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标准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标准1. 引言医疗设备在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的寿命,保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标准,以指导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三级保养分类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可分为三级:2.1 一级保养一级保养是日常常规的保养工作,由设备操作人员进行。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清洁设备内部和外部表面;- 定期检查设备连接、线缆、插头等部位的正常情况;- 检查机器显示和指示灯是否正常;- 验证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2.2 二级保养二级保养是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的保养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清洁和检查设备内部的细部构件;- 更换使用寿命已到的零部件;- 校正设备的参数和计量准确性;- 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
2.3 三级保养三级保养是由设备制造商或其指定的维修机构完成的保养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检查;- 彻底更换磨损或故障的零部件;- 校准设备参数和计量准确性;- 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质量验证。
3. 保养频率对于不同的设备和设备类型,其保养频率会有所区别。
一般而言,一级保养需要每天进行,二级保养需要每月进行,而三级保养则需要每年进行一次。
在设备操作手册中,应明确说明不同保养级别的保养频率要求,以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按照要求执行保养工作。
4. 保养记录和责任医疗机构应建立详细的保养记录,包括保养的具体内容、日期和执行人员等信息。
同时,针对每一次保养,应确保有专人负责,以保证保养工作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审查保养记录,确保保养工作的有效执行,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5. 结论通过制定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标准,医疗机构能够规范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稳定。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保养工作,并落实相应的保养频率和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设备在正常运转中发挥最大功效,为患者提供安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政策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政策1. 背景医疗设备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保养政策。
本文档旨在介绍医疗设备三级保养政策。
2. 保养级别2.1 一级保养:指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简单维护,包括清洁、消毒、更换易耗品等基本操作。
一级保养由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负责。
2.2 二级保养:指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包括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性能,清洁维护内外部部件等。
二级保养由设备维护人员或专业厂商的技术人员负责。
2.3 三级保养:指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包括对设备整体进行拆解、清洗、维修、更换配件等维护工作。
三级保养由专业维修人员或设备制造商的售后服务团队负责。
3. 保养周期3.1 一级保养周期:每天进行一次,由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简单检查和清洁。
3.2 二级保养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通常为每个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由设备维护人员或专业厂商的技术人员进行。
3.3 三级保养周期:通常为每一年进行一次,包括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
由专业维修人员或设备制造商的售后服务团队进行。
4. 保养记录为了保证保养工作的有效性和追溯性,所有保养工作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保养记录应包括保养时间、保养级别、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信息,以备日后查询和分析。
5. 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
定期对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6. 应急维护除了定期保养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维护措施。
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应急维护措施,确保设备能够快速恢复正常使用。
以上是医疗设备三级保养政策的主要内容,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该政策并持续改进保养工作。
医院医疗设备三级管理制度
一、概述为规范和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原则1.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医院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统筹规划、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
2. 分级负责、权责一致:医疗设备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即医院领导、设备科、使用科室三级管理。
3. 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医疗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将医疗设备安全放在首位,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预防事故发生。
三、三级管理制度1. 领导管理(1)医院领导:负责制定医院医疗设备发展规划,审批重大医疗设备购置、维修、报废等事项。
(2)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协调解决设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 设备科管理(1)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登记、档案管理等工作。
(2)负责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3)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负责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设备操作技能。
3. 使用科室管理(1)指定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确保设备完好、安全。
(2)严格执行医疗设备操作规程,防止设备损坏。
(3)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4)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上报,配合设备科进行维修。
四、监督与考核1. 设立医疗设备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对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定期对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设备管理知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
3. 对违反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设备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通用5篇)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通用5篇)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篇1一、大型医疗设备定义及分类1.本制度中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单机价值超过人民币万元以上(重点十万元以上)用于医疗急救、诊断、治疗和医学科研设备。
2.根据维修工程人员分工而将上述设备分为:X线诊断机械设备类;监护及手术室设备类;呼吸、麻醉核医学、眼科及碎石设备类;超声诊断及检验设备类;呼叫及常规设备类;消毒及常规设备类;二、设备保养管理方法(三级保养)1.一级保养: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和基本参数校正。
2.二级保养:主管工程师配合并指导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
3.三级保养:主管工程师对所分管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参数校正。
三、设备维修管理办法1.设备维修实行专人分工负责制。
2.维修负责工程师对所管设备要及时认真做好:设备开箱验收登记、设备索赔登记、保修期内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情况登记(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记录、设备清洁及消毒方法。
3.维修负责工程师对所管设备,应尽可能采取下修方式(除故障特别复杂外)。
4.维修中由于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采购困难,主管工程师应及时通知设备使用科室,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5.维修中遇到难以判断或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主管工程师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仪器维修组应及时召开问题讨论会,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6.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也应及时向上汇报。
7.维修工程人员应严格把好报废设备鉴定关。
8.仪器维修组长应定期对下属的工程文件档案进行审核。
9.工程文件档案实行维修负责人保管方法。
10.维修电路图实行集中管理方法。
11.维修工程人员应经常与所管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和保养工作交流,积极听取设备使用人员对所用设备的反映,从中判断设备的使用现状。
12.维修工程人员还应经常与厂商维修工程人员进行联系和交流,虚心求教,尽最大可能地了解所管设备的常见及特殊故障的判断及维修方法。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4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一、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三级保养):1、一级保养。
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和基本参数校正。
2、二级保养。
护理部、后勤处配合并指导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
3、三级保养。
护理部、后勤处对所分管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参数校正,包括内部除尘、机械部位加油、除锈等。
二、设备维修管理1、分管院领导负责制,护理部总体负责全院日常维修和医疗手术设备紧急维修的外联,及陪同工程师维修,直至解决问题。
2、各医疗科室应将设备维修联系工程师的联系电话汇总,报备护理部,由护理部负责制表,报备综合办及院领导,以便应急时需要。
3、维修实行三级负责制。
一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保养,由科室、手术室负责。
二级,大型设备出现问题或定期保养,由科室报护理部,护理部协调工程师维修,直至解决问题,报备院领导。
三级,大型设备出现问题,或定期保养中发现维修不好及更换零件,应在事故出现____小时内报院领导,由护理部协助院领导联系公司或厂家来工程师解决疑难问题。
4、实行逐层上报,使用科室提出申请、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对将要维修的设备初步筛查,根据情况,上报分管院领导。
维修所产生的费用,要有分管院领导协商、商榷、上报院长审批核准。
5、所申请维修的设备,要及时制定责任人,限时完成,原则上在保修期内的设备____小时必须完成,在保修期外的设备____小时必须完成。
6、使用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技术验收、保修期内、外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纪录(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使用记录、维修价格登记等。
7、维修中由于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采购困难,后勤人应及时通知设备使用科室,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8、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后勤人员也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9、护理部可与办公室结合,医院后勤人员可参与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并积极听取设备使用人员对所用设备的反映,了解设备的使用现状。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管理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管理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管理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三级保养管理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专业保养。
1.日常保养日常保养是指日常对医疗设备进行简单的清洁和检查,以防止设备出现故障。
日常保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定期清洁设备的外部表面和内部部件,避免灰尘、污垢等物质对设备的影响。
-检查: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线、连接线、开关等部件是否完好,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定期保养定期保养是指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特点,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保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彻底清洁设备的内部部件,包括电路板、传感器、滑动部件等,避免灰尘、污垢等物质对设备的影响。
-润滑:为设备的滑动部件添加润滑剂,保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校正:对设备的各项指标进行校正,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更换部件:定期更换设备的易损件,以防止设备出现故障。
3.专业保养专业保养是指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良好性能。
专业保养一般由设备厂家或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
专业保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和消毒: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检修:检查设备的电路、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部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校准:对设备进行准确性校准,确保设备的测量和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老化试验:对设备进行老化试验,检验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对设备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和可靠。
在进行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管理时,需要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明确保养内容、保养周期和责任人。
保养计划应考虑设备的使用频率、环境条件和特点,合理安排保养时间和工作量。
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规范和流程。
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台账、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便于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进行全面管理和追溯。
15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
医院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设备及用于急救过程中的专用设备如: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实施以下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
一、定期巡检
1、医疗设备三级保养范围内的设备由设备科专业人员定
期上门巡检,检查内容为外观、维修记录、运行状态、性
价比信息反馈,记录在案,周期为6个月一次。
2、定期实施计量、技术指标、安全性能测试,记录在案,
周期为12个月一次。
二、及时维修
纳入医疗设备三级保养范围内的设备故障报修及时予以响应,属保修、包修范围者由设备科及时联系确定维修事宜,一般故障由设备科安排专业人员及时上门维修并做维修记录,确系无能力解决者联系厂家有偿维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设备科
2005.05.。
医疗设备三级维护制度
医疗设备三级维护制度一、背景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医疗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出现各种故障和损坏,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维护,以保证其稳定的运行和良好的性能。
二、目的为了规范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和治疗安全,制定医疗设备三级维护制度,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进行分类和分级,明确各级维护的责任和要求。
三、制度内容1. 三级维护的定义- 一级维护: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的日常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消毒、保养等工作。
- 二级维护:由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的定期维护,主要包括设备的检查、校准、调试等工作。
- 三级维护: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的大修和故障修复,对于复杂的设备故障和损坏进行处理。
2. 维护责任和要求- 一级维护:设备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范进行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基本功能正常。
- 二级维护: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护计划和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 三级维护:专业的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能够及时和有效地修复设备的故障和损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维护记录和报告- 各级维护人员应对维护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包括维护的日期、维护内容、维护结果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统计。
四、实施与监督- 医疗机构应制定具体的维护计划和操作规范,明确各级维护的时间和要求,并建立相应的维护档案和记录。
-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维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医疗设备三级维护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规范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维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维护工作,确保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疗设备管理办法[R].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医院设备三级保养制度范本
医院设备三级保养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个层次,各级保养均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二、日常保养1. 日常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主要包括:(1)保持设备清洁、整齐,定期擦拭设备表面;(2)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声音、温度变化等情况应及时报告;(3)定期加注润滑油,保证设备润滑;(4)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确保其齐全、好用;(5)定期进行设备点检,记录点检情况。
2. 日常保养应做到“三好”、“四会”:(1)三好: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2)四会:会使用设备,会维护设备,会排除设备故障,会编写设备保养记录。
三、一级保养1. 一级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负责,主要包括:(1)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各部位磨损情况;(2)清洗设备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更换油线油毡;(3)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4)检查设备电气系统,修复损坏线路;(5)更换设备磨损件。
2. 一级保养应做到“三好”、“四会”:(1)三好: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2)四会:会使用设备,会维护设备,会排除设备故障,会编写设备保养记录。
四、二级保养1. 二级保养由维修人员负责,主要包括:(1)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各部位;(2)更换设备磨损件,修复损坏部件;(3)清洗设备润滑系统,换油;(4)检查修理电气系统;(5)恢复设备精度,满足临床需求。
2. 二级保养应做到“三好”、“四会”:(1)三好: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2)四会:会使用设备,会维护设备,会排除设备故障,会编写设备保养记录。
五、保养周期1. 日常保养:每天进行一次;2. 一级保养:设备运行600小时进行一次;3. 二级保养:设备运行3000小时进行一次。
六、考核与奖惩1. 设备保养情况纳入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绩效考核;2.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设备保养成绩显著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3. 对不遵守本制度,导致设备故障或损坏的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是指日常使用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
1、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由使用人员负责,即每天对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做好表面除尘和存放保养,并认真做好使用记录。
2、一级保养以使用人员为主,设备科维修人员参加,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内部除尘,使用性能检查,校对和调整各种标准参数,保证完好率。
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
3、二级保养以设备科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使用人员参加,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清洗润滑系统,检修气电系统,更换磨损件及失效部件,消除故障隐患,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正常使用。
一般一年进行一次。
4、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使用人员应停止使用,同时通知设备科派专业维修人员前往检修。
维修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尽快赶到现场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检查和修复。
5、各使用部门应固定设备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与维修人员的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工作。
医疗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
医疗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1. 引言医疗设备保养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设备寿命以及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医疗设备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制定了医疗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
2. 分级保养为了更好地管理医疗设备保养工作,根据设备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将医疗设备分为三个级别:2.1 一级保养一级保养适用于设备重要性较低,使用频率较低的设备。
一级保养的主要工作包括:- 外观清洁:使用专业清洁剂清洗设备外观,并擦干;- 部件检查: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松动、损坏或磨损,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简单功能测试:对设备的基本功能进行测试,确保正常运行。
2.2 二级保养二级保养适用于设备重要性中等,使用频率适中的设备。
二级保养的主要工作包括:- 外观清洁:使用专业清洁剂清洗设备外观,并擦干;- 部件检查与维护: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松动、损坏或磨损,如有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功能测试与校准: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并进行校准,确保准确性和稳定性。
2.3 三级保养三级保养适用于设备重要性较高,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包括生命支持设备等。
三级保养的主要工作包括:- 外观清洁与消毒:使用专业清洁剂清洗设备外观,并进行消毒处理;- 部件检查、维护和更换: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松动、损坏或磨损,如有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功能测试、校准和验证: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并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3. 保养规定为了确保医疗设备保养的有效实施,制定以下保养规定:- 医疗设备保养人员应熟悉设备使用说明书,并接受相关培训,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保养人员应按照设备保养计划执行保养工作,确保保养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保养人员应记录保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维护和更换的部件,以及测试、校准和验证的结果;- 对于保养过程中发现的设备故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进行维修;- 对于需要维修的设备,应按照维修标准和程序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保养记录应及时整理和归档,便于随时查阅和回顾。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要求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要求概述本文档旨在明确医疗设备三级保养的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三级保养是医疗设备维修和维护的一种重要形式,目的是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表现、维修关键部件以及预防故障的发生。
一、保养周期1. 设备保养周期应根据设备类型和厂商要求进行制定,并记录在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中。
2. 一般情况下,设备的三级保养周期为每年一次。
3. 部分设备可能需要更频繁的保养,请参考设备说明书进行具体设置。
二、保养内容三级保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外观检查:仔细检查设备外部的各个部分,包括外壳、按键、插头等,确保无损坏、松动和异常。
2. 电气系统:检查电源线、开关及保险丝是否正常,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
3. 仪表显示:验证设备的仪表是否显示准确,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4. 功能测试: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测试,确保设备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5. 清洁消毒: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6. 零部件维修:检查设备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应及时更换。
7. 记录和报告:维护人员应详细记录保养过程并编写保养报告,包括保养时间、内容和发现的问题等。
三、保养流程三级保养的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 提前准备:收集保养所需的工具、材料和设备说明书等。
2. 外观检查: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
3. 电气系统检查:检查电源线、开关及保险丝。
4. 仪表显示检查:验证设备仪表是否显示准确。
5. 功能测试:对设备各项功能进行验证测试。
6. 清洁消毒处理: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7. 零部件维修:检查设备零部件的磨损情况。
8. 记录和报告:详细记录保养过程并编写保养报告。
四、责任分工1. 设备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保养工作。
2. 设备维护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证书。
五、注意事项1. 在进行设备保养前,必须切断设备的电源。
2. 保养过程中,维护人员应穿戴适合的防护用品,确保安全。
3. 对于维修更换零部件的情况,必须使用原厂指定的零部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更换。
医疗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
医疗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医疗设备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措施。
为了有效管理医疗设备保养工作,我们需要将设备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保养规定。
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们将医疗设备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
- 一级设备:一级设备是指对医疗过程影响较小的设备,如电子血压计、体温计等。
这类设备一般拥有简单的结构和操作方式,保养要求相对较低。
- 二级设备:二级设备是指对医疗过程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心电图机、X光机等。
这类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复杂度较高,对保养要求也更加严格。
- 三级设备:三级设备是指对医疗过程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如手术台、呼吸机等。
这类设备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保养要求非常严格。
保养规定针对不同级别的设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保养规定。
以下是针对一级、二级和三级设备的保养规定要求:一级设备保养规定:1. 定期清洁设备外表面和操作面板,以确保无尘和无污渍。
2. 检查电池电量和更换电池。
3. 检查电线和连接器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4. 定期校准设备的显示和测量功能。
二级设备保养规定:1. 定期进行内部清洁和除尘,以确保设备内部无尘和污渍。
2. 检查电源线和插头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3. 定期校准设备的测量功能,并记录校准结果。
4. 检查设备的软件系统和固件版本,及时进行升级。
三级设备保养规定:1. 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以确保设备在卫生方面符合标准。
2. 检查设备各部位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3. 校准设备的各项功能,并记录校准结果。
4. 定期进行设备性能和安全性的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医疗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概述。
根据设备的级别,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保养措施,以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指南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指南介绍本文档旨在为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提供指南。
三级保养是保障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可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保养周期三级保养的周期应根据设备类型、规模和使用频率等因素而定。
一般推荐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三级保养,以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保养内容三级保养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定期清洁:- 清洁设备外部表面和控制面板;- 清洁设备内部,包括过滤器、管道和传感器等部件;- 清洁设备附件和配件,如电缆、传感器探头等。
2. 部件检查和更换:- 检查设备各部件的运作情况,包括电源线、开关、连接器等;- 检查设备附件和配件的完整性和工作状态,如电池、滤芯等;- 根据需要,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
3. 校准和调整:- 校准设备的测量和控制功能;- 调整设备参数和设置,以确保符合规定的性能标准。
4. 测试和验证:- 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进行设备的性能验证,如准确度、精度、响应时间等。
保养记录每次进行三级保养时,应填写详细的保养记录,包括保养日期、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信息。
保养记录应保存在设备保养档案中,以备将来参考和审查。
保养培训为确保三级保养的正确实施,设备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应的保养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保养流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以提高保养效果和减少操作风险。
以上是医疗设备三级保养的指南,请按照指南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性能稳定。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帮助,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
一、所有医疗设备必须做到定人、定点负责维修保养。
二、实行三级保养制度:
一级保养(即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对设备外部的清洁和基本参数校正,主要包括使用前检查、设备自检、设备外部清洁等,具体由设备操作使用人员负责。
1、每天开机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设备自检和基本参数校正,并填写《一级保养登记本》并保存自检记录。
2、每天开机后,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作业指导书》,密切注意设备运行情况,注意温湿度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
立刻断电关机、悬挂“故障”指示牌并通知设备责任工程师,待故障排除后方可使用。
3、每天关机后,做好设备及周围工作环境的清洁工作,并将设备的附属物品摆放整齐,做好防漏、防潮、防漏电等工作。
二级保养:主要是排除故障,消除隐患、延长使用寿命,为设备正常使用提供保障,主要包括维修、预防性维护(PM)、巡检和计量等,具体由设备责任工程师负责。
1、设备故障报修后由责任工程师负责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2、根据图特系统的预防性维护(PM)周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对设备进行电气安全和质量性能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
判断:设备是否绝缘;接地是否良好;是否需要内部清洁;是否需要技术参数校正;是否需要进行维修等。
完成检测合维护保养后,应做好PM记录并上传到图特系统对应的设备。
3、每月责任工程师对负责的区域进行巡查,重点查高风险设备,并做好巡查记录。
4、计量工作是根据计量设备的目录来安排各类设备的检测时间,根据检测周期安排,责任工程师协助计量局工作人员做好计量
工作,并做好计量记录并上传系统。
三级保养: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维护,主要目的是使通过检测,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延长维修周期,节约维修费用,包括厂方电气或性能检测、技术参数校正、同类设备整体维修保养、设备联合检查等,由设备科负责人负
责联系,各责任工程师、操作使用人员协助。
1、三级保养应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主要是对各类高风险设备进行整体检测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密封件或电子器件等。
2、高风险设备每年安排厂方工程师对设备电气或性能检测保养一次,进行技术参数校正,并做好检测记录。
3、急救类设备的电池如除颤仪、转运监护仪、转运微泵等按规定的使用年限整体更换,并做好更换记录。
4、不定期联合护理部、后勤管理中心等职能科室,对各使用科室的高风险设备的状况进行抽检,如发现问题,要求抽检科室进
行整改,并做好检查和整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