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艺术

回首我当班主任的成长历程,我深深感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艺术,艺术需要创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想点办法,不怕烦琐,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练成优秀班主任。

在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以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那如何担当好这些角色呢?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来共同探讨。

法国作家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西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来个冷风凛凛,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后来人们把这称为“南风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方法。班主任如何能够掌握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就会使许多工作事半功倍。

一、与学生相处的艺术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是否接受你的教育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你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学生在前期对教师形成的印象定势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将其称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成见效应,由此形成心理惰性;第一印象它不容易改变。

那班主任应当给学生怎样的第一印象呢?

(1)给学生亲切感

班主任与学生初次见面应使学生感到亲切,亲切可以促使学生心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效应,促使师生之间在感情上、心理上更接近。有经验的班主任非常注意“润色”自己的外在行为,注意调动所有的情绪“细胞”,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可亲、可爱,相信他们的班主任是可以亲近的人,并且立刻就想接近他。

班主任的亲切感适宜于中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只要朝他们微微一笑,他们就会感到高兴。做初中学生的班主任,要尽量放松自己的情绪,频频关注学生的眼神,要强调激情的动力作用,深深感染学生。他们需要的是质朴坦诚的亲切与自然。

(2)让学生产生敬重感。

让人净重是获得微信的先决条件。班主任的威信是自己的品质、人格、能力、学识、教育艺术等各方面在学生心理上的反映。班主任的权威不是用来驱赶学生的警棍,而是乐队的的指挥棒,能指挥学生奏起和谐的乐章。

班主任如何使学生产生对自己的敬重感呢?一方面,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自然的谈吐、恰当的举止也能唤起学生的敬慕。总之,班主任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当透露如下信息:班主任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班主任是可资效仿的良师益友;班主任的要求能够迅速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3)作学生的榜样

班主任的榜样作用离不开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一种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布白”艺术,使美好的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永驻,从而产生积极的心体验,形成正确的态度并付诸行动。比如,走进教室,一把扫帚横在门前,如果班主任能俯身拾起来,学生就会从班主任的动作中领悟到自己该怎么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与学生良好的沟通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摸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生硬地说教,而应讲究沟通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班主任通过语言交流了解学生看问题的观点和视角,在教育引导上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师生沟通中,首先要倾听学生的表述,表情要专注,这是沟通的第一步——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沟通的第二步,要营造和平的气氛,这就需要师生以正常的心理状态进入各自的角色。

沟通的具体做法又因人而异。对性格外向、活泼、心直口快的学生可采用单刀直入的交流方式,准确指出问题所在。对性格向、语言

交流能力差的学生差的学生则要动脑筋为他们创造沟通的环境及条件,可采用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相结合的方式。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性格向的学生生病了,班主任老师给予了热心的照顾。当他病愈后来上课时,他向班主任老师投来感激的目光,并交给老师一纸条。下课后老师回到办公室,看到纸条上写满了感激老师的话并解释道,由于胆小,在老师面前说话时总爱紧,所以才写了这纸条。这件事启发了这位班主任老师:对性格向又不善言谈的学生可以以书面沟通为开端来进行交流,逐渐消除学生表达自己意见时的紧心理,在书面表达流畅的基础上再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既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口头沟通逐渐打开通道,也可以为学生具备正常的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3、把握好师生平等的度

承认师生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这基本上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全部的、真实的暴露,不等于在学生面前毫无顾忌、完全迁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对教师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我们去美术馆看油画展,站得很近看,油画毫无美感可言,但你退后几步看,感觉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很多时候,距离产生美!法国戴高乐将军说:“仆人眼里无英雄。”在外人看来,你的形象又高又大,你是英雄。但是,在你身边的人看来,你同样吃喝拉撒,同样喜怒哀乐,你跟凡人没有什么不同,身边熟悉你的人就不会对你产生

敬畏感。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完全没有距离,有时候就难以产生权威和威信。这方面,“刺猬定律”值得我们思考: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挤在一起,可是,每个刺猬身上都有刺,以致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着。他们不得不分开,可是,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体温又不至于被对方的刺扎到。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过于亲密就会伤害到彼此,而过于疏远又得不到对方的温暖,只有保持最佳的距离,才能够得到对方的温暖,彼此又不会受到伤害。

有学生这样说:“我喜欢有距离的爱。我觉得好的班主任应该是站出来有种威严感,但是和他接触,也能说得开。”应该说,学生的这个话是有道理的。与学生走得太近,很容易为学生所伤。学生一旦觉得与班主任很熟,就会认为“自己犯点错误也没关系,既然老班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他一定会给我面子,不会在班上出我的丑。”这样,一个学生的问题不处理,类似错误便会在其他学生身上接连出现,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就容易变成一盘散沙。班主任也会觉得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难以下手,会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开始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适应之后再作进一步的交流。平等并不简单地表现为起点的平等,而是最终结果的平等,是一种沟通意义上的平等。

通过对于学生相处的经历的分析、总结,有的班主任归纳自己与学生交往的“六部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