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题库
材料性能与测试-期末复习题

材料性能与测试-复习题第一章单向静载下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极限弹性比功包申格效应弹性模量滞弹性内耗韧性超塑性韧窝2、简答1) 材料的弹性模量有那些影响因素?为什么说它是结构不敏感指标?2) 金属材料应变硬化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3) 高分子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
4) 拉伸断裂包括几种类型?什么是拉伸断口三要素?如何具体分析实际构件的断裂[提示:参考课件的具体分析实例简单作答]?5) 查阅国家标准和相关参考书,简要回答测试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区别?测试弹性模量的静态法和动态法的原理是什么?3、计算:1) 一个拉伸试样,标距50mm,直径13mm,实验后将试样对接起来后测量标距81mm,伸长率多少?若缩颈处最小直径6.9mm, 断面收缩率是多少?第二章其它静载下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剪切弹性模量抗弯强度缺口敏感度硬度2、简答1) 简述硬度测试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至少回答三种]2) 简述扭转实验、弯曲实验的特点?渗碳淬火钢、陶瓷玻璃试样研究其力学性能常用的方法是什么?3) 有下述材料需要测量硬度,试说明选用何种硬度实验方法?为什么?a. 渗碳层的硬度分布,b. 淬火钢,c. 灰口铸铁,d. 硬质合金,e. 仪表小黄铜齿轮,f. 高速工具钢,g. 双相钢中的铁素体和马氏体,h. Ni基高温合金,i. Al 合金中的析出强化相,j. 5吨重的大型铸件,k. 野外矿物第三章冲击韧性和低温脆性1、名词解释:冲击韧度冲击吸收功低温脆性韧脆转变温度迟屈服2、简答1) 缺口冲击韧性实验能评定哪些材料的低温脆性?哪些材料不能用此方法检验和评定?[提示:低中强度的体心立方金属、Zn等对温度敏感的材料,高强度钢、铝合金以及面心立方金属、陶瓷材料等不能]2) 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有哪些?3试计算:a. 绘制冲击功-温度关系曲线;b. 试确定韧脆转变温度;c. 要为汽车减震器选择一种钢,它在-10℃时所需的最小冲击功为10J,问此种钢适合此项应用么?第四章断裂韧性1、名词解释:应力场强度因子断裂韧度低应力脆断2、简答a. 格里菲斯公式计算的断裂强度和理论断裂强度差异?奥罗万修正计算适用范围?b. K l和K lC的异同?c. 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3、计算:a. 有一材料,模量E=200GPa, 单位面积的表面能γS=8 J/m2, 试计算在70MPa的拉应力作用下,该裂纹的临界裂纹长度?若该材料裂纹尖端的变形塑性功γP=400 J/m2,该裂纹的临界裂纹长度又为多少?[利用格里菲斯公式和奥罗万修正公式计算]b. 已知α-Fe的(100)晶面是解理面,其表面能是2 J/m2,杨氏模量E=200 GPa,晶格常数a0=0.25nm,试计算其理论断裂强度?c. 马氏体时效钢的屈服强度是2100MPa,断裂韧度66MPa·m1/2,用这种材料制造飞机起落架,最大设计应力为屈服强度的70%,若可检测到的裂纹长度为2.5mm ,试计算其应力强度因子,判断材料的使用安全性。
西工大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模拟试题集

模拟试题1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已知fcc晶体的致密度比bcc晶体的大,请解释为什么fcc的固溶度仍比bcc的大?答:间隙分为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
在fcc中八面体间隙较大,而bcc中因八面体间隙为扁八面体间隙,故其四面体间隙较大。
因此fcc晶体能够容纳更多的溶质原子。
2.请简述影响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原子尺寸因素:置换固溶体的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越相近固溶度越大。
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原子与溶剂间隙尺寸越相近固溶度越大。
2)晶体结构因素:置换固溶体溶质溶剂的晶体结构相似固溶度越大。
3)电负性因素:溶质与溶剂的电负性越相近固溶度越大。
4)电子浓度因素:电子浓度越低固溶度越大。
3.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等于三分之一表面能,为什么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容易?答:非均匀形核与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相等,但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体积小。
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等于三分之一表面能,但非均匀形核的表面能小于均形核的表面能,即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小。
因此非均匀形核比较容易。
4.原子的热运动如何影响扩散?答:原子热运动越强烈,原子的跃迁距离增大,跃迁频率增大,跃迁几率增大,将使得扩散系数增大,即促进扩散。
5.如何区分金属的热变形和冷变形?答:冷、热变形温度的分界是再结晶温度。
6.基体、增强体和界面在复合材料中各起什么作用?答:基体:1)固定和粘附增强体2)保护增强体免受物理化学损伤3)隔离和阻断损伤。
增强体:1)承担载荷;2)阻碍基体变形。
界面:协调变形二、作图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分别计算简单立方晶体与面心立方晶体(100)、(110)和(111)晶面的间距。
晶面(100)(110)(111)简单立方 a (1分) 22a(2分) 33a(2分) 面心立方2a(1分)42a(2分)33a(2分)2. 已知某晶体在500℃时,每1010个原子中可以形成有1个空位,请问该晶体的空位形成能是多少?(已知该晶体的常数A =0.0539,波耳滋曼常数K =1.381×10-23 J / K )答:3. 请判定在fcc 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111[3]211[6]110[2aa a →+答:几何条件:能量条件:满足几何条件和能量条件,反应可以进行。
《材料性能学》总复习题部分答案

绪论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是材料力学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韧性D、压力加工性能2、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热膨胀性D、耐腐蚀性三、填空题1、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 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类叫_ 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2、材料在外加载荷(外力)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联合作用下所表现的行为,叫做材料_ 。
四、简答题1、材料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2、什么叫材料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弹性极限: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或达到最大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强度:是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屈服强度:材料发生屈服或发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抗拉强度: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实验力所对应的应力。
塑性变形: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永久变形但不破坏的能力。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强度和硬度B、强度和塑性C、强度和韧性D、塑性和韧性2、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A、抗压强度B、屈服强度C、疲劳强度D、抗拉强度3、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A、冲击B、多次冲击C、交变载荷D、静态力4、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B、塑性和韧性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5、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C )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大些,但不可过大D、小些,但不可过小6、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A、≥1%B、≥5%C、≥10%D、≥15%7、形变强化是材料的一种特性,是下列( C )阶段产生的现象。
A、弹性变形;B、冲击变形;C、均匀塑性变形;D、屈服变形。
材料性能学复习题及答案

材料性能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下列哪种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A. 橡胶B. 木材C. 钢铁D. 塑料答案:C2. 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开始发生永久变形的应力值。
下列哪种情况下材料的屈服强度会降低?A. 提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增加材料的纯度D. 进行热处理答案:A3. 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反复加载和卸载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
下列哪种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疲劳强度?A. 纯金属B. 合金C. 复合材料D. 陶瓷材料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影响材料硬度的因素包括哪些?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化学成分C. 材料的加工工艺D. 材料的表面处理答案:ABCD2.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A. 增加材料的韧性B. 减少材料的缺陷C. 提高材料的硬度D. 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答案:ABD三、判断题1. 材料的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
(对)2. 材料的导热系数越高,其导热性能越好。
(对)3. 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是相同的概念。
(错)四、简答题1. 简述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
答: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通常包括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最终断裂三个阶段。
在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微裂纹逐渐扩展,当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时,材料的承载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断裂。
2. 描述材料的蠕变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答:材料的蠕变现象是指在恒定应力作用下,材料发生持续的塑性变形。
影响蠕变的因素包括应力水平、温度、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等。
高应力、高温和材料内部的缺陷都可能加速蠕变过程。
五、计算题1. 已知某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 GPa,当受到100 MPa的应力时,计算其应变值。
答:根据弹性模量的定义,应变值可以通过应力除以弹性模量来计算。
材料性能学考卷及答案

材料性能学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材料的弹性模量最大?A. 钢铁B. 塑料C. 木材D. 橡胶2. 下列哪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最高?A. 铝合金B. 玻璃纤维C. 碳钢D. 陶瓷3. 下列哪种材料的硬度最大?A. 黄铜B. 不锈钢C. 钨D. 铅4. 下列哪种材料的导热系数最高?A. 铜B. 铝C. 铁D. 硅胶5. 下列哪种材料的比热容最大?A. 水泥B. 橡胶C. 石墨D. 空气6. 下列哪种材料的密度最小?A. 聚乙烯B. 聚氨酯C. 聚氯乙烯D. 聚丙烯7. 下列哪种材料的断裂韧性最高?A. 玛瑙B. 玉石C. 钨钢D. 玻璃8. 下列哪种材料的耐磨性最好?A. 高铬铸铁B. 轴承钢C. 铸铝D. 粉末冶金9. 下列哪种材料的抗腐蚀性最好?A. 镍基合金B. 铜镍合金C. 铬镍合金D. 钛合金10. 下列哪种材料的磁导率最高?A. 铁B. 钴C. 镍D. 铅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的弹性极限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去掉外力仍能恢复原状的______应力。
2. 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产生______变形时的应力。
3.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抵抗______裂纹扩展的能力。
4. 材料的疲劳极限是指材料在______循环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
5.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热传导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材料,温度梯度为1K时传递的______。
6. 材料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材料温度升高1K所需吸收的______。
7. 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______。
8. 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______变形的能力。
9. 材料的耐磨性是指材料在______过程中抵抗磨损的能力。
10. 材料的抗腐蚀性是指材料在______环境中抵抗腐蚀的能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材料性能学的研究内容。
2. 请解释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三个力学性能指标的区别。
西安工业大学工程材料学-结课考查试题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材料学》结课考查试题学号: 姓名:1单选(2分)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叫做材料的()A.弹性极限B.抗拉强度C.形变强度D.屈服强度2单选(2分) 面心立方的密排方向是()A.110B.100C.111D.0103单选(2分)晶体中的位错属于()A.面缺陷B.体缺陷C.线缺陷D.点缺陷4单选(2分) 常见金属金、银、铜、铝、铅室温下的晶体结构类型()A.与δ-Fe相同B.与α-Fe相同C.与纯铁相同D.与γ-Fe相同5单选(2分) 在亚共析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组织中()的含量增多。
A.珠光体B.莱氏体C.马氏体D.铁素体6单选(2分)一个液相在冷却时同时结晶出两个结构不同、成分固定的固相的转变称为()A.共析转变B.匀晶转变C.共晶转变D.包晶转变7单选(2分) 亚共析钢的含碳量为()A.小于0.0218%B.0.0218%~0.77%C.0.0218%~2.11%D.0.77%~2.11%8单选(2分) 加工硬化使()A.强度增大、塑性降低B.强度增大、塑性增大C.强度减小、塑性增大D.强度减小、塑性减小9单选(2分)能使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为()A.正应力B.原子活动力C.切应力D.复合应力10单选(2分)冷加工金属回复时,位错()A.大量消失B.增加C.重排D.不变11单选(2分)在制定热处理工艺时,把铁碳相图中的共析线一般称为()线。
A. A1B.A3C.AcmD.A212单选(2分) ε碳化物弥散分布在具有一定过饱和度的铁素体上的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索氏体C.回火托氏体D.回火贝氏体13单选(2分)要使工件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应进行()处理A.调质处理B.正火C.淬火+低温回火D.淬火+中温回火14单选(2分)综合机械性能最好的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C.回火索氏体D.粒状珠光体15单选(2分)制造手用锯条应选用()A.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B. 45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C.40Cr经调质处理D.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16单选(2分)坦克和拖拉机履带板受到严重的磨损及强烈冲击,应选用()A.W18Cr4V淬火后低温回火 B.20Cr渗碳后低温回火C.ZGMn13-3经水韧处理D.Cr12经锻造处理17单选(2分) 可锻铸铁中的团絮状石墨由下述方法获得()A.由白口铸铁经高温退火从渗碳体分解而来B.直接从液体中结晶而来C.上述说法都不正确D.由灰口铸铁锻造而来18单选(2分)球墨铸铁热处理时()A.只能改变基体组织、不能改变石墨形状和分布B.不能改变基体组织、只能改变石墨形状和分布C.基体和石墨均改变D.基体和石墨均无法改变19单选(2分)铸铁的力学性能取决于()A.基体组织B.石墨的大小及分布C.石墨的形状D.石墨的含量20单选(2分)黄铜中的主加合金元素是()A.SnB.ZnC.AlD.Ni21多选(3分)对于构件的刚度,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可通过增加截面积来提高B.工艺参数对刚度的影响很小C.改变构件截面形状也能提高D.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22多选(3分)布氏硬度的特点是()A.试验数据稳定B.软硬材料都适用C.不能用于薄件、小件D.压痕面积大23多选(3分)洛氏硬度的特点是()A.软硬材料都适用B.数据分散度大C.不能用于薄件、小件D.压痕面积小24多选(3分)下列材料适合布氏硬度检测的是()A.大型铜锭B.组织粗大的轴承合金C.铸铁发动机壳体D.铝合金中的增强相25多选(3分)疲劳断裂的特点有()A.应力大小和疲劳寿命呈反比B.对缺陷及其敏感C.都是低应力破坏D.都是脆性断裂26多选(3分)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方式有()A.以金刚石单质存在B.形成化合物C.以石墨单质存在D.溶于铁晶格中27多选(3分)共析钢奥氏体化要经历()阶段。
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试题

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试题A一、判断题(1)退火碳钢的力学—伸长曲线是一种最典型的拉伸曲线(2)在单向拉伸过程中,绝大部分固体材料都首先产生弹性变形,除去外力后变形消失而恢复原状,因此所有变形都有可逆的特点。
(3)应力腐蚀宏观短裤形貌中,齐雅雯扩展区常可见黑色或灰黑色的腐蚀产物或氧化现象。
(4)弹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件弹性应变的性能(5)屈服强度是一个组织不敏感的力学参量。
(6)材料的塑性变形是微观结构的相邻部分参数临时性位移。
(7)金属材料高温力学性能中的温度高低是以其”约比温度”为标准的,即T/Tm>0.5为高温状态。
(8)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比实际断裂强度小。
(9)材料基体相结构不同,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难易和断裂的机理不同。
(10)冲蚀磨损是接触面之间纯在着硬质粒子时所产生的一种磨损。
二、选择题(3)在实际应用的材料中,大多数属以下哪些材料?A单晶材料B多晶材料C支晶体材料D非晶材料(4)下列不属于接力断裂的基本微观特征的是?A韧窝B理解台阶C舌状花样D河流花样(5)下面有关断裂韧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断裂韧度是材料的固有性能,是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定的材料常数B断裂韧度表证金属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C断裂韧度随强度的升高而升高D细化晶料的合金元素使断裂韧度提高、(6)当温度低于某一T1温度时,材料有韧性状态变成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变为穿晶解理,这属于材料的什么现象?A疲劳极限 B 解理 C 低温脆性 D 冲击脆化效应(7)根据K判据,裂纹能发生扩展的基本条件为A G1<G2B K1 >K2C K1 <K2D 无法判定(8)下面裂纹扩展方式中,以哪种扩展方式最危险A 撕开型B 划开型C 切开型D 张开型(9)固体材料的各种热学性能就其物理本质而言,均与构成材料质点的什么有关?A 热振动B 晶体结构C 微观组织D 化学成分(10)”水滴石穿“属于A 冲蚀磨损B 腐蚀磨损C 粘着磨损D 磨粒磨损三、填空题(1)常见的晶体塑性变形机理为晶体的和(2)从材料断裂前是否发生塑性变形来看,材料的断裂可分为和(3)当情况下,采用K判据来判断材料是否发生裂纹扩展时需要修正。
材料性能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材料性能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其单位是:A. MPaB. GPaC. N/m²D. Pa2. 材料的硬度通常用来描述材料的:A. 韧性B. 强度C. 耐久性D. 抗划伤能力3.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体积或长度的相对变化率,其单位是:A. °C⁻¹B. K⁻¹C. °F⁻¹D. 1/°C4. 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开始发生永久变形的应力值,通常用下列哪个单位表示:A. MPaB. GPaC. N/m²D. Pa5. 材料的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的应力值,通常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载荷的频率C. 材料的密度D. 环境温度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而不发生断裂。
7.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小应力值而不发生永久变形。
8.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小应力值而不发生塑性变形。
9.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而不发生永久变形。
10.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而不发生塑性变形。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12. 解释什么是材料的蠕变现象,并简述其影响因素。
13. 描述材料的断裂韧性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某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 GPa,当其受到100 MPa的应力作用时,计算其应变值。
15. 假设有一块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00 MPa,若在循环载荷作用下,该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到200 MPa,计算其疲劳强度降低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性能学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
(一般适用于航空业)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a e: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
(弹性滞后环的面积)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18.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19.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0.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21.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22.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23.银纹:聚合物材料在张应力作用下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垂直于应力方向的裂隙。
当光线照射到裂隙面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裂隙因全反射而呈银色。
24.河流花样:在电子显微镜中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
25.解理台阶:解理断裂断口形貌中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之间存在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26.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7.理论断裂强度:在外加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中的两个原子面沿着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
28.真实断裂强度:用单向静拉伸时的实际断裂拉伸力Fk除以试样最终断裂截面积Ak所得应力值。
29.静力韧度:通常将静拉伸的σ——ε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减去试样断裂前吸收的弹性能。
二、填空题。
1. 整个拉伸过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2.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由于构成材料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4.欲提高材料的弹性比功,可以提高弹性极限或者降低弹性模数。
5.金属材料常见的塑性变形机理为晶体的滑移和孪生两种。
6.缩颈应力唯一地依赖于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n和应变硬化系数K,金属材料拉伸时,是否产生缩颈还与其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有关。
7.材料塑性评价在工程上一般以光滑圆柱试样的拉伸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作为塑性性能指标。
8.材料的断裂过程包括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两个阶段。
9.玻璃态聚合物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聚合物单晶可以发生解理断裂,也属于脆性断裂,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玻璃态聚合物以及通常使用的半结晶态聚合物断裂时伴随有较大塑性变形,属于韧性断裂。
10.对于无定型的玻璃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其断裂过程是银纹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1. 韧性材料端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
12.放射区有放射线花样特征,放射线平行于裂纹扩展方向而垂直于裂纹前端轮廓线,并逆指裂纹源。
13.试样拉伸断裂的最后阶段形成环状或锥状的剪切唇,剪切唇表面光滑,与拉伸轴呈45°角,是典型的切断型断裂,其微观特征可看见“链波”花样。
14.一般说来,材料强度提高,塑性降低,则放射区比列增大;试样尺寸加大,放射区明显增大,而纤维区变化不大。
15.材料产生超塑性变形时的特点是应变前后,晶粒基本上保持等轴状态。
三、简答。
1.工程应力、工程应变、真应力、真应变的关系。
(p3)答:在弹性变形阶段,由于试棒的伸长和截面收缩都很小,两曲线基本重合,真实屈服应力和工程屈服应力在数值上很接近,但在塑性变形阶段,两者之间就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在工程应用中,多数构件的变形量限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二者的差别可以忽略,同时工程应力、工程应变便于测量和计算,因此,工程设计和材料选用中一般以工程应力、工程应变为依据,但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真应力和真应变将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
答:(1)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E值较高,分子键结合E值小;对于金属元素,原子半径大,E值小,反之亦然。
(2)晶体结构:单晶体呈各向异性,沿原子排列最密晶向E值较高,反之则小。
多晶体各向同性,非晶材料E各向同性。
(3)化学成分:材料化学成分变化引起原子间距或键和方式变化,影响E值。
(4)微观组织:冷加工可降低E值。
(5)温度:一般情况,温度升高,E值下降。
(6)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对金属、陶瓷材料几乎没有影响;高分子材料,负荷时间长,E值下降。
3.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的工程意义。
答:(1)对于要求服役时其应力应变关系严格遵守线性关系的机件,应以比例极限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2)对于服役条件不允许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机件,设计时应按弹性极限来选择材料。
4.塑性变形产生条件。
答:(1)在切应力下产生;(2)切应力大于临界切应力。
5.屈服强度的实际意义。
答:(1)作为防止因材料过量塑性变形而导致机件失效的设计和选材的依据;(2)根据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大小,衡量材料进一步塑性变形的倾向,作为金属冷塑性变形加工和确定机件缓解应力集中防止脆断的参考依据。
6.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答:a.晶体结构b.晶界和亚结构:(1)晶界越多,对材料屈服强度贡献越大;(2)亚晶界的作用与晶界类似,阻碍位错运动。
c.溶质元素:使位错受阻,提高屈服强度。
d.第二相e.温度:升高温度,屈服强度下降。
f.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应变速率高,屈服应力显著升高;切应力分量增大,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低。
7..影响应变硬化指数n的因素。
答:晶体层错能↑(晶体原子面发生错误堆垛,产生晶格畸变,晶体增加的能量为层错能),n↓,形变强化小。
冷变形σs↑,n↓,形变强化小。
(nσs=常数)溶质原子含量↑,n↓。
晶粒尺寸d↑,n ↑。
n和材料的屈服点大致呈反比关系,即n×σs=常数。
8..应变硬化的意义。
答:(1)在加工方面,利用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的合理配合,可使金属进行均匀的塑性变形,保证冷变形工艺顺利实施;(2)在材料应用方面,应变硬化可使金属机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的能力,保证机件使用安全;(3)应变硬化也是一种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尤其对那些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的材料。
9.材料产生超塑性的条件。
答:(1)超细晶粒,晶粒尺寸达微米量级,且为等轴晶;(2)合适的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在0.4Tm以上,应变速率一般大于或等于10-3s-1。
(3)应变速率敏感指数较高,出现超塑性的条件是0.3≤m≤1。
10.断裂的分类。
答:按照断裂前与断裂过程中材料的宏观塑性变形程度,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按照晶体材料断裂时裂纹扩展途径,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按照微观断裂机理,分为解理断裂和剪切断裂;按照作用力的性质,分为正断和切断。
11.韧性断裂、脆性断裂、正断、切断的辨别。
答:正断不一定是脆断,也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切断是韧断,但反之不一定成立。
规定光滑拉伸试样的断面收缩率,小于5%者为脆性断裂;大于5%者为韧性断裂。
12.断裂的断口特征与形貌。
答:韧性断裂:断口呈暗灰色、纤维状。
脆性断裂:断口与正应力垂直,宏观上比较齐平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解理断裂:宏观特征: 断口呈结晶状,有许多反光小平面;微观断口形貌特征: 解理台阶、河流、舌状花样。
13.高分子材料的断裂机理。
(p28)答:断裂是银纹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应力→弱结构或缺陷处产生银纹→银纹长大→形成微孔→微孔扩大和连接→形成裂纹。
14. 格里菲斯裂纹理论。
(p33)答:实际材料中已经存在裂纹,当平均应力还很低时,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已达到很高值,从而使裂纹快速扩展并导致脆性断裂,根据能量平衡原理计算出裂纹自动扩展时的应力值,即计算出含裂纹体的强度。
第二章材料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不同加载条件下材料的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比值。
2.缺口敏感性:材料因缺口造成三向应力状态和应力应变集中而变脆的倾向。
3.缺口敏感度:试验时常用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作为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称作缺口敏感度。
4.硬度:指材料表面不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二、简答。
1.扭转、弯曲、压缩试验怎么进行?各自的性能指标?答:A.扭转试验的特点及应用。
(1)扭转时应力状态的柔度系数较大,因而可用于测定那些在拉伸时表现为脆性的材料,如淬火低温回火工具钢的塑性。
(2)圆柱试件在扭转试验时,整个长度上的塑性变形始终是均匀的,其截面及标距长度基本保持不变,不会出现静拉伸时试件上发生的颈缩现象。
因此,可用扭转试验精确地测定高塑性材料的变形抗力和变形能力,而这在单向拉伸或压缩试验时是难以做到的。
(3)扭转试验可以明确地区分材料的断裂方式,正断或切断。
(4)扭转试验时,试件截面上的应力应变分布表明,它将对金属表面缺陷显示很大的敏感性.因此,可利用扭转试验研究或检验工件热处理的表面质量和各种表面强化工艺的效果。
(5)扭转试验时,试件受到较大的切应力,因而还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有关初始塑性变形的非同时性的问题,如弹性后效、弹性滞后以及内耗等.综上所述,扭转试验可用于测定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剪切变形和断裂的全部力学性能指标,并且还有着其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