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一章地球知识点总结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地球知识点总结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1.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2.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1)距离太阳不远不近——温度适宜,且能保存液态水;(2)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吸引稳定的大气;(3)安全的宇宙环境。

二、人类的太空探索1.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人类在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就。

2.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和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3.太空探索的意义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4.宇航员在月球上需要克服的困难有(1)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2)大气稀薄,太空辐射强;(3)剧烈的温度变化;(4)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资源。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认识过程: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球形状推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④地球卫星影像证实。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穿过地球中心(不存在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3.经线:连接两极4.纬线:与地轴垂直三、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1.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长度特征相等不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2.经、纬度的特点:特点经度纬度初始度数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变化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方向增大从赤道向南北方向增大字母表示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划分20°W和160°E赤道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高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天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了解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自转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的一侧是白天,另一侧则是夜晚。

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也就是每天约转动23小时56分4秒,这被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

2. 公转运动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也被称为地球公转或年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这一椭圆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椭圆。

地球沿着这一椭圆轨道每365.25天(即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

3. 倾斜度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轴线倾斜度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在不同的时间经历四个季节的变化。

地球轴线和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被称为倾斜度,这个倾斜度是23.5度。

当地球某一半倾斜朝向太阳时,该地区会经历夏季;当该地区倾斜背离太阳时,会经历冬季。

而春季和秋季则是由于地球两极附近处于倾斜与太阳直线垂直的位置。

4. 时间与时区地球自转的转动速度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从而形成了时区概念。

地球共被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对应着经度差15度,相邻时区的时间差一小时。

除了这些基本知识点外,还有一些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现象和理论需要我们了解:5.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

当地球到达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称为近地点,而到达最远位置时,则称为远地点。

这个变化会对地球的季节变化产生影响。

6. 太阳赤道仪太阳赤道仪是一种测定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精确测定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纬度。

7. 四大气候带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地球表面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气候带。

从南北极往赤道方向,分别是寒带、温带、热带和赤道带。

不同的气候带拥有不同的气候特征与生态环境。

通过对这些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上的天文现象和自然规律。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 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2. 球面坐标与经纬度:
- 球面坐标系统是地理上常用的坐标系统,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 经度是指从地球的中心点开始,一直到地球表面的经线,以0°-180°东经和0°-180°西经为划分。

- 纬度是指从地球的中心点开始,一直到地球表面的纬线,以0°-90°北纬和0°-90°南纬为划分。

3. 地球的时间与日照:
- 地球由于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的时间是不同的。

- 根据经度的不同,把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经度。

- 日照是指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的时间和强度,影响到地球上的气候和植被分布。

4.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地球不是一个完全的球体,而是由赤道和两个半径略短的极半径组成的椭球体。

-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km,极半径约为6357km。

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地球的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

5. 位置与区域:
- 位置是指一个地理事物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可以通过经纬度来表示。

- 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一部分,可以按照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划分。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以下是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1.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叫做自转轴,它的两端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比如在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快,而在极地附近自转速度较慢。

第二部分: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运动。

以下是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被称为黄道面。

地球沿着黄道面绕太阳运行。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年的长度。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离太阳越远的地方公转速度越慢,而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公转速度较快。

第三部分: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

以下是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的相关知识点:1. 倾斜角度: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23.5度。

2.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的倾斜,不同季节地球倾斜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导致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引起四季变化。

3. 昼夜长度:地球在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不同,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例如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第四部分:地球的黄昏与白昼地球的黄昏与白昼是地球自转和地理位置的结果。

以下是地球的黄昏与白昼的相关知识点:1. 黄昏:当地球某一地区的阳光逐渐变弱,太阳落山之前的时间段被称为黄昏。

黄昏的长度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白昼:当地球某一地区受到阳光照射,太阳升起到落山之间的时间段被称为白昼。

白昼的长度也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 极昼与极夜:在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地区,由于地球倾斜的原因,受到影响的季节会出现长时间的极昼或极夜现象,即连续数日不见太阳或不见黑夜。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地球公转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方向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回归年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

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

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

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地理是探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世界的构成和变化,更好地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一、地球的基本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基本形态是近似于一个椭圆球体,因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效应,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大。

地球的参考直径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最大距离的两倍,约为12,742千米。

地球的总面积约为510,066,000平方千米,呈现出一个分布不均的球形,表面被大陆和海洋所覆盖。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地球日,它的时间长度是23小时56分4秒。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使地球上的季节不断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所需的时间是一年,也就是365天5时48分46秒。

地球沿着轨道做椭圆运动,这个椭圆的长轴被称为近地点线,短轴被称为远地点线。

3.倾斜运动地球的轨道与黄道面成23.5度的夹角,这个夹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的照射角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产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三、地表特征地球的表面特征主要由陆地、海洋以及两者的交界带构成。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而大多数的海洋则分布在南半球,这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体积比北半球大,而且南半球的海洋面积也更广阔。

四、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便于统一时间,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则是全球的标准时间线,西侧与东侧间隔24小时。

所以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后时间会向前或者向后推移一整天。

总结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态、运动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环境。

在学习地理时,需要注意多方面观察和分析,提高自我综合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重要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本文旨在对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方便同学们复和记忆。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地壳、地幔和核三部分组成,地壳很薄,约占地球半径的1%,地幔很厚,约8000多千米,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直径约为3500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指地球以自身轴线为中心做的旋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做的运动。

第二章中国的位置和地形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临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南界南海,西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交界,西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接壤,北连蒙古国,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 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势复杂,地形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四种,其中高原和山地占了中国总面积的60%以上。

第三章中国的气候1. 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根据其地理位置、季风气候和气温分布等不同因素,可以将其划分为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高原季风等多种类型。

2. 中国气候的特点中国气候变化丰富多彩,以显著的季风气候和气温分布变化为主要特点。

由于中国广袤自然资源和地形高差的巨大,气候分布存在很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 中国的水资源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面积较大的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充足,而北方地区锐减。

中国的江河众多,如黄河、长江、珠江、淮河等,总河长超过40万千米。

2. 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国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产量大,同时,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也发展迅速。

3. 中国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中国是一个多种植业和畜牧业资源共存的国家,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同时,畜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中国的粮食生产和食品加工等行业。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1.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2.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特点:形状:半圆状。

长度:相等。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0度和180度除外)。

三、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四、地球的运动1.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周期:一天(约24小时)。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2.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春分 (3月21日前后)、夏至 (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

2024高二地理期末复习选必1知识点清单

2024高二地理期末复习选必1知识点清单

2024高二地理期末复习选必1知识点清单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地轴——北端始终指向【】附近自转轴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方向北极上空看呈【】,南极上空看【】太阳日:【】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周期角速度:约为【】,除极点外都相等速度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60°约为赤道一半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

3.周期: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周期。

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时间速度A点近日点【】初线速度【】,角速度【】B点远日点【】初线速度【】,角速度【】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目前是【】。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一、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纬度因素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降低成本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 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内陆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1:昼夜交替1.概念(1)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 】,称为【 】。

(2)夜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 】,称为【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1 -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7 - 第一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7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4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下面三幅图中的箭头指向)。

A B C4.自转周期名称1日长度参照物恒星日23时56分4秒遥远的恒星太阳日24时太阳5.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每时。

(2)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微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提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易误提醒]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从教材图1.3中显示的信息去归纳总结即可。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样本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样本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样本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下面是初一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样本,供您参考。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上的旋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而公转周期为365.25天。

2.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一种用来确定地球上各个位置的标准系统。

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纬度用来表示南北方向。

经度范围为0°~ 180°,纬度范围为0°~ 90°。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 大洲和洋:目前地球上有6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同时,地球也有5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2. 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外部的固体外壳,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由地壳板块构成,板块运动是地球上的重要地质现象。

第三章地球资源1. 自然资源:地球上存在着各种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能源: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等。

第四章水资源和气候1.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面和地下之间的循环过程。

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

2.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是对气候条件进行观测、预报和分析的科学。

第五章地形与地貌1.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势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

2. 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由于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所形成的各种外形特征,如山地地貌、河流地貌、海洋地貌等。

第六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的总数。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地等。

(完整版)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推荐文档

知识点的结构: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点自转周期的类型:太阳日(24 小时)、恒星日(23 小时56 分4 秒)自转方向:经纬网、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规律:从0 度经线到东经,东经的时间来的比西经早;速度:角速度、线速度A、B 相对的方位:经线代表的方向、纬线代表的方向昼夜交替:与昼夜现象区分好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方时:与区时区分好,地方时的计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周期的类型:太阳年(回归年):365 天5 时48 分46 秒;恒星年(365 天6 时9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近、远日点和二分日、二至日的特点及区别公转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其变化的影响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现象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回归运动的关系,晨昏线、与地方时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四季的更替:表现、各纬度的区别绕转中心轨道面方向速度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地轴赤道面自西向东(侧视)线速度、角速度…………..地球公转太阳黄道面北逆南顺(俯视)近日点、远日点…………….地球自转——中心、方向、速度、——地球公转↓↓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公转轨道面↓(水平)赤道面↓↓∣—————黄赤交角(会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回归年、二分二至…↓(昼长、夜长、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直射点、纬度、季节)↓↓——————————————↓四季五带:昼(夜)长、直射、极昼(夜)、纬度1、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角度不同的自转:极点俯视:北逆南顺;跨 0 度经线:自转从西经到东经;跨 180 度经线:从东经到西经。

极点判断自转方向的记忆方法;从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

记忆方法:左手代表南半球,右手代表北半球,双手作握拳状,从上往下看,手上的向中心的漩涡则为各半球的自转方向。

如下: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自转的周期:昼夜更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 小时)定义:以太阳为参照物,太阳两次经过中午的时间间隔。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呈近似于椭球形,略带扁球状。

-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742公里,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6公里。

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在自西向东的轴线上旋转,周期约为24小时。

-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呈椭圆轨道,延绕黄道平面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3. 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地轴与地银道面夹角约为23.5°,称为地球的倾斜度。

- 地球的倾斜度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倾斜度越大的地方,季节变化越明显。

4. 地球的经纬度:-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东西180°,分为东经和西经。

- 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南北各90°。

5. 地球的分区:- 北半球、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线,北半球为赤道以北的区域,南半球为赤道以南的区域。

- 东半球、西半球:以本初子午线为分界线,东半球为本初子午线以东的区域,西半球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区域。

- 东、西、南、北方:以指北针的方向为准。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时间,全球按经线每15°度划分为24个时区。

6. 地球的地理格局:- 大洲与洋:地球上的陆地分布成大洲,水域分布成洋。

- 大陆板块:地球上的陆地表面分散着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是由地壳组成的大陆板块。

- 地壳结构:地壳由陆壳和海壳构成,陆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海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7. 地球上的地理气候带:- 热带气候带:赤道附近,气温高,季节差异小,降水丰富。

- 温带气候带:赤道以外的中纬度地区,季节差异明显,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 寒带气候带:极地以及高海拔地区,气温低,降水较少。

8.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呈现在平面上,以便人们观察和使用。

- 地图比例尺:反映地球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符号:用以表示地图上各种地理要素的图形、颜色或字母等符号。

- 地图方向:用以表示地图上方位关系的指示箭头或指北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 ,平均半径是 千米,最大周长为 ,表面积是 。

第一个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

是 线,是 线。

4、地球仪上纬度的起点(0°纬线)是 ,长度是 ,向南向北各划分为 ,向北的称为北纬,用符号 表示,向南称为南纬,用符号 表示。

地球仪上经度起点(0度经线)是 ,向东向西各划分为 ,向西称为西经,用符号 表示,向东称为东经,用符号 表示。

5、南北半球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

6、面对地球仪,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20°W 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160°E 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2、(1)在图中标出各个节气的日期。

3、五带划分 说出五带名称:A B C D E 分界线名称、度数:○1 ○2 ○3 ○5 ○4 热带的气候: 温带的气候:
S ④③
寒带的气候:
4、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北极上空看是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时针。

5、在北半球,春季月份是:夏季月份是:
秋季月份是:冬季月份是:
6、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他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2、比例尺= 它有三种形式是:、、。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

3、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表示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内容越。

4、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根据指向标,有经纬网的根据经纬网。

5、图例:洲界、国界、省界、河湖(时令、常年)、公路、铁路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2、相对高度:
3、等高线: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5、山地的五种形态: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6、(1)A. C.
D. E.
(2)A点位于B点的方向。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海洋占,陆地占,可以说。

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多集中在半球,但北极却是,半球陆地较少,但南极却是一块。

3、七大洲,按从大到小顺序: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
4、写出图中大洲大洋的名城:
A: B:
C: D:
○1○2
○3○4
○5○6○7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有:

洲与非洲分界是
南北美洲分界线是亚洲与美洲分界是
(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4)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和。

(5)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纬度最高的是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和。

完全在东半球的是轮廓形状像“S”的是。

(6)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南美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大洋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非洲。

第二节海陆变迁
1、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国提出的。

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
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与
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
较,多__ ___ _和_
_______。

全球形成两大地震带分
别是地震带和
地震带。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 ___ __ _板块。

(4)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 ___(扩张、缩小)。

(5)正在扩张的大洋是,正在缩小的大洋是。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1:300000000转化成文字式:。

(2)写出A、B、C三点的地理坐标。

(3)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福州与北京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A、150千米
B、600千米
C、1500千米
D、6000千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纬线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各条纬线的长度相等,经线长度不等
D.20°W以东和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
(5)下面四幅图中关于A相对B的方向判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C.东北、西北、西北、西南D.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6)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 )
A.23.50N,1600E B.23.50S,1600E C.23.50N,200W D.23.50S,200W
(7)经纬网图(右下图),完成下列各项:
①.图中通过A、C两点、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
线;通过B、C两点,连接南北两极的
线是线。

②.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③.按南、北半球分,A点在半球,B点在
半球。

④.按东西半球分,A点在半球,C点在
半球。

⑤.从低、中、高纬度带来看,B点位于纬度,C
点位于纬度。

⑥.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D的方
向。

⑦按温度带来看,D点位于带,B点位于带。

(8)读右侧“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2)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半球;
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半球。

(3)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