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复习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复习讲义(沪科版).ppt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复习讲义(沪科版).ppt
第 7 题图
16
8.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 正确的是_____B_____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1_.4_0____cm.
第 8 题图
17
◎考点四 运动图像的分析 【例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 做直线运动,其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C )
40
8. (2017·吉林)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 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 是 3000 s,步长是 0.5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___1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静__止__的.
41
9. (2016·北京)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 滴通过 AB 和 BC 所用时间均为 0.1 s.水滴由 A 位置下落 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2_0_.0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 落 的 平 均 速 度 是 _____1_____m/s. 该 水 滴 下 落 过 程 是 变__速__直__线____运动.(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42
◎对位置变化的理解不到位导致错解 1. 如图所示,O 为圆形跑道的圆心,晓华沿跑道绕圆 心 O 跑了一圈,以圆心 O 为参照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43
A.晓华在任何位置与圆心 O 的距离不变,所以晓华 是静止的
B.晓华相对于圆心 O 位置不变,所以晓华是静止的 C.晓华离圆心 O 距离不变,但位置是变化的,所以 晓华是运动的 D.晓华在不停地跑,所以不论以哪个物体为对照标 准,晓华都是运动的
3
【解析】根据甲图,虽然可以判断两车间的位置发生 了变化,但由于没有其他物体作参照物,因此不能确定哪 辆车是运动的,A、B 都错误;根据乙图,以路桩为参照物, 可以判断小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而货车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因此以路桩为参照物,小汽车是静止的,货车是运动 的,C 错误,D 正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配套课件第二章 阶段专题复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配套课件第二章 阶段专题复习.ppt
v
可得310渔政执法船以最大航速到达离广州1 100 km的南海某 处,需要的时间 t s 1 100 km 27 h。
v 40.7 km / h
答案:运动 27
21
2.(2011·厦门中考)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 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 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 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 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18
3.常见错误: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不同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不 带脚标加以区别。 (2)没有统一单位。 (3)代入数据过程中只代入数值,漏掉单位。
19
【跟踪训练】
1.(2012·绍兴中考)中国310渔政执法船,最大航速达
40.7km/h。4月18日上午,它驶离广州渔政码头,开赴南海某
13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4
【跟踪训练】
1.(2011·广州中考)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约为( )
A.1mm2
B.1cm2
C.1dm2
D.1m2
【解析】选B。本题考查长度和面积的估测。中学生大拇指指
甲的长度约是1cm,宽度约是1cm,故指甲面积约是1cm2。
15
2.(2012·随州中考)如图测量的橡皮擦的长度为 cm。
则总距离为:s总=s′+s减=60 m+30 m=90 m 又s总>80 m,故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答案:(1)20 m/s (2)见解析
23
24
海域执法。以310渔政执法船为参照物,渔政码头是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

2. 速度:回顾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

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加速度:复习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含义。

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运用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 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视频中的物体运动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知识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二章的内容,包括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择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册上的题目和一些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设计板书,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练习册上的题目。

2. 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2.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概念速度与平均速度的计算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回忆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 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运动描述的相关概念,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物理实验的操作与数据处理。

2. 难点:运动描述中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5分钟):通过播放体育赛事中的精彩瞬间,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方向,从而引入运动描述的相关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分别回顾第一章的科学探究方法与第二章的运动描述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演示(15分钟):选取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定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现场演示并讲解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难点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难点,如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计算,进行讲解和互动讨论。

6.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如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物体表面的摩擦系数。

7. 成果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科学探究步骤、运动描述公式等,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运动描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到达终点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课
6、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108米/秒,地球的周长约4×107米,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_____秒。
7、请根据图4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意,在遵守
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小时,汽车的速度是_____米/秒。
教后
反思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例4】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精析:进行长度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必须紧贴刻度尺。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太阳
【例2】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m/sB.7m/s C.3.5m/s D.2.5m/s
【例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临沭县石门镇石门初级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学期总编号:01
课题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课时
第1课时(总1课时)
课型
复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
2、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板书
设计
运动的世界复习课
1、机械运动:动与静;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复习课件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复习课件 沪科版

参照物
• 定义: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
• 如何选择:除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
• 如何判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 1)确定研究对象 2)选定参照物 3)判断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 变化没有
长度测量
• 测量工具:刻度尺 • 长度的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微米、纳米. • 长度的国际制基本单位:米——m. • 基本换算:1km=1000m,1m=1dm 1m=100cm,1m=1000mm,1m=106μm, 1m=109nm.
刻度尺的使用
• 刻度尺的使用的方法: 看—放—读—记. • 记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单位 25.3 9 cm
准确值=25.3cm 估计值=0.09cm 分度值=1mm
练一练
时间的测量
• • • •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时间的单位:(小)时、分(钟)、秒. 时间的国际制基本单位:秒——s 基本换算:1h=60min,1min=60s, 1h=3600s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 累积法
配合法
替代法 滚动法
测量误差
•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 测量误差的来源:观察者、测量工具、测 量方法. • 减小误差的方法: 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 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重要的一句话:错误可以避免(消除), 而误差不可以避免(消除).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速度一直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 特点: 1.速度的大小不改变. 2.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平均速度
• 定义:反映物体平均的快慢程度. • 特点:只能大体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s •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v
t
探究报告
• 包含的内容: 提出问题——进行试验——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专题复习教案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专题复习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专题复习专题一参照物的选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探究引路【例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

解析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坐在车厢内座椅上的乘客,它的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它们均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路旁的树木、房屋,它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故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行李架上的物品是运动的。

答案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旁的树木、房屋【例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到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到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到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在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均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B.甲、丙均匀速下降,乙静止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解析本题涉及三个物体的相对运动情况,情景较复杂,若有一处分析失误,则由此推导的结论一概错误,但只要找出题中的突破口,逐一分析下去,还是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的。

本题突破口为丙看到的情景,由于楼房相对于地面一定是静止的,所以丙看到楼房匀速上升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说明丙在相对地面匀速下降,而甲看到丙匀速上升,说明甲也在匀速下降,且甲下降的比丙快。

而丙看到乙上升,则乙可能静止、上升、下降(乙比丙下降得慢),综合考虑这三种情况,可找到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BC。

答案BC归纳拓展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所选参照物应当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2.同一物体,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既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

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完全取决于参照物的选取,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复习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复习课
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 s末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 s末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图像的理解与分析。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在速度v一定时,
通过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 − 。
(3)怎样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
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量”,最后
才正式测量。
本章热点题型
一、长度测量
例1 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方法归纳】解答本题要 Nhomakorabea住三点:
【解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有刻度的一边要跟被测物紧贴,这
_________s。
60
3 600
(2)测量工具:钟表。
3.误差:
测量值
真实值
(1)概念: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
多次测量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____________求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
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
(3)误差和错误的异同:________可以减小,________可以避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的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解析】测量时应该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
跟踪练习3 小明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
有意义,故选项说法A错误;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上 第二章 光 复习课 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上 第二章 光 复习课 课件
小孔
太阳
太阳
A
6、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源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1-1-11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α=______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 α角应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倒
大小
实虚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u>f
v>2f
2f>v>f
u=2f
u=f
u<f
不成像
倒立
倒立
实像
实像
等大
放大
v=2f
正立
放大
虚像
照相机
测焦距f=u/2
投影仪、幻灯机、放映机
测焦距
放大镜
注: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光学成像比较
小孔成像
平面镜
光的折射成像
凸透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光的直线传播
C
A
光的色散练习
图1-1-11
45°
增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像发出的光线进入了人眼的缘故B、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实际上是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或物体反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C、我们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与平面镜成像的道理不相同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逐渐变小
考点训练
光沿直线传播

直线
像(小孔成像)
A
光的传播练习
4、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揿表,而不是听到枪声揿表,这是因为( )。A、看枪冒烟揿表比较方便B、看枪冒烟不会受到场地嘈杂声的干扰C、听到枪声揿表计时不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D、听到枪声揿表计时不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5、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不同,光可以在介质中传播,_______(填“也可以”或“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6、太阳发出的交经500s射到地球上,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km。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
位数保持一致,把求出的平均值记为测量结果.
24
【中考警示】(1)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 度时,不能求平均值. (2)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同一测量结果 可以用不同的单位记录,但其准确程度不变.
25
【延伸拓展】特殊长度的测量
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 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
2
二、动与静 位置的改变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___________. 参照标准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被选作 _________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改变 (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在 _____. 没有发生改变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 _____________.
20
答案:(1)对面的客车 的 客车等)
(2)地面(房屋、相对于地面静止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
运动状态不同)
21
二、长度的测量 1.选 (1)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大于物体的长度; (2)刻度尺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此外还要考虑测量的 可行性. 2.放 (1)对齐零刻度线; (2)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齐或平行;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翔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奥利弗的平均速度.
13
提示: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相同时间比路 程,相同路程比时间.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说明刘翔跑过
的路程比奥利弗长,又因为他们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刘翔比
滚动圈数,即可算出曲线的长度.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PPT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PPT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


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间 用路程与时间的比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实质就是一个时间单位内的路程

速度
实质与方法1相同
速度概念与公式
速度的两个单位
1 m/s=3.6 km/h
1 km/h =
1 3.6
m/s
【例1】(1)(2018·宜宾)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确定 ------------------分析--------------------------判断
and
判断?是参照物
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七字诀:
①认(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 ②选(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 ③放(尺沿被测长度放置,刻度贴近被测长度) 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⑤读(准确值+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⑥记(数字、单位) ⑦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湘潭中考)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1_._1_5_ cm。 2.(广东中考)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3_3_5_ s。
3.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 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 向后退去,是以_马___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 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5 m/s,则大约 需要__2_0_小时。
【例2】(2019·北京)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 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
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

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第二章复习(共54张PPT)

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第二章复习(共54张PPT)

变式练习
• 2.(2008· 常州)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 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 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 ①使刻度尺前先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 度值、单位; • ②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 • ③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 ④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为了减小误差,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链接中考
链接中考
• 1.(2008· 泰安)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 一。如图1-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 一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 )
• •
A.地面上的人 • B.“歼一10”战斗机 •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 D.“歼一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3)用刻度尺测长度
• 长度的测量可分为如下几步: • ①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量程,_______和________。 • ②正确摆放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有刻 度的一侧要紧靠_______,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 • ③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 • ④正确记录:测量值是由_____、估计值和______组成。 为了减小误差,要_________。
链接中考
• 1.(2008· 泰安)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 一。如图1-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 一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歼一10”战斗机 •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 D.“歼一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第三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复习课件 14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第三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复习课件  14张PPT

知识点 5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
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
金 属
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测小车从 片
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把s1和
t1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 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s1
s3
s2
(2)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和所用时间t2 ,将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小____(填
“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4_0_._0_cm;tBC=___1__s; vAB=___0_._2___m/s;vBC=____0_._5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大____, 是在做__变__速__直__线___运动;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
第三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知识点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知识点 2 速度
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物理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公式 v s t
变 形
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2.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相邻两个位置的时间间隔为 0.02s。从图中可以判断,该木块做__匀__速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 运动。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2的距离是_1__.8__0_____cm。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 位置4的速度为_0__.9______m/s。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运动场景引入,从具体的长度、时间测量以及运动快慢比较出发,最后回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相对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较为深刻的主题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

2.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3.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4.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2.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3.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4.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课前准备预习“物体的运动”,写出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2.刻度尺的使用3.误差的概念和减少的方法4.特殊的测量方法学生总结1长度的单位有Km m dm cm mm μm nm 及其单位换算学生练习:在下列数值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某同学身高17.22.一根头发直径约为72 。

3.南京长江二桥全程长21197 。

4.物理课本长度为258 。

看:5.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读:一、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对齐读:二、视线垂直刻度尺三、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练习:读出下列两个刻度尺所测的物体的长度:二、复习速度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v=s/t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如百米赛跑: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2.路程一定比较时间(裁判)学生练习: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 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m) 。与其它单位
的换算关系是:1m= 10-3 km 1m= 10 dm=102 cm = 103 mm= 106 μm= 109 nm 。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常用的还有游标卡 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做到三看,一看刻度尺的 零刻度 是否磨损, 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二看刻度尺 的 测量范围(即量程) 。三看刻度尺的 分度值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C.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是在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但不能根据特点去判断物 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应根据定 义去判断
②在实验中除了图4-2-3所示的实验器材,还缺少_____; 刻度尺 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 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 秒表每格为1s), 测出s1=16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 度v1= ___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0.32 s3 v3=___ m/s,在s1、s2、s3、三段路程中__段路程运动 0.4 平均速度最大 快,原因是___________.(小车长忽略不计)
A
) B.误差就是测量
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甲______cm;乙______cm;丙______cm 1.2 1.40 1.70
3. 速度 ⑴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⑵
例 林强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 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 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 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 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刻度尺没有放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小结
参照物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它的 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 和方便而定.匀速直线运 动是一种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速度在数 s 值上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公式为v= ,公式的 t v 与s、t无关,不能理解成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匀速直线 运动特点是在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但不能根据特 点去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应根据定 义去判断. 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 度,应该用总路程除 以总时间,而不能盲目地求速度的平均 值,因为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段时间或路程中速度 的平均 值.解决运动中问题时,首先确定参照物,根据物体运动情况 建立 运动图景(即运动线路图),找出等量关系也是 解决物理 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503.0mm 1. 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厘米和50.30厘米,试判断: 1cm (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28cm 0.4cm 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 1mm (2)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的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503mm 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 0.0mm 。 17.25cm 2 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 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②使用: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放正: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必须放正
重合,不能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
能“悬空”。 正视: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 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 组成;数值
位,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结果由 数值和单位 包括 准确值和估计值 。
一个人骑自行车向东行驶,这时 有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向东疾驶而过, 对骑自行车的人的运动情况有三种不 同的说法:说他是静止的;说他是向 东运动的;说他是向西运动的。这三 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向东运动的; 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向西运动的;
• 【例1】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公 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 ,该同学选择的 参照物是( D ) • A.树木 B.地面 • C.天空中的云 D.该同学乘坐的汽车
例 正确的是 (C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s 由匀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可知,以下说法中
例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 比为2∶3,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4 ,则甲、乙两物体运 动速度之比为(B ) A. 8∶9 B. 9∶8 C. 2∶9 D. 9∶2
运动的世界 复习
要点考点聚焦
本章涉及的考点有: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 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速度和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直线运动.从中考命 题看,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取、运动的相对性、 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单位换算、匀速 直线运动的理解和 平均速度的计算常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平均速度的测量 可能会以填空 或实验题型出现.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 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建立运动图景来解 决问题的能 力.
图5
2. 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s)。它们的 换算关系是:1h = 60 min = 3600 s。
(2)实验室里,常用 秒表 测量时间,而生活中常用的时
间测量工具是: 停表 。
3 误差和错误: 误差 不可以避免,而 错误 是可以避 免的。常用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方法减小误差.
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C ) A.20m/s
7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60m路程的速
度为4m/s,后一半60m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 中的平均速度是 ( B )
A.4米/秒
B.4.8米/秒
C.5米/秒
D.6米/秒
8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 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C )
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
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C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 B.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
75次左右。
C.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
D.中学生质量约50kg。
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3m/s。
6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
一个事先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而言的。 2. 参照物及其选择:
(1)没有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择是 任意 的。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会不同。
(3)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时候,通常就选地面或在地 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 参照物 。
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3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 B 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 就使用方法而言,B 尺不正确。使用方法正 3.0 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 cm。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快慢程度可以用_______ 来衡量,平均速度通常 是指在某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大致 粗略的速度,它的计 算公式也是v=s/t 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s/t来计算,
1 2
vv 切勿利用V= 2
来计算。
• 例: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 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 13.3 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1、小李每天早上步行上学的速度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B ) A、1.2km/s B、1.2m/s C、12m/s D、1.2cm/s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 可能是静止的。 3 毛主席诗词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其中所指的参照 物是 ( A ) A. 太阳 B. 地球 C. 天上的云彩 D. 月亮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B.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速度越大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越长,所需的时间越 长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 m的路程用了30 s时, 那么它在第15 s时的速度为( C ) A. 0.5 m/s B. 0.75 m/s C. 1.5 m/s D.无法确定
机械运动 动与静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 动 的 世 界
长度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时间测量 测量
常用测量方法 测量误差
比较快慢的方法
快与慢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直线运动
探究报告

运动: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 简称 。
s v= t 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①实验原理是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