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级分期
高血压分期分级
男性大于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胆固醇(TC) >5.72ml/L(220mg/dl),或LDL-C> 3.3mmol/L(130mg/dl),或HDL-C< 1.0mmol/L(40mg/dL);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 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腹围:男性≥ 85cm、女性≥80cm),或体重指数(BMI)>28kg/㎡; hCRP≥1mg/dL;缺乏体力活动。 左心室肥厚(ECG或B超);颈动脉超声证实有动脉粥 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CREA轻度升 高:男性115-133umol/L、女性107-124umol/L;微 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男性≥22mg/g、女性≥31mg/g。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 病肾病、CREA升高男性搞过133umol/L或女性超过 124umol/L、临床蛋白尿>300mg/24h);血管疾病 (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用于分层的靶器 官损害 用于分层的并发 症
左心室肥厚(ECG或B超); 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I 高:男性115-133umol/L、 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男性≥22mg/g、女性≥31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缺 病肾病、CREA升高男性搞 124umol/L、临床蛋白尿> (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 (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低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压 2级
中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舒张压(mmHg)
<80 80-89 90-99 100-109 ≥110 <90
层标准
3级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高血压-分类和分期
颅内出血
2.脑的病变
脑软化:脑细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和痉挛,局部脑组织发生贫血性梗死, 液化,形成质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脑组织内可出现多数小软化灶,即 微梗死灶。坏死脑组织由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因病灶较小,一般不引起 严重后果。
4.视网膜的病变
Ⅰ级: 视网膜动脉变细 Ⅱ级: 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
脉交叉压迫; Ⅲ级: 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 Ⅳ级: 出血或渗出物伴有视神
经乳头水肿
4.视网膜的病变
正常人视网膜
高血压患者视网膜
高血压靶器管损害
视网膜
小动脉痉挛、硬化、视网膜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心脏发生上述病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临床患者血压升高明显。
高 血 压 所 致 的 心 脏 代 偿 性 肥 大
高血压导致的心肌肥厚
左心室向心性肥 大 室壁增厚达 1.5-2cm,重量可 达400克以上。
心脏病变
向心性肥厚的高血压心脏 VS 正常心脏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
高血压病的病因分类
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95%)
继发性高血压(5%)
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的血 压升高,遗传因素(约 75%),又分为良性和 急性。
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升 高
内分泌疾病
肾脏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 胞瘤
各种肾炎、肾动脉狭窄、 糖尿病肾病
2、动脉硬化期
(1)细动脉硬化
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细动脉玻璃 样变最易累及肾的入球动脉和视网膜动脉。
高血压分期分级
高血压分期分级高血压分期分级1、概述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对于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高血压的分期和分级系统能够帮助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决策,并评估患者的风险。
2、分期系统2.1 前高血压在血压超过正常范围但未达到高血压阶段之前,被称为前高血压。
此阶段通常伴有较高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2.2 高血压阶段1高血压阶段1是指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80-89 mmHg之间的情况。
2.3 高血压阶段2高血压阶段2是指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的情况。
此阶段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降低其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3、分级系统3.1 分级为A、B和C在高血压的分级系统中,分为A、B和C三个等级,用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3.2 分级A分级A指血压在正常范围之上,但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低的患者。
3.3 分级B分级B指血压在高血压阶段1范围内,或者在高血压阶段2但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低的患者。
3.4 分级C分级C指血压在高血压阶段2范围内,且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高的患者。
此类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降低风险。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血压测量记录表- 饮食控制指南- 运动计划表- 药物治疗方案5、法律名词及注释- 高血压: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的情况。
-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 心血管病: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等。
ctcae血压分级标准
ctcae血压分级标准
CTCAE(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不良事件通用术语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标准
术语表。
CTCAE中包含了对不同严重程度的不良事件进行分级的标准,包括血压升高的分级标准。
根据CTCAE的标准,血压升高的分级标准如下:
分级为1级,轻度升高,临床干预不需要,例如收缩压为140-159mmHg,舒张压为90-99mmHg。
分级为2级,中度升高,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例如收缩压为
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
分级为3级,严重升高,需要立即治疗,例如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分级为4级,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治疗,例如收缩压升高至
≥210mmHg,舒张压升高至≥120mmHg。
这些分级标准可帮助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患者在临床试验中出现的血压升高进行准确评估和记录。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评估和记录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对于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需要根据CTCAE的标准对患者的血压升高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和记录,以指导临床决策,并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2023版血压危险分级标准
2023版血压危险分级标准2023版血压危险分级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高血压,血压危险分级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2023年的最新版本中,我们将血压分为五个等级,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血压的危险程度。
第一级:正常血压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SBP)小于120毫米汞柱(mmHg)和舒张压(DBP)小于80 mmHg。
这个等级表示您的血压处于理想的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
然而,即使在正常血压范围内,定期检查血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早发现任何潜在问题。
第二级:正常高值正常高值血压范围是SBP在120-129 mmHg之间和/或DBP在80-84 mmHg之间。
这个等级表示您的血压略高于正常范围,但仍然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
然而,与正常血压相比,正常高值血压可能意味着您将来可能患上高血压。
建议您采取一些生活方式改变,如减轻体重、改善饮食和增加运动。
第三级:高血压1级高血压1级是指SBP在130-139 mmHg之间和/或DBP在85-89 mmHg之间。
这个等级表示您已经进入了高血压的早期阶段。
虽然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和管理。
医生可能会建议您采取一些生活方式改变,并可能开始药物治疗来控制您的血压。
第四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2级是指SBP在140-159 mmHg之间和/或DBP在90-99 mmHg之间。
这个等级表示您的高血压已经进一步升级,并且存在更高的健康风险。
医生通常会建议您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以控制您的血压。
第五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3级是指SBP大于或等于160 mmHg和/或DBP大于或等于100 mmHg。
这个等级表示您的高血压已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并且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
医生通常会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您的血压。
此外,生活方式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控制您的血压并减少健康风险。
高血压病分级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病分级及危险分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血压病分级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头号杀手。
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所提高,生活饮食的放纵。
越来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压病,知道高血压分级标准,有利于我们治疗高血压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8岁以上的成年人,无论性别,只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高血压病。
第一级血压为140~159/90~99mmHg,第二级为160~
179/100~109mmHg,第三级为≥180/110mmHg。
此外,患者是否合并相关严重并发症是衡量高血压危害度更为重要的指标,也分为三个危险层。
低度危险者是指单纯高血压病人,无胆固醇和血糖升高,无左心室肥厚、蛋白尿、脑动脉硬化等合并症。
中度危险者通常是指,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升高,伴有左心室肥厚、蛋白尿,这样的患者必须坚持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并且至少半年检查一次心脑肾等靶器官。
重度危险者指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升高和患有糖尿病,并存在心衰、肾衰、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及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合并症。
此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联合用药,必须坚持至少每3个月检查一次靶器官。
以避免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高血压病主要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心脏冠状动脉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硬化等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因此,对于高血压,我们要积极预防及治疗。
高血压病分级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病分级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头号杀手。
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所提高,生活饮食的放纵。
越来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压病,知道高血压分级标准,有利于我们治疗高血压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8岁以上的成年人,无论性别,只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高血压病。
第一级血压为140~159/90~99mmHg,第二级为160~179/100~109mmHg,第三级为≥180/110mmHg。
此外,患者是否合并相关严重并发症是衡量高血压危害度更为重要的指标,也分为三个危险层。
低度危险者是指单纯高血压病人,无胆固醇和血糖升高,无左心室肥厚、蛋白尿、脑动脉硬化等合并症。
中度危险者通常是指,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升高,伴有左心室肥厚、蛋白尿,这样的患者必须坚持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并且至少半年检查一次心脑肾等靶器官。
重度危险者指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升高和患有糖尿病,并存在心衰、肾衰、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及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合并症。
此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联合用药,必须坚持至少每3个月检查一次靶器官。
以避免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高血压病主要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心脏冠状动脉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硬化等的患病率及
死亡率。
因此,对于高血压,我们要积极预防及治疗。
高血压分级最新标准
高血压分级最新标准高血压,是指在心脏搏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隐患。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科学的分级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的分级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
最新的高血压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来进行划分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一期、高血压二期和高血压三期。
其中,正常血压的收缩压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正常高值的收缩压在120-129mmHg之间,舒张压低于80mmHg;高血压一期的收缩压在13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高血压二期的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高血压三期的收缩压高于160mmHg,舒张压高于100mmHg。
根据不同的高血压分级,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正常血压和正常高值的患者,主要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高血压一期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非药物治疗,如改变生活方式、限制钠盐摄入、增加钾、钙和镁的摄入等。
对于高血压二期和高血压三期的患者,则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使用。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科学的分级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最新的高血压分级标准,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共同维护自己的健康。
高血压分级标准
高血压分级标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中国高分级标准正常:<120m m H g和舒张压<80m m H g 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收缩压≥140m m H g或舒张压≥90m m H 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 m H g或舒张压≥110m m H 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 m H g和舒张压<90m m H g 危险分层标准:危险因素:吸烟;血>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肥厚(或超声心电图);或/和轻度升高;超声或X线证实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血运重建术后、);(、、);(、血肌酐升高>dl);(、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
肌力分级:6级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高血压饮食及注意事项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应少吃盐,高钠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
患者应多补钾,含钾丰富的食物有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
高血压的饮食中,有许多的讲究:大家一起来学习下吧!高血压饮食1. 1豆类:无论红小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只要是豆类含钾都十分丰富,大豆制品中的豆腐含钙和镁也较为丰富,因此,豆腐是高血压病人每天都应当吃的食物。
高血压证据分级标准
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压长期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一定的证据分级标准来进行分类和指导,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和疾病管理。
以下是关于高血压证据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或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在一般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分布,但为了临床管理的需要,将高血压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2.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29mmHg和(或)舒张压80-84mmHg;3. 正常高血压阶段1: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4. 高血压阶段2: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高血压的证据分级标准高血压证据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血压水平、心脏靶器官损害和危险因素。
具体内容如下:1. 血压水平血压水平是判断高血压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来进行分级。
根据不同的血压水平,可以将高血压分为3个等级:- 一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 二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9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100-109mmHg之间;- 三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2. 心脏靶器官损害心脏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表现之一,包括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根据心脏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可以将高血压分为3个等级:- 无心脏靶器官损害;- 有心脏靶器官损害,但无左心室肥厚;- 有左心室肥厚。
3. 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指与高血压相关的其他疾病和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肥胖等。
根据危险因素的情况,可以将高血压分为3个等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 有1个或2个其他危险因素;- 有3个或3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分级分期
高血压病(分级与分期)高血压病•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分期•一期无器质性改变的表现•二期至少有下列器官损害表现之一:• 1、左室肥厚(X光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眼底:视网膜动脉普遍或局限性狭窄• 3、肾:微量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2-2.0mg/dl)• 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主动脉、骼动脉和股动脉)的超声和放射学证据•三期由于靶器官损害出现症状和体征,包括:• 心: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 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 肾:血浆肌酐浓度>2.0mg/dl,肾功能衰竭• 眼底:视网膜出血和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血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栓塞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mmHg)•类别收缩压 舒张压•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 <130 <85•正常高值130~139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140<90•亚组:临界高血压140~90<90。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
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一、前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了规范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我国医学界不断更新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2023版的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的内容1.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类根据2023版的标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类如下:- 正常: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29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1级: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高血压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2. 分类的临床意义不同分类的高血压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有着不同的影响。
早期的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未经治疗将会增加发生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分类和治疗至关重要。
3. 分类的治疗建议基于不同的高血压分类,对患者的治疗建议也不同。
针对高血压1级和2级患者,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例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少饮酒等。
而对于3级高血压患者,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更多种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4. 分类的变化与影响2023版的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相比于上一版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医务人员需要尽快了解并掌握新的分级标准,以便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更为精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5. 需重视的问题在使用高血压分级标准时,需要注意一些需重视的问题,比如患者的个体差异、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治疗的实际效果等。
只有全面分析患者的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结语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高血压分类及风险分层
高血压分类及风险分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为
了更好地进行防治和管理,医学界对高血压进行了分类及风险分层。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的分类以及如何进行风险分层。
高血压的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高血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正常血压:收缩压(SBP)小于120 mmHg,舒张压(DBP)小于80 mmHg。
2. 正常高值:SBP在120-129 mmHg之间,DBP小于80 mmHg。
3. 高血压阶段1:SBP在130-139 mmHg之间或者DBP在80-
89 mmHg之间。
4. 高血压阶段2:SBP大于等于140 mmHg或者DBP大于等于90 mmHg。
5. 高血压危急阶段:SBP大于180 mmHg且/或者DBP大于
120 mmHg。
高血压的风险分层
根据个体的高血压情况和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以将患者的风险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低风险:无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病,血压控制良好。
2. 中风险:存在轻度心血管疾病或多个危险因素,或者血压控制不佳。
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并优化治疗方案。
3. 高风险:存在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或多种危险因素,且血压较难控制。
需要综合治疗措施,并定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随访。
4. 极高风险: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多种高危因素,或者有血压危急阶段。
需要紧急治疗和密切监护。
总结
高血压的分类及风险分层对于判断疾病严重性和制定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定期检测血压,了解自己的高血压类型,并根据风险分层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其他危险因素血压水平1级2级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低中高1-2个危险因素中中极高危≥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高高极高危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危险因素: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肌力分级:6级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高血压饮食及注意事项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应少吃盐,高钠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期
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期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订了新的18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见下表1)
表1: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2)中明确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指出收缩压在120~139 mmHg或舒张压在80~89 mmHg为高血压前期。
表2: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JNC7)中血压水平定义及分类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
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见下表3)
表3: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表4: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标准
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标准
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标准如下:
高血压分级:
1.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三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高血压危险分层:
1.低危:一级高血压,无危险因素。
2.中危:一级或二级高血压,伴有1-2个危险因素。
3.高危:二级或三级高血压,伴有≥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4.很高危:高血压合并临床合并症或糖尿病。
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肥胖等。
靶器官损害包括: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肾功能受损等。
临床合并症包括:脑血管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标准是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醒患者积极关注自身健康,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坚持长期规律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病人分层标准
高血压病人分层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病人,医学界提出了一套高血压病人分层的标准。
这一标准根据病人的血压水平和存在的并发症来进行划分,旨在为不同层次的病人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病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正常血压:指血压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收缩压在90-119mmHg之间,舒张压在60-79mmHg之间。
2. 高血压前期:指血压水平稍高于正常范围的人群,收缩压在12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
这一阶段的病人需要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改变,如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以预防高血压的发展。
3. 一级高血压:指血压水平进一步升高的病人群体,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
这一阶段的病人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
4. 二级高血压:指血压水平较高的病人群体,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
这一阶段的病人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血压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根据血压水平进行分层外,高血压病人还可以根据存在的并发症来进行分层。
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等。
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将高血压病人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无并发症:指高血压病人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的情况,仅仅是血压升高。
这类病人通常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有轻度并发症:指高血压病人出现轻度的并发症,如轻度心脏病、轻度脑血管病等。
这类病人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有中度并发症:指高血压病人出现中度的并发症,如中度心脏病、中度脑血管病等。
这类病人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特殊治疗。
2021年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
2021年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如下: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为收缩压120~139mmHg和舒
张压80~89mmHg,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
≥90mmHg。
高血压分为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
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
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如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2.0mg/dl)、血
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和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水肿)。
因此,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将其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四个等级。
其中,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属于低危,有1-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属于中危,有≥3
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属于高危,有并发症的患者属于极高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分类、危险分层与治疗原则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征候群,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
对高血压进行合理的分类,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掌握该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危害性一方面与患者的血压水平正相关,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同时具有的其它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的其它疾病情况。
在过去沿用的高血压分类标准中,忽略了血压升高水平的重要性,仅仅依据合并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分期。
这不但不能正确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还常常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为此,国内外新指南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对高血压的分类方法做了全面修改。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一)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服药情况下,成年人(年龄大于18岁)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
临床上,执行此标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五点:1、由于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人体血压几乎总是在不断波动,有时变化幅度可以很大。
所以诊断高血压时特别强调"不同日反复测量",以避免将某些生理性的血压波动(如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后的一过性血压升高)误判为高血压;2、使用标准的血压测量工具。
虽然目前有多种测量血压的工具(如机械式血压表、电子血压计、动态血压监测仪等),但目前仍将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作为最基本、最可靠的测量工具;3、注意血压测量方法的规范性。
测量血压前应让患者至少静坐休息5分钟,且30分钟前禁止吸烟、饮用茶和咖啡等兴奋性食品饮料。
气囊袖带规格一般为宽13-15厘米、长30-35厘米,上肢过粗或过细时须适当调整袖带规格。
测量时患者取坐位,其肘关节应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
测量舒张压时以柯氏第五相音为准。
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
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4、门诊偶测血压仍被视为最基本的指标。
虽然患者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被认为能够更为全面的反映每日24小时内患者血压的连续变化情况,并有助于区别"白衣性高血压",但由于患者自测血压在测量技术上难以规范,而动态血压监测则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证实其价值,所以这两种方法只能作为门诊偶测血压的补充;5、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现在正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者,即便血压正常亦应诊断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分类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统一的WHO/ISH分类方法,根据非药物状态下患者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水平,将之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见表1)。
表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类别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轻度")亚组:临界高血压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性高血压亚组: 临界高血压<120<130130-139140-159140-149160-179≥180≥140140-149
<80<8585-8990-9990-94100-109≥110<90<90
这一分类方法对人体动脉血压水平做了更为详细的分类,有助于临床医生更为精确的掌握患者血压水平。
对于上述分类标准,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中血压的分布呈连续性,血压水平越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
例如,舒张压每升高5-6mmHg,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35%-40%,冠心病事件危险性增25%-30%。
此分类方法中判断血压正常与否的标准是根据流行病学人群研究结果、经统计学评估而制定出的。
换言之,人体血压是否
正常或分级如何都是相对的,许多血压"正常"的人也可以发生常见于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而"高血压"者未必都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研究发现,多数心脑血管病发生在血压水平属于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的人群中。
虽然这一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低于其他高血压人群,但由于其数量较大,故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的绝对人数显著增多。
新的分类法中明显降低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这样可以把许多以前认为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人群纳入高血压的监测与防治范围内,以期最大程度减少该人群中心脑肾损害的发生率;2、新标准更加强调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3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危害性,并将之单独分类。
研究发现,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对靶器官所造成的损害更大。
3、当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
二、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除取决于血压水平外,还取决于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如糖尿病、心、脑、肾血管病。
这就意味着只有全面考虑到上述各方面情况,才能够较准确的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等级。
为了便于将危险性分层,WHO/ISH指南委员会根据"弗明汉心脏研究"的结果,将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危险因素概括如下(表2)。
表2 影响预后的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受损情况并存的临床情况
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 级)男性>55 岁女性>65 岁吸烟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 )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葡萄糖耐量减低肥胖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60-177μ mol/L(1.2-2.0 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浓度>177μ mol/L或2.0 mg/dl)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症状性动脉疾病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当高血压患者合并存在上述情况时,其危险性则相应增加。
为便于临床实际应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和我国的新指南中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损情况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危险性进行了量化,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险组。
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上列危险因素;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
详细情况如表3所列。
表3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血压(mmHg)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级SBP140-159或DBP 90-99 2级SBP160-179或DBP100-109 3级SBP≥180或DBP≥110
I无其他危险因素II1-2个危险因素III≥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IV并存临床情况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中危中危高危很高危高危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
与以往各种分类或分级方案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这一分层方案中将糖尿病视为"另入册"的危险因素,认为高血压伴发糖尿病时的临床意义与靶器官损害同等重要。
这是近年来许多
大规模临床试验所得出的结论,充分重视并积极治疗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对改善该人群的治疗现状、防治其他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不仅有利于临床医生全面准确的评估患者的危险等级,还对此类患者的治疗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疗时不仅要考虑降压,还要考虑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预防和逆转。
同时,该方案还有助于临床医生量化地评价降压治疗效果。
三、高血压的治疗
积极应用非药物疗法和(或)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并将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的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有助于延缓甚至避免心、脑、肾病变的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一)降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高血压的治疗应紧密结合前述的分级与危险分层方案,全面考虑患者的血压升高水平、并存的危险因素、临床情况、以及靶器官损害,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依据新指南精神,对不同危险等级的高血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具体如下:
低危患者: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患者:首先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观察患者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