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整理稿〕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的】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知道一切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观点进展说明.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说明固、液、气三态之间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和试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探讨方法,培育学生视察和分析、概括实力.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用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爱好,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干脆感知现象推想无法干脆感知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视察和试验,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猛烈程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问:(1)可以推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探讨过汽车等物体运动一样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进展新课】学问点1:物质构成〔阅读P2〕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例题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10m答案:C学问点2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试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清水中,视察水颜色变更快慢。

介绍,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试验演示:阅读教材P3?演示?中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试验。

引导思索:为什么最终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匀称了?因为分子是运动,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

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2.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展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现象举例加以说明。

探讨,并进展试验:〔1〕在教室喷空气清爽剂,很快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展〕;〔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展〕;〔3〕堆放煤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展〕.总结:由于分子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展.〔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例题2:在刚刚装修好房间内,能闻到猛烈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探讨说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防止吸入或接触甲醛.答案:无规那么运动学问点3 分子间作用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肯定体积呢?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试验.〔教材P4?演示?〕思索、探讨.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肯定体积,使它们里面分子不至于散开。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提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1.2 运动和力的关系1.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2 液体的压强2.3 浮力及其计算第三章机械能3.1 动能和势能3.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3 热机和效率第四章杠杆和滑轮4.1 杠杆的平衡条件4.2 滑轮和轮轴4.3 斜面和滑轮组的应用第五章声现象和光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2 声音的应用5.3 光的传播和反射5.4 光的折射和透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

(2)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3)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4)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5)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静电现象6.2 电流与电路6.3 欧姆定律6.4 串并联电路6.5 磁现象第七章能量与能源7.1 内能与热量7.2 热机7.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8.1 通信原理8.2 移动通信8.3 互联网与光纤通信第九章设计与制作9.1 简单机械的设计与制作9.2 电路设计与制作9.3 红外线与紫外线应用第十章物理学与高科技10.1 纳米技术10.2 磁悬浮技术10.3 航天与卫星技术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电与磁(电学):重点:电流与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磁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共有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速度等。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目录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4)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4)第二节质量 (6)¤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第三节密度 (10)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2)¤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4)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6)第十一章复习和总结 (18)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课时安排 (21)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21)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23)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5)第四节力 (27)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29)第六节二力平衡 (31)第十二章复习和总结 (34)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时安排 (38)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38)第二节重力 (39)第三节摩擦力 (41)第四节杠杆 (43)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45)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46)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9)第一节压强 (49)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51)第三节大气压强 (54)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6)第五节浮力 (57)第六节浮力的应用 (59)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62)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65)第一节功 (65)第二节机械效率 (67)第三节功率 (69)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71)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73)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 (75)第十六章热和能 (78)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78)第二节内能(1) (80)第二节内能(2) (83)第三节比热容(1) (85)第三节比热容(2) (87)第四节热机 (89)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91)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3)第一节能源家族 (93)第二节核能 (95)第三节太阳能 (97)第四节能源革命 (99)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0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105)知识复习建议: (109)【模拟试题】 (120)【试题答案】 (131)6.在如图1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电路连接正确且电流表测L1电流的图是() (149)A B C D (149)0.6 (153)0.2 (153)N (158)A (187)A (189)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5m (197)B、用手把2个鸡蛋举高1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0J (197)C、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197)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197)A (198)B (198)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备课成员: 李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和要求:批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 教学步骤:一、分子热运动内容: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很难被拉伸。

2)、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的斥力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3)、分子之间同时具有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批注:第二节 内能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步骤: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 热传递: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高温物体把能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4.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是等效的。

批注:第三节 比热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比热容、热量计算、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步骤:.1、(1)演示: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 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比热容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比热容小的物体,易冷也易热。

3.找出比热容表的规律: 4、水的比热容的意义:C 水=4.2×103 J/Kg.O C 5、热量计算公式:Q=cm △t 6、 练习:计算热量.(C水=4.2×103J/(kg ·℃))(1).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5).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8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6).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从t 0℃升高(降低)到t ℃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批注: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一节 内能的利用教学目标和要求: 内能的利用 教学步骤:. 1.内能的利用 (1)、直接加热物体 (2)、利用内能来做功演示:书中所示的实验: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为目标。

全册内容共分为20个单元,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本册教案旨在通过物理实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理现象和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教学难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七、教学计划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

201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人所带的九年级(6 )、(7 )、(17 )班共有学生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探究,而且要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17章,主要是力、机械和运动能量、质量和密度等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四.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电、磁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章节:力的概念与测量1. 教学目标: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4.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新课: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二、章节:运动与力的关系1. 教学目标: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

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

2.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加速度的概念。

3.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4.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引导学生思考与力的关系。

新课:讲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介绍加速度的概念。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

三、章节:压强的概念与测量1. 教学目标: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掌握压强的测量工具,学会使用压强计。

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计的使用。

3.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4.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压强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新课: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压强计测量不同情况下的压强。

四、章节: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1. 教学目标: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学会使用浮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格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格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格第一学期单元一:运动与力- 课时1-3: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课时4-6:平抛运动- 课时7-9:斜抛运动与自由落体- 课时10-12:运动的规律- 课时13-15: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 测验1:单元一知识点测试单元二:压强与浮力- 课时1-3:液体和气体的压强- 课时4-6:浮力和浮力原理- 课时7-9:浮力的应用- 课时10-12:浮力与密度- 课时13-15:浮力与物体浸没- 测验2:单元二知识点测试单元三:光的反射与折射- 课时1-3: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课时4-6: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成像- 课时7-9:平面镜的成像- 课时10-12:凸透镜的成像- 课时13-15:光的折射- 测验3:单元三知识点测试单元四:原子与分子- 课时1-3:物质的分类和状态变化- 课时4-6:分子的运动和分子理论- 课时7-9:原子与原子结合- 课时10-12:元素与化合物- 课时13-15: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测验4:单元四知识点测试第二学期单元五:电学基础- 课时1-3:电能与电势- 课时4-6:电路与电流- 课时7-9:电压和电阻- 课时10-12:串联与并联电路- 课时13-15:电阻与电路的应用- 测验5:单元五知识点测试单元六:热学与能量- 课时1-3:热能与温度- 课时4-6:物体的比热容- 课时7-9:热传递与热平衡- 课时10-12:热膨胀与热收缩- 课时13-15: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 测验6:单元六知识点测试单元七:声学基础- 课时1-3:声音的传播- 课时4-6:声音的特征和声源- 课时7-9:声音的利用和保护- 课时10-12:共振和回音- 课时13-15:声音的频率和音调- 测验7:单元七知识点测试单元八:力学- 课时1-3:机械功和机械效率- 课时4-6:功率和机械能守恒- 课时7-9:简单机械和杠杆原理- 课时10-12:弹簧和弹簧振子- 课时13-15:质点的平衡和牛顿定律- 测验8:单元八知识点测试以上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格。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3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量守恒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3.2 浮力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4.1 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4.2 电流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发电机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集(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集(全册)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难点:势能的概念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新课教学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

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理解惯性的概念。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1.2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力和运动的关系。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1.3 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2 功和能量守恒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功的概念。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讲解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响度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描述声音的特征。

3.2 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现象。

讲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第四章:电和磁4.1 静电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

讲解静电的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描述静电的特性。

4.2 电流和磁场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讲解电流的产生和磁场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解释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和生活科技5.1 力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力和运动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讲解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5.2 能量和功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能量和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问题。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谈谈人类探索宇宙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宇宙、银河系、太 进程:
观察分析图的能力
阳系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人类 (1)中国古关于宇宙
探索宇宙的进程。
结构的学说;
总结: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 (2)哥白尼与日心
态度
探索将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认识客观世界的组成,认识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和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建立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回忆天文望远镜和显
宇宙浩瀚无边,我们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去探索 微镜的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引言:宇宙是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
的呢。
提出问题:
观察:11.1-3 思考、 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1)组成物质的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
分析
中的现象去思考、分
(2)这个微粒能否继续再分?
析问题
举例:将一支粉笔一直 1/2 的分下去,颗粒越来越小,
练 这里的“纳米”和“光年”都是
单位。
(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习 A、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一定由多个原子组成
C、组成物质的分子数非常多
D、人们当前认识到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7)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思考、讨论
糖块放入一杯水中,一会儿不见了,为什么?水
培养学生把抽象的事
变了吗?
物“具体化”
总结: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组成的,它保
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这个微粒叫分子。分子很小, 学生了解
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分子又是 并阅读图:11.1-7、 体 会 物 质 世 界 的 奇
2、练习巩固:
(1)宇宙是由
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并处于不停

中。
(2)物质由
组成,
又由原子组成。
(3)原子结构与
十分相似,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组成的,
原子核又是由

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课叫

(4)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
,是因为分子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5)“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 4.3 光年”,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
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就像学生在自己的 根据视屏资料及课本 固态、液态、气态的
教室中交换座位,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因此,液体 和图 11.1-6 理解、记 微观模型,了解它们
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忆不同状态下分子的 宏观上的区别是由于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 运动情况
微观结构的不同造成
八方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好比学
的。
生在操场上玩,他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四处奔跑,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
根据上面学习的知识谈谈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殊处。 特殊之处
了解水的三种状态
4、纳米技术:
精选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课题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课型
新授
知识

技能
学 过程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学科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 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及宇宙的历程、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
课堂小结
阅读课本 P7 科学世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和微观世界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1、动手动脑学物理
银河系很大,因此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
离.光速 c=3×108m/s. 1 光年=3×108 m/s×365×24×3600 s=9.64×1015m.
是其中之一,银河系非常巨大,一束光需要十万年才 说;
能穿越,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 (3)从世界上第一颗
个,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它的第三轨道上绕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太阳转动。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功,到人类第一次乘
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飞船进入太空;
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局限于能够观察到的区域, (4)美国的“阿波罗” 认识人类探索世界的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六次成功飞行。多名宇航员顺 登月计划;
历程,树立科学的物
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并完成多项太空实验。随着 (5)我国“神舟”系列 质世界观。
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 飞 船 的 多 次 成 功 飞
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行。多名宇航员顺利
进入太空绕地球航
行。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11.1-8
妙,树立科学的物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有更精细
世界观
化的结构-----夸克。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的相
似。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结构模型
引言:既然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为什么又存在固、
液、气三种状态呢?你能对它们做出解释吗?物质处 阅读课本第 6 页 1、2、
其无边的秘密;微观世界很小,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
和电子显微镜去研究它。
激发学生探究、认识
看视屏思考宇宙究竟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语言
世界的欲望,使学生
来描述你心中的宇宙。(见教师教学用书视屏资源 1 观 看 视 屏 , 观 察 图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
“神奇的物质世界”)
11.1-1 、 11.1-2 认识。
于不同状态时物理性质相同吗?(放映教师教学用书 3、4
视屏资源 2“物质的微观世界”)
自然段,设计表格归 感受物理从生活中来
总结:(1)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 纳三态的特点。
到生活中去
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就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身子可以来回晃动一样。固
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