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改
7-印度军事战略目标讲稿
印度军事战略印度军事战略的演变印度独立后迄今,其军事战略在保持霸权主义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之下,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紧紧围绕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内容.其军事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推行了三种不同的军事战略。
一、“西攻北进”战略(1947-一1961年)1947-1961年间,印度执行“西攻北进”军事战略。
西攻,是指对巴基斯坦在军事上实行进攻政策.北进是指在对巴基斯坦保持进攻势头的同时,对我国领土推行蚕食的“前进政策”。
自印度独立至五十年代中期,由于印度独立不久,尚未摆脱英国殖民体系。
国内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教派矛盾的角逐加剧。
其军队和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英殖民者遗留下来的;国防预算开支很小(整个50年代,其国防开支每年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8%左右),军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其军事活动主要限于国内。
与此同时,因印、巴分治的克什米尔领土归属问题,印度在军事上对巴采取进攻政策,以此来解决两国边境的领土归属间题。
于是,印度在1947年10月向巴基斯坦挑起了长达14个月的克什米尔战争。
印度抢占2/3的克什米尔领土后,为巩固在克什米尔地区已取得的成果,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和进攻势头。
将绝大多数军队部署在印巴边境,对巴形成进攻之态势。
五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印两国比较友好.但到五十年代末期之后,印度称霸扩张的野心开始显露,妄图吞并我国整个西藏,策动西藏上层叛乱,企图使西藏脱离中国归印度势力范围,并把其军队推进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前沿(1959年8月,印宣布“麦线”以南地区由其陆军接管),逐步将军事矛头指向我国,对我国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不断越线大肆入侵,蚕食我国大片领土(蚕食我领土9.245万平方公里)。
同时,又对我国另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印度蚕食我国领土和对我领土的要求,实质上是继承了英帝国主义者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前进政策”的衣钵。
在整个这一时期,印度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巩固印度的独立和发展国民经济;针对巴基斯坦适度扩充军事实力(其总兵力由印巴分治时的30万人增加到60万人),以保持对巴的军事优势,不使巴威胁印度的安全;把英殖民军“印度化”,统编全国各土邦王公的部队;注意加强中印边境的军事力量,逐步推行以蚕食中国领土为目的的“前进政策”。
印度现代军事战略的演变
、
英 属 印度 时期英 印当局推 行 南亚 次 大陆
“ 进 政 策” 略 前 战 在 14 9 7年 以前 英属 印度 时期 ,英 印殖 民当 局 为 了维 护大英 帝 国在 南亚 次大 陆 的殖 民利 益 、
扩 展殖 民势力 并保 障英 属 印度 的安 全 , 出了所 提
谓 的“ 前进 政策 ” 战略 。他们 认 为 , 属 印度 的 陆 英 地边 境 , 别是西 北 部边 境地 区 , 英 国在这 个 特 是
演变 过程 。在这 个演 变过 程 中 , 围绕争 夺 “ 支配 ”
南亚 次 大陆 、 主 宰印度 洋 ” “ 的霸权 地 位 , 印度大
体 推行 了六 种军 事 战略 ,即 :“ 进 政策 ”战略 、 前
“ 限进 攻 ” 略 、 两线 进攻 ” 有 战 “ 战略 、 保 陆 制海 ” “
联则 希 望 通 过扶 持 印 度 对抗 美 巴 。鉴 于 当时 的
向 西 部 边 境 ,力 图从 战 略 上 削 弱 巴基 斯 坦 。 1 6 年 9月 , 二次 印 巴战争 爆发 , 95 第 双方 在战 争
・
9 ・ 3
维普资讯
中两 败俱 伤 。此 后 , 印度 继续 以“ 两线 扩 张 ” 战略 思想 为指 导 , 进行 了全面备 战。2 纪 6 代 0世 0年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5期 06 ( 第 2 总 01期 )
国 防大 学 学 报 ( 军 研 究 ) 外
J U R NA L F ATI N A L EFEN CE N I ER SI O O N O D U V TY
N o.5 2006
战 略 、 区域 威 慑 ” “ 战略 和“ 戒威 慑 ” 惩 战略 。
17:丁皓:印度军改力求突破发展瓶颈
关键层面建树不多
印度实施军事改革以来,在一些领域成效显著。如将军队领导人纳入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决策机构,解决了国家安全和国防决策机制紊乱问题;成立国家核管理局和战略力量司令部,解决了核武器的指挥与控制问题;成立了安达曼-尼科巴联合司令部,一定程度提高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能力;成立了国防情报局,增强了情报获取能力和情报协调能力;成立了国防采购局,基本理顺了武器装备采购的关系,增加了透明度,提高了采购效率。然而,一些至关重要、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改革,如设立国防参谋长、合并国防部和军种司令部、建立战区作战体制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在:
印度军改力求突破发展瓶颈
丁皓
经过独立以来60多年的建设,印度建立起一支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的正规军事力量,以及规模庞大、种类众多的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力量,确保了国家的安全稳定。进入21世纪,为适应世界军事形势和战争形势变化的需要,印度启动了新一轮军事改革,旨在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为军队向信息化转型做好制度和机制安排。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是什么印度民族起义是指发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对英国统治的一次民族起义,那么你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结果是起义军被英军镇压,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
但这次起义对印度乃至亚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次起义时间长达6个月,虽然失败,却是印度人民新的开始。
印度民族大起义结果虽然没有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推翻,但也使得殖民者损失4000万英镑,英国的军官、士兵大量在战场上伤亡,同时打破了英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震惊了世界。
这次起义迫使英国殖民者改变了对印度的管理政策,也因为这次大起义,使英国延缓了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计划。
这场起义是印度的转折点,英国方面撤销了在印度的公司,让英国女王来直接管理印度,并下令与当地的封建王公和平相处、相互协调,英国方面也要尊重封建王公。
英国方面加大了对士兵国籍的管理,加派英国国籍的士兵,对印度当地的通信设备、铁路等设备进行完善。
这促进了印度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印度彻底打败英国殖民者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史学家称起义可分为两个阶级,第一个阶段是封建王公领导的,第二个是资产阶级领导,但其本质都是印度领导者想恢复原有制度所发起的战争,这些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没有为人民着想。
所以起义的胜利果实被统治阶级攫取,百姓们的起义目的并未达到,底层人民的生活因为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更加贫困。
印度民族大起义结果注定失败。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原因主要分为三点。
首先是英国人的大力打压。
当时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英国殖民者感到惶恐。
在起义刚开始时英国政府认为必须要尽早把起义的势头压下去。
当时在英国军队中印度士兵占了百分之八十,而这次起义中当地士兵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致使英国方面从各地调动军队,打压这次起义。
双方军队素质、装备差距悬殊,这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
然后是当时印度民族起义的领导主要为封建王公,还有起义的队伍是当地印度士兵和农民群众联合起来的。
印度军队体制,你了解了么?
印度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役部队。
正规军有陆军,空军和海军三个军种,及战略核力量和航天部队组成。
目前总兵力大约144万人,居世界第四位。
准军事部队规模庞大,种类繁杂,合计兵力大约110万人,平时主要从事内卫治安和戍边任务,战时视情承担作战任务,受陆军或海军指挥。
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总统通过内阁总理对全国武装力量统一实施领导,其本人并不掌握实权。
军事战略的确定、国防政策的制定和武装力量的指挥控制等
重大权利实际归属总理和内阁。
印军实行“文官治军、三军分立”的体制。
所谓“文官治军”就是建立由文官主导型的国防领导体制。
所谓“三军分立”就是军队不设立统一的领导机构,陆海空三军平行独立,三军隶属国防部领导。
印度能打赢下一场战争吗?——评析印度新作战理论
印度能打赢下一场战争吗?——评析印度新作战理论
丁皓
【期刊名称】《航空档案》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2004年10月26日,印军召开三军指挥官联席会议,正式宣布了印军新作战理论。
新作战理论抛弃了传统的使用打击军发动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做法,提出利用精干高效的一体化作战群打赢常规有限战争,调整和控制战争进程,使其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这是印度国大党重新掌权以来在战争理论和军事建设上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出笼标志着印军作战理论发生全新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印军在21世纪指导战争的端倪,以及常规战争“有限化”的趋势。
【总页数】5页(P55-59)
【作者】丁皓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0
【相关文献】
1.怎样打赢下一场"战争"? [J], 林跃勤
2.中国特种兵,打赢下一场战争的王牌 [J], 郑北京;陈其保;韩勇军
3.美军设想打赢下一场海湾战争 [J], 庞晋
4.物联网,下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J], 于忠成
5.中国如何打赢下一场中日战争 [J], 都业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
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作者:李锡海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10期◎李锡海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 6级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是指1857至1859年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运动。
这次起义由部分印度封建主和下层人民共同参与,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民族独立战争。
19世纪中期,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就变成了英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大量手工业者失业,底层群众生活困苦不堪;殖民政权在印度兼并封建主的领地,引起土邦王公等封建主的不满;殖民者试图用立法手段传播基督教,严重伤害了印度人民的宗教感情;印籍士兵在军队中遭受歧视,内心愤懑不平。
印度社会各个阶层都受到英国殖民政策的伤害,这使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英国殖民统治。
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件。
1857年初,英印军队改用恩菲尔德来复枪,这种枪的子弹上涂有猪油等动物油脂,使用时需要用牙咬,这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
1857年3月,巴拉克普尔的印籍士兵因为拒绝使用这种子弹而遭到镇压。
5月6日,米鲁特85名士兵又因拒绝使用这种子弹而遭逮捕并被判处重刑。
4天后,米鲁特士兵宣告起义,占领德里,拥立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 1775-1862)。
随后,起义呈燎原乏势,迅速扩展。
5月到8月印度境内多处爆发起义,德里、康浦尔和勒克瑙成为起义中心地。
德里是起义腹地,莫卧儿皇族控制着5万多人的武装力量;康浦尔起义力量由那那·萨希布(1824-1857)和坦地亚·托比(1814-1859)率领;勒克瑙起义军则由哈兹拉特·玛哈尔( 1820-1879)领导。
面对突如其来的起义,英国殖民者十分恐慌,由于驻印军队力量不足,英国急忙调兵增援,同时征召尼?白尔和旁遮普封建主的军事力量。
1857年9月至次年4年,英军集中力量向德里、廉瘩物研n勒克瑙反扑。
起&刍三由于则够治携筻困难、内奸通敌、封建贵族破坏等,惨遭英军围剿屠杀。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名词解释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名词解释印度民族大起义,又被称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是19世纪中叶印度爆发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抗行动。
这场起义发生于1857年至1858年之间,由印度各地的民族主义组织和抗英武装领导。
该起义的目标是反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的独立和自主。
背景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残酷剥削和压迫印度人民。
他们实行殖民统治,将印度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大量掠夺印度的资源,压榨印度人民劳动力。
英国殖民者还强迫印度人接受英国文化和价值观,并严格限制印度人的言论、组织和宗教信仰自由。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剥削压迫,印度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
而在1857年,一系列因素造成了爆发这场反抗行动的火药桶。
触发事件起义的导火线可以追溯至在印度境内服役的英军士兵。
当时,英军向士兵发放新的步枪,但子弹膛线带有动物脂肪。
这对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来说,是对他们宗教信仰的冒犯,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亵渎神圣动物。
这一事件在藩王国中引发了抗议和不满的浪潮,最终引发起义的爆发。
起义爆发1857年5月,起义在北方的默多克起家,迅速向印度其他地区蔓延。
起义军由各地的藩王、士兵和民众组成,共同对抗英国政权。
起义军的目标是推翻英国殖民统治,恢复印度的自主和繁荣。
他们攻占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如德里和卡纳普尔,并建立了临时政权。
这一时期标志着起义军占领北方地区的顶峰,短时间内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
镇压与后果然而,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英国军队向起义军发动了猛烈的反击,他们利用军事优势和狡猾的策略,逐渐收复失地。
最终,英军在1858年重新控制了整个印度。
起义的镇压过程极为血腥和残酷,英军对起义军和无辜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处决。
许多起义领导者和参与者被判处死刑或流放。
然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它在爆发时并未取得最终胜利,但印度人民的抵抗精神和对自主的渴望被激发和加强。
起义促使了后来的抗殖民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印度对第一次印支战争的政策演变
度支那战争的政策演变及其原 因。
一
、
17 14 初 度 9 —9 年 印 对 4 5
第 次印 战 的 不 入 政 一 支 争 “卷 ”策
14 9 5年 8月 印度支 那共 产 党利 用 1本 战 败 之机 3
发 动 了八月 革命 , 建立 起 以胡 志 明为 领 导 的 “ 南 民 越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7 2 (5 ) D 2 7 .2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6 9 (0 1 0 — 07 一 o 17 m 32 2 1 )2 o 9 5
印度独 立 后 对 东 南 亚 地 区 的政 策 主 要 是 在 “ 反 帝反 殖 ” “ 结盟 ” 和 不 的外 交 框 架 下 积 极 扩 展 印 度 在 东南 亚地 区的 政 治 影 响 。为 此 , 印度 支 持 缅 甸 、 印度 尼西 亚 、 印支 三 国 、 来 西 亚 等 东 南 亚 国家 的 民 族 解 马
出: 只要 印度 政府 没 有 公 开 与其 它 国家处 于 交 战状 “ 态, 它就 不 能 采 取 反 对 它 的行 动 ” l( 尼 赫 鲁 的 。 jn
独立后 的印度 把 反 对 殖 民主义 作 为 主要 外 交政 策之 一 , 这种 背景 下 , 理解 15 在 要 94年前 印度 对 印度 支那 民族解 放 运 动 的态 度 和政 策 有 些 困 难 。印 度与 印度 支那在 地理 位 置 上 接 近 , 史 文 化 联 系悠 久 , 历 印 越 民族 运动 领导人 在 国际论 坛 中对合 作 的保 证 , 这些 都 应该 成为 14 97年 印度 独立 后对 印 度支 那 民族解 放
收 稿 日期 :0 1 0 —0 2 1 — 3 1 -
加勒万冲突后的印度对华政策动向
加勒万冲突后的印度对华政策动向作者:***来源:《中印对话》2020年第03期加勒万冲突只是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结果。
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对华战略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化。
2020年6月15日晚,印军违反此前6月6日中印两国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协议,越过实控线对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偷袭,造成两军人员伤亡。
由于此前几十年,中方对印军的“前进政策”或“攻势防御”政策一直采取隐忍态度,这次中方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所采取的果断反制措施大大出乎印方预料。
印度一些决策精英认为加勒万冲突表明印度对华政策难以为继,呼吁莫迪政府调整其对华战略。
实际上,印度对华政策调整在莫迪2014年上台之后就已开始,2019年连任之后更加明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加勒万冲突只是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结果,而非原因。
但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对华战略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化。
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首先,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是出于印度政府及其战略界对全球大变局的认知。
印度战略界认识到当前国际体系处于转型之中,美国和西方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莫迪上台后,印度战略界认为印度迎来了其独立以来继尼赫鲁、英迪拉·甘地之后的第三个强盛期。
莫迪连任后,印度战略界雄心勃勃,希望实现“多极世界、多极亚洲”。
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矛盾更集中地体现为中美战略竞争,中国力量处于上升之中,而美国力量相对衰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使美国力量受到很大限制。
印方认为中国成为亚洲主导国家的可能性在上升,他们对此较为担心,体现在对外战略和周边政策中就是“制衡中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印度战略界隔岸观火,认为中国可能会一蹶不振,而印度则可以利用中美贸易战和中国深陷新冠肺炎疫情的机会,吸引在华跨国公司将产业链和价值链转移到印度。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印度也深陷其中之后,中国却已从疫情中走出并开始复工复产。
印方对中国软硬实力和国际地位在疫情之后可能将更加突出而深感担忧,其“制衡中国”的对外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强。
印度军事思想
印度军事思想印度官方和军事理论界关于战争、战略、国防、建军和作战等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
是印度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印度进行战争和军队建设等军事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简史1947年8月,印度宣告独立。
其军事思想是根据国家战略目标的总要求并随着形势变化和军事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按演进过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初创时期(独立之初至50年代末)这一时期,印度的战略思想是以文武两手统一全国,抢占边境争议地区,实现英国统治时期的所谓喜马拉雅山"理想边界";作战思想沿袭了英印殖民军传统的攻防战术;建军思想强调文官治军,改革军制,收编土邦部队,成立国防部,陆海空三军分立,全军实现"印度化";国防发展思想强调优先发展经济,适当兼顾国防。
转折时期(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50年代末,在美国和苏联的援助下,印度在南亚推行"西攻北进"战略,准备两线同时作战。
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失败后,军事思想发生转折。
在战略思想方面,由两线出击转为"西攻北防";在作战思想方面,由陆军单一军种的攻防作战,改为侧重陆空协同的诸军种、兵种联合作战;在军队建设思想方面,由偏重发展陆军,转为以陆军为主相应发展空军和海军;在国防发展思想方面,由短时期的紧急备战、国防压倒一切,转为国防与经济并重,执行国防五年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之中,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国防。
60年代中、后期,印度在苏联援助下建立起新的国防工业体系,大力更新三军武器装备,形成新的武装力量结构和作战体制,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时,印度占领了东巴基斯坦首府达卡,支持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独立,从而加强了在南亚的地位。
趋向定型时期(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70年代,印度把战略视野转向印度洋。
其国防发展战略实行国防与经济并重、二者同步发展的方针,国防工业通过特许仿制,逐步实现武器装备国产化和现代化;军队建设强调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巩固陆军,提高空军,重点发展海军。
印度军事改革——新动向与新风向
印度军事改革——新动向与新风向作者:王瑟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4期文/王瑟2019年12月30日,印度总理莫迪正式宣布任命刚刚退役的陆军参谋长比平·拉瓦特为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
这被印国内舆论视为军事改革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事实上,此举是印度自2017年以来开启的新一轮军事改革进程的组成部分。
本轮军改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莫迪政府的强势地位仍为军改带来一些新的风向。
印度军事改革出现新动向早在2015年12月,莫迪就曾对三军参谋长表示“兼顾国防现代化和军队规模的增长,既困难又没必要”,暗示政府希望军队能够集中力量推动国防现代化。
2016年,国防部任命由陆军退役中将谢卡特卡尔牵头的专家委员会,专职负责研究如何通过军改推进国防现代化。
同年,该委员会向政府提出99条军改建议,政府最终决定采纳其中的65条,印度新一轮军改由此启动。
综合来看,印此轮军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启动陆军改革。
2017年8月,印国防部宣布启动独立后首次大规模陆军重组计划,精简后勤和非作战机构,裁汰冗员,具体措施包括:关闭全部军队经营农场及非作战区域的军属邮政设施;优化整合陆军通信力量及各级军械维修单位;将5.7万名军官和文职人员重新部署到一线战斗岗位;等等。
2018年9月,时任陆军参谋长拉瓦特宣布将对陆军所有机构、人员进行整体评估并向国防部提出针对性改革建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调整陆军总部机构设置,根据现代化战争需要新建或取消部分岗位,裁撤、合并部分职能重复的行政机构,被裁撤机构人员部分调至一线战斗岗位,部分直接转业;二是重组部分步兵师为“一体化战斗群”,战斗群将部署于印巴和中印边境,规模介于旅与师之间,拥有步兵、装甲兵、炮兵和独立的工程、信息、后勤力量;三是改革军官晋升机制,解决中高层军官晋升难问题。
2019年3月,国防部宣布同意陆军先行提出的部分改革措施,此外还宣布重组部署于印巴边境的第九军,作为“一体化战斗群”的先行试点。
第四次印巴战争
第四次印巴战争第四次印巴战争第四次印巴战争是指1971年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是因为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独立运动的引发,最终导致了巴基斯坦东部的分离并建立了孟加拉国,战争持续了13天。
1970年,东巴基斯坦的独立运动日益高涨,巴基斯坦军队对其进行镇压,导致了许多平民的伤亡和流离失所。
随着局势的恶化,印度开始提供支持给东巴基斯坦的独立运动,这引起了巴基斯坦的不满。
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军队对东巴基斯坦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一行动被称为“行动搜索光明”。
巴基斯坦军队在行动中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大规模地杀害平民以及战俘。
这导致了东巴基斯坦地区的人们更加坚定地支持独立运动,并向印度寻求援助。
印度抓住机会,于12月3日对巴基斯坦宣战。
印度军队迅速占领了东巴基斯坦,并将其改名为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军队则在西部战线与印度进行了多次交战。
在战争期间,印度展示了超强的军事实力。
印度空军在战斗中占据了优势,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印度陆军也展现出出色的战术和战斗力,有效地击溃了巴基斯坦的抵抗。
战争于12月16日结束,巴基斯坦宣布投降。
这场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难民潮。
根据不同的统计数据,战争期间的伤亡人数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此外,战争还引起了大规模的财产损失,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最终,巴基斯坦东部(现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并建立了孟加拉国。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还对印巴两国的国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战争结束已经数十年,但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仍然存在。
双方对于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导致了持续的边境冲突和敌对行动。
为了维持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印巴双方需要加强对话与合作,并寻求解决争议的途径。
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消除敌对情绪,促进双方的发展与繁荣。
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的兵力及配置情况
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的兵力及配置情况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的兵力及配置情况6月中旬至今,印军非法越境洞朗地区并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已经接近1个月,超过了2013年中印双方在边界线东段僵持21天的“帐篷对峙”,酿成段第第33力达在宾那古里,位于西里古里走廊东侧)以及第27山地师(总部设在噶伦堡)。
它们沿锡金段呈梯形部署,主力第17山地师驻地距离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只有约40公里。
第4军。
总部设在阿萨姆邦的提斯浦尔,下辖3个山地师、1个军属第21炮兵旅、1个军属第45装甲团,总兵力约5万人,是印度在东段对中国作战的主力部队。
这3个山地师分别是第2山地师(总部设在迪布鲁格尔)、第5山地师(总部设在邦迪拉)以及第21山地师(总部设在伦吉亚)。
其中第5师作为前出的尖角,师部位于藏南的邦迪拉,此外该师还有1个旅部署在藏南军事重镇达旺,其余2个师在后方东西两翼成品字形部署,最东边的第2山地师部署在距离察隅250公里左右的迪布鲁格尔。
第3第3第17(第最后再提一下印藏边防警察部队。
印藏边境警察部队是目前印度部署在中印边界除正规军之外的一支特殊武装力量,共有大约1.65万人。
前者隶属于印度内政部,主要任务是在中印边境地区执行侦察、巡逻及配合印军主力“阻止中方攻击”等任务,下辖位于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的约150个边防哨所。
目前,印度在东段和锡金段共有约54个边防哨所,未来计划在这2段争议区增设37个边防哨所和15个临时营地哨所,并补充哨所人员,将哨所编制由之前的排一级提升为连级编制。
印空军具备纵深打击能力印度空军延续了其陆军前沿部署的特点,在锡金段和东段一带修建了众多军用机场。
拥有50023个深地带实施打击。
资料图印空军苏-30MK战机图片来自网络近年来,印度边境地区机场改造建设也取得巨大进步。
2009年,印度通过了对藏南境内8座军用机场的改造计划,目前已有5座竣工,战略地位重要的达旺机场截至2016年12月已完成39%的改造工作,升级后的机场不仅可起降战斗机,还能起降美制C-17、C-130运输机等大中型运输机,印军对前沿部署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因此得到增强。
印度军队
印度军队一、印度军队基本情况印度武装部队在印度共和国整体的军事组织而言,包括印度陆军、印度空军、印度海军,以及各种其他包括印度海岸防卫队、中央准军事部队和核战略司令部等支援服务机构。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军,1978年创建独立的海岸警卫队。
印度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力量组成。
现役部队分陆、海、空和海岸警卫队四个部分,现役兵力114.5万。
二、现役部队构成(一)陆军:印度现有总兵力约为114.5万;其中,陆军约为92万,分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和中央五大军区,有4大野战军和12大集团军;还有陆军航空兵和民兵部队;印度兵员规模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陆军装备齐全,有先进的T-90s主战坦克、“普里特维”地地战术导弹、数量众多的各型火炮、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武装直升机和运输机,具备较强的火力配备和攻击能力。
印度陆军的部署重点针对巴基斯坦,印度总共有35个步兵和装甲师,仅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和印巴正式边界上就部署了20个师。
在中印边境地区也部署了近10个师。
印度陆军在三军中规模最为庞大,由于印度军事战略已转变为以“先发制人”为要旨的“惩戒威慑”战略,要求陆军从常规突击军种向战略打击军种转型,必须重点发展战略性打击力量,具备立体进攻、远程打击和快反能力。
因此,印度陆军正在调整兵种结构比例、增加技术兵种、优化编制体制,以尽早形成战略打击能力。
其主要措施包括:重组装甲部队,提升其快速突击能力;改编陆军航空兵,将一些军属独立步兵旅或山地旅改编成空中机动旅,加装运输直升机,提高机动能力;组建空中突击师,配备攻击直升机和轻型装甲车,提高陆军的立体作战能力;装备更多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提升战场监视能力,使陆军具备强有力的战场反击能力。
(二)海军:印度海军总兵力约为5.5万;其中包括1200名海军陆战队员及5000名海军航空兵。
编有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4个地区司令部和东、西两支舰队。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故事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故事1857年5月,在印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大起义。
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由下层人民和部分爱国封建主进行的抗英独立战争。
起义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席卷了整个印度的六分之一领土,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参加了起义,这场独立战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印度独立运动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加快国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印度进行更加疯狂的殖民掠夺和奴役,给印度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社会下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损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使印度各阶层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十分尖锐,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在全国酝酿起来。
英印军队中的印度土著雇佣兵是当时印度唯一有组织的力量。
这些给英国殖民者当兵的印度士兵,在大起义前已达25万人,他们大部分来自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多数是为生活所迫才受雇于英殖民者的。
英殖民者为加强对士兵的控制,干涉他们的信仰,触犯他们的种姓,削减他们的薪饷,激起了广大士兵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成为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统治的核心力量。
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问题。
1857年初,殖民当局用牛油和猪油做润滑油涂在子弹上,这带有明显的种族、宗教歧视,严重伤害了广大信仰印度教士兵的感情,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
3月29日,第三十四团一名士兵怀着对殖民者的.满腔怒火,开枪打死3名英国军官,被处绞刑。
这一事件加速了民族起义的爆发。
5月10日,驻德里附近米鲁特的印度士兵首先起事,点燃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烈火。
他们放弃宗教偏见,用曾经拒绝使用的涂油子弹打击英殖民者。
起义士兵焚烧军营、袭击教堂、封锁铁路、释放囚犯。
当晚,米鲁特起义军乘胜向德里进发。
德里城内军民纷纷响应,严惩英国军官,烧毁殖民者住宅,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
起义者很快就占领了古都德里,成立了起义政权,对英国统治者心怀不满的贵族和僧侣也参加起义队伍,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各阶级、各种族力量的反英战线。
英殖民者急忙从各地调兵围攻德里,4万起义军英勇战斗,不断出击,连挫英军,使其无法前进一步。
印度军事改革:动因、现状及困境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CY2262420219)作者简介:袁 群(1971—),男,安徽淮北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黑 然(1992—),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研究。
① 卡吉尔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而在1999年爆发的战争,印度方面遭受的伤亡较大,但最终以印度的胜利告终。
2022.7No.7,2022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2年7月July,2022印度军事改革:动因、现状及困境袁 群,黑 然(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军事改革是印度进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军事力量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挑战,在内外因素的驱动下,莫迪政府正以空前的力度狠抓军事改革,竭力打破国防建设的桎梏。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受国防军费长期不足、军事外交伙伴选择受限、国防参谋长一职再度空缺及军内争斗不断加剧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印度军改深入推进可谓举步维艰,而莫迪政府今后采取的措施也将切实关乎军改进程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印度;莫迪政府;军事改革;地区霸权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2)7-0050-09 印度军队的前身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地军队。
[1]1947年国家独立后,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为目的,印度海、陆、空三军历经“印度化”过程,建立并逐渐完善了三军国防体制,从而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兵种配置。
[2]如今,印军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成为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推行地区霸权政策的有力工具,加上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Modi)上任后大力推动国防建设和军事改革,截至2021年,印度在全球军事力量年度评估中已居于第四。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
其中,海军获得了756亿卢比的采购装备的资金。 海军计划购买先进潜艇、海上监视飞机、一颗人 造卫星和3艘航空母舰。
从俄罗斯购买价值15亿美元的“戈尔什科夫 海军上将”号航母,从英国购买价值17亿美元 66架“鹰”式高级教练机,以及从以色列购买 3架11亿美元的“费尔康”空中预警机。凭借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舰载“米格29K”战机,印度海军届时可在一天内控制数千 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
三是震憾周边无核国家, 防止对印安全构成威胁。 四是以核武器为后盾, “劝阻”区外大国插手南 亚和印度洋地区事务。印 媒体曾透露,印度将部署 350--400枚核弹头,并计 划在今后30年内拨款160 亿美元用于发展和部署核 武器。
1997年,印对邻国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推 行“多予少取”的“古杰拉尔主义”政策, 与各国关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1998年, 印度核试引发南亚地区核军备竞赛,导致南 亚局势急剧紧张,南亚其他国家对此仅作谨 慎表态。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 发卡吉尔冲突,南亚局势恶化,南亚其他国 家均对此表示关注,呼吁印巴两国保持克制 和冷静。2002年,印与南亚其他邻国关系 继续有所发展。
近年来,印度在分析国家安全环境时将核武器发 展和扩散视为影响印度安全的重要因素。
印军体能考核标准
印军体能考核标准印度军队的体能考核标准是根据不同军队部队的职责和任务制定的。
以下是印度陆军的体能考核标准的一个例子:1. 士兵体能测试(Physical Fitness Test,简称PFT):- 顶级标准:划船机完成2000米,时间不超过8分钟;13分钟内完成2.4公里跑步。
- 优秀标准:划船机完成2000米,时间不超过8分30秒;14分钟内完成2.4公里跑步。
- 良好标准:划船机完成2000米,时间不超过9分钟;15分钟内完成2.4公里跑步。
- 一般标准:划船机完成2000米,时间不超过9分30秒;16分钟内完成2.4公里跑步。
2. 脊柱灵活度测试(Straight Leg Raise Test):- 女性士兵: 至少提起15cm高。
- 男性士兵:至少提起20cm高。
3. 体力测试(Endurance Test):- 女性士兵:至少做60次仰卧起坐,至少连续做20次射击俯卧撑。
- 男性士兵:至少做60次仰卧起坐,至少连续做25次射击俯卧撑。
4. 柔韧性测试(Flexibility Test):- 臀部前屈彻底接触地面。
- 躯干扭转测试。
5. 游泳测试(Swimming Test):- 士兵可以选择长距离游泳或潜水。
6. 武术测试(Martial Arts):- XX合气道。
- XX跆拳道。
以上是印度陆军的体能考核标准的一个例子,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衡量士兵的体能水平和适应能力。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士兵们能够在各种复杂和艰苦的作战环境中胜任任务。
这些标准通常会根据不同部队和军队的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职能和任务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日本《外交官》杂志网站1月17日报道,印度军事规划人员已对军队重组做好准备,应对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组合威胁;而这是否就是“冷启动”?
报道称,印度总理辛格可能已经在上个月告诉国会,他并不认为中国会对印度实施攻击行为;但印度军方却不愿意冒险。
这个世界第二大军队在1月15日举行仪式,庆祝建军64周年;军队正处于其组织结构和战略方面进行重大变革的风口浪尖之上,以应对来自中国及其盟友巴基斯坦的组合威胁。
这一变化在超过5年的年度军演之后展开,每年的军演都有印度三大攻击兵种其中的一种和一个沙漠兵团;已经在调整策略上开始运作,进而能使印度出奇不意的攻占巴基斯坦。
在这种理念下,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防御部队已被重新指定为“关键”部队;并由整合战斗组(IBG)之下的增强型进攻单元进行管理。
IBG由师级规模的军力组成,包括装甲、炮兵和在攻击部队之前对巴基斯坦实施快速打击的空军,它位于印度内部深处,调动方便。
报道称,这理应为印度提供所谓的“冷启动”选择,有了这一策略,IBG便可以在48小时内迅速行动。
上周,印度陆军总司令辛格(V.K. Singh)将军向新德里电视台(NDTV)播音员解释了这一理念;虽然,他一再避免将其称之为“冷启动”。
他说:“我们的目标是使军队更加机动灵活,更加具有致命性,反应更快;同时,组建可以应对未来威胁的网络部队。
就此而言,应采取一些特定的步骤。
我们寻求的其中之一就是将我们的组织重新组建成集团军,参加战斗。
因此,我对此可以确认。
确实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我们已经批准了改革;而它们将很快实施。
”
报道称,改革研究在辛格的领导下展开,他同时也在指挥东部军队;它是以前军队分布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2010年开始生效。
正如《印度时报》指出的一样,诸如“胜利”之类的军演,可以在接到临时通知之后,以娴熟的“闪电战”凶狠打击敌人。
根据文章所述,它在本质上是以增强型的两支装甲部队为中心的。
然而,在去年11月和12月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Sudarshan Shakti军演;不仅将这一理念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向印度的作战理论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东西。
印度军方第一次成功使用其卫星和无人机,向战场指挥官提供了作战区域的实时图像和信息。
同时,军方还对传感器和枪炮之间的实时链接进行了测试;这能使指挥官在信息在各平台和作战人员之间共享时迅速做出决定。
报道称,由印度军方最大和最致命性编队——第21军团领导和完成的军演,有超过60,000名士兵和300辆坦克参加,同时集合了所有的因素,包括空军;它们都是在单一平台上完成的。
参加作战的空军据报道包括诸如,苏-30MKI、美洲虎、米格-27和米格-21战斗机,以及预警机和直升机。
但是,如果“Sudarshan Shakti”军演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印度对巴基斯坦新的作战策略;那么,在过去四年中,印度军队北部和东部司令部悄悄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目标则在于使印方做好对抗中国的准备。
如前面所述,两支新的山地军部已在中国边界部署完毕;这使东部司令部如虎添翼,同时可使军方将后备部队重组为更加成熟的编队,以对抗中国。
报道称,现实是,虽然印度有三支针对巴基斯坦的“打击”或进攻性部队;它仍然缺少针对中国的进攻性编队,被军方认为是最大的威胁。
一项旨在组建山地攻击部队(因为中国边
境沿线的地形海拔极高)的项目计划目前因为印度财政部的原因悬而未决,因为这一项目需要大量投资,估计需要在未来5年内花费逾100亿美元。
然而,国防部和军队总部希望,宜早不宜迟的发起组建这一编队的进程。
辛格将军告诉记者:“此刻,我们是面临威胁的组织;我们正在朝着具有抗威胁能力的方向发展。
时间久了之后,我们将成为完全具有抵抗威胁能力的武装力量。
它有很多方面:例如你有什么样的装备标准?你将进行什么样的训练?你必须在不同地方快速部署什么样的资源?因此这些事情是现在正付诸行动的,同时距离我们看到结果的那一刻,还需要一些时间;这并不是我们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的事情。
”
报道称,正如笔者在去年建军节之后的分析文章中提到的一样,近期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这即是人们通常把战争称为“两个半前线”;这也给印度可能同时对抗巴基斯坦和中国,并在国内部署反暴乱力量提供参考。
到目前为止,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四次战争,以及印度与中国之间的一次战争都是单独的冲突。
但印度战略家认为,未来中国和巴基斯坦这两个亲密盟友对印度发起联合攻击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印度军方可能想对此做好准备。
同时,军方已经总结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具有快速机动和部署能力的飞毛腿部队。
报道称,根据一份印度军方资料,这次改革“对有效军力进行了无缝整合,而没有受到死板‘命令’的制约”。
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每一个司令部和编队都在其规定的界限内运作很好;同时,只在它们具有管辖权的区域内部署兵力和提供服务。
此次改革的目的是,寻求打破这些人造疆界的方法,将损失降至最低,并增加最佳的资源利用率。
因此在未来几年中,印度军方将从‘基于司令部’的部署,转为‘司令部总指挥’的模式;‘前线’或先锋部队将在此与‘深度’或后方资源进行无缝整合”。
报道称,大多数高级军官赞成如此巨大的运动,这将对人和武器带来巨大的考验,帮助磨练多种前线编队所需的技术。
基于先进技术的内部服务协同在过去五年一直不断提升,它也因此成为印度军方在未来战争中的主要目标;一旦它们获得成功,将是技术密集型保护伞之下迅速而简短的战斗。
(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