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传统文化
印度的多元文化和宗教体系

印度的多元文化和宗教体系印度,一个坐拥14亿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多元文化和宗教体系的国家之一。
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个五千多年前文明存在的国度,有着众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形态。
从古至今,印度的多元文化和宗教体系一直为全球所关注,因此本文将详细地探讨印度的多元文化和宗教体系。
一、多元文化的印度印度的多元文化体系源远流长,借鉴了许多来自于古印度历史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古印度教和佛教的文化遗产。
自公元前1800年以来,印度的文化遗产被传承下来,成为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文化财富。
不同文化的融入和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文化。
从衣着、饮食、娱乐、游戏等方面,印度人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例如,在印度,手掌的颜色和形状被认为和人的性格有关联,因此,当印度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握手时,他们会注视对方的手掌。
印度人的饮食也很有特色,素食、辣味食物和印度香料被深深地融入到了印度饮食中。
此外,印度的文化还有着很多的传统节日。
印度的宗教节日、婚礼、生育和死亡都是一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式。
因此,印度人民举办的传统节日,总是涉及到各种宗教和文化元素的交织。
二、丰富的宗教体系印度有着多种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在这些宗教中,印度教最为受到广泛的认可,但佛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也相当重要。
它们在印度宗教文化面面俱到的背景下,都有各自的独特看法和体系。
印度教是印度最主流的宗教,印度教的传统文化更是印度文化的象征。
印度教信仰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的教义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印度教诞生的原因,印度教悟道的方法,诸神之间的关系,食物的影响等等。
印度教信仰传承了印度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和宗教氛围,因此,印度教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塑造具有超然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
这个在印度兴起的宗教,虽然已经在印度的社会、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各个领域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发展以后便迅速走向了世界各地,成为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一大例子。
印度的民间工艺品和饰品

印度的民间工艺品和饰品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和饰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些工艺品和饰品代表了印度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印度丰富多样的文化。
一、纳瓦拉特里工艺品纳瓦拉特里工艺品是在印度瓜廖尔市兴起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通常是由黄铜、白铜或玛瑙等材料制成,并经过精细的雕刻和彩绘。
纳瓦拉特里工艺品的主题多样,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自然景观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用于宗教仪式和庆典的重要物品。
二、钻石刺绣钻石刺绣是印度宫廷艺术的瑰宝,起源于17世纪的莫卧儿帝国。
这种工艺以其华丽的钻石镶嵌和精美的金线刺绣而闻名。
钻石刺绣通常被应用于服装、配饰和家居装饰等领域,给人以奢华高贵的感觉。
这些工艺品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场合展示出了印度的独特魅力。
三、木雕工艺品木雕工艺品是印度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工艺品通常是由椰壳、花生壳和檀香木等材料制成,经过雕刻和抛光等工艺加工。
木雕工艺品的主题广泛,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动物形象等。
这些工艺品以其生动栩栩的形象和精细的雕刻而备受赞赏。
四、嵌花瓷器嵌花瓷器是一种独特的印度陶瓷艺术,起源于莫卧儿帝国时期。
这种工艺品通常使用白色瓷器作为底材,通过刻画花卉和植物纹样,再以深色颜料填充,形成鲜艳亮丽的效果。
嵌花瓷器以其精美细腻的花纹和独特的色彩而著称。
这些工艺品被广泛用于宫廷和贵族家庭的餐具和装饰品中。
五、珠宝首饰珠宝首饰是印度传统饰品的代表。
印度素有“珠宝王国”的美誉,其珠宝制作工艺精湛,设计独特。
印度的珠宝首饰通常使用黄金、白金和纯银作为主要材料,配以宝石和珍珠等饰品。
这些珠宝首饰不仅在印度国内深受欢迎,也远销世界各地,受到国际消费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印度的民间工艺品和饰品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印度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工艺品和饰品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印度人民智慧和美学追求的结晶。
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独特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形态和传承方式。
它是这个文化圈内人们的行为、思维、信仰等的共同体现,是一种独有的精神财富。
以下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一些资料,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印度传统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等等。
1.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的古代文化、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等等。
其中,中华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仁爱、孝顺、忠诚、谦逊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中国传统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2.印度传统文化:印度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拥有较为久远的发展,并影响了印度次大陆以及周边地区。
印度的传统文化包括宗教、语言、音乐、舞蹈、服饰等等。
印度的宗教主要有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
印度古代的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日本传统文化:日本传统文化经常与日本的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
其中,日本的神道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神道教认为神灵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
此外,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和风装束、歌舞伎、茶道、花道等也是世界闻名的。
日本传统艺术形式注重细节和精致,强调和谐与内在的美。
4.欧洲传统文化:欧洲传统文化涵盖了欧洲各国的语言、文学、音乐、建筑等。
其中,希腊和罗马文化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古代的文学作品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都被视为世界的经典之作。
此外,欧洲的宗教艺术、哲学和音乐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5.非洲传统文化:非洲传统文化非常多样化,涉及各种不同的民族和地区。
非洲的传统艺术形式如雕刻、绘画和音乐等都展现了非洲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非洲的传统宗教和信仰也深深影响了非洲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些资料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于了解和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印度二十四大文化遗产

印度二十四大文化遗产你了解印度吗?那个被称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的国家,印度有著名的二十四大文化遗产,下面就让小编带你见识一下吧。
印度二十四大文化遗产印度于1977年11月14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
世界遗产委员会任期:1985-1991,2001-2007,2011-2015。
截止2013年6月27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结束,印度共计拥有30项世界遗产,遗产包括24项文化遗产,6项自然遗产。
遗产数量名列世界第7位。
1.阿旃陀石窟群 (1983年)阿旃陀石窟群,是一个位于印度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
阿旖陀石窟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大约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后7世纪期间建造。
石窟始建时,正值阿育王时代。
石窟内的壁画及雕塑被视为是佛教艺术及世界绘画艺术里的经典。
2.阿格拉古堡 (1983年)阿格拉堡,又名为阿格拉红堡,位于印度阿格拉,距离泰姬陵西北2.5公里,是印度三大红堡之一(另两座是德里红堡和法第普尔·希克利)。
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
它的建造与使用历经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沙贾汗、贾汉吉尔、奥朗则布等多位皇帝。
城门和城墙为阿克巴大帝所建,结合了印度和中亚的建筑风格。
沙贾汗晚年被儿子奥朗则布囚禁于此,在八角亭上眺望泰姬陵度过8年余生。
3.埃洛拉(埃卢鲁)石窟群(1983年)埃洛拉石窟,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重镇奥郎加巴德西北约25至30公里,境内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长约2公里,是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时期,也就是早期遮娄其王朝、罗湿陀罗拘陀王朝时期的宗教建筑,埃洛拉以雕刻著称,形式上呈现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
其中第16窟凯拉萨神庙,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称建筑艺术史上的绝色,令人叹为观止。
4.泰姬·玛哈尔 (1983年)泰姬·玛哈尔,又称泰姬陵,是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最知名的古迹之一。
印度服饰文化

二、印度男性服装
• • 印度人崇尚白色,男性服装以白色为主。 印度男子的传统服装叫"托蒂"(Dhoti), 实际上就是一块缠在腰间的布,通常为三 四米长的白棉布,也有麻质或丝质的,围 裹在腰间,下垂至膝或脚背,有的带滚边。 它宽松肥大、简洁舒适、通风散热、适合 印度的气候。 随着社会发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进,除 “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大的、过膝 的长衫,名为“古尔达”(Kurta)。天冷时, 再加一件披肩。
五、印度婚礼
• • • 在印度人的一生中有四件事情绝对是不能马虎,分别是出生、普迦仪式、婚 礼、葬礼。 这就不得不说印度人的婚礼了。印度青年男女的传统婚礼仪式以其华丽的服 饰、盛大的场面、热情的歌舞等特色闻名。 印度婚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部份洗脚。新娘的父母用牛奶和清水给新人洗脚,并祝福他们的新生活。 第二部份宗教礼。新人右手相握,听牧师诵读圣经,然后用白布在新人肩头 缠绕二十四圈,示意两个人从此成为一个整体,永不分离。 最后一部份,便是一些古老流传的习俗。新娘的兄弟或表兄弟领着新人走火 圈,同时手里还必须拿着大米、燕麦、树叶等象征财富、健康、繁荣和幸福。 新郎的兄弟们向新人抛满玫瑰花瓣,驱邪避恶。新郎和新娘互相喂满满五口 粮果,明确丈夫和妻子的责任与义务。
手绘所用的颜料来自 北方一种叫“汉娜” 的植物。
人们采摘下这种灌木的叶子 和嫩芽,将其磨成极精细的 糊状物,便成为手绘师重要 的绘图原料。与文身的永久 性不同,曼海蒂会在一个月 左右的时间后慢慢消褪
完!
谢谢欣赏
四、印度舞服饰
• 印度舞——表演给神看 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 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 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 洁净无私的爱,舞者藉由 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 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 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一 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 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 一层神秘色彩。
印度的传统文化

瑜伽
• “瑜伽”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 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 伽源于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 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 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大约 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 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 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瑜伽是 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 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 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 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 身心的合一。
印度教
• 西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 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 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 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 自然神祇,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 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 系较为密切的神祇,受到更多的崇 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 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 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 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 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 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 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 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 门思想。
• 在印度教的传说中,世间本无舞蹈。一天,上天的雷雨神 因陀罗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虽然身体在跳,心中却抵 制不住对贾因特(同样是神)的爱,于是对她暗送秋波, 这下可触犯了天条,被伐到尘世托生。贾因特也因此受到 牵连,被贬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给了他们最后 一次机会,假如他们能在尘世相遇,便可以重返天庭。乌 尔沃西到了人间,同时也把舞蹈带到了人世间,乌尔沃西 仙舞翩翩,在人间名声大噪。在一次节日舞会上,人们为 了表达对她的感谢之情,送给他一根竹竿。而这根竹竿正 是贾因特,因此他们的惩罚宣告结束,二人重返天宫。但 是,舞蹈就此在人间传开了。
古代印度文化范文

古代印度文化范文在古代印度,宗教在文化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的信仰是多神教,有许多神祗被崇拜和供奉。
印度教的信徒们会在寺庙中进行宗教仪式和祈祷活动。
此外,印度教还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以印度文学作品的形式广泛传播。
佛教也在古代印度发展起来,并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是印度人,佛教从印度传播到许多亚洲国家。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无私,与印度教一起成为古代印度居民的信仰之一、佛教的影响可在印度的艺术、建筑和文学中得以体现,例如印度的佛塔和壁画。
古代印度也以其建筑和艺术而闻名。
在印度,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宏伟的古代建筑物,如泰姬陵、吉尔吉特宫和胡特曼达普。
这些建筑物是印度文化瑰宝的代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此外,印度的艺术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如印度的绘画和雕塑。
古代印度文化还以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和音乐而闻名。
印度有许多种类的传统舞蹈,如卡塔克舞和印度古典舞蹈。
这些舞蹈以其优雅的动作和精致的服饰而吸引人们的注意。
此外,印度还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传统,如北印度的北方传统音乐和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音乐。
这些音乐形式以其复杂的旋律和多音调风格而受到高度赞赏。
古代印度也是一个文学繁荣的国家。
印度有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和《顾兰&那感格》。
这些作品包含了许多寓言和故事,以及对道德和伦理的探讨。
印度的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神智慧而为人所称赞。
总体上说,古代印度文化是一个多样性、丰富和独特的文化。
宗教、建筑、艺术、舞蹈、音乐、文学和节日等方面的传统在古代印度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个文化的独特之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他们对印度的历史和传统有着浓厚的兴趣。
印度的传统手工艺了解印度独特的手工技艺

印度的传统手工艺了解印度独特的手工技艺印度的传统手工艺:了解印度独特的手工技艺在印度这个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手工艺一直是该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人民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对艺术、创造力和精细工艺的热爱,这也使得印度拥有了独特而多样化的手工技艺。
本文将带您领略印度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了解其中的独特之处。
一、木雕艺术(Woodcarving)印度的木雕艺术以其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
从古代寺庙的壁画到家居摆设,木雕在印度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印度的木雕常常使用檀香木等珍贵木材,艺术家以巧妙的手法将鲜活的故事、神话和传统民俗塑造在木头上,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二、绣花艺术(Embroidery)印度的绣花艺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传统的手工绣花工艺世代相传,至今依然精湛。
印度的绣花作品常以鲜艳多彩和精巧的细节闻名,元素涵盖了宗教图案、自然风景、动植物和民俗特色等。
印度的绣花艺术包括苏里刺绣(Sujni Embroidery)、卡什米尔刺绣(Kashmiri Embroidery)和坎普尔刺绣(Kantha Embroidery)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三、染织工艺(Dyeing and Weaving)染织工艺在印度的传统手工艺中占据重要地位。
印度是世界上染料使用最丰富、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
从著名的印度手工纱丽(Handloom Sarees)到盛行于喀拉拉邦的卡特·汉纳(Kathakali)戏装,印度的染织工艺引人入胜。
印度的染织工艺通常采用天然染料,以手工织造的方式制作,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质感和美丽的色彩。
四、银饰艺术(Silver Jewelry)印度的银饰艺术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
在印度文化中,戴银饰被视为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并被赋予吉祥、神圣的意义。
印度的银饰常常采用精致的图案和华丽的装饰来表达个人信仰和社会地位。
五、藤编工艺(Basket Weaving)藤编工艺是印度传统手工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印度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多元复杂性。
印度是一个种族众多、人种多样的国家。
印度有100多个民族,还有500多个表列民族,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人口超过千万的民族多达十几个,譬如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鲁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拉贾斯坦族、旁遮普族等,它们被划归为六个主要的人种: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蒙古人、地中海人、雅利安人和阿尔卑斯迪纳拉人。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习俗,信奉不同的宗教,像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耆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部族文化,它们构成了底蕴丰厚、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
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高善必说:“凡是不带偏见的观察家站在公正的立场以敏锐的洞察力来考察印度时,就会发现印度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第二,浓重宗教性。
印度文化中,宗教信仰不仅是特有的,而且是重要的,印度文化中充满了宗教色彩,形形色色的宗教势力在印度久盛不衰,影响无远弗至,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世界十大宗教中,印度占了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等七大宗教。
对于印度来讲,其宗教与文化的结合达到了不可分离的深度。
在印度,人以宗教划群,物以宗教定性,几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宗教的控制,都能看到宗教的影子。
宗教不仅仅作为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宗教意识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以至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而不信仰宗教却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极大的包容性。
印度传统文化非常活跃,不时地根据需要而吸收进入印度的外来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大的宽容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中“它(印度教)采取的宽容态度,不是出于策略的考虑或者权宜之计,而是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项原则。
宽容是一种责任,并不仅仅是一种让步。
在履行这种责任时,印度教几乎把形形色色的信仰和教义都纳入了它的体系之中,并且把它们当作精神努力的现实表现,不管它们看起来是怎样的对立。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它是一种从“农业——宗法”(农业文化、血缘文化、宗法文化)社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伦理性文化。
地域特征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
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既其地域特征。
1.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什么叫三纲呢?就是君臣、父子、夫妇。
他讲的当然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里边有糟粕,如夫妻应该是平等的,怎么男人成了女人的纲了呢?这个我们先不讲它。
六纪,一是诸父,就是父亲的兄弟姊妹;二是兄弟;三是族人;四是诸舅,就是母亲家的人;五是师长;六是朋友。
他说,这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看他的话很有道理。
因为人类自有社会以来,必然要有一种规则来维系,不然的话社会就会乱七八糟。
2.第二,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提法,是我们的特点,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
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
先从自己开始格物,就是了解事物,了解以后致知,把规律找出来,正心、诚意就不用讲了,修身就是修自己,然后齐家,把家治好,然后再治国,治国以后是平天下。
就是从个人内心一直到天下。
3. 第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就是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支柱。
除了这个提法外,古人还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说法,意思都差不多。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
印度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仅从四个方面简单加以阐述:
(1)在思想或意识形态领域
独立以后,以印度教教派组织为代表的正统思想与西方思想斗争加剧,一直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这些“主义”都是与印度传统相对立的,印度传统精神是人与人、团体与团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在印度教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建立起“达摩之治”。
所谓“达摩”,就是一个印度教徒必须履行的行为法则和社会义务,婆罗门有婆罗门的达摩,首陀罗有首陀罗的达摩……只要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达摩办事,社会就会和谐统一。
“达摩之治”的学说,在印度民众中影响很大,它生动地反映出印度传统思想对西方思想的抵制和抗争。
(2)在文化领域
近年来,在文化领域上印度教传统文化也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发生较强的冲突和对抗。
西方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冲突随处可见。
例如,2001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印度教教派组织——湿婆军和世界印度教徒大会在德里、孟买等许多城市捣毁商店和餐厅,上街游行,反对情人节,以维护传统节日。
美国的肯得基、麦当劳快餐店在印度经营多年,绞尽脑汁,但进展不大。
2000年,肯得基宣布退出印度市场,麦当劳也只在印度开了二十几家,这是因
为西方的快餐文化与印度不吃牛肉和素食文化相冲突。
因此,一位在印度多年的美国商人说:“不了解印度文化,千万别到印度来投资”。
(3)在社会安定方面
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由于信仰和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小规模冲突,在印度屡见不鲜。
印度教徒视牛为神,反对宰牛:而穆斯林却经常宰牛杀羊,大搞祭祀;所以,由于宰牛,时常导致流血冲突。
故而,文化差异,常破坏社会安定。
(4)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
从梨俱吠陀产生起,印度教发展至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
4000年来在印度教文化的熏陶下,印度人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即国民性。
在印度的民族性格中,有许多方面是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如鄙视物质享乐,崇尚精神追求的观念;崇尚神灵,为神献身的观念;再生的观念;遵守达摩、履行社会职责的观念;种姓等级的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