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
三拗汤—麻黄、杏 仁、甘草 重在宣肺散寒, 适用:风寒闭肺初起
17
完整版ppt课件
止嗽散—荆芥疏风解表; 桔梗、白前升降肺气; 紫宛、百部润肺止咳; 桔梗、甘草、陈皮宣肺化痰利咽, 适用: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
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
18
止嗽散
完整版ppt课件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36
清金化痰汤
完整版ppt课件
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 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37
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痰热甚者,可加竹沥水、天竺黄、竹茹清热化痰 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金养麦根、薏苡
仁、冬瓜子清热化痰解毒; 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 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竹茹、瓜蒌清热
化痰降气;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
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42
4.肺阴亏耗
完整版ppt课件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夹血,或声哑。 兼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
39
完整版ppt课件
黛蛤散合泻白散—— 青黛、蛤壳---清肝化痰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泻火 甘草、粳米---化痰止咳
40
泻白散
完整版ppt课件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41
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火热较盛,咳嗽频作,痰黄者,可加山栀、丹皮 贝母、枇杷叶以增清热止咳化痰之力;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ppt课件 15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 寒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化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ppt课件
16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 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 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 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 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 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ppt课件 7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 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 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ppt课件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ppt课件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ppt课件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ppt课件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肺阴亏耗证
ppt课件 13
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 1、证候: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 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 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课件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0 6 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 0 5 过度紧张、焦虑
0 4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
多喝水:保持水 分平衡,有助于
缓解咳嗽
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油腻、生 冷等食物,以免刺
激咽喉
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如柑橘、 草莓、猕猴桃等,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中 医 内 科 件学 之 咳演

嗽人 课
目录








嗽 概

的 辨
调的 护预





1
咳 嗽 概 述
咳嗽的定义
01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症 状,表现为突然、剧
烈的呼气运动
02
咳嗽的目的是清除呼 吸道中的异物或分泌

03
咳嗽可以分为干咳和 湿咳,干咳无痰,湿
咳有痰
04
咳嗽可以是急性的, 也可以是慢性的,持
保持饮食清淡:避 免过于油腻、咸的 食物,以免加重咳

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室内空
1 气清新,避 免烟雾、粉 尘等刺激
保持良好的
2 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
3 食习惯,避免 辛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
加强锻炼,
4 提高免疫力, 预防感冒等 呼吸道疾病
谢 谢
03
呼吸道疾病: 如哮喘、慢性 支气管炎等
04
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 呼吸道引起
2
论咳 治嗽
的 辨 证
辨证方法
望闻问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 01 舌象、脉象等

中医知识咳嗽PPT课件

中医知识咳嗽PPT课件

• 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痰热郁肺----肺炎,支扩并感染
• 内伤咳嗽 痰湿郁肺----慢支肺气肿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三、源 流
• 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 《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
咳” •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
• 加减: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 肺阴;热重者酌加石膏、知母清肺泄 热;痰中挟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
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
•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
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 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 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 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
• 后方用青黛、蛤壳清肝化痰。二方相 合,使火气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 逆自平。
• 加减:还可酌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苏 子、竹茹、枇杷叶化痰降气。
• 胸闷气逆,加枳壳、旋复花利肺降逆,胸 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 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清热化痰;
•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 加沙参、麦冬、天花粉、柯子养阴生津敛 肺。
“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 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 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 2、分类:繁 简:以脏腑命名;十 咳之称。
• 《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
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 3、对咳嗽病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可兼有咳嗽。 • 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
翼煽动,不能平卧。 • 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39页】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39页】

32
[加减应用]
1.火旺者,咳嗽甚、痰黄,加山栀、丹皮、浙贝、杷叶以增清热化 痰。
2.胸闷气逆,加葶苈子、瓜蒌、枳壳、旋复花利气降逆。
3.胸胁痛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4.痰粘难咳加浮海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
5. 火郁伤阴者,口咽干燥、咳嗽少痰,日久不愈,加北沙参、百合、 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敛肺。
30
[代表处方]:清金化痰汤 [加减应用]: 1.痰黄而脓有热腥味加鱼腥草、浙贝母、冬瓜仁、生苡仁以清热化
痰解毒。 2.胸满咳逆,痰多,便秘者加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3.痰热甚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以清化痰热。 4.痰热伤津,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ppt课件
31
(六).肝火犯肺
[临床表现]:
咳嗽
ppt课件
1
咳嗽
一、定义:
概述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 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疾病。
ppt课件
2
二、源流
(一)病因病机 1、战国时期《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
嗽的病位在肺。 2、《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加重因素: 饮食肥甘、生冷而咳嗽加重者,多属痰湿; 情志郁怒加重者因于气火; 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ppt课件
16
3、辨寒热虚实
寒证:
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热证:
多有“热、渴、稠、秘、红、黄、数”的特点
ppt课件
17
(二)治疗要点
(1)外感咳嗽治宜宣肺散邪为主。

中内科学之咳嗽PPT课件

中内科学之咳嗽PPT课件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风寒咳嗽
❖ [证 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 痒声重,头痛,恶寒,无汗,或见发热全身 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方药] 杏苏散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列缺、合谷、外关、肺
俞,用泻法,可加灸。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第三节 咳嗽
症状定义
❖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 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 “咳”指有声无痰。 ❖ “嗽”是有痰无声。 ❖ 本证病位主要在肺系 ❖ 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第三节 咳嗽
❖ 外感咳嗽 ❖ 内伤咳嗽
病因病机
第三节 咳嗽 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 外邪侵袭于肺 肺气壅遏不宣 清肃失常, 肺气上逆 咳嗽。
二、内伤咳嗽:阴虚咳嗽
❖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咳痰带血, 咽干声嘶,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少津, 苔薄,脉细无力或细数。
❖ [治法]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 [方药] 百合固金汤加减。 ❖ [针灸治疗]可选取肺俞、膏肓、足三里、孔
最、太溪、阴郄,用补法。
感谢观看
二、内伤咳嗽:痰热壅肺
❖ [证 候] 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 多色黄,质粘稠,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 或咯痰有腥味,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 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质红,舌苔黄腻, 脉滑数。
❖ [治法] 清热化痰。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二、内伤咳嗽:痰热壅肺
❖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鱼际、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二、内伤咳嗽:气虚咳嗽
❖ [证候] 咳嗽咯痰清稀,面色晄白,气短懒言, 声音低微,喜温畏寒,自汗,容易感冒,舌 质淡嫩,脉虚弱。

咳嗽中医PPT课件

咳嗽中医PPT课件

2024/1/30
21
精神心理调适方法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
学会放松自己,如深呼吸、冥想等。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2024/1/30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30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咳嗽的中医定义和分类
详细解释了咳嗽在中医理论中的定义 ,以及其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的不同分类。
2024/1/30
12
风热犯肺型咳嗽治疗方法及方剂选用
治疗方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4/1/30
13
痰湿蕴肺型咳嗽治疗方法及方剂选用
治疗方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应注意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饮食疗法 在咳嗽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 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特 点选择合适的药膳进行调理, 如川贝炖雪梨、杏仁粥等具有 润肺止咳功效的食物。
2024/1/30
18
05
预防调护与康复指导
2024/1/30
19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刺激性气味和烟尘。
2024/1/30
咳嗽定义
咳嗽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指肺 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 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临床表现
咳嗽常伴随咳痰、喘息、气促、 胸闷等症状,可分为急性咳嗽、 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课件

中医内科学-咳嗽课件

【鉴别诊断】 1.与感冒:感冒以肺卫为主,表证突出。 2.与肺痨:肺痨有传染性,结合相关检查。 3与肺胀:肺胀具有咳喘痰胀悸肿瘀的特点,咳嗽 久不愈可向其发展。 4.与哮病、喘证:“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能失调等 。
2.辨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伴恶寒发热等

2.痰热郁肺
证候: 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稠色黄,难以咯出,或喉间
腥味,或痰中带有血丝,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兼身热, 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2.肝火犯肺
证候:气逆而咳,呛咳连声,痰滞难咯,或干咳少痰,咳时 面红目赤、胸胁引痛,性情急躁而怒,怒则咳嗽加剧,甚则痰 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舌质红或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弦 数。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咳嗽
概述
【定义】 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导致的以咳嗽或 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无痰有 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常并称。
【源流】
1.《素问∙咳论》以五脏命咳,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
肾咳,“五脏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2.明代医家张景岳执简驭简,将咳嗽分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景岳全书》中有“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
2.风热犯肺
证候: 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
黏稠或黄稠,常伴鼻流黄涕,或有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口
渴等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
3.风燥伤肺
证候: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或痰中带血丝, 咽干鼻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头痛。舌尖红, 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肺脏虚弱 因肺脏自病者多由肺原发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 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宣肃无权,气逆为咳。
2、痰湿蕴肺 饮食伤脾,运化不健,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咳; 3、肝火犯肺 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熏灼肺脏,炼液为痰,痰火犯
肺,引起咳嗽; 4、肾脏亏虚 肾气衰弱,气失摄纳,气化无权,水渍泛溢于肺,而
中医内科学—咳嗽
1、内伤咳嗽与痰饮证: 痰湿咳嗽当与饮证之饮犯胸肺及痰证之痰浊壅 肺区别。此三者病机虽相似,但病情则有差别 。 饮犯胸肺及痰浊壅肺两证就全身症状而论远较 痰湿咳嗽为重,其病程亦较之为长。饮犯胸肺 者因肺气上逆,咳喘胸满,不能平卧,痰多白 沫;痰浊壅肺可有热痰、湿痰、燥痰之不同, 咳嗽喘满,气促不安。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 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就症状而
论,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临床上往往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 故以咳嗽并称。
中医内科学—咳嗽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 治疗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咳嗽之名始见于《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 问·咳论》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 观点。
《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 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
《景岳全书·咳嗽》中,首次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归纳 为外感、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 病理过程,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中医内科学—咳嗽
在分类上,有繁有简,明李挻以因分证,《医学入门 》曰咳嗽诸证,有风嗽、寒嗽、湿嗽、热嗽、郁嗽、 劳嗽、食积嗽、气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 嗽、夜嗽、天行嗽共15种;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 提纲挈领提出咳嗽一证,“诸家立治太繁、以余观之 ,止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以 后医家多拥景岳之说,如叶天士亦云“咳嗽一证,有 外感内伤之分,阴阳虚实之别。”
中医内科学—咳嗽
1、辨内伤外感: 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咳嗽之
外兼有表证,属实证,治宜疏邪,宜通 肺气,忌收敛。
夹杂或虚证 ,治宜按标本虚实调理脏腑、健脾、清 肝、补肾,忌过辛散。
中医内科学—咳嗽
2、辨寒热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多属实。 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多属实或虚实并见
中医内科学—咳嗽
在病机上,《医贯》指出咳嗽与肺脾肾的关系 ,并强调肾的重要。提出“金实不鸣,金破亦 不鸣”。《医学入门》提出咳嗽与瘀血的关系 ,云“瘀血则喉间常有腥气……肺胀满,即痰 与瘀血碍气”。《医门法律》提出秋燥之说, 制清燥救肺汤治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喘逆。
中医内科学—咳嗽
在辨证上,明戴复庵曰“风寒嗽者,鼻塞声重 恶寒;火嗽者有声少痰面赤;劳嗽者,盗汗出 多做寒热,肺胀嗽者,动则喘窒重;湿嗽者嗽 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张景岳曰:“外感 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清张璐曰“ 一嗽痰即出者,脾湿胜而痰滑也。连嗽十数声 ,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这些至今 辨证时仍在沿用。
。 从痰及咳而辨从四个方面进行。
①痰之有无、性状、色泽、痰质稀稠、量之多 少,有无气味。 痰之有无:干咳无痰属燥属火。 气味:痰甜为脾热;痰酸辣为肝气犯肺; 痰咸 为肾虚水泛。 有痰又当详辨如下:
中医内科学—咳嗽
↗ 稀泡沫 → 风燥伤肺或风寒伤肺
↗ 色白 → 粘泡沫 → 风热伤肺
痰少 ↘ 色黄 → 粘稠 → 热伤肺(虚热或实热 内伤或外感)
中医内科学—咳嗽
2、肺虚咳嗽当与肺痨、肺痿相鉴别:严 格讲肺痨、肺痿均属肺虚咳嗽之中,然 肺痨咳嗽以咳嗽伴有消瘦、咳血、潮热、 盗汗为特征,而肺阴虚咳嗽不一定都是 肺痨;肺痿是因肺脏的慢性虚损所致的 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咯吐唾沫为主症, 咳嗽并非必见。无论虚寒或虚热肺痿病 情均较重,且病程长。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在治疗上,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有咳为气逆, 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不离乎肺脏为患,若 因于风者,辛平解之;因于寒者,辛温散之,因于暑 者,当与微辛微凉,苦降淡渗;因于湿者,有兼风、 兼寒、兼热之不同,以理肺治胃为主;若因秋燥,则 喻氏之义最精;因于火者,以甘寒为主。至于内因为 病,有刚亢之威、木扣而金鸣者,当清金制木,佐以 揉肝入络;若土虚而不生金,真气无所禀摄者,有甘 凉,甘温二法。又因水虚痰泛,元海竭而诸气上冲者 ,则有金水双收,阴阳并补之治,或大剂滋镇摄,保 固先天一炁元精。至于饮邪致嗽,另有专门、兼参可 也。
3、与喘证鉴别
喘证也可以兼有咳嗽症状,但是主要以呼吸困难,甚 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 不愈,可转变为喘证。
4、与肺胀鉴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而致,除咳嗽症状 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则肢体 浮肿,面色晦暗等,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浊、 水饮与瘀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发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1、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2、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
寒发热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 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有其他脏腑 失调的表现。
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 湿啰音。
血常规化验,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 诊断。
中医内科学—咳嗽
外感咳嗽与感冒:外感咳嗽虽有风寒、 风热、风燥之别,但总以咳嗽为主证, 而风寒、风热之感冒则以发热、恶寒、 身痛等表证为主证,咳嗽只是一兼见症 状。
↘ 粘块 → 老痰热甚或津亏(内伤多)
↗ 水泡 → 痰湿阻肺
中医内科学—咳嗽
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 肺卫受侵,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 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引起咳嗽。刘完 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云 “寒暑燥湿气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 肺脏自病或他脏 病及于肺。《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