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疗法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一系列疾病和症状的效果。
这个治疗方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自然疗法,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都有对应的耳穴。
这些穴位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耳朵上施加适当的刺激可以影响特定器官的功能,从而调整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按压、揉捻、针灸等方式进行刺激。
耳穴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经络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系统,贯穿于全身。
这些经络是运输气血和营养物质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就会导致疾病和不适。
耳穴被视为人体的微缩反射区域,刺激耳穴可以改善和平衡身体的能量流动,从而调节全身的功能。
耳穴疗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且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耳朵是人体上一个容易接触和处理的部位,不同于整体身体的治疗,耳穴疗法只需花费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即可完成。
这是一个无药物的治疗方法,能够避免对药物的依赖和可能的副作用。
应用耳穴疗法的过程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或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进行操作。
这些专业人士将根据病人的症状和需求,在耳朵上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
刺激方式可以通过按压、贴压、针灸、耳珠或耳穴贴等方式进行。
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反应调整。
耳穴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尤其在疼痛管理、戒烟、减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并改善身体和精神的平衡。
耳穴疗法还常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和症状。
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耳穴疗法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来改善身体健康。
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的患者,刺激特定的耳穴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和改善心理状态。
除了治疗疾病和症状,耳穴疗法还可以用于健康维护和预防。
许多人通过规律地按摩和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耳穴疗法PPT课件

性、功能性病症多能立即见效;
㈡ 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
子、王不留籽、磁珠﹚于压痛点,嘱病人自行按摩2 ~3次/日,贴压物3~7天取下,更换穴位,5次为 一疗程。隔1~2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刺激一 个区,比针刺一个点疗效好。
2、方法多 按揉、贴压、艾灸、针刺、封 闭、放血等,可灵活选用。
3、操作简便 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 举例:冻伤 。
10
四、耳郭表面解剖标志
11
五、耳穴的分布
耳穴分布规律 类似宫内倒置胎儿。 头面—耳垂 躯干—对耳轮 上肢—耳舟 大腿—对耳轮下脚 小腿—对耳轮上脚 胸腔脏器—耳甲腔 腹腔脏器—耳甲艇 盆腔脏器—三角窝
耳穴疗法
电话
1
一、 耳穴
耳穴— 全身各部组 织、脏器在 耳郭的投射 区或反应 点。 常用穴: 前面160个
2
常用穴: 背面36个
3
耳穴疗法 因为耳穴能反映全身各部的生理表 现和病理信息,所以,探查和刺激耳穴可 以诊断、治疗、预防全身病症。 这是极具实用意义、经济意义和现实 意义的最容易学习、掌握和最受患者青睐 的治疗方法。 举例:急性腰痛、踝关节扭伤。 示教
18
㈡ 按脏腑命名 数量少,应用广。一 穴治多病,一病选多 穴。 心—心脏病、精神病; 肝—肝胆病、高血压; 皮肤瘙痒—肺、肝; 腰痛—肾、膀胱; 腹泻—脾、小肠、大
肠。
19
㈢ 按神经名称命名
脑干、交感、坐骨
神经、枕小神经点
㈣ 按内分泌腺命名
脑垂体、肾上腺、 卵巢、睾丸、胰腺
20
㈤ 按特定功 能命名
⑵ 治疗 根据病情、病程和患者的情况采取 适宜方法治疗。
耳穴

享!耳穴疗法概况耳穴疗法的定义耳穴疗法(耳针):是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生物全息根据生物全息规律,人体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如耳、面、舌、鼻、足、第二掌骨等局部,都是各个独立的“全息胚”,而且,具有全息胚的特性,是整体的缩小,并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疗法的发展简史利用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已有记载。
♣到明代已经出版了耳穴图谱。
♣清朝末叶,耳穴针灸随正统的针灸学的没落而几近湮没。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法国的医学博士P.Nogier在耳廓里发现了不少新穴位,并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耳朵穴位分布恰巧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学者萧月麟首次翻译成中文。
从此之後,耳针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学者在P.Nogier耳穴图的型础上将之丰富、发展。
有些甚至提出和他相反的意见。
♣中国学者在耳针的机理、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在耳针学的机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方面作出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有所创造和发明。
使耳针学内容更丰富和日益完备。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创造和发明是非常值得在这里介绍一下的:——陈巩荪等在耳穴探查,发现了穴位「电阻低、电位高」的特性,由此发明了一系到的耳穴探测机和治疗机器。
——管遵信发明耳穴染色法,使耳穴的探查从用电流表作模拟式的显示成为直观式的显示。
使耳穴的客观存在更具说服力。
——尉迟静和王惠伦发现「耳经络客观存在」,证实了古代经典所载:"十二经脉上络於耳" 的说法。
他们更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创立了耳廓经络图和耳背穴位贴压耳针已发展到了一个独立的学科1987年中国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制订并通过了耳穴标准化方案,耳穴开始走入规♣化的阶段。
(九)耳穴疗法

在AB线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将耳甲10区后缘与BD线 之间分成上、下2等份,上1/2为耳甲11区,下1/2为 耳甲12区。
轮屏切迹至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 腔部为耳甲13区。
2.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2)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耳穴 经络感传实验,也表示耳与经络的相关性。
3.耳廓表面解剖
• 耳轮-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 • 耳轮结节-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 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 耳轮脚-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由对
5.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
《国标》按耳的解剖将每个部位划分成若干个区, 共计91个穴位。耳廓分区:
(1)耳轮分区:分为12区;耳轮脚为耳轮1区。耳 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耳轮分为3等份,自 下而上依次为耳轮2区、3区、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 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为耳轮5区;对耳轮上脚前 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耳轮结节上缘 为耳轮7区;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耳轮8区。 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的耳轮分为4等份,自上 而下依次为耳轮9区、10区、11区和l 2区。
⑤穴位注射法:用微量药物(0.1-0.5ml)注入耳穴 的方法。
⑥温灸法:指用温热作用刺激耳郭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
⑦刺血法:用三棱针在耳郭皮肤上刺出血的治疗 方法。
⑧磁疗法:是用磁片贴入耳穴,靠磁场作用于耳 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⑨光针法(激光照射):是用对人体组织有刺激 作用和热作用的激光照射耳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
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的病症。
以下是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
1.年龄要求:一般认为,成年人和儿童都可以接受耳穴压豆疗法。
但是对于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
2.疾病类型:耳穴压豆疗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的治疗,如头痛、失眠、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等。
对于急性疾病或严重疾病,不建议使用该疗法。
3.健康状况:接受耳穴压豆疗法的人需要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如果有这些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4.过敏史:接受耳穴压豆疗法的人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对某些物质过敏,特别是对胶水、植物精油等材料过敏的人需要特别注意。
总之,如果您想尝试耳穴压豆疗法,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针灸师的意见,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疗法①毫针法:毫针,直刺或横刺相应耳穴,进针前须先行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取穴进针。
进针后,小幅度捻转或提插,并留针,留针时间根据需要决定(见毫针)。
最后出针,并压迫片刻,以免出血。
②皮内针法:先将耳穴部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将揿针埋于耳穴处,再在埋针处贴一小块胶布(见皮内针)。
③三棱针法(见三棱针)。
④皮肤针法(见皮肤针)。
⑤艾条温和灸法(见艾条灸)。
⑥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
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
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
一般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钟左右。
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配图1、耳中(膈) HX1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 HX2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 HX6、7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神奇的耳穴疗法

健康生活·医苑奇趣神奇的耳穴疗法□重庆市肿瘤医院针灸科主仼 朱 丹走在街上,你是不是看到过有人耳廓上贴着小块胶布?别奇怪,这不是一种追求时髦的方式,而是一种防病治病的疗法。
据说,这样做可以治疗近视,可以增高、美容、减肥,甚至还可治疗一些慢性病等。
虽然听着有点包治百病的小广告嫌疑,但这是真的。
神奇的耳穴疗法,以适应证广、疗效好、简便易行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备受人们的欢迎。
不过,虽然耳穴疗法适合多种病症,可以防病治病,但因耳朵上穴位众多,最好到正规的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不然反而有损健康。
耳部是身体的缩影有病治病,无病养生,耳穴疗法的功效真是很神奇,除了能降血压、血糖,还具有美容、增高、防治近视等功效。
耳穴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耳穴疗法,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确立耳穴疗法为治疗多种病症的有效方法。
耳廓就像是一倒置的胎儿,头朝下,臀部和下肢朝上,胸部和躯干位于中间,耳穴则是耳廓皮肤表面和人体脏腑、经络等相沟通的部位。
根据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及实践证明,耳朵与全身各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
身体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在耳部找到对应的反射区域,并可借助刺激达到调整、治疗的效果。
刺激耳穴调节脏腑耳穴疗法是用毫针、压子(如王不留行子)、磁疗、温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准确地刺激相应耳穴处,并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耳通过经络与人体脏腑、肢节、器官产生联系。
其中,耳与手足三阳经的联系最为密切,六条阳经皆入耳中或分布于耳区周围。
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通过经络的联系,在双耳的耳穴上显示出来。
同理,耳穴疗法可刺激经络,疏通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五脏精气充盛,经络气血畅达。
临床常用3疗法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耳穴疗法是压豆法、毫针法和刺血法,不同的耳穴疗法适应的病症也不尽相同。
耳穴疗法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操作方便,不仅疗效独特,能补体针之不足。
耳穴疗法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三、小儿益智 耳尖 肾 心 脾 皮质下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四、小儿肥胖 大肠 小肠 喷门 外鼻(饥点) 三焦 内分泌 脾 肺 每次选4~5穴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五、考试综合征 心 脾 皮质下 枕 神门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六、小儿生长痛 肾 缘中 膝 髋 踝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Ear Acupuncture Therapy
教学目标
1.掌握耳穴疗法的定义 2.掌握6个常用耳穴的定位 3.熟悉耳穴疗法的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 4.了解耳穴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概述】
一、定义 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 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 足太阳-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 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 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固定 按压 整理
注意事项
1.同毫针的注意事项
2.严格消毒
因耳廓结构特殊,血循差易 感染一旦感染轻者可外涂碘 伏或2.5%碘酒;重者加用抗 生素
3.肢体活动障碍患者耳针留针期间配合活动肢体
常见病的治疗取穴
一、小儿发热 耳尖 神门 大肠 肺 皮质下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二、小儿遗尿 膀胱 尿道 肾 皮质下 每日按压3次,每次30下
下脚端(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与对
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
失调,痛经。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子宫(精宫): 定位:三角窝耳轮内侧
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
痛经、遗精等。
耳穴的临床应用

耳穴的临床应用
耳穴的临床应用
1.引言
耳穴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身体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临床上,耳穴的临床应
用广泛,被认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
穴的临床应用,并对各个章节进行细化。
2.耳穴的基本知识
2.1 耳穴的定义
耳穴是指位于耳廓上的一系列穴位,根据中医理论,耳穴与全
身各器官和组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2 耳穴的分类
耳朵上的穴位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位置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器官耳穴、功能耳穴和疾病耳穴。
3.耳穴的临床应用
3.1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耳穴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包括中风
后遗症、偏头痛、癫痫等疾病。
3.2 内科疾病的治疗
耳穴疗法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3.3 外科疾病的治疗
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耳穴疗法可以用于疼痛管理、手术后恢复、创伤康复等方面。
4.附件
本文档附有相关资料和研究报告,请查阅。
5.法律名词及注释
5.1 中医疗法:一种传统的中医学习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5.2 耳廓:人体耳朵的外部部分,呈扇形。
6.结束语
通过对耳穴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可以看出耳穴疗法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于研究和推广耳穴疗法,可以为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耳穴疗法讲课课件

如产后抑郁、乳汁不足等,耳穴疗法能够调节情 绪和促进乳汁分泌。
05
耳穴疗法的实践经验分享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长期失眠,通过耳穴疗法治疗,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病例二
患者患有慢性疼痛,经过耳穴疗法调理,疼痛得到缓解。
病例三
儿童抽动症患者,经过耳穴疗法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实践心得体会
体会一
标准化与规范发展
03
推动耳穴疗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操作规
范,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耳穴疗法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国际学术交流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耳穴疗法的发展。
培训与教育
开展国际培训项目和合作办学,提高全球范围内对耳穴疗法的认知 和应用水平。
跨文化传播
将耳穴疗法传播到世界各地,结合不同文化背景和医疗体系,促进其 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创新技术应用
探索将现代科技手段与耳穴疗 法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和降
低副作用。
临床研究与证据积累
加强临床研究,积累更多高质 量的证据支持耳穴疗法的应用 。
跨学科合作与整合
促进医学领域内外的跨学科合 作与整合,共同推动耳穴疗法 的发展和完善。
02
耳穴分布与作用
耳廓表面解剖
耳廓正面结构
耳轮、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 耳舟、对耳轮、三角窝、耳屏、耳垂 等。
耳廓背面结构
耳廓表面解剖的意义
了解耳廓表面解剖结构有助于准确找 到耳穴位置,提高治疗效果。
耳甲艇、耳甲腔、耳屏上窝、耳屏下 窝等。
常用耳穴定位
耳中
位于耳廓中部,即耳轮脚处。
传统保健疗法耳穴疗法PPT课件

最新课件
5
最新课件
6
二、耳郭表面解剖
1.耳郭正面: 四个凹陷三支脚: 四个凹陷: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舟。 三支脚: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轮脚。 耳轮对耳轮四切迹: 耳轮脚切迹、轮屏切迹、屏间切迹、屏上切迹 耳轮结节外耳门, 耳屏对耳屏加耳垂
一区中点:牙
二区:上三分之一区(备选穴)上腭。二区外线四分 之三上 腭,以上两个连线中点为舌。
三区上线的中点下颌。
三区中点上颌。以上
两个等边三角形是颞合关节(是神经点)。上牙痛贴
上腭,下牙痛贴下腭。
屏间切迹线的正下方为升压点。 屏间切迹前为目 1 ,屏间切迹后为目2。
升压点到扁桃体出现一条线为心律不齐线,心脏病
最新课件
34
对耳轮穴位图
对耳轮上脚 相当于人体下 肢部
(1)跟 定位: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1 区。主治:跟部疾病。触及条索诊断 跟骨骨质增生。
(2)趾 定位: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2 区。主治:足趾麻木疼痛。
(3)踝 定位:跟与膝关节连线中点,3 区。主治:踝关节扭伤。
(4)膝 定位:对耳轮上脚之中1/3,4 区。主治:关节炎,膝关节扭伤,膝 关节痛。
主治:相应部位疾病,亦可诊断相应部 位疾病。
(2)尾椎 定位: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外 缘。主治:骶椎痛等。
(3)颈 定位:颈椎内内侧缘,近耳甲腔 缘,12区。主治:落枕,颈部扭伤,单 纯性甲状腺肿。
(4)胸 定位:胸椎内侧缘、近耳腔缘, 10区。主治:胸部疾患。胸痛,肋间神 经痛,带状疱疹。
最新课件
40
气管炎、发热、癫痫。有健脑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头痛和脑震荡 后遗症等
中医耳穴疗法PPT课件

4、三角窝穴位
神门
• [部位] 在三角窝后1 /3的上部
• [主治] 神志病、痛 症、炎症、神经痛、 高血压、过敏性疾 病及戒断综合征。
• (镇静安神要穴)
13
5、耳屏穴位
肾上腺(别名:下屏尖)
•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 部尖端
• 主治:不明原因引起 的高热、低热,风湿 性关节炎,腮腺炎, 咳嗽,哮喘;过敏性 皮肤病;高血压、无 脉症、昏厥、脉管炎 。
26
9、耳背穴位
耳背沟
[部位] 在对耳轮沟 和对耳轮上、下脚 沟处。
[主治] 高血压 别名:降压沟
27
28
• 选穴原则 • 1.按相应部位选穴 • 胃痛——取“胃”穴 目病——取“眼”
穴 • 肩痹——取“肩关节” • 2.按中医辨证选穴 • 脱发——取“肾” 穴 • 皮肤病——取“肺”、“大肠”穴
• [主治] 风证(皮肤 病、外感、眩晕 等。)
11
3、对耳轮穴位
交感
•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 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 [主治]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的诸种病症(失眠、 多汗、内脏器官神经官能 症及性功能障碍等);内 脏绞痛症(心绞痛、肾绞 痛、胆绞痛等);无脉症、 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 等。。
中医耳穴疗法
1
2
耳穴的分布: 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
朝下,手脚朝上,脏腑和肢体器官的 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3
4
5
耳垂:相当于面部; 耳屏:相当于鼻咽部; 对耳屏:相当于头部; 对耳轮:相当于躯体;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耳舟:相当于上肢; 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耳轮脚:相当于隔肌; 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耳穴治疗,又称耳针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学疗法。
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耳穴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耳穴治疗的原理耳穴治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耳廓上面的特定穴位,来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耳朵被视为一个小人体的反射区,耳廓上的穴位与全身的各个器官、经络相对应,通过针灸或压按耳穴可以影响身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治疗各种疾病。
二、耳穴治疗的临床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是耳穴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临床上,通过在特定的耳穴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调整内分泌等,对一些慢性病、神经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 磁疗法除了针灸疗法外,耳穴治疗还可以采用磁疗法。
通过在耳穴穴位上贴上特制的磁石,产生磁场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磁疗法可以减少针灸对患者的刺激,更适合一些不适合接受针灸的患者。
3. 贴压按摩贴压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耳穴治疗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揉压耳廓上的穴位,刺激穴位,调理身体的气血平衡,改善身体的病理状态。
贴压按摩适用于一些自我调理、保健的患者,具有简便、经济的优势。
三、耳穴治疗的优势1. 无创伤耳穴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不需要手术或切口,通过皮肤表面刺激耳穴穴位,无创伤、无痛苦,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
2. 疗效较快耳穴治疗可以直接刺激相关穴位,对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缓解疼痛有较快的疗效。
患者可以在短期内感受到明显的好转,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 个性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耳穴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强,提高治疗效果。
四、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1. 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治疗,不要盲目进行。
2. 定期更换耳穴穴位,避免长期对同一穴位持续刺激。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耳朵清洁,避免感染。
耳穴疗法ppt课件

-
17
十、耳穴疗法的手法
1、对压法 2、直压法 3、点压法 4、揉按法
-
18
十一、注意事项
1、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避免贴压物贴敷 张力低和皮肤感染。对氧化锌胶布过敏者 ,可改用其他膏药贴压,同时配合刺激肾 上腺、风溪等耳穴。
2、夏季因多汗贴压时,不宜过长;耳廓有 冻疮、炎症时不宜贴压。
3、贴压后疼痛较甚时,一般只要局部稍放 松一下胶布或移动位置即可。
下面是10种手法的功效简介:
● 青龙入云:耳廓正面疏通经络气血,为整套耳穴按摩操开功启后 ,发挥由表入里的启动功效。
▪ 白虎下山:耳背激发五脏经气,稳定血压水平。 ▪ 双凤展翅:三角窝、对耳轮上脚防治生殖系统及手足病变。 ▪ 猿猴摘果:耳尖疏通全耳经脉气血,健耳强肾。 ▪ 神龟探海:耳甲腔、耳甲艇强化脏腑器官功能,防治脏腑病变。 ▪ 二龙戏珠:耳屏防治感冒、鼻炎,提高免疫力、抗病力。 ▪ 黄蜂入洞:外耳道口防治呼吸器官疾病,调节五脏六腑及内分泌之
(一)、内科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便秘、 腹泻、消化不良等。
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感冒等。
3、循环、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低血 压、心律失常等。
4、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失眠、多梦、忧 郁、头痛等。
5、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等。
10
6、泌尿系统疾病: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 等。
-
19
4、孕妇贴压时,宜用轻刺激手法。对习惯 性流产者,尤应慎用,一般避免应用子宫 、盆腔等耳穴。
5、耳压时,耳穴一次不宜选用过多,一般 以3-8个为宜。
6、贴压后患者自行按压时,切勿揉搓,以 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疗法简介
耳穴疗法分类
编辑本段耳穴疗法简介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中医美容减肥方法中有一种刺激耳廓的耳穴疗法,而且颇有效果。然而,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疗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关系密切.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后世医著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也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背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其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临床用电针耳穴胃区,观察对人体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即针前胃电波幅和频率偏低者,针后可提高;针前偏高的针后则能降低。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复其机能正常的作用,说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功能调整有相对的特异性,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 (三)耳廓与神经关系 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 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对脑神经及两对脊神经相中枢神经系统的均有联系,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额神经属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除司咀嚼运动和头面感觉外,还与脊髓发生联系;面神经除司面部表情肌运动外,还管理一部分腺体。延髓发出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对呼吸中枢、心脏调节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唾液分泌中枢(呕吐、咳嗽中枢)等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除管理躯干、四肢、骨关节肌肉运动以外,还支配五脏六腑的运动。由脑、脊髓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和脊髓胸、腰部发出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经属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在耳廓上伴动脉分布)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的脏器几乎有双重支配作用,两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协调,共同维持全身脏腑和躯干四肢的正常运动。 从耳廓神经分布看出,耳廓与全身有密切联系。从耳廓神经分布的显微观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神经进入耳廓后,从表皮至软骨膜中会有各种神经感受器:游离丛状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神经感觉末梢及环层小体;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单纯型和复杂型丛状感觉神经末梢、高尔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样末梢及肌梭。由于耳廓含有浅层和深层感受器,在耳穴治疗中如手法行针、耳穴按压、电脉冲、激光、磁力线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现的“得气”,可能是兴奋了多种感觉器尤其是痛觉感觉器,接受和传递各种感觉冲动汇集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然后,由该核传递冲动至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对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影响。 耳穴疗法减肥的优点 一是疗效显著。耳针最大的特点是见效甚快,耳针减肥亦是如此。施术后即由饥转饱,随后日渐消瘦,适度而止。 二是方便经济。耳针减肥时,一般不用扎针、埋针,而是使用压丸法。系将黄豆般大小的粘有小丸之胶布贴于耳,数分钟便可完成。 三是绝对安全。除使用埋针方有耳廓易致感染之虞外,采用耳穴压丸绝无副作用。 四是作用广泛。耳穴都有“一穴多用”的作用,进行耳穴减肥时,往往可以兼治其它疾患,可谓一石多鸟。 耳穴减肥简单,安全,方便,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上班族的朋友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耳穴减肥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上针灸、刺络拔罐、中药等,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每次治疗时间是15-20分钟左右,每次治疗间隔时间4-5天左右,这也根据每个的情况而定。 耳穴疗法取穴原则: 取穴原则就是指在用耳穴治病时选取耳穴的依据。当疾病确诊后,用哪些耳穴进行治疗?根据什么原则选择穴位?这是采用耳穴治疗疾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取穴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 取穴原则一般根据下列5个方面考虑。 一、按相应部位取穴:即根据人体的患病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耳穴)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取耳穴“胃”,肩关节周围炎取“肩”穴,胆囊炎取“胰胆”穴等。这种取穴方法,是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许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位的相应耳穴,绝大多数可以找到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往往可以获得立刻缓解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 二、按藏象辨证取穴:即根据祖国医学中藏象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例如,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又如治疗脱发,藏象学说认为“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来治疗脱发,又如治疗皮肤病,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机表里”,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按经络学说取穴:即根据经络学说取穴的方法。分为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 1.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面三焦穴的发现和命名也是这样来的,再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胆”穴来治疗。 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是动病”——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是动则病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其病主要由经脉传来,非本脏腑所生,故名“是动”。“所生病”——经脉病候的另一类,也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据行路径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所生病还有“牖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其病一般由本脏腑所生,并非经脉传来,故名“所生’。 。是动病”和“所生病’都是经脉及其所络属脏腑症候群,如手阳明大肠经的是动病为。大肠手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治牙齿痛和颈肿时可取耳穴“大肠”穴,又如手少阴心经的所生病为。心手步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故耳穴“心”可治疗目黄、胁痛、上肢的内侧面尺侧和掌中热痛等。 四、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是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是一致的。如交感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而命名的,又如肾上腺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肾上腺的功能而命名的。因此,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耳穴。如胃肠疾患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又如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 五、按临床经验取穴:按临床经验取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个(或某些)穴位对治疗某病有效,取而用之。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状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尖”、“结节”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 所以,每个病症取穴的多寡,应根据病情和上述5点取穴原则,进行全面考虑后选用。 影响耳穴疗法效果的因素: 如果你以为仅仅在耳朵上贴几下、按摩几下就能减肥美容,那就错了, 事实上耳穴疗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取决于4个基本因素: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 1、诊断明 诊断明是指要清楚地知道或懂得接受耳穴治疗的患者是患什么病,即对疾病要有明确的诊断.明代医家汪石山说:“既不认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问或获效,亦偶中耳!”,还指出:“病变无穷,灸刺之法也无穷”。我们古人就告诫要重视明确诊断,治法随证而变。 要想提高疗效,首先必须明确诊断,不仅要知道是患什么病,还应辩明虚实寒热。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决定配方和手法,否则就是无的放矢,根本谈不上什么疗效高低。 明确诊断,正确辨证(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等),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基础和前提,即它是提高耳穴疗效的第一个环节。 2、取穴好 取穴好是提高耳穴效果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地、灵活地运取穴原则。只有取穴对证,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3、穴位准 穴位准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穴位准不是指机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位扎准就算穴位准了,而是指在耳穴的这个区域内扎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不大,但有它一定的区域,往往是这个区域中的一点,穴位准指的是扎准这个敏感点。这就需要在扎针前仔细地用压痛法寻找其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法寻找其阳性反应,或用良导法探测其敏感点,然后再准确地扎在敏感点上。在临床治疗疾病时,不论是耳针或是耳压,要想提高疗效,就必须取准反应点,这已为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所证实。 4、手法对 手法对是指耳针手法、耳压手法等,重点从针刺方向、针感和刺激量3个方面加以论述。 1.针刺方向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病种选择针刺的方向,如针刺胃穴时,若是为了止吐(如防止晕车、晕船,或耳针麻醉作胃肠手术时的恶心呕吐),针尖应刺向贲门穴方向;若是为了治疗消化性溃疡,针尖应刺向十二指肠方向。临床经验证明,按这样的方向刺,疗效就较好。 2.针感耳针与体针一样,要求获得一定的针感,疗效才好,一般的针感是痛、胀、热、酸、麻等。有些病症则要求针感直达病所,疗效才佳。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牙痛、腰背痛等病,最好针感能到达病所。如用耳针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坐骨神经穴时,一般要求针感应使患肢有热感,或冷,或酸麻,或胀,或疼痛突然消失(或大大减轻)等感觉。若无上述针感则应调整针尖方向,或拔出针另寻敏感点针刺或捻转针(顺一个方向捻转或左右捻转),以获得预期针感。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若针感好,常可获得。针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3.刺激量因为刺激量=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故对各耳穴的刺激量就是指对各耳穴给予多大的刺激强度,以及刺激时间和留针时间的长短。我们对某一疾病进行临床辨证后,必须正确决定对各个耳穴的刺激量,这是耳针手法的重要组或部分。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是提高耳穴治病疗效的4个基本因素。只有认真抓住这个“四要素”,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介绍几种对肥胖症行之有效的耳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