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20**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现结合实际,将乌当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重要意义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统一决策部署,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广“两型”农业模式,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全区农业稳步向现代农业迈进。

2014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1.55亿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82元,同比增长19.01%。

农村产业融合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融合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融合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融合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调研工作。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选择了多个农村地区,包括有机农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融合发展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调研。

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三、调研结果
1.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机农业、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产业链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市场需求不足等。

2.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产业链不完善,缺乏产业衔接和配套设施,导致一些产业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二是政策支持不到位,一些地方的扶持政策不够具体、不够明确,导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缺乏政策支撑;三是市场需求不足,一些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少,市场需求有限,导致产业发展受阻。

四、建议和展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加强产业链衔接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融合的规模效益;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更具体、更明确的政策支持;三是拓宽市场需求渠道,培育消费市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总之,农村产业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健康发展。

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

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

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一)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打造出美丽乡村改良版为目标,深入细致实行乡村复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予、市场运作、规划助推的建设机制,通过15年的不懈努力,紧紧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活,最终获得了明显实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在经济先于、低于、强于云南的xx就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须要,可能将也就是一项难以横跨的历史规律。

(二)强化规划引领。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

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

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

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

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二)狠抓环境整治。

著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创建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展开无害化分类处置,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以沼气垃圾和不容沼气垃圾分类放置,每家每户也统一印制了用编号的垃圾袋,鼓励农户分类飞溅,分类处置。

其中:可以沼气垃圾送来至资源化利用东站做成有机肥料,不容沼气垃圾搜集后运往垃圾处理场,同时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联运”。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指农村经济中的一产(农业)、二产(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之间实现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的过程。

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升级已成为当前的发展方向。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主要聚焦于农村中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情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在实地考察环节,我们前往了几个典型的农村地区,与农民、农业合作社、乡村企业、服务业从业人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谈。

同时,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数据。

三、调研结果1.农业发展方面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正逐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涌现出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然而,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科技力量薄弱、产品加工和营销渠道短缺等问题。

2.工业发展方面调研发现,农村工业经济由传统的手工业逐渐向现代化、高技术产业转型。

通过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农村就业形势得到改善。

然而,农村工业发展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低、产业集聚度不高、资金和销售渠道难以匹配等问题。

3.服务业发展方面调研发现,农村服务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涵盖了农村金融、物流、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农村服务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农村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调研建议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要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和乡村企业积极参与三产融合发展,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措施。

2.加强农业科技支持。

加大投入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促进农村工业转型升级。

鼓励农村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强与城市工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并提出合理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内容
1. 农村产业现状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对农村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我们发现,一些地区的传统农业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等。

同时,一些新型农村产业如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 农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多元化和科技化方向。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农村产业的多元化提供了机会。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为农村产业的科技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调研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 鼓励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和拓展生产链条来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

2. 加强农村产业的科技支持,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水平。

3. 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互动合作,促进产业共建共享,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方的努力,农村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不同农业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联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高效协同发展的过程。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1.调研目的: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1.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如下:(1)农业产业融合的力度不够。

大部分农业企业仍然是单一产业,缺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导致农业产业发展受限。

(2)信息化程度较低。

农业生产和管理仍然依赖传统手段,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影响了农业产业的高效运营。

2.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链不完善。

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缺乏协同合作,导致农业产业链条断裂,降低了整个产业的效益。

(2)农产品市场开发不足。

由于农产品市场开发不足,导致农产品滞销的情况较为普遍。

(3)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滞后。

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农业产业效益偏低。

四、发展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1)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企业相互融合,形成多种农业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

(2)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产业的运营效率。

(3)完善农业产业链。

加强上下游产业环节的协同合作,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4)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调研,推广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5)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

五、结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市场开发不足和技术装备滞后等方面。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情况,分析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调研:走访了多个农村,包括有代表性的农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互联网服务站、农村合作社等地点,了解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情况。

2. 现场访谈:与农民、企业主、村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认识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1.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一些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了收入水平。

2. 问题存在:在一些地区,由于诸多原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对于新业态、新模式的认知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其次,基础设施和农村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物流成本高;第三,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不够到位,对农业、农村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四、调研建议1. 完善农村创业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帮助他们了解新业态和新模式,培养农村创业人才。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设施的水平,提高农村生产、经营和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3. 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加强农村电商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4. 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扶持力度,提供低利贷款、风险补偿等金融支持,为农民和农村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五、结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农村金融扶持。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一)经济发展方面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同时,农村经济也在逐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多机会。

但城乡经济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条件优越。

相比之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部分地区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网络覆盖不全面,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方面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医疗设施简陋,文化活动匮乏,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这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发展缺乏活力。

二、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体制机制障碍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一些政策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例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产业发展不协调城市产业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农村产业则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缺乏市场竞争力。

城乡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合,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三)资金和人才短缺农村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有限,农村融资渠道狭窄。

同时,农村人才外流严重,高素质人才短缺,导致农村发展缺乏创新和管理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对周边农村地区造成了一定影响。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话题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

我们采取的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

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1.现有农业产业融合形式的多样性。

我们实地考察了几个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发现农业种植和养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农业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缺乏专业知识、资金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农民对新兴产业了解不足,缺乏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发现,政府政策、市场需求、资金支持和农民的积极性等因素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问题分析1.政府政策不够支持。

当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但仍存在政策、资金和监管等方面的不足。

2.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均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市场。

五、对策和建议1.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

加强对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监管与扶持,为农民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

2.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竞争力。

加强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促进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健康发展。

3.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4.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可度。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六、结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按照省农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的有关要求,由委副主任××带队、委园艺特产处处长××参加的调研组,于11月6日—11月8日赴××县、××县、××市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调研,组织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深入乡村、加工企业、家庭农场等11个点实地参观考察。

总的看,各地都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对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内容也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和产业生产经营特点,谈了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

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市及××市都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措施着实,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成效明显。

(一)科学谋篇布局,统筹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近些年来,各地在产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既有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在各产业发展上也有一些具体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市提出了“五六七”发展战略。

××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工作重点敲在发展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上。

××县按照“一个统领、两条主线、一个保障”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大县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市提出建设“一心、一园、两带、五区”的发展思路。

(二)依托资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

各地都能根据本地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确立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模式。

2024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农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应用、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对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一、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种植业比重过大,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农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需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经营能力。

三、农业科技应用农业科技应用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其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乏有效的推广机制。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四、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链条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衔接不紧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附加值不高。

其次,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工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对辖区村庄“三产融合”发展情况以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三产融合”发展情况“三产融合”是指通过农业产业优化,推动一产(农产品生产)、二产(农产品加工)、三产(社会服务型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三产融合”是今后推动农村产业振兴,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进展的有效途径。

我街道农业经济以特色种植为主,90%的耕地种植水果、蔬菜或绿化苗木,经济效益较高,规模效应显著,在第一产业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较显著优势。

但是,大部分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庭农场、合作社数量较少,农业龙头企业空缺,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较短,服务型产业较少,第三、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据统计,辖区内注册且运营的家庭农场只有两户,农业合作社70余家,其中近一半是2021年新成立的。

其中某村葡萄种植合作社,村以新建葡萄批发、销售市场折算入股,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某村蔬菜合作社、油桃合作社以千亩以上的生产基地为依托,发挥作用较为明显,其他合作社业务开展不多。

农产品加工类企业只有十余家板材加工厂,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空缺,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形不成龙头带动作用。

2021年,在各村庄推进了“土地托管”业务,截止目前只有三个村庄的300亩土地进行了托管,面积不大,全部种植了小麦,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农产品电商经营户逐渐增多,辖区内农产品电商经营者200余人,部分经营者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效益可观,但是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二、“三产融合”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第一产业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较低。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色是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发展,但是,我地的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还很低,这种情况在农业种植领域表现的更为突出,我们的水果大部分还是十几年前的老品种,蔬菜种植模式还在沿袭几十年前旧技术,包括肥水一体化、自动化栽培、物联网应用等先进技术,在外地现代农业生产中已经成为常规模式,但是我们这里还非常少见。

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3篇)

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本报告通过对某乡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背景某乡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该乡村积极实施产业振兴战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引进新技术等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了解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我们对该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乡村干部、农民、企业等进行调查。

3. 访谈法:与乡村干部、农民、企业等进行访谈,了解产业振兴的具体情况。

4. 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乡村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产业振兴的成果。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该乡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了农业效益。

(2)特色产业培育:该乡村依托本地资源,培育了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3)农业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产业振兴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1)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电力等。

(2)公共服务水平提高:随着产业振兴,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如教育、医疗、文化等。

3. 产业振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1)就业机会增加: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就业,农民可通过务工、创业等方式增加收入。

(2)农产品附加值提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农民增收。

4. 产业振兴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完善(1)乡村治理结构优化:产业振兴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

乡村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调研报告乡村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调研报告I. 调研背景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乡村地区面临着产业困局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同时,由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农村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如何实现乡村产业融合,推进共同富裕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II. 调研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旨在探讨乡村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的对策与建议。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0个不同类型的乡村地区开展了深入调研。

III. 调研结果(一)乡村产业融合的现状调研发现,目前乡村产业融合的程度有所提高,但大多数地区仍存在分散、单一、低效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1. 农村电商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乡村电商发展热度较高,但大多数地区仍非常薄弱。

2. 农村旅游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一些省份和市县乡村旅游业兴旺发展,但大多数地区仍没有明显特色。

3. 农村种养业发展缺乏规模和标准,多数地区的种养业依旧是小规模的家庭式耕作,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和种植。

(二)障碍与困难本次调查发现,乡村产业融合领域存在多重障碍与困难。

包括但不限于:1. 难以选拔到正确的产业外部合作伙伴,难以谋求与外部市场的联动发展。

2. 乡村产业共同体建设进展缓慢,缺乏足够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设施。

3. 乡村人才流失和产业转型方向不明确,有些村庄在农业生产与技术方面没有跟上发展潮流。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 建立全面多层次的农村产业体系,提高乡村产业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效率。

2. 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3. 引进新技术、新模式,加强农村产业创新,推动农村产业现代化。

IV. 结论本次调研发现,乡村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的真正实现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政策体系来引导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

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借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
进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情况,本次调研
主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特点、挑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

其次,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城市
发展过快,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稳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城市吸收和管理农村人口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
问题,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要实施农村产业发
展战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推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水平,减小城乡差距。

同时,要推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还要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总之,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城乡融
合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城市和农村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
济的协同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特点、挑战和对
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城
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农业产业融合的现状、融合模式、推动因素、遇到的困难等方面。

然后,我们在农业产业融合地区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访谈,了解具体的融合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1.农业产业融合的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农业产业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在不同地区和产业之间还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加工和销售;而另一些地区还存在农产品滞销、农民收益低等问题。

2.农业产业融合的模式调研发现,目前农业产业融合主要采用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模式。

其中,农民合作社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通过集体经营和合作社的带动,实现了资源整合和经济规模化。

3.推动农业产业融合的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推动农业产业融合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的增长、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等。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的投入对农业产业融合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农业产业融合面临的困难调研发现,农业产业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产业链不完善、市场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等。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影响了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

四、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从调研结果来看,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农业产业融合将更加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农业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融合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融合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调研,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策略。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但是融合存在农民专业素养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产业融合,需要加强农民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1.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融合成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农业产值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参考和建议。

2. 农村产业融合的意义农村产业融合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农业产值的提高。

通过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提高附加值,从而提高农业产值。

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可以带动农民就业。

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可以在农村就业,提高其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最后,农村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

融合的过程需要农民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对于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3. 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的专业素养不足。

在农民长期的农业生产经营中,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

而融合需要他们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这对农民来说是一项挑战。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此外,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不够。

农村产业融合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4.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乡村振兴促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促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促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乡村振兴促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被大力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解析乡村振兴促使产业融合发展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依据。

首先,乡村振兴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发展,依托“互联网+农业”等五大新技术,加速构建以大数据服务农业生产经营、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型生态农业经济系统。

这些新的农业经营主体集群的形成,有助于实现传统农业产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了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创新。

其次,乡村振兴支持产业聚集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应地实施了“特色小镇创建”和“特色小镇示范”两项行动,加快建设了全国形态多样的特色小镇。

这些特色小镇的发展,对引导有组织的产业聚集,联结农村振兴与城市化发展,引领乡村工业发展,聚焦乡村赋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乡村振兴还推行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重点支持传统农业产业发展,加大政策利好,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并实现乡村新型产业发展,如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3D打印等,构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发展、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种政策支持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乡村振兴还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

综上,乡村振兴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前景十分光明。

但也有必要指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资金缺乏、技术成本高、人力资源枯竭、政策监管不足, 因此,要实现有效的产业融合发展,应当强化政策制定和科技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政策监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工业看柳州、农业看玉林”是人们对广西这两个城市产业发展的普遍印象。

玉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双季稻高产区,以5%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区12%的粮食。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三农”工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玉林如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拉长短腿,补齐短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思考。

从XX年起,着眼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玉林在广西先行先试农村统合改革,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间经历了破题开局(XX—XX年)、重点突破(XX—XX年)、全面推进(XX—XX年)、深化攻坚(XX年至今)四个阶段。

持续的实践探索,让玉林的农业农村发展,慢慢地摸到了“脉门”。

XX年和XX年相比,玉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31元提高到10292元,城乡收入比由:1缩小到: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由%提高到%。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1482个增加到2826个。

这些数据表明,玉林农村活力在增强,农业发展在加速,农民收入在增加,城乡差距在缩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聚集。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在于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玉林坚持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广西率先统揽推进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

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林权已基本完成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已达全市总面积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累计发证率达%。

通过依法确权颁证,让农民拿到“红本本”,赋予了农民依法对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抵押、担保权能,实现了“还权赋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产业融合的“火车头”和“推进器”。

玉林坚持政策扶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策略,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产业融合“谁来驱动”“谁来带动”的难题。

从XX年开始,实施了创建市级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三个100示范工程”,引领带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组织覆盖了全市60%以上的农户、85%以上的行政村。

从调查情况看,玉林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

农业新业态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伴生产物。

玉林坚持以调优结构倒逼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大力开发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休闲农业亮点凸现,目前全市有各类休闲农业园区51个、农家乐旅游点350个、农业生态旅游经营农户1万余户。

“五彩田园”成为广西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开园运营1年多时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亿元。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发展,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玉林坚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地城镇化,释放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潜力和空间。

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倒逼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形成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城乡居民自由迁移限制条件。

以“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的覆盖面。

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市1187个村卫生室实行“一元钱看病、免费供药”模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万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卢良恕院士认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玉林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在现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缺乏顶层设计。

XX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然而,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项农村领域的全新工作,有的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到位,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和舆论氛围。

同时又缺乏现成的、成熟的模式可参考借鉴,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还不够。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等方面缺乏远景规划,相关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保险、科技、用电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善,还没有形成政策扶持和服务支撑体系。

农业生产摊子大品牌小。

“农业是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点,一产底子厚实,农村二三产业才大有文章可作。

”这是调研过程中玉林上下的普遍共识。

但就现状而言,玉林农业存在“少、散、闲、困”的硬伤,每年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口达15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少,有的地方出现了农田撂荒、闲置的现象。

粮食、蔬菜、水果、家禽等产业还处于传统的发展方式阶段,“单打独斗”的现象依然占主导,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特色品牌农业较少,像五常大米、胶东白菜一样在全国叫得响的地域产业品牌还没有。

农产品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

从调查的情况看,长期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从事生产的不从事加工、物流、销售,从事加工的不从事生产,从事物流、销售的不从事生产、加工,导致了玉林农业的经营方式大多处于生产导向型,消费导向型不足,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相互脱节,缺乏具有全产业链的、“火车头”式牵引作用明显的农业企业。

据统计,玉林农产品加工率仅为40%左右,与山东等先进地区的70%、美国等发达国家的90%差距非常大。

玉林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较晚,除了几个龙头企业外,大都规模较小,缺乏现代化装备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

经营主体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小微企业为主力军,但实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

农村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实践证明,“股份+合作”是一种利益联结紧密的土地流转、融合发展模式,有利于农民的利益递增,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更高的土地收益。

然而,目前玉林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

由于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广大农民尚未参与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中,无法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就连生产环节的收益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分享不到农产品增值的收益。

玉林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

基本的思路是: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纳入全市“十三五”战略布局,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落脚点,把农业作为基础性、关键性的战略产业来抓,构建符合玉林市情、发展动力释放的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加注重产业间融合联动,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链条延伸和功能拓展,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机整合以及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功能融合发展,力争农村二三产业对农民经营性净收入的贡献率突破50%以上。

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以县为主、集聚发展,优化县域产业布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更趋协同、协调和平衡,全市重点建设100个市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

在政策保障上,加快制定现代农业发展相关规划,抓紧研究出台《玉林市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保障体系。

小康的短板在农村,农村的短板在农业。

玉林农村一二三产都有一定的基础,但都是各自为大、相互支撑不足,单级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十分有限。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品质化,对农业多种功能的需求也越发显现。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就是牵住了农业农村发展的“牛鼻子”。

因此,玉林必须在供给侧端发力,补齐产业融合短板。

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八大现代农业”。

通过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与农业的结合,促进休闲、旅游等其他业态与农业的交融,增强加工、流通等其他领域与农业的衔接,形成规模农业、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电商农业、安全农业、品牌农业等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力争“八大现代农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

通过整合资源要素,集聚优势产业。

按照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建设水稻(面积400万亩)、荔枝(面积110万亩)、龙眼(面积70万亩)、中药材(面积50万亩)、沙田柚(面积25万亩)、休闲观光农业(产值15亿元)、花卉苗木(产值10亿元)、三黄鸡(年出栏3亿羽)、生猪(年出栏700万头)、水产养殖(产值25亿元)等十大产业基地,形成农业科技含量高、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产业融合发展基地。

将农产品加工作为产业发展重点。

围绕玉林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加快规划建设市一级的“五彩田园”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微生物技术(食用菌)产业园和各县市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

整合和改造提升一批现有的零、散、小、弱的食品加工企业。

力争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达280家。

让休闲观光农业做到“引人”“留人”“留钱”“留心”。

传统农业是产“物”,休闲农业是与“人”打交道。

做休闲观光农业,一定要重视“引人”“留人”“留钱”“留心”,才能可持续发展。

“引人”,就是要有吸引眼球的项目,有便捷的交通。

“留人”,就是环境优美,配套设置完善,人家愿意留下来玩。

“留钱”,就是有全产业链,不仅仅是观有美景,而且吃有口碑、住有情调、玩有趣味、购有特色。

“留心”,就是文化开发有特色、有内涵,真正让人记得住乡愁。

实现让人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发展绿色食品,抢占农产品生产高地。

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

力争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达200个、绿色食品50个、有机食品8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

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玉林农业的“绿色产业,绿色崛起”。

全产业链是由田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养、物流、加工、推广和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产业链系统,是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