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第八册第一课《生活中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说课模板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5
灿烂的青铜工艺
湖北博物馆
曾侯乙墓编钟 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
编钟是战国时代的青铜乐器。曾侯乙墓编钟,于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钟的单体非常高大,共有65 件,总重达2500公斤,整套编钟和梁架宏伟壮观。这 套编钟是青铜铸造和音乐艺术领域的共同奇迹。这在 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经过实际的测音使我们知 道,此编钟的总音域达5个八度,半音的标音位置可以 靠组合而定。编钟的发音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 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 古今中外的曲目几乎都能演奏。而这些音乐的产生, 来自青铜铸造的特殊技术——在每一个编钟的铸造中 使用了特殊的青铜配料,这样才能在敲打编钟时发出 不同的音阶。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 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 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元
卷草纹
青
莲瓣纹
花 梅
花卉仰莲花纹
瓶
萧何月下追韩信 青花梅瓶 元代 南京博物院
“鬼谷下山图”瓷罐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该
生活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学设计课件
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腾讯微博百度相册腾讯朋友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挚友和讯微博更多...刘小民的空间湑水留云首页文章相册微博动向资源留言资料个人资料文章信息公布文章所有文章(12)日志漫笔(3)刘小教育管理(0)民教课科研(0)计划总结(0)(教教师港湾(7)师)交朋识友(0)课件教课方案(2) 洋县时势议论(0)马畅诗歌散文(0)初级对老师说(0)中学对学生说(0)对家长说(0)对网校说(0)音画赏识(0)关注上一篇: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教课方案下一篇:《书0法教课》美术教课反省粉丝8 第 1 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课方案总访问量:第 1 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课设179计6今日教材剖析:访问:本课属于“赏识与评论”的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0史悠长,种类众多,制品精良,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最后登帜。
依据新课标,让学生多角度赏识和认识美术作品的题录:材、主题、形式、风格、派别,逐渐提高视觉感觉、理解与评论能力,知道一些中外重要的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201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力能力,崇5-05-28尚文明,珍惜优异民族美术与文化遗产,加强民族骄傲感,养成尊敬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态度。
08:00:52本课因为时间的关系精心选用了彩陶、青铜器为主,漆器和瓷器为辅,从工艺制作、艺术特点、文化内涵等方每周之星面进行赏识和剖析,经过察看和研究这些工艺品的资料、造型和装修,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渊源发展,用现代人的思想去领会,去试试制作或描述造型及装修纹样,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和分享自己的习作成就。
将中国优林建刚秀的工艺美术传承弘扬下去。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教课目的:刘正荣华州普定县一、知识与技术: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由,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浩宇安徽贵池区二、过程与方法:环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虑,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研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味。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5-苏少版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材分析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作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
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
本课时选取陶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陶器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中陶器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陶器的成就。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陶器的历史、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陶器的不同类型,以及造型和实用性之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陶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陶器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预习课本1到7页,思考什么是工艺美术,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以教室里的花洒为例,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发现陶器、瓷器、漆器的共同特点:实用、美观。
教师总结工艺美术的概念: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二、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
书上展示给大家的工艺品,它们平时被存放在什么地方?(博物馆)2、图片欣赏,介绍国内几个有代表性的博物馆。
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美术课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真正走进博物馆”,去了解这些工艺品背后蕴藏着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3、欣赏并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门类。
欣赏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丝绸等图片,提问:其中哪一类工艺品距离我们最为遥远?(陶器)陶器就是这节课我们作为重点来了解和学习的一种工艺品。
4、通过具体作品的欣赏,了解陶器的历史、造型特点、文化内涵,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上海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承载世界文明 记录历史发展 传承中国文化
苏少版初中美术 八年级下册
• 生活的艺术
——中国工艺美术
洪泽区岔河九年制学校 吴广芬
学习目标
• 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及工艺美术 的种类,了解陶器、青铜器发展历程、造 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 2.在分析和交流中探寻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体会每件作品工艺性、实用性、艺术性 ,提高审美趣味。
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 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呢?
从写实发展到写意 从具象演变为抽象
蛙纹彩陶壶
常见的彩陶装饰纹样
纹饰以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最为常见
实践体验
• 尝试画一画彩陶的装饰纹样,体验一下新 石器时期陶工的绘画水平。
常见的彩陶装饰纹样
你们发现 颜色有什 么变化?
高20厘米
胎壁厚处为1-2毫米
错 银 青 铜 牛 形 灯
汉 代
南京 博物院
错
烟管
银
青
铜
牛
火
形
灯盏
灯
灯座 汉
代
错银工艺
青铜器产生的意义
• 青铜的出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 时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历史, 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参观了几个 博物馆,了解了中国古代工艺中优美的陶器和庄重 的青铜器,感受到它们的艺术魅力所在。中国工艺 美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都有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独特的魅力,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漆器和瓷器。
纹
两边的耳朵干什么用的?
双
耳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欣赏苏扇,了解苏扇的种类及艺术特色,了解苏扇的制作工艺情感目标:触摸苏扇,品味苏扇的艺术魅力,感受苏扇的历史文化技能目标:尝试制作苏扇,局部体验的制作工艺2学情分析本课题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延伸的地方工艺美术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起到传播、传承地方艺术文化的效应。
扇子为常物,学生熟悉它的用途却不了解它的文化,苏扇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蕴含的人文精神是苏扇的主要艺术特色,有效的利用苏博现有的宝贵资源给学生打开一扇认识这一工艺的大门,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苏扇,了解苏扇的种类和特色,了解苏扇的制作工艺难点:感受苏扇蕴涵的历史文化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讲授】话扇——扇的历史和种类二、话扇引言: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发展至后来,扇子在不同时期不同人手中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含义。
我们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出了许许多多才子佳人,苏州的扇子也精彩纷呈。
——PPT展示中国古代与扇子有关的绘画、文学作品和人物1、苏扇的种类(PPT+馆藏实物)折扇: 文人雅物檀香扇: 工艺扇绢宫扇:古代宫廷女子使用纸团扇:大众化2【讲授】话扇——美在扇骨——以苏式折扇为例,欣赏扇子精品,发现其美(实物欣赏+PPT)1、材质美:苏式折扇以竹制见长,尤以棕竹、毛竹为之称怀袖雅物。
大骨,有素式和花式两大类。
素式是平直型,扇骨不加任何装饰和雕刻,欣赏的是优美的造型和竹子的肌理,呈现一种自然美,其中最关键的加工工艺是磨工。
小骨,多则密不通风,少则隙可走马。
其中水磨骨竹折扇更称之为上品。
2、工艺美:苏州的水磨扇骨重在打磨,打磨不用砂皮,而是一种有细直楞的木贼草,在浸水后用它不断反复打磨,待晾干后,继用榆树叶子磨光,显出细净和光洁来。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
2.掌握工艺美术相关词汇,如“毛笔、宣纸、瓷器”等。
3.能够欣赏工艺美术作品,分析其造型特点。
4.培养学生对生活美学的认识和实践。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
2.掌握工艺美术相关词汇。
3.能够欣赏工艺美术作品,分析其造型特点。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生活美学的认识和实践。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
2.工艺美术相关词汇。
3.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及分析。
2. 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工艺美术。
2.让学生实际操作毛笔、宣纸等工具,让他们体验“工艺美术”。
3.邀请本地的手工艺人或文化专家来讲解工艺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PPT。
2.准备相关的文物或书籍,用于展示和介绍。
3.准备毛笔、宣纸、瓷器等工具和材料。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工艺美术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
2.引出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3.对学生发问,“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工艺美术的作品?”第二步:详细讲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PPT,进行讲解。
2.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如唐三彩、青花瓷等。
第三步:学习工艺美术相关词汇1.教师展示工艺美术相关物品,如毛笔、宣纸、瓷器等,并让学生认真观察。
2.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词汇,让他们掌握和理解相关单词。
第四步:作品欣赏及分析1.教师展示多幅工艺美术作品,并让学生进行欣赏。
2.引导学生通过形态、结构、装饰等角度分析工艺美术作品。
第五步:实践操作1.为学生发放毛笔、宣纸和瓷器等工具和材料。
2.让学生实际操作毛笔、宣纸等工具,让他们体验“工艺美术”。
第六步:拓展延伸1.邀请本地的手工艺人或文化专家来讲解工艺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
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学生代表朗读目标
新授课
一、认知学习
1、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第一部分:陶器(板书)
欣赏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师同时出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教材,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通过出示部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图片、仿制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工艺品属于哪些品类,哪些同学来进行分类?
2.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加以介绍,然后分别论述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陶器、青铜器、漆器、陶瓷。
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着的彩陶器皿《双耳瓶》(课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
A.器形特点:
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等等。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匀称优美,富有韵律,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
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
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
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视线成俯视状,自上而下,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这样不影响观赏,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
初中美术第八册第一课《生活中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该课属于欣赏〃评述课。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美术鉴赏课,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学习欣赏、评述中国古代经典艺术品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到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的中国工艺美术,在世界工艺美术种,独树一帜的魅力,有没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应出历代能共巧匠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这些艺术家创造了无数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相结合的工艺品,充分反应出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智慧。
为世人所赞赏,本科选区了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和造型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科学观测仪器,桥梁建筑等范例,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古代经典文物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察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2.难点:四、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
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生活中的艺术》分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设计了三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课件(共31张PPT) 苏少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ppt
(一)
“曲水流觞”
羽觞
漆器
浙江省 博物馆
木胎朱漆碗 河姆渡文化
人 们
漆 壶
在
汉
漆
代Leabharlann 器朱上画 其
主 要
内 , 墨
用
染 其
了
外
什
么
颜
色 ?
漆匜(yí) 汉代
漆案 战国
彩 绘 双 耳 漆 盒 秦 代
彩绘乐舞图鸳鸯 形漆盒 战国
漆器功能 实用
美观
工序
1、制胎:木胎、竹胎、麻布胎等 2、吃漆:刷一层加工过的漆 3、裱布:将漆均匀的刷在麻布上, 然后严密的裹在胎体外面
元《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罐出土于南京市的将军山“沐英”墓,是南京市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漆液的国家,在木、竹、麻布等胎体上涂上层层此物,就 成了漆器。
汉代《漆壶》在生活中是一种实用器物,不怕酸碱,防水、防虫、防蛀。
课程结束 感谢观看
4、刮灰:粗中细3种 5、髹漆:在灰胎上刷漆 6、打磨:打磨—髹漆—阴干(3遍) 7、髹饰:装饰漆器(贴金箔银箔彩绘) 8、抛光:手掌蘸油拌面粉反复磨擦漆面
金银平脱工艺
金银平脱古琴 唐代
剔犀工艺
云纹剔犀盒 元代 “乌间朱线”
瓷器 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民生
活中的智慧结晶。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 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 称为“瓷国”。
官窑
汝窑
1.造型极简主义,胎体较薄 2.釉色以天青色为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钧窑
1.釉色五彩缤纷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窑变技术
哥窑
1.冰裂纹 2.金丝铁线纹
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课件 2023—2024学年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化的范本,同时也对未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审
美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 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 一次高峰。
青铜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
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 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
一颗灿烂的明珠。
灿烂的青铜工艺
瓶
杯
精美的彩陶纹样
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 腹部以上?
漩涡纹
菱形花纹
舞蹈纹
鱼纹
蛙纹
鱼纹彩陶盆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蛙纹彩陶壶
舞蹈纹盆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造型典雅的黑陶
黑如漆 薄如纸 明如镜 声如磬
蛋壳黑陶高柄杯 新石器时期
拉胚工艺技术
山东博物馆
彩陶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
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
矿物为彩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而成 的一种陶器。
你知道吗? 这件陶器是干什么用的? 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甘肃博物馆
旋纹尖底彩陶瓶 新石器时期
实用美观的陶器造型
口大便于盛物 腹大便于储物
三足便于烧煮
盆
口小不易外溢外形基本为圆形器。
轮廓曲线连贯流畅、 匀称优美,具有一 种大气稳重、和谐 宁静之美。
中国历史博物馆
毛公鼎铭文 西周
金文(钟鼎文)
铭文32行,500字内容叙述周 宣王命重臣毛公参与执掌国政。 要求他衷心辅助周王,共五段:
一、此时局势不宁; 二、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 三、给毛公予宣示权力; 四、告诫勉励之词; 五、赏赐大量器物。 毛公为感谢周王,铸造了这 个鼎,让子孙以及天下人永远不 忘。
曾侯乙编钟 战国 湖北随县(今随州)出土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课程大纲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中国工艺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艺术性的认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了解常见的中国工艺美术品类。
3.学习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概念和品类,并了解它们的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表达对这些艺术品的感受和认知,开展主题为“寻找美”的讨论。
2. 讲授课文讲授前,可让学生翻译和理解课文标题。
通过讲解中国工艺美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引入课文,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
然后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品类:陶瓷、漆器、铜器、玉器、造纸、刺绣、民间工艺品等。
并重点讲解其中的一个品类,如陶瓷。
3. 练习活动活动1:制作陶艺品教师向学生介绍陶瓷的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陶艺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手工能力。
活动2:研究某种民间工艺品让学生自己选择某种民间工艺品进行研究和制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4.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归纳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品类,并探究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5. 作业布置布置如下两项作业:1.完成自己选择的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制作,并写下心得体会。
2.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拍摄美景、美物或美食,做成PPT或图片集,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评价1.培养了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认知和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生活的艺术感知水平。
六、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丰富,活动和讨论环节齐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案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工具与课件: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第三部分:漆器(板书)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那就是漆器。
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代表作品《漆器碗》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漆器碗》是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碗。
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师:从战国时期到汉代,人们在漆器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生:红和黑。
红色和黑色对比强烈,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同时也显得沉稳大气古朴,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红”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民族象征的色彩,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颜色就是用了这样的红。
(课件展示)师:能工巧匠们在漆器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彩绘、磨光、镶嵌等工艺表现手法,提高了审美趣味。
赏析作品《金银平脱工艺古琴》师:这是一件什么乐器?你在上面看到了用什么制作的花纹。
(课件展示)古琴上的花纹使用的是一种金银平脱工艺,也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案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主备人:李朝英审核人:彭娴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学路径欣赏——走进博物馆,从古代工艺美术的不同种类入手,对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体会每件作品的工艺性、实用性、艺术性,感受民族工艺的辉煌成就。
学习——面对作品,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古代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的探索,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探寻——在分析和交流中探寻古代工艺美术代表作的特点,充分体会它的工艺和审美情趣。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为世界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
体会——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通过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第一课时:彩陶与青铜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提高审美趣味。
1.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2.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1课 生活的艺术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课题: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思路:本节为这课的第二课时,是在上节课同学们分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别将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尝试用横向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工艺品独特的制作工艺、造型特征和艺术特色。
教法: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利用网络资源以专家讲座的形式教学。
学法: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以及图片资料并深入思考共同讨论总结。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 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通过对陶器和瓷器以及青铜器和漆器的比较,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与瓷器、青铜与漆器分别从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比较讨论,领会生活与艺术的相辅相成。
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并制作课件以及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设计意图:通过《唐宮夜宴》这个精彩的舞蹈视频和老师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的学习兴趣并能深入思考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我们今天文化生活的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工美术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通性和独特性,直到今天它们都没有退出人类日常生活的舞台,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中。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学生和老师始终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着课堂教学。
课件的制作尽量做到直观明了,很多很难理解的知识在课件中省时省力地解决了,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赣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杰出的艺术智慧-民间工艺初中美术欣赏word教案(1)
杰出的艺术智慧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陶瓷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认识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和分析其代表作品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思想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陶瓷器、青铜器各自的艺术特色体会代表作品的内涵教具:幻灯片、课外资料图片、课本一、组织教学:由于和学生是第一次见面,所以要互相认识一下,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做自我介绍,尽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导入:在学新课之前,先提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谁知道美术包括哪些门类?(生答)我们中国是一个艺术遗产非常丰富的国家,在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四大门类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应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也应该去认识它,了解它。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杰出的艺术智慧》三、新授:工艺美术作为美术的四大门类之一,可以说是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印染、织绣、家具、玉石雕刻、玻璃器、竹木牙角器等等。
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其中的陶器、瓷器和青铜器(出示幻灯片)(一)陶瓷器陶瓷器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在我们的日常口头语中,经常使用“陶瓷”这一名称,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它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作,它是人类最早创造的生活用具,它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又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美术史中,介绍较多的主要是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特别是后两者。
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本中的两幅代表作品:给同学们出两个问题;1、说出作品上描绘了些什么装饰图案?2、通过欣赏作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表现这些图案想要表达什么思想?请同学们思考2分钟回答(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启发他们积极的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欣赏部分课外的作品半坡类型纹样主要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和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马家窑类型纹样以旋涡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最后总结陶器的艺术特色(出示幻灯片)(二)瓷器请同学们看课本文字,从课本中找出一种瓷器,并说出它的艺术特色大家一起总结瓷器的艺术特色瓷器的艺术特色:(出示幻灯片)①钧瓷以丰富的窑变色彩为代表②官窑瓷器不尚花饰,釉色温润,器形古朴含蓄,具有高雅的情致③五彩瓷器绘画感强,颜色华贵艳丽再结合代表作品进一步了解瓷器的艺术特色(三)青铜器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先秦时期不朽文化创造,体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关于青铜器,我们以两幅代表作品为例分析《莲鹤方壶》(春秋)《曾侯乙墓编钟》(战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欣赏作品:(出示幻灯片)1、说出两幅作品中描绘的形象?2、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两幅作品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启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最后大家一起总结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出示幻灯片)①造型庄重典雅②纹饰繁密雄奇③构思巧妙,制作精湛课堂反馈:给同学们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讲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如果有不明白的,举手提出,大家一起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该课属于欣赏·评述课。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美术鉴赏课,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学习欣赏、评述中国古代经典艺术品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到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的中国工艺美术,在世界工艺美术种,独树一帜的魅力,有没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应出历代能共巧匠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这些艺术家创造了无数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相结合的工艺品,充分反应出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智慧。
为世人所赞赏,本科选区了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和造型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科学观测仪器,桥梁建筑等范例,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古代经典文物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察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四、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
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生活中的艺术》分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设计了三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材、课本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探究——师生总结。
七、授课开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播放视频,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手工艺的视频,低沉的音乐,引领我们随着视频,回溯到过去的时光,距今约五千七百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仰韶文化在黄河上游的马家窑得到了发展,使这里成为了新的聚居地,生活富足,工艺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墓葬文化开始盛行,大量精美的工艺品随葬入墓,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当中国考古学家挖掘到这里的墓葬群时,被两千多个坟墓,和墓葬内大量的精美随葬品惊呆了,马家窑文化成为了新石器时代的著名文明,而名扬天下。
(二)讲授新课,分析理解(将新知识传授,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工艺品)1)教师讲解,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欣赏与探索。
“从出图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事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这些文物的共同性了么?”
【板书:彩陶旋纹双耳瓶
黑陶高脚杯
温酒陶xi】
教师引导学生从足数,造型特点,功能作用3方面分析
得到结论【板书:无足汲水,满足生活需要
一足实用与装饰完美统一
三足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和意义,后来更发展为鼎】
2)介绍青铜器,乃是先秦时代所用的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因为锈色为青色,俗称青铜器。
根据之前的欣赏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青铜器
(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1、青铜器上为什么刻画饕餮的纹样?
2、青铜鼎象征着什么?
3、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是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探究,讨论之后得到结论。
)
(三)学生探究,师生讨论
教师用出示大量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如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长信宫灯、浑天仪、司母戊鼎等。
与学生分析其特点,讲解分析各青铜器的范例造型特点、实用功能、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在讲解各范例的时候,同时结合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
(此环节属于知识扩展)
教师讲解完一个范例之后,则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其他几个范例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象征性结合的启示。
然后师生再共同讨论。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欣赏可分为:描述其外形与特征、分析其美学价值与科技含量、判断其视觉美感与功能。
(四)师生总结
1、你喜欢这堂课么?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
2、你会不会用我们学会的内容去实践应用美化生活?还可以用什么来美化
我们的生活?
3、古代工艺品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汲水等
4、古代工艺品的象征性:权利、尊贵地位等
5、从哪些角度入手赏析一件古代工艺品:制作工艺、实用性和艺术性、
象征意义、艺术手法、所用材料、所处年代等。
作业:预习赏析本课第二课时内容,漆器与瓷器,可查找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共同赏析时候,可以互相印证。
教师作业指导
1、完成下课时预习,可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范例进行填表分析。
2、各抒己见,围绕工艺品与其意义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八、总结
总结环节,我通过提问方式来完成。
新教育提倡鼓励和肯定学生,以学有所得为标准,不以排名为优良。
此环节目的是通过学生来回顾本课内容,尊重个人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的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态度评价作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中体会美术乐趣,学习美术知识。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25分钟,学生探究10分钟,总结讨论5分钟。
九、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工艺品
陶器:青铜器:
彩陶旋纹双耳瓶无足双耳尖底汲水毛公鼎
黑桃高脚杯一足黑如漆高脚美观与实用的结合曾侯乙编钟温酒陶xi 三足稳定简洁发展为“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