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强学报》《时务报》 《国闻报》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著述
(四)与保守派的思想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 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 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 富强。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规模最大)
1877 李鸿章成立的开平矿务局
唐胥铁路通车情况(1881年)
1879年李鸿章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1890
湖北大冶铁矿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1875年确立和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25艘,其中两 艘大铁甲舰定远号、郑远号) 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同光新政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请政府的” 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1861年 建立,负责办 理外交、通商、 海防、军务、 关税等与洋务 “有关的事宜。 1901年改组为 外务部,班列 六部之首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的探索之路可以追溯到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努力。

在近代,中国面临着外敌入侵、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等多重困境。

为了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出路,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通过制定改革政策、借鉴西方经验和思想等,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外国列强对中国实施帝国主义控制,割地赔款,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内部政治势力分裂、冲突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们开始积极探索国家的出路。

其中,维新运动是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重要表现之一。

维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在国家危机面前,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试图借鉴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来推动中国的发展。

他们主张变法兴邦,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改革措施,如“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虽然维新运动的失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和革命运动鼓舞了力量。

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者遵循的另一种探索国家出路的方式。

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郑板桥、严复、胡适等。

他们意识到中国社会需要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文化,提出了“救亡图存”的思想。

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为革命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支持。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出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度的转变。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凭借这一理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国家出路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军事崛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例如,国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经济”的政策,发展了国内产业和农业。

此外,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合作抵御日本侵略,通过抗日战争实现了民族的团结。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一、引言当今世界,国家和民族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危机。

经济全球化、资源枯竭、环境破坏、文化冲突等问题威胁着各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存,甚至有些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之中。

如何找到国家的出路,挽救民族危亡,成为了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二、国家出路的探索1.经济建设:国家要想找到出路,首先要建设健全的经济体系。

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有钱了才有办法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同时,国家要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贸易往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通过开放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2.政治和法治建设:国家出路也需要政治和法治的保障。

建设政治体制,培养政治民主,推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权益,是国家寻找出路的重要条件。

政治稳定和法治保障,能够有效防止国家内部的分裂和混乱,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保障。

3.文化建设:国家出路还需要文化的支撑。

保护传统文化,推广民族精神,促进文化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只有有着强大文化支撑的国家才能立于世界的潮流之上。

4.生态建设:国家出路还需要生态的保护。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

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否则国家的未来将会受到重大威胁。

5.军事建设:国家出路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保卫国土,维护国家安全。

只有在国家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国家的发展才能够稳定进行。

6.协调发展:国家出路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发展。

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国家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三、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1.民族团结:挽救民族危亡需要全民族的团结一心。

各个民族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尊重差异:挽救民族危亡也需要尊重不同民族的差异。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的时期,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也随之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到现代社会,对中国各阶级的探索进行分析。

一、清朝末年1.地主阶级:清朝末年,地主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主要是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通过向政府进贡、收买官员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机会,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

2.农民阶级:清朝末年,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反抗封建统治。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义和团等。

他们希望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实现自由和平等。

3.商人阶级:清朝末年,商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寻找商业机会。

他们通过与外国商人合作,扩大了对外贸易。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领域,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二、民国时期1.地主阶级:民国时期,地主阶级的探索主要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通过参与政治、掌握经济命脉等方式,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2.农民阶级:民国时期,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争取自己的权利。

他们通过参与政治、组织农民协会等方式,争取土地改革和农民权益。

3.工人阶级:民国时期,工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争取劳动权益。

他们通过组织工会、罢工等方式,争取工资增加、工作条件改善等权益。

三、新中国成立后1.地主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地主阶级逐渐消失。

他们的探索主要是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2.农民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他们通过加入合作社、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3.工人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他们通过参与生产、技术创新等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不断变化。

从清朝末年到现代社会,各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取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官督商办
① 官督商办是半殖半封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
“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
机器采购、技术人员培训 ② 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 护者,又是阻碍者和压制者。 “钦商”盛宣怀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经济政策?
(三)创建新式海陆军
“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 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 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 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 日本起见。” ——李鸿章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 1885年建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 丁日昌提 出《海洋水 师章程》, 建议设立新 式海军。
——李鸿章
3.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 洋务派
中央
地方Biblioteka 恭亲王奕 李鸿章 曾国藩军机大臣文祥 张之洞 左宗棠
顽固派 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 “立国之道,尚礼义 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以忠信为甲胄, 礼义为干橹。”
4.洋务运动得以兴办的条件
① 理论上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 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 获得统治阶级内部支持 ③中外暂时“和好”的外部环境
2、如何向西方学习, 求强求富?
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 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 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小 结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 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 国真正富强起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军队在江西与清兵作战图
颁布农民土地 要求的纲领《天朝田 亩制度》;并探索向 西方学习,第一次提 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 化的方案《资政新 篇》。
• “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
能知其密钥之所在。”
——容闳《西学东渐记》
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比如印 度的农民革命,还为日本明治维新创 造了国际条件。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
1895年,北洋舰队覆灭
同 治 皇 帝 , 在 位 (
光 绪 皇 帝 , 在 位 (
1862 1874
* * ) )
1875 1896
洋务运动视频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二)运动的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设立民用企业 3、建立新式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有进步意义。
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 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探索之三: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戊戌变法
思考: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 (一)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
天京事变 民 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 清军南北两面围困天京,太平天国局面严峻之 时,洪秀全等人无视这一切,错误地认为已经 到“万国来朝之候,残妖绝灭之时”(《太平 天国文书汇编》,第177页),还说 “一统江 山图已到,胞们宽心任逍遥”(《太平天国文 书汇编》,第39页)。


•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 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 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 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教学目的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 的逐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渐深重,为 了解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 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探求国家的出 路,但是,他们都失败了,这种失败构成了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史背景和逻辑前提。
内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 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 的滋长; 无法正确的对待儒学; 盲目崇拜拜上帝会; 外部:封建势力和资本—帝国主义的镇压
洪秀全的错误:
1 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 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 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 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 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 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 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 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 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 带来致命危机。洪秀全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 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 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 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3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 教迷信的可悲泥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比较 与评价。 2. 洋务运动的主要表现。 3. 维新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阶级)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地主阶级洋务派)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资产阶级维新派)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内 部对于如何解决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和顽 固派。 恭亲王奕:心腹之害(发捻)、肘腋之 忧(俄国)、肢体之患(英国),“故灭发 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
洋务派:
代表人物: 洋务派在中央代
表人物: 恭亲王奕;
兴办近代企业
洋 务 派 兴 办 的 近 代 民 用 工 业 汉阳铁 厂的高 炉
清末洋务派首领。 爱新觉罗氏。道光 帝第六子。1851年 (咸丰元年)封恭 亲王。
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 (1811-1872)字伯函, 号涤生。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 镇天坪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1838年,殿试中进士。 1853年 1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 练以抗拒太平军 1861年 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 械所。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 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 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一等毅勇 侯爵。 1868年8月,奉命调任直 隶总督。 1872 午后端坐三刻逝 世。
3 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 镇压农民起义 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4 内容:
兴办近代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兴办近代企业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 1865年金陵机器局(李)(规模大,可以生产大炮)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李)(近代最大的军工企业,后 来能造船) 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近代中国第一个造船企业) 1866年天津机器局(崇厚) 1890年湖北枪炮厂(张之洞)(“汉阳造”) 特点:大机器生产,雇佣工人;但为官办,生产为政府、军队 服务,不拿到市场进行交易;管理封建化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含参考答案5篇)

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含参考答案5篇)

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含参考答案5篇)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

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探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出路,掀起了生生不息、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清末对国家的三次探索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三次活动都失败说明只靠地主阶级进行的近代化不能取得成功,必须改变制度才行,由资产阶级领导。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兴起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阶级属性和运动性质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以“自强”,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双重的迫切需要以及自身阶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向西方学习仅限于“师夷长技”的物质技术层面,不可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

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近代化;洋务运动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只有革命,只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争得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建设近代化。

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只是昙花一现,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清末新政的失败,从客观上来看,清政府的经济改革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也制造出了大量的反对力量。

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带来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清政府的死敌——革命党实力的壮大;另一方面,清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都是需要钱的,财政困乏的清政府就将这笔花销加到了广大人民的身上,结果加剧了清政府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统治危机加剧。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二)经验教训: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具有伟 大的革命潜力。但是由于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和弱点,使得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胜利的重任。 • 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本章内容:主要讲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 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主要包括: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 运动。
本章重点:了解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 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 训。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地主阶 级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 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 污吏,何异虎狼”
——天地会《万大洪告示》
清朝统治阶级重要成员曾国 藩曾在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 苦疏》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 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 亩之课而不足。” 在 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 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 “盗贼太众,良民难安”、 “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 问题。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
• (1)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对列 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 巧立名目,加重征收赋税,农民的负担大为 加重。 • (2)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 加剧,农民的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 (3)五口通商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 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的商路谋生的成百万 下层群众顿失生计,这几个省份后来就多数 成为农民起义特别猛烈的地区 。

论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论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先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一.封建统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慈禧太后被迫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改新诏令,,推行教育改革和军事改革,随后又开始了法律改革。

清知府的立宪运动当然不可能是出于主动的政治抉择,而是国内外各种压力的结果。

它本想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结果反而一定意义上加速它的灭亡,推行教育改革本想造就拥戴大清朝的人,结果培养出了新型知识分子,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在各省扩编新军,给了革命党人以发展革命势力的机会;奖励实业,原想摆脱财政危机,却导致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官职改革和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冲击了封建政治统治,使之受到“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现代观念的挑战。

历史走向了清政府预想的反面。

二.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起义动摇了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的打击了西方侵略者,充分显示出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并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2.启示农民阶级不是新式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他们从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具有难以避免的弱点。

天平天国政权建立后,迅速走上封建化的道路,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也缺乏理性的认识;义和团在组织上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没有用也不可能用科学的思想武器分析和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浓厚的迷信色彩也表现了义和团的落后,正是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基础的小生产的局限,没能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一、引言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挑战,包括政治动荡、经济危机、社会不公等问题。

同时,还有一些国家处于战争和冲突之中,导致民族危亡的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需要寻找出路,并努力挽救民族危亡。

本教案将探讨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国家出路的探索1.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国家寻找出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政治改革,国家可以实现民主化,提高政治透明度,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并最终实现政治稳定。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选举制度改革、反腐倡廉等措施来改善政治体制,加强治理能力,改善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公信力。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国家寻找出路的关键。

只有经济发展得到改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和稳定。

通过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稳定等措施,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国家寻找出路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强化国家的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和合作,可以实现国家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推动民族精神振奋,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国家寻找出路的关键。

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水平,加强社会底线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质量,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安宁,增加社会的公平正义感,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1.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中,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

通过加强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防卫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外交影响力,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2.促进和平稳定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中,国家需要积极推动和平稳定的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地区的和平稳定,培育国际友好关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避免冲突和战争,保护民族安全和福祉。

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分别是洋务运动

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分别是洋务运动

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农民运动的冲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

一些有权势的官僚,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到90年代,从西方引进机器设备、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在国内创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创建海军,以及兴办一些教育事业。

从事这些运动的官僚,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的重要特点是实行“以洋为师”的政策,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明。

在清朝政府的倡导下,大量的人才被派往海外留学,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和技术。

同时,大量的外国专家也被引进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洋务运动还实行了“洋务派”,即招收一批外国专家和中国新式军队中的外籍军官来帮助中国现代化建设。

这些外国专家和军官,不仅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为中国创造了更好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

洋务运动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军事、工业、交通、教育、卫生等。

这些设施的出现,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许多新的学校得以兴起,为中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卫生领域,洋务运动也推进了卫生设施的建设,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光绪帝为首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政变,清末时期的历史事件。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9月21日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的历史价值与启示

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的历史价值与启示

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的历史价值与启示国家出路,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而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教训和成就,更可以在其中汲取到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探讨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的历史价值与启示。

1. 历史价值:国家兴衰的教训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国家曾经历过兴盛和衰落的历程。

其中,一些国家由于没有正确地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颓和沦丧。

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代文明,在没有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后,相继陨落。

这一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国家出路的探索必须立足于国情和实际,避免盲目模仿和生搬硬套。

2. 历史价值:文明发展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文明都曾在国家出路的探索上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我国的夏商周时期,通过建立封建制度,实行礼乐教化,创制文字等一系列举措,为我国传统社会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而在印度,古代的古杰拉特王国则是通过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实现了繁荣和发展。

这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辈的智慧,才能找到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

3. 历史启示:坚持自主创新在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显示,只有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推动国家不断前进。

古代我国的科举制度就为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对我国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伽利略通过自主观察和实验,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这些历史启示告诉我们,在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

4. 历史启示:坚持开放包容另外,历史也告诉我们,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开放包容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文明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相互影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我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而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了我国。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爆发背景:①战争赔款加重赋税和征收科派、浮收勒扣、横征暴敛,②自然经济解体,鸦片贸易泛滥,农民负担加重,③群众起义、斗争此起彼伏(2)金田起义:洪秀全,拜上帝教(3)政权建立:占领南京,定都天京(4)北伐、西征、天京城外破围战(5)败亡:天京事变(分水岭)(6)性质: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7)历史意义:(9)局限性:①宗教发动、非科学思想理论,②未能正确对待儒学,③未能理性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10)结论: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其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天朝田亩制度》(1)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2)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原则(3)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具有进步意义(4)没有超出农民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最终未付诸实施二、洋务运动的兴衰1、洋务事业的兴办(1)洋务派: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业务(2)目的: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及边防、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冯桂芬,《校邠庐抗议》)(4)洋务事业举例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背景: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在中国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②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③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2)宣传维新的活动:(3)重点:争取光绪皇帝及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3、百日维新(1)变法开始:颁布“明定国是”谕旨(2)变法内容:(3)变法定位: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资产阶级是工业资本家、商人和地主阶级的总称,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拥有大量财富和权力。

作为社会的统治者,资产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旨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确保国家的稳定发展。

下面是关于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相关参考内容:1. 经济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经济自由主义倡导市场机制和私有财产的绝对权力,强调国家应该尽量少干预经济,让市场自由运作。

他们主张通过自由竞争和市场调节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2. 民主政治:资产阶级倾向于实行民主政治制度,通过普选和分权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他们认为民主制度可以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保护个人财产权和自由,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 法治国家:资产阶级强调建立法治国家,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保护市场秩序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力量来限制政府的权力,并确立有效的司法体系,才能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个人的财产权益。

4. 财富再分配: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资产阶级对财富再分配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他们主张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适度地调节财富分配,减少社会的不平等,提高社会的公平性。

5. 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资产阶级在探索国家的出路时,也重视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他们认为国家应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融入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6. 教育和科技创新:资产阶级倾向于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入,认为这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他们主张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科技研发的支持,并为创新企业和科技产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

总之,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经济自由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国家、财富再分配、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教育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这些探索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实现国家稳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和思考,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引言:国家的出路是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挽救民族危亡需要每个国民的自觉和奉献精神。

本文将通过对国家出路和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的教案。

一、国家出路1.1经济发展国家的出路首先在于经济的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国家才能有更多的资源去改善民生、强化国防、提高国际竞争力。

因此,国家出路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实现经济的繁荣。

1.2教育事业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事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

因此,国家出路还需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3创新科技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关键。

国家出路也要依靠科技的创新,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走向更加强大的未来。

1.4社会稳定国家出路还需要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只有通过社会的稳定,国家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经济、推动改革。

因此,国家出路也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二、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2.1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保护传统文化是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保护传统文化,才能使民族有更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挽救危亡。

2.2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凝聚国家的核心力量,只有通过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因此,挽救民族危亡也需要加强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传承。

2.3提高国家自身的软实力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国际形象等方面的实力。

只有通过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国家才能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影响力,更好地保护国家的利益。

2.4加强国防建设国防是国家的重要支撑,只有通过加强国防建设,国家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利益。

因此,挽救民族危亡也需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战斗力。

三、教案3.1组织国家发展教育通过组织国家发展教育,指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热情与动力。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

作为一种社会阶级,资产阶级在推动国家发展和寻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试图探索符合其利益和价值观的国家发展路径。

以下是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一些常见探索:1.自由市场经济:资产阶级主张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系,通过市场竞争和私人企业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

他们主张市场自由、贸易自由化和私有产权保护,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实现经济繁荣和个人自由的最佳途径。

2.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强调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法治建设,主张建立民主的政府机构和选举制度,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他们认为政治民主化是保护私有财产权、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3.教育与科技发展:资产阶级注重教育和科技发展,认为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们主张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鼓励创新和科技研发,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4.国际合作与开放:资产阶级倡导国际间的合作与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他们支持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主张与其他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以获取市场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

5.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资产阶级一定程度上关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他们支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基本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减轻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这些探索表明,资产阶级在寻求国家出路时,关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教育科技、国际合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不同的资产阶级群体和国家会因历史、文化和经济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也会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近 兴办军用工业
洋 务
代企业 兴办民用工业

动 的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一) 兴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①江南制造总局,李鸿 章于1865年创办,为当 时洋务派的军工业中规 模最大者。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洪秀全及拜上帝教
洪秀全,1812年生,出身广 东客家,家境贫寒,曾多次应试, 均名落孙山。在应试过程中,偶 遇一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 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 《劝世良言》。受其影响,洪秀 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 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 徒。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 纳了信徒一万余人。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以及失 败的原因。
(三)戊戌维新的历史地位,以及失 败的原因。
难点
(一)认识农民阶级难以承担领导革命 的重任。 (二)理解不触动封建统治。 (三)认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本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农民群

众斗争风暴的

起落


第二节 洋务 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维新运 动的兴起和夭 折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 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
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
• 代表人物:中央有恭亲王奕
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
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
鸿章等。
奕譞、李鸿章、善庆(左起)
• 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检阅北洋海军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
• (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 行等事业;
• (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 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 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评价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 彩的方案;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未能付诸实施。
1.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 父下凡”,逼天王封其为“万 岁”,引发内部厮杀。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失去东 王、北王及部众4万人,太平天 国由盛转衰。
洪秀全
3.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 《天朝田亩制度》
初颁于1853年,是体 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 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神 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 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无处无均匀,无处 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 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 映了广大农民强烈反对地主阶级 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 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目的与要求
(一)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 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近代不同 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 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成为实现中国独立和富强找到出 路的根本原因。
重点
(一)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以及失 败的原因。
1937年抗日战争全 面爆发,机器厂房设备 被日军拆毁。
江南制造总局
(一) 兴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 ②金陵制造局,李鸿章 于1865年创办,规模不 及江南制造局。 1928年被国民政府 并入上海兵工厂。
李鸿章
金陵制造局制造的武器
(一) 兴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 ③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于1866年创办,由铁厂、 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 其船舶修造厂为当时规模 最大者。
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具有不 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打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规传统,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 船所,抗战时遭到严重破 坏,后由国民政府接管, 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接管。ຫໍສະໝຸດ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一) 兴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 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 害。
•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3.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发地反封建斗争取得 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义和局限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爆太 发平 的天 历国 史农 背民 景战

封建地主的地租剥削 封建政府的沉重赋税 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
东王杨秀清
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油诗
很清楚地反映了时人的心态: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袱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败亡
曾 国 藩
左 宗 棠
李 鸿 章
洋 枪 队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 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体 现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 定化,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悖 离,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 展。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不久提出。 其主要内容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