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细胞连续
4、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
血液中多种溶质从脑毛细血管进入脑组织,有难有易;有些很快通过,有些较慢,有些则完全不能通过,这种有选择性的通透现象使人们设想可能有限制溶质透过的某种结构存在,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动态界面,由脑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基膜、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脚板围成的神经胶质膜构成,其中内皮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
血脑屏障是血-脑、血-脑脊液和脑脊液-脑三种屏障的总称。
与其他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相比,脑毛细血管及其邻近地区在结构上确有一些明显的特点(正常情况下):①脑毛细血管缺少一般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孔,或者这些孔既少且小。
内皮细胞彼此重叠覆盖,而且连接紧密,能有效地阻止大分子物质从内皮细胞连接处通过。
②内皮细胞还被一层连续不断的基膜包围着。
③基膜之外更有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终足)把脑毛细血管约85%的表面包围起来。
这就形成了脑毛细血管的多层膜性结构,构成了脑组织的防护性屏障。
在病理情况下,如血管性脑水肿时,内皮细胞间的紧密粘合处开放,由于内皮细胞肿胀重叠部分消失,很多大分子物质可随血浆滤液渗出毛细血管,这会破坏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造成严重后果。
20世纪初发现,给动物静脉注射苯丙胺后,此药可以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唯独脑组织没有它的踪迹。
注射台盼蓝(锥虫蓝)涂料以后,全身组织都着色,而脑和脊髓则不着色。
以后陆续发现很多药物和染料注入动物体后,都有类似的分布情况。
这些事实都启示人们想到有保护脑组织的“屏障”存在。
向鸡胚注入谷氨酸后,发现谷氨酸能迅速进入鸡胚的脑组织,但在成年鸡脑中则很难进入。
循环系统
内皮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蒲肯野氏纤 维。 2、心肌层:主要由心肌纤 维构成。心肌纤维间有结缔 组织。
3、心外膜:间皮+结缔组织
4、心瓣膜
五、微循环
(一)概念: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 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 )组成 :组成微循环血管有6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 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重
点
1、了解三种毛细血管组织结构特 点及其分布(举一例)。 2、掌握心壁的组织结构特征。 3、在光镜下区别小动脉和小静脉。
各论
器官组织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 动 脉 静 心 脉 脏
毛细血管
1、分
布
示毛细血管 H.E
猴胰腺毛细血管网 (SEM)
2、结构
内皮
基膜
周细胞
毛细血管 (TEM)
3、分类
(1)、连续性毛细血 管: 内皮连续; 内皮细胞胞质中含 许多吞饮小泡。 基膜完整; 通透性最小。
(2)、有 孔毛细血管 内皮连续, 有孔;
基膜完整;
通透性较大。
毛细血管 (TEM)
(3)、窦状隙: 亦称血窦
管腔大而不规则。 内皮不连续,细胞 间有较大腔隙,细 胞有小孔。 基膜不完整甚至没 有。 巨噬细胞多。
肝血窦
动脉
(一)中动脉
1、典型特点 三层膜分界明显;中膜 富含平滑肌,故又称肌性 动脉。
2、管壁构造
(1)内膜:内皮 (2)中膜:主要 由数十层环形平滑 肌构成。 (3)外膜: 疏松 结缔组织构成。
中动脉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大动脉结构特点:中膜厚,富含弹性 膜,故又称弹性动脉。
(三)小动脉和微动脉结构特点 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 微动脉:三层膜均较薄。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淋巴小结】: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密集淋巴
组成,呈圆形或卵圆形,小结内以B淋巴细胞为主,在抗原刺激下,常产生一染色较淡的生发中心,多由分裂快的大、中淋巴细胞构成,其周围为较密集的小淋巴细胞。
【嗜染体(尼氏体)】,又称NISSL小体,呈小块状或颗粒状,分散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在HE染色的标本中,染成紫蓝色,电镜下是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在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据有无形成髓鞘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突触】:是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部位,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
1 连续毛细血管: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
其特点是内皮细胞借紧密连接形成一层连续性内皮,内皮外有完整的基膜,胞质中有大量质膜小泡。
2 有孔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存在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许多贯穿细胞质的内皮窗孔,孔上有隔膜封闭,基膜完整。
3血窦:血窦又称窦状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及某些内分泌腺。
它的特点是腔大、不规则。
内皮细胞有窗孔,无隔膜。
基膜不完整或缺如。
创伤理论
组织脏器生物力学方面的抵抗适应性 表面屏障系统 血管屏障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与炎症反应 抗氧自由基损伤机制
血管屏障系统
血管系统中对防御起主要影响的是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类型:连续型、筛孔型和断续型。 2、毛细血管功能: (1)内皮细胞收缩与吞噬; (2)膜滤过及修复基底支架作用; (3)屏障作用
(一)酶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1、超氧化物歧化酶 2、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二)低分子氧自由基清除剂 1.维生素C 2.维生素E 3、尿酸 (三)蛋白性抗氧化剂 1.铜蓝蛋白 2.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3.其他血浆蛋白
酶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1 、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 是机体通过歧化反应清 除氧自由基的重要酶,它能使 O2-· 歧化为 O2 及 H2O。 (1)SOD的特性与分类:SOD是一种蛋白质,分子量 为 35000 。动物组织中的 SOD 分为 CuZnSOD 和 MnSOD。 大鼠肝的CuZnSOD主要位于胞浆,MnSOD主要位于线 粒体基质中。CuZnSOD在胞浆中合成为成熟的蛋白质, MnSOD合成为前身蛋白质,运至线粒体后再加工成为 成熟的蛋白质。 SOD 中的 Cu2+ 可被 H2O2 还原而失去活性,过氧化氢酶 和过氧化物酶则可消除 H202,对SOD 起保护作用; O2· 则可使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失活,而SOD可通过 歧化消除O2-· ,从而保护这两种酶。
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的 特点是,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许多 贯穿细胞的孔,孔的直径一般为60~80nm。 许多器官的毛细血管的孔有隔膜封闭,隔膜厚 4~6nm,较一般的细胞膜薄。内皮细胞基底 面有连续的基板。此型血管主要存在于胃肠粘 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肾血管球 的内皮细胞的孔没有隔膜。
内皮的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
内皮的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及其组织的科学,它是生命科学的基础,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内皮的基本概念内皮是指覆盖在血管内壁上的一层薄膜,它是人体中最广泛的组织之一,分布于血管内膜、淋巴管内膜以及许多器官和组织的表面。
内皮由内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平滑的形态,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
二、内皮的结构和功能内皮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结构:内皮细胞呈扁平形或多角形,排列整齐,形成连续的单层覆盖血管内壁。
内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这些微绒毛能增加内皮细胞与周围组织的接触面积,提高物质交换的效率。
2.细胞结合:内皮细胞通过细胞间蛋白质相互连接,形成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闭合连接等结构。
这些连接可使内皮细胞紧密相连,防止血液中的细胞和溶质渗漏到周围组织。
3.物质交换:内皮细胞具有很高的通透性,通过细胞之间的间隙和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实现溶质、电解质和水分子的交换。
此外,内皮细胞还可以合成和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血小板聚集因子、一氧化氮等。
4.免疫调节:内皮细胞表面有多种免疫分子,如MHC类分子和选择素,可以调控免疫细胞的粘附、迁移和激活。
内皮细胞还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三、内皮在不同器官的作用内皮细胞在不同器官中的结构和功能有所差异,下面以几个常见的器官为例,介绍内皮细胞的作用:1.血管内皮: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控制血流量和血液的供应。
内皮细胞通过产生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和内皮素等物质,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维持动脉的弹性和功能。
2.心脏内皮:心脏内皮细胞线形成内膜,具有防止血液凝固和细胞黏附的作用。
心脏内皮细胞还可以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内皮素、一氧化氮等,参与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3.肺内皮:肺内皮细胞形成呈网状结构的毛细血管网,与呼吸纤毛上皮细胞共同构成呼吸膜。
肺内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气体交换,通过细胞间隙和微绒毛增加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内皮细胞名词解释
内皮细胞1. 简介内皮细胞是一种覆盖在血管内腔表面的细胞,它们构成了血管壁的一部分。
内皮细胞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血管张力、参与炎症反应、控制血液凝固和血小板聚集等。
内皮细胞还参与调节血流、物质交换和免疫反应等过程。
2. 结构内皮细胞是单层扁平的细胞,排列在血管内腔表面形成连续的屏障。
每个内皮细胞约为1至5微米宽,具有多边形或多角形的形状。
内皮细胞与相邻的细胞通过紧密连接和连接蛋白相连,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的单层。
3. 功能3.1 调节血管张力内皮细胞通过释放一系列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张力。
其中最重要的物质是一氧化氮(NO)。
当受到刺激时,内皮细胞会释放NO,NO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降低血压。
内皮细胞还能分泌一些收缩血管的物质,如内皮素-1(ET-1),从而调节血管张力。
3.2 参与炎症反应在炎症反应中,内皮细胞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身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感染时,内皮细胞会释放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IL-1),引发免疫细胞的激活和迁移。
内皮细胞还参与调节白细胞黏附和迁移,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进行。
3.3 控制血液凝固和血小板聚集内皮细胞通过分泌抗凝物质来防止血液过度凝固。
其中最重要的物质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tPA能够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
内皮细胞还能分泌一些抗血小板聚集物质,如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I2(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3.4 调节血流内皮细胞通过释放一系列调节因子来调节血流。
其中最重要的是内皮源性舒张剂(EDRF),即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能够扩张血管,并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来增加血管直径,从而促进血流。
3.5 物质交换内皮细胞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参与物质交换。
它们通过紧密连接和跨膜运输蛋白调节物质的进出。
在毛细血管中,内皮细胞通过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个半透膜,使得溶质和水分子可以通过间隙进入组织。
3.6 免疫反应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名词解释
1、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中轴含有微丝,可增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纤毛(cilium):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的表面伸出的细长指状突起,中轴含9+2排列的双联微管,可定向摆动,起到清洁保护作用。
3、Isogenous group(同源细胞群):即同源细胞群,位于软骨深部的软骨细胞常成群分布,他们由一个细胞分化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4、Osteon(骨单位):即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和营养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
骨单位呈长筒形,中轴为中央管,内含血管、神经和骨内膜,以中央管为中心有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各层骨板内和骨板间有骨细胞,并有骨小管连接。
5、sarcomere(肌节):即肌节,指两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 带所组成,肌节是骨骼肌与心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6、Neuron(神经元):即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7、synapse(突触):即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特殊细胞连接。
通过此处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兴奋、抑制信息传递。
8、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是以B细胞为主密集而成的球形或椭圆形淋巴组织,边界清楚。
在受抗原刺激后,小结增大,中央出现浅染的生发中心,内有许多呈分裂相的B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
有生发中心的称为次级淋巴小结,而没有生发中心的称为初级淋巴小结。
9、blood-thymus barrier(血-胸腺屏障):即血-胸腺屏障,为血液与胸腺皮质间的屏障结构。
主要由以下5层组成:①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②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③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等;④胸腺上皮细胞基膜;⑤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组胚】7.循环系统
内膜为血管壁的最内层; 内膜薄; 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 膜组成。
a. 内皮(vascular endothelium) 单层扁平细胞(ec); LM:表面光滑; EM:游离面有稀疏的胞质突起, 丰富的微丝和吞饮小泡,相邻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 等细胞连接。
W-p小体[Weibel-Palade body]: 血管内皮细胞特有的膜性杆状 细胞器,其功能是合成和储存 凝血因子F Ⅷ 。
第 七 章
循 环 系 统
Chapter 7 Circulatory System
小隐静脉
外侧隐静脉
臂皮下静脉
头静脉
心 血 管 系 统
动 脉 心脏 毛细血管
静脉
组织液 淋 巴 管 系 统
淋巴导管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 淋巴管系统(lymphatic vascular system)。
中动脉
B. 大动脉(large artery,aorta)
中膜内富含弹性膜和弹性纤维,故又称为弹性动脉(elastic artery)。 1.内膜(tunica intima) a.内皮下层较厚,有纵行平滑肌束; b.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清楚。
中动脉
2.中膜(tunica media) a. 最厚; b.主要由40-70层弹性膜构成,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 c. 弹性膜之间有环行平滑肌,少量胶原纤维和基质; d. 弹性膜的层数随年龄和血压的增加而增加。
中动脉模式图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平滑肌 外弹性膜 内膜
中膜 外膜 中动脉
I. 动脉的结构特点
组胚名词
1. 内分泌腺:组成--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主要是激素)直接释入血液。
2. HE染色: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染料--苏木精和伊红。
效果(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 纤毛: 位置--细胞游离面;形态--细小的指状突起;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纵向排列的微管;作用-- 可按一定的节律摆动;杯状细胞:分布--单层柱状上皮(小肠)、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形态--形如高脚酒杯;内容物--粘原颗粒(粘蛋白);作用--润滑保护。
4. 半桥粒: 位置--细胞面基底面;形态结构--桥粒的一半;;作用—固定上皮细胞于基底膜;5. 质膜内褶:位置--细胞面基底面;主要分布—肾小管;结构—与基底面垂直的细胞膜内褶;作用—扩大基底面表面积6. 内皮:分布--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本质--单层扁平上皮,属被覆上皮。
1.巨噬细胞: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免疫细胞,主要分布-于疏松结缔组织内。
光镜结构-胞核较小,卵圆形或肾形,着色深。
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
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和少数球形隆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残余体以及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细胞膜内侧有较多微丝和微管。
作用-巨噬细胞行使多种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有吞噬作用、抗原递呈作用、和分泌功能。
2.分子筛:分布-在结缔组织的基质中,构成-大量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的具有微小孔隙的立体结构叫分子筛,功能-小于孔隙的水和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不能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扩散的防御屏障。
3.网状组织:组成-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分布-在体内网状组织不单独存在,而是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组成成分,作用-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组胚重点
一、名词解释1.胃小凹:胃粘膜表面特有的小孔,由胃黏膜表面上皮下陷,形成胃小凹。
2.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大量凝胶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覆盖于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一层屏障,用来保护胃粘膜不受氢离子的侵蚀。
3.环行皱襞: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形成环行皱襞。
4.小肠绒毛:小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伸出众多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
5.中央乳糜管:小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形的毛细淋巴管。
6.十二指肠腺:为复管泡状黏液腺,其导管开口于小肠腺底部。
7.肝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8.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的低部。
9.浦肯野纤维:指分布于心内膜下层中一种特殊的心肌细胞,比心肌纤维粗,染色比心肌纤维浅,具有将冲动传导给心肌纤维的功能。
10.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四种细胞连接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11.血窦:是一种管腔扩大的毛细血管,管壁内皮及基膜不均完整。
因管腔大而不规则,能容纳较多血,有利于血液的储存。
12. 胆小管: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之间,局部质膜凹陷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形成的微细小管。
13.神经原纤维:在神经细胞质内的丝状纤维结构。
14.胃底腺:分泌胃蛋白酶,原由壁细胞,主细胞(胃酶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
15.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由多层同心圆状的骨板构成。
16.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
17.浆细胞:浆细胞是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
浆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18.郎飞结:神经纤维的髓鞘的组成并非连续不断的,而呈有规则的节段,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郎飞结。
循环系统
分类
血管球等处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微循环
3. 窦状毛细血管(血窦) 结 构 • 管腔较大且不规则
• 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细胞或大分子 物质可通过细胞间隙出入血液
•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耶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 四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 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三类毛细血管的
结构和功能特点
图 1 心 室 壁 模 式 图
图2 心内膜模式图
图3 心内膜与心肌膜光镜图
图4 心肌膜光镜图
图5 心外膜模式图
图6 心瓣膜模式图
图7 房室瓣光镜图
图 8 心 脏 传 导 系 统 模 式 图
2. 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微循环
3. 真毛细血管:中间微动脉分支形成的 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即通称的毛 细血管
4. 直捷通路:中间微动脉与微静脉直接 相通、距离最短的毛细血管
5. 动静脉吻合:微动脉发出的、直接与 微静脉相通的血管
6. 微静脉
本章重点
• 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结构 • 心瓣膜的结构和功能 • 心房肌纤维的内分泌功能 •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起搏细胞、普肯
图9 普肯耶纤维光镜图
图 10 大 动 脉 模 式 图
图11 大动脉(局部横切面) 1内膜(含内皮与很薄的内皮下层) 2外膜(部分)
(
图 12
大 动 脉 弹 性 染 色 示 弹 性 膜
)
图13 中动脉模式图
图14 中动脉和中静脉光镜图(左:中动脉;右:中静脉)
图 ( 15
内皮的名词解释
内皮的名词解释内皮是指覆盖血管内壁的一层细胞,是血管壁的组织成分之一。
它在血管内壁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并参与血管的调节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内皮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和特点,是血管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首先,内皮具有屏障功能。
内皮细胞通过形成连续的单层细胞,将血液与血管壁隔离开来,防止血液的直接接触和损伤血管壁。
同时,内皮细胞通过调节血管通透性,控制物质的交换和渗透。
这一功能在维持正常血流和减少组织水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内皮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的功能。
内皮细胞释放一系列的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内皮素等,能够调节血管的舒缩,并影响血管阻力。
一氧化氮是内皮细胞最重要的舒张物质,能够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流的通畅。
此外,内皮也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
内皮细胞可以通过表达黏附分子和化学信号物质的分泌,吸引炎症细胞的迁移和粘附,参与炎症反应的启动和传导。
同时,内皮细胞也调节炎症细胞的活性,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分化。
此外,内皮也与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密切相关。
内皮细胞在血管受损时可以释放凝血因子和抗凝物质,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
同时,内皮细胞表面也具有血小板粘附分子,能够促使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壁上粘附和聚集,参与止血和修复过程。
最后,内皮细胞也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通过维持血管的稳定和完整性,抑制血管生成的过程。
然而,在某些疾病和肿瘤状态下,内皮细胞的功能发生改变,促进血管新生和肿瘤的生长。
总之,内皮是血管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它不仅是血管的屏障和调节器,还参与调节血管张力、炎症反应、凝血和肿瘤等过程。
对内皮细胞的深入研究能够增加人们对血管生物学的认识,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8章循环系统
第8章循环系统【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心脏壁的结构、各种动脉结构、毛细血管分类和微细结构,以及各种静脉的结构。
掌握心脏的组织结构;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与组成细胞的结构;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静脉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而连续的分支管道系统。
组成: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及各级淋巴管组成。
功能:输送血液循环至全身,物质交换。
一、心脏(一)心壁的结构心壁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构成。
1.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下层分内外两层,内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呈螺旋状排列,大致可分为内纵、中环、外斜三层。
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心骨骼。
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纳尿肽。
3.心外膜:为浆膜。
4.心瓣膜::位于动脉口和房室孔处,由心内膜向心腔内突出形成,表面为内皮、内部为结缔组织、基部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可防止血液逆流。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组成该系统的特殊的心肌纤维有三种,即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
二、动脉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四种,管壁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1.大动脉(弹性动脉):(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含W-P小体(Weibel-Palade body),尤其在大动脉内皮细胞中丰富。
(2)中膜:很厚,含40~70层弹性膜和大量的弹性纤维,其间有环行平滑肌。
血管的平滑肌纤维可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
(3)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2.中动脉(1)内膜:内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内弹性膜。
(2)中膜: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
内皮与间皮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点
内皮与间皮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点内皮和间皮是动物体内的两种重要组织,它们在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点。
本文将从细胞结构、功能特点等方面对内皮与间皮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内皮是一种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淋巴管等管腔内壁上,起到分隔组织间液体和血液的作用。
内皮细胞之间通过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血管壁。
内皮细胞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调节物质的交换,保持组织内外液体的平衡。
此外,内皮细胞还能分泌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血管舒缩素、血小板聚集素等,参与调节血管张力和血液凝固。
而间皮则是一种结缔组织,主要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各种器官之间,填充和支撑组织结构。
间皮细胞之间通过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结缔组织成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三维的支架结构。
间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拉伸和抗压性,能够有效支撑周围组织和器官,保持其形态和功能。
此外,间皮细胞还能分泌一些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修复。
从细胞结构上看,内皮和间皮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内皮细胞呈扁平形状,细胞间连接紧密,形成一层连续的薄膜;而间皮细胞呈纤维状或多角形状,细胞间连接较松散,形成一个三维的支架结构。
从功能特点上看,内皮主要起到分隔和调节的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液体的平衡;而间皮主要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内皮和间皮在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内皮主要是一种内膜组织,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和调节性;而间皮主要是一种结缔组织,具有较高的支撑性和稳定性。
它们各自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对于内皮和间皮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还有助于揭示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内皮的名词解释
内皮的名词解释内皮是指覆盖在血管、心脏、淋巴管等管壁内部的一层组织,由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
它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关键组织。
内皮位于外皮层(外皮细胞)与中胚层之间,由胚泡发育而来。
内皮细胞由网状结构组成,通过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外基质与周围组织相交接。
这些细胞贴附在血管、心脏和淋巴管等管壁内部,形成血管内膜、心脏内膜和淋巴管内膜。
血液流经血管时,会接触到内皮细胞。
内皮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它是血液流动的界面。
内皮细胞形成血管壁的内膜,平滑而连续,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减少了摩擦力,并且具有防止血液凝固和细胞黏附的作用。
其次,内皮细胞参与多种代谢功能,如调节血管通透性、分泌和吸收物质、调节血压等。
此外,内皮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介质来媒介炎症反应。
内皮细胞还通过产生一系列化学信号分子,如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和内皮素等,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内皮生成的NO可通过扩张血管、抗凝血、抗炎、抗增殖等作用来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
内皮生成的前列腺素和内皮素则影响血管收缩和扩张,调节血压和血液凝固。
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关。
例如,内皮损伤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等有关。
内皮功能受损会导致血管扩张不足、血液凝固和炎症反应增加,进而导致血管壁受损、斑块形成和狭窄。
此外,内皮功能异常还与炎症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尽管内皮细胞在人体中分布广泛且功能重要,但其内在复杂性和研究方法限制了对其的深入理解。
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如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内皮细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为阐明其功能和疾病机制提供了更多认识和探索的机会。
组织胚胎学 学习笔记+考试重点总结
过程:(2)中胚层形成从上胚层迁出的另一部分细胞则形成上、下两胚层之间的第三层细胞,称胚内中胚层,即中胚层。
在内胚层和中胚层出现后,上胚层即改称为外胚层。
】7、今年生物学的诺贝尔奖的奖项是什么,获得者是谁,试述该技术的操作过程。
【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试管婴儿”“罗伯特·爱德华兹”【英国生理学家、“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控制性超排卵2、监测卵泡3、取卵4、取精5、体外受精6、胚胎体外培养7、胚胎移植8、胚胎移植后补充黄体酮9、胚胎移植后第14天验晨尿确定是否妊娠10、妊娠后14天,B超检查胎儿数及胚胎着床部位三、屏障总结【1】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概念: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可限制血液中某些大分子物质(如毒素和有害物质)进人中枢神经内,以维持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种特殊结构称为血—脑屏障。
组成:由脑连续毛细血管内皮(之间有紧密连接)、基膜、神经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末端膨大)功能: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地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2】血-胸腺屏障概念: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使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如抗体、细胞色素C、铁蛋白等均不能进入胸腺皮质,称血-胸腺屏障结构:①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②内皮下完整的基膜;③血管周围组织间隙内的巨噬细胞;④胸腺上皮基膜;⑤连续的胸腺上皮。
功能:阻挡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概念:颈粘液细胞和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粘液与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HCO3-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阻止胃粘膜细胞与胃蛋白酶及高浓度的胃酸直接接触。
结构:颈粘液细胞分泌中型或弱碱性黏多糖在粘膜表面形成粘液层,与柱状细胞紧密连接形成功能:胃自我保护机制起隔离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及中和H+的作用,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
血管内皮细胞分类
血管内皮细胞分类
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位于血管内壁的细胞类型,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维持血管通透性等。
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特点,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1. 连续型内皮细胞:这种细胞形态规则、大小均匀,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形成了血脑屏障、血-睾丸屏障等重要的生理障碍。
连续型内皮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白细胞和蛋白质穿过的。
2. 断裂型内皮细胞:这种细胞形态略呈多边形,细胞间存在间隙,血管壁较薄,血管通透性较高。
这种细胞在肝脏、脾脏、骨髓等组织器官中较为常见。
3. 再生型内皮细胞:这种细胞通常出现在血管内皮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
这种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细胞间连接不完整,血管通透性较高,但是可以通过增殖来修复血管损伤。
4. 胆固醇型内皮细胞:这种细胞富含胆固醇,容易形成斑块和血栓,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以上几种内皮细胞的分类对于理解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1 -。
血管内皮细胞分类
血管内皮细胞分类
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内膜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调节血管通透性、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调节血管收缩和扩张等。
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连续型内皮细胞,这种细胞形态规则,细胞间紧密相连,形成了血管内膜的主要组成部分。
连续型内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管的通透性,通过调节细胞间隙的大小和数量来控制物质的渗透和扩散。
此外,连续型内皮细胞还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
第二类是非连续型内皮细胞,这种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间隙较大,形成了血管内膜的一部分。
非连续型内皮细胞主要分布在毛细血管和某些器官的血管中,如肝脏、脾脏等。
这种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的流动和过滤,通过调节细胞间隙的大小和数量来控制血液中的物质进出。
第三类是肺泡内皮细胞,这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肺泡的血管内膜上,其形态和功能与连续型内皮细胞类似。
肺泡内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肺泡的通透性,通过调节细胞间隙的大小和数量来控制气体的交换和液体的过滤。
第四类是血管外皮细胞,这种细胞主要分布在大血管的外膜上,其
形态和功能与连续型内皮细胞类似。
血管外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管的稳定性,通过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血管生成素等,促进血管的生长和修复。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内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不同作用。
对于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类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 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
环 大静脉
系 统
中静脉
小静脉和微静脉
中静脉(medium-sized vein)
除大静脉以外,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 管径2mm~10mm
内膜:
很薄,内弹性膜
不明显;中膜: 薄, Nhomakorabea少量环行
循
平滑肌束
环 系
外膜:
统 较厚,有的可见
少量纵行平滑肌
中动脉与中静脉结构模式图
中动脉与中静脉 (H.E及镀银染色)
循 环 系 统
大静脉(1arge vein)
管径大于10mm 内膜薄 中膜不发达,含几层
稀疏的环行平滑肌 外膜较厚,有较多的
纵行平滑肌束 循 环 系 统
小静脉(small vein)
管径0.2~1mm 内皮 1~数层平滑肌 少量结缔组织
大动脉的膜上有许多窗孔 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循 环 系 统
中膜(tunica media)
厚度和成分各管壁不同
平滑肌较细,常有分枝,
之间有中间连接和缝隙连
接。
无成纤维细胞。
平滑肌纤维产生纤维(胶
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
循 环
质。
系
统
外膜(tunica adventitia)
疏松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螺旋状
血管壁的组成和一般结构
一、内膜(tunica intima)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二、中膜
三、外膜
分类:
循 环 系
大动脉 中动脉
统 小动脉
微动脉
内皮(endothelium) 光镜下:
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核居中、扁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 基底面有基膜。
电镜下:
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
循 环 系 统
微静脉(venule)
管径50~200µm 内皮 平滑肌有或无 外膜薄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ostcapillary venule)
循 环 系 统
静脉瓣(valves of vein)
管径2mm以上的静脉管壁所特有。
结构:
内膜向腔内凸入而成的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游离 缘朝向血流方向。
或纵向分布。 成纤维细胞丰富,具有修复
外膜的能力。 管径大于1mm以上的血管,
其中膜和外膜内含有营养血 循 管。 环 系 统
中动脉(medium-sized artery)
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较厚,有10~40层环形平
滑肌,夹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 维,又称肌性动脉(muscular artery)。 外膜与中膜等厚,多数中、外 循 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环 系 统
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
循 环 系 统
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
结构特点:
内皮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等连接结构。
内皮细胞含细胞核的部分较厚,凸向管腔,不含核部位
较薄。
细胞质内含许多直径60~70nm的
吞饮小泡(Pinocytotic vesicles)。
分布:
肝、脾、骨髓 循 一些内分泌腺 环 系 不同器官的血窦差别很大 统
例如:
某些器官:如内分泌腺的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孔,基板 连续。
有些器官:如肝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间的间隙 较宽,基板不连续或无。
有些器官:如脾血窦的内皮细胞呈杆状,细胞间的间隙 较大。
循 环 系 统
动 脉(Artery)
基板连续完整
分布:
循 结缔组织
环 肌组织
系 统
肺
中枢神经系统
循 环 系 统
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
结构特点:
内皮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等连接结构。 内皮细胞含细胞核的部分较厚,凸向管腔,不含核的部
分很薄。 具有许多贯穿细胞全厚的孔,孔上有或无隔膜封闭。
组织学与胚胎学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第八章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循 环 系 统
循环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
心脏、动脉、
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管系统: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
循
环
巴导管
系
统
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毛细血管 (Capillary)
循 环 系 统
毛细血管的一般特点
循 环 系 统
大动脉(1arge artery)
内膜:
内皮下层:较厚
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
相连续,分界不清
中膜:
厚,主要为40~70层弹性膜,
夹杂环形平滑肌、胶原纤维
和弹性纤维
循 外膜:
环 系
相对较薄,无明显外弹性膜
统
循 环 系 统
小动脉(small artery)
管径0.3mm~1mm 属于肌性动脉 中膜有1~2层平滑肌 一般无外弹性膜
合体、滑面内质网及吞饮小
泡(或称质膜小泡,向血管
内、外输送物质);
循 Weibel-Palade小体(外包单
环 系
位膜的杆状小体,合成和贮
统 存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内皮下层
位于内皮和内弹性膜之间的 薄层结缔组织
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及少许纵行平滑肌
内弹性膜
由弹性蛋白所形成的膜状 结构。
基板连续
分布:
胃肠黏膜 循 环 某些内分泌腺
系 统
肾血管球
循 环 系 统
血 窦(sinusoid)
又称为窦状毛细血管(sinusoid capillary) 或不连续毛细血管(discontinuous capillary)。
结构特点:
腔大,直径可达40µm、形状不规则。 内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
循 环 系 统
循 环 系 统
微动脉(arteriole)
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 内皮外有1~2层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
循 环 系 统
静脉(Vein)
管径较粗,腔大、壁薄、
形状不规则
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
三层分界不清
内弹性膜不明显
管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较少,结缔组织较多
多具有瓣膜
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
结构:最简单
管壁最薄、管径最细(平均直径为
6~8µm)
在横切面,细的毛细血管只由1个
内皮细胞和基膜围成;粗的毛细血
管由2~3个内皮细胞和基膜围成。
内皮细胞和基膜之间具有周细胞
循 环
(Pericyte)。
系 功能:
统 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
要部位
循
环
系
统
毛细血管和周细胞扫描电镜像
表面覆以内皮,中心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
功能:
阻止血液逆流
循 环 系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