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经济政策和消极的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之古代的经济政策的演变

高考历史之古代的经济政策的演变

高考历史之古代的经济政策的演变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二、重农抑商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

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特点: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如何认识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我国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分别是这一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

四五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级和国家随之产生。

我国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炎帝、黄帝、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1)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与消极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与消极后果

二是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供了有利时机。发展中国 家可以借助与发达国家建立的经济关系,获得 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 这种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如, 在全球信息产业的带动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已逐步成为中国的支柱产 业之一,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其他部门和产 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近13年 来,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4000亿美元, 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 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 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 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 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 候的市场。
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 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通 道。当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全球性金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第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竞争的需要,同时亦为规避限 制性法规和风险,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率先出现金融创新 活动。这既包括制度的创新,又包括工具的创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创新、股 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等。第四,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 本并存。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与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 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 目前,在全球市场中出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大约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 每年GDP总和的20%。应该说,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 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思考:“本”、“末”分别是指什么?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确立了什么经济政策?2.材料: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史记·货殖列传》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政府抑商的原因。

3.材料:“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①。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②,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③则死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思考:材料反映出重农可以产生怎样的作用?4、抑商政策的表现:①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例如: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的政策;西汉时确立商人应入市籍的制度,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这些事例表明西汉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②实行______制度,限制民营商业范围。

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

例如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③对民营工商业不断加征赋税。

例如: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即“重租税以困辱之”。

历代往往有多重属于流通税的关津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

④_____以前政府对商人和市场严格管制。

宋以前,商品交换场所---市(包括草市)都是政府设官管理的官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⑤明清时期实行“_______”政策,严格限制民间海外贸易。

5、影响:(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_____________,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②政治上:有利于____________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

(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的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4)国民党一贯的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根本原因
2、标志: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四共”方 针 (1)时间:1939年 (2)内容: “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3、国民党内外政策的两面性
(1)表现: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①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
②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2)原因 ①日本诱降,但灭亡中国的总方针未变 ②阶级本性必然反共,共产党力量壮大可利用
3、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的新四 军军长是 A、叶挺 B、项英 C、陈毅 D、张云逸 4、抗日战争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 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豫湘桂战役 B、长沙战役 C、武汉战役 D、枣宜会战 5、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 合作提出的政治口号是 A、坚持“和平、民主、统一” B、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C、国民党军队不战自溃 D、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善力量、以待时机
D、国内外 其他舆论 爱国人士抗议 苏美英反对
E、结果: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2) 政治:独裁统治 特征 一党专政 特务统治
保甲制度
(3)经济:经济掠夺 ①政策: 统制经济政策 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②结果:
2、对外政策 (1)消极抗日 ①枣宜 会战 时间: 1940年5月 结果: 张自忠以身殉国,宜昌失守 时间:1944年 起因: 打通大陆交通线 结果: 地位 评价 丧师失地的原因
②豫湘桂 战役
(2)废除治外法权 ①时间: 1943年11月 ②意义: 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 的重要成果
内容概要
变化:五届五中全会制定四共方针 军事 国民政府的 内外政策 对内 政治 经济 消极抗日 收回治外法权 积极反共 独裁统治 经济掠夺
对外
课堂练习 1、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国民党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 共”方针 B、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C、皖南事变 D、豫湘桂战役消极抗日 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 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日本改变侵华政策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接连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财务管理中的经济政策影响

财务管理中的经济政策影响

财务管理中的经济政策影响经济政策在财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政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

一、货币政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货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利率水平、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财务管理中,货币政策的变化将对财务成本、资金调度和债务偿还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的宽松与收紧对企业的财务成本有着重要影响。

当货币政策宽松时,货币供应增加,企业借款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的扩张和投资。

然而,若货币政策收紧,借款成本上升,企业的财务压力可能增加,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

此外,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企业进行资金调度产生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而收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融资难度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限制了企业的资金调度和项目实施。

最后,货币政策对企业的债务偿还也具有影响。

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通胀风险增加,企业面临偿债压力,可能需要加大债务偿还的力度。

而适度收紧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物价水平,减少企业的通胀压力,提高债务的可持续性。

二、财政政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调节政府支出、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财务管理中,财政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方向。

首先,财政政策的扩张与收紧对企业的税负和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当财政政策扩张时,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减轻了企业的税负,有利于企业的盈利。

然而,财政政策收紧时,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企业可能承担更重的税负,对企业盈利能力构成压力。

其次,财政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带来影响。

扩张的财政政策通常伴随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激励性举措,鼓励企业进行投资扩张。

而收紧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压缩,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机会。

最后,财政政策还会对企业的资金来源和成本产生影响。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掌握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内容。

【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内容:一、重农抑商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直接目的: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3)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含义: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含义是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3、表现: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汉高祖对商人征收重税,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等。

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4、影响:积极性: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性:封建社会后期,该政策导致地主阶级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烈;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

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1、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1)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2)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从根本上看,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其根本原因是由自然经济决定的。

2、含义:海禁政策是指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沿海的往来(强调对内);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强调对外)。

3、表现:(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

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影响。

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本文就就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做一些研究探讨。

一、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影响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 优化市场环境经济政策调整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优化产业链条等方式来优化市场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市场竞争。

1.2 激发企业活力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发展将会有更加灵活的政策支持,在政策鼓励的背景下,企业会更加注重市场,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1.3 提高企业竞争力经济政策调整可以通过优化行业结构,加强环保节能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规范引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消极影响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2.1 市场不稳经济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2.2 财政成本增加经济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企业的财政成本增加,例如税收的调整等,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2.3 资源分配不平衡经济政策调整针对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可能存在差异性,这极易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平衡现象出现,使得企业所消耗的成本变大、影响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效益。

三、如何应对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应对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3.1 加强政策研究和策略规划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调整动态,及时分析、研究其性质和对企业的影响,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2 稳定企业经营企业要持续提高生产和经营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产品和品牌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稳定企业经营。

3.3 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要加强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注重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将资源更好地聚集到自己的优势领域,提高企业经营环境的竞争力。

产业政策的利弊双重性分析

产业政策的利弊双重性分析

产业政策的利弊双重性分析产业政策在现代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既有积极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又有可能出现不合理的政策设置和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其利弊双重性需要得到深入分析。

一、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1.促进了国家产业升级: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旨在推动国家产业升级,改变以往大量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模式,提高工业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而改善国家经济基础,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

2.实现了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政策可以调节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参与程度,实现区域经济的相对平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提升当地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使地方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

3.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实施产业政策可以促进投资和创新,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提高社会收入水平和社会财富增加率,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和利益,同时也为个人和企业产生了更多的财富和利益。

4.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基于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考虑,合理的产业政策可以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全社会的就业状况,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升级和壮大。

二、产业政策的消极影响1.政策制定的失误和决策的不足:产业政策需要制定和实施政策,但如果政策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或者制定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如,政策制定的决策不足将导致产业政策的含糊不清、难以实施,甚至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产业不稳定和经济萎缩。

2.产业政策的扭曲和负反馈:由于政策的扭曲、资本小圈子化等因素,产业政策的实施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如无法保证竞争的公平性、阻碍市场流动和创新创造等。

此外,与社会环境不符的产业政策也可能会引起消极反响,扭曲市场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3.长效利益失调和社会财富不均:产业政策的实施不仅要考虑产业影响力,还要考虑产业活动对于商业环境、消费者利益和社会财富的影响。

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或促农措施)●知识梳理▲经济政策:1、春秋:(略)。

2、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士兵复员生产,归还逃亡者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田租。

文帝、景帝继续实行。

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5、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

6、三国:蜀国诸葛亮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曹魏重视保护农桑。

7、南北朝:刘宋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

8、唐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

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

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生产。

9、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的交流。

10、金:金世宗推行一些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利用黄河故道屯田;减免受荒地区的租税。

11、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12、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同时实行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禁止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认识1、以农立国思想的原因分析:①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统治地位。

②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

③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④农业有利于稳定人员,保证兵源,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2、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对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确立起了积极作用。

③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的闭塞状态,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特别是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重农抑商政策就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消极与积极经济管理相关性研究

消极与积极经济管理相关性研究

消极与积极经济管理相关性研究■何 跃/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总体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微观条件与宏观条件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遇到一定阻碍,特别是在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政府通过消极经济管理政或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亦或是两者结合并用的经济政策,对市场经济产生作用。

本文对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进行分析,探究两者关系。

关键词:积极经济管理 消极经济管理 关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骄人成绩,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与我国国情结合以后,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变革,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管理是调控的重要途径,消极的经济管理与积极的经济管理,各有利弊,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显著的差异,正确认识两者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积极经济管理的内涵(一)实施积极经济管理的目的消极经济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方法之一,将古典经济理论模型作为预期的管理目标,保证市场经济能够平稳、持续的发展,促使市场经济朝着秩序化方向发展,实现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经济管理产生的原因导致消极经济管理产生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市场中产品价格、还有精细体系化三者的变化,具体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经济形式,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竞争压力,部分企业为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和方式参与竞争,此时则需要利用消极经济管理,保证市场中的良性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在经济市场中,产品价格也会随时波动化变化,进而改变产品替代率,并对边际转化率产生影响,若是这两种市场的发展出现失衡的情况,则必然会对整个市场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政府会通过消极管理进行调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

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
下降 。
现在的问题是, 财政赤字增加 , 是否会引 起私人储蓄增加同样数额?事实证明, 财政赤字 增加会引起私人储蓄略有增加,但私人储蓄的 增加不会完全抵消政府储蓄的减少, 因此, 国民 储蓄会减少。 国民储蓄减少 , 全社会可贷资金的 供给就减少, 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左移 , 引起利率 上升。 利率提高 , 家庭购买房子减少 , 企业新建 工厂也减少。这种由于政府财政赤字所引起的 民营部门投资的减少被称为挤出效应。年复一 年的投资减少, 长期来看, 资本积累增长率降 低,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本 积累增长慢就会降低经济增长率。 资本增长率降低对于经济降低和经济增 长率降低的影响是可以核算的。根据柯布一 道 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结论 , 国民收人分配大约 3/ 4 分给劳动, 4 分给资本。 1/ 这就说明, 劳动增长 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约 3/ 4 ,资本增长对产出增 长的贡献约 1/ 40假如年资本存量增长 10%。 将 资本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1/ 4 ,乘以资本增 长 10% , 就得出资本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5%。 又假定劳动量年增长 8%, 则劳动增长对 产出增长的贡献为:3/ 4*8%=6%。 两者相加, 年 产出增长率为 8.5%。如果资本增长率降低, 从 10%降为 6%。 则资本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降 为 1.5% ( 1/ 4*6% ) ,使产出增长率从 8.5%降为
2006 年 4 月 科 杖 任济市场
积极财政政策的 积极效应和 极效应
王俊梅 ( 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 : 1998 年 以来我国持 续实行 4 年 之久的积极时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起到 了
明显的积极作 用 , 也产 生 了某些消极 效应 。 但 尽
( 一) 、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和经济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很消极

积极的财政政策很消极

积极财政政策其实很消极高木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

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内需促增长的这十项措施显示,其基调仍然是让积极财政政策担当重任。

但是积极财政政策是否真的很积极,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我们做一番分析。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想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就应该搞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扩大基建投资规模,产生滚动效应,实际上就是增加货币投放量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但是,政府借钱搞基础建设,在一定时期,范围和规模内是必须的,甚至是迫切需要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若企图长期依靠这种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将会适得其反变宜为害。

一是乘数效应的能量不够。

因为在劳资分配悬殊或腐败严重的情况下,这些钱中的绝大部分转了一圈后又会沉淀到那些没有必要花钱人的有钱人的口袋里,因此,投资拉动消费的期望值往往被远远高估;二是基础建设的最佳投资量有限。

如果硬性超额长期投资,就会导致基础建设项目的规模、设计、技术的超前量太大,极易造成浪费;三是老百姓得不到直接实惠。

老百姓迫切关心的问题是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如就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子女学费负担、家庭医疗保障、社会不公、社会治安等等问题。

而政府借钱搞基础建设,与老百姓的这些迫切需要有一段距离,更象是在帮助富人挣更多的钱;四是政府成为债务人。

政府用来投资的货币主要依赖发行国债和银行贷款来维持,但是基础建设投资,绝大多数属于公益性建设,很难得到经济回报,如果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旦减效或失效,新增的财政收入连国债和贷款利息,以及上年度的财政赤字都无法稀释掉,经济就会对财政赤字形成滚动性依赖,而财政增收无法弥补的赤字国债最终都要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来弥补,这样一来,经济增长就会出现停滞,失业继续增加,而物价却会继续上涨,从而出现滞胀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延连多年,政府的全面危机也就不太远了。

政府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局限

政府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局限

政府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局限政府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预算、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来调节国民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

政府财政政策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财政政策。

而政府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局限,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局限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效果:1.促进经济的增长。

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政府投资,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扶持等手段,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在1989年至1991年,我国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经济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率。

2.促进就业。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护理员、教师等公共服务人员的招聘等手段来降低失业率。

在2009年,美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这种政策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降低了美国的失业率。

3.促进消费。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而一个人的支出也总是与其收入成正比例的。

因此,政府增加支出,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就可以刺激人们增加消费,促进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

然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存在很多局限,比如:1.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

当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时,必然会减少税收等收入。

如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就会导致财政赤字。

而财政赤字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从而削弱政府的财政基础。

2.政府的投资存在失败的风险。

只有政府进行科学投资,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是,由于政府在投资决策方面没有市场的反馈机制,所以难以判断投资预期的成败。

3.政府的政策过于集中,很难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聚焦于某一行业或地区的,而忽视了其他行业的需求。

二、消极的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局限消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手段来抑制物价上涨和投资过度。

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消极财政政策来控制经济。

消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效果:1.降低物价。

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它与消极财政政策相对,消极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过热的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首先,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来增加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投资于公共交通、能源、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扩大这些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其次,积极财政政策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刺激经济活动,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就业的增加。

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部门的规模、改善社会福利体系等方式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社会稳定性。

同时,积极财政政策也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通过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总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尤其是在资源短缺、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供给不足,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在制定积极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平衡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以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

此外,积极财政政策也可能会影响收入分配。

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富差距。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

然而,如果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高收入人群或特权阶层,可能会导致收入分配更加不均,加剧社会的不稳定。

最后,积极财政政策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财政风险。

财政支出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增加,增加国家的财政风险。

如果财政政策过于激进,可能会导致财政破产和金融危机。

因此,在制定积极财政政策时需要谨慎考虑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潜在的财政风险。

综上所述,积极财政政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影响价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②豫湘桂 战役
(2)废除治外法权 ①时间: 1943年11月 ②意义: 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 的重要成果
内容概要
变化:五届五中全会制定四共方针 军事 国民政府的 内外政策 对内 政治 经济 消极抗日 收回治外法权 积极反共 独裁统治 经济掠夺
对外
课堂练习 1、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国民党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 共”方针 B、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C、皖南事变 D、豫湘桂战役消极抗日 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 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日本改变侵华政策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接连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3、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的新四 军军长是 A、叶挺 B、项英 C、陈毅 D、张云逸 4、抗日战争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 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豫湘桂战役 B、长沙战役 C、武汉战役 D、枣宜会战 5、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 合作提出的政治口号是 A、坚持“和平、民主、统一” B、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C、国民党军队不战自溃 D、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善力量、以待时机
6、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强大,无坚不摧 B、国民党政治腐败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7、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 的特征 A、一党专政 B、特务统治 C、保甲制度 D、专卖政策
8、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发 动的军事进攻,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尽力忍让,申明大义 B、坚决回击 C、给予揭露,但不回击 D、部分回击 9、被周恩来称为“全国军人的楷模”的抗日 将 领是 A、吉鸿昌 B、张自忠 C、杨靖宇 D、谢靖元 10、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的是 A、刘少奇 B、邓子恢 C、张云逸 D、赖传珠

经济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及其防治

经济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及其防治
3观 潮 式执 行 、
者所认 同,被经济政策 目标群体所拥 策性意见在部 门间协商 、协调时费时 护,经济政策执行必然会在经济政策 费力 , 导致经济政策执行偏差 。 3 经济政策执行过程 中存在管理 、 这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经济 ()
主要表现为在经济政策执行 过程 执行者 、经济政策 目标群体的消极应 面的招数 , 等新 经济政策 出台 ; 观上面 到有效执行 。2 经济政策方案明晰度 ( ) 看是否动真格 的。 ( 主动扭 曲执行 造成的偏差 二)
求。
必造成经济政策之间的脱节 ,出现经 标 及相 关 问题 获得 统一 认 识 的方法 济政策调 节 的“ 区” 盲 或灰色 区域 , 为 和 手段 。有效 的沟通是经济政策执行
2 替 代 式 执行 、
主要表现为在经济政策执行过程 投机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4 经济政策 成 功的重要 条件 之一 。” 济政策执 () 经 中变换与原经济政策表 面上一致 而事 的合法化程度不高。经济政策本身的 行 过程 中沟 通协调渠道 不畅 , 导致 经 实上背离的 内容 , 使经济政策内容、 经 合法化程度不高使得 经济政 策权威不 济 政策执行 梗阻 , 出现经济 政策执行 济政策 目标 、经济政策性质 发生根本 够 ,难 以对执行主体和 目标群体产生 偏差 。 性质 的改变。
1 附加 式 执 行 、
中, 经济政策执行 主体被动坐观 , 观上 付 和抵 制中被搁置 ,使经济政策得不 问题 的态 度 , 看是否来硬 的 ; 观左右行 动 , 不高 。经济政策方案具体明确是经济 政 策执行流程不合理 。经济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有效 的关键所在 ,也是对经 流程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经济政策执行 济政 策执行进行 评估 和控制 的基 础 。 的效率 ,合理 的经济政策流程 高效达 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的经济政策会给 成 经济政策 目标 ,不合理的经济政 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三)影响: 影响: 积极: 积极:
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 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 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 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
消极: 消极: 但是它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 但是它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阻碍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于西方。 于西方。
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
这是我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
一、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 含义 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代专制王朝沿用。 2.原因、目的: 2.原因 目的: 原因、
(1)统一度量衡货币 1 、秦: 全面、具体、 全面、具体、严密 均工律》 (2)设《均工律》
汉初:征收重税 汉初:
2 、汉:
汉武帝:盐铁官营 汉武帝 盐铁官营 王莽:管制、 王莽:管制、专卖
3、唐代: 市的设立和废止 都由朝廷决定 唐代: 市的设立和废止,都由朝廷决定 4、宋朝: 好转 宋朝:
5.明清: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5.明清 明清: 重农抑商和 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摘录《战国英雄吕不韦传奇》 读后感 •……他在当朝为宰相时,搞了 ……他在当朝为宰相时, ……他在当朝为宰相时 一个“本末倒置”,要把当时 一个“本末倒置” 农商颠倒过来,带动农业发展, 农商颠倒过来,带动农业发展, 在几千年前来说, 在几千年前来说,吕不韦敢于 创新,大胆尝试,这是伟大的。 创新,大胆尝试,这是伟大的。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的经济政策和消极的经济政策
陆善民
人们只知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没有听说过消极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货币政策,这是囿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的缘故。

凯恩斯经济学派把财政政策区分为积极的、稳健的、紧缩的三种,中间可能还有“适度从紧”、“适度宽松”之类。

其中尤其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最为著名,据说是克服经济下滑的强力法宝。

我们先不谈外国。

在200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时任财政部长的金人庆先生作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说了下面一席话:
自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了七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调整趋向,但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所以明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上讲的中性财政政策),这是又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

……金人庆先生的上述一番政策解释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引发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就要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果然,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开始攀升,到年底就正式宣布实行从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到2008年7月,国民经济出现下滑趋势,自然又该来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了。

于是,2008年11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仿佛又一次重复当年金人庆先生的说辞: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我国将扩大赤字规模,……。

按照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国民经济就被调控成:扩张—紧缩—扩张—……,形成周期性经济现象。

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在二战以后的一段时期曾经风光过。

但是当把国民经济调控成“停滞膨胀”局面时,就左右为难、束手无策,傻眼了。

于是,上世纪的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抬头,主张小政府、少干预、大市场。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也遭遇到了暗礁。

在笔者看来,历史证明了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都存在问题,都属于消极的经济政策。

可是人家不是这样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

当今天的美国出现金融危机时,凯恩斯主义者似乎有点沾沾自喜、幸灾乐祸,就同当年新自由主义者看到“滞胀”局面时的心情一样。

请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先生的喜悦心情竟如此溢于言表:“现在我们大家都变成凯恩斯主义者了。

连美国的右派也加入到了凯恩斯主义的阵营中,他们都充满了无限的热情,这在以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胜利回归”。

凯恩斯主义如果真的回归了,不是又要出现“滞胀”局面了吗!国民经济不是又要抽搐式地发生周期性危机了吗!
由此我们可以如下区分经济政策:在低通货膨胀率的约束条件下,能够使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经济政策,称为积极的经济政策,否则就是消极的经济政策。

凯恩斯主义者和新自由主义者的经济政策,都属于消极的经济政策。

现在在我国,凯恩斯主义者也是弹冠相庆。

有人主张增加货币供给,多发钞票国民经济就会增长。

这不是什么新观点。

希克斯模型就是这么讲的: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政府开支,希克斯模型就向右移动,国民收入就增长。

然而,这分明把事情说反了。

应该这么说:国民收入增长了,流通中的货币量需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了,政府开支才可以增加。

你也许认为这两种说法差不多,大同小异。

其实不然。

好比一个人说:雄鸡一唱,天就亮了。

另外一个人则说:天要亮了,雄鸡就叫了。

你说谁说对了?在科学上,应该是后者说对了。

两种说法有本质区别。

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就能够使国民经济增长,怎么解释有的国家货币发行量很大,经济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呢?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能够使国民经济增长,那津巴布韦应该算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该国发行的钞票面额屡屡刷新吉尼斯世界记录,最新发行的钞票面额是100万亿元。

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能够使国民经济增长,那制造假币的不
法分子就成了有功之臣。

最近有境外媒体报道说,“中国的高储蓄助长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并形成了资产价格泡沫,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还有的说中国操控汇率造成了美国金融危机。

笔者在此不打算评判谁把金融危机的原因找准了。

我的心得体会是,美国的精英们的治国方略似乎已经穷尽了。

好比拳王泰森说:不是我的拳头不硬,而是那小子太会躲闪;如果他不躲不闪,我准保把他打趴下。

如果外国人不搞高储蓄,我准保把美国经济管理好;如果外国人不操控汇率,我准保世界领导当得好好的。

——这算什么水平!
(2009/01/30)
参考资料
[1]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凯恩斯主义的胜利回归”,2009。

[1] 陆善民:《经济科学原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03.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68414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