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华文大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于是,大批缺乏经验的新人仓促上阵。

由于缺乏训练与积淀,其作品大多艺术水准低下。

结果。

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无法传承下去,使创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生长。

健康的行业环境不仅需要频频走上红毯、亮相于人前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也需要专业的编剧、摄影师等“幕后英雄”,还需要资深的副导演、选角导演、预告片导演、场记等各怀绝技且安守本分的“高级技师”。

唯有如此,作品的专业品质才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要做到这一点。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在中国影视财产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深谋远虑的创作民风也逐步滋生发展起来。

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也不乏偷工减料、广受诟病的质量低劣之作。

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从而使国产影视剧与观众建立起更加稳固且充满信任的关系,成为影视行业实现逾越式发展的枢纽点和突破口。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出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干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

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在向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使之锦上添花、臻于完美。

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不会瞻前顾后、朝秦暮楚,总是幻想找到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

哪怕只是一件在他人看来眇乎XXX的小事,往往也会将终生的志趣和难以设想的精力灌注其中,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将之做到极致。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由第一段“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可知,本项正确。

B项,由第二段“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日’。

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

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试图从经济发展中探寻社会发展的原因”可知,本项正确。

C项无中生有,“借历史人物之口所发表的议论,其内容比‘臣光日’和引前人的史论还要丰富、深刻”不正确。

原文第三段只是说“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并无比较之意。

故本项不正确。

D项,由第四段“元代学者胡三省不仅对《资治通鉴》在文字方面作了详细注释,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而且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可知,本项正确。

2.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A项,第二段段首提出本段观点“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然后引用《货殖列传》中的相关言论为例加以佐证,故本项分析正确。

B项张冠李戴,“着重举例论证了第三种形式”的分析不正确。

第三段中以“臣光日”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论证的是第一种形式,故本项分析错误。

C项,从结尾段关于研究史论结合这一史学优良传统目的与意义的相关论述可知,本项分析正确。

D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指出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之一,举出其三种代表样式,总领全文;二至四段,具体阐释《史记》的“太史公日”,《资治通鉴》的“臣光日”以及史书注释等三种代表样式;结尾一段论述研究和总结史论结合这一特点的意义,总结全文。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

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

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

()。

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都也在陆续采取措施,展现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虽然街头艺人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在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一件的事。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方兴未艾拍案叫绝一席之地易如反掌B.生机勃勃拍案叫绝一隅之地易如反掌c.生机勃勃叹为观止一席之地轻而易举D.方兴未艾叹为观止一隅之地轻而易举18.下列在文巾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是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的最终目的。

B.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c.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是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的重要作用。

D.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19.文巾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展现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 2019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史料和口述史科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

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

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

上世纪九十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

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

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

”“图,经也;文,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箕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美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社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舜,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2018—2019学年华文大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试题【语文】

2018—2019学年华文大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试题【语文】

华文大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当代诗歌有过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它以囊括了当代生活的胜利和挫折的全部丰富性而宣告这一发展的极致。

这一诗的时代因历史原因而消隐。

之后,迎来的是全面更新诗歌的新的诗潮的兴起。

新诗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诗的朦胧性的呈现,是触发诗坛情绪激动的动因之一。

这原是现代艺术潮流中并不新鲜的话题,许多现代艺术大师对此都有过精彩的论述。

他们确认准确的描绘并不等于真实,描绘可见的东西并不说明艺术家的独创;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往往说明才能。

至于诗的主题的模糊性和多重性,更得到现代科学的有力佐证。

科学的发展启示我们,对象的复杂性与模糊性有难解之缘。

系统科学承认,凡与人有关联的各种系统,均存在模糊性。

当代诗歌既然把人的复杂存在作为表现的基本对象,诗作为人的复杂精神的对象化,当然就具有朦胧的特性。

封闭的时代业已结束。

随着时代的开放而来的,必然是艺术的开放。

陌生的、让人惊诧的'‘古怪”诗风的出现,使许多诗失去传统的明朗色调,而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氛围。

诗变得费解或不可解了。

它意蕴甚深却不求显露;它适应当代人的复杂意识而摒弃单纯;它改变诗的单一层次的情感内涵而为立体的和多层的建构。

模糊性使诗歌的错综复杂的内涵的展现成为可能。

急速的节奏,断续的跳跃,以及贯通艺术诸门类手法的引用与融汇如电影蒙太奇的剪接与叠加,雕塑的立体感,音乐的抽象,绘画的线条与色彩。

这些“引进”,都使新诗艺术有一个突进的扩展。

这更加重了这些新诗潮对于已有新诗的挑战性。

原有的艺术经验显得不够用了,或不很重要了,于是便出现忽视乃至“蔑视”传统的现象。

但正如罗丹说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

要是说,新诗潮在它初起之时,有感于因袭力量的羁束所造成的诗的困窘与衰竭,从而表现出对于传统的某种程度的批判意向,应当认为是合理的。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9月10目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教师节的意义在于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教师时学生的约束力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盾量的意见》,其中第14条指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这一意见从国家层面维护了尊师重道的传统。

那么,值得探讨的是,我国应当如何明确和保障教师享有合理合法的教育惩戒权?发达国家在教育惩戒权上做出了细致规定,比美国规定中小学教师享有搜查扣押权、预防干预权、校内训导权、离校停学权等;日本对严令禁止的体罚行为、被许可的惩戒行为以及合法的正当防卫行为进行了清晰界定: 韩国通过《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规定教师能够给予违纪学生一定程度的体罚,并对体罚的对象、方式、程度做了细致的限制性规定。

我国在教师惩戒权立法上尚存在不足,《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未成年人,但忽视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惩戒缺乏法律保障。

因此,有必要尽快将确定教师惩戒权提上法律议程,使处理惩戒纠纷有法可依。

学校是国家的教育机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如果学校和教师缺乏权威性,那么教育的知识传输就会出现问题。

在出现惩戒纠纷时,有关部门一定要明辨是非、厘清责任,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做公正的裁决者,不偏袒教师,但同样也不偏袒学生及其家长,避免“不出事”逻辑挫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

有关部门应建立惩戒纠错机制和事后追责机制,在教师使用惩戒权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纠偏,避免以偏概全。

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正面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少数极端个体。

有关部门应当就事论事地处理惩戒纠纷,避免为了预防而限制其他教师正常使用教育惩戒权,从而束缚教师手脚。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

《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

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

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

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

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试图从经济发展中探寻社会发展的原因。

在《货殖列传》中,他在分析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情况时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段论述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

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

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

其实除了这两种形式,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

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选拔一批得力的人才,所以他在《资治通鉴》中非常注意并突出叙述了举贤用能的史实。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题卷及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题卷及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时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共3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灿明珠。

谜语主要按指示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

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

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画/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①。

他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

灯谜,又叫“文虎”“灯虎”。

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

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②,通过会意、别解、假借、用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渊远流长拐弯抹(mò)角B.引申蕴(yùn)含C.隐晦曲(qū)折璀灿D.朗(láng)朗上口着(zhuó)眼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或、抽象化、传诵B.和、形象化、传颂C.和、抽象化、传颂D.或形象化、传诵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

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

《景德传灯录》有这样的记载: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然而“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

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

宰我觉得守丧三年太长了,孔子申斥宰我“不仁”,丧礼之所以规定守丧三年,理由就在于一个“安”字。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安顿。

《论语》也谈到“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

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就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

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

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

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

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其放心”。

2019届高三一检语文参考答案.doc

2019届高三一检语文参考答案.doc

【质检题参考答案】1.D (应该是按照《左传》的叙事)2.C (“正反对比论证”有误)3.A (B项“调解”表述不当,应当是“缓冲”;C项“不符合《史记》忽视故事情节间联系的写作特点”有误;D项“《左传》的史学价值大于《史记》”的表述与原文不符)4.C“我”喜欢看巴黎时装报告的原因是“我”喜欢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

5.(1)母亲第一次岀现,从侧面表现“我”的性格特征:固执。

当母亲批评我的小说不符合生活逻辑时,我固执地坚持了自己的写法;(2)母亲第二次出现, 母亲的话既从侧面显现出我缺乏口常生活能力,又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我在生活中的“愚笨”的叙述。

(3)母亲第三次出现,她的两年计划最终失败,再次凸显出我缺乏待人接物的常识,难以适应环境,为下文写我承受“咬啮性的小烦恼”张木。

(每点2分,共6分)6.(1)张爱玲是一个感觉敏锐、心思细腻的人,是人们眼中的天才。

她在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天赋,她能够领略生活的艺术,认识到生命的美丽, 故而她把生命比作“华美的袍子”。

(2)张爱玲发现自己是一个缺乏日常生活能力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显得思笨,很难适应环境,并“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故而说“爬满了虱子”。

(3)这句话显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生命看似华美光鲜,实则有无限烦恼。

(每点2分,共6分)7.B(“云南省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是他从厦门到昆明读研究生的原因。

)8.D(“宽容的态度、健全的机制”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青年成长成才同等重要。

)9•内在因素:(1)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有正确的选择和判断;(2)要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要对科研工作保持好奇心和兴趣不怕困难,执着追求;(3)要懂得感恩,积极从前辈身上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外在因素:(1)国家要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平台;(2)社会要尊重青年的成长规律,要有宽容的态度,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容忍他们的失败;(3)国家应建立鼓励青年创新的有效机制,并为他们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华文大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当代诗歌有过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它以囊括了当代生活的胜利和挫折的全部丰富性而宣告这一发展的极致。

这一诗的时代因历史原因而消隐。

之后,迎来的是全面更新诗歌的新的诗潮的兴起。

新诗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诗的朦胧性的呈现,是触发诗坛情绪激动的动因之一。

这原是现代艺术潮流中并不新鲜的话题,许多现代艺术大师对此都有过精彩的论述。

他们确认准确的描绘并不等于真实,描绘可见的东西并不说明艺术家的独创;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往往说明才能。

至于诗的主题的模糊性和多重性,更得到现代科学的有力佐证。

科学的发展启示我们,对象的复杂性与模糊性有难解之缘。

系统科学承认,凡与人有关联的各种系统,均存在模糊性。

当代诗歌既然把人的复杂存在作为表现的基本对象,诗作为人的复杂精神的对象化,当然就具有朦胧的特性。

封闭的时代业已结束。

随着时代的开放而来的,必然是艺术的开放。

陌生的、让人惊诧的'‘古怪”诗风的出现,使许多诗失去传统的明朗色调,而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氛围。

诗变得费解或不可解了。

它意蕴甚深却不求显露;它适应当代人的复杂意识而摒弃单纯;它改变诗的单一层次的情感内涵而为立体的和多层的建构。

模糊性使诗歌的错综复杂的内涵的展现成为可能。

急速的节奏,断续的跳跃,以及贯通艺术诸门类手法的引用与融汇如电影蒙太奇的剪接与叠加,雕塑的立体感,音乐的抽象,绘画的线条与色彩。

这些“引进”,都使新诗艺术有一个突进的扩展。

这更加重了这些新诗潮对于已有新诗的挑战性。

原有的艺术经验显得不够用了,或不很重要了,于是便出现忽视乃至“蔑视”传统的现象。

但正如罗丹说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

要是说,新诗潮在它初起之时,有感于因袭力量的羁束所造成的诗的困窘与衰竭,从而表现出对于传统的某种程度的批判意向,应当认为是合理的。

每一代人都在否定和批判传统,每一代人也都在创造和丰富传统。

被称为"朦胧诗”的这一变革新诗的现象一经发生,诗坛旋即掀起一场广泛的、时间跨度很长的论战。

由于艺术偏见的深刻和积习的沉重,加上种种复杂的非艺术因素的干扰,这一新的探求所遇到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前一时期甚至表现为人为的窒息。

毋庸讳言,这些诗确像初潮的涌现,是幼稚的和探索性的。

它们有不可回避的缺憾和不足,正如培根在《论变更》中所述:"一切生物的幼儿在最初的时候都不好看,一切变更也是如此,变更者时间之幼儿也……时间是转动不停的,所以固执旧习,其足以致乱与革新之举无异;而过于尊崇古昔将为今世所贻笑也。

”时间最终将证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中国出现的诗的变革运动,其意义是深远的。

----(摘编自谢冕《〈朦胧诗选〉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曾达到极致而因历史原因消隐了的中国当代诗歌,囊括了当代生活的胜利和挫折的全部丰富性。

B. “朦胧诗”使诗坛情绪激动,掀起了长期论争,而现代科学为新诗朦胧性出现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持。

C. 时代的开放带来艺术开放,推动新诗艺术突进式更新,也促成“朦胧诗”对已有新诗的批判与创新。

D. 偏见、积习、非艺术因素使“朦胧诗”步履维艰,与之伴生的诗的变革运动正走在艰难的跋涉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对“朦胧诗”深刻的评论,是以时代的巨大变迁为背景的,历史将证明诗歌在新时期崛起的价值。

B. 文章引用《论变更》时提及“幼儿在最初的时候都不好看”,说明作者不回避“朦胧诗”的缺憾和不足。

C. 书序先从《朦胧诗选》时代背景说起,多次引名家名言,逐层论证了新诗变革运动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具体的例子,证明新诗艺术有了一个突进式的扩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当代诗歌发展到极致而被毁灭,而今又兴起,印证新兴诗潮的发展规律:有否定方能发展,有批判方能更新。

B. 对原有的艺术经验乃至传统猛烈批判,是诗歌新潮前行途中的主要动力,否则就无法打破因袭力量的羁束。

C. 从系统科学看,与人有关联的系统都存在模糊性,诗歌的新潮要表现复杂的事物,它当然就具有朦胧的特性。

D. “朦胧诗”兴起以来,强大的因袭力量拒绝和排斥它,但是诗歌艺术的新生却使人们感受到时代跃动的活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青岛闻一多海船快到胶州湾时,远远望见一点青,在万顷的巨涛中浮沉;在右边崂山无数柱奇挺的怪峰,会使你忽然想起多少神仙的故事。

进湾,先看见小青岛,就是先前浮沉在巨浪中的青点,离它几里远就是山东半岛最东的半岛——青岛。

簇新的、整齐的楼屋,一座一座立在小小山坡上,笔直的柏油路伸展在两行梧桐树的中间,起伏在山冈上如一条蛇。

谁信这个现成的海市蜃楼,一百年前还是个荒岛?当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下神人所住的仙宫。

但是在榆树丛荫,还埋着十多年前德国人坚伟的炮台,深长的甬道里你还可以看见那些地下室,那些被毁的大炮,和墙壁上血涂的手迹。

——欧战时这儿剩有五百德国兵丁和日本争夺我们的小岛,德国人败了,日本的太阳旗曾经一时招展全市,但不久又归还了我们。

在青岛,有的是一片绿林下的仙宫和海水泱泱的高歌,不许人想到地下还藏着十多间可怕的暗窟,如今全毁了。

堤岸上种植无数株梧桐,那儿可以坐憩,在晚上凭栏望见海湾里千万只帆船的桅杆,远近一盏盏明灭的红绿灯飘在浮标上,那是海上的星辰。

沿海岸处有许多伸长的山角,黄昏时潮水一卷一卷来, 在沙滩上飞转,溅起白浪花,又退回去,不厌倦地呼啸。

天空中海鸥逐向渔舟飞,有时在海水中的大岩石上,听那巨浪撞击着岩石,激起一两丈高的水花。

那儿再有伸出海面的栈桥,去站着望天上的云,海天的云彩永远是清澄无比的,夕阳快下山,西边浮起几道鲜丽耀眼的光,在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

过清明节以后,从长期的海雾中带回了春色,公园里先是迎春花和连翘,成篱的雪柳,还有好像白亮灯的玉兰,软风一吹来就憩了。

四月中旬,奇丽的日本樱花开得像天河,十里长的两行樱花,蜿蜒在山道上,你在树下走,一举首只见樱花绣成的云天。

樱花落了,地下铺好一条花蹊。

接着海棠花又点亮了,还有踯躅在山坡下的“山踯躅”,丁香,红端木,天天在染织这一大张地毡;往山后深林里走去,每天你会寻见一条新路,每一条小路中不知是谁创制的天地。

到夏季来,青岛几乎是天堂了。

双驾马车载人到汇泉浴场去,男的女的中国人和十方的异客,戴了阔边大帽,海边沙滩上,人像小鱼一般,曝露在日光下,怀抱中是熏人的咸风。

沙滩边许多小小的木屋,屋外搭着伞篷,人全仰天躺在沙上,有的下海去游泳,踩水浪,孩子们光着身在海滨拾贝壳。

街路上满是烂醉的外国水手,一路上胡唱。

但是等秋风吹起,满岛又恢复了它的沉默,少有人行走,只在雾天里听见一种怪木牛的叫声,人说木牛躲在海角下,谁都不知道在哪儿。

【注】“木牛"发出的声音其实是团岛上的汽笛声。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段“谁信这个现成的海市蜃楼,一百年前还是个荒岛?”中的“海市蜃楼”本指虚幻的自然景象, 文中用以形容青岛的美丽非凡,如同奇幻的仙境。

B. 第二段末尾讽刺当时政府和权贵一方面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另一方面让人们淡忘当年外族战争的史实,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愤懑和抑郁之情。

C. 第三段主要写夕照晚景,用词新颖别致,语言典雅清新,运用多种辞格和灵活句式生动形象地摹景状物,体现出作者艺术创作中的音乐美和韵律感。

D. 末段以“怪木牛”的叫声反衬环境的宁静,以“人说木牛躲在海角下,谁都不知道在哪儿”作结使文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诸多回味和悬想。

5. 本文对青岛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多样而层次分明,请联系全篇概括分析。

(6分)6. 这是一则即景抒情散文,请结合景物类别简析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日前,随着第9颗、第10颗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导航全球组网从最简系统迈向基本系统。

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和自主研发,北斗三号的研制速度在不断加快,并且实现了有效载荷部件全部国产化。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发双星成功发射,此后便以接连4次一箭双星的节奏,加速奔跑在''星途”上。

2018年3月30日,8颗北斗三号卫星在空间“棋盘”上就位,完成了北斗三号最简系统的部署。

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说:“北斗三号卫星是由3个轨道面30颗卫星组成的,具体包括3颗同步静止轨道卫星、3颗同步倾斜轨道卫星和24颗中圆轨道卫星。

”后续的组网任务将更加紧迫,为了兑现2020年全球导航的承诺,北斗三号将会以更快的节奏布网。

为了保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安全、稳定发展和连续可靠自主运行,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科技人员在关键元器件和部件产品两方面开展技术攻关,要在2至3年的时间里实现30颗卫星有效载荷100%国产化,这是中国航天面临的巨大挑战。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组建了由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的研制队伍,一些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部件,如电源控制器、测量敏感器等,均实现了国产化和自主可控,增加了“中国智造”的含金量。

(摘编自《经济日扌艮》2018年8月14日报道《北斗三号太空里比拼速度和质量》)材料二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今年底,北斗三号卫星在轨数量计划达到19颗,北斗工程全球组网进入关键期。

目前,已经有12颗北斗三号卫星在轨,计划至11月底,分四次再发射7颗卫星。

此次两颗北斗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并轨后,经测试及入网验证,可对外提供服务。

作为全球组网的起步,北斗系统也将真正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角色接近,加快北斗系统服务全球。

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是我国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

相比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的覆盖面将从区域走向全球,同时技术更先进、建设规模更大、系统性更强。

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及搜索救援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