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最全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a4纸筒单

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a4纸筒单

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a4纸筒单【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参考内容】一、成语故事1. 井底之蛙故事简介:从前有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它非常骄傲自满,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来自外面的鸟来到井口,告诉蛙井底之外的世界是多么广阔美丽。

蛙不相信,还争辩称只有井底才是最好的。

鸟没有理会蛙的狭隘,飞走了,留下蛙在井底自慰。

寓意:比喻能力或见识狭窄、不开放。

2. 画蛇添足故事简介:从前,有个调皮的少年在山上看到一只蛇爬行,他觉得这样太无聊,就用画笔在蛇身上画了几条腿。

结果,蛇变得笨拙无比,连根本不用腿行动的蛇飞快地窜进了草丛,不再让少年捉弄。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3. 守株待兔故事简介:从前,有个农夫每天都耐心地在田地里扔栗子给山上经常跑下来吃栗子的野兔吃。

一天,农夫突然看见一只兔子被树枝绊倒,站起来时跑不动了,于是农夫高兴地捉住了兔子。

寓意:比喻等待机会到来,不主动努力。

4. 杯弓蛇影故事简介:从前,有个人经常喜欢在杯子附近晃动蛇形的弓。

有次,他把眼前的弓当成了蛇,吓得手一松,结果杯子摔碎了。

他反思后明白是自己多疑造成的误会。

寓意:比喻因多疑而引起的错误或误会。

5. 守口如瓶故事简介:从前,有个宝物被偷偷藏在庙里,大家都不知道是谁偷了。

庙里的和尚都守口如瓶,不肯说出真相,直到警察来了,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和尚偷了宝物。

寓意:形容人说话非常慎重保守,不泄露秘密。

二、成语的用法和解释1. 井底之蛙:形容知识、见识或眼界狭窄,只看到眼前的局限,不知道外面的更大世界。

2.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3. 守株待兔:比喻等待运气或机会到来,而不主动努力。

4. 杯弓蛇影:比喻因多疑而引起的错误或误会。

5. 守口如瓶:形容人说话非常慎重保守,不泄露秘密。

三、成语故事配图在手抄报上可以选择适当的配图与成语故事进行配合,例如:1. 井底之蛙:画上一个很深的井,井底有一只青蛙,井口上方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鸟。

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成语故事主要内容成语故事主要内容(一)[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

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

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成语故事主要内容(二)[愚公移山]在《列子。

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头发胡须都已经白了。

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每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

愚公很是烦恼,他下决心要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下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优秀成语故事15篇

优秀成语故事15篇

优秀成语故事15篇优秀成语故事1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

读了几篇后,我深有感触,里面有些人令我觉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为我的榜样,是我受益匪浅。

我来给你们讲几个吧!⒈杯弓蛇影。

这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误把映入杯中的弓当成了蛇,但那是县令请他喝酒,他不敢不饮,只能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后产生了心病,总觉得肚子疼,什么药都没用。

这则故事比喻的是一个人因产生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

我觉得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完恐怖片,总感觉背后或身边有什么,心情也变得十分慌张,所以,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要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这样才不会被所谓的“鬼”吓到。

⒉拔苗助长这则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宋国的农夫,他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去看,几天过去了,禾苗似乎一点都没有长高,他心急如焚。

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便立刻冲进田里,把禾苗一颗颗的拔高了许多,经过一天的时间,他终于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

回到家,他气喘吁吁地说:“今天累死我了,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儿子听后,急忙跑向田地,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笑,农夫破坏了禾苗的生长规律,硬是把它们都拉高,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禾苗全枯死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不能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一片片沉甸甸的故事,充满着一个文化人对祖国历史所做的智者的反思,是那么深沉想必大家都看过《成语故事》书,我也不会例外,因为,这是一本经典的好书。

我看完此书后受益匪浅,这本书有为人处事篇,坚强意志篇和求学求知篇。

每一篇都给我们了一种教育,每一篇好像都在对我们敦敦教诲。

这本书里面有些故事里的人犯的错误看起来很蠢,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然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有时也会犯这种错误。

这本书警告我们不要犯那上面故事里的经典错误事,也不能像故事里的人那样心胸狭窄做事不顾后果,更不能像故事里的坏人一样明知故犯。

成语故事内容

成语故事内容

成语故事内容1、愚公移山【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2、夜郎自大【释义】“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典故】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成语故事概括内容

成语故事概括内容

成语故事概括内容 成语故事概括内容有哪些?以下就是⼩编整理的成语故事概括内容,⼀起来看看吧! ⾃相⽭盾 古时候,有个楚国⼈卖⽭⼜卖盾。

他拿起⾃⼰的盾夸⼝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什么⽭都戳不穿它。

”⼜举起⾃⼰的⽭夸⼝说:“我的⽭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有个围观的⼈问他:“⽤你的⽭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张⼝结⾆,回答不上来了。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齐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出会吹的样⼦,居然得到了和别⼈⼀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了,他的⼉⼦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齐吹,⽽要⼀个⼀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只好逃⾛了。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天,他在⾦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这四条龙张⽛舞⽖,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

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

在⼤家的⼀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附:概括⽂章主要内容⽅法探究。

摘要学会概括⽂章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学⽣⼜快⼜准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题⽬扩展补充,提炼关键词语,找出中⼼,抓住⼈物关系,观察⽂中插图,创编⼉童歌谣等⽅式能帮助学⽣更好地概括⽂章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学语⽂;概括内容;概括⽅法 ⽂章的主要内容指⼀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掌握了⽂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理解作者记叙的事件及所要抒发的情感,领会⽂章的中⼼思想。

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第⼆学段指出:“能初步把握⽂章的主要内容,⽂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了概括⽂章主要内容的⽅法,有助于学⽣在短时间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六篇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六篇

【导语】成语(chéng yǔ,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从善如流 春秋时期,楚国发兵攻郑,郑国不敌赶紧求救于晋。

晋国派出⼤将栾书增兵援助,楚国不敢与之交战,⽴即撤军⽽⾛。

栾书转⽽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蔡国告急,楚国来不及调集⼤军,只好派公⼦申和公⼦成两⽀⼩部队前去救援。

晋军⼤将赵同与赵括向栾书请战,这时,谋⾂知庄⼦、范⽂⼦、韩献⼦上前劝阻道:“如果这次与楚军对阵,即使打赢了也不过只胜了两⼩股楚军⽽已。

如果输了,那晋国可就被⼈耻笑了。

”当时,栾书的部下主张进攻的有⼋⼈,主张收兵的只有这三位,按理说应以多数⼈意见为准,但栾书最终还是采纳了知庄⼦三⼈的意见,退兵回国。

第⼆年,栾书趁楚不备,率军攻下了蔡国,继⽽⼜发兵攻向楚国。

知庄⼦、范⽂⼦、韩献⼦三⼈分析了具体情况,再次建议暂时不要陈兵楚国⽽去攻打沈国,结果此战⼤获全胜。

当时有⼈称赞栾书说:“这个⼈能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向下那样,不仅快⽽且⾮常⾃然。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抛砖引⽟ 据说,唐朝有⼀位得道⾼僧从谂禅师,对徒弟们参禅的要求⾮常严格。

他要求每个徒弟都必须将注意⼒⾼度集中,静⼼打坐,不受外界的任何⼲扰,⾝⼼都要达到⼊定的美好境界。

有⼀次,徒弟们正在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试探⼀下徒弟们的定⼒,说:“今天晚上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就站出来。

”⼤多数徒弟知道师⽗的⽤意,都聚精会神地盘腿打坐,对⽼师的话理也不理。

只有⼀个⼩和尚糊涂得很,⾛出来⽤毫⽆禅意的话来回答禅师。

虽然如此,从谂禅师也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看了看他,说了⼀句:“刚才抛砖引⽟,却引来⼀块连砖头都⽐不上的⼟坯!”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三:惊⼸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个叫更羸的射箭能⼿。

有⼀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

⼀只⼤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雁对魏王说:“⼤王,我不⽤箭,只要拉⼀下⼸,这只⼤雁就能掉下来。

励志成语故事内容

励志成语故事内容

励志成语故事内容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搜集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欢迎查看!(1)【映雪囊(náng)萤】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规定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孙康映雪苦读)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囊萤夜读)(2)【负薪(xīn)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李密牛角挂书)(3)【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单独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规定。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苦读)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30个成语故事

30个成语故事

30个成语故事成语故事1:双管齐下【成语出处】: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璪》:“惟松树特出古今,能用笔法。

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

”【故事内容】:唐朝人有个官员叫张瑽,不久,他从员外郎的地位降为衡州司马。

后来,他又被调为忠州司马,在官场上很不得志。

但是,他喜欢绘画,而且画得很好。

他尤其擅长画松石山水。

他画松树时,总是双手各握一支毛笔。

他用一支笔画新枝,另一支笔画枯枝。

用两支笔画出来的松树,不论是新枝还是枯枝,都生动逼真。

人们非常喜欢他的画,纷纷上门求索,还称赞他的画是神品。

后来,人们把他绘画的方式,称为双管齐下。

【成语释义】:成语双管齐下原指手握双管同时作画。

后用来比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或两件事同时进行。

【成语近义】:齐头并进并驾齐驱左右开弓【成语反义】:另起炉灶成语故事2:栩栩如生【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故事内容】: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成语释义】: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成语近义】:活灵活现生机勃勃跃然纸上【成语反义】:死气沉沉奄奄一息成语故事3:胸有成竹【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事内容】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

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

一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内容

一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内容

一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内容1、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2、水滴石穿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

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3、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4、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5、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6、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7、拔苗助长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

中华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中华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中华成语故事主要内容中华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风土人情、道德观念等方方面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华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画蛇添足。

相传,战国时期,有个画匠被人请来画一幅蛇的画。

画匠画完后,觉得画得还不够完美,就在蛇的腹部加上了脚。

人们看到后都笑话他画蛇添足,因为蛇原本就没有脚。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

二、杯弓蛇影。

东汉时期,有个人到山中打猎,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爬过,他吓得丢下了手中的酒杯。

后来他发现只是一条无毒的小蛇,但他却总觉得草丛中有蛇影,杯弓蛇影就成为了一个形容人多疑的成语。

三、守株待兔。

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农夫在田里砍树,不小心砍倒了一根树,正好露出一个兔子的窝。

从此以后,他就每天守在那棵树下,等待着兔子再次出现。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不劳而获的愚昧行为。

四、画龙点睛。

相传,唐代画家张择端在画龙的时候,画了头身爪角,但画龙的眼睛却画不好。

他请求师傅帮忙,师傅在龙眼处点了一下,龙眼立刻栩栩如生,画龙点睛也就成为了一个比喻关键时刻的成语。

五、狐假虎威。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有只狐狸见到一只老虎死了,就假扮成老虎的样子,威吓其他动物,结果被其他动物发现了真相。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六、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有个人想复仇,他每天躺在炉边,薪火烧身,以此来坚定自己的决心。

后来他果真报了仇,也成为了一个形容人刻苦自励的成语。

七、对牛弹琴。

战国时期,有个人对着牛弹琴,以为牛能懂音乐,后来被人笑话。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

八、望洋兴叹。

宋朝时期,有个文人到海边,看到辽阔的大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时的感叹。

以上就是一些中华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有趣,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智慧。

成语故事大概内容

成语故事大概内容

成语故事大概内容成语故事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与现代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文化,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成语故事大概内容。

成语故事大概内容1:同心同德商纣王宠信妲己,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谁要敢反对他,就会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

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

周武王决定讨伐他,在盟津会师各路诸侯,举行了誓师大会。

武王说:“将士们,请听我说!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时间不够用。

凶恶的人行起恶来,也怕时间不够用。

现在商纣王荒淫无道,把大臣当成贼人,把朋友当成仇敌。

说自己代表天,作恶多端却无所畏惧。

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让自己远离他。

从前夏桀很强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汤来将他流放。

今天他们虽然有千万人,但是离心离德,我们虽然只有十个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会看见百姓的心愿、一定会听到百姓的声音。

请让我们为老百姓讨伐他,请让我们把成汤的事业发扬光大。

”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在牧野打败了强大的商朝军队,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了。

成语故事大概内容2:圣人之勇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匡城,被人包围了好几圈,孔子的琴声和歌声一直没有停过。

子路跑进去见孔子,说:“老师怎么还有闲情弹琴唱歌呢?”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困境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避免,这是天命啊。

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了,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济啊。

碰上了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

那在水里行走不怕蛟龙的,是渔夫的勇气;在陆地行走不怕犀牛、老虎的,是猎人的勇气;雪白的刀子架在面前,把死亡看做和生存没有区别的,是壮士的勇气;知道穷困是命运,知道通达需要时机,面临大灾难而不会畏惧的,需要圣人的勇气。

仲由啊,安静些吧!我的命运已经上天已经安排好了。

”没有多久,带领士兵的将官进来了,抱歉的说:“我们以为您是阳虎,所以把您围了起来;现在我们知道您不是的,很对不起,我们在此向您道歉并撤退士兵。

中华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中华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中华成语故事主要内容中华成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成语故事作为成语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人们传达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规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中华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1. 画蛇添足。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他觉得画得不够逼真,于是就在蛇的身体上加上了几条腿。

后来,这个人带着画蛇添足的画作到处兜售,却没有人买账。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懂行的人,对方指出了画蛇添足的错误,告诉他“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含义。

从此,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也明白了“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深刻意义。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忧心忡忡,时常对身边的人说,“天要塌下来了!”别人劝他不要杞人忧天,但他总是不听,最终连周围的人都厌烦了。

后来,果然有一天,天上掉下了一块石头,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人们说他是杞人忧天,就是用他的故事来形容那些无端忧虑的人。

3. 守株待兔。

古代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每天都盼望着有兔子撞到树上,结果被自己捉住。

他整天守株待兔,结果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靠等待,而是要主动去争取。

4. 刻舟求剑。

古代有个人在划船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剑掉到了水里。

他就在船上用刀刻了一个记号,等到船停靠岸边后,他就到水里去找剑。

别人告诉他,剑已经沉到水底去了,他却不相信,结果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形势,不要固执己见。

5. 望洋兴叹。

古代有个人站在海边,看着辽阔的大海,感慨万千,觉得自己的能力太小,望洋兴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信心,不要轻易放弃,要有勇气面对困难。

以上就是一些中华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通过生动的情节,让人们更容易记住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华成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经典成语故事2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它由于其简洁而深入人心,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20个关于成语的经典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故事一: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个人非常善于画蛇,他的画蛇非常逼真。

有一天,他看到一幅别人画的蛇的画,觉得上面还缺少点什么,于是他拿起画笔,给蛇画上了足。

结果,这只本来很完美的蛇变得怪异而可笑了。

从此之后,人们用“画蛇添足”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

故事二:杯弓蛇影有一天,一个人在夕阳下散步,从远处的一家酒楼走过,突然发现一个酒杯的倒影移到他的面前。

他惊恐地以为是一条蛇,吓得急忙躲避,结果摔倒了。

原来,他只是看到了酒杯的倒影,做了莫须有的事情。

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为过度紧张而对事物产生错误判断的情况。

故事三:因果报应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心中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得逞了。

然而,过不了多久,他也被人抓去偷东西。

这时,他才明白偷盗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从此以后,人们用“因果报应”来形容善恶有报,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道理。

故事四:守株待兔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树苗,每天都在旁边辛勤地照料,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坐在树下休息时,看到一只兔子从旁边奔过,结果一头撞到了树枝上死了。

这让他非常开心,觉得以后只要守株待兔就能得到兔子肉吃。

可是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得到兔子肉。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株待兔”来形容不会主动争取,只想靠机会得到好处的人。

故事五:镜花水月很久以前,有两个朋友一起游泳。

其中一个朋友看到水中有漂亮的花和月亮的倒影,觉得非常美丽。

但是另一个朋友知道那只是镜花水月,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存在。

从此以后,人们用“镜花水月”来形容虚幻的事物,不能长久保持的东西。

故事六:牛刀小试一个年轻人非常聪明,但是他却看不起用小刀的人,认为只有能使用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成语故事主要内容道理简短

成语故事主要内容道理简短

成语故事主要内容道理简短成语故事是一种具有启发性的短篇故事,通过一个事件或者故事情节,揭示出一种普遍的道理或者道德准则。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相关内容。

1. 鸡蛋里找骨头故事内容:从前有个农民,在市场上买了一篮鸡蛋。

回家后,他发现其中一个鸡蛋摔坏了。

于是他决定去找卖鸡蛋的摊位换一个新的。

摊主见他来了,马上给他换了一个好的。

农民离开后,摊主突然意识到自己忘记检查鸡蛋是否真的摔碎了。

于是,他打开刚刚换回来的鸡蛋,发现里面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表面上有一点脏。

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分怀疑他人,不要事事都往坏处去想。

有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态会主动把负面情绪填入生活中。

2. 守株待兔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农民,他种了很多庄稼,并准备卖掉获得收益。

有一天,他在地里看到一只兔子被一棵树根绊倒了,于是农民杀掉了这只兔子,觉得幸运意外地得到了一只。

然后,他开始每天坐在地里守株待兔,希望能够再次撞到兔子。

然而,他经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再次遇到。

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靠运气,而不去付出努力。

有时候我们会在某个偶然的事件中获得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一直依靠运气来获得成功。

取得真正的成就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3. 杯弓蛇影故事内容:有个人在夜晚走在山路上。

他看到地上的一团黑影,以为是一条毒蛇。

他吓得不敢过去,绕道而行。

第二天,他再次经过同一地方,发现那个黑影其实是一个倒掉的纸杯。

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过分猜测和简单地判断事物。

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和担忧是基于主观臆断,而不是真实的情况。

只有摆脱过度怀疑和猜测,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真相。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相关内容。

这些故事通过简单的情节向读者传达了一些普遍的道德准则和生活原则。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借鉴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加明智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情境。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克勤克俭【成语故事】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

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经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终于取得了成就。

舜认为禹能够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就让位给他。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2入幕之宾【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桓温因为赫赫战功开始居功自傲,先是废海西公立晋文帝。

后来又图谋篡夺皇位。

他拉拢郗超等人。

在召见敌对派谢安时,让郗超躲在幕后偷听。

风把幕帐吹开暴露了郗超。

谢安风趣地称他为入幕之宾。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3如火如荼【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3万大军来到卫国黄池会盟。

他让将士穿统一的红、白、黑三色战袍,按颜色分别整齐地排列,让人感觉到如火如荼,如此整齐的军容使他成为军事霸主。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4呵壁问天【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离开郢都,乘一叶孤舟沿江而下,踏上归家的路途,他多么希望能够与楚王共议国事,推行法治。

他来到荒滩野地之间,弃舟登岸,彷徨山泽之间,见到先王的宗庙,他感慨万千,于是面壁呵斥,大声质问苍天为什么会怀才不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5【成语故事】南朝齐时有一个清干之士辛毗,官至行台尚书,他十分鄙视文学,当面嘲笑文人刘逖说:“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

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强凋悴矣!”刘逖立即回敬他:“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辛只好认可。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6后顾之忧【成语故事】北魏有名宰相李冲办事认真公正,深得孝文帝的信赖。

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将朝中的事打点得井然有序。

李冲病故后,孝文帝痛惜不已,在他的墓前说道:“我如出征,朝事交给你就无后顾之忧了。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1、光恶不善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赵公明助阵。

赵公明带上神鞭、缚龙索、定海珠前去,将姜子牙打伤,同时也打伤了玉鼎真人等五位大仙,坏事干绝。

姜子牙在昆仑山陆压的帮助人打败。

光恶不善的意思是: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2、置水之情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汉阳太守庞参听说本地隐士任棠有才能,想请他出山辅佐。

庞参到任棠的门前等候并说明来意,任棠不说话,拿出一筐薤菜及一盆水放到门前,自己抱着孙子埋伏在旁边。

庞参的手下以为他在傲慢待客,庞参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3、负隅顽抗成语故事“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

比喻依仗其中一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

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

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

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

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

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

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

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

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4、尸位素餐成语故事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夏朝时期,有一位聪明人在画蛇时觉得不够完美,于是画上了一只脚,结果却让画变得荒谬不堪,从而成为了“画蛇添足”的典故。

参考内容:形容多此一举,无意义的努力,详见百度百科。

2. 兔死狗烹故事:春秋时期,一位富家子弟将兔子放在狗笼里,结果导致兔子死亡,而富家子弟则将死兔子烹煮给狗吃,从而成为了“兔死狗烹”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无情无义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3. 亡羊补牢故事:一位农夫发现自己的一只羊走失了,他没有采取措施,导致后来连带发生了多次羊被丧失的事件。

最终,农夫意识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他开始采取行动,防止再次出现羊被丧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亡羊补牢”的寓言。

参考内容:指在事情发生之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出现同类事件,详见百度百科。

4. 杀鸡取卵故事:有一个人养着一只奇特的鸡,这只鸡产下了金蛋。

但是,这个人很贪心,一直没有等待金蛋足够多了再去杀鸡取卵。

最终,他的贪念毁了自己,因为他把鸡杀了之后,发现鸡的内脏里一颗金蛋都没有,从而成为了“杀鸡取卵”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因贪心而破坏自己利益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5. 青蛙背水一战故事:晋国战国末期,晋文公率领大军攻打鲁国,鲁国大将陈公的军队被晋军追至泗水一线,此时他以自己为首激励士气,向上天祷告,在旁边的青蛙听到后,被其所感染,青蛙却没有那样的能力,只有发扬自己的力量。

于是,他们纷纷背水向晋军进攻,最终战胜了晋军,从而成为了“青蛙背水一战”的寓言。

参考内容:指勇敢无畏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迎难而上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6. 背水一战故事:公元208年,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找到了机会,他率兵穿渡长江,决意发生最后背水一战,最终刘备祭旗交战,将曹操打败,从而产生了“背水一战”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在走投无路之际,采取最后一搏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7. 乌鸦反哺故事:有一只乌鸦拿到了一块肉,而天气非常炎热,乌鸦于是在阴凉的树枝上停留,发现下面有好几只小乌鸦正在等着它叫。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1.经典成语故事精选探骊得珠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 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 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 儿子在河边割芦苇, 烈日当空, 晒得他头昏眼花, 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想起父亲说过, 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 可是谁也不敢去, 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 他想, 要是潜到河底, 找到珍宝, 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 三顿还吃不饱, 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 三下两下脱了衣服, 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 再往深处, 光线变得越来越暗, 水也越来越凉, 最后, 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四周一团漆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 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 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 定睛细看, 啊, 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 双手抱住明珠, 使劲一拽, 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 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 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 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 你可就没命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 抓住要点。

2.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 鲁国有个的音乐家, 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 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 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 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 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 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 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 突发奇想, 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 于是他拨动琴弦, 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 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成语故事及内容

成语故事及内容

成语故事及内容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个成语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

成语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传递智慧和道德观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成语的故事和它们所表达的内容。

1. 四面楚歌故事:战国时期,楚国大将项燕为了报父仇,联合了几个国家去进攻秦国。

但是,项燕在攻打秦国时败北,孤军困于河南萧县城中。

消息传出,四面都是敌人,项燕陷入困境,被楚国人唱衰、投降秦国。

内容:成语“四面楚歌”形容处境孤立无助,四周被敌,无法突围的状况。

它告诉人们要谨慎选择盟友,不要因一时的得利而忘记根本,要时刻保持警惕。

2. 画蛇添足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宫廷希望能得到一幅真正的蛇画。

于是,宫廷下令招聘画师,希望能展示出他们的绘画技巧。

有一位画师自信满满,他在画好一条完整的蛇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创造力,又在蛇的画面上画上了四只脚。

结果,这幅画就变成了“画蛇添足”。

内容:成语“画蛇添足”意味着不必要的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

它告诉人们要善于适时收手,不要过度努力或添加不必要的东西。

3.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位农夫,他经过一片田地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一棵树上,他感到非常幸运。

从那天起,他每天都守在那棵树下,等待着下一只兔子被撞死。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始终没有再次得到好运。

内容:成语“守株待兔”意味着依靠他人或外力而不自力更生,希望不劳而获。

它告诉人们要主动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偶然的机会或不切实际的愿望。

4. 杀鸡取卵故事:有位村民养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但是,为了一次性获得更多的金蛋,他贪心地杀死了母鸡,希望能取出所有的金蛋。

然而,他却失去了持续获得金蛋的机会。

内容:成语“杀鸡取卵”意味着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事物正常的发展。

它告诉人们要懂得保持平衡,不要贪得无厌,否则可能会失去更多重要的东西。

5. 掩耳盗铃故事:传说中有一个笨蛋,他想偷一只铃铛,于是把耳朵紧紧地盖住,以免听到铃铛的声音,以为别人就听不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杯水车薪【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

【故事】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

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

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

但丝毫不起作用,火越来越大,最后柴车化为了灰烬。

2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义】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故事】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

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

那简直是一座天堂。

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

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

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

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

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

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

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

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

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

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3 一败涂地【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释义】一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

形容惨败。

也形容处境十分狼狈或事情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故事】秦末,各地诸侯起兵抗秦朝暴政,农民领袖陈胜在大泽乡也发动了起义。

这时,沛县县令见局势不稳,心里恐慌。

县吏萧何、曹叁建议把逃亡在外的刘邦召回来。

县令派人去召请刘邦,可是当刘邦的人马来到城下时,县令又怕刘邦回来罢自己的官。

因此,他不但下令关闭城门,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叁。

萧何、曹叁逃出城外,得到了刘邦的保护。

刘邦写了一封信射进城里,号召百姓响应起义。

城里百姓果然齐心响应,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并请他做县令。

刘邦推辞说:"现在天下大乱,如果当县令的人推举不当,一旦失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

请你们另外推举更合适的人吧。

"虽然刘邦多次谦让,最后还是担任了县令,被尊为"沛公"。

*4 囫囵吞枣【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释义】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故事】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

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

”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5 取长补短【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6 雪中送炭【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

【故事】北宋宋太宗继位之后,生活十分节俭,但对百姓却毫不吝啬。

有一年,冬天,天下大雪,太宗披着狐皮还觉得冷,他回到宫中,命人端来火盆、美酒。

他独自喝酒,抬头见宫外大雪飘飘,他想到这么冷的天,那些缺粮少炭的人家会更加难过。

想到这,他命人带上木炭和粮食去送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家。

*7 叶公好龙【出处】出自《新序·杂事》。

《新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采集舜、禹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

【释义】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故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

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

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非似龙而非龙者也。

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诗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8 掩耳盗铃【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释义】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9 一目十行【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

”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释义】一眼能看十行文章。

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聪明过人,六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语句流畅,辞采华美。

父亲称赞他说:“我这个儿子快赶上七步成诗的曹植啦!”萧纲非常喜欢读书,而且看得极快,一眼可以看完十行文字。

萧纲读遍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学识十分渊博。

他尤其喜欢诗辞歌赋,下笔就能写出一篇,而且写得很精彩。

他办事也很干练,十几岁就能独立处理事务。

后来萧纲继承了王位,做了梁简文帝。

*10 比肩接踵【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释义】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故事】春秋的时候,齐国的国相晏子,名婴,字平仲,身材矮小,但是极有口才。

有一次,晏子出访楚国。

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大,对齐国的使臣很不礼貌,一见晏子,竟然傲慢地问道:“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了,怎么派你这个矮子来呢?”晏子答道:“我们齐国的人民比肩继踵而在,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怎说没人!不过我们齐国的规矩是,体面能干的使臣,出访上国,去拜见才高德重的君王,而像我这样的人,就只好派到这里来见你了!”楚王本想讽刺嘲笑他,想不到反而被讥讽,自讨没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