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赠从弟》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赠从弟》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赠从弟》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赠从弟》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

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赠从弟》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从弟,堂弟。

【试题】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4分)(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3分)(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3分)【参考答案】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3)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2分)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1分)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1分)(4)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2分)(5)(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1)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4分)答案: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刘桢《赠从弟》原文、注释及解析

刘桢《赠从弟》原文、注释及解析

刘桢《赠从弟》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赠从弟[汉] 刘桢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悽④,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本篇选自《文选》。

共三首,这是第二首。

从弟,堂弟。

②亭亭,端正立着的样子。

③瑟瑟,强烈的风声。

④惨悽,严酷。

⑤“罹”(li离),遭遇。

凝,严。

〔解析〕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曹操任用他为丞相掾属。

他为人刚正不阿,以气节自重,险遭杀身之祸。

他的诗品亦如其人品,刚劲挺拔,骨气奇高。

《赠从弟》就很能体现他这种诗歌风格。

《赠从弟》共三首诗,全用比兴,分咏蘋藻、松柏、凤凰三物,既是对从弟的赞美与勉励,亦是诗人的自喻与自勉。

本篇原列第二。

吟咏松柏,赞颂了一种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品格。

松柏很早以来就成为崇高节操的象征,成了体现人格美的一个审美对象,最有名的就是孔子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本诗实际就是孔子这一赞语的诗化。

诗的前四句描写挺立于寒风中的山松。

诗人采用对比手法来写松与风,“亭亭”标松之高耸挺拔,“瑟瑟”状风之萧瑟凄厉。

如果说首二句是客观描述的话,那末三四句则转为感叹语气,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

叠词与对偶的运用起到了加强修辞效果的作用,意象的对比与语气的往复回环(一、二句由松到风,三、四句又由风到松)结合在一起,颇具一唱三叹之概。

五六句诗意又进了一层,寒风之外又加上了冰霜,在这冰霜凛冽凄寒之时,草木都已凋零,独有松树“终岁常端正”,此处用“终”,用“常”都是突出了松树的坚贞守节,持之以恒,不因任何外力而动摇改变。

结句亦采用问答句式,点明题旨。

诗人问:难道它没有遭受到严寒的侵袭?答曰:因为松柏有自己坚贞的本性。

这就揭示出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能否持正守节,本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全诗赞颂了一种刚毅不屈、守正不阿的人格。

刘桢的《赠从弟》很能代表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

前人评刘桢诗多指出其气盛格高的特点,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上品,称:“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祯《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注释】1.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2.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3.盛:大,凶猛。

罹(lí):遭受。

4.凝寒:严寒。

【翻译】山上高一耸挺拔的松柏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寒风中挺一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拔。

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一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意思是说,风声是多么的凶猛,可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诗人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柏树的高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说,正当严寒、冰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仍然总是那么挺拔壮美。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不怕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柏的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古诗三百首】《赠从弟》译文注释_《赠从弟》点评_刘桢的诗词

【古诗三百首】《赠从弟》译文注释_《赠从弟》点评_刘桢的诗词

【古诗三百首】《赠从弟》译文注释_《赠从弟》点评_刘桢的诗词赠从弟[魏晋]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sè):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lí):遭受。

凝寒:严寒。

【古诗今译】山上高耸挺拔的松柏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拔。

难道松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赏析】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说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柏树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柏的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赠从弟翻译及原文赏析

赠从弟翻译及原文赏析

赠从弟翻译及原文赏析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苹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宕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

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赏析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

孔子当年就曾满怀敬意地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一首写法,与咏苹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写背景,后写主体,而是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

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进一步渲染谷风之凛烈:“风声一何盛,松技一何劲!”前“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

诗人也许觉得,与谷风相抗,还不足以表现松柏的志节,所以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又告诉人们,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

《礼记》说:“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

”正可拿来作“端正”的注脚。

这两句描摹冰霜,辞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态从容。

松柏的坚贞志节,正显现于这一鲜明的对照之中。

此诗结尾也是冷然一问:“岂不罹凝寒?”意谓: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然后归结到诗人主意之所在:“松柏有本性。

”吐语沉着,戛然收笔。

读者于涵咏之际,恍可见到,那雄伟苍劲的松柏,还久久矗立在眼前。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赠从弟朝代:魏晋作者:刘桢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堂弟。

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赠从弟》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赠从弟》原文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三、《赠从弟》作者介绍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

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

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

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赠孟浩然》原文,《赠孟浩然》原文翻译,《赠孟浩然》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赠孟浩然》原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赠孟浩然》原文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三、《赠孟浩然》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赠从弟·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赠从弟·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赠从弟·其一刘桢〔两汉〕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译文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注释从(旧读zòng)弟:堂弟。

泛泛:水流貌。

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蘋(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华叶:花与叶。

羞:通“馐”。

嘉客:佳客,贵宾。

懿(yì):美好。

赏析这首诗,咏的是“苹藻”。

苹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

此诗咏苹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

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

然后才是苹藻的“出场”:“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苹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

”这就是人们用作祭享、进献贵宾的佳品呵!这两句写苹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

读者可以感觉到,其间正有一股喜悦、赞美之情在汩汩流淌。

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意谓:难道园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吗?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但苹藻来自深远的水泽,是更可贵、更能令人赞美的。

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苹藻,是为抑;后句赞苹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

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苹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

以此收束全诗,令人读来余韵袅袅。

刘桢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

【古诗三百首】古诗《赠从弟》原文赏析

【古诗三百首】古诗《赠从弟》原文赏析

【古诗三百首】古诗《赠从弟》原文赏析赠从弟朝代:魏晋作者:刘桢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堂弟。

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赠从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赠从弟汉·刘桢原文:【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其三】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译文:【其一】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蘋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蘋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其二】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其三】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我的心不气馁,奋力的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我岂能不常常刻苦学习努力练习,我把和黄雀为伍当作耻辱。

什么时候才有杰出人物的降临,就要等到我面见君主。

注释:从(cóng)弟:堂弟。

亭亭:耸立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赏析:读刘桢的诗,须先了解他的为人。

在建安时代,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并有正气的文士。

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

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

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

《赠从弟三首》,就带有这样的气骨。

诗中运用比兴之法,分咏蘋藻、松柏、凤凰三物,以其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胸怀、抱负,激励堂弟,亦以自勉。

刘桢《赠从弟》译文及赏析

刘桢《赠从弟》译文及赏析

刘桢《赠从弟》译文及赏析《赠从弟是由》刘桢所创作的,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赠从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赠从弟》注释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赠从弟》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刘桢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có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导读】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赠从弟文言文翻译

赠从弟文言文翻译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在郁郁葱葱的园中,青翠的葵花静静地等待着朝阳的升起。

温暖的春天播撒着仁爱的恩泽,万物都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我时常担心秋天的到来,那金黄色的叶子将逐渐枯萎。

百川奔腾东流入海,何时才能再次回流西方?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努力奋斗,等到年老时只会徒然感到悲伤。

这篇文言文《赠从弟》是唐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赠别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翻译和解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园中的葵花在朝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诗人用“青青”来形容葵花的颜色,表现出生命的活力;“朝露待日晞”则形象地描绘了葵花在等待太阳升起的过程中,露水逐渐蒸发的过程。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指的是春天,诗人用“布德泽”来形容春天带来的恩惠,万物因此得以生长,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光辉”则是形容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担心秋天来临,万物凋零。

“焜黄华叶衰”用“焜黄”形容秋天的颜色,意味着叶子逐渐枯黄,预示着生命的衰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句诗用“百川东到海”来比喻人生如流水般短暂,最终都要归于尽头。

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人生的意义何在?何时才能回到起点,重获新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最后两句诗是诗人对年轻一代的告诫,提醒他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如果年轻时不努力,等到年老时只会感到悔恨和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人生态度。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原文及赏析赠从弟朝代:魏晋作者:刘桢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堂弟。

鉴赏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
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
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赠从弟》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
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赠从弟》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赠从弟》注释①
亭亭:耸立的样子。

②瑟瑟:寒风声。

③一何:多幺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
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1《赠从弟》原文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
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
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
着耐寒的本性!
1《赠从弟》诗歌赏析赠从弟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
凤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
的风声。

绘影绘声,筒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
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赠从弟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
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
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赠从弟赏析以及注释

赠从弟赏析以及注释

赠从弟赏析以及注释赠从弟赏析以及注释赠从弟(亭亭山上松)作者:刘桢原文 Original Text译文 Translated Text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悽悽,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注释】[1]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2]亭亭:高耸的样子。

……[3]瑟瑟:形容风声。

[4]一何:多么。

[5]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赠从弟原文及翻译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诗之善者,妙绝时”。

《赠从弟》共三,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

下是编给家带来的《赠从弟》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原文】赠从弟(其二)——[汉] 刘桢刘桢《赠从弟(其二)》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注释】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lí):遭受。

凝寒:严寒。

【翻译】山上高一耸挺拔的松柏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寒风中挺一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拔。

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赏析】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一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意思是说,风声是多么的凶猛,可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诗人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柏树的高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说,正当严寒、冰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仍然总是那么挺拔壮美。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不怕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柏的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屹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吼叫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毅!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仍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可以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堂弟。

赏析刘桢的诗刚毅挺拔,卓荦非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毅,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那么加强了抒情的气氛。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剧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照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开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毅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赠从弟的意思翻译

赠从弟的意思翻译

赠从弟的意思翻译
摘要:
一、赠从弟的背景与意义
二、赠从弟的内容概述
三、赠从弟的原文与翻译
四、赠从弟的寓意与启示
正文:
【赠从弟的背景与意义】
《赠从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以勉励其堂弟追求学业、奋发向上。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传递出作者对从弟的关爱之情以及对家族振兴的期许。

在古代,家族观念十分重要,兄弟之间的情谊也显得尤为珍贵。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从弟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传递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赠从弟的内容概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赠送给从弟一幅描绘山水美景的画卷。

诗中以“嵩云秦树久离居”形容兄弟二人分隔两地,接着以“双鲤迢迢一纸书”表达了对兄弟之间情谊的珍视。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示了画卷的壮美。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从弟勤学苦练、振兴家族的期望。

【赠从弟的原文与翻译】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寓意与启示】
《赠从弟》这首诗寓意着兄弟情深、家族振兴的期许。

诗中的山水画面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作者对从弟的期望。

诗人希望从弟能够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诗中“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诗人对从弟勤学苦练、振兴家族的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
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
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赠从弟》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
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赠从弟》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原文翻译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
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赠从弟》诗歌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着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
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
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

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
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
出动人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