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七节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一、耳郭的表面解剖为了正确地选取耳穴,必须熟悉耳郭的表面解剖。
1、耳轮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分。
2、耳轮脚耳轮与耳甲艇之间的沟。
3、耳轮结节耳轮外端的圆锥形突起。
4、耳轮尾耳轮末端钝圆的部分。
5、耳垂耳郭下部无软骨部分的称谓。
6、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7、对耳屏对耳屏下面的弧形隆起部分。
8、三角窝对耳屏与舟状窝之间呈三角形凹陷的部分。
9、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船形沟。
10、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腹面称对耳轮沟。
11、耳甲艇位于耳甲腔深面的部分。
12、耳甲腔位于耳郭与头部相连的凹陷部分。
13、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处。
14、耳大神经在耳郭后部,分布于耳郭及附近的皮肤。
15、枕小神经在耳郭后上部,分布于枕部及上段颈部皮肤。
16、面神经在耳郭正面上方,延展至耳屏前,分布于面部皮肤。
17、迷路神经在耳郭深处中央,延展至对耳屏,分布于耳、鼻、喉、面部。
18、颈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颈及后枕部皮肤。
19、上胸神经在对耳轮上脚的内缘,分布于上胸部皮肤。
20、下胸神经在对耳轮下脚的内缘,分布于下胸部及腹部皮肤。
21、交感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内侧,分布于内脏器官及四肢皮肤。
22、臀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臀部皮肤。
23、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臀部及下肢的后部皮肤。
24、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内,属阴经,主生殖、内分泌功能,位于三角窝前1/3的凹陷中。
25、外生殖器在三角窝外上角处,属阳经,主分泌,男性的尿道、前列腺,女性的子宫、附件均在此处取穴。
26、神门在三角窝内上角处,属阴经,主镇静、镇痛、消炎、抗过敏,位于三角窝前1/3的凹陷中稍偏外侧处。
27、内分泌在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属阳经,主免疫、消炎、抗过敏、抗风湿、促进性腺激素分泌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位于屏间切迹内0.5分处。
28、肾上腺在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属阳经,主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脱敏、镇咳、升压等作用,位于屏间切迹内0.5分处稍偏外侧处。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疗法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一系列疾病和症状的效果。
这个治疗方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自然疗法,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都有对应的耳穴。
这些穴位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耳朵上施加适当的刺激可以影响特定器官的功能,从而调整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按压、揉捻、针灸等方式进行刺激。
耳穴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经络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系统,贯穿于全身。
这些经络是运输气血和营养物质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就会导致疾病和不适。
耳穴被视为人体的微缩反射区域,刺激耳穴可以改善和平衡身体的能量流动,从而调节全身的功能。
耳穴疗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且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耳朵是人体上一个容易接触和处理的部位,不同于整体身体的治疗,耳穴疗法只需花费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即可完成。
这是一个无药物的治疗方法,能够避免对药物的依赖和可能的副作用。
应用耳穴疗法的过程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或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进行操作。
这些专业人士将根据病人的症状和需求,在耳朵上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
刺激方式可以通过按压、贴压、针灸、耳珠或耳穴贴等方式进行。
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反应调整。
耳穴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尤其在疼痛管理、戒烟、减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并改善身体和精神的平衡。
耳穴疗法还常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和症状。
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耳穴疗法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来改善身体健康。
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的患者,刺激特定的耳穴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和改善心理状态。
除了治疗疾病和症状,耳穴疗法还可以用于健康维护和预防。
许多人通过规律地按摩和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耳穴疗法】耳穴诊断图解及主治功能归类(收藏)
【耳穴疗法】耳穴诊断图解及主治功能归类(收藏)订阅话题阅读精华耳穴疗法有按摩、压丸、施灸、贴膏药、压迫等,被称为“绿色疗法”并非徒有虚名,它与埋针、耳穴针疗法相比,具有以下三大特点:安全、无创伤;操作方便;防病、治病兼顾。
适用范围广泛,既可消炎、解毒、泻火,又能补虚、升阳、止痛、麻醉、复苏等,疗效独特,但它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疾病或症状如果使用耳穴疗法,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耳穴疗法前应分清适用证和禁忌证。
耳郭分区示意图(正面)耳郭解剖示意图(正面)耳郭分区示意图(背面)耳穴定位及主治耳穴命名规律耳穴分布规律耳穴常用功能分类表1.调节神经系统2.调节内分泌类3.调节脏腑类4.提高机体应急能力类耳穴望诊除了望诊外,触诊也是耳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触摸按压,分辨耳部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以及患者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拒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望耳、触耳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双目平视,用拇指和示(食)指轻捏耳郭,用手触摸耳穴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右后左(即耳郭的解剖部位)进行。
在系统触摸耳郭各部位的基础上,右耳以肝、胆、十二指肠、阑尾为主,左耳以心、脾、小肠、大肠为主。
2.发现某处耳穴有可疑阳性反应物时,用示(食)指或中指顶住该部位,借助拇指力量做上提、下拉、外展等动作,使耳穴皮肤绷紧后松弛,松弛后再绷紧,仔细辨认阳性反应物,辨别真伪。
3.发现耳的皮下或皮内有可疑结节、条索状隆起等病理反应时,用拇指、示(食)指捻揉或前后左右用力触按,辨认其大小、硬度、边缘清楚与否、有无压痛及是否移动。
如有血管变化,应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异常扩张以及充盈血管的走向。
4.观察三角窝、耳甲艇部位,用中指顶起耳郭,并用探棒拨开耳轮脚或对耳轮下脚及耳轮,充分暴露望诊或触诊部位。
5.无论是望诊或触诊,都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在光线昏暗处或观察昏迷者的耳郭时,用手电筒照射耳郭背面,利用透出的光线进行耳诊。
耳穴
享!耳穴疗法概况耳穴疗法的定义耳穴疗法(耳针):是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生物全息根据生物全息规律,人体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如耳、面、舌、鼻、足、第二掌骨等局部,都是各个独立的“全息胚”,而且,具有全息胚的特性,是整体的缩小,并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疗法的发展简史利用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已有记载。
♣到明代已经出版了耳穴图谱。
♣清朝末叶,耳穴针灸随正统的针灸学的没落而几近湮没。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法国的医学博士P.Nogier在耳廓里发现了不少新穴位,并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耳朵穴位分布恰巧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学者萧月麟首次翻译成中文。
从此之後,耳针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学者在P.Nogier耳穴图的型础上将之丰富、发展。
有些甚至提出和他相反的意见。
♣中国学者在耳针的机理、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在耳针学的机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方面作出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有所创造和发明。
使耳针学内容更丰富和日益完备。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创造和发明是非常值得在这里介绍一下的:——陈巩荪等在耳穴探查,发现了穴位「电阻低、电位高」的特性,由此发明了一系到的耳穴探测机和治疗机器。
——管遵信发明耳穴染色法,使耳穴的探查从用电流表作模拟式的显示成为直观式的显示。
使耳穴的客观存在更具说服力。
——尉迟静和王惠伦发现「耳经络客观存在」,证实了古代经典所载:"十二经脉上络於耳" 的说法。
他们更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创立了耳廓经络图和耳背穴位贴压耳针已发展到了一个独立的学科1987年中国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制订并通过了耳穴标准化方案,耳穴开始走入规♣化的阶段。
耳 穴 疗 法
耳穴疗法一. 耳穴疗法的基本原理耳朵,并非是单一的听觉器官;耳廓虽小,却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
耳朵是整体的缩小,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通过经络连接到体内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耳穴的生物全息规律。
身体某个部位一旦发病,病理反应就会循着经络路线迅速传递到相关的耳穴上,在耳穴表面发现异常,如能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便会使病态逐渐退却,症状消失,病状痊愈。
二. 耳穴贴压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脾等诸多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而且对许多疾病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耳穴贴压疗法是耳穴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特点一是刺激效应稳定,灵活可靠,效果良好。
据对使用耳穴贴压疗法的500余篇报道分析,有效率均在80%以上。
二是以丸代针,刺激持久;耳穴贴压疗法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不用针刺,以丸代针,避免了针刺产生的疼痛和感染,且可将刺激物长久固定于耳穴上,每天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按压刺激,效应持续而稳定,同时还能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按压。
三是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不用针刺,不伤害人体组织,不会造成感染,基本无痛,也无刺伤内脏之虞,因而被人们称为“无痛苦、无创伤、无损害、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耳穴贴压疗法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耳穴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具有多种特色,治疗病症亦较为广泛,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近视、弱视以及失眠、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它也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方妙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在临床上,应根据情况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可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效。
三、治疗取穴原则(一)、依相应部位,如压痛取牙、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痛经取内生殖器。
(二)、依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取膀胱。
常用耳穴疗法(经典)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治则:清热止痛。常用强刺激按压法。
(一)牙痛
操作步骤: 1、取穴:口、屏尖、颌、牙、
神门。 2、配穴:牙痛兼有口臭、牙
龈红肿、嗳腐可加用胃、 大肠;兼有发热、恶寒、 咽喉痛加用耳尖、轮1、轮 2、轮3;牙痛兼有反复腰 膝酸软、五心烦热加用肾。
(一)牙痛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 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 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 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 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 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 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 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 廓正面,垂直施压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 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 3遍,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日1换。
胃、大肠;心肾不交者 加心、肾;心胆气虚者 加心、胆、肝;心脾两 虚者加心、脾;肝郁气 滞者加肝、三焦。
(二)失眠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 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 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 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准 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 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 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 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 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 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三)头痛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疗法①毫针法:毫针,直刺或横刺相应耳穴,进针前须先行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取穴进针。
进针后,小幅度捻转或提插,并留针,留针时间根据需要决定(见毫针)。
最后出针,并压迫片刻,以免出血。
②皮内针法:先将耳穴部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将揿针埋于耳穴处,再在埋针处贴一小块胶布(见皮内针)。
③三棱针法(见三棱针)。
④皮肤针法(见皮肤针)。
⑤艾条温和灸法(见艾条灸)。
⑥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
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
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
一般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钟左右。
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配图1、耳中(膈) HX1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 HX2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 HX6、7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耳穴疗法
中医外治法之耳穴疗法的临床使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灵枢·口问篇》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通于耳”,可见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形于耳,许多经脉注入于耳,耳和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一、主要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好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使用于临床。
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有一定规律,且耳穴疗法无需特殊设备,费用低廉。
3、副作用少耳穴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也无滞针等现象。
如若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生。
二、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1.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1.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患肢痛,麻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1.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1.4各类晚期疾病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腹肌痉挛、面肌痉挛等。
4、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清病、荨麻疹等,耳穴疗法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概念:耳穴是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内脏依靠经络在耳郭上的特定反应点(区)。
它能反映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以,可利用耳穴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一、耳郭解剖标志耳轮、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下脚和上脚)、耳屏、对耳屏、屏上切迹、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舟、三角窝、耳甲(耳甲艇、耳甲腔)、外耳门、耳垂、耳背沟。
二、耳穴分布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规律犹如子宫内的胎儿倒置位:耳垂→头面部,对耳屏→头、脑、神经中枢,屏轮切迹→脑干,耳屏→鼻、鼻咽部、咽喉,屏上切迹→外耳,对耳轮体→躯干、运动系统,对耳轮下脚→臀部、坐骨神经,对耳轮上脚→膝部、小腿,耳舟→上肢,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膈肌,耳轮脚周围→消化道,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屏间切迹→内分泌。
三、耳穴命名原则㈠、解剖名称:如眼、肺、小肠、xx、膝、乳腺等。
㈡、神经系统:脑、脑干、丘脑、额、颞、顶、枕、交感、迷走神经(耳中穴)、坐骨神经、皮质下区、神门、兴奋等。
㈢、内分泌系统:脑垂体、内分泌、甲状腺、肾上腺、卵巢、促性腺激素、睾丸、胰腺等。
㈣、五脏六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等。
㈤、临床经验:耳鸣沟、平喘、饥点、快活穴、冠心沟、腹水区、过敏区、肿瘤特异区等。
㈥、其他:如耳中、屏尖、肝阳、轮1~6等。
四、耳穴定位常用耳穴:耳郭前面160余个,背面36个。
根据耳穴分布规律和耳穴图,都能找到。
为方便起见,再补充以下内容:㈠、耳垂xx划分法:自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再将第一条水平线分成三等分,从各等分交点向下作两条垂线,由上而下、由内向外把耳垂分成1、2、3、4、5、6、7、8、9等九个区。
㈡、轮1~轮6定位法: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五等分,自上而下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五、耳穴功能耳穴既可帮助定位诊断,又能治疗甚至预防病症。
但每个耳穴功能复杂,牵涉西医、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
传统保健疗法耳穴疗法
群。主治: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可协助诊断消化、神
经、心血管系统疾病。此穴还具有消炎、消肿、止汗、止痛、缓解
腹胀作用。治疗腹胀疼痛可用耳穴“皮质下”配经络穴“足三里”
6、垂体 :对耳屏内壁的底部。治疗侏儒症、肢端肥大症、尿崩
症、产後宫缩不佳、性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
2021/10/10
27
将对耳屏内侧分为两等分:腮腺往下0.2公分睾丸穴(卵巢)主治: 生殖系统疾病、头痛。
8、丘脑 :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主治:单纯性肥胖、嗜睡症、 水肿、内分泌紊乱。
丘脑与睾丸二分之一处:兴奋点。主治:嗜睡症、遗尿、阳萎、肥 胖病。
9、脑 :对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失眠、多梦、眩晕、耳鸣 、哮喘、疼痛性疾病。
2021/10/10
33
对耳轮穴位
对耳轮相当于人体躯干。
分为13个区 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份; ①上1/3再分上、下两等分,下1/2 为对耳轮3区,上1/2左右各等分为 对耳轮1、2区;②中1/3对耳轮4区 ③下1/3为对耳轮5区 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份, 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 对耳轮7区 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 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分,再沿对耳轮 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3/4, 前上2/5为8区,后上2/5为9区, 前中 2/5为10区, 后中2/5为11 区,前下1/5为12区,后下1/5为 13区
对屏尖=腮腺。对耳屏,腮腺和脑干。轮屏切迹只有一个穴是脑干
脑干和腮腺的中点是脑垂体。减肥必贴穴是主穴,脑垂体=缘中
平喘:在腮腺穴前下方约0.2厘米处
2021/10/10
28
耳穴疗法入门
咽喉
(TG—— 3)
主
咽喉
治
作
用
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 即耳屏3区。
声音嘶哑、咽炎、 扁桃体炎。
内鼻
(TG—— 4)
主
治
内鼻
作
用
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
鼻炎、上颌
窦炎、鼻衄。
4
对耳轮部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体部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是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分。对耳轮垂 直走向的主体部分,称为 “对耳轮体部 ”;对耳轮上部分叉而呈 “F”状,其向上分叉的一支称“对耳轮上脚”, 向下分叉的一支称 “对耳轮下脚”。
(十四)轮屏切迹——对耳 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十五)耳甲——是由对 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 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 成凹窝。
(十六)耳甲艇——耳 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十七)耳甲腔——耳轮 脚以下的耳甲部。
(十八)耳垂——耳郭最 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三、耳穴的分布规律
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 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臀部
对 耳
对耳轮下脚 轮
下 脚 分 布 着 与 臀 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
躯干
对
耳
轮
体
部
对耳轮 体部
分 布 着
与
躯
干
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
盆腔
三
三角窝
角 窝
分
布
着
与
盆
腔
、
内
生
殖
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甲 艇 , 与 胸 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 集 中 在 耳 甲 腔 。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概念:耳穴是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内脏依靠经络在耳郭上的特定反应点(区)。
它能反映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以,可利用耳穴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一、耳郭解剖标志耳轮、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下脚和上脚)、耳屏、对耳屏、屏上切迹、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舟、三角窝、耳甲(耳甲艇、耳甲腔)、外耳门、耳垂、耳背沟。
二、耳穴分布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规律犹如子宫内的胎儿倒置位:耳垂→头面部,对耳屏→头、脑、神经中枢,屏轮切迹→脑干,耳屏→鼻、鼻咽部、咽喉,屏上切迹→外耳,对耳轮体→躯干、运动系统,对耳轮下脚→臀部、坐骨神经,对耳轮上脚→膝部、小腿,耳舟→上肢,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膈肌,耳轮脚周围→消化道,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屏间切迹→内分泌。
三、耳穴命名原则㈠、解剖名称:如眼、肺、小肠、子宫、膝、乳腺等。
㈡、神经系统:脑、脑干、丘脑、额、颞、顶、枕、交感、迷走神经(耳中穴)、坐骨神经、皮质下区、神门、兴奋等。
㈢、内分泌系统:脑垂体、内分泌、甲状腺、肾上腺、卵巢、促性腺激素、睾丸、胰腺等。
㈣、五脏六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等。
㈤、临床经验:耳鸣沟、平喘、饥点、快活穴、冠心沟、腹水区、过敏区、肿瘤特异区等。
㈥、其他:如耳中、屏尖、肝阳、轮1~6等。
四、耳穴定位常用耳穴:耳郭前面160余个,背面36个。
根据耳穴分布规律和耳穴图,都能找到。
为方便起见,再补充以下内容:㈠、耳垂九区划分法:自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再将第一条水平线分成三等分,从各等分交点向下作两条垂线,由上而下、由内向外把耳垂分成1、2、3、4、5、6、7、8、9等九个区。
㈡、轮1~轮6定位法: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五等分,自上而下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五、耳穴功能耳穴既可帮助定位诊断,又能治疗甚至预防病症。
但每个耳穴功能复杂,牵涉西医、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
中医实用耳穴疗法
中医实用耳穴疗法肖继名整理:2021年12月25日:1.耳穴的分布: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居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2.耳穴的选穴方法(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根据脏腑学说,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
如脱发取"肾"穴,因肾其华在发。
皮肤病取"肺"、"大肠"穴,因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
(3)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脉的循行及其和内脏的联系选取穴位。
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因膀胱经和胆经循行经过坐骨神经痛的部位。
牙痛取"大肠"穴,因大肠经循行经过牙齿等。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等。
(5)按临床经验选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
3. 操作方法(1)毫针法①定穴和消毒∶以选定的耳穴为针刺点(包括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所测得的敏感点)。
针刺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可先用2%碘酊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进针。
②体位和进针∶一般采用坐位,年老、体弱、病重及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
针具选用0.3~0.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进针时,医者左手拇、食两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的疼痛。
耳穴疗法
【肾上腺】 部位: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 功效:有调节血管、抗感染、抗休克、抗过敏、止血等作用。 主治:低血压、休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毛细血管出 血、渗出、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镇咳、平喘。 【内鼻】 部位:耳屏内侧下1/2处。 治疗:感冒、鼻炎。 【咽喉】 部位:耳屏内侧上1/2处。 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
六、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 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儿童、年老体弱、孕 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 者慎用。 6、埋籽法可隔3-7天一次。急性病,可两侧耳穴同用;慢性 病,每次用一侧耳郭,两耳交替。
中医适宜技术
——耳穴疗法
主治中医师 郑 磊
中医药的医疗服务以简便验廉为特点,“简”就是用药简 单、方法简单。“便”就是药用取材十分方便、操作方便。“ 验”就是疗效确切,可反复验证,并且十分灵验。“廉”就是 花钱少,便宜,十分经济。 目前社区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中草药,针刺,灸法 ,推拿,火罐,刮痧,中药外敷,中药熏洗,耳穴治疗等。 耳穴治疗优势:疗效好,见效快,药具携带方便,感染率小,花费低
耳廓视诊规律总原则为:急性期色泽多发红。 慢性期色白凹或隆,无脂溢及光泽。 炎症易擦脱屑。 癌肿结节状隆起或点状暗灰色。
触诊法
疾病发生后,相关耳穴的痛点即形成,耳廓压 痛敏感点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痛点的形成和消 失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关系。
急性炎症,痛症,肿瘤,压痕反应最明显,压点各穴能 反映病变所在部位。
耳穴疗法ppt课件
胆囊区、网球肘、 聪明穴、多梦区、 睡眠深沉穴、肿瘤特 异区(有重要诊断价值)。
耳穴疗法
㈦ 其他穴位—不 能按上述原则命名 的穴位。
耳尖、肝阳、 耳中、屏尖、 目1、目2、轮1~6 等都有各自的诊 断和治疗作用。
耳穴疗法
八、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 机体与耳穴之间,有神经、体液、血液、 生物电等密切联系。患病时,相应的耳穴可 出现颜色、形状、感觉的异常和电阻变低等改 变。因而该穴又称阳性点、压痛点、低电阻点 和治疗点。 研究发现病情加重时,反应点扩大成片或 区;疾病痊愈后,该耳穴上遗留永久性病理痕 迹。
师、教授、博导。 ★ 从事耳医学36年。勇于探索、
善于发现耳穴的奥秘。 ★ 曾任全军针灸专家组组长,美
国国际耳医学培训中心总裁。 总结了全球不同人种、病种耳 穴反应规律、治疗配方。 ★ 现任美国中西医结合自然医学 院和大西洋中医学院教授。
耳穴疗法
三、特点 1、适应症广 遍及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的疼 痛性、炎症性、过敏性、功能性甚至器质性病 症。黄丽春统计,有效率在83~99%之间的病症 约200余种。 2、方法多 按揉、贴压、艾灸、针刺、封 闭、放血等,可灵活选用。 3、操作简便 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 举例:冻伤 。
肠。
耳穴疗法
㈢ 按神经名称命名
脑干、交感、坐骨
神经、枕小神经点
㈣ 按内分泌腺命名
脑垂体、肾上腺、 卵巢、睾丸、胰腺
耳穴疗法
㈤ 按特定功 能命名
过敏区 升压点 便秘点 动情穴 饥点 耳鸣沟 心律不齐沟 肿瘤特异区
耳穴疗法
㈥ 耳背穴
按相应部位和特 定功能命名。 颈三角区、坐骨神 经三角区(治坐骨神
耳穴疗法
十、耳穴治疗方法 用压痛棒﹙火柴头代替﹚或耳穴电测仪在病变 投射区认真寻找阳性点或区,选下列治法。 ㈠ 点按法—用钝性细棒点压1~3分钟,疼痛 性、功能性病症多能立即见效; ㈡ 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 子、王不留籽、磁珠﹚于压痛点,嘱病人自行按摩2 ~3次/日,贴压物3~7天取下,更换穴位,5次为 一疗程。隔1~2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刺激一 个区,比针刺一个点疗效好。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概述 (1)一、耳郭的解剖 (2)1.耳郭正面的解剖名称 (2)2.耳郭背面的表面解剖名称 (2)二、临床常用耳穴的分布、定位与主治病症 (3)1、耳穴分布的一般规律 (3)2、定位方法 (3)3、耳穴的定位 (4)三、常用诊断方法 (7)(一)望诊法 (7)(二)触诊法 (15)(三)压痛法 (15)(四)电测法 (16)四、耳针施术方法 (18)(一)毫针刺法 (18)(二)耳压法 (18)(三)耳穴放血法 (19)附耳穴图 (20)概述所谓耳穴疗法就是借助于耳郭进行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的一种方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以耳进行诊治疾病的记载。
1946年美国人Potter.F.L 曾报道先天两肾的发育情况与耳壳的形态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到了1957年法国医师P.Nogier认为耳的外形恰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并将他关于形如倒置婴儿投影的耳穴分布图公诸于世,由此而引起了医学界对耳穴疗法的极大重视,并很快形成一种研究耳穴疗法的热潮。
近几十年来,医务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发展了耳穴疗法,耳穴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为了适应国际间耳穴疗法学术交流活动的需要,中国自1982-1987年,先后4次召开“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草案)专题研讨会,最后于1987年6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国际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基本通过。
详见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草案)穴区分布示意图4—1。
由于耳穴疗法具有适应证广泛、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无痛或少痛等优点,且具有诊断、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等特点,因此耳穴疗法不仅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而且也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下面仅就耳郭表面的解剖名称、常用耳穴的分区、位置、主治、病证、配穴原则及常见病的治疗经验等加以介绍。
一、耳郭的解剖耳郭为外耳的一部分,其外形凸凹不平,凹面(正面)向前,凸面(耳背)向后,耳郭的下1/5-1/4无软骨支撑,仅为充满脂肪与结缔组织的皮垂,俗称耳垂。
耳穴疗法ppt课件
-
17
十、耳穴疗法的手法
1、对压法 2、直压法 3、点压法 4、揉按法
-
18
十一、注意事项
1、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避免贴压物贴敷 张力低和皮肤感染。对氧化锌胶布过敏者 ,可改用其他膏药贴压,同时配合刺激肾 上腺、风溪等耳穴。
2、夏季因多汗贴压时,不宜过长;耳廓有 冻疮、炎症时不宜贴压。
3、贴压后疼痛较甚时,一般只要局部稍放 松一下胶布或移动位置即可。
下面是10种手法的功效简介:
● 青龙入云:耳廓正面疏通经络气血,为整套耳穴按摩操开功启后 ,发挥由表入里的启动功效。
▪ 白虎下山:耳背激发五脏经气,稳定血压水平。 ▪ 双凤展翅:三角窝、对耳轮上脚防治生殖系统及手足病变。 ▪ 猿猴摘果:耳尖疏通全耳经脉气血,健耳强肾。 ▪ 神龟探海:耳甲腔、耳甲艇强化脏腑器官功能,防治脏腑病变。 ▪ 二龙戏珠:耳屏防治感冒、鼻炎,提高免疫力、抗病力。 ▪ 黄蜂入洞:外耳道口防治呼吸器官疾病,调节五脏六腑及内分泌之
(一)、内科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便秘、 腹泻、消化不良等。
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感冒等。
3、循环、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低血 压、心律失常等。
4、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失眠、多梦、忧 郁、头痛等。
5、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等。
10
6、泌尿系统疾病: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 等。
-
19
4、孕妇贴压时,宜用轻刺激手法。对习惯 性流产者,尤应慎用,一般避免应用子宫 、盆腔等耳穴。
5、耳压时,耳穴一次不宜选用过多,一般 以3-8个为宜。
6、贴压后患者自行按压时,切勿揉搓,以 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同毫针的注意事项
因耳廓结构特殊,血循差易 感染一旦感染轻者可外涂碘
2.严格消毒
伏或2.5%碘酒;重者加用抗
生素
3.肢体活动障碍患者耳针留针期间配合活动肢体
常见病的治疗取穴
一、小儿发热 耳尖 神门 大肠 肺 皮质下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二、小儿遗尿
膀胱 尿道 肾 皮质下
每日按压3次,每次30下
七、颈椎综合征 神门 内分泌 肝 颈椎
每日按压3次,每次20~30下 八、戒酒 咽喉 胃 心 脾 皮质下 神门 内分泌
每日按压3~5次,每次5分钟
九、性功能障碍 内生殖器 外生殖器 皮质下 肝 肾 每日按压3次,每次20~30下
十、乳腺增生病
肝 内分泌 胸 胸椎 缘中 每日按压3次,每次20~30下
三、小儿益智 耳尖 肾 心 脾 皮质下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四、小儿肥胖 大肠 小肠 喷门 外鼻(饥点) 三焦 内分泌 脾 肺 每次选4~5穴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五、考试综合征 心 脾 皮质下 枕 神门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六、小儿生长痛 肾 缘中 膝 髋 踝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
Helix tubercle
耳
轮
Helix
耳轮结节 耳轮脚Helix Crus 耳轮尾Helix cauda
对耳轮 对耳轮体 Antihelix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耳 屏
对耳屏
三角窝 Triangular fossa 耳舟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轮屏切迹 耳 甲 耳甲艇 耳甲腔
【实施程序】
一、健康评估 二、用物准备
三、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效果评价
病证举例 -----痛经
取穴:
内生殖器(子宫): 三角窝前1/3凹陷处 下脚端(交感):对耳轮下脚与对耳轮内侧交界处 肾:耳甲艇中,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 方法:埋子 程序:评估 固定 3 天1 次 取穴 按压 消毒 整理 埋子
Ear Acupuncture Therapy
教学目标
1.掌握耳穴疗法的定义 2.掌握6个常用耳穴的定位
3.熟悉耳穴疗法的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
4.了解耳穴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概述】
一、定义
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
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 足太阳-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 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 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耳部存在十二经脉相应的路线
耳
垂
三、耳穴的分布
耳穴 分布与耳廓上的腧穴 阳性反应点 刺激点
耳穴分布规律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 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 与内脏对应的穴位 (消化系统特点) 耳垂、对耳屏 耳舟
对耳轮
耳甲
阳性反应点” 如压痛、变形、变色、 水疱、结节、丘疹、凹 陷、脱屑、电阻降低等。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十一、更年期综合征 内生殖器 内分泌 皮质下 肾 每日按压3次,每次20~30下
十二、抑制便意
大肠 直肠
小
结
耳穴疗法概述 常用耳穴定位 耳穴疗法的实施程序
手 六 阳 经 与 耳 的 关 系
手阳明
足阳明
手少阳
足少阳
手太阳Leabharlann 足太阳耳尖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耳尖:
定位:将耳轮向耳屏对
折时,耳部上尖
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
目赤肿痛等。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肾上腺: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 尖端。 主治:急性炎症/休克 过敏/低血压。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皮质下: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对耳屏。
主治:神经精神障碍 各种慢性病。
五、耳穴疗法的探查方法及刺激种类
下脚端(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与对
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
失调,痛经。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子宫(精宫):
定位:三角窝耳轮内侧
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
痛经、遗精等。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神门:
定位:三角窝外1/3处, 对耳轮上、下脚 交叉前。 主治:失眠、多梦、 炎症、咳喘、 眩晕等。具有解毒、镇静、止痛的功效。
1.探查法
观察法 按压法 电阻测定:“良导点”
2.刺激方法
毫针、电针、埋针、压籽、刺血、水针、磁疗、 光针、按摩、温灸法等。
六、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疼痛 炎症 禁忌症 耳廓有局部病变 孕妇 过敏 代谢病 慢性病等
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慎用。
七、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 2.按脏腑辨证 3.按经络辨证 4.按现代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