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转轴和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两极以及连接两极的轴线。
地球自转速度是指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每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
2. 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和地球上出现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2.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出现的黄道带等现象。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倾斜导致了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季节变化的特点季节变化的特点包括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四个季节点的出现,以及不同季节中各地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地球的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大小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差异。
2.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差别。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潮汐现象是指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洋水位周期性的升高和降低。
地球的潮汐现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中、小潮和引潮力潮汐现象包括大潮、中潮和小潮,以及引潮力对潮汐产生的影响。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潮汐现象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表现为潮汐周期和潮汐差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首先,地球的自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
这个自转运动决定了我们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在地球表面上看,太阳似乎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但实际上是地球自转导致了这种错觉。
地球自转还造成了赤道地区的地球表面明显膨胀,并在地球的两极形成了压缩。
其次,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以顺时针方向运行,周期为一年。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一年之中有所不同,导致了地球不同的季节。
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状,因此在一年中有时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近,有时候较远。
这个现象被称为近日点和远日点。
除了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还有倾斜自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现在大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因为地球轴向太阳的倾斜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强度和时间长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
地球的运动对于地理、气候和生物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所差异,地球公转则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这些运动作用下,地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气候带和生物群落。
总的来说,了解地球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地球运动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地球运动,加深对其规律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地球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
1. 自转的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地球仪演示来直观理解。
2. 自转的周期。
-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360°59′,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长度,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3. 自转的速度。
-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这意味着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相同的。
-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线速度为0。
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的圆周长度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弧长不同。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且地球自转。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交替。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 地方时。
-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 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
-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东八区的区时就是120°E的地方时。
-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而是与之倾斜23°27',这个倾斜称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
这个自转轴倾斜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例如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2. 自转方向地球绕自转轴以西向东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然日为一次自转周期。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较快,导致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4. 自转不均匀性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自转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例如地球椭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等,这就是自转不均匀性。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实际上是一个椭圆。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2. 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地球有分布着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等重要位置。
3.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公转不均匀性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的,其公转速度会因受地球椭球形状、其他星球和月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是地球的公转不均匀性。
三、地球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原因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2. 四季变化地球的四季分别为春、夏、秋、冬,这些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轨道上不同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所致。
3. 不同地区季节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季节与其所在的纬度有关。
距赤道越近的地方,所受到的日照时间越长,因此气候更加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方,则会有更长的白夜和黑夜的交替。
四、地球的日照现象1. 白昼与黑夜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每天地球上都会有大约12小时的白天和12小时的黑夜。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两个核心内容。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解析。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运动,其特点如下:1. 自转轴与地球轨道倾斜度: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不完全重合,两者之间存在倾斜,这一倾斜度决定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气候的差异。
2. 自转方向和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即从西向东旋转。
自转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不同地区的自转速度会存在微小差异。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是指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天的长度,按照国际标准,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这种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四季交替和年份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是指地球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年的长度,按照国际标准,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3. 公转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每秒约30公里,这个速度使得地球保持着稳定的运动轨道。
三、地球倾斜对季节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倾斜产生的季节变化和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带来的气候变化与地球倾斜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1. 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不垂直,造成太阳直射区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从而导致不同季节的出现。
2. 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引起的气候变化:由于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了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
四、地球运动的意义地球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它还对地球形态、地理格局和生物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包括:1. 地球形态: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成为一个近乎球形的物体,同时也造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极地扁平化。
2. 地理格局:地球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的不同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和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运动特点
1、地球的运动特点
2、地球自转方向
3、黄赤交角及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β):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5°。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1)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2)判别晨线和昏线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界线。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线。
(3)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
高三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三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日出和日落,形成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天的时间单位。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被称为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25天,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的时间单位。
3. 平太阳时和恒星时平太阳时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方式,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作为参考。
而恒星时则是以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作为参考,与地球的自转速度有关。
由于地球自转不是完全匀速的,所以平太阳时和恒星时会有一定的差别。
4.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轴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和地球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
地球的轴倾斜造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使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气候。
当一个半球向太阳倾斜时,该半球将会处于夏季,而另一个半球将会处于冬季。
5. 黄道和赤道黄道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所在的平面。
在地球上,黄道被认为是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
赤道则是地球表面与地球自转轴相交的大圆,划分了地球的南半球和北半球。
6. 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和倾斜轴使得地球呈现出四季变化。
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区域会有所改变,导致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日照时间发生变化。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变化源于地球不同部分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关系。
7. 黎明、白昼和黄昏地球自转使得我们能够体验到黎明、白昼和黄昏三个时段。
黎明是指观察者看到太阳即将升起但还没有完全升起时的时间段。
白昼是指太阳升起后直至太阳落山前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内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
黄昏是指太阳已经落山但天空仍保持亮暗交替的时间段。
8. 地球的黄赤交角地球的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和地球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约为23.5度。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地球运动是天文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倾斜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考中,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点经常会被考察,因此掌握地球运动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地球运动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全面理解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并不完全垂直,而是倾斜23.5度。
这一倾斜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钟4秒。
这个时间被定义为一日的长度。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 公转轨道: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
为了弥补四年多出来的0.25天,我们设立了闰年,每四年闰一次。
三、地球倾斜地球的倾斜对于季节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 倾斜角度: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倾斜23.5度。
这种倾斜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光照量以及气温的变化。
2.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的倾斜,当北半球离太阳更近时,北半球会迎来夏季;当南半球离太阳更近时,南半球会迎来夏季。
这种季节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四、地球的影子与地理坐标地球运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子效应,这对于地理坐标的计算以及时间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倾斜度。
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点也是不同的。
2. 各个极昼极夜: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北极和南极地区在一年中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极昼指的是连续24小时的白天,极夜指的是连续24小时的黑夜。
综上所述,地球运动是我们高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知识点。
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倾斜等相关特征都对地球季节的变化,影子效应以及地理坐标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以下是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1.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叫做自转轴,它的两端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比如在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快,而在极地附近自转速度较慢。
第二部分: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运动。
以下是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被称为黄道面。
地球沿着黄道面绕太阳运行。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年的长度。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离太阳越远的地方公转速度越慢,而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公转速度较快。
第三部分: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
以下是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的相关知识点:1. 倾斜角度: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23.5度。
2.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的倾斜,不同季节地球倾斜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导致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引起四季变化。
3. 昼夜长度:地球在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不同,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例如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第四部分:地球的黄昏与白昼地球的黄昏与白昼是地球自转和地理位置的结果。
以下是地球的黄昏与白昼的相关知识点:1. 黄昏:当地球某一地区的阳光逐渐变弱,太阳落山之前的时间段被称为黄昏。
黄昏的长度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白昼:当地球某一地区受到阳光照射,太阳升起到落山之间的时间段被称为白昼。
白昼的长度也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 极昼与极夜:在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地区,由于地球倾斜的原因,受到影响的季节会出现长时间的极昼或极夜现象,即连续数日不见太阳或不见黑夜。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的旋转运动。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各地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465米。
影响: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变化、离心力的存在、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的产生,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水文和气候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二、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年,用于描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归运动,其时间略短于恒星年。
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较慢。
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节更替等现象。
三、其他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地球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则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包括光球上的黑子、色球上的耀斑以及日冕中的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以及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它们对地球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 ,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 时间 速度A 点 近日点 1月初 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 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规律(北半球)Chapter 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地理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地理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了地球自转、公转以及倾斜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对于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自转的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自西向东地旋转。
2. 自转的效应:a. 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某一部分面对太阳时,这部分地区就会经历日出和白天;而当这一部分转到背面时,就会出现日落和夜晚。
这种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
b. 自转也导致了地球上的风系统和气候分布的形成。
由于地球自转时速相对较快,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风向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迹。
这是地球运动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1.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即我们常说的一年。
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被称为椭圆轨道。
2. 公转的效应:a. 公转形成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这一地区会处于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这一地区则会迎来温暖的夏季。
这种现象形成了四季交替的规律。
b. 公转也是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之一。
当地球、太阳和月球处于特定位置时,地球会挡住太阳对月球的光线,形成日食;而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遮挡住太阳对月球的光线,形成月食。
三、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倾斜度指的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法线之间的夹角。
1. 倾斜度的大小:地球的倾斜度约为23.5度。
这个倾斜度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地区季节变化的差异。
2. 倾斜度的效应:a. 倾斜度使得地球各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有所不同。
在北半球夏季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更长,太阳的高度角也更高,而在冬季时则相反。
地理必备知识点之地球运动

地理必备知识点之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1)地轴指向: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生活周期)(4)速度:角速度两极为0,其余为150/h;线速度由赤道(1667千米/时)向两极(0千米/时)递增(1)昼夜更替(天体东升西落)(2)地方时(区时)(3)水平地转偏向力2.地球太阳(1)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同向),北逆南顺(2)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后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天5时48分后46秒(3)轨道:近正圆的椭圆(4)速度: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慢,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快。
平均值每天10,30万千米∕秒(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4)四季的更迭(构成)(5)五带的划分进动和太阳关系: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自转平面)夹角:230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66034'。
3.太阳照射点移动规律技巧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差(当地与太阳照射点的纬度高)=纬差(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差)技巧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原产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技巧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热带区域:直射时达到最大值。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技巧4:相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最小差值规律热带地区:23°26’+当地纬度温带地区:23°26’×2寒带地区:90°+23°26’-当地纬度技巧5:正午太阳方位与影子方位、长短变化推论(1)在直射点以北:影子朝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与变化。
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1.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轴线上的运动,即地球的日转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24小时),使得地球上的日夜交替。
自转轴的倾斜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轨道上的运动,即地球的年转动。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为一年(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其中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如1月3日),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如7月4日)。
除了自转和公转,地球还有其他一些运动:
3. 前进运动: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圆形,而是椭圆形。
由于这个椭圆的形状在改变,地球被迫以变化的速度围绕
太阳运动。
4. 黄道倾斜运动: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的赤道平面之间
有倾斜,形成了黄道。
这个倾斜角度是23.5度,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变化。
5. 差拜尔运动:地球受到其他行星引力的影响,轨道的形
状和位置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地球的运动是地球上各个自然现象的基础和原因,如昼夜
交替、四季更替、地震和火山等地质活动。
了解地球的运
动对于理解地理知识和解释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知识点概述地球运动是指地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绕着太阳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椭圆轨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运动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决定了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还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二、知识点详解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在地球上,我们每天经历昼夜更替,这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结果。
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表面的经纬度随时间发生微小的变化。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三年。
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会经历四季的变化,这也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同时,地球公转还导致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温度和气候。
3.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在太阳高度角较大时,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或负值时,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4. 地方时与区时地方时是指以本地为中心,相对于正午时刻的时刻。
区时则是全球通用的时间标准。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等)进行计算。
5. 昼夜长短与季节昼夜长短是指一天中太阳照射的时间。
在夏至和冬至时,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而在春分和秋分时,昼夜等长。
季节则是由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所引起的。
三、答题技巧1. 读图分析法在解决地球运动相关问题时,读图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巧。
通过观察地图或图表,我们可以了解相关地区的经纬度、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地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2. 公式运用法在解决与日照强度、距离等问题相关的题目时,我们可以运用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根据太阳高度角与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某地的日照时间或日照强度。
3. 定位思考法在解决与地方时、区时、昼夜长短等问题相关的题目时,我们需要根据地理位置进行思考。
高考地理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自西向东每天绕着地轴匀速旋转一圈的运动。
这一运动使得地球的东半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是处于白昼,而西半球则是黑夜。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这对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人们在设计日程安排时需要考虑地球自转所带来的时间差,同时航空、轨道运输等都要让航线和路线与地球自转保持一致。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这个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22日,即一年。
地球在不同季节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季变化的原因之一。
地球公转的偏心率决定了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的变化。
三、地球的倾斜地球轴与太阳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地轴倾角。
地轴倾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地球某个半球倾斜向太阳时,该半球所处的季节为夏季,而远离太阳的半球则是冬季。
由于地轴倾角的存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这也是为什么澳大利亚在12月迎来夏天而北半球却是冬天的原因。
四、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地壳在地球内部力学作用下的变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隆起、下陷和平稳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突发现象,通常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引起。
五、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地球的地壳由若干个移动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相对运动并相互作用,导致地壳上的山脉、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地壳变动的原因和机制,对地质学、地震学和火山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地震和火山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晃动的现象。
地震通常由构造运动中的断层滑动、火山活动或者岩石变形引起。
地震的地震波能够传递能量,造成地表的振动和破坏。
地震活动通常具有突发性和周期性,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有助于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
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
【】2019年高考一步步临近,考生们对于是否还有所不熟,今天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考生们带来的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希望给大家以帮助。
地球运动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
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只要大家用心学习,认真复习,就有可能在高考的战场上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绩。
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