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三

合集下载

数码相机性能测评 实验一 视觉分辨率

数码相机性能测评   实验一  视觉分辨率
视觉分辨率实验来自告相机型号尼康d90
相机设置
光圈优先模式,F5.6,ISO220,自动白平衡,曝光0.008s
测试标板(反射/透射)
反射
(请附裁切后的图像)
裁切后的放大图像在后边
注:老师,由于我上次交的时候不清楚该软件无法准确处理用单反拍出来的图片,故这次是重新发第一次的作业给你。麻烦老师了~~
目视判别结果(LW/PH)
水平方向第一张
水平方向第二张
水平方向第三张
水平方向第四张
水平方向第五张
45°方向的第一张
45°方向的第二张
45°方向的第三张
45°方向的第四张
45°方向的第五张
1
2
3
4
5
平均值
水平方向
2050
2000
2020
2100
1900
2014
垂直方向
2100
2050
2150
2200
2250
2150
45°方向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2012年11月7日
垂直方向第一张
垂直方向第二张
垂直方向第三张
垂直方向第四张
垂直方向第五张
麻烦老师了目视判别结果lwph12345平均值水平方向205020002020210019002014垂直方向21002050215022002250215045方向200020002000200020002000测试人员测试日期2012年11月7日垂直方向第一张垂直方向第二张垂直方向第三张垂直方向第四张垂直方向第五张水平方向第一张水平方向第二张水平方向第三张水平方向第四张水平方向第五张45方向的第一张45方向的第二张45方向的第三张45方向的第四张45方向的第五张

实验报告样本

实验报告样本

实验报告样本(电子稿)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二十四数码照相技术基础
学号班号姓名合作者相机编号 No.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
(按下面的提示完成对实验原理的描述)
1.参考本实验的讲义和实验原理图片库,简述:
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
2.简单解释以下名词:
光圈(光圈指数)
快门速度(时间)
景深
3.成象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
三、照片及分析评价
项目一
拍照模式:自动 ISO:400(自动产生)快门:1/52(自
动)光圈:3.4(自动)白平衡:自动
评议: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
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可能是操作不当。

在此场景下全自动拍摄结果不尽人意。

项目二
……………
项目三
……………
项目四
……………
项目五
……………
实验报告提交方法:
由校园网或实验室内计算机进入ftp://202.118.247.47/reports (1)将电子稿实验报告(Word文档)上传至任课老师名字文件夹中。

(2)将数据记录表投入实验报告箱。

数码摄影实验报告收获(3篇)

数码摄影实验报告收获(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码摄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数码摄影技术,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我参加了本次数码摄影实验。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我对数码摄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本次实验的收获。

二、实验内容1. 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1)相机设置:了解相机的各种设置,如ISO、光圈、快门速度等,学会根据不同场景调整相机参数。

(2)构图技巧:学习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如三分法、对称、对比等,提高作品的美感。

(3)拍摄技巧:掌握拍摄技巧,如对焦、曝光、白平衡等,确保作品质量。

2. 数码后期处理(1)照片编辑软件:学习使用Photoshop、Lightroom等软件进行照片编辑,如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

(2)滤镜与特效:了解各种滤镜与特效的作用,学会运用这些工具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3)照片修复与合成:学习修复照片中的瑕疵,以及进行照片合成,提高作品的整体效果。

三、实验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我对数码摄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提高摄影技术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数码相机的各种操作技巧,如曝光、对焦、白平衡等。

同时,通过后期处理,我学会了如何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使作品更具美感。

3. 培养审美观在摄影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审美观。

通过观察优秀作品,我学会了欣赏摄影的美,并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这种美。

4. 拓展视野本次实验让我接触到不同的摄影题材和风格,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今后的摄影创作中,我将尝试更多新的题材和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5. 交流与合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探讨摄影技巧。

这种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摄影水平,也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通过本次数码摄影实验,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摄影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摄影作品而努力。

北京理工大学数码相机性能评测作业4

北京理工大学数码相机性能评测作业4

作业4 :自检镜头/ 相机性能选一台相机,用三脚架或手持拍摄方式,自检镜头/相机性能。

1、阴影下砖墙;全开光圈。

检查全孔径下镜头成像质量(分辨力等)2、天空做背景,拍摄树枝:开f/5.6和f/8以及最小光圈。

检查中小孔径下镜头成像质量(反差等)。

3、朝向太阳拍摄:在太阳照射下,开不同光圈,不使用遮光罩。

然后,人躲在阴影里拍摄同样的画面。

检查防杂光性能(反差和眩光,及反差过低的原因)4、室内拍摄报纸:距离1米左右,或最近对焦距离。

在选择布满文字的一面,将报纸贴在墙上。

注意将相机的位置仔细调正,使用三脚架。

手持拍摄,最好在室内最大光圈下也拍摄。

检查低照度下的镜头表现(报纸将表现中央和边角的分辨力)。

5、其它自检项目。

阴影下砖墙阴影下砖墙线条清晰,无扭曲模糊现象,但砖石上的纹理不是很清楚,细节处理不是很到位,总体说来,相片的还原度较好,比较接近人眼所见真实情况。

下面几幅图是暴露在不同太阳直射环境下的拍照效果,从上到下阴影越小,光照越多。

对着太阳拍摄图片1这张图是在阴影下拍摄,太阳所在位置照片为明亮的白色,相反树叶呈暗绿色,眩光较少。

对着太阳拍摄图片2这幅图相比上幅图暴露的多一些,很明显的是眩光的增加,太阳位置依旧明亮发白,树叶颜色较暗,但与上一幅图相比差别不是很大。

对着太阳拍摄图片3这幅图几乎将相机暴露在太阳下,眩光已经非常明显,太阳所在位置周围有较模糊的红圈,中间一个红圈比较明显,太阳所在位置及树叶的表现与上面两幅图反差不大。

对着太阳拍摄图片4这是将相机完全暴露在台太阳下的情况,眩光十分明显,整幅图上以太阳位置为中心出现明显的红圈。

在眩光下旁边的树叶显得很暗。

对着天空拍摄树叶图片1这幅图是对着天空拍摄的树叶,焦点在树叶上,树叶部分较为清晰。

对着天空拍摄树叶图片2与上一幅图相反,这幅图是将焦点对准天空拍下的图片,这种情况下由于光圈的增大,整幅图较上幅图明显发亮,树叶在这种曝光条件下不再是上一幅图中的暗绿色,而开始发黄,天空也表现为明亮的蓝色,整幅图显得比较偏白。

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三 畸变及像面响应均匀性

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三 畸变及像面响应均匀性

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三
畸变及像面响应均匀性测试
实验目的:
1、掌握数码相机畸变测试原理及方法
2、掌握数码相机像面响应均匀性的测试方法
3、了解Imatest软件畸变及均匀性测试结果的含义
实验内容:
相机型号:GT-i9308
像素:800万焦距:4mm 光圈值:f/2.6
闪光灯:没有使用曝光时间:0.010s
1、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畸变测试靶板,在长焦端和短焦端各拍摄一次;
2、使用数码相机对焦在积分球出口处,然后拍摄一幅图片;
3、使用Imatest软件的distortion模块和light falloff模块分别测量数码相机的畸变和均匀性
长焦的畸变为-1.08%
短焦的畸变为-1.61%
均匀性测试
采用Imatest中的“Light Falloff”来测试,在“Results”中找到对应的“.C V S”文档,
注:这部分是评价“亮度均匀性”的数据。

下面是“色彩均匀性”的数据。

在“.CVS”文档中找到下面的位置
注:色彩均匀性测试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色温。

也即是,在哪个色温下调试均匀性参数,就需在对应的色温下测试均匀性,否则色彩均匀性效果会受到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二

北京理工大学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二

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二噪声及色彩还原性测试实验目的:1、了解数码相机光电转换函数(OECF测试标版,掌握其使用方法2、掌握数码相机噪声测试方法。

3、了解数码相机色彩还原性测试标板。

4、掌握数码相机色彩还原性测试方法实验要求:1、使用数码相机拍摄24色标准色卡。

2、使用Imatest软件的Colorcheck模块测量数码相机色彩还原性。

3、使用数码相机拍摄OECF测试标版。

4、使用Imatest软件的Stepchart模块测量数码相机噪声5、了解Imatest噪声和色彩还原性测试结果的含义。

1、使用数码相机拍摄24色标准色卡2、使用Imatest软件的Colorcheck模块测量数码相机色彩还原性相机型号:红米1S测试标版:反射色彩饱和度:121.1%色差C corr平均值6.12最大值16.5△C uncorr :平均值9.57最大值24△ E :平均值11.8最大值23.6测试人员:李斌测试日期:2015年11月25日▲Figure 3: a*b* color error 一 _ 一・、File曰M 4爲2紳◎凰石甬整个坐标是较大的CIELAB色域,而较小的、被灰线画起来的范围则是相机本身的SRGB色域软件在色彩偏移对照方面的处理结果图□匡IIMG 201 51125 1B4616.jpgInner squares: CoiarCheDkEr ref AA nee: with.w/o HSL luminance oorr.15-D6G-2O15 21:2&:55 sRGB EKPO&LTA enoc 3-0.26 f-alops1.9 [0.052]0P 9 [D 131]180 (+4.6] -16 [+0 4]HTet)n versionWhite Bal Error:AC [HSV Saturation ® })Degrees K (Mireds]hase3 3[0 045]3.7fD.O 3S]3 占[0”04l]4.0 [0 001)<392 (+S.9 | ・30& (+7.7] -280 (+7.1 | A85(+18.1]Exaggerated White Balance error比较上图中的各方格的区域 Zonel和Zone2,发现亮度接近,说明该相机的曝光误差小。

北京理工大学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随机信号分析实验实验一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2、实现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二、实验原理1、随机数的产生随机数指的是各种不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抽样序列(样本值序列)。

进行随机信号仿真分析时,需要模拟产生各种分布的随机数。

在计算机仿真时,通常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

伪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产生的,这个公式称为随机数发生器。

伪随机数本质上不是随机的,而且存在周期性,但是如果计算公式选择适当,所产生的数据看似随机的,与真正的随机数具有相近的统计特性,可以作为随机数使用。

(0,1)均匀分布随机数是最最基本、最简单的随机数。

(0,1)均匀分布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即 U(0,1)。

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现成的随机数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线性同余法,公式如下:)(m od ,110N ky y y n n -=Ny x n n /=序列{}nx 为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

下面给出了上式的3组常用参数: 1、10N 10,k 7==,周期7510≈⨯;2、(IBM 随机数发生器)3116N 2,k 23,==+周期8510≈⨯;3、(ran0)315N 21,k 7,=-=周期9210≈⨯;由均匀分布随机数,可以利用反函数构造出任意分布的随机数。

定理 1.1 若随机变量 X 具有连续分布函数F X (x),而R 为(0,1)均匀分布随机变量,则有)(1R F X x -=由这一定理可知,分布函数为F X (x)的随机数可以由(0,1)均匀分布随机数按上式进行变换得到。

2、MATLAB 中产生随机序列的函数(1)(0,1)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函数:rand用法:x = rand(m,n)功能:产生m×n 的均匀分布随机数矩阵。

相机检测报告

相机检测报告

相机检测报告报告编号:XXXXXX检测单位:XXX光学检测有限公司一、检测结果概述经过对XXX品牌相机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如下:1.外观检测:无明显磕碰、划痕、变形等物理损坏痕迹;2.光学镜头检测:光学镜头表面清晰,无裂纹、磨损和污迹;3.对焦检测:相机镜头对焦迅速,对焦轨迹稳定,无滞涨现象,对焦精度高;4.拍摄质量检测:相机拍摄质量稳定,无明显色差和畸变现象;5.其他特殊检测:相机防抖功能正常,快门速度精确,曝光时间准确。

二、具体检测结果分析1.外观检测经过外观检测,我们发现该相机外观未受到任何明显物理损害,外壳完整,涂层光洁,按键灵敏度适中,整体表现良好。

2.光学镜头检测在光学镜头检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专业检测设备仔细对镜头表面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该相机的光学镜头表面完好,无磨损、裂纹及污迹,镜面清晰透彻。

3.对焦检测针对相机对焦问题,我们对相机镜头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该相机的对焦速度快,精度高,对焦轨迹稳定,无滞涨现象。

4.拍摄质量检测对相机的拍摄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通过对照片和视频的分析,显示该相机的色彩还原度高,无明显色差和畸变现象,拍摄质量稳定。

5.其他特殊检测针对相机的防抖功能、快门速度和曝光时间等特殊功能,我们进行了全面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该相机的特殊功能表现出色,防抖功能良好,快门速度精准,曝光时间准确。

三、结论根据对该相机的全面检测结果,我们认为该相机的性能均符合正常使用标准。

因此,我们给出以下结论:1.该相机的外观、光学镜头、对焦、拍摄质量等性能表现良好;2.该相机的特殊功能,如防抖、快门速度和曝光时间等都经过全面测试,表现出色;3.该相机可以正常使用,无需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参考值及备注1.参考标准:GB-T17180-1997;2.测试设备:XXX型光学检测仪、XXX型高速相机;3.备注:本检测报告仅限于描述该相机当前性能情况,不对相机的质量和功能作进一步保证或承担任何其他相关责任。

数码摄影实验报告原理(3篇)

数码摄影实验报告原理(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码摄影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码摄影实验是学习摄影技术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码摄影的原理,掌握摄影技巧,提高摄影水平。

本文将围绕数码摄影实验的原理进行探讨。

二、数码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学成像原理数码摄影的基础是光学成像原理。

当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内部,经过一系列的光学元件(如光圈、快门、焦平面等)的作用,最终在感光元件上形成图像。

光学成像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光学成像原理,物距和像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像越清晰。

(2)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3)景深:景深是指被摄物体在照片中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等因素。

2. 数码成像原理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将光学成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过图像处理,最终输出为数码图像。

数码成像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感光元件: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通常为CCD或CMOS,它们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2)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数转换。

数码相机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感光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3)图像处理:数码相机对数字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如白平衡、对比度、锐度等,以优化图像质量。

三、数码摄影实验原理1. 光圈、快门、ISO的关系在数码摄影实验中,光圈、快门和ISO是三个重要的参数,它们共同影响着曝光和成像效果。

(1)光圈:光圈大小决定了进入镜头的光线量。

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成像越亮;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成像越暗。

(2)快门:快门速度决定了光线照射到感光元件的时间。

快门速度越快,曝光时间越短,画面越清晰;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越长,画面越容易产生模糊。

(3)ISO:ISO值表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北理大学计算机实验基础实验三实验报告表

北理大学计算机实验基础实验三实验报告表
0303 1806
0303 2007
0303 000E
0603 001C
0603 0038
0403 0060
0403 00C0
0803 0380
1003 0600
3003 0C00
0000 3000
0000 C000
黑体
0008 0000
0006 0000
0001 C000
0000 C000
0000 C000
0603 0038
0403 0060
0403 00C0
0803 0380
1003 0600
3003 0C00
0000 3000
0000 C000
隶书
0008 0000
0006 0000
0001 C000
0000 C000
0000 C000
0400 800C
07FF FFFE
0C00 001C
0C00 0010
0000 600E
7FFF FFFF
0000 6000
0000 6000
0000 6000
0000 6000
0000 6000
0000 6000
0000 6000
0000 6000
0000 6000
003F E000
000F C000
0001 C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018
0400 800C
07FF FFFE
0C00 001C
0C00 0010
1C00 0020
3800 01C0
01FF FFC0
0000 0380
0000 0700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3信号的频域分析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3信号的频域分析报告

实验3 信号的频域分析(综合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信号频谱的概念,掌握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

2)观察典型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掌握其频谱特性。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如果周期信号满足Dirichlet 条件,就可展开为傅里叶级数的形式,即0(t)jk tkk x c eω+∞=-∞=∑(1) 0001(t)e jk tk T c x dt T ω-=⎰(2) 其中0T 表示基波周期,002/T ωπ=为基波频率,0(...)T ⎰表示任一个基波周期内的积分。

上面两式为周期信号复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系数k c 成为x(t)的傅里叶系数。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还可由三角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即00011(t)cos sin k k k k x a a k t b k t ωω+∞+∞===++∑∑(3)其中000000000122(t),(t)cosk ,(t)sink k k T T T a x dt a x tdt b x tdt T T T ωω===⎰⎰⎰(4) (3)式中同频率的正弦、余弦项合并可以得到三角函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即001(t)cos(k t )k k k x A A ωθ+∞==++∑ (5)其中00,arctankk k kb A a A a θ===- (6) 任何满足Dirichlet 条件的周期信号都可以表示成一组谐波关系的复指数函数或三角函数的叠加。

周期信号表示为傅里叶级数时需要无限多项才能完全逼近原信号,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有限项级数代替,所选级数项越多就越接近原信号。

2.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对于非周期连续时间信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逆变换定义为()(t)ej tX x dt ωω+∞--∞=⎰(7)1(t)()e 2j t x X d ωωωπ+∞-∞=⎰(8)以上两式把信号的时频特性联系起来,确立了非周期信号(t)x 和频谱()X ω之间的关系。

相机实验报告

相机实验报告

相机实验报告相机实验报告摄影是一门充满艺术和技术的创作方式,通过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成为人们记录和分享生活的重要工具。

为了更好地了解相机的原理和功能,我进行了一次相机实验。

实验一:光圈与景深在这个实验中,我使用了一台单反相机和不同光圈大小的镜头。

首先,我选择了一个静物作为拍摄对象,将相机设置在三脚架上,保证拍摄的稳定性。

然后,我先使用最大光圈(如f/1.8)进行拍摄,调整焦距使得物体清晰,观察到背景虚化的效果。

接着,我逐渐减小光圈大小,例如f/5.6、f/11等,再次拍摄同一静物,观察到景深的变化。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光圈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景深的效果。

较大光圈可以使得被拍摄物体清晰,同时背景模糊,突出主体;而较小光圈则可以使整个画面都保持清晰。

这个实验让我更加了解了光圈与景深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快门速度与运动拍摄在这个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快速移动的对象作为拍摄目标,例如鸟飞过的画面。

我使用了不同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例如1/1000秒、1/500秒、1/250秒等。

通过观察拍摄结果,我可以了解到不同快门速度对于运动拍摄的影响。

结果显示,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使得被拍摄物体清晰可见,不会出现模糊的情况。

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则会产生运动模糊的效果,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运动轨迹。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快门速度在运动拍摄中的重要性。

实验三:ISO感光度与噪点在这个实验中,我调整了相机的ISO感光度,拍摄同一场景,观察到不同ISO 值下的噪点情况。

我选择了一个低光环境,以便更好地观察到噪点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较低的ISO值可以减少噪点的产生,画面更加清晰。

而较高的ISO值则会增加噪点的数量和明显度,影响画面的质量。

这个实验让我认识到了ISO感光度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

结论:通过这次相机实验,我对相机的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等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圈的大小决定了景深的效果,快门速度可以决定运动拍摄的清晰度,而ISO感光度则影响图像的噪点情况。

数码相机原理与制作实验报告

数码相机原理与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码相机原理与制作实验名称:彩色CCD/CMOS驱动电路制作CMOS摄像模组接口实验USB接口的图像采集与回放实验学院:光电学院指导教师:高昆报告人:周宇清学号:1120112782 班级:17011102实验时间:2012.04.30——2012.05.14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2.5.30一、实验目的1.了解CCD/CMOS传感器特性,掌握CMOS外围驱动电路原理。

2.培养小尺寸贴片原件的手工焊接与调试能力。

3、学习CMOS摄像模组的工作原理。

4、验证和编写CMOS摄像模组的图像采集与显示程序。

5、学习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的工作原理。

6、验证和编写USB接口的图像采集与显示程序。

二、实验环境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综合教学楼B——501,502三、实验内容1. 学习焊接单片CCD/CMOS摄像头驱动电路板。

2. 测试驱动电路信号稳定性。

3、安装彩色CMOS摄像头到图像采集板。

4、编写CMOS摄像头的图像采集与显示程序。

5、编写USB摄像头的下位机图像采集程序。

6、编写验证USB摄像头的上位机图像采集与显示程序。

四、实验步骤1、领取电路板、元器件及焊接工具。

2、焊接电源部分,用万用表测试各路输出电压。

3、依次焊接CMOS传感器、滤波电容、电阻、外围LED等外围接口。

4、连接C8051F340采集板与U-EC5适配器;5、连接C8051F340采集板与TFT 液晶显示模块;6、连接C8051F340采集板与OV7670 CMOS摄像头模组;7、通过USB 2.0接口连接电缆连接C8051F340采集板到计算机USB口;8、选择参考代码中“摄像头直通显示\CameraThrough.wsp”,编译、连接和下载到目标板连续运行,观察并记录当前LCD上显示的图像,调节镜头焦距至清晰成像。

9、尝试着改变OV7670配置寄存器内容,改变图像采样参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0、在驱动程序中双击USBXpress_Install.exe,按照菜单提示安装。

拍摄方向实验报告总结(3篇)

拍摄方向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拍摄方向对于画面构图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摄影技巧,我们进行了一次拍摄方向的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拍摄方向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拍摄方向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掌握不同拍摄方向在摄影中的应用技巧;3. 分析不同拍摄方向对画面效果的影响;4. 提高摄影者的构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实验器材1. 数码相机:NIKOND7000、Canon EOS 550D;2. 三脚架;3. 摄影棚灯光设备。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固定拍摄(1)选择拍摄主题:以人像摄影为例;(2)固定摄像机在三脚架上,调整拍摄方向、景别和角度;(3)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拍摄人像,记录画面效果;(4)对比分析三种拍摄方向对人像特征的表现。

2. 实验二:运动拍摄(1)选择拍摄主题:以风景摄影为例;(2)手持摄像机进行运动拍摄,记录画面效果;(3)分析运动拍摄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如动感、空间感等;(4)比较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在画面表现力上的差异。

3. 实验三:拍摄角度与透视感(1)选择拍摄主题:以室内摄影为例;(2)调整摄像机高度,分别以仰视、平视和俯视角度拍摄;(3)观察不同拍摄角度对画面透视感的影响;(4)分析拍摄角度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具有亲切感;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后面拍摄能够表现被摄对象的背部特征,给观众积极的思考余地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2. 实验二:运动拍摄能够增强画面的动感,表现空间感;固定拍摄则更注重画面构图和细节表现。

3. 实验三:仰视角度使画面具有向上延伸的感觉,适合拍摄高大建筑;平视角度适合拍摄日常生活场景;俯视角度则使画面具有向下延伸的感觉,适合拍摄地面景物。

六、实验结论1. 拍摄方向对于画面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摄影者应根据拍摄主题和情感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拍摄方向;2. 不同拍摄方向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摄影者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3. 拍摄角度与透视感在摄影构图中起到关键作用,摄影者应注重拍摄角度的运用;4.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摄影者的构图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今后的摄影创作奠定了基础。

摄影摄像期末实验报告(3篇)

摄影摄像期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摄影摄像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能够:1. 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设备特点;2. 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操作技巧,包括构图、光线、色彩、镜头运用等;3. 学会使用摄影摄像设备,包括相机、摄像机等;4. 能够独立完成摄影摄像作品的拍摄、后期制作和展示。

二、实验内容1. 摄影摄像设备介绍及操作(1)相机:介绍相机的种类、功能、操作方法等,如单反相机、微单相机等。

(2)摄像机:介绍摄像机的种类、功能、操作方法等,如手持摄像机、专业摄像机等。

2. 摄影摄像基本技巧(1)构图:讲解摄影摄像构图的基本原则,如三分法、黄金分割等。

(2)光线:讲解摄影摄像中光线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光线表现主题。

(3)色彩:讲解色彩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如何运用色彩突出主题。

(4)镜头运用:讲解不同镜头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如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等。

3. 摄影摄像作品拍摄(1)选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摄影摄像题材,如风景、人物、纪实等。

(2)拍摄:根据选题,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拍摄,注意构图、光线、色彩等方面的表现。

(3)后期制作:对拍摄的作品进行后期制作,包括剪辑、调色、添加字幕等。

4. 摄影摄像作品展示(1)作品筛选:从拍摄的作品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作品展示:将作品进行整理,制作成PPT或视频,进行展示。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期准备(1)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包括设备、技巧等。

(2)准备摄影摄像设备,如相机、摄像机等。

(3)选择实验题材,制定拍摄计划。

2. 实验拍摄过程(1)按照拍摄计划,进行拍摄。

(2)注意构图、光线、色彩等方面的表现,力求作品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3)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调整拍摄角度、光线等,以达到最佳效果。

3. 实验后期制作(1)对拍摄的作品进行筛选,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对作品进行剪辑、调色、添加字幕等后期制作。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测量实验指导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测量实验指导

信号源、示波器、频谱仪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熟悉信号源、示波器、频谱仪的基本操作和信号基本参数的测量。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1.连续波信号参数测量(1)使用频谱仪测量信号频率、功率、相位噪声;(2)使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时域波形、频谱(FFT)、抖动;(3)对比(1)-(2)中的频谱和相位噪声测量结果, 并与信号源参数对比;2.脉冲调制信号参数测量(1)设置信号源产生脉冲调制信号及其基带信号, 设置脉宽(10us), 脉冲周期PRT(40us), 载波信号功率(0dBm), 载波频率(2.0GHz)。

(2)使用频谱仪测量信号频谱并与设置参数对比分析;(3)频谱仪作为下变频器使用, 输出中频信号到示波器。

示波器两个通道分别测量频谱仪输出的中频信号和信号源输出的低频信号, 分析参数;(4)用示波器测量低频信号的上升时间, 与信号源参数对比。

1.使用频谱仪测量连续波信号参数(1)熟悉实验所用信号源、频谱仪的操作和参数;(2)连接信号源与频谱仪;(3)设置信号源, 在高中低不同频段分别输出不同频率信号, 信号功率设为0dBm;(4)使用频谱仪测量信号源输出信号频率、功率、相位噪声, 要求测量高中低3个频点, 记录测量结果;注意频谱仪VBW/RBW、SPAN、REF等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前查询资料, 熟悉怎样用频谱仪测量相位噪声);(5)关闭信号源射频输出, 断开与频谱仪的连接。

2.使用示波器测量连续波信号参数(1)熟悉实验所用信号源、示波器的操作和参数;(2)连接信号源与示波器;(3)设置信号源, 在不同频点分别输出信号;(4)使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时域波形, 测量信号幅度, 与信号源设置功率值对比;(5)用示波器数学运算功能观测信号频谱(FFT), 与频谱仪的测量结果对比;(6)选择第1项实验中的较低频点, 使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抖动;(7)根据相位噪声与时间抖动的关系, 对比分析频谱仪与示波器的测量结果, 并与信号源参数对比。

北京理工大学数信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数信实验报告

实验1 利用DFT 分析信号频谱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DFT 原理的理解。

2、应用DFT 分析信号的频谱。

3、深刻理解利用DFT 分析信号频谱的原理,分析实现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计算机、MATLAB 软件环境。

三、实验基础理论1.DFT 与DTFT 的关系:有限长序列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e )j X ω 在频率区间(02)ωπ≤≤ 的N 个等间隔分布的点2(0k N 1)kk N πω=≤≤-上的N 个取样值可以有下式表示:2120(e )|(n)e(k)(0k N 1)N jkn j Nkk NX x X πωπω--====≤≤-∑由上式可知,序列(n)x 的N 点DFT (k)X ,实际上就是(n)x 序列的DTFT 在N 个等间隔频率点2(0k N 1)kk N πω=≤≤-上样本(k)X 。

2.利用DFT 求DTFT方法1:由(k)X 恢复出(e )j X ω的方法如下:由流程知:11(e )(n)e[(k)W]e N j j nkn j nNn n k X x X Nωωω∞∞----=-∞=-∞===∑∑∑继续整理可得到:12()(k)()Ni k kx e X N ωπφω==-∑其中(x)φ为内插函数:sin()2()sin()2N N ωφωω=方法2:实际在MATLAB 计算中,上述插值运算不见得是最好的办法。

由于DFT 是DTFT 的取样值,其相邻两个频率样本点的间距为2N π,所以如果我们增加数据的长度N ,使得到的DFT 谱线就更加精细,其包络就越接近DTFT 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利用DFT 计算DTFT 。

如果没有更多的数据,可以通过补零来增加数据长度。

3.利用DFT 分析连续信号的频谱采用计算机分析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第一步就是把连续信号离散化,这里需要进行两个操作:一是采样,二是截断。

对于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t)a x ,按采样间隔T 进行采样,阶段长度M ,那么:1(j )(t)e(nT)e M j tj nTa a a n X x dt T x -∞-Ω-Ω-∞=Ω==∑⎰对(j )a X Ω 进行N 点频域采样,得到:2120(j )|(nT)e(k)M jkn Na a M kn NTX T x TX ππ--Ω==Ω==∑采用上述方法计算信号(t)a x 的频谱需要注意如下三个问题:(1)频谱混叠;(2)栅栏效应和频谱分辨率; (3)频谱泄露。

北京理工大学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三

北京理工大学数码相机性能评测实验三

数码相机测评实验三畸变及均匀性
1 红米1S相机畸变测试
偏移数值为-1.88%
畸变是衡量数码相机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表征了数码相机在实际拍摄后物和像几何尺寸的变形程度。

畸变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镜头的畸变是给数码相机拍摄带来畸变的主要因素。

在数码相机国家标准中对畸变有定量的要求,要求数码相机的相对畸变在5%范围内。

红米1S相机畸变方面符合国家标准,但-1.88%的偏移值仍不尽人意。

2 均匀性测试
结果:
Max = 0.594
Corners : worst = 0.464(78.1%);mean = 0.513(86.3%) Sides : 0.535(90%) 0.547(92.1%); mean = 91%
L R TB = 0.535 0.547 0.561 0.517
UL LL UR LR = 0.604 0.488 0.495 0.464
Gamma = 0.5
Cornerts : worst = -0.711; mean = -0.437
Sides: -0.3 -0.235; mean = -0.268
L R T B = -0.3 -.0.235 -0.164 -0.401 UL LL UR LR = 0.0503 -0.563 -0.524 -0.7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码相机测评实验三畸变及均匀性
1 红米1S相机畸变测试
偏移数值为-1.88%
畸变是衡量数码相机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表征了数码相机在实际拍摄后物和像几何尺寸的变形程度。

畸变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镜头的畸变是给数码相机拍摄带来畸变的主要因素。

在数码相机国家标准中对畸变有定量的要求,要求数码相机的相对畸变在5%范围内。

红米1S相机畸变方面符合国家标准,但-1.88%的偏移值仍不尽人意。

2 均匀性测试
结果:
Max = 0.594
Corners : worst = 0.464(78.1%);mean = 0.513(86.3%) Sides : 0.535(90%) 0.547(92.1%); mean = 91%
L R TB = 0.535 0.547 0.561 0.517
UL LL UR LR = 0.604 0.488 0.495 0.464
Gamma = 0.5
Cornerts : worst = -0.711; mean = -0.437
Sides: -0.3 -0.235; mean = -0.268
L R T B = -0.3 -.0.235 -0.164 -0.401 UL LL UR LR = 0.0503 -0.563 -0.524 -0.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