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神经组织

合集下载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第七章神经组织 1、神经元形态:核大色浅,膜/仁明显,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尼氏体:强嗜碱性,均匀分布胞体和树突中,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轴丘无尼氏体神经原纤维:仅镀银染色可见,伸入树突轴突。

2、轴突运输:慢速运输(单向):胞体内新形成的神经丝、微丝和微管缓慢向轴突终末延伸。

快速运输(双向):正向:轴膜蛋白、神经递质合成酶、含神经调质小泡、线粒体逆向:代谢产物、终末摄取物质 3、兴奋传单神经元神经冲动起始(轴膜)沿轴膜传导 4、神经元分类:多级神经元、双级神经元、假单级神经元传入神经原,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5、突触定义: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结构,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组成:突出前成分(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1 / 21触后膜)作用过程: 冲动流沿轴膜传向轴突终末(突触前成分)电位门控 Ca2+ 通道开放突触素磷酸化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电位改变膜电位改变6、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胶质细胞脑和白质中纤维性胶质细胞脑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CNS)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PNS)卫星细胞胶质细胞施万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最大,星形功能:支持和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支持和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增生胶质瘢痕脚板:形成胶质界膜、神经胶质膜②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③小胶质细胞形态:最小,扁平或三角形,染色深功能:吞噬,来源于单核细胞④室管膜细胞分布: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功能:产生脑脊液⑤卫星细胞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⑥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7、血脑屏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神经胶质膜 ( 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8、神经结构 9、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最新资料推荐------------------------------------------------------ 髓鞘:CNS少突胶质细胞(同心圆卷绕);PNS施万细胞(同心圆盘绕,郎飞节,节间体) 10、冲动传导有髓神经纤维:快,跳跃式无髓神经纤维:慢,非跳跃式 11、神经末梢概念: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参与形成感受器或效应器游离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肌梭环层小体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运动神经末梢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膨体)第十一章表皮 1、表皮分层(从内外)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薄皮颗粒层、透明层不明显 2、角质形成细胞①基底层:单层矮柱状,胞质少呈强嗜碱性;--------------------- 张力丝桥粒、半桥粒,分裂能力强②棘层:4-10 层、多边形,弱嗜碱性 ----------------------------- 板层蛋白,角蛋白丝束桥粒③颗粒层:3-5 层,强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透明角质颗粒细胞核、细胞器开始退化④透明层:嗜酸性,折光性强⑤角质层:角质细胞,无细胞器,充满角质蛋白 ------角蛋白,均质蛋白功能:3 / 21吸收紫外线;防止体液流失;屏障保护作、。

第7章 神经组织

第7章 神经组织

施万细胞
卫星细胞 1.节细胞;↑卫星细胞

神经干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s,
NSCs) 是神经组织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
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成人主要分布在脑
和脊髓的室管膜下区及大脑海马,其形态
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似,它们表达特殊的中
间丝蛋白 — 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又称
第7章
神经组织
作者 :曾园山 丁英
单位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目录
一、神经元 二、突触 三、神经胶质细胞 四、神经干细胞 五、神经纤维和神经 六、神经末梢 七、神经纤维的溃变和再生
教学要求
掌握 神经元的形态、光镜与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化学性突触的光镜和 电镜结构及其功能;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与功能。
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 ➢ 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丝是由神经丝
蛋白构成的中间丝。 ➢ 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参与物质
运输。
尼氏体光镜图
镀银染色示神经原纤维 ↑神经原纤维;▲神经纤维
神经元超微结构 模式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2. 树突(dendrite)
➢ 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从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树突 内胞质的结构与胞体相似
运动神经元模式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神经元的分类
1. 按神经元的突起数量分三类 ➢ 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 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 ➢ 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然后呈T形分为两支,

神经组织—神经元(组织胚胎学)

神经组织—神经元(组织胚胎学)

神经原纤维
结构:
• LM 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
在胞体内交织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
• EM 神经丝、微管和微丝
(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中间丝)
功能:
• 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
• 微管参与物质运输
神经组织镀银染色光镜图 ×640 N:细胞核 Np:神经原纤维
1.2 树突
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多分支
✓ 加工和传递信息;占神经元总数99%以上
✓ 是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突
树突 胞体 中间神经元 轴突
树突 胞体
小结
1.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胞质 内含有强嗜碱性的尼氏体和细丝状的神经原纤维;核居中,大而圆, 着色浅,核仁大而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有一至多个,短, 反复分支,树突内的结构似胞质。轴突只有一根,细长,直径均一, 轴突内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
• 尼氏体(Nissl body) • 神经原纤维
神经元胞体光镜图
尼氏体 (Nissl body)
结构:
• LM 具强嗜碱性,分布均匀,呈颗粒状或斑块状 • EM 平行排列的RER和游离核糖体
功能:
• 合成结构蛋白 • 合成神经递质合成所需酶类 • 合成肽类神经调质
核仁
尼氏体
细胞核
Mi:线粒体 Golgi:高尔基体 →:粗面内质网
➢ 快速逆向轴突运输:
轴突终末的代谢产物、或由其摄取的物质、病毒或毒素运输到胞体
02 神经元分类
按突起数量多少分类
• 多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 双极神经元: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 • 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

组织胚胎学习题 第7章

组织胚胎学习题 第7章

第7章神经组织—、A型题1.突触是传递信息的部位,存在于( )A.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B.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C.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之间D.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之间2.神经元尼氏体在电镜下为( )A.溶酶体B.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C.线粒体D.高尔基复合体3.神经元尼氏体分布在( )A.胞体和轴突内B.树突和胞体内C.树突和轴突内D.胞体内4.在轴突运输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A.滑面内质网B.微丝C.突触小泡D.微管5.化学突触内与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A.线粒体B.微管C.突触小泡D.微丝6.具有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是()A.小胶质细胞B.室管膜细胞C.星形胶质细胞D.少突胶质细胞二、C型题A.尼氏体B.神经原纤维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7.胞体内()8.树突内()9.轴突内()10.星形胶质细胞内()三、X型题11.突触是指( )A.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接触点B.神经元与腺细胞之间的接触点C.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 D.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接触点12.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主要作用是( )A.绝缘B.营养轴突C.保护轴突D.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13.关于神经元轴突的描述,哪些正确( )A.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B.没有侧支C.轴质内不能合成蛋白质D.轴质内无细胞器14.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B.卫星细胞C.施万细胞D.星形胶质细胞15.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A.卫星细胞B.少突胶质细胞C.小胶质细胞D.室管膜细胞四、名词解释1.尼氏体(Nissl body)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五、论述题1.试述多极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2.试述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参考答案】一、A型题:1.B2. B3.B4. D5. A6. C二、C型题:7.C 8. C 9. B 10.D三、X型题:11. ABC 12. AD 13. AC 14. BC 15. BCD四、名词解释1.尼氏体(Nissl body): 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强嗜碱性小斑块或颗粒。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章 神经组织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章 神经组织

(四)突触结构:
1 突触前成分:为神经 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 膨大;内有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较厚,含钙离 子通道 2 突触间隙 3 突触后成分:突触后 膜含神经递质和调质 的受体
突触超微结构模式图
神经元胞体 突触小体


扫 描 电 镜 像
元 胞 体 及 表 面





(五)功能:传导神经冲动
调质。
神经递质: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的 化学信息载体,为小分子物质
神经调质:肽类,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
②神经原纤维 LM: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 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中的 神经原纤维 (镀银染色)
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 物质运输 (3)细胞膜:可兴奋膜,接受信息,整合信 息,产生和传导冲动
1星形胶质细胞 2少突胶质细胞 3小胶质细胞 4室管膜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 体大,呈星形多突起, 核圆或卵圆形
星形胶质细胞光镜图 (镀银染色)
功能: ①支持和绝缘 ②参与构成血-脑
屏障 ③分泌神经营养
因子 ④组织损伤时,
细胞增生形成 胶质瘢痕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模式 图
血-脑屏障
• 构成: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 接);基膜;神经胶质膜
无髓神经纤维横切面模式图 n施万细胞核 a轴突
(2)CNS的无髓神经纤维 轴突外面没有特异性的神经胶质细胞包裹,轴突 裸露地走行于有髓神经纤维或神经胶质细胞之间
神经纤维的功能 • 传导神经冲动,电流的传导在轴膜进行 • 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在郎飞结间呈跳跃
活及其轴突再生 卫星细胞 • 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

周 及围 其神 超经 微纤 结维 构髓 模鞘 式形 图成
2.卫星细胞
位置: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 形态: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 核:圆或卵 圆形,染色 质浓密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一)神经纤维
结构:
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 胞构成。
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
1.有髓神经纤维
1.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 2.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受损伤 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对神经 节细胞起保护作用。
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 卫星细胞:
中 枢 细神 胞经 模系 式统 图的 神 经 胶 质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 神 经 胶 质 细 胞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
施万细胞核
郎飞结
轴突
结间体
髓鞘
有髓神经纤维束纵切面光镜图 (1轴突 2髓鞘 3施万细胞核 4郎飞节)
周围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横断面
髓鞘
化学成分:
主要是类脂和蛋白质,称髓磷脂(myelin)。 常规染色中呈网状(类脂溶解而至)。
形成:
由施万细胞的细胞膜呈同心圆样反复环绕轴突。
三、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1.支持和绝缘作用。 2.它们末端形成脚板。 3.合成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生 物活性物质。 4.修复作用:形成胶质斑痕。
构成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
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 施万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
结构:
明暗相间的板层样结构。 施-兰(Schmidt-Lantermann)切迹。

组织学与胚胎学-神经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神经系统

4.内颗粒层
内颗粒层(internal granular layer)细胞密集,多数是星 形细胞,轴突较短,多在本层分支。
5.内锥体细胞层
内锥体细胞层(in-ternal pyramidal layer)主要由大、中 型锥体细胞组成,在中央前回运动区,有直径80~120μm的巨 大锥体细胞,称Betz细胞。此层锥体细胞的顶树突伸至分子层, 轴突组成投射纤维下行至脑干和脊髓。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分为中枢神经 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 (brain)和脊髓(spinal cord),周围神 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和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 统,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称灰质(gray matter),白质(white matter)仅由神 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三、小脑皮质
小脑皮质的神经元由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颗粒细胞、 星形细胞、篮状细胞和高尔基细胞组成。小脑皮质由表面到深 层,依次分为明显的三层(图8-6~图8-8)。

8-6
小 倍脑 )光
8-2
的图

态 和 分 布 模 式 图
大 脑 皮 质 神 经 元
8-3
胞图 ( 镀 银大 染脑 色皮 ,质 高锥 倍体 )细
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分布除个别区域外,一般分 可分为六层(图8-4,图8-5)。
1.分子层
分子层(molecular layer)位于大脑皮质的最表面,由许多 与皮质表面平行的神经纤维和少量的神经元构成。神经元主要 是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水平细胞的树突和轴突与皮质表面平 行分布。
二、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的神经元数量巨大,种类繁多,都是多极神经元,根 据神经元的形态可分为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图82)。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数量较多,分为大、中、小 三型,其胞体的尖端发出一条较粗的顶树突伸向皮质表面,沿 途发出许多小分支;胞体四周还发出一些细短水平走向的基树 突;轴突自胞体底部发出(图8-3)。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2.嗜碱性:组织细胞成分若被碱性染料所染,称为嗜碱性。

3.嗜酸性:组织细胞成分若被酸性染料呈强亲合力,称为嗜酸性。

4.异染性:当用蓝色碱性染料甲苯胺蓝进行染色时,组织中的糖胺多糖成分被染成紫红色,并非染成蓝色,此种色变现象称为异染性。

第二章上皮组织5.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间皮:分布于胸、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许多指状突起,表面为细胞膜,中轴为含微丝的细胞质。

其功能是扩大细胞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功能。

8.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许多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细胞质内周边含九组双联微观,中央为两条单微观,具有定向摆动的能力,可将细胞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性物质定向推送。

9.连接复合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连接紧挨在一起称为连接复合体,可加强细胞间的连接,封闭细胞间隙起屏障作用,或可允许细胞间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

10.质膜内褶:上皮细胞的基底面,细胞膜向胞质内折叠,其附近的胞质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它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转运。

第三章结缔组织1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通常有圆钝形突起,胞核小,深染,胞质嗜酸性,含空泡和异物颗粒。

电镜下表面有褶皱、微绒毛,胞质内有初级、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

功能:作趋化性定向运动;吞噬;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并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12.分子筛:以透明质酸为主干,其它糖胺多糖和核心蛋白构成蛋白多糖亚单位,再通过连接蛋白结合在透明质酸长链分子上,构成一个相互缠绕有许多微孔隙的立体构型分子筛。

小于孔隙的物质可通过,便于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大于孔隙的物质如细菌等不能通过,起屏障作用。

第四章血液与血的发生13.血浆: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内的细胞外基质,其中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无机盐、酶、激素、维生素和各种代谢产物。

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组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法:又名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或粉红色。

PAS反应:又名过碘酸希夫反应。

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

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即希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第二章上皮组织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

纤毛可定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第三章结缔组织分子筛: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共价键结合而成的聚合体。

大量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

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而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则被阻挡。

趋化性:当受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物质刺激后,细胞伸出伪足,沿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朝浓度高的部分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部位。

这种特性称趋化性。

第四章血液血象: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网织红细胞: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

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其数量代表骨髓的造血功能。

溶血: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称溶血。

第五章软骨和骨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心软骨细胞越成熟,体积渐大,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分布(多为2~6个聚集)它们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组织学与胚胎学7.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

组织学与胚胎学7.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

二、突起
分为树突和轴突。
胞体
1、树突(dendrite) 结构:粗、短、多、有分
支。有尼氏体而无高尔 基复合体。表面有多数 棘状小突起,称为树突 棘( dendritic spine),是 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
功能:接受刺激和传导冲 动。
2、轴突 (axon)
形态:一条,自胞体发出。起始部
位呈圆锥形,称轴丘(axon hillock, 内无尼氏体)。轴突较细,长短不一, 终末有分支,中间可有直角分出的侧 枝。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
又称神经胶质(neuroglia)或胶质细胞(glial cell) 特点:体积小、数目多、形态各异;有突起,
但不分树突、轴突;不形成突触、不传导冲动; 有增殖能力。 根据其分布不同分为: 一、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 二、周围神经系统胶质细胞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有四种):
功能:支持、绝缘(胶质界膜)、营养、修复。
星形胶质细 胞分类:
纤维性星形胶 质细胞: 突起细长、分 支少,表面光 滑,胞质内胶 质丝丰富,多 分布于白质。 原浆性星形胶 质细胞: 突起短而粗, 分支多、表面 粗糙,胶质丝 较少,多分布 于灰质。
2、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
第7章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
概述
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的 主要成分。
由神经细胞(nerve cell), 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组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 元(neuron)。神经元具有 接受刺激、传导冲动、整合 信息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 具有支持、保护、绝缘、营 养防御、修复等的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神经组织(人卫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神经组织(人卫版)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神经组织(人卫版)组织胚胎学教案章节:第七章神经组织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突触的超微结构;神经纤维的结构。

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功能。

了解神经末梢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一、神经元(30 分钟)二、突触(15 分钟)三、神经胶质细胞(10 分钟)四、神经纤维和神经(25 分钟)五、神经末梢(10 分钟)重点: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突触的超微结构;神经纤维的结构。

难点:突触的超微结构,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时间30ˊ 教学内容第七章神经组织一、神经元神经元是一种有突起的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它们之间常以其突起相互接触构成神经通路及神经网络,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及器官内。

神经元形态各异,但一般都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1 / 8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多级神经元(一)胞体胞体形态多样,有圆形、锥体形、梭形及星形等,胞体大小差别很大,直径 4~ 120 m 不等,胞体是神经元功能活动的中心,胞体位于大、小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灰质及神经节内。

1.细胞膜细胞膜也是单位膜结构,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兴奋的作用。

2.细胞质细胞质除含有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及溶酶体等一般细胞器外,还含有嗜染质和神经原纤维等两种神经元特有的细胞器:( 1)嗜染质:又称 Nissl 小体,呈小块状或颗粒状,分散在胞质内,近核周部较多, HE 染色片上,染成紫蓝色,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嗜染质形如虎皮花纹,称虎斑,电镜观察,嗜染质实属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这说明神经元具有活跃的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2)神经原纤维:神经原纤维是一种中间丝(又称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分散在胞质内,神经原纤维除具有支持神经元的作用外,还与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及离子运输有关。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章神经组织上ppt课件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章神经组织上ppt课件
神经元 Neuron(nerve cell)
神经组织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突触
形态多样,大小差异很大
结构
分类
一. 神
有突起
胞体
突细起胞体树突 细胞核轴突
尼氏体(nissl body)
LM:颗粒、斑块状,强嗜碱。
EM: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功能:合成蛋白质(合成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
神经元
胶质 界膜
星形胶 质细胞
毛细血管 有髓神经纤维 内皮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有髓神 经纤维
少突胶质细胞 小、突起少 功能:参与中枢神经系 髓鞘形成
小胶质细胞 胞体最小 功能:具有吞噬作用,属
胞 系统
室管膜细胞
▪形态—单层立方或柱状 ▪功能—产生脑脊液
脉络丛
侧脑室 脊髓中央管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郎飞结、结间体、髓鞘切迹(施-兰切
迹)
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一)中枢
胶质细胞 :1、数目多
2、突起不分轴突树突 3、功能类似于结缔组织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 大,星形,突起多(脚板), 内含胶质丝
功能:支持、营养、绝缘、修复
纤维性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原浆性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较短粗, 分支较多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细长 分支较少
星形胶质细胞 模式图
脚板 血管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定义: 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型,内皮细胞间有
结构
紧密连接) 基膜(完整)
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

《组织学与胚胎学》参考答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参考答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D 2.D 3.B 4.A 5.D 6.A 7.C 8.E 9.A 10.B二、填空题1.微细功能细胞细胞外基质2.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3.碱性蓝紫色酸性红色4.抗原抗体多肽蛋白质三、名词解释1.组织是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细胞间可有或多或少的细胞间质(或称细胞外基质)。

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4种基本类型。

由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器官。

2.H-E染色法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染色时使用苏木精和伊红;苏木精是碱性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染成淡红色。

3.组织化学术是应用化学反应、物理反应或免疫学反应等原理,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组织或细胞内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定位、定量及相关功能研究的实验技术。

凡是组织、细胞内的糖类、脂类、蛋白质、酶类和核酸等都可与相应试剂反应,最后形成有色反应终产物或电子致密物,应用光镜或电镜进行观察。

广义的组织化学术还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术、原位杂交术等。

4.PAS反应即过碘酸-Schiff反应,是显示多糖的一种组织化学反应。

其基本原理是过碘酸将糖分子中的乙二醇基氧化为乙二醛基,后者再与Schiff试剂中的亚硫酸品红反应,形成紫红色不溶性反应产物,沉积于多糖存在的部位。

根据反应产物的多少或颜色的深浅(或光密度)可对多糖进行半定量。

四、简答题1.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特性有:①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称嗜碱性。

②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称嗜酸性。

③与酸性和碱性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的称中性。

④某些结构成分如肥大细胞的胞质颗粒,当用蓝色染料甲苯胺蓝染色时呈紫红色,称为异染性。

⑤当用硝酸银染色时,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银离子还原为银颗粒而呈黑色,称为亲银性;而有些组织结构需加入银盐和还原剂才能显色,称为嗜银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7章神经组织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7章神经组织

第7章神经组织【学习重点】重点掌握神经元、突触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的分类及结构特点、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分布及功能,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特点。

【主要学习内容】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作用。

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1).细胞体细胞核:居中,大而圆,常染色质多,故着色浅,呈空泡状,核仁明显。

细胞质:光镜下其特征性结构为尼氏体及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是强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状结构,电镜下为聚集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具有活跃的合成蛋白质功能。

神经原纤维在H.E染色无法分辨,银染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织成网,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其功能除构成神经元的骨架外,还参与物质运输。

细胞膜:是可兴奋膜,有多种受体和离子通道,故能接受剌激, 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2).突起树突:1个或多个,形如树枝状,上有树突棘。

胞质内含尼氏体,主接受剌激。

轴突:只有一个,较树突细, 分支较少。

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此区没有尼氏体,故染色淡。

轴突表面的胞膜称轴膜,内含的胞质称轴质,轴质内有大量神经丝及微管,还有滑面内质网等。

轴突内无尼氏体,故不能合成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轴突运输。

分慢速轴突运输和快速轴突运输, 后者又分为快速顺向轴突运输和快速逆向轴突运输。

2.神经元的分类1)按神经元突起数量分: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2)按轴突长短分: 高尔基I型神经元(长轴突的大神经元)和高尔基II型神经元(短轴突的小神经元);3)按神经元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4)按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和调质的化学性质分: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

3.神经干细胞神经组织中存在着的一些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称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海马和室管膜下区, 形态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 可特异性表达巢蛋白并以此作为检测标记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神经组织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基础,由神经细胞(nerve cell)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组成。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是高度分化且多突起的细胞。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neuron),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有些神经元还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无传导神经冲动的能力,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

两种细胞虽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不同,但彼此之间联系极为密切。

它们与血管、结缔组织形成某些特殊的结构,共同组成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约有1012个神经元。

神经元最重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一、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但都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图7-1)。

图7-1 神经元形态结构模式图(一)细胞体神经元的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代谢中心。

其形态多样,有圆形、锥体形、梨形和梭形等;直径为4~120μm,大小不等。

神经元的胞体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图7-2)。

1.细胞膜为单位膜,延伸包裹于轴突与树突。

神经元质膜有产生兴奋、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元质膜上有通道蛋白组成的电位依赖性离子通道及膜受体蛋白控制的化学依赖性离子通道。

在不同的条件下开闭,产生不同的功能。

2.细胞核大而圆,核膜清晰,以常染色质为主,异染色质少,故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

图7-2 脊髓前角神经元(HE)1神经元2轴丘3树突4神经胶质细胞核仁尼氏体3.细胞质神经元胞体的细胞质,称核周质(perikaryon),与轴突和树突内的细胞质相通连。

核周质内有多种细胞器,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微丝、微管和神经丝等。

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是光镜下看到的特征性的结构。

图7-3 多极神经元及各型突触结构模式图(1)尼氏体(Nissl body):光镜下,为嗜碱性颗粒或小块,分布均匀并延续到树突内(图7-2)。

电镜下,为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图7-3)。

尼氏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细胞器更新所需的结构蛋白质、合成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在镀银标本上,神经原纤维呈棕黑色、交错排列成细丝网,分布到轴突与树突内。

电镜下由微管、微丝和神经丝组成,是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并参与神经元内的物质运输。

(二)突起神经元的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图7-1)。

1.树突(dendrite)每个神经元有1个或多个树突,形如树状。

靠近胞体部分短而粗,称主树突;主树突反复分支,逐渐变细。

树突表面有许多棘状小突起,称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是神经元接受信息的主要部位;树突和树突棘扩大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

树突棘的数量及分布因不同的神经元而异,并随功能而改变。

树突内的结构与核周质基本相同。

树突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并将刺激传向胞体。

2.轴突(axon)轴突自胞体发出。

一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

轴突长短不一,神经元的胞体越大,其轴突越长。

轴突表面光滑,直径均一,分支少,有侧支呈直角发出。

轴突末端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

轴突表面的质膜,称轴膜(axolemma);轴突内的胞质,称轴质(axoplasm)。

轴质内含有大量纵行排列的神经丝、微丝、微管,还有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一些小泡。

在光镜下,可见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axon hillock),该区及轴突内均无尼氏体,染色淡(图7-4)。

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轴膜上进行,沿轴膜向轴突终末传递。

胞体的胞质与轴质内的物质有连续的流动性,称轴质流(axoplasmic flow),轴突与胞体间通过轴质流进行物质交换。

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

微管在轴突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图7-4 尼氏体、神经原纤维、轴丘结构模式图二、神经元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把神经元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按神经元突起的多少分类(图7-5)1.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从神经元的细胞体发出一个突起,离细胞体不远处该突起再分出2个分支,呈“T”字形,一支分布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中,称周围突;另一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称中枢突。

2.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有2个突起,含1个树突和1个轴突。

3.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有多个突起,含1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二)按神经元功能分类(图7-6)1.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或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胞体主要位于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接受刺激,并将刺激经中枢突传向中枢。

2.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或传出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

胞体主要位于脑、脊髓及内脏神经节内;树突接受中枢的指令,轴突支配肌纤维或腺细胞,使其产生收缩或分泌效应。

3.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 或联合神经元,分布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多数属多极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

(三)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化学性质分类根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化学性质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和肽能神经元。

神经元根据机体功能状况的不同可以释放一种或几种神经递质,同时还可以释放神经调制。

(四)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分类1.高尔基I型神经元为轴突较长(可达1m以上)的大神经元。

2.Ⅱ型神经元为轴突较短(仅数微米)的小神经元。

三、神经元的连接神经元的连接位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效应器及感受器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方式,称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传导信息的重要结构。

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形成轴-树突触、轴-棘突触或轴-体突触。

根据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可分为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与电突触(electric synapse)两类。

前者是以释放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突触,后者是通过缝管连接传递电信息的突触。

化学性突触最常见,在镀银染色切片上呈扣结状,电镜下,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3部分组成(图7-7)。

图7-7 化学性突触结构模式图(一)化学性突触1.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为轴突终末的膨大部分,内有突触小泡、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

突触小泡大小和形状不一、内含不同的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分为肽类递质(P 物质、脑啡肽、血管活性肠肽等)和非肽类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

突触小泡表面附有一种蛋白,称突触素(synapsin),它把突触小泡与细胞骨架连接在一起。

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处轴膜特化增厚的部分,称突触前膜(presynaptic membrame)。

2.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lement)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

该处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质膜特化增厚,称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eane),膜上有特异性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及离子通道。

突触后膜中的受体与特异性神经递质结合后,膜上离子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使后一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位于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当突触前神经元发出的神经冲动沿轴膜传导至轴突终末时,引发突触前膜发生一系列变化,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将信息传送给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

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excitatory synapse);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inhibitory synapse)。

(二)电突触电突触即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缝隙连接。

电突触的传导方向决定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而不依赖神经递质,故可双向传导。

四、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是神经组织中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海马、中脑、脊髓的室管膜下区,其形态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似,不易分辨,但表达巢蛋白(nestin)。

胚胎与成年脑和脊髓中都有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经生长因子诱导下可增殖、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在一定程度可参与神经组织损伤后的修复。

目前,已有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综合症患者脑内,其症状得到缓解的报道。

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和应用,为研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第二节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neuroglia)即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其数量比神经元多10~50倍,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图7-8)。

神经胶质细胞也有突起,无轴突和树突之分,神经胶质细胞无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

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图7-8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模式图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脑和脊髓内的神经胶质细胞有4种,但在HE染色切片中难以分辨(图7-8)。

(一)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为神经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细胞。

细胞呈星形,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分为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两种。

前者主要分布于白质,突起长而光滑,分支少;后者主要分布于灰质,突起短而粗,分支多。

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的末端膨大,称脚板(foot plate),附着在毛细血管壁上,参与血-脑屏障的构成。

星形胶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和多种生长因子,对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功能的维持以及神经元的可塑性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增生,形成瘢痕。

(二)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体积小,呈梨形或卵圆形,胞核卵圆形、染色质致密。

突起短、分支少。

每个突起末端膨大扩展成扁平叶片状,呈同心圆包绕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

(三)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体积最小,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染色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