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精练习题1(八年级)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主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2课抗美援朝(1)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了“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2) A(3) 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1) 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2)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在右侧的方框中画对勾,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3)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材料三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1)毛泽东这句话中反映的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2)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这种状况,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做的?(3)毛泽东这首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什么?【答案】(1)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

(2)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3)“一五”计划中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分析可知,毛泽东这句话中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

(2)依据所学可知,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这种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 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D .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2.张和解出生于 1951 年 9 月,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 .和平解放北平B .和平解放西藏C .抗美援朝D .解放南京 3.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A .50 周年B .55周年C .60周年D .65 周年4.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B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5.建国初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A .《共同纲领》的颁布C .西藏和平解放D .土地改革6.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下列事件 中,既 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 .整顿大城市经济秩序B .土地改革C .抗美援朝D .“一五”计划的实施C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 .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A .消灭了地主阶级B .抗美援朝的胜利8.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派海军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是()A.联合国 B .美国 C .日本 D .英国9.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 世纪50 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A.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护国战争10 .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答案】(1)AB(2)重点发展重工业【解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完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它是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题干中给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故上框为A;下框为B。

(2)1953年到1957年编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材料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上述材料中宪法的名称是什么?(2)小明认为,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错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因此小明的说法错误。

9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9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1.(2011·天水学业考)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国国民党成立C.中华民国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011·宜宾中考)右图“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

符合这一史实的结论是(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B.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C.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D.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镇压反革命5.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A.黄继光B.董存瑞C.邱少云D.罗盛教6.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大跃进”运动7.(2012·泰安学业考)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

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B.中共八大的召开C.实施了一五计划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C.完成了三大改造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B.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C.全行业公私合营D.保护富农经济10.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1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题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人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人材料三: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1)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材料一体现了洋务运动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怎样?这种结果的标志是什么?(2)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3)为了改变上述材料中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这种对策的重心任务什么?有何意义?(4)中国工业化的历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2分)失败了(1分)。

标志: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

(1分)(2)C(2分)(3)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重心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4)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史实,图中可看到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和上海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结果是破产了,以失败而告终,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从时间“1913-1920”看,属于一战期间,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方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3)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史实,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此,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答案】题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内容: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详解】题干给出的图片为王进喜、焦裕禄,他们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据此我拟定的题目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焦裕禄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

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

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C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D.公有制的确立2.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D )A.林彪B.陈毅C.贺龙D.彭德怀3.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指( A )A.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B.1949年10月1日至1957年C.1949年1月1日至1956年D.1949年1月1日至1957年4.新中国第一部法规是 (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5.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就是( A )A.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D.选择到了社会主义道路6.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任务的运动是( C )A.整风运动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三反”“五反”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在( B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B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9.新中国与苏联确立同盟关系的条约是( D )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B.《中苏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友好条约》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1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无法满足人民需要13.作为 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林业14.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 D )A.国营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合作社经济1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属于( C )A.固定的B.不变的C.过渡的D.独立的16.新中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是( B )A. 和平赎买B.没收C.限制D.改造1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D )A. 统购包销B. 代购代销C. 公私联营D. 公私合营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由之路是( B )A. 社会主义B. 国家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D.合作社经济19.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会议是( B )A.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八大D.七届三中全会20.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办法是( A )A. 和平赎买B.没收生产资料C.限制发展D.任其发展2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D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全国大陆的统一C. 土地改革的完成D. 三大改造的完成22.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C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24.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25.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C )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 B.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6.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C )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 B.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二、多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CD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B. 中国现代史的开始C.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2.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项历史任务是(AC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C.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3.在“三反”运动中处决的两位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干部是(BC )A.成克杰B.刘青山C.张子善D.胡长清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党的工作出现的重大失误,包括(ACD )A.发动“大跃进”运动B.发动“文化大革命”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 BD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为人民服务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D.为社会主义服务6.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包括( BCD )A.多领域B.全方位C.宽领域D.多层次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 ACD )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8. 在对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 AC )A. 积极领导B. 逐步过渡C. 稳步前进D. 统筹兼顾9.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要完成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 BC )A.恢复国民经济B. 土地改革C. 镇压反革命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0.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有( CD )A.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B.没收民族资本C.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 ABC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BC )A.反贪污B. 反浪费C.反官僚主义D. 反行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1.(2019·天水学业考)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国国民党成立C.中华民国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011·宜宾中考)右图“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

符合这一史实的结论是(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B.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C.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D.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镇压反革命5.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A.黄继光B.董存瑞C.邱少云D.罗盛教6.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大跃进”运动7.(2012·泰安学业考)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

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B.中共八大的召开C.实施了一五计划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C.完成了三大改造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B.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C.全行业公私合营D.保护富农经济10.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1.(2012·扬州模拟)“全民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与这样的事情相关联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三大改造12.下面图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遵循了客观规律B.解放了思想C.违背了客观规律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13.(2012·襄阳模拟)“201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于2012年2月3日揭晓,朱光亚、刘金国、杨善洲等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假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下列人物你认为不应该评选谁( )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黄继光14.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段真实的历史。

“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5.(2011·南昌中考)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二、非选择题16.九(1)班对新中国过渡时期和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关注“三农”的史实进行了一次探究学习。

探究步骤如下,请你参与:步骤一:史料整理材料一材料二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北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六点五立方公尺小高炉……13日的产量由过去的三吨多提高到七点五吨;在这一基础上,职工们又继续改进了操作方法,16日创造了七点九八吨的新记录。

——195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材料四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

……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

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

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

……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1962年初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步骤二:分类展示(1)请你根据史料呈现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

步骤三:问题探究(2)图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事件?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该事件完成的重要意义。

(3)图二与材料三说明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有过哪些严重失误?(两点即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依据材料四,请你指出刘少奇讲话的基本态度。

此前中共中央是如何纠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的?步骤四:感悟认识(5)结合以上问题的探究,请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答案解析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误区警示】辨析《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949年9月,由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2)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束了《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

图片再现了1951年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根据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美军”,判断该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

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1945年,属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解放战争发生于1946-1949年,属于20世纪40年代。

镇压反革命是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故A项符合题意。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产,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起步。

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B、C三项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0年、1956年。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拓展延伸】为什么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通过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资本家企业实行没收政策或打击镇压政策。

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条件决定的:(1)民族资本家历史上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

(2)他们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可判断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

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图中失实的图画和夸张的口号,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表现,这种现象违背了客观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都属于这一时期。

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

故选D。

1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全国出现了停课、停产“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A、B、C三项是其表现。

但这一期间,我国的外交事业仍取得重大成就。

16.【解析】史料分别为图片史料:材料一;文字史料:材料三、四;表格史料:材料二。

根据图一人们手中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判断是土地改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用的表述回答第(2)题。

图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失误造成了三年经济困难。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根据材料四的时间“196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等。

答案:(1)图片史料:材料一;文字史料:材料三、四;表格史料:材料二。

(2)土地改革运动。

意义:土地改革标志着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3)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任答其二即可)。

影响: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