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00153名词解释
1.过程: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2.标高分析:是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量强的竞争对手持续的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3.质量控制:指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4.AQL:即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5.因果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6.过程能力指数:是指过程能力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规格范围等)的程度。
7.质量改进: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
8.QC小组: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9.质量经营: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以顾客为中心,以创造相关方(顾客、员工、投资方、供方和社会)价值为目标,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模式。
10.控制图:对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并监测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图形方法。
11.六西格玛设计:就是按照合理的流程、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理解和把握顾客需求,对新产品/新流程进行健壮设计、使产品/流程在低成本下实现六西格玛质量水平。
12.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13.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一种活动。
14.内部顾客:就是指企业内部结构中相互有业务交流的那些人,包括企业员工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
15.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16.产品:即过程的结果,产品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还可以是两者结合。
17.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
18.硬件:是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组件组成19.流程性材料:是指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形成的有形产品。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00153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在质量管理中,任何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均可称为产品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在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鉴定成本:是为了明确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程度而发生的成本预防成本: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顾客的需要:指顾客在生理、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个企业做出的长期购买的承诺顾客关系管理:也称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住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使命:常常也称为宗旨、目的,反映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经营审核: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最高层还要对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核,以确保体系健全且运作正常并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标高分析: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职位分析:是对某特定的职位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整个活动的全部经历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态度和行为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绩效考核:就是依据职位标准对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激励:就是通过对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或限制的方法,来改变某些行为的动机,从而影响其行为的过程团队:是指组织内的一群人,其成员相互依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为达到某种目标而结合起来过程管理:是指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等活动支持过程:是指给核心过程提供了基础保证的活动过程,包括技术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行政服务、法律、业务服务如质量保证、财务等。
(完整word版)自考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1)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名词解释质量管理学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顾客满意】ISO9000标准将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标高分析】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者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顾客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认证制度】又称为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确定技术法规或标准中相关要求被满足的程序。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国家和政府以及顾客或者第三方对企业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的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职位分析】是对某特定的职位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道德准则】是组织的一种正式的文件,用于表明期望员工遵守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点估计】是指依据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所含的未知参数或者未知函数。
【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等一系列环节,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区间估计】是依据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正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作为总体分布的未知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
【质量机能展开】又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换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1、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2、ISO8402:1994标准关于“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ISO9000:2000标准给出“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
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职能,是指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发挥的
质量管理功能及其相应的质量活动。
4、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费根堡姆在他的着作《全面质量管理》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了一种有效的体系”。
5、关于全面质量管理(TQM),国际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
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 各章重点笔记
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各章重点笔记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定义:是指面向客户、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规划、控制、保证和改进的方式实现产品和服务满足或超越客户要求的过程和方法。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流程图–制图法–因果图–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Pareto 图(帕累托图)•质量管理中的三大流派:静态质量保证、总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TQM)。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加强对内职业能力、规范化操作、加强对供应商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的管理组织结构、职责、计划、过程、程序、资源和绩效评价等要素的集合体。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为基础,针对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认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境体系,从而达到符合中国和国际环保标准的要求。
–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主要用于企业内部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规范化。
第三章质量规划•质量规划是指以企业战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依据,制定出与企业现状相适应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协调,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
•质量规划的内容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程序文件和工作指导书等。
•质量规划的关键因素包括目标设定、资源配置、行动计划和绩效监督等。
第四章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对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检测,及时消除缺陷,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满足要求的质量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包括:控制图、检测表、散点图、直方图、因果图、Pareto 图等。
•质量控制的关键原则包括: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过程为重点和持续改进等。
第五章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指在质量规划、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方法,推动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顾客的期望。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学第1章:1-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质量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3-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4-质量控制: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
5-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第2章:6-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
第3章:7-顾客需要: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8-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9-顾客关系管理: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住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
第4章:10-标高分析:是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第5章:1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等一系列环节,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12-职位分析:对某特定的职位做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第6章:13-过程:是指一级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4-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15-质量机能展开:也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化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第7章:16-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成部份,是着重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那些质量管理活动。
自考质量管理一名词解释
1.卓越绩效模式:即由国际上三大质量奖的(日本戴明奖、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评价标准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2.顾客满意:是指ISO9000标准将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3.职位分析:是指对某特定的职位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职位分析的主要成果是写出职位描述或职位说明书。
4.计量数据:是指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值的这类数据,就叫做计量数据。
5.顾客关系价值:指特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从成为企业顾客、与企业建立关系、最后流失或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在获得满足即实现顾客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各个方面的收益和好处。
6.激励:是通过对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或限制的方法,来改变某些行为的动机,从而影响其行为的过程。
7.供应链优化:是对于供应链绩效所进行的动态的管理和持续的,可测量的改进,从而为有关各方,包括间接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等创造价值。
8.流程图:是指用一些简单、容易识别的标示符号表示一个过程(如加工过程、检验过程、改进过程等)的步骤(或活动)的图示技术。
9.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
10.标高分析:是指“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11.设计验证:是对设计活动所进行的检查,以确定设计达到了规定要求,这些规定要求主要是指产品规范。
12.可靠性工程:是关于设计、制造和保证产品具有高可靠性的知识和技术。
13.培训需求分析: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学第1章:1-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质量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3-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4-质量控制: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
5-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第2章:6-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
第3章:7-顾客需要: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8-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9-顾客关系管理: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住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
第4章:10-标高分析:是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第5章:1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等一系列环节,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12-职位分析:对某特定的职位做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第6章:13-过程:是指一级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4-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15-质量机能展开:也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化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第7章:16-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成部份,是着重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那些质量管理活动。
00153质量管理(一)复习资料
00153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自考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1)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者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与”。
2、实体:可单独描述与研究的事物,它能够是活动与过程,也能够是产品,也能够是组织、体系、人与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与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者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与。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与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与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有关的资源与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与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之质量螺旋或者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与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操纵、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使事实上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通常规律、理论与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同时与社会进展密切有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与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与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与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与进展。
自考质量管理学(00153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recite)质量定义质量的定义: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要求”反映了人们对于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的需要或期望。
这些“要求”有时是明确规定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或不言而喻的,还可以则法律、法规等强制规定的。
(recite)过程、产品、顾客、供方、不良、顾客满意、顾客不满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组织有许多类型的顾客,有些是显在的,有些是潜在的。
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供方:即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供方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
比如,办公室的差错,工厂的废品,过度的能耗,不能按时交货,不好用的产品等,都是不良的表现形式。
通常也使用“不合格“或”不符合“两个概念表示”没有满足要求“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1)服务: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2)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根子概念、程序等形式;(3)硬件: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或)组件组成;(4)流程材料: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
日本质量管理专利狞野纪昭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而对质量特性进行了分类:(1)魅力特性。
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生产不满的那些特性。
例如,民航客机中向旅客提供酒,就可以看成是魅力特性。
(2)必须特性。
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完整版)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使无形的,还可以是两者的组合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不良:指损害顾客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顾客满意: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不满: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哪些特性必须特性: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也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线性特征: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能越导致满意,而越不充足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征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质量控制也就是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
质量改进是指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二、质量管理理念与框架日本的戴明奖:1951年,为纪念戴明对日本的友谊和贡献,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提议设立了戴明奖,以促进日本质量管理的发展全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当局必须通过营造适当的环境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主动精神,使人们懂得并愿意高效的工作,从而极大的促进组织的彻底转变,使人力资源发生聚变和裂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即由国际上三大质量奖(日本戴明奖 .美国马尔科姆卓越绩效模式:欧洲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所体现的一套综合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2022年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各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一、质量旳定义: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规定旳限度。
亦即某种事物旳“特性”满足某个群体“规定”旳限度,满足旳限度越高,就可以说这事物旳质量就越高或是越好,反之,则觉得该事物旳质量越低或是差。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旳互相关联或互相作用旳活动。
产品:即过程旳成果。
按原则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顾客:是接受产品旳组织或个人。
(组织有许多类型旳顾客,有些是显在旳,有些是潜在旳。
顾客可以是外部旳,也可以是内部旳)供方:即提供产品旳组织或个人。
(供方可以是外部旳,也可以是内部旳)不良:是指损害产品合用性旳任何缺陷或差错。
例如,办公室旳差错,工厂旳废品,过度旳能耗,不能准时交货,不好用旳产品等,都是不良旳体现形式。
一般也使用“不合格“或”不符合“两个概念表达”没有满足规定“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规定已被满足旳限度旳感受。
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旳不良而产生旳烦恼、抱怨、投诉旳这样一种状态。
国际原则化组织把产品提成了四大类:(1)服务:是为了满足顾客旳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旳界面上旳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旳成果;(2)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体现旳信息所构成旳知识产品,软件可以体现为根子概念、程序等形式;(3)硬件:具有特定形状旳可分离旳有形产品,一般由制造旳、建造旳或装配旳零件、部件和(或)组件构成;(4)流程材料: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旳有形产品。
日本质量管理专利狞野纪昭根据不同类型旳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旳关系,而对质量特性进行了分类:(1)魅力特性。
是指如果充足旳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生产不满旳那些特性。
例如,民航客机中向旅客提供酒,就可以当作是魅力特性。
(2)必须特性。
是指虽然充足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旳兴奋和满意,但一旦局限性却会引起强烈不满旳那些质量特性。
此类特性是顾客觉得理所固然应当具有旳特性。
(3)线性特性。
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足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足就越使人产生不满旳那些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使无形的,还可以是两者的组合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不良:指损害顾客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顾客满意: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不满: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哪些特性必须特性: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也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线性特征: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能越导致满意,而越不充足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征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质量控制也就是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
质量改进是指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二、质量管理理念与框架日本的戴明奖:1951年,为纪念戴明对日本的友谊和贡献,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提议设立了戴明奖,以促进日本质量管理的发展全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当局必须通过营造适当的环境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主动精神,使人们懂得并愿意高效的工作,从而极大的促进组织的彻底转变,使人力资源发生聚变和裂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即由国际上三大质量奖(日本戴明奖 .美国马尔科姆卓越绩效模式:欧洲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所体现的一套综合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ISO9000族标准:由ISO/TC176 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三、以顾客为中心顾客的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顾客满意度指数:为了定量的衡量顾客满意的水平,人们运用计量模型和抽样统计方法,通过评价顾客对于一组项目因子或评价指标的感知和体验,得到一个总计划的或回归性的数量化指标来综合反映顾客对某个对象的满意水平外部顾客:是指那些在组织之外的组织或个人。
内部顾客:指组织边界之内某个过程中的个人或团体。
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个企业做出的长期购买的承诺。
(顾客忠诚=吸引力*满意度*参与度)CRM: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住顾客、挖掘顾客关系管理(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
四、领导与战略计划组织使命:反映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它回答的是“我是谁”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组织所拥护的和信奉的东西,是一个组织的最重要的和永恒的信条,是一小部分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原则。
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
组织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战略计划活动: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组织借助于这一过程来确立质量方面的长期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与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以及研发方面的目标一道在平等的基础上整合到一个综合的经营计划当中。
然后,将这一计划在整个组织当中加以展开。
标高分析: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果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基于TQM 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等一系列环节,系统的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职位分析:是对某种特定的职位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定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来的。
这种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1966年提出的,它把企业中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性质划分为两类:①是起调动积极性作用的“激励因素”②是只能消除或减少不满情绪的保健因素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中整个活动的全部经历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态度和行为,包括它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区或工作单位,担负什么工作职务,职位和工作岗位的发展道路职业管理的两层含义:1.对员工个人而言,为了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满意,他们不断的追求理想的职业,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计划2.对企业而言,为了不断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应对员工制定的个人职业计划予以重视和鼓励,并结合组织的需要和发展,给予员工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目标。
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
绩效考核:就是依据职位标准对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绩效考核也成为绩效考评激励:就是通过对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或限制的方法,来改变某些行为的动机,从而影响其行为的过程。
团队:是指组织内的一群人,其成员相互依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为达到某种目标而结合起来。
六、过程管理与系统管理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系统管理:就是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组织各部门和各项工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确保组织各项活动系统一致,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不断实现组织的绩效改进。
设计评审:为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从而对涉及所做的综合的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
质量机能展开QFD: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换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七、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着重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那些质量管理活动六西格玛管理MAIC是一种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内容包括加快产品开发,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通过调整生产过程来降低成本等,希望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PDCA是影响最为广泛的质量改进工具之一,它最初是由统计质量控制的戴明环(先驱者休哈特博士提出。
循环的四个阶段: a 计划 b 实施 c 学习 d 行动)八、绩效测量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就是通过计划,控制和改进等活动,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提供给正确的人,实现正确的决策目的测量:是对产品、服务、过程以及其他业务活动等的特性与结果的量化,通常用测量指标表示测量活动所产生的数量信息。
九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链:指在特定货品和服务的开发,采购,生产,提供和消费过程中由所有供应商和所有的最终用户所实施的任务活动,事项,过程以及相互作用供应商关系管理:是指在采购活动中为实现供给双方合作共赢所进行的计划、控制和改进等活动过程。
供应商关系的计划:是指有关识别顾客需要、分析和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供应策略方面的活动供应商关系的控制:将顾客满意度水平维持在计划过程所确定的水平上的活动。
十、统计思想及其应用总体:是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
计量数据: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据,就叫计量数据技术数据: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使用测量工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而只能得到自然数的这类数据,就叫做计数数据描述性统计:有效地收集,组织和描述数据的统计方法变异:指在过程运行中,任何与目标或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变化,有时也称为波动简单随机抽样:它是最基本的一种概率抽样,即指从提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同的分层随机抽样:也称为分类随机抽样,即先将总体按某些重要的标志分成互不交叉重叠的若干层,然后再各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其他抽样方式抽取若干个样本单体,由各层的样本单体组成一个样本等距随机抽样:也称为系统随机抽样或机械随机抽样,即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序,然后按一定间隔来随机抽取样本单位整群随机抽样:也称集团随机抽样,即在总体中,不抽取个别样本,而是随机抽取整群的产品抽样检验:指按照一定的方案,从一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并由此判定该批产品是接受还是拒收的检查验收方法假设检验:是一种基本的统计推断形式,又称统计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假设是指关于总体分布的一项命题。
假设是否正确,要用从总体中抽出的样本进行检验,与此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便构成假设检验的内容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或多个随机变量Y1,Y2。
,Yi与另一些变量X1,X2。
,Xk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又称多重回归分析失效率曲线:通常称为产品寿命特性曲线,它与累计失效曲线相对应,是对累计失效曲线描点形成的抽样特性曲线:指当一个抽样检验方案确定后,产品批的接受概率L与产品批的实际质量水平间的关系曲线统计推断:是一个过程,它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数据、获得关于总体未知特征的结论。
参数估计:即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包含的未知参数的方法。
过程能力:是指一个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也就是当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处于标准条件下,过程所具有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能力随机抽样:即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使每个个体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选入样本,从而使根据样本所做出的结论对总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抽样检验: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案,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并由此判定该批产品是接受还是拒收的验收方法。
第十一章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调查表:又称检查表,是用来系统的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
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意见等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因果图:它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运用因果图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队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一般用于加工阶段,它是把实际加工过程中测试得出的数据按一定的组距加以分组归类作出直方图,然后与设计规格的公差范围对比,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散布图:它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一种简单的回归分析技术流程图:就是用一些简单,容易识别的标示符号表示一个过程的步骤的图示技术KJ法:也成为亲和图法,有日本的川喜田郎开发出的一种创造性问题解决法,KJ取自其姓氏的字头树图:也称为系统图,是一种通过对目的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展开,以寻求解决问题,实现目的的最佳手段和措施的分析方法矩阵图:是一矩阵的形式,展示相关事项中各个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着眼点的图形发展结构过程决策程序图:是针对那些可以预测发展结果的问题,确定能够取得期望结果的途径的方法矢线图:是基于时间,拟定日程计划和实施进度管理的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