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一等奖 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故里邹 城市,位于 山东省南部, 与孔子的故 乡曲阜毗邻, 很早就被人 们合称为 “邹鲁”。
哉至利常之叹利书太 !于而防始也吾》史
庶行其也。国,公 人,原!曰”至曰 ,多也夫:,梁: 好怨。子嗟未惠余 利”故罕乎尝王读 之。曰言,不问《 何自“利利废“孟 以天放者诚书何子 异子于,乱而以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 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 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 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 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 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 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 子》七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所提倡的“仁政”思 想。 2.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领会孟子在 文中体现的“王道”主张。
3.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 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 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 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 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 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 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 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 ,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 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 孟母知为人母之道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梁惠王曰:“无以异也。” 孟子曰:“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梁惠王曰:“无以异也。” 孟子曰:“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民有 饥色,野有饿莩(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 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 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 也?”
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现在哪里?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2.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统治者要不断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 行王道,以民为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 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保民无衣食之忧,教民以儒家之道
百亩……勿夺其时 无饥(黎民)
谨…….申之以孝悌 不负戴(颁白者)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
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 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运 用了什么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对比 比喻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施仁政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政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方面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行王道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 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 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解决问题
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惑提出了怎样 的使民加多的措施?
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如何实行王道?提出了 那些措施,有何结果呢?
措施
效果
结果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 斧斤以时
谷 不可胜食 鱼鳖 不可胜食 林木 不可胜用
《孟子》七章
《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大夫。”《孟子 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
这些措施是很基本的,梁惠王做到了吗?
这一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排比。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具体如何实行王道?实行王道以后的结果应该 是怎样的呢?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不王者,未 之有也—— 王道之成
“贼仁者为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 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如果 暴政害民,就是民贼,人人可得而诛之。
《孟子》
•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 以雄辩著称。读孟子的文章 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情感激 越,锐不可当。他又善于各 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使 辩难对方往往坠入他所设的 陷阱之中。加上文辞铺张扬 厉,时露尖刻,习用一连串 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 逼人。
粟sù
好hào 弃甲曳yè兵
胜shēng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养生丧sàng死
百度文库
饿莩piǎo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孝悌tì
不王wàng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
提出问题
民不加多,何也?
分析问题
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 孔子之孙孔伋(字子思)的再传 弟子,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 东南)人他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 养的“仁”,发展为他的政治论 “仁政” ,提出“性善论”,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后世常 “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 “亚圣”。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 性善论 • “仁政” (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仁、义、礼、智四种“善端” • “浩然之气”
尊王道、行仁政的政治理想
• 在孟子看来,王道是尧舜先王之道,仁政 是先王之道的核心与关键,是后世政道的 准则,也是唯一合理的政道。
能施仁政,则天下之民至焉。——仁者爱民
写作特色
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 篇文章,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 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 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