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合集下载

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规律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围绕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
方向自西向东(东边日出早),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
顺时针
自西向东
产生的地理现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四季变化二、地球公转基本知识
三、北半球两分两至光照图
春分/秋分光照图夏至光照
图冬至光照图
四、地球上的五带
五带范围阳光照射的特点气候特征
北寒带北极圈以内(66。

5°N)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北温带北极圈至北回归线(23.5°N)之间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四季分明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温带南回归线(23.5°S)至南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四季分明
南寒带南极圈(66。

5°S)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难点突破】
1、在地球表面的光照图上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光线能够照到的地方是白天,不能照到的地方是黑夜;
(2)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在若干照射点上做地球的切线,如果切线和太阳的平行光线垂直,那么太阳就直射在该点;
(4)某点的昼夜长短判断:以某点所在的纬度为准,把该点的昼弧长度和夜弧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昼弧长度大于夜弧长度,则该点这一天昼长夜短,依次类推。

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情况:。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转轴和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两极以及连接两极的轴线。

地球自转速度是指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每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

2. 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和地球上出现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2.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出现的黄道带等现象。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倾斜导致了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季节变化的特点季节变化的特点包括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四个季节点的出现,以及不同季节中各地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地球的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大小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差异。

2.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差别。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潮汐现象是指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洋水位周期性的升高和降低。

地球的潮汐现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中、小潮和引潮力潮汐现象包括大潮、中潮和小潮,以及引潮力对潮汐产生的影响。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潮汐现象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表现为潮汐周期和潮汐差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以多种方式运动着。

了解地球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地球运动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同,赤道上的自转速度最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两极附近的自转速度最慢,约为每小时0公里。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日夜交替的现象,使我们能够感受到昼夜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以近乎椭圆的轨道进行公转,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

地球的公转轨道被称为黄道,而根据黄道的倾角,我们也能够观察到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接近太阳时,夏季来临;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冬季到来。

三、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形成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度,被称为地球的倾斜。

这个倾斜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季节的交替变化。

当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半球时,北半球经历夏季;而当太阳直射地球的南半球时,南半球经历夏季。

四、地球的黄道倾角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形成一个约23.5度的角度,被称为黄道倾角。

黄道倾角的存在使得我们在观测天空时能够看到太阳、月亮和行星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运动还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潮汐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升降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潮汐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为了精确定位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位置,人们引入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形成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纬度则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通过这种坐标系统,我们能够准确地表示和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总结:地球的运动是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日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地球的倾斜和黄道倾角也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地球的运动还与潮汐现象有关,并通过地理坐标系统帮助我们准确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了解宇宙和天体运动的重要对象。

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转等等。

要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以下是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它的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有关。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是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还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风向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与地球上的地理时区的设立有关。

地球自转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的作用所导致的。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倾角,使得地球看起来像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椭圆。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这决定了我们的一年有365天,隔一年有一个闰年。

地球的公转还决定了地球在黄道面上的位置,这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3. 四季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地区离太阳更近时(近日点),就会有春夏两季,当地球某一地区离太阳更远时(远日点),就会有秋冬两季。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春夏秋冬。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它的自转轴的倾角导致了这种季节变化。

4. 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两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它们发生在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倾角和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决定的情况下。

春分和秋分发生的时间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重合的时候。

这时,地球上的昼夜长度相等,同时也是春季和秋季的开始。

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地球上的阳光会垂直射到赤道上,使得全球范围内都会出现昼夜时间相等的现象。

5. 黄道和赤纬黄道和赤纬是地球上重要的天文角度概念。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轨迹,它是地球上的公转轨道与天球之间的交叉。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各种方式运动着。

地球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以及潮汐等现象。

本文将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轨迹。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通过南北两极,且相对于地球其他部分保持稳定。

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会经历一天的白天和一天的黑夜。

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夜晚与白天的时间长短不同,这是由地球自转和倾斜轴所决定的。

二、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了季节的更替。

地球公转的轨道被称为公转椭圆轨道,离心率约为0.0167。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

为了弥补这个0.25天,我们会在4年中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就是闰年的原因。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和两个回归线之间移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季节不同。

三、倾斜轴和季节的关系地球的倾斜轴是指地轴相对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轴倾斜的存在影响了地球各地的季节。

当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太阳光照会在不同季节集中在不同地区。

当北半球冬至时,地轴使得北半球离太阳最远,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寒冷的冬季。

而当北半球夏至时,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则处于温暖的夏季。

与此同时,地球的自转也导致了昼夜时间的差异。

当地球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即连续数周不见夜晚。

而冬至时则会出现极夜,即连续数周不见白昼。

四、潮汐现象地球的运动还会产生潮汐现象。

潮汐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和月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海水的周期性升降。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海洋会朝着引力强的方向靠拢,形成两个涨潮。

而在月球引力作用相对较弱的地方则形成两个落潮。

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1. 地球在自转呀,你知道吗?就像个超级大陀螺一直在转呢!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会看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这可就是地球自转搞的鬼呀!
2. 地球还绕着太阳公转呢,这就像我们绕着操场跑步一样坚持不懈。

你想想看,四季的变化不就是地球公转带来的嘛,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3. 哎呀,地球自转的速度可快啦!我们感觉不到,可它就是那么厉害。

就好像一个默默努力的运动员,一直在奔跑却不被我们轻易察觉。

你说神奇不神奇?
4. 地球公转的轨道可不是随便的哦,它是有规律的。

这就好比我们上学走的路一样,每天都差不多。

那为什么会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呢,你不好奇吗?
5. 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可大啦!没有自转哪来的正常作息,没有公转哪来的不同季节感受呢。

这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呀,想想都觉得很重要呢,对吧?
6. 你知道吗,地球运动要是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

就好像一部机器的关键零件坏了,整个系统都会受影响呀。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它的正常运动呢,不是吗?
7. 地球运动是如此的奇妙呀,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不停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变化和惊喜。

我们要认真去了解、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一切呀!
结论:地球的运动非常重要且神奇有趣,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自转
白昼黑夜交替: 地球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 地球自转引发的现象: 如日出、日落等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 结果。
地球轨道
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并非圆形轨道,而是椭圆 形轨道。 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球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 点,最远的点为远日点。 轨道倾角: 地球轨道与黄道面的夹角为23.5度。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CONTENTS
• 地球的运动概述 • 昼夜变化

01 地球的运动概述
地球的运动概述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身轴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公转
静止不动的地球?: 地球并非静止,而是以每年约365天旋转一周。 为何有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如春夏秋冬的变化。 日照时间长短: 地球公转导致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THE END
THANKS
02 昼夜变化
昼夜变化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日影现象: 日影的形成和变化。
昼夜交替
昼夜长度变化: 春秋两分点昼夜等长,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 极昼和极夜: 在南北极地区,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昼夜变化规律: 昼夜变化受季节影响,不同时间长度不同。
日影现象
日影投射: 地球自转时,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形 成日影。 日照角度: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光线入射角度 不同,导致日影长度变化。 日晕和日狭: 日影长度变化导致日晕和日狭现象。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而是与之倾斜23°27',这个倾斜称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

这个自转轴倾斜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例如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2. 自转方向地球绕自转轴以西向东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然日为一次自转周期。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较快,导致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4. 自转不均匀性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自转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例如地球椭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等,这就是自转不均匀性。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实际上是一个椭圆。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2. 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地球有分布着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等重要位置。

3.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公转不均匀性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的,其公转速度会因受地球椭球形状、其他星球和月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是地球的公转不均匀性。

三、地球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原因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2. 四季变化地球的四季分别为春、夏、秋、冬,这些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轨道上不同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所致。

3. 不同地区季节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季节与其所在的纬度有关。

距赤道越近的地方,所受到的日照时间越长,因此气候更加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方,则会有更长的白夜和黑夜的交替。

四、地球的日照现象1. 白昼与黑夜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每天地球上都会有大约12小时的白天和12小时的黑夜。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不同纬度与赤道线速度大小成cos 余弦关系,如60°N 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最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最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针对训练:关于右图中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弧线ABC 是晨线B .弧线ABC 是昏线C .弧线AB 是晨线D .弧线BC 是晨线答案:C 解析:此题突破口在于根据经度大小的变化判断出来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然后再根据自转法,判读晨昏线。

AB 为晨线,BC 为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针对训练: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下列有关晨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晨昏线上时刻相同B .晨昏线上日期相同C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相同D .晨昏线上区时相同答案:C★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以下是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1.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叫做自转轴,它的两端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比如在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快,而在极地附近自转速度较慢。

第二部分: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运动。

以下是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被称为黄道面。

地球沿着黄道面绕太阳运行。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年的长度。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离太阳越远的地方公转速度越慢,而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公转速度较快。

第三部分: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

以下是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的相关知识点:1. 倾斜角度: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23.5度。

2.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的倾斜,不同季节地球倾斜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导致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引起四季变化。

3. 昼夜长度:地球在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不同,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例如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第四部分:地球的黄昏与白昼地球的黄昏与白昼是地球自转和地理位置的结果。

以下是地球的黄昏与白昼的相关知识点:1. 黄昏:当地球某一地区的阳光逐渐变弱,太阳落山之前的时间段被称为黄昏。

黄昏的长度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白昼:当地球某一地区受到阳光照射,太阳升起到落山之间的时间段被称为白昼。

白昼的长度也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 极昼与极夜:在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地区,由于地球倾斜的原因,受到影响的季节会出现长时间的极昼或极夜现象,即连续数日不见太阳或不见黑夜。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的旋转运动。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各地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465米。

影响: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变化、离心力的存在、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的产生,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水文和气候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二、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年,用于描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归运动,其时间略短于恒星年。

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较慢。

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节更替等现象。

三、其他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地球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则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包括光球上的黑子、色球上的耀斑以及日冕中的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以及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它们对地球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

对地球的知识点总结

对地球的知识点总结

对地球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球形,但是由于自转和重力的作用,它实际上是一个扁球形。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极半径为6357公里。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组成。

其中地幔和外核是流体状的,而地壳和内核是固体结构。

二、地球的运动1. 自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圈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一天。

2. 公转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的长度为365.24天。

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是近日点,距离最远的时候是远日点。

3. 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倾斜23.5度,造成了四季交替和昼夜不等长的现象。

三、地球的气候和环境1. 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呈现出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冷的气候带分布。

分别是热带、温带和寒带。

2. 自然环境地球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森林、草原、荒漠、山脉等自然环境。

四、地球的地理特征1. 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71%为海洋,29%为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则主要是海洋。

2. 大洲地球上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3. 山脉和河流地球上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河流有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五、地球的生物多样性1. 动植物地球上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包括野生动物、家畜、鸟类、鱼类、昆虫等。

2. 生态系统地球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等。

六、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1. 自然资源地球的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能源资源等。

2. 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消耗、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七、地球的科学研究与探索1.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学科,包括地质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等。

2. 地球探索人类通过各种手段对地球进行了探索,包括遥感、地球观测卫星、深海探测器等。

小学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地球运动》知识点

小学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地球运动》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班级姓名学号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1、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2、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围绕太阳转。

3、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火山喷发、地震、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等。

4、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5、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海洋的面积(71%)大于陆地的面积(29%)。

6、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8、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9、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或1天)。

10、昼夜交替的假说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11、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2、“地心说”和“日心说”学说名称地心说《天文学大成》日心说《天体运行论》天文学家托勒密(古希腊)哥白尼(波兰)地球形状球体球体地球是否运动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所处位置及其他天体运动方式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动,并且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能能13、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1)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是倾斜的。

(2)反光的小圆片的作用:方便我们研究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变化情况。

(3)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自转半周前小圆片处于白昼,自转半周后小圆片处于黑夜。

14、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5、傅科摆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点知识点的结构:地球自转自转方向:经纬网、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规律:从0度经线到东经,东经的时间来的比西经早;速度:角速度、线速度A、B相对的方位:经线代表的方向、纬线代表的方向周期的类型: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昼夜交替:与昼夜现象区分好自转的地理意义地方时:与区时区分好,地方时的计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公转周期的类型:太阳年(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恒星年(365天6时9分)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近、远日点和二分日、二至日的特点及区别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其变化的影响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现象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回归运动的关系,晨昏线、与地方时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四季的更替:表现、各纬度的区别1、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角度不同的自转:极点俯视:北逆南顺;跨0度经线:自转从西经到东经;跨180度经线:从东经到西经。

极点判断自转方向的记忆方法;从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

记忆方法:左手代表南半球,右手代表北半球,双手作握拳状,从上往下看,手上的向中心的漩涡则为各半球的自转方向。

如下: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自转的周期:昼夜更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定义:以太阳为参照物,太阳两次经过中午的时间间隔。

自转的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定义: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绕转中心轨道面方向速度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地轴赤道面自西向东(侧视)线速度、角速度…………..地球公转太阳黄道面北逆南顺(俯视)近日点、远日点…………….地球自转——中心、方向、速度、——地球公转↓↓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公转轨道面↓(水平)赤道面↓↓∣—————黄赤交角(会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回归年、二分二至…↓(昼长、夜长、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直射点、纬度、季节)↓↓——————————————↓四季五带:昼(夜)长、直射、极昼(夜)、纬度期。

自转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除了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相等为15°/h,极点的角速度为0;;线速度由赤道到南北两侧递减,赤道的线速度为1670km/h,其他纬度的线速度=(40000kmcosA)/24,极点的线速度为0。

(纬度60度的纬线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的一半)经纬网:同一个经线圈,纬度差一度,经线线段差111km,经线圈的长度都相同为40000km,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半圆弧垂直纬线,任何一个经线圈将地球平分成两个部分,越往东,经线值越大的是东经,值越小的是西经。

纬度是纬线圈上的一点与球心连线与纬线圈所在平面的夹角。

赤道的纬度为0度,位于赤道北方的为北纬,位于赤道南方的为南纬。

纬线相互平行,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只有赤道平分地球,由赤道向南北两侧缩小,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现象:只要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物体,有太线,就会有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现象+自转,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有关的名词:昼夜现象、②界线:晨昏线(黑夜和白天的交界线)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特点:⑴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大圆⑵晨昏圈平面永远与太线垂直。

永远与纬线圈相交⑶永远平分赤道,所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2时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时线⑷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二分日)时,与赤道垂直,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⑸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度/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画晨昏线:做太线的延长线,过地心做太线延长线的垂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晨线:从黑夜→白天,看到日出;;昏线:从白天→黑夜,看到黑夜)侧视图:看到一条线(晨线/昏线);;俯视图:看到两条线(晨线和昏线)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地球上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处于黑夜的是夜弧;处于白天的是昼弧。

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昼长/夜长):看其所处纬线上昼弧和夜弧所占的比例(360度=24小时)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a)某地的正午12时=(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或=昼长/2;、、、、某地的0时/24时=日出时间+日落时间b)夜长=24-昼长或=日出时间*2c)日出时间=夜长/2=日落时间-昼长=12*2-日落时间=24-日落时间d)日落时间=昼长+日出时间=12时*2-日出时间=24-日出时间=24-夜长/2③地球自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且随着物体的速度增加而增加,北半球的物体运动受地转偏向力会偏向右边;南半球物体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偏左,在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北半球(右手),南半球(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运动方向,拇指垂直于四指,拇指方向为物体的偏转方向。

南半球北半球④地方时:定义: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小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地理位置越靠近东边的时间,地方时的值越大。

将全球分为360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区时(标准时):国际上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度,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这个时区的统一时间,0时区(中时区)以东到180度经线,分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东十二区站7.5度),0时区以西到180度经线,分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西十二区占7.5度)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不同时区的区时不同,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同一时间,东边时间比西边来得早计算地方时的方法:A的地方时=a时,经度为A;B的地方时b时,经度B。

(A-B)/15=a-b区时:A地的经度A,所在的时区=(A-7.5)/15[四舍五入],东经为东XX区或西经为西oo区,A地的区时a,B 地缩所在的时区,B地的区时=a+/-(xx-oo) ,东加西减。

我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120度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的时间。

而所在的地方时实际上是116度经线的地方时。

划分日期的界限有两条:人为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自然的界线——0时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着180度经线穿行的折线。

向西越过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加一天;向东越过日期变更线减一天。

(国家计时:印度:半时区计时、朝鲜:东部时区计时;中国:东八区计时;;美国:分东中西部计时2、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其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而太阳就在起一个焦点上。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角速度:每天移动59‘。

近日点和远日点:近日点:定义: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

时间(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点时间(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公转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真正的公转周期。

定义: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

太阳年(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地球中心自西向东沿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黄赤交角存在:地轴始终倾斜于公转轨道面。

使得于地轴垂直的赤道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黄道面(水平)之间有一个夹角。

定义:地球的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的夹角, 23°26‘约为23.5°。

所以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66°34’或66.5°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赤道:二分日(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回归线:二至日(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的回归运动的图示方法: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因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太阳直射的纬度0°23.5°S23.5°N9.23 3.219.2312.226.22时间判断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步骤:做垂直于地轴的垂线(赤道);赤道和地轴的交点就是地心。

连接地心和日心,标出交点(太阳直射点)观察太阳直射点和赤道的位置(赤道上——春/秋分;赤道以上——夏至;赤道以下——冬至)↓南↑北夏至:直射北回归线(23°26’N)秋分:直射赤道春分冬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标出自转方向:顺着自转方向依次是:夏至→秋分→冬至→春分② 昼夜长短变化: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直接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就没有昼夜长短变化。

因为有了黄赤交角,在地球的运动过程中,除了赤道外的其他地方,昼夜长短都在变化。

极昼或极夜:两级附近一些纬线圈与晨昏线不相交,这样的地方出现连续24小时以及更长时间的白天或黑夜。

南极点的极昼天数和北极点极昼天数是不相等,地球公转运动时,远日点较慢;近日点较快;(南极点极昼时,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而北极点极昼时,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以北极点的极昼天数多于南极点的极昼天数。

在二至日时太阳直射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当太照到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在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在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当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半球昼越长,夜越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在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③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最大值为90°, 正午太阳高度角:各地在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也是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台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 (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夏至日:直射点在最北(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最大) 春分→夏至(向北)、(北半球昼变长);;夏至→秋分(向南);(北半球昼变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冬至日:直射点在最南(南回归线);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最大)秋分→冬至(向南)、(北半球昼变短);冬至→春分(向北)(北半球昼变长)纬度与北极星的仰角的关系:注:只有北半球才有北极星仰角,南半球没有北极星仰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