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恩斯特拼贴艺术的思考
拼接艺术.ppt
数字媒体艺术和摄影艺术在本质上有很多想通之处:二者都是需要借助机械 设备或电子设备来创作艺术作品,即二者都是先天带有“技术的 美学”的特 点,离开了照相机的影像的洗印过程,就谈不上摄影艺术。同样,离开了数字艺 术作品的核心创作手段——计算机和软件,也同样不可能实现数码艺术。由此可 见,数字媒体艺术和摄影艺术在亲缘关系上比绘画或雕塑有更紧密的联系。更重 要的是:摄影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均带有“机械时代复制时代的艺术”的典型特 征:它们均可以被复制、修改、扭曲、变性;它们也都是可以存储、删除、重现。 摄影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既可以通过公共领域如博物馆、美术馆展出,也可以再 互联网或更个体的范围内被欣赏。它们都属于大众文化并都具有更普遍的娱乐文 化的特征。
照片集锦艺术与拼贴艺术
1857年瑞典摄影家雷兰德(O.G.Rejlander)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重要美 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由30多张底片合成的题名为《人生之路》的照 片。开创了”设计”集锦照片艺术的先河。
பைடு நூலகம் 英国摄影家罗宾森(H.P.Robinson)于1858年在伦敦水晶宫展出了一幅题 为《弥留》的合成照片。
给予超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 德的 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 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思想领袖 布列顿有过学医的经历,他在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后,立即领会到精神分析与达 达派的无意识表白之间的关联。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 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 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 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 的梦幻世界。
浅谈毕加索的艺术创作——以《格尔尼卡》为例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谈毕加索的艺术创作———以《格尔尼卡》为例孙梓钧(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2)摘要:在艺术史中,以战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其实并不少见,但《格尔尼卡》却因为它密码般的抽象形象和极具张力的画面情绪深深的吸引着观众。
作为一幅著名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格尔尼卡》一直被评论为历史上最活跃和最有力的反战绘画之一。
本文将《格尔尼卡》与格吕内瓦尔德的《伊森海姆多面折叠祭坛画》以及鲁本斯《战争的恐怖》进行对比,试分析毕加索《格尔尼卡》构图的灵感来源。
关键词:毕加索;格尔尼卡;灵感来源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71-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49格尔尼卡本是西班牙中北部的一个小镇,在1937年4月的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空军轰炸了该镇,这个事件激发毕加索创作了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格尔尼卡》。
其实早在着手创作《格尔尼卡》之前,画家就已经接受了西班牙政府的委托,为当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大型壁画。
格尔尼卡事件的爆发令毕加索非常愤慨,于是他停下了早先构思的讲述其画室中往来艺术家的主题,决定就此次战争为题进行创作。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创作生涯中体量最大的一幅作品,虽然在画面中并未出现战争轰炸的具体场景,但站在作品前扑面而来的属于战争的恐怖气息却强烈的感染着观看者。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画面呈现着恐慌与动乱,即使从未受到过艺术训练的观众也能清晰感知到《格尔尼卡》传达出的紧张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成之,而是来自于作者巧妙的画面经营。
画面中共出现了9个形象,每个角色表面上毫似乎无关联,类似拼贴画的风格手法,看似混乱且难以理解,但似曾相识的观赏感受却隐隐透露了一些神秘的线索。
我们可以看到在宗教题材的祭坛画中,出于实用目的,两翼木板可以向中间折叠,便于保存和使用。
Famous_Collage_Artists_著名的拼贴艺术家
2024·02 英语世界
聚焦拼贴艺术 23
lessly titled ‘Cut with the Dada Kitchen Knife through the Last Weimar BeerBelly Cultural Epoch in Germany’, shows her ideals and techniques in synthesis. A collage of newspaper clippings, the work challenges the racist and sexist codes upholding Weimar Germany. Throughout her career, Höch would challenge the marginalised place of women in twentieth century Germany. She drew together fashion magazines, illustrated journals and photography to pioneer a form bent on3 demonstrating that art itself could be collected from the everyday clutter of modern life.
Kurt Schwitters (1887–1948) 6 Kurt Schwitters was a German artist involved in both Dadaism and Constructivism, best known for his Merz and Merzbau works. He coined the term “Merz”1 to describe his unique style of art that involved using everyday objects to create his works. 7 Schwitters uniquely produced images that combined oil painting on canvas with assemblage. He pasted and nailed the materials onto his surfaces. The different materials included ink pad stamps, ticket stubs, matchbooks, daily newspapers, photo clippings, garbage, and other everyday objects. 8 To Schwitters, the material was of no consequence. His Merz pictures show only form, no content. He aimed to assemble these daily items into Cubist collages and find a rich娜·霍赫(1889—1978) 10 德国艺术家汉娜·霍赫是 蒙 太 奇 摄 影 的 鼻 祖。 霍 赫 在 艺术创作早期属于达达派,自 1919 年起供职于柏林一家大 型出版公司期间,因为经常接 触印刷图片,受到很大启发, 就在办公室众多出版物中翻 找,发现感兴趣的图片就剪下。 霍赫把图片组合成怪诞轻松的 作品,从中能看出她的克制和 对留白的认同。 11 霍赫最著名的拼贴作品是 《用厨刀切除魏玛共和国的啤 酒肚》,长 144 厘米宽 90 厘米, 创作于 1920 年。作品通过战 争机器、齿轮、飞机、枪支剪 纸来表现出男性的审美,而她 对机器的痴迷则呼应了工业化 的迅速瓦解。 12 轻松命名的《达达派用厨 刀切除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1. 引言1.1 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旨在挑战传统艺术观念和现实世界的表现方式。
超现实主义强调梦境、幻觉和无意识的探索,试图表达人类内在的深层情感和欲望。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常常将不可思议的场景和形象描绘在作品中,通过离奇的符号和象征来传达超越现实的情感和意义。
超现实主义作品常常具有超乎理性和常识的表现形式,引导观众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体验之中。
超现实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重新解读,通过超越现实的手法来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不可言说之事。
在超现实主义的诞生之初,代表性作品如安德烈·布勒东的《大头人物的野餐》和萨尔瓦多·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等,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通过荒诞和超验的表现形式,引发了人们对现实与幻想、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思考与探索。
超现实主义的定义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也延伸到文学、电影、音乐、建筑、时尚等各个领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1.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的《记忆的永存》(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这幅作品描绘了软融的钟表,体现了时间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2. 雅克-安德烈·布列松(Jacques-André Boiffard)的《眼镜和银匙》(The Spectacles and the Silver Spoon),这幅作品结合了不同元素,呈现出超现实主义对日常物品重新赋予意义的特点。
3. 玛格里特(René Magritte)的《这不是一支烟》(The Treachery of Images),这幅作品挑战了观者对现实和表象的认知,引发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4.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的《沙发海布吕》(The Robing of the Bride),这幅作品运用了拼贴和梦境般的图像,展现了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和幻想的探索。
拼贴艺术——精选推荐
拼贴艺术2017-11-27约翰·斯蒂扎克(John Stezaker)作品拼贴艺术,对于如今的⼤部分⼈来说并不陌⽣。
⼤众传媒普及以后,⽣活中出现了丰富的报纸、杂志、商品、⼴告等印刷品资源,让拼贴这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关系变得暧昧起来。
拼贴,仿佛艺术家在平⾏世界中的游戏,也是对现实的⼀种表态或逃离。
超现实的门说起“拼贴艺术”(Collage),⼈们脑海中浮现的词汇⾥少不了会出现:超现实、荒诞、蒙太奇等;⽽马上会想到的艺术作品,也许会是下⾯这幅美国波普艺术⼤师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的作品。
理查德·汉密尔顿《究竟是什么使今⽇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呢?》《究竟是什么使今⽇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呢?》是理查德·汉密尔顿的著名代表作,也正是这幅拼贴作品宣告了波普艺术的诞⽣。
画⾯中,从药品杂志上剪下来的肌⾁男⼿⾥拿着巨⼤的棒棒糖,与性感的时髦⼥郎⼀同在⼀个充满现代家庭必需品的房间内……这⼀切都彰显出“拼贴”所特有的优势和⽓质。
毕加索《有藤椅的静物》,拼贴,1912年在此之前,许多⽴体派的艺术家也曾做过拼贴。
据说,⽴体派拼贴的灵感来⾃毕加索和布拉克在巴黎街头看到贴满层层海报的墙⾯。
毕加索第⼀件正式意义上的拼贴《有藤椅的静物》创作于1912年,他在画布上黏了⼀⽚印有藤编图案的油布,以此⽅式取代直接在画布上画出藤编图案。
约瑟夫·柯奈尔(Joseph Cornell)作品在⼀战以后,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将“拼贴”做得更加丰富。
不论是⽂字或只⾔⽚语、残缺图⽚、⼴告印刷品、报纸杂志上的照⽚等,都成为艺术家们⼿边很好的素材,许多艺术家也都养成了收集的习惯。
约瑟夫·柯奈尔的部分收集拼贴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常接近于⼀种图像游戏。
此外,它还是艺术家枯燥漫长的架上创作的⼀种调味剂。
在剪贴的过程中,艺术家的⼤脑与双⼿都愉快地“做着运动”。
迷幻艺术的力量探索波普艺术与超现实主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超现实主义作品通过荒诞和超现实的形象,表达 了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和反思,引发了观众对现实 世界的思考和共鸣。
04 波普与超现实主义比较研究
风格差异与共性分析
风格差异
波普艺术强调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元素,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超现 实主义则追求梦境般的荒诞和超越现实的奇幻感,注重细节描绘和隐喻表达。
反映社会现实
迷幻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通过荒诞和超现实的形 象,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激发想象力
迷幻艺术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引导人们探索未知的世界,拓展 人类的思维空间。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多元化发展: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迷幻艺术将与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 风格。
• 科技融合:科技的发展将为迷幻艺术带来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使迷幻 艺术更加生动和立体。
• 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迷幻艺术将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将通过迷 幻艺术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同时,迷幻艺术也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师们从波普艺术中汲取灵 感,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 造型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 筑作品。
对时尚产业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流行元素和审美观 念影响了时尚产业的风格走向 ,为时尚界带来了更多的创意
和可能性。
03 超现实主义解读
超现实主义概念及起源
超现实主义概念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现代艺术流派,强调梦境、幻觉和超越现实的奇幻世界,通 过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和电影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超现实主义三巨匠
超现实主义三巨匠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产生打破了常有的形式,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在观者眼前,把现实和梦幻相结合是他们创作的初衷,超现实主义三巨匠以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诠释着他们的艺术。
多面的、矛盾的、孩童化的角色分别注入他们的创作骨髓里,为超现实主义又平添了一笔辉煌。
标签:多面手;矛盾;稚朴;孩童化;梦幻;怪异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他们认为受理性控制现实是不真实的,只有现实与梦幻结合才是绝对真实的。
超现实主义三巨匠主张把生、死、现实、过去、未来结合在一起,把它们统一起来,与梦境相结合,这也就决定了三巨匠的艺术作品纷纷呈现出神秘、恐怖、荒诞、怪异等特点,通过他们的作品分别诠释了每个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多面手恩斯特“恩斯特,技法上有许多创造,使用拓印法、拼贴法、转印法等,代表作《鱼斗》把染色的沙子洒到胡乱地抹上胶水的画布上,动物的暴力行为被当作人之激情的隐喻。
”[1]恩斯特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中的多面手,他几乎能用各种不同的风格来作画。
作于1923年的《在第一个明晰的词里》是一副细节逼真而总体荒诞的作品,修长的手、奇怪的青虫、另一端的红果等等,这样的画面只有在现实的梦境中才能出现,凸显了恩师特用不同的手法描绘他对艺术的多面的丰富的语言诠释。
“达达之都市”染色的石膏雕塑的问世在一次验证了恩斯特多面手的称号,此石膏诠释了褐色的长石膏板竖立一起,高低岑差不齐,似乎是锯木场的废木料。
很有当代“现成品”的艺术风格、格调。
二、矛盾、简单的米罗米罗的思想和他的行踪一样,充满了矛盾主义色彩。
不同的时期站在了不同的派别一边,他初到巴黎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野兽派和立体派对他的影响,尤其是野兽派的色彩对他的影响很大,不论在米罗后来的哪一个艺术阶段,那种明快、响亮而又清澈的色彩关系,始终成为他的艺术动人的力量之一。
“早在西班牙民主派时,竭力创作了《援助西班牙》,此画中公鸡象征着法国,米罗用色彩艳丽的蓝、红、黄、白、黑画了一只雄赳赳的公鸡,这公鸡振冠昂首,一翅拍胸,另一翅化为巨大的拳头。
20世纪国外拼贴历史轨迹
浅析20世纪国外拼贴的历史轨迹摘要:拼贴从开始的另类特异演变到时髦潮流,再到慢慢成为一种普通的手段,到现在发展为当代重要的理念,经历了一段特定的历史过程。
下面,我将列举与拼贴有着密切关系的这几个流派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
关键词:拼贴立体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20世纪初的立体派——开启拼贴之门拼贴是被立体主义大师推上历史舞台的,企图运用拼贴手法来打破绘画作品原有的平面感,这样的形式突破,之所以会在立体主义时期得到萌芽并开花结果,是因为在立体主义时期,有适合它生长的特定的土壤和环境。
长期的安定生活与按部就班的生活模式抑制了艺术家们个性的张扬,他们开始对绘画中的材料,主题等进行大胆的突破和探索,一种反叛的姿态开始徐徐燃烧。
立体主义时期开启拼贴的奠基人莫属布拉克和毕加索了,他们在绘画当中最早发明了拼贴这种新技术,运用报纸、金属、木片等新材料,注入绘画当中,然后再以水彩、油画或者铅笔等轻轻地涂在上边,他们认为,这样要比单单用颜料去模仿效果要好,通过注重画面本身的解构和肌理,通过并置组合,达到视觉上的和谐美。
1908年,毕加索无意中将一张小纸片融为一幅题为《梦想》的素描当中,成就了第一幅具有自主意识的拼贴画,在当时,纸片是使用概率最高的,所以理论界称之为纸贴画,这也被称为是拼贴画的雏形。
立体主义另一位拼贴大师布拉克,影响并不比毕加索小,他的拼贴画创作,是从1912年开始的,起先他试图用一些设计出来的抽象图形来突出画面的视觉效果,如将一些字母、数字、引入画面,后来,他的创作方法开始越来越大胆,直接把真实的生活物品如木片、纸片贴到画面上。
像他在1913年的拼贴作品《单簧管》,无论从色彩还是形象上,都以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在这前提下,用各类纸张如有色纸、报纸、墙纸进行介入,在画面中间拼贴出一组简单的形状,有对立,有融合,最后由中心爆发而出,形成一种新的视觉效应和心灵感触。
拼贴艺术的名词解释
拼贴艺术的名词解释拼贴艺术是一种创作方式,通过将不同的材料、图像、文字等拼贴在一起,形成具有独特意义和表达形式的艺术作品。
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前的现代主义运动,尤其在达达主义和装饰艺术中很受关注。
拼贴艺术家利用剪贴、粘贴和组合等手法,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视觉上丰富多样的作品。
拼贴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一位法国艺术家布拉克在他的画布上粘贴上了一张印刷品。
这一创新行为被视为现代拼贴艺术的起源。
随后,拼贴艺术在达达主义运动中获得了广泛关注。
达达派的创始人之一,德国艺术家霍博斯特·施瓦姆贝尔格(Hannah Höch)以及法国艺术家曼·雷(Man Ray)都致力于这一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应用。
拼贴艺术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丰富性。
艺术家可以使用各种材料来创作拼贴作品,如报纸、杂志、照片、绘画、剪贴画和纸张等。
这些材料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经过处理和改造的。
拼贴艺术的创作方式灵活多样,艺术家可以将不同的元素进行裁剪、拼贴和重新组合,以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丰富层次感的作品。
通过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艺术家可以传递出复杂的意义和主题,引发观者的思考和联想。
拼贴艺术强调对现实世界的重新构造和深度审视。
艺术家通过选择和组合各种元素,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评论和批判。
例如,达达派的拼贴艺术家霍博斯特·施瓦姆贝尔格常常使用杂志中的照片和文字来探索女性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问题。
她通过将不同的图像进行拼贴和重新组合,展示了女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性,进而挑战了当时社会的既定观念和规范。
拼贴艺术也可以被视为反抗商业化和大众消费的趋势。
拼贴作品往往使用现成的材料和图像,如广告、商标和商品包装,将其置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
艺术家通过改变和重新组合这些图像,对商业和消费主义提出了质疑,暗示了现代社会中物质化和标签化的问题。
拼贴艺术在当代艺术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童话作家安徒生与绘画拼贴
童话作家安徒生与绘画拼贴内容摘要: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作家,诗人,因其创作了168个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
同时他还运用拼贴的手法绘制了大量的插图。
本文通过介绍这位童话大师的绘画创作来分析安徒生的绘画表现语言和方式,从中阐述安徒生天才的形象表现力。
关键词:安徒生拼贴一.拼贴的定义1.关于拼贴的描述拼贴一词的解释在2002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里只有“拼贴技法”。
1287页这样对词条解释:“一种作画技法,将剪下来的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粘贴在画布或其他底面上,形成画面。
在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并广泛的运用在多种媒介的艺术形式之中,它的核心理念即多元、并存、随意、借用。
拼贴的自动构想原则、主题的非理性并置及其所引导的变形的可能性,使得现实透过幻象产生新的现实。
法国立体派画家勃拉克1911年所作《葡萄牙人》首创此法。
毕加索、马蒂斯等也喜此法作画。
”2.拼贴的特点拼贴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是“拼”:它不似自然的花草而好像花棚;它不似大的高级卖场好像是街头杂货摊;它不似那种习见于宫廷的谨严的秩序感,类似于博物学家的客厅摆设,来自各地的奇珍异玩、动植物标本和人工器皿被随意地摆放在一起。
它相对混杂、随意、松散。
它有运用现成品的独特的优势;在特定场合(比如波普艺术和政治宣传)它直接而有说服力。
它用现成的图像说话,体现出图像独有的震撼力量。
第二是拼贴有相对灵活自由的特征;在偶发处理、在材料运用方面相对于单一材料更加随意自由。
特别是“偶发”、“机缘”都是对现代、当代艺术行为非常重要的观念。
第三拼贴的特征是画面多中心,多画面的。
好多单独画面可能是三度空间完整的,但拼接、并置会相对使整个拼贴作品的平面感得到加强。
如果传统得以维系的纽带是连续性,那么,突出空间的并置性就能有效地使这种基于线性时间观念的传统发生断裂。
二.安徒生的拼贴插图作品1.安徒生拼贴作品的题材汉斯?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除了是一个伟大的童话作家,也是一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毕加索画的斯特拉文斯基,200字,观后感
毕加索画的斯特拉文斯基,200字,观后感斯特拉文斯基是毕加索在191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其充满了抽象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幅画的主题是以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为形象,展示了他在音乐和艺术中的创新精神。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现代音乐的奠基之作,他极富创造力地融合了传统音乐和新兴音乐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而毕加索在这幅画中,尝试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与绘画表现相结合,以画面的形式展示音乐的感觉和氛围。
在这幅画中,毕加索运用了大胆的线条和多种色彩来表现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风格。
画面中,斯特拉文斯基坐在一张高背椅上,身体向前倾斜,手中持有乐谱,表情专注而严肃。
他的姿势和动作传达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感觉。
背景中的线条和色彩则将观者带入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世界中,其中有抽象的形状和几何图案,给人一种动感和奇幻的感觉。
这幅画展示了毕加索在表现主题上的大胆实验和突破。
他不再固守传统的绘画技法,而是通过简化和抽象化的手法,将主题的精神和氛围表现出来。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是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而毕加索则通过画面来表达这种创新精神。
画面中的线条和色彩没有受到现实世界的束缚,呈现出一种无限的可能性和自由感。
观看这幅画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奇妙互动。
毕加索巧妙地运用画面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力量,让观者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到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
这种交叉艺术的方式让我对艺术的可能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思考。
斯特拉文斯基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创新精神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
他在音乐创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元素和形式,让传统的音乐在他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而毕加索在这幅画中对斯特拉文斯基的描绘,也充满了对创新和突破的呼应。
他通过大胆的线条和色彩,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形象化,展现出其创作中的激情和能量。
总而言之,毕加索的斯特拉文斯基是一幅充满了创新和突破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手法展示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和创新精神。
浅析恩斯特拼贴作品的开创性
恩 斯特 (h En t 19= 9 6 M x r s ,8 1 17 )是 超现 实 主义 艺 术 的先 锋 和 主将 , 由他 改进 、推 新 的拼贴 , 是最 能 体现恩 斯特 独 特风 格 的 技 法之 一 ,这 也是 他一 生 中非 常重 要 的艺术 创作 方 式 。他 赋 予 了 拼 贴技 法 一种超 现 实 的意义 , 并使 它成 为超 现 实主 义艺 术 的主要
摘要 : “ 拼贴”从2世 纪初 开始被 立体 主义画家使 用后 ,很快成 O 为现代绘 画重要 的表现手段之一 。超现 实主义 画家恩斯特 ,通过不 断 的实践和探 索,使 “ 拼贴 ”艺术具有 了超现 实的意义 。本文 着重从不 相 关物 体 的并 置 、各 分 域 物 种 的 掺 和 置 换 和 开 放 空 间要 素 纳 入 密 闭 空 间三 方面入手 ,分析恩斯特拼贴作品的开创性 。 关键词 :恩斯特 ;拼贴 ;开创性 ;超现 实
文 艺评 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析恩斯特拼贴作 品的开创性
迟 慧 (3宁省辽 东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1 80 ) i 10 0
睡眠 状态 下 的幻 象所 持有 的。 ” 这与 前面 所 说 的不相 关物 体 的 并置 有着 一定 的相 似 之处 ,物 体 本身什 么 形象 、有 什 么特 征、应 该在 什 么位 置 这些 都 不 重 要, 重要 的是 这些 并 不 可能 在现 实 中产 生 交集 的物 体 ,通 过 矛盾 的结 合 ,在 艺术 家 的心 中产 生 了丰 富 的 幻觉。 在 恩 斯 特 有 这 种 奇 异 的 发现 之 后 ,他 作 了大 批 将 各 不 同分 域 物体 组合 的实验 ,特 别 是在 12 、 12 年 ,他创 作 了 《 河风 90 9 1 冰 景 ( 女体冰 柱 和矿 山)》 (9 0 1 2 )、 《 ,它 病 了》 (9 0 马 12 )、 《 鹭鸶 》 ( 90 12 )、 《 词语 》 (9 1 12 )等大 量作 品 。 他 常把 人类 或 动物 的器 官 、地层 剖 面 图、矿 物岩 石 、机 械植 物 动物等 无序 的 组合在 一起 。 《 鸶 》就 是 使用 这种 语汇 的典型 代表 ,在 画 面 的背景 中我 鹭 们 可 以发现 脑 部 剖析 图 、歌特 式 教堂 的玻 璃花 窗和 其他 不 知作何 用 途 的机 械物 ,天 空 中还 有带 黑 翼的 天使 在飞 翔 …… 与这片 乱糟 糟 的天 空产 生 强烈 对 比的 是 ,画面 下方 夕 阳映 照 的宁静 水面 ,一 群 鹭 鸶正 悠 闲的踱 着 步子 。这 种场 景像 是海 市 蜃楼 的景 象 ,看似 凌 乱无 序 、互 不相 关 的物 体 ,经过 奇妙 的 组合 ,竟 有 了 “ 丽丝 艾 漫 游仙 境 ”般超 现实 的美感 。 恩斯 特 同其他 超现实主 义艺术家 一样 ,觉 得奇异 的东西才是美 丽 的,而且他 是很早 发现这种 美感 的艺术家之一 。恩斯特 的这种无 序 的掺和与 置换使他 的拼贴 画面充满 了奇异 的效 果 ,充分 展现 了超 现实 主义所 强调的无理 性的荒诞 因素 。
艺术与超现实主义
艺术与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上世纪初兴起的艺术流派,它强调追求梦境般的现实感和非传统的
艺术手法。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通过探索潜意识和扭曲现实的方式来创造绘画、雕塑和影
像艺术作品。
这种艺术形式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超现实主义的根源追溯到德国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他于1920年代在法国与其他
艺术家合作创建了超现实主义运动。
这些艺术家不仅是艺术创作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倡导者。
他们希望借助艺术的力量唤醒人们对于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注。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多样,包括拼贴、随机性、奇幻和自动化创作。
这种艺术方式
主张通过个人创作直接表达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而非按照传统的艺术规则来制作艺术品。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通常具有荒诞和毁灭,这也表现出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主要
元素,即对于生命、死亡和宇宙的存在感的探索。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也与文学、电影和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例如,超现实
主义电影探索了电影的非线性叙事和非现实的表现形式。
超现实主义十分强调情感和直觉,艺术家希望将个人的感情和主观体验映现出来,打破艺术和现实之间的隔阂。
超现实主义对于现代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规范并引领了新的艺
术创作方式。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不再沉浸于现实世界,而是通过梦境和意识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想象。
这不仅对于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于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
和探索产生了新的启发。
拼贴艺术简史CollageArt
拼贴艺术简史CollageArtCollage (from the French: coller, 'to glue' is a technique of an art production, primarily used in the visual arts, where the artwork is made from an assemblage of different forms, thus creating a new whole.拼贴这个词来源于法语的Coller,意为“胶水”,是一种技巧,来将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黏在一起从而展现一个新的艺术形象。
艺术家库特·史威特﹙Kurt Schwitters﹚的作品《和图画》(Das Undbild)1919年A collage may sometimes include magazine and newspaper clippings, ribbons, paint, bits of colored or handmade papers, portions of other artwork or texts, photographs and other found objects, glued to a piece of paper or canvas. The origins of collage can be traced back hundreds of years, but this technique made a dramatic reappearanc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s an art form of novelty.拼贴(collage)是二十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拼贴是指把照片、新闻剪报或其它薄的材料裱糊在绘有细节的画布上,它是一种绘画上的技巧。
Hannah Höch, Cut with the Dada Kitchen Knife through the Last Weimar Beer-Belly Cultural Epoch in Germany, 1919, collage of pasted papers, 90x144 cm, Staatliche Museum, Berlin.The term collage was coined by both Georges Braque and Pablo Picasso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hen collage became a distinctive part of modern art.该手法是由1911年乔治·布拉克所创造,由1919年于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的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教授所提倡,其后推展到美国和日本等国。
七、挑战艺术本质的现成品(达达主义与现代广告创意)
双眼变异
双眼反常规的变异与组装, 双眼反常规的变异与组装,反而更加有力地显 示出形象的惊恐万状。达达式广告的特色。 示出形象的惊恐万状。达达式广告的特色。
挑战艺术本质的现成品: 挑战艺术本质的现成品:达达主义与现代广告创意
OSTER广告 广告
既然达达艺术可以在脑袋上放置机械、画上皮鞋 既然达达艺术可以在脑袋上放置机械、 那么在脑袋后面画上一个商标, 等,那么在脑袋后面画上一个商标,似乎是再平常不 过的事了。 过的事了。
挑战艺术本质的现成品: 挑战艺术本质的现成品:达达主义与现代广告创意
达达的艺术革新
1913年 杜尚还创造了两项重要革新, 1913年,杜尚还创造了两项重要革新,对于二十世纪的雕塑艺术有一 定影响。一是活动雕塑,如他把自行车的一只车轮装在厨房凳子的顶上, 定影响。一是活动雕塑,如他把自行车的一只车轮装在厨房凳子的顶上, 然后看着他旋转;二是现成物体,或者叫拾来的物体, 然后看着他旋转;二是现成物体,或者叫拾来的物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他用这些东西来创作作品。而且,在选择这些物体时, 常见的,他用这些东西来创作作品。而且,在选择这些物体时,从来不会 受到任何审美趣味的驱使,几乎到了完全麻木的状态。正如郝伯特·里德所 受到任何审美趣味的驱使,几乎到了完全麻木的状态。正如郝伯特 里德所 说:他们“用垃圾制造绘画(如施威特的拼贴画),或者把酒瓶架或便池 他们“用垃圾制造绘画(如施威特的拼贴画),或者把酒瓶架或便池 ), 之 类污秽的东西抬高到艺术高贵的地位。 类污秽的东西抬高到艺术高贵的地位。”
化妆品广告
为显示创意的独特性, 为显示创意的独特性,广告 把科幻形象和摄影形象拼接起来 别有一番风味。 ,别有一番风味。
挑战艺术本质的现成品: 挑战艺术本质的现成品:达达主义与现代广告创意
西方艺术史: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恩斯特【135】
西方艺术史: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恩斯特【135】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是德裔法国画家,雕塑家,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他生于科隆附近的布鲁尔,卒于法国。
他的艺术道路是靠自学走出来的。
凡高、麦克、康定斯基、毕加索、基里柯等人的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
后来,他结识了阿尔普,创建科隆达达派,是重要的达达派画家。
1924年,他在巴黎与其他人合作创建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恩斯特于1925年发明了拓印法(Frottage),即用名墨棒的纸在有纹理的表面摩擦,拓出木头纹路、布纱经纬、树叶脉络等各种图案。
他认为这能够将创作者的主动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因而是“以‘自动写作’一名为人所知的那种东西的真正等同者”。
在《超越绘画》一书中,他这样描述,“我兴奋地盯着地板上经过成千次擦洗后挖出的条条沟沟,一种着魔似的感觉打动了我。
之后,我决定研究这着魔感觉的象征意义,并且为了帮助我的沉思默想和创造幻觉的能力,我在木板上面随意放上印上石墨的纸片,作为一组素描。
细心凝视这样作成的素描……我为我的视觉能力的突然变化和一个叠一个交搭形成的矛盾形象的一连串幻象所震惊。
”除拓印外,他还使用移画印花法,即在未干的画布上摩擦,使颜料在另一平面上形成粗糙纹理,籍此方法,艺术家摆脱理性控制,把偶得的纹样自由地加以组合,从而获得价值独特的作品。
这种作品造型奇特模糊,富于视觉吸引力。
1922年创作油画《人们将莫知其然/人不知其所以然》,被认为是最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人不知其所以然》《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作于1924年,是木板拼贴与油画的结合体。
与他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一样,它是令人费解的。
我们看到,木头拼贴而成的房子及栅栏分别越出了左右画框。
田野、天空和远处的建筑构成了一个看上去十分美好的小世界。
在这个小世界里,门铃被夸张得那么大,但手却始终够不着它。
综合材料绘画对传统绘画的变革与影响
【美术理论研究】综合材料绘画与传统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媒材使用上的变革与突破,形形色色的物质媒材给予综合材料绘画以丰富性与多变性,不同的材料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按照波普艺术的观点,自然之物、人造物品甚至生活垃圾,都可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来源。
从20世纪初立体派在画面中使用拼贴艺术,综合材料对传统绘画的变革就已悄然发生。
在传统绘画里,画种与画种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一直有着明确而严格的界限。
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油画是以油画颜料、亚麻油等为媒材,水彩画是以水和透明颜料为介质,版画则是以刀在木、石、铜等版面上雕刻而成……不同的画种,都有其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媒材和独特的表现力。
综合材料绘画最大的特点便是艺术家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对材料进行大胆的实验和尝试,材料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画种,也没有固定的使用方法。
综合材料艺术家需要理性地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特性,整合不同材料在画面中的使用,并融入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与人文思想,最后创作出独特而有魅力的综合材料作品。
一、综合材料绘画的变革与突破(一)传统绘画到现代绘画的转变材料在现当代艺术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在艺术中的变化也同时反映了当代艺术中观念和形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材料是界定不同绘画种类、区分不同绘画风格的重要因素,传统绘画材料有水性材料与油性材料的区分,不同的材料所表现出的效果截然不同,成为各个画种独特而又鲜明的特征。
西方的油画、中国的纸本水墨都经历了千百余年的发展,一直沿着一条单一形式的道路发展。
然而,变革从现代艺术开始悄然发生了。
在《现代主义绘画》中,格林伯格试图从老大师那里找到传统绘画因变革从而走向平面性的源头。
“西方绘画的某些壮举却源于过去的四百年中它从雕塑中摆脱出来的努力。
这种努力始于16世纪的威尼斯……最早是以色彩的名义进行的。
”格林伯格还认为18世纪的学院派画家大卫最好的作品是他那些不那么正式的作品,其力量恰恰在于它的色彩,而他的学生安格尔,尽管贬低色彩、重视素描,“却画出了14世纪以来西方成熟的绘画中最为扁平、最少雕塑性的肖像”。
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
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ﻭﻭ一、非绘制性技法的采用ﻭ (一)拼贴法超现实主义画家恩斯特曾经将拼贴法频繁的用于创作中,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也进入了他的视野。
他将遥远或毫不相干的事物偶然性的组合到一起,并使其展现在一个并不合适的平台之上。
在《被夜莺吓到的两个孩子》这幅作品中艺术家打破传统艺术中常用的关联并列的方式,使看似由田野、木屋、天空美好的事物构成的小世界中充斥着夸张的门铃和由木头拼贴出的超出画面之外的木屋与栏杆,现成世界的事物组合出令观者感到迷惑的情景,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叙事表达,从而使观者被理性和逻辑桎梏的得到了释放。
(二)印花釉法这种方法是由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奥斯卡多明格兹发明的,艺术家将粘稠的颜料压缩于两张纸之间,当揭开上面一层纸时液态的颜料即机缘性的造型轮廓,运用这种手法能够向艺术家提供许多具有暗示性效果的意象。
而水分的多少,纸张的干湿、厚薄,颜料的粘稠程度、深浅以及艺术家不同的操作手法等,都会对最终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段时期许多千奇百怪的风景画就是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
ﻭ(三)物影照“物影照”的技术指的是不经过相机,直接将物体放置于光源和感光材料之间制成照片。
这种手法源自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曼雷把物体置于光源和感光材料之间,由于感光程度的不同物象便会产生丰富的层次感,通过这种手法获得的画面往往是无法完全预期的,经常带来的效果是既富有诗意又神奇的。
如《亚马森的战役》中人物边缘呈现出要融化的状态,一些极具张力的肢体仿佛正要投入到一场神秘的战役中.而殷德日赫海斯勒则使用颜色、树枝、树叶、明胶、肥皂水等直接在显影纸上创造如同鬼魅般的形象,使得摄影这一原本诞生于现实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二、非绘制性技法的表达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强调感觉的创作理念使艺术家与非理性靠得更近,这也使得艺术作品从传统的造型局限中解放出来,在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代替理性被认为具有更为丰富的意义、更高的价值,而这些并不是传统的目的性的制作所能达到的.非绘制性技法的出现强化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视觉审美经验,为艺术家展现个人化的创作语言提供了新的空间,所以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热衷于一种技术的实验,超现实领域里将不会出现如此丰富的可能性.ﻭ。
一战战争对文化的冲击
一战战争对文化的冲击一战战争是20世纪初的一场全球性冲突,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这场战争也对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一战战争对文化的影响,并从文学、艺术和哲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学的变革一战的战争景象给当时的文学家们带来了深深的触动,许多文学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哀悼和反思。
例如,英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描绘了士兵们在战争中的残酷遭遇和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思考。
这种揭示战争真相的写作风格被成为“战争写实主义”,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一战也激发了许多反战文学的创作,例如德国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士兵失去理想,面对恐怖和绝望的故事,探讨了战争的荒谬和无聊之处,引起了人们对战争的思考。
二、艺术的嬗变一战对艺术领域的影响同样巨大。
战争使许多艺术家亲眼目睹了死亡、破坏和苦难,这些经历激发了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
例如,德国艺术家凯泼尔的画作《呐喊》通过扭曲的形象和暴力的色彩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恐惧。
另外,一战也为达达主义等现代艺术形式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达达主义艺术家们以对传统艺术的反抗为出发点,通过怪异和离奇的创作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当时社会和战争的批判。
例如,马克斯·恩斯特的拼贴画作品《战场》中,他将不同的材料和图像拼贴在一起,呈现出战争的混乱和破碎感。
三、哲学的思考一战对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也引发了哲学界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战后的《存在与时间》中,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并试图通过对死亡的思考来见识到生命的价值。
他认为,战争的存在让人们对生命的珍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生存与自由》一书中,通过对人类自由的思考,探究了个体在战争环境中的选择和道德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恩斯特拼贴艺术的思考
作者:王馨曼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1期
摘要:“拼贴”这种新兴的绘画艺术语言被现代主义艺术等流派运用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并迅速成为常用的艺术表达语言。
拼贴艺术在生活中形成和发展,得出拼贴语言潜移默化的渗透在生活的多个领域。
其次,“恩斯特式拼贴”探索和发展受到阿尔普和契里科的影响,重新解构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创作语言。
再次,从非书写的自动书写技法、各领域物质材料的掺和和置换这两个不同而新颖的艺术视角来剖析恩斯特式拼贴”艺术风格的独创性。
最后,拼贴语言颠覆了传统绘画的视觉模式和材料的限制,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现当代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拼贴;恩斯特式;解构;转换;独创性
“拼贴”是一个动词,表示一种手工劳作的活动。
它包含“拼”和“贴”两种含义。
拼贴,是一种适合于表现人们生活经验的表达方式,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拼贴意识。
拼贴艺术在生活中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并发挥了重要的美学价值。
在原始部落时期,人们随意地捡拾片段零碎的东西并无意识地组合在一起,其想法是很单纯很简单的,但就是这样它激发了人类最初的想象,从而打开了隐而不显的创作灵感。
拼贴的历史可从原始时代追溯到成熟文化的现代,它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民俗的物品里。
拼贴法将不相关的元素、意象和材料并置的联系在一起,使人们直接创造达到联想的效果和充分表达情感内容,这就意味着艺术向生活跨出意义非凡并史无前例的重要一步。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德裔法国画家、雕塑家。
他在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均是灵魂人物,他善于用自己新创的拼贴法、印花釉法、拓印法、刮削法等致力于创造奇特的、梦幻的圖画世界。
恩斯特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新颖的美学法则对20世界欧美现代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确定了他首创的非书写的自动书写技法、各领域物质材料的掺和和置换这两个颠覆性的艺术理论具有意义深远的开创性。
所谓“自动主义”指的是无意识的内容在造型表达绘画之前,仍处于无意识的状态。
自动书写技法也是非书写的手法,艺术家可以在不使用传统直接画法的同时,运用自动书写技法来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情感。
它包含以下几种方法:拼贴法、摩擦法及刮擦法、腾印法、滴彩法、蒙太奇剪接法。
恩斯特的“非书写的自动书写技法”、“各领域物质材料的掺和和并置”这两种独特的绘画观点,为许多以观念和过程创作的艺术家提供了开创性的贡献。
恩斯特发明的非书写的自动书写就受阿尔普创作观念的影响,创作出独特幻想世界和特殊寓意的画面效果。
阿尔普给恩斯特最大影响是观念和技法,而契里科的“形而上绘画”却给恩斯特提供了另一种观察方法。
恩斯特将此种语法视为“终于能使他得到旁观者的角度,面对着自己作品之诞生”。
①
恩斯特的拼贴绘画作品给观者带来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重组和革新,更多是它带来对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和生活中的艺术。
他的作品吸收了日耳曼民族的浪漫情怀和虚幻梦境的艺术想象力,每一个局部都能够找到不同角度的阅读方式,每一个材料都是他情感直接表达的诉说,在绘画领域里他向更广阔的材料媒介方向无限的延伸从而充分发展自己的艺术追求,并在材料的应用和拓展中提出了独特的艺术观念。
恩斯特的作品对传统美学法则的颠覆和洗礼,摆脱章法结构和固有原理的束缚,自发地用梦幻般的思想把现实生活中真实与非真实的思想材料和物质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
恩斯特的拼贴法善于用生活中矛盾的素材、元素、情绪交融和并置在一起,把具体事物合理化并纯粹化了的艺术,所得到结果并不是结论而是繁衍,拼贴手法广泛应用于现代绘画里,它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构图上独有的呈现方式;二.画面空间和时间的交错后的视觉技巧;三.材料的应用使观者产生多元的心里需求。
拼贴法的出现唤醒人类本身与
自然就存有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是意义深远的“艺术材料”。
拼贴语言颠覆了传统绘画的视觉模式和材料的限制,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现当代艺术的发展。
注释:
① Eddie Wolfram著.傅嘉珲译.拼贴艺术之历史/History of collage.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1日.新版一刷.第140页.
参考文献:
[1]张元著.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上、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2]Eddie Wolfram著.傅嘉珲译.拼贴艺术之历史/History of collage[M].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
份有限公司.新版一刷,1994年9月1日.
[3]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作者简介:王馨曼(1986.10-),女,汉族,吉林人,教师,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专业:油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