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克》

合集下载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名叫《认识千克》。

本课程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千克的含义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千克意识,为日后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明确千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使用千克的方法;3.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4.能够举一些日常感性理解千克的例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注重启发性,情境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模式;2.通过问题探究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好奇心;3.通过互动讨论、学生角色扮演等形式活跃气氛;4.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常识紧密结合,掌握知识。

3.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2.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思想。

三、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1. 教学素材本课程所需素材包括:千克物品、手持秤、图片、实物用具(如米袋、水桶等)。

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探究性、互动式和综合性教学方法。

通过探究问题、分组活动、互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思考、讨论。

四、教学流程及具体步骤1. Warm-up1.通过发放用于计量的米袋或水桶等实物用具,并提问:为什么会发明这种实物用具?2.引导学生思考单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Presentation1.出示一张轻重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估量,并说出估量的结果;2.以手持秤为例,让学生尝试将实物放在秤上进行称重,并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引导学生认识千克,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一些千克物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来认识千克的大小、重量和重要性。

3. Practice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来估算出一些日常中常见的重量;2.让学生模拟使用秤进行称重,并对称重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让学生引出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单位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质量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千克等质量单位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能正确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认识千克,能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质量的计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千克这个质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千克。

3.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量。

4.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千克的理解和运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千克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意图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意图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千克的单位,了解千克的概念,掌握千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关系,并能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估测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2. 使学生能够进行质量的估测和计算,并能运用千克进行实际操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千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关系。

2. 质量的估测和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千克砝码。

2. 不同质量的物品,如书本、苹果、水杯等。

3. 电子秤。

4.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引出千克作为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千克的概念,以及千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关系。

3. 演示:使用教具,展示千克的实际重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千克的概念。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质量的估测和计算,使用千克进行实际操作。

5.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

2. 千克的概念及其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关系。

3. 质量的估测和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列举出五个日常生活中使用千克的例子。

2. 估算并计算以下物品的质量:一本书、一个苹果、一杯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质量的概念,进而学习了千克作为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演示、实践和讨论等环节,学生对千克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估测和计算。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质量的估测和计算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详解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买水果的时候,为什么要称重吗?”或者“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标签上为什么会标注重量?”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思考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和千克的概念。

《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3篇

《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3篇

1、《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3)扩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三、理解延伸课件出示: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找错误。

课件出示小明日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并能够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千克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千克的使用情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质量有一定的感知,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质量观念,对于千克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千克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认识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并能够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认识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并能够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千克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单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克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质量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千克的概念,理解千克作为质量单位的使用情境。

3.巩固新知: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巩固对千克的认识。

4.拓展应用:学生运用千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反思:学生总结对千克的认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千克的概念和运用。

可以设计成两个部分:1.千克的概念:千克,质量单位,相当于1000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千克,学会用千克作为单位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与克的关系,并能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量观念,他们学会了用克作为单位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更熟悉的是千克这个单位,因此,他们对千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与克的关系,并能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与克的关系,并能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质量的计量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千克。

2.探究千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探究千克与克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千克的概念。

3.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换算方法。

4.运用千克进行计算:教师设置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1 认识千克》课件PPT(精美)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1 认识千克》课件PPT(精美)

典题精讲
课件PPT
2.你知道它们的载重各是多少吗?
电梯的载重是1000千克,液压 车的载重是2000千克。
字母“kg”表示“千克”。
课件PPT
典题精讲
3.你知道这些物体各重多少千克吗?
8
7
4
用电子秤称物体时,直接看显示的数量。盘秤称物体时, 指针接近几大约就是几千克。
易错提醒
课件PPT
1袋大米重( )。
答 : 4 袋 这 样 的 面 粉 重 40 千 克 。
可以这样想。
1袋面粉重10千克,4袋这样的面粉就是 有4个10千克,可以列式:10×4。
学以致用
课件PPT
4. 小冬用20元钱买9千克西瓜,找回2元,每
千克西瓜多少元? 20-2=18(元)
18÷9=2(元) 答:每千克西瓜2元。
我是这样想的。
课堂小结
大家想一想,什 么是千克?
课件PPT
怎样称量物体有 多重?
1.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 “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2. 称量物体有多重,可以用秤称一称,生活中常见 的秤有台秤、电子秤、秆秤等等。在称量时要看清 单位,读准刻度。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 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 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是1000的道理。
学以致用
2.算一算。 18千克+20千克= 38千克 72千克-43千克=29千克 25千克×3=75千克 32千克×4=128千克
友情提醒
在计算时除了要正确计算外,可不要忘 记写上质量单位哦!
课件PPT
学以致用
课件PPT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千克》一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知千克的概念,理解千克与克、千克与斤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长度、面积、体积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克、斤等质量单位的概念较为模糊,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千克的概念,理解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千克,知道千克与克、千克与斤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千克、克、斤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克、克、斤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千克的概念,理解换算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克、斤的砝码,天平,水果、蔬菜等实物。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水果、蔬菜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蔬菜的质量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质量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千克。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千克、克、斤的砝码,让学生观察。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砝码代表什么意思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讲解千克、克、斤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几个有关千克、克、斤的换算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如:“一个苹果的质量是200克,把它换算成千克是多少?把它换算成斤又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千克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难点:学生能够将千克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够灵活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千克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克砝码、物品、天平等。

2.教学材料准备:千克的概念介绍、实际操作指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物品的质量。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千克的概念,解释千克的含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千克的质量。

例如,用天平称量一千克的物品,让学生亲眼看到一千克的实际质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任务,如小组内互相称量物品,看看哪个小组称量的物品质量最接近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一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掌握千克的定义,学会用千克作为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千克的定义及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千克的定义及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克的定义,学会用千克作为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千克的定义,学会用千克作为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难点:千克的实际运用,以及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千克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秤、物品(如苹果、书本等)、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千克秤、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创设一个情境,如“称一称,谁的重量更大?”让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千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千克的概念。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质量标签,让学生认识到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千克和克》克、千克、吨的认识PPT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克、千克、吨的认识PPT课件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千克 作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千克用符号kg表示。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探究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1千克
1千克=1000克
500克+500克=1000克
返回
A.4个苹果
B. 2只小狗
C.一样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用去了200克,这袋洗衣粉 还剩多少克?
1千克=1000克 1000克-200克=800克 答:这袋洗衣粉还剩800克。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 位,千克用符号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课后作业 课本: 第79页第2、3题
返回
克、青千岛克版、(吨五的年认制识) 认数识学质量二单年位级千克下及册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六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千克和克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情境导入
最大的袋鼠大 约重90千克。
世界上最小 的狗大约重1 千克。
1千克有多重?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探究新知

1千克有多重?
1袋洗衣粉 重1千克。
2袋食盐重1千 克。
这5个苹果的质 量大约是1千克。
返回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千克》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他们对于质量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千克的概念以及换算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能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难点: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千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水果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水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水果,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从而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然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书包、篮球等,让学生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的测量和换算。

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等,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千克的定义和用途;
2.掌握千克的读法及其符号;
3.能够使用千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重点:
了解千克的定义和用途;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认识千克
千克是重量的计量单位之一,是国际通用单位,用符号“kg”表示。

千克是由千克原器定义的,被定义为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千克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我们可以用千克来称量食物、瓜果蔬菜等物品的重量。

二、千克的读法
千克的读法很简单,就是““千克(Kg)”。

在数学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千克来计算物品的重量,例如:1kg=1000克、1千克=2斤等。

三、使用千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学生可以使用千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例如:
1.张三买了3kg苹果,李四买了5kg苹果,两人一共买了多
少苹果?
答:张三和李四一共买了8kg苹果。

2.一袋米有10kg,如果有24袋,一共有多少千克米?
答:一共有240kg米。

小结: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了解了千克的定义和用途,学会了千克的读法及其符号。

学生们也掌握了使用千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掌握计量单位,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认识千克PPT课件

认识千克PPT课件
第二单元 千与千克
第1课 认识千克
1
这两袋食识秤 天平
电子秤
磅秤
盘秤
台秤
弹簧秤
1 认识千克
秤一般物品有多重, 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1 教学活动:称重量 用台秤称一称红枣有多重?
1 教学活动:称重量
0
指针指向1,

表示1千克。
这袋红枣重1千克。
1 小组合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先称一称,再用手掂一掂
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大约重多少千克。 你能在书包里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 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吗?
书包大约重2千克。
练习 1.说出袋里的食品有多重。
1千克
5千克
净含量什么意思?
2.你知道它们的载质量各是多少吗?
3.看图填一填。
8
7
4
4.选几种水果或蔬菜,先估计1千克各有多少 个,再称一称、数一数,把结果填在表里。
答案略
小结: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即1千克可以写成1kg。 千克又叫作公斤。
谢谢观看

认识千克教案(精选6篇)

认识千克教案(精选6篇)

认识千克教案(精选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认识千克教案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认识千克教案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教材简析: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学习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三、巩固练习基础训练:1.想想做做1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第二单元《认识千克》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千克》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千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秤来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演示千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千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千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认识千克》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千克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他们能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并且在简单的换算题中表现得很好。但是,当我让他们将千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就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虽然理论知识掌握了,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千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称重的情况?”(如称水果、蔬菜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的奥秘。
(4)联系生活实际,能正确应用千克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克这一质量单位,提高学生的量感认知;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加深对质量单位千克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质量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估测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千克
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 “千克和克”的第一节“认识 千克”。 教材分析:在小学阶段学习的量的计量单位包括:货币单位、 时间单位、质量单位以及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虽然常见,学生 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 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并且要感知。千克学习是在学 生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之后,初次接触到的质量单位,教材先从 称量物体的实际情况中引出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再认识各种各 样的称,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学习千克,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 习其他质量单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问题一:下面两个苹果哪个重一些?
问题二:下面两个物体,问哪个重一些?
木块
铁块
问题三:下面两个水果大小差不多,问哪个重一些?
问题四: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秤?
认识台秤
数字指重量(千 克/kg)
Hale Waihona Puke 秤面课后作业



教学重点:认知质量单位千克。 教学难点:估测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 千克的质量观念;认识几种常用的秤,并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读 出物品的重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初步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并体验到知 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育学生从小使用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 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是学生建立重量 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掂一掂、 估一估、称一称等多中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到一千克的 重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千克有切身的体会,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