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解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解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但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我国不断出台了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
本文将对这一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一、政策背景我国城乡发展一直存在差距,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差距、公共服务差距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繁荣。
二、政策内容1. 资金支持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中,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
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还将鼓励发展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2.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政策中提到,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
3. 产业发展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中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
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引导城市资本和技术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动发展。
4. 公共服务政策中还提到了公共服务的问题。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政府将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投入。
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三、政策意义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的出台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
通过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经济的互动发展。
其次,政策将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乡村公共服务振兴提高农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基本需求

乡村公共服务振兴提高农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基本需求乡村公共服务振兴:提高农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基本需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为了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的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和建设。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石。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方面的改善。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基础设施条件,使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不再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提升教育水平教育是农民群众的一项基本需求,也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升教育硬件和软件条件。
同时,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并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此外,还应鼓励农民群众继续学习,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技能。
三、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也是乡村公共服务振兴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水平,增加医生和护士的编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满足农民基本需求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支持和投入,鼓励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可以组织各种文化节目和展览,开办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增强农村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三篇)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本____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____年,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 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推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方案旨在提出____年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____年,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协调,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三、重点任务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1)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 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2)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 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3)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推广适合农村发展的科技成果,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1)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提升农民居住环境。
(3)加大农村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促进农民就业创业(1)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强农村就业服务, 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和技能培训。
(2)鼓励农民创业就业, 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培训, 增加农民创业成功率。
(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政策, 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4.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 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2)鼓励农村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组织和社会事业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展。
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城市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加强城市环境治理,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概述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区域间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显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与一体化,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2)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3)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 原则(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注重公平、公正;(2)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协调发展;(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4)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5)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建设,提升农民素质;(6)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实施步骤1. 加强规划引导(1)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注重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村产业水平。
2. 优化资源配置(1)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合法权益;(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3)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提高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化水平;(4)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
3. 改善基础设施(1)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交通便利度;(2)完善农村供水、供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3)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
4. 推进农业现代化(1)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5. 加强农村文化教育(1)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条件;(2)推进农村数字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3)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逐渐减小。
为了促进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城乡一体化目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一体化,让农村地区的居民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
2.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培育乡村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4.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收益。
三、重点任务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需要落实以下重点任务: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优化乡村公路网、农村供水供电体系,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为农村地区提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持。
2.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改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文化生活质量。
3. 发展乡村产业。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 推进农村土地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程,确保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
四、政策措施为了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有效落实,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投入金额,保障实施顺利进行。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扩大资金来源。
2.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法律保障。
同时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对各地推进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实施方案有效落地。
3. 推动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城乡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

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显现出来。
城市的繁荣与农村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城乡之间的划分也逐渐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围绕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意义、挑战和措施展开讨论。
城乡一体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乡一体化改革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和农村作为两个不同的经济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
通过加强城乡一体化,可以促使城市的技术、资金和市场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
其次,城乡一体化改革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城乡一体化改革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公共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福利,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然而,城乡一体化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当前,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模式和治理体系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城乡一体化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
此外,城乡一体化改革还需要解决土地流转、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其次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和低附加值产业的问题,农民的收入来源有限。
因此,城乡一体化改革需要加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发展。
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进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当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这限制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就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重要意义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
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部分地区非户籍居民大幅增加,非户籍居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凸显,部分地区存在村庄空心化现象,农村“三留守”群体持续扩大;农村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农村居民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难以适应;村民自治机制和法律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等。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推动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和谐相处,有利于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好地衔接互动,有利于增强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农民幸福安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农村社区建设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行政村范围内,依靠全体居民,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努力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做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推进试点工作。
二、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为根本,完善村民自治与多元主体参与有机结合的农村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健全村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有效衔接的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文化纽带,构建生态功能与生产生活功能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打造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使城市和农村享有相同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等,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资源的优化配置包括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等。
以下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措施:1. 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和配置,促进农民的土地流转。
2. 加强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促进农民向城市转移就业。
3. 发展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贷款、信用和保险等金融产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1.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3.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扩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许家湖镇“六理念”保驾护航农村社区建设

许家湖镇“六理念”保驾护航农村社区建设今年以来,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彻底改善居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发展进程,许家湖镇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六”重点镇建设总体思路,以建设“工业重镇、商贸强镇、生态靓镇、休闲名镇”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相关要求,逐步形成“一镇、两带、三园、四区”镇域产业新格局。
2012年,全镇计划重点实施春水、岜山、于家官庄三个社区建设,共涉及11个行政村4462户,14000多口人,将累计建设170栋安置楼。
工作中,始终把“六个理念”作为工作指导,严格督促落实。
一是民生的理念。
工作中许家湖镇始终坚持将民生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理念,真正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全面提升全镇的民生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
二是反哺的理念。
积极响应上级对农村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国家政策,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全面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成果落到实处。
三是互惠的理念。
要把城乡作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机整体,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纽带,充分整合、合理配置农村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的资本优势,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大手笔的拓展开城市发展框架。
四是共享的理念。
要按照“全民共享”的工作思路,加快消除城乡差别,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最有效途径,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成果。
五是超前的理念。
要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把全镇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放在一个历史的高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不落时、永不落后。
六是和谐的理念。
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指导方针,以优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耐心的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有序进行、稳步推进。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举措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举措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举措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这些举措。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投入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调整财税政策等方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来源。
二、优化人才结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
针对目前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人才结构。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公共服务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和质量,推广智能化技术,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完善制度机制完善制度机制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修订和落实,推进相关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六、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参与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七、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群众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城市与农村之间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资金保障、产业协调和社会公平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一、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在制定城乡发展政策时,应以均衡发展为导向,注重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一方面,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城乡用地,防止城市过度扩张和农地过分外迁。
只有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良性发展。
二、资金保障资金保障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城市和农村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确保农村人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此外,还需要建立城乡统筹的财政体制,合理调配财政资源,保证城乡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三、产业协调产业协调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传统上,城市主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而农村则主要依靠农业。
为了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应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合作和协调。
一方面,可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城市企业转移或外迁农村地区,促进农村工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只有通过产业协调,才能实现城乡间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四、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目标。
城乡发展一体化应关注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3篇)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____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一、引言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出路。
____年,我国将继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将围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目标____年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保障共享、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具体目标包括:1. 建立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4. 构建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权益平等保护;5. 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三、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 健全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一协调;2.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4.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5. 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作。
四、工作措施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1.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确保城乡规划和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2. 加大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先保障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4. 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权益的平等保护,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5. 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投入,推进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作,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延政发[2013]80号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延政发[2013]80号](https://img.taocdn.com/s3/m/c0bfa45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7.png)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正文:----------------------------------------------------------------------------------------------------------------------------------------------------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延政发〔2013〕8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两年来,市、县两级整合捆绑资金和项目,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工作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从近期督查来看,整体进展缓慢,一些地方工作仍然停留在规划论证阶段,没有实质性工作进度;有的县重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视不够;还有一些县资金管理不规范,管理服务机构重叠,人口聚集缓慢,产业配套不到位,投入力度不大、布局不够合理等等。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率先实现延安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各级各部门要坚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加强政策学习宣传,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二、进一步修订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1、明确发展目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是聚集农村人口、改善居住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100个以上2000人左右新型农村社区,形成梯次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村落布局,社区居住人口达到30万人。
2、合理布局空间。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必须符合五方面基本条件:一是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出行;二是有条件聚集人口,便于提供公共服务;三是产业发展有基础,确保群众进得来、留得住,有产业、能致富;四是有发展空间,建设用地有保障;五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相对较好。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报告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报告一、引言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以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的过程。
山东省胶州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报告将对胶州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胶州市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首先,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设了一批与县城、主要交通枢纽相连的农村公路,提高了农民的出行便捷程度。
其次,完善农村供水设施,修建了一批新的供水系统,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改善了农村电力供应状况。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胶州市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发展。
首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再次,加大农业投入。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机装备更新等,提升农业生产力。
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了城乡差距的缩小。
四、发展乡村产业胶州市通过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首先,发展特色农产品。
胶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
胶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再次,发展传统手工业。
胶州市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发展传统手工业,增强乡村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这些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提升。
五、加强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胶州市通过加强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建设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乡村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乡村建设的良好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一体化的进程。
因此,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积极推动乡村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同时,要注重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农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比如,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农村道路的交通监控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农村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特别是要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乡村学校的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此外,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水平。
同时,要鼓励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提供多样化的农村文化体育服务。
再次,要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要通过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可以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产业发展能力。
通过农民的自主创业和合作经营,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最后,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建设良好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动乡村建设的关键。
要强化乡村治理主体功能,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可以通过建设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乡村建设。
城市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方案

城市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提升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都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地区都有良好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同时,要注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交通、通讯和生活设施上进行改善,以便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二、教育公共服务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普及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在城市,要加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支持,提升教学条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前往农村地区工作,保障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的统筹规划,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城市地区,要加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提升农民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四、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在城市地区,要加大文化设施和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丰富文化体育活动内容,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品质;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丰富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五、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加强城乡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促进农村就业创业。
在城市地区,要加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创业基地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信息和政策支持;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农民就业创业的培训和扶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在城市地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和垃圾处理情况;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2024年五抓五促工程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五抓五促工程工作总结范文2024年, 是我国发展事业的关键一年, 也是五抓五促工程的重要阶段。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我们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部署, 积极推进五抓五促工程,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此, 我将对2024年五抓五促工程的工作进行总结, 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抓人才培养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
首先, 加强高等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方式, 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
其次, 扩大职业教育规模,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 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同时, 加强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搭建科研平台, 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二、抓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 我们紧紧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创新是生产力的第一动力, 我们加强了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培育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
同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高技术创新的保护力度, 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三、抓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 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环境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工作,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 恢复生态功能, 提高生态环境修复能力。
四、抓农村振兴农村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
我们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提高全产业链农业发展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职业培训, 鼓励农民发展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五、抓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城市农业、城市工业、城市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总结

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总结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交通方面,农村公路网络日益健全,许多偏远乡村也通上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或柏油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
城乡公交线路不断拓展和优化,使得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更加便捷。
同时,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为农产品的外运和消费品的下乡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水利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灌溉渠道得到修缮和新建,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电力和通信设施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让农村用电更加稳定可靠,智能电表的普及提高了用电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4G 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5G 网络也在逐步向农村延伸,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速便捷的网络服务。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方面,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教学楼、宿舍和食堂,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
通过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保障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
医疗卫生服务不断优化。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设施得到更新和补充,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日益完善,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体育健身器材在农村广泛安装,农村体育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增强了农民的身体素质。
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
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策略

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策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策略旨在满足农村居民对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需求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交通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提高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公共服务的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较弱一直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公共服务,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
1. 加强农村教育基础建设。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设备,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
2. 支持农村教师培训和发展。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激励他们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3. 推动城乡师资均衡流动。
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加强城乡师资交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二、医疗公共服务的提升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费用高昂一直是制约农村医疗服务的瓶颈。
提升农村医疗公共服务需要考虑以下策略。
1. 建设农村医疗机构和设施。
优化农村医疗网络布局,增加农村卫生院数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
2. 引进优质医疗资源。
鼓励优秀医生到农村执业,加强城市医院和农村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
3.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建立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可承受性。
三、交通公共服务的提升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升农村交通公共服务需要考虑以下策略。
1. 改善农村道路建设。
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农村道路,提高农村交通的连通性和便利性,便于居民出行和农产品流通。
2. 建设农村公交服务。
加强农村公交线路的覆盖,提高农村居民的交通出行便利度。
3. 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
鼓励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总结: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可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单纯是指供给总量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有效”供给。
能否“有效”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弥补供给不足,更好地加快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一、郫县公共服务的做法与成效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村级自治、农民受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公益性、经营性、福利性服务分开;办事与养人分离;精干高效与利民便民统一;公共服务产品管理与产品生产脱钩;经营性服务单位转企改制;内部问责与群众评价结合。
以“四有”标准:即有一套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有一个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有一个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有一支协同配合、管理有序、服务有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队伍
(一)确立了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打破了无限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观念,将公共服务分为公益性、经营性和福利性三种不同类型。
公益性服务由政府全额承担,经营性服务全面推向市场,福利性服务由财政适当补贴。
郫县将过去由
政府承担的70多项公共事务,有三分之一以上推向市场,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办法,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政府将人财物集中投向公益性服务项目,增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力。
(二)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基层组织体系
1、突破“用人必须养人”的机制。
一是由养事必养人向养事与养人分离转变。
凡是非政府组织能够承担的服务项目,全部实行人事外包,收到了政府既不养人又有人办事且能办好事的效果。
实行“三个分离”,即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职能与政府的服务职能分离,凡是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够生产的产品全部交给市场;直接从事公共服务产品生产的单位与政府分设,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转为民办性质的服务组织进入市场;服务的监管机构与服务产品的生产机构脱钩,以增强监管组织的独立性。
2、上下联动全程代理,限时办结提升质量。
积极探索建立在全县范围内统一接件、并联审批、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推进“镇事村办、全程代理”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镇政务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站(点)分别扮好“中转站”和“代办员”、“送达员”角色,需送上一级审批的,一律实行全程代理服务,统一实行限时办结。
3、突破城乡界线,积极推进“三个延伸”服务,努力破解服务难题。
一是服务载体延伸到村。
以村党总支为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建立了村民大会、户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三会组织”和民主
监事会制度,村级公共服务组织为村委会新增组织机构,填补了基层公共服务组织资源的缺失。
二是服务阵地延伸到村。
从全县位置居中、活动阵地在300平方米以上的86个村(社区)中,每村划出不少于30平方米的场所用于建设便民服务站(点),60%的村(社区)服务网点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
三是服务职能延伸到村。
整合各种资源,拓宽村级公共服务范围,新增村级警务室、医疗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农资销售网点。
村级服务平台除办理涉农审批事项外,还将劳动保障与就业、民政、信访、残联等纳入服务内容,不断增强村级公共服务站(点)的综合功能,保证村民“进一道门、办一切事”。
4、创新方式招聘人员,健全制度便民办事。
本着“以事定人、按岗定责”的原则,根据村级公共服务对象数量、服务区域和服务项目需要,实行定员、定岗管理,每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组织配备2-3名服务人员。
各村(社区)按照政事分离的思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服务人员,实现村“两委”干部与服务组织人员“两分开”(二)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1、构建全域现代交通网。
郫县围绕“城乡路网一体化、公路等级标准化、管理养护规范化、城乡客运公交化”发展目标,抓好路网升级和公交化改造,统筹推进城乡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一体化,逐步构建全域交通网络体系。
2、推动城乡信息对称。
加快城乡信息技术建设,大力实施光纤到路边、到大楼、到小区工程;实施“adsl宽带进村入户、wlan
无线上网”工程,实现全域村村通宽带,便民信息服务站(中心)覆盖所有行政村;协调网络运营商,按需建设基站等硬件设备,手机全县无缝满覆盖,实现了城乡信息互通共享。
3、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统筹城乡硬件建设,每年投入资金上亿元,推进全县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新建了学校广播、闭路电视系统和多媒体电教室,远程教育装备达到了全覆盖;全面完善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的设备设施;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公平的天平逐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城乡中小学的硬件配置渐趋均衡;以实现教育共同体为载体,实施名师、名校工程,构建集群式发展的平台,集群内学校在管理、经费以及教学教研、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打破校际界限。
4、确保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初级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
郫县着力健全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近几年,投入上亿元,启动县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完成镇卫生院技术升级和风貌改造,实现郫筒镇80%的社区建档居民享受健康随访。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99.9%。
5、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郫县以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为目标,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重点文化工程,逐步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郫县已经基本形成“一县两馆”、“一镇(街)一
站”、“一村(社区)一室”的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三、郫县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公供服务供给不平衡
1、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过大,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低下。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较大。
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设施、师资水平、学生的升学率城乡差别悬殊。
城乡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均等使得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低下。
农民文化素质低与城乡教育制度不公平、农村教育公共品的长期缺失有直接关系。
2、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从政府的投入比重看,财政投入大多集中在城市医院,农村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地区由于资金匮乏,许多镇卫生院的软、硬件条件都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一些基本的医疗器材。
农村普遍存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医疗设施差等问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等“三低”现象。
(二)供需不对路
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忽略了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与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不相一致,导致现行农村公共服务出现供给过剩、供给不足和供需不对路的现象。
(三)公共服务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郫县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形式主要是市场化,即主要采取政府购买
服务、服务外包的形式。
相对而言,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基层自治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相对不足,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相对较为欠缺。
这种对市场化服务供给方式的依赖具有一定的风险。
三、解决郫县公共服务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完善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县镇两级政府承担着向全部的农村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任务,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应当重点向镇级政府倾斜,特别是向经济基础薄弱的镇政府倾斜,着力解决镇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明确村级自治组织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共同投入和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三)深化镇机构改革,提高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要深化镇机构改革,优化基层资源配置,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把镇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精力逐步转移到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上来,逐步建立起以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主要
职能的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