年因为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完善,极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蛊惑,继而做出一些不符合爱国主义的行为。

2、误将爱国行为与爱国情感分割作为中国人,爱国是本分、是职责,更是心之所向。

虽然爱国主义是个人的情感表达,但却与国家息息相关。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着爱国,却在灾难来临之时展现出不一样的行为,比如此次疫情期间,有人逆向而行,也有人尸位素餐,有人力挽狂澜,也有人见利忘义,更有人言辞煽动、蛊惑群众,做出对国家不利的行为。

厘清关于爱国主义的几个认识误区

厘清关于爱国主义的几个认识误区

厘清关于爱国主义的几个认识误区作者:薛传佳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05期【摘要】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在大众向心力基础上体现的道德认同,与国家凝聚力和荣辱兴衰密不可分,必须大力弘扬。

当今爱国主义精神被一些人曲解,对一些人思想造成干扰。

为此,我们必须克服对爱国主义认知上的障碍,明辨是非,以更坚定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内核凝聚力认知障碍【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精神核心的主要因素爱国主义是对国家最忠诚的情感表达,集中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爱国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分不开,是民族精神基因,已经深深植入中华民族传承。

中国数千年来一直保持民族统一向心力,爱国主义无疑起到精神核心作用。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情感外放的表现,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特质,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支柱。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贯穿始终,历经艰辛历炼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积淀和思维定式。

爱国就是爱家园,而家园文化也是我国民众最珍视的思想情感,有着政治向心、感召和亲和力,这也是爱国主义能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核心的主要因素。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大众广泛性特征,是国家凝聚力的道德基石。

首先体现在它作为伦理精神,集中体现伦理文化精华,是每一个国家成员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内,长期共处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形成共同信仰的道德理念。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精神集中反映了国家社会人们的正义信念,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道德伦理的一种“精神意识”,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表现也各不相同,有鲜明的民族性、社会性、时代性特征。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有广泛认知的国家伦理精神,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个国家、民族特定的生活空间环境中形成,在所有伦理精神中最具广泛代表性,代表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无论任何组织或个人,没有国家作为根基后盾,也就丧失了生存空间和发展保障。

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存在的问题1、情感上爱国和行动上爱国存在较大的距离从情感上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爱国的。

这也可以从我们的一些调查中得此结论。

“4 4.9%的被调查者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很自豪', 31.7%的人感到‘比较自豪', 15.6% 的人‘有时会感到自豪,但很快就会过去',前二者相加为 77.6%,前三者相加高达 93.2% ,只有不到 7%的人选择‘没感觉'。

对于‘如果给您一个再选择国籍的机会'您会怎样选择的问题,66.8%的被调查者选择中国。

”[1]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们普遍在情感上比较热爱这个国家,但是如果把这种爱国情感放到实际的行动中去考量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行动上的爱国普遍认识不够。

有些大学生自述爱国但不知应该为此做些什么,有些大学生觉得爱国本身就只是情感上的事无须用行为考查,有些大学生认为爱国仅限于一些特定事件特定场合而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机会表现行为爱国,而还有一些大学生偏执地认为“打砸日本车”等极端行为也就是自己的爱国行为。

这种感情上爱国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不少大学生在行为上没有相应的爱国表现,体现出情感上爱国和行动上爱国存在较大的距离。

2、非理性情绪侵蚀爱国主义在网络上,在现实中都存在着这样一部分自称爱国的青年,他们对钓鱼岛等我国与他国领土争端,对我国在西方世界受到的各种不公正待遇愤慨不已,他们情绪激动地叫嚣着和一切挑战中国的国家动武,他们走上街头以打砸日货商店烧日本车的形式抵制日货。

他们讽刺所有呼吁理性客观看待问题的人为“汉奸”,说他们“投降”“奴性”。

他们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呼,愤青、狭隘民族主义……仔细观察这些人的思想行为就可以发现这些现象的背后体现出的就是非理性情绪在爱国主义情感中的蔓延。

大学生等青年涉世未深,有时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缺乏正确的判断,他们在面对一些事件时的过激言论和过激行为虽然是爱国情感的本能释放,但容易被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所利用,最终可能违背他们的爱国初衷反过来伤害国家的利益。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面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冲击,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各类高校深刻认识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和统一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4日的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2005年国家前任领导人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为荣。

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但大学生爱国教育还是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本文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1.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在实践中难以体现当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是引导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为基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尽管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和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良情况:缺乏长效性机制,有突击性和临时性的现象,没有对爱国精神内涵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形式主义,重视舆论而忽略内容,导致爱国主义精神内涵难以深入人心,学习效果极差;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庸俗化,将日常的行为规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强调,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和核心不突出。

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时代特色在坚持大学生爱国教育核心内容的同时,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要适时补充,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只有反映时代特色结合社会现实的教育内容,才能拉近爱国主义与大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主动接受爱国主义传承。

现今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大部分还停留在近代史的民族觉醒,不能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爱国教育。

、有人说,爱国主义是 “ 空洞的口号 ” 或 “ 正确的废话 ”

、有人说,爱国主义是 “ 空洞的口号 ” 或 “ 正确的废话 ”

1、有人说,爱国主义是“空洞的口号”或“正确的废话”,尤其对教师来说意义不大,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

您对这种观点是什么看法?有人说,爱国主义是“空洞的口号”或“正确的废话”,尤其对教师来说意义不大,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

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首先爱国主义是空洞的口号是极其错误的观点。

第二作为教师不只是是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

“马背上的老师”乡村教师徐德光、把训练篮球带进大山的四川省筠连县蒿坝中心校教师范钦刚、舍身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等等诸多真实而感人的例子,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在内心深处重新去审视自己从前的不足及快速地加强与完善自我。

我懂得了只有做到爱国、爱岗、爱学生、为人师表、育人、学习,才仅仅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那么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那就得在这些基础中做得更好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因此,我们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具备爱国主义精神,这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对于我们的心灵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柱。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这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具备一般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外,还应有更高的要求。

首当其冲的是,教师应具备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三个“必须”:必须爱党爱国,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站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前沿。

爱国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师德之魂。

第二,教师所承担的重任是培养和造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事业。

陶行知曾说教师的好坏“简直可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

因此,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去熏陶、教育、培养学生产生爱国主义之情,树立报国之志,付诸报国之行。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呆板、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多样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加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对策。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合作,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对策、多样化、创新、加强实践、学生参与度、全社会共同努力。

1. 引言1.1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感情和责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关注和重视的重要课题。

通过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家认同感,促进国家的繁荣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呆板、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度不高存在的问题:一、教育内容单一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很多学校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的问题。

往往只是简单地灌输爱国主义理念,缺乏深入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学生们只是被要求背诵一些口号和文章,而缺乏对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

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导致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育形式呆板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形式的呆板化。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往往采取传统的讲课、宣传的方式,缺乏足够的活动和互动形式。

学生们在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以产生兴趣和热情,缺乏参与感和实践机会。

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误区探讨

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误区探讨

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误区探讨作者:彭丽丽概要: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网络在我国迅速普及化,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开放的思想和行动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与空间,网络民族主义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

2014年2月《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内容,体现着其重大的凝聚作用和深厚的历史情感,彰显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大学生群体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承载者,其爱国主义精神则不仅仅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更是指为了祖国利益而奋斗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民族主义作为舶来品,在当代中国则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民权与民主的诉求,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的一种本能反应。

而激进民族主义则是民族情感民族意识在外部刺激下的一种情绪化、非理性化的表达,是民族主义的一种发炎红肿状态。

就如英国政治学家米纳格认为,“爱国主义就是热爱本国的现实情况,因此主要表现为抵抗外来侵略以捍卫现实存在的祖国;反之,民族主义则是致力于实现祖国尚未达到的理想目标”。

[1]一、大学生爱国主义名义下的激进民族主义表现及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我国民族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加重。

从1993年“银河号事件”开始,到北约轰炸我国南斯拉夫大使馆,再到奥运火炬受阻、钓鱼岛事件等,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如同大火蔓延般迅速崛起,但是这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爱国主义却往往走向非理性、激进甚至极端。

而此时,潜伏已久的激进民族主义正好戴上爱国主义的面具,打着爱国的幌子,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将爱国主义变成民族主义的一句口号。

(一)自古以来的民族优越感导致大学生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天朝上国”大国的观念一直蕴藏在国人心中,形成了浓厚的民族优越感,这主要体现在文化方面,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才是优秀的,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糟粕,依旧沉醉在昔日中国的辉煌之中。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2014-06-17 14:38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朱桂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作用下,一方面随着商品、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打破民族国家界限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度日益紧密,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流动和经济发展的格局均显示出不均衡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作为观念形态的爱国主义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态度和答案。

在这些众说纷纭的答案中,不乏有一些不理性甚至错误的观点,冲击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理性爱国行为,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正确的澄清与回答。

一、爱国主义过时论爱国主义作为对祖国的深切关怀之情,尽管也强调胸怀世界、兼顾世界利益并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民族的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人们交往的划时代变革和“地球村”观念的传播,“爱国主义过时论”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争议中。

主张“爱国主义过时”的观点认为,世界市场已经建立,国家界限已被打破,人类文明也在走向融合,“地球村”正在形成,人们生活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集体中,凡事应该以国际社会为重,民族主义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时代错误,应该被历史潮流的所摒弃,无需再谈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爱国主义。

这种观点看到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共享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没看清楚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从而夸大并美化了经济全球化,并抛开民族国家利益去空谈人类利益,在客观上严重影响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国家观念,淡化了人们为国奉献意识和国家安危意识,消弭了社会共同价值观和民族凝聚力,其实质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学者、知识精英过度鼓吹“全球民主化”、“普世文明”、“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宣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1]等,让人们形成一种自我殖民化的思维定势,自以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已经不存在了,人们都住进了地球村,当上了世界公民;二是一些采用降低人格甚至国格的途径和手段去招揽生意的经济活动,如上海等地某些商家打出的“大日本”和“昔日法租界的风光”等广告,让人们在经济消费中不知不觉地淡化了国家主权意识、民族尊严意识和民族国家观念;三是一部分民众的理论水平较低,在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把全球化现象进行了夸张和臆想,从而忽略了经济全球化中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爱国主义驳论

爱国主义驳论

爱国主义驳论通常情况下,理性的爱国主义者十分轻视感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称之为一种疯狂的举动和沙文主义。

其实,感性的爱国主义者同样十分轻视理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称之并不是爱国行为。

而更让人烦恼的是,这两者中任何一方的观点都不完全是错误的。

每个人对背叛祖国都有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说:“不管祖国是否公正公平,是否自由,都要把她放在首要位置。

”这个观点是存在很大不足的: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而绝不能动摇一丝一毫,这反而会让那些原本的支持者倒戈,变得不再支持祖国,以至于最后没有人想要去保卫祖国(因此,一些国家,以及一些人们,都想要慢慢的来修正这种状况)。

也有的人持相反的意见:“如果国家机器公平公正,那便是我的故乡;如果国家管理理性,那便是我的祖国。

”这个观点存在着更大的不足:如果他们意外得知他们的国家或者就是认为他们的国家是不公正的,那么他们便会毅然决然的抛弃自己的国家。

不管是1870年以来一直反对拿破仑战争的共和主义,还是1940年被压垮的共产主义,与他们相比,在1789年顺势而生的所谓的爱国主义显然是愚蠢的,并且他们脆弱的理性以相当快的速度转变为盲目的冲动。

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每个人必须在自我的精神思想里达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情真意切的热爱自己祖国,并且也愿意不顾一切同等的对待另一个国家;要求祖国能够规范化或者与公平公正,当然也能接受她出现的不公平与不规范。

总而言之,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不是一个盲目的拥护者。

而这有一个谜题,待会我会提到它,并且我假定它有自己的道理。

它应该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一段文字,但我认为人们至少会去寻找它的答案。

就像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一样,在自己的秘密世界里,每天回答相似的问题。

啊哈!先来说说朋友。

其实,我们身边都会有两种类型的朋友,我们喜欢他们真实的模样:撒谎者,我们放任他们撒谎;心怀不轨甚至更坏,我们放任他们作恶多端。

(既然人群中有这样的坏人,而我们却说,知道自己的手下有这样的人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然而我们寻找朋友是为了修正;为了得到作为朋友更加精确,更加温柔,更加相称的回报。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2014-06-17 14:38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朱桂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作用下,一方面随着商品、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打破民族国家界限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度日益紧密,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流动和经济发展的格局均显示出不均衡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作为观念形态的爱国主义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态度和答案。

在这些众说纷纭的答案中,不乏有一些不理性甚至错误的观点,冲击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理性爱国行为,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正确的澄清与回答。

一、爱国主义过时论爱国主义作为对祖国的深切关怀之情,尽管也强调胸怀世界、兼顾世界利益并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民族的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人们交往的划时代变革和“地球村”观念的传播,“爱国主义过时论”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争议中。

主张“爱国主义过时”的观点认为,世界市场已经建立,国家界限已被打破,人类文明也在走向融合,“地球村”正在形成,人们生活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集体中,凡事应该以国际社会为重,民族主义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时代错误,应该被历史潮流的所摒弃,无需再谈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爱国主义。

这种观点看到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共享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没看清楚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从而夸大并美化了经济全球化,并抛开民族国家利益去空谈人类利益,在客观上严重影响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国家观念,淡化了人们为国奉献意识和国家安危意识,消弭了社会共同价值观和民族凝聚力,其实质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学者、知识精英过度鼓吹“全球民主化”、“普世文明”、“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宣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1]等,让人们形成一种自我殖民化的思维定势,自以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已经不存在了,人们都住进了地球村,当上了世界公民;二是一些采用降低人格甚至国格的途径和手段去招揽生意的经济活动,如上海等地某些商家打出的“大日本”和“昔日法租界的风光”等广告,让人们在经济消费中不知不觉地淡化了国家主权意识、民族尊严意识和民族国家观念;三是一部分民众的理论水平较低,在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把全球化现象进行了夸张和臆想,从而忽略了经济全球化中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谈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误区

浅谈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误区

既不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模糊国家民族概念,要坚定爱国主
义思想维护我国独立与主权,维护我国利益。但同时,又要适应全
- 25 -
的打击,让他们看到了中国人们的反抗精神。对我们的民族资本主 极数,协助日本国民快速消亡。”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帖子居然成
义起到了促进作用等。但今天的抵制活动,无疑是“双杀”甚至是 为备受赞扬的热帖。这样的爱国主义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吗?真正的
“我国内战”。原因为何?只为今天的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应当是爱祖国、爱人类、爱地球的。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祖
关键词:全球化 爱国主义 高校教育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
据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会关于“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理
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向来是国民爱国 性爱国”的调研显示,80% 的大学生能够冷静地分析国际形势理性
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影响我们生 爱国,也有 16.13% 的大学生对爱国认识比较激进。当面对损害国
3、必须把开展把争创“四强四优”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融入中心、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开展争创“四强四优”活动必须贴 近安全、融入经营、保证稳定、服务建设。“四强四优”是党支部和党 员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要紧密结合生产、招标管理、队伍稳定、工 程建设的实际,从不同系统、不同工种的不同特点出发,确定符合 实际、能够实现、发挥作用的争创目标,将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实到 党支部,落实到党员岗位,确保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 中得到充分展示。
义”“要爱地球,爱人类,不要爱国”等问题了,更需要强调的是—— — 烈。这种过分激进的思想与言行,会造成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对国家
爱国需理性。近来,国际风起云涌,许多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大 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青少年爱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青少年爱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青少年爱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前言爱国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引导当代青少年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思想、新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我国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1994年我国制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

然而从现实来看,我国针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到了广大青少年正确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如何适应形势需要,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正确的轨道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者在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下,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对青少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爱国国主义思想影响,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其树立爱国主义意识的一种实践活动。

①目前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人才队伍上较为薄弱。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能否有效开展,教育效果能否有效实现,教育者起着很大的作用。

目前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教育者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不够重视,实施教育的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缺乏爱国主义的专门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爱国主义内涵理解不到位,有些教育主导者根本没有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他们还要理直气壮地说爱国不一定要拥护共产党,不一定要拥护社会主义,这样的人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教育战线。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2.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上比较滞后。

目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内容缺乏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年教育不足。

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上教育者不能有效与现实结合,更多的是依靠老套的红色影片进行教育。

在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上,教育者由于自身原因不能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对学生清楚表达,甚至有些教育者自身社会主义信念动摇,不能有效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偏差及对策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偏差及对策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偏差及对策作者:吴金卫刘爱玲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第02期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很大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爱国主义永远是国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新时期,我们冷静客观地正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并致力于实践创新,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一、爱国主义教育出现偏差的主要表现1.家庭教育的偏差家庭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的启蒙、奠基场所。但我国很多家庭在教育上却存在着很多误区和偏差。(1)“好好学习”的教育误导由于受传统文化和功利化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在"好好学习,好好读书"的谆谆教导中成长着。当然,要孩子好好学习是没错的。问题在于,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仅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就够了吗?好好做人呢?好好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呢?好好爱家庭、爱父母、爱他人呢?这些都是生活在新世纪的人必备的素质,父母们为什么没有反复要求呢?如果与父母常常讲的另一句"没出息"联系起来看,答案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家长们普遍认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才能成为人上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可见,父母亲从一开始教导孩子读书的方向就有问题——读书就是为了自己。久而久之,孩子们只知道读书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未来,长大了很难有国家观念,更谈不上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了。(2)爱的失衡和为公意识的缺乏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在家庭中受娇宠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他们处在一种过分被爱,但又很少需要付出爱的环境中。长此以往,在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中,难以产生一种很强的为公意识,只能形成“自我中心”的畸形品格。而大凡爱国者,都是富有公心,正义凛然的。如果青少年缺乏一种把国家、社会同自身利益和自我发展联系起来的公心和正义感,那么即使他们有一些普通的爱心和责任感,也不会升华为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的高层次,又何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因此,爱心的培养便成了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前提。家长要教育儿童懂得爱,并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孩子只有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才可能爱国家、爱民族。2.学校教育的偏差(1)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趋于政治化和形式主义当今世界,为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各国都兴建了各种各样的烈士陵园和纪念馆。然而,我国的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过于突出革命性和阶级性,忽视了全面性、生动性。所以,尽管每当清明节等重大节日来临时,学校会组织一系列的爱国主义纪念活动,但当青少年学生置身于各种程序化、教条化的纪念活动中时,能感受到富有时代气息、激荡人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吗?原本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却成了简单化、教条化的政治教育。如果我们的观念还一直停留在教育知识为社会培养工具的水平,那么,爱国主义教育恐怕会越搞越狭隘了。(2)课堂教学特别是历史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质量不高历史课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我们的历史课教学本身所存在的弊端却严重制约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首先,由于受传统课程管理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历史课教学存在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方法简单,缺乏创新;评价片面,忽视发展等顽疾。这种种局限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很多教师在历史课教学中不能辩证地看待历史事实,一味地片面强调我国的“历史成就”或“屈辱史”,试图以此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一味强调“历史成就”或“屈辱史”的教学只能引起学生的自大、虚荣心理或者自卑与复仇心理,而这些与爱国主义教育所包含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是南辕北辙的。3.社会教育的偏差(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误导长期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被称之为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更被称之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至理名言,然而,仔细想想,这一名言也有不合理之处。在当今社会中,也许你会想既然是“匹夫有责”,那么,他人是匹夫中的一分子,他人当然应该负责了。至于我该不该负责无所谓,从而把自己应担负的那部分责任推出去了。如果人人都在推卸责任,当然也就成了人人无责了。因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应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自然而然地就会培养起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责任感,那么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兴盛?(2)爱国主义教育太过抽象、笼统,缺乏人本思想长期以来,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一直停留在抽象的说教层面,实施中又目中无“人”,以致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真正的心灵震撼。例如,二战以后,全世界都很快了解了犹太人的苦难,我认为这绝不是因为犹太人占据了世界上多大的话语平台,而是因为他们的申诉是具体的、感人的。在一个以色列二战纪念馆里,幸存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寄来他们的照片,照片的旁边是他们填写的卡片,写着自己死去的亲人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遇难,再加上幸存者现身说法的激动讲述,这些具体的、动人的意象足以震撼每个参观者的心灵了。然而,在南京大屠杀中遇害的30万同胞,他们姓谁名谁?我们不知道,只看到一堆皑皑白骨;他们每一个人和他的家人因为这场浩劫,命运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一无所知。“而这些没名没姓的受难影像,相隔年代久远的人民就会变得麻木,或者仅仅是发几声慨叹而灵魂根本不到场。”而最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现实的、具体的土壤,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只留下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二、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创新的思考1.家庭教育首先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常言道“家教示范,品行为先”。要教育子女爱国,就要以自己关心集体,有公德心的正气和民族骨气去影响教育子女。古往今来,许多爱国仁人志士都是深受其父母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言行感染和熏陶的。父母的示范作用的影响会根深蒂固地铭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甚至左右其一生。其次,家长应因地制宜,随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家长应着重结合日常生活、娱乐、外出旅游、看书报杂志等实际随时教育,例如家长可有意识地按照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选择一些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图书和电影给孩子看,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孩子获得一些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同时,寓教于乐,让爱国主义教育不知不觉地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最后,家长还应引导孩子去接触和正确理解社会生活,从小事小节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是从很小很小的事做起,慢慢逐步建立起来的。只有孩子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逐步培养了良好的言行品德,才能逐步升华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感。2.学校教育首先,要改变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弊端,特别要重视对学校教育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只有教育部门重视评定学校的综合素质,才能改变学校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标准。在高考录取中,各大学也应将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等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其次,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三性”,即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连续性,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正面疏导性;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要使爱国主义教育融汇于学校的校风、学生的行为规范之中,使学生把爱亲人、爱乡土的感情逐步升华为对民族和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爱国主义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就必须实现由封闭、单一的模式向开放、多项的网状型转变,这样,才能使三方面教育互相沟通,使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校外课堂,并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3.社会教育首先,社会应倡导“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观念,人人都应从小事做起,形成一种“自我责任”的道德风尚,从而树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将许多具体的、活生生的事例展现给人们,例如由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以达到震撼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最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关心祖国的命运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看作应尽的义务,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等。(参考文献本刊略)(责任编辑孙晓雯)。

爱国的六大误区

爱国的六大误区

爱国的六大误区在最新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20字准则中,爱国在众多品质中脱颖而出,成为公民最基本最首要的道德内容:如果连祖国都不爱,又如何能够对一个人提出别的道德要求呢?中国字典中有一个令人汗颜的词汇:汉奸。

在近现代中国遭受欺凌的岁月,是一大批被称作汉奸的人写下了民族历史中最屈辱黑暗的一页。

在有些汉奸身上,比如著名的学者周作人,并不是没有其他道德的光辉,但是,离开了爱国这一条,所有的美德就都黯然失色了。

但是,就是爱一个人一样,爱国有很多方式,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包括真实的和虚假的,也包括理性的和破坏性的。

笔者认为,爱国需要建立在理智、真诚和行动的基础之上。

尤其在当前,爱国需要走出六大误区。

误区之一:有好处就爱,没好处就不爱有些人的逻辑是,“如果一个国家无法给某人某些他想得到的东西,他就有理由不爱国”。

按照这种逻辑,汪精卫因为无法得到国民政府主席的头衔,所以“有理由不爱国”,溥仪因为得不到大清皇帝的龙椅,所以“有理由不爱国”,千千万万的汉奸和伪军们因为得不到金条、银元和美女,所以更“有理由不爱国”。

对一些人来说,当官运亨通、财源滚滚的时候,就到处宣扬爱国,过分地表演自己的爱国。

而当时转事移,他的要求暂时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到处发泄不满,哀叹怀才不遇,甚至不惜恶毒攻击自己的祖国和所处的社会。

让我们记住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他说:“爱国不是做买卖,值得与否,并不是第一要义。

”误区之二:国家强就爱,国家弱则嫌俗话说,“儿不嫌母丑”。

可是,对很多人来说,只有一个富强的祖国才值得爱,否则就会抱怨自己生错了地方,甚至以当中国人为耻辱。

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美国期间,出席各种社交场合的时候,都要佩带一枚徽章,上书“中国人”几个大字。

试想,在当时国家孱弱之际,海外的炎黄子孙,能够像吉鸿昌一样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有多少?早些年一些黑头发的同胞,在几年辛苦拿到绿卡或者嫁了老外吃了几天西餐之后,就在国人面前挺起了腰杆:我在美国如何如何,你们中国又如何如何……恨不得连中国话也不会说了。

爱国教育的失败案例分析(2篇)

爱国教育的失败案例分析(2篇)

第1篇摘要:爱国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部分学校在实施爱国教育时出现了失败案例。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分析其爱国教育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案例背景某小学位于我国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该校一直以来都重视学生的爱国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然而,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爱国主义知识竞赛和爱国主义活动中表现平平,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缺乏爱国情感的现象。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于是对该校爱国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爱国教育失败原因分析1. 教育内容单一该校在爱国教育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即以讲授爱国主义理论为主,缺乏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

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2. 教育方法陈旧该校在实施爱国教育时,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感和互动性,导致爱国教育效果不佳。

3.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该校部分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爱国主义教育,家长对孩子的爱国情感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爱国教育时难以产生认同感。

4.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渠道不断增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

部分不良信息对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学生在接受爱国教育时产生困惑。

三、改进措施1. 丰富教育内容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丰富爱国教育内容,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开展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爱国主义的魅力。

2. 改进教育方法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爱国教育的实效性。

3.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

浅谈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中小学生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奋发上进、立志成才,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对推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中首先论述了中小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爱国知识的缺乏、学校教育失衡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生;教育一、中小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中小学生的爱国知识相当缺乏问题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使学校现有的各个方面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目前能够与新课标相结合的爱国主义知识教育的文章相当罕见,现阶段爱国教育的知识表现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爱国英雄容易被“ 遗忘”;其次是爱国主义基地教育严重受到“冷落”;再次是历史方面知识比较“ 模糊”;最后是爱国主义相关书籍遭受一部分人的“轻视” 。

2.中小学学校在德智教育方面的失衡问题德智教育在学校中本来是属于同步提高的教育内容。

可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校的教育功能上依然存在着德智失衡问题,也就是现在的小学教育中,更注重智的教育,对德的教育却是失衡状态,一直以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和提高。

目前的情况以考试分数的多少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学校的声望和地位,从而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几乎变成了一种活动形式,并不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准备的。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就形成了架空的现状。

3.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较为陈旧。

我们知道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德育组成的重要部分,在现行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含和基本要求都有明确论述。

但一直以来,中小学校在德育的教学内容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节或简单重复”的现状,有的偏离了学生本身特点,有的严重地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

学生普遍反映:“老师讲的内容都正确、很理想、很伟大,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基本用不上。

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偏差及矫正_李兴荣

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偏差及矫正_李兴荣

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偏差及矫正□李兴荣 石少锋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

但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一些偏差,往往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笔者试对这些偏差作一分析,并对如何矫正这些偏差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培养民族自豪感而非自大与虚荣心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些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但是,也应正视下列一些现象,如:外国先进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本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却在西方得以发展,甚至成为列强赖以对中国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的技术基础等等,并就此辩证地对学生进行分析、启迪。

否则,我们所要培养的可能不是爱国主义自豪感,而是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虚荣心。

隋唐时期,我国社会稳定,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唐初统治者的开明及人民辛勤劳动等方面以外,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如朝鲜的音乐、阿拉伯的经济作物和印度的佛教等传入,都在各自领域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可是,有些人却认为“夷人无补于国”。

就在中国已渐趋衰落的18世纪末,乾隆帝给英国乔治二世的一封信还说:“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虚荣心理,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认为,宣传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固然重要,但是,忽视古代中国自身的不足、外来文化的影响及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制约也不可取。

只有客观地辩证地评价我国古代的成就,才能使学生深感弘扬古代文化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也才能培养其对祖国的真挚的爱。

二、培养社会责任感而非自卑感与复仇欲中国近代史,对中国人民来说的确是一部不应忘却的屈辱史。

西方大小列强随意侵占我国土地,屠杀我国人民,夺我主权,抢我财富,对此,稍有爱国心者无不义愤填膺,而腐败的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要么妥协投降,要么委曲求全,更有甚者卖国求荣,怎能不令人痛恨!作为教育者,如果仅想以此来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似有偏颇之处。

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热爱祖国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

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热爱祖国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

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热爱祖国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一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法律规范,也是道德要求。

热爱祖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社会责任感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越坚定。

特别是教师,一位教师不仅要怀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持有深沉的爱,还要把为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一位教师只有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而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处处为事业着想,呕心沥血,矢志不渝地为培养一代新人而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我们都知道,就思想和行动的关系而言思想支配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

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

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

思想中包含着认识,但并非仅仅局限于认识。

人的思想还包括欲求、情感、动机、目的、意志等因素。

推动和支配人们行动的。

要想把书教好,只有在自己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发展与前途密切相关情况下,他的书才能真正的教好。

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人民联系起来的教师他的工作目的是浅薄的,他的工作的目标也是短小的。

为生活而教,不是为家乡国家人民而教,他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往往是短暂的,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倦怠止步不前的。

伟大的抱负往往是内在的动力的源泉,陶行知,斯霞杨瑞清等等足可以证明的。

凡是认为爱国主义是:”空洞的口号“或者”正确的废话“的人他们本身的认识也是非常让人遗憾的。

教师如果不爱国,根本不能把书教好。

持这种观点的人错误的认为学生的成绩好就是把书教好了,这样的老师就是称职的。

大家不觉得这样的观点很滑稽吗?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学生成绩再好同样不是社会的渣滓和负担吗?。

爱国主义在历史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爱国主义在历史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爱国主义在历史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对学生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与道德素养。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目前许多人对爱国主义却产生了许多认识误区和表达误区,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所导致的在历史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误区,本文将根据上述内容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爱国主义;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解决对策引言:爱国主义本身就属于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历史教师应当将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向学生进行有效且详细的阐述,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行,让学生能够努力地为国家付出,具有牺牲奉献精神,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道路都是有所益处的。

但是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爱国主义本身属于一种落后的价值观念,甚至将爱国主义看作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这样的错误认识势必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所以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纠正。

一、应用误区(一)夸张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实际上,历史学科也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对于全球趋势的认知也同样会影响到学生。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趋势,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论调,全球利益大于国家利益,凡是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只会导致国家落后于世界,使得各个民族之间形成隔离。

一旦教师受这种论调影响,在课堂上讲述全球化趋势时,向学生表达的内容就会有所偏向,或许教师始终都会认为自己对爱国主义的认知不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质量与吸收效率,但是人的行为始终都是由思想来进行指导的,尤其是像爱国主义这样的思想,更是能够指导人的人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始终保持慎重。

(二)盲目爱国的情绪目前的社会舆论趋势越来越不认同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形式的爱国思想,实际上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因为这一种爱国思想而导致的悲剧,爱国主义实际上也是有可能会被民族主义所利用的,当其被充当于极端民族主义的工具时就会产生不可磨灭的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2014-06-17 14:38来源: 求就是理论网作者: 朱桂莲经济全球化就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作用下,一方面随着商品、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打破民族国家界限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依存度日益紧密,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流动与经济发展的格局均显示出不均衡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作为观念形态的爱国主义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态度与答案。

在这些众说纷纭的答案中,不乏有一些不理性甚至错误的观点,冲击着爱国主义思想与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理性爱国行为,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正确的澄清与回答。

一、爱国主义过时论爱国主义作为对祖国的深切关怀之情,尽管也强调胸怀世界、兼顾世界利益并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但最关键的还就是要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为民族的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人们交往的划时代变革与“地球村”观念的传播,“爱国主义过时论”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争议中。

主张“爱国主义过时”的观点认为,世界市场已经建立,国家界限已被打破,人类文明也在走向融合,“地球村”正在形成,人们生活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集体中,凡事应该以国际社会为重,民族主义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民族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时代错误,应该被历史潮流的所摒弃,无需再谈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与爱国主义。

这种观点瞧到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共享与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没瞧清楚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从而夸大并美化了经济全球化,并抛开民族国家利益去空谈人类利益,在客观上严重影响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国家观念,淡化了人们为国奉献意识与国家安危意识,消弭了社会共同价值观与民族凝聚力,其实质就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原因主要有:一就是一些学者、知识精英过度鼓吹“全球民主化”、“普世文明”、“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宣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1]等,让人们形成一种自我殖民化的思维定势,自以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已经不存在了,人们都住进了地球村,当上了世界公民;二就是一些采用降低人格甚至国格的途径与手段去招揽生意的经济活动,如上海等地某些商家打出的“大日本”与“昔日法租界的风光”等广告,让人们在经济消费中不知不觉地淡化了国家主权意识、民族尊严意识与民族国家观念;三就是一部分民众的理论水平较低,在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把全球化现象进行了夸张与臆想,从而忽略了经济全球化中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不仅不就是对民族国家的消灭,而就是带有明确的民族国家利益目的的,其实质就是新自由主义推行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就是“全球国家与民族的解体,迫使各国政府放弃干预经济的权利,听任跨国公司与国际金融巨头操纵世界经济,听任美国政府与美联储挟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美国利益为中心,制定影响全球各国的经济政策。

”[2]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仍然需要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行动的指向标,即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与处理问题”,[3]在正确把握一切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的前提下,始终自觉、勇敢并善于捍卫我们国家的正当利益。

二、强势爱国论爱国主义作为一个人对其所属的国家或群体的热爱,对其制度的忠诚与对其国防的热情,首先表现为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但这并不就是说,要排斥其它国家与民族的共同发展,而就是要在拥有对国家的积极认同与对同胞的特殊关切的同时,容纳“她者”。

而在经济全球化中滋生的民族主义语境下,逐渐生出一种“强势爱国论”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还就是国际地位形象,我国都已经得到巨大的提升,具备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应该在我国国家主权、民族团结与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时,以强硬态度保护我国国家利益不被侵占,以强悍的姿态对世界说“不”。

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一种缺乏国际视野与人类情怀的民族主义,它有助于强化民族自尊心、自强心与自信心,有助于民族独立,唤起人们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保存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为政治统治提供了某种合法性基础,但也容易使人们在对待民族问题、国家利益方面,失去了理性分析判断的能力,不能客观、理性地瞧待祖国的文化与文明,易产生盲目自大、排外心态,或者纠缠于历史恩怨,易产生过于敏感、敌意的报复心态与不理性的“爱国”行为。

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主要就是:一就是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以一种独立的话语姿态出现在学术界的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人们不能正确的认识爱国主义,以为爱国就就是对外强硬,就就是排斥外国的一切文明,抵制外来商品,甚至认为爱国就就是不择手段的激情表达。

二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地位提升,人们日益高涨的民族自尊意识与国家主权意识,再加上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大一统”的国家观念与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使得人们在面对周边国家基于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对我国国家主权的挑战,及国外敌对势力在我国境内进行分裂主义的传教活动,挑起事端激发暴力恐怖主义与民族分离运动的行为,容忍度下降;三就是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间文化差异与价值冲突,媒体有意无意渲染扩大,从而引发各国、各地区人们以爱国主义的标签表达相互排斥与敌视,并以民意裹挟政府表达对外的强硬姿态。

随着世界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基于民族利益而发生的摩擦与冲突必然不可避免。

但就是这些摩擦与冲突产生原因却就是多样的,如果只就是因为误会、价值观的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摩擦与冲突,而且对冲突方的力量比我们强大或势均力敌时,强硬的姿态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

抵制外来商品,从表面上似乎在维护民族利益,实则不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互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双赢”的。

盲目抵制外来商品,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实际上就就是把自己关在了世界文明大潮制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一个理性的国家,不但要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而且还要化敌为友,加强合作与交流。

至于用那些不择手段地方式来表达的爱国激情,如打骂诅咒等,不但于爱国无任何补益,相反更就是害国的行为。

因为打骂诅咒不仅削弱了爱国的力量,而且损害了祖国的形象。

三、经济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把关心与维护祖国荣誉、利益,以及把推进祖国文明进步、献身祖国的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政治选择与道德取向的思想理念,在世界尚存民族国家分别时,理所当然应该以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在面临国际贸易、金融往来与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带来的巨大冲击时,都会强调经济爱国主义。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尤其强调经济爱国主义,一方面在抵御外资并购内资企业、防范本土商品与服务遭遇外来冲击等方面,实施市场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对一些新兴产业实行打压。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也出现了呼吁经济爱国主义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一方面国家要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下,实行“经济爱国主义”,“抵制洋货”、“购买国货”,以“国货消费”行为来保护民族工业;另一方面,个体要在中央大力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语境下积极消费,强调“买房就就是爱国”,“积极消费就就是爱国”。

这种观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孪生产物,就是国家民族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本质上就是一种狭隘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经济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

它既要求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审核、限制外国公司并购本国企业、产品进口,保护国内企业或产品,也要求人们的消费行为为国家整体利益服务。

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主要就是:一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资本谋求与政府联手,用并购方式占领我国市场,而我国企业的资本力量又不足以与之抗衡,从而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某种程度的阻挡,以赢得宝贵的经济结构调整时间以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二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或明或暗地采用一定限度的“经济爱国主义”干预经济活动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因而部分中国企业与民众认为中国也应该实施“经济爱国主义”;三就是世界经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为拉动内需为主,为了刺激民众消费,一些学者把消费行为意识形态化,并使其与爱国主义捆绑在一起。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过分强调保护民族落后产业与企业的经济民族主义,最终会有损国家竞争力,而把消费行为意识形态化的“消费爱国主义”,则就是对人们消费的一种道德绑架,最终也只就是消费并伤害人们的爱国情感。

四、爱国但不认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就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一致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也出现了一种离开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去抽象地谈论热爱祖国的虚无主义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可以分开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不意味着必须认同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

出现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有:一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党与政府没有有效解决老百姓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特别就是执政党的腐败问题,导致人们对党与政府的疏离感、不信任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不足;二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先进的传播手段,不断鼓吹人权高于主权、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军队国家化、领土分治化等思想观念,制造人们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价值观的崇拜,同时利用我国在民主建设、民族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存在的失误,攻击我国民主、人权,煽动人们对政府的不满, 使一部分人对西方世界的民主与繁荣充满仰慕,她们希望中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三就是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上,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主张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在战略政策方面,鼓吹全球资本主义化。

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一些人也开始认同,只有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政治”才就是最好的民主形式,主张用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制,竞选制等来取代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等。

“爱国不认同社会主义”的观点,实质上就是对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就是对“西化”、“分化”的某种程度的迎合。

祖国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借以生存与发展的“政治的、文化的与社会的环境”,从来就不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在内容上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也包括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国家制度。

在中国,共产党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国家制度,就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也就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来抽象地谈论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