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新进展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新进展
的分期方面 C T优于平片及体层摄影 。C T值为 区分
气管 狭窄、阻塞 以及 支气管壁 浸润增厚 ,管腔 内外 及管壁肿块 等 。在正位 体层片 上显 示两侧主 支气管
上叶支气管 、其尖支 、右 中间段支气管 、下叶基底
病灶的良恶性,有人提出 C T值大于 15 7 的为良性,
低 于 1
扰 ,检查平 片和体层 不易发现 的隐 蔽部位 的病灶 ,
3 . 层摄影检查 3体
优 点是 消除体 层面前后 结构 的
如 肺尖部 、心后 区、奇静脉 食管窝 、后肋隔角及脊
重叠 ,分为纵 隔支 气管体层 和肺部病 灶体层摄影 。 支气 管摄影是显示 支气管病变 ,如支气 管扩张、支
柱 旁沟的病灶 ,其密度 分辨率 高 ,对密度 低的病灶 如胸膜 下结节 ,在肺 门的纵 隔淋 巴结 的显示 及肺癌
全貌 ,对肺 内肿块、 肺不张、 阻塞性肺炎 ,胸 水 ,
其密度分辨率较差 ,虽能显示肿块 内的钙化、空洞、
空泡征象但不及 C T检查效果 , 对不 同软组织之间密 度差 的区别能力远 不及 C 检查 。病 灶体层常取正 T 位 ,但有 些征象只 出现于肿 块 的某一 方 向,如正位
体 层不能显示 时 ,应加侧位病灶体层来显示 。
靠。 目前国内外采取 C T值 净减法 ,增强前后 比较 , C T值 增加幅度 3 H 0 u以上者 为恶性 , 0 u 都为 <2 H 者 良性 。 T值的幅增主要反 映病变 内血供 的丰 富程度 。 C
作者单位t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5 30 1 4 6 0)
2河 南省 安 阳市人 民 医 院
治疗势在 必行 ,现将有 关肺癌 的影像学诊 断及 新进
展综述 如下。

胸壁疾病及原发性纵膈肿瘤

胸壁疾病及原发性纵膈肿瘤

胸壁结核
(CHEST WALL TUBERCULOSIS)
26
2020/2/28
一. 概 念:
胸壁组织,包括胸壁软组织,肋骨, 肋软骨或胸骨遭受结核菌感染,形成脓肿 或慢性胸壁窦道,称为胸壁结核。
27
2020/2/28
二. 病 因
胸壁结核常继发于肺和胸膜结核 原发者少见
28
2020/2/28
迷走甲状腺肿:少见(迷走甲状腺是发育时部 分甲状腺胚基脱离进入纵隔内形成),与颈部 甲状腺无关系
肿瘤较大时出现邻近结构受压的症状,以气管受 压为主
查体时肿物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
X线表现
正位胸片可见上纵隔影增宽,或密度增高的软组 织影,向两侧或一侧突出,且突出软组织影与颈 部相连。并可见气管受压、变形或移位
X线表现
位置:多位于前纵隔,尤其是心脏与大血管交界 处,左侧多于右侧
形态:呈类圆形,可有轻度分叶,大小不等;若 肿瘤继发感染后周围出现粘连可呈锯齿状边缘, 或形成毛剌征
密度:混合密度影,骨骼影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CT表现
囊性畸胎瘤多为厚壁囊肿,可明确显示壁的厚 度
CT值:含有脂肪成分的畸胎瘤CT值可为负值, 多为-25~-50HU;钙化或骨骼成分呈CT值大于 100HU的高密度影
良性胸腺瘤
胸腺瘤
胸腺瘤
界限不清
胸腺瘤
侵袭性胸腺瘤
侵袭性胸腺瘤(均匀强化)
男性,56岁。左下胸部疼痛数 月。恶性胸腺瘤
畸胎瘤
生殖细胞肿瘤,属于发育异常所致
分为囊性畸胎瘤与实性畸胎瘤,均含有多种类型 的组织
临床表现:肿瘤较小可无症状,多在常规检查中 发现,较大时可出现纵隔肿瘤的一般临床症状, 若发生支气管瘘,则可出现咳嗽、咯血,典型时 可咳出毛发、钙化物等

研究生医学影像学-胸部肿瘤

研究生医学影像学-胸部肿瘤
Teratoma
病理与临床
畸胎瘤为较多见的纵隔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胸腺瘤和神经源性肿瘤。 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病理通常分为 囊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两类。 囊性者称皮样囊肿,含表皮及其附件 成分,如毛发及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囊 壁为纤维组织。 实性者则含脂肪、毛发、牙齿、骨骼、 腺体等软组织成分。
CT表现:

主动脉弓平面

**诊断、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表现典型的纵隔实质性胸腺瘤诊断不 难,较易与畸胎瘤、胸骨后甲状腺及胸 腺脂肪瘤等区别。 胸腺瘤尚需与增生的胸腺组织相鉴别。 胸腺增生仍保持胸腺组织形态,多数仅 见胸腺密度增高。CT、MRI检查更有利 于其鉴别。鉴别困难时需行组织活检。
三、 畸胎瘤
肺转移瘤

肺部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头颈 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 骨等原发恶性肿瘤均易转移到肺部。 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 移,以血行转移最多见。 肺与纵隔淋巴转移后,可因淋巴 回流障碍引起胸腔积液。
X线表现
肺转移瘤多见于两肺中下野,为肺内 单发或多发结节及肿块阴影。 病变边缘清楚,两肺多发小结节转移。 多见于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绒毛膜 上皮癌转移; 多发及单发的较大结节及肿块见于肾癌、 结肠癌、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等的转移。 成骨肉瘤及软骨肉瘤的肺转移可有钙化。
MRI 示 纵 隔 内
充满肿大融合 的淋巴结,大 血管包埋于其 中。A为同序列 轴 位 T1WI,B 为冠状位T1WI
中纵隔肿瘤
二、支气管囊肿
病理与临床
支气管囊肿是胚胎时支气管胚芽移入纵 隔伴发育异常所致。 病理上支气管囊肿壁的结构与支气管 壁类似。囊壁可有钙化,囊肿内含囊液。 临床上多无症状,常体检时发现,如 与支气管相通,常伴继发性感染,可出现 咳嗽、胸痛、咯血。囊肿较大可出现压迫 症状,如气急、喘鸣。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MRI检查易于 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⑥当肿瘤侵犯胸壁时,尽管MRI检查对肋骨 破坏显示有一定限度,但由于肿块、肌肉、 脂肪信号不同而易于发现胸壁受侵。
左周围型肺癌MRI横断面T1加权肿块呈等信号。
左肺周围型肺 癌MRI冠状面T1加 权示左上肺后方软 组织肿块,其信号 均匀,高于肌肉组 织。
⑦MRI检查易于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冠状面成 像清楚显示隆突下、主-肺动脉窗等处肿大淋巴结。 与CT相同,MRI判断淋巴结增大的标准为大于15cm, 同样也不能鉴别转移或炎性淋巴结增大。
右肺中央型肺癌MRI横断面T1加权显示 右肺门肿块呈等信号。
MRI冠状面T1加权显示隆突下肿大淋巴结显示清。
X线表现:
⑤瘤体边缘可出现细小毛刺,使其呈 毛糙状,以腺癌多见。
⑥空洞以偏心性,壁厚而不规则,无 或少有气液平面为特征。但也可见 壁薄似囊肿。
X线表现:
⑦周围型肺癌晚期可发生肺门、纵 隔淋巴结转移及膈神经受累等。
⑧双原发肺癌少见。同时发生的双 原发者更为少见。可以同型,亦 可不同型。
CT表现:
左肺下叶肺癌T1加权肿块等信号, T2加权肿块略高信号。
右肺上叶肺癌T1加权肿块等信号, T2加权肿块略高信号。
[鉴别诊断]
需与结核瘤、炎性假瘤、肺错构 瘤、寄生虫病、肺隔离症等进行鉴 别。
左上肺结核瘤
胸片示左锁骨下 直径3.5x5.1cm团块
影 ,为一层完整的包膜 所环绕,上端包膜有 粘连的现象,周围有
②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气肿、 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肺炎。
右肺门肿块影边缘不规则,其间见钙化影。
CT表现:

胸膜间皮瘤及其影像学表现

胸膜间皮瘤及其影像学表现
医技 杂志 2 0 1 3 年1 1 月第 2 O 卷第 1 1 期
J o u na r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1 . 2 0 , N o . 1 1
细胞组成 , 排列 方式 似纤维瘤 。部 分肿瘤在纤维样 细胞 内出
现由上皮性瘤细胞形成 的乳头状 、 腺管状或实体结构 , 称双 向 性 间皮瘤 。 此瘤生长缓慢 , 易于手术切除。 切除后极少复发 , 临 床预后 良好 。
可有钝性胸痛 、咳嗽和气急 、 杵状指 、肺性肥 大性 骨关 节病
维构成者称 肉瘤样型 ; 上述 2种成分混 合构成者称 为混 合型
1 分 类 1 . 1 按 良恶 性 分 型
成, 可发生玻璃样变 和钙化 。
1 . 2 . 2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 : 主要 发于壁层胸膜 , 无包膜 , 主要
沿胸 膜 浸 润 扩 张 , 常累及脏层胸膜 、 心 包 和纵 隔 , 并 可 转 移 至
肺脏 、 肝脏 , 多伴有大量 黏稠的浆液和血性胸液 , 其 中含有较
1 . 1 . 1 良性胸膜问皮瘤 : 多呈局 限性生 长 ,故也称 良性局限
性胸膜 间皮瘤 。① 瘤体常 为有包 膜的圆形肿块 , 基底 部可较
小, 有蒂与胸膜相 连 , 或广基性与胸膜 相连 。有 的瘤体可呈分 叶状 , 坚实。大多数瘤体较小 , 平 均直径 1  ̄ 3 c m, 也有直径达 l 2 c m 以上者 。②镜 下瘤 组织 大多由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瘤
胸膜间皮瘤及其影像学表现
山 西省 晋 中 市第 二 人 民 医b  ̄ ( 0 3 0 8 0 0 ) 田 继伟 裴 睛 王 志 薇

医学影像-纵隔解剖及原发性纵隔肿瘤

医学影像-纵隔解剖及原发性纵隔肿瘤

146
8057373
“胸腺肿物切除标本”示:AB型胸腺瘤。
“右上纵隔肿瘤切除标本”示:胸腺囊肿。
ID:14511257
病理
¡ “左肺上叶+纵隔肿物切除标本”示:B3型胸 腺瘤,侵袭性生长。
2、畸胎瘤
¡ 畸胎类肿瘤是纵隔生殖细胞瘤中最常见的一 类,前纵隔中部,偶可发生于后纵隔。
5、支气管囊肿
¡ 支气管囊肿是胚胎时支气管胚芽迷走至纵隔 伴发育异常所致,多发生于中纵隔的中上部。
¡ CT表现:病变一般紧邻气道,壁薄而光滑整 齐,密度均匀而低。其密度与其内容物的性 质密切相关;
¡ 浆液性囊肿CT值0-20HU;粘液性囊肿CT值 30-40HU;合并感染或出血CT值常在30HU 以上,新鲜出血可达80HU;囊肿与支气管相 通时则可见含气影或气液平面;增强检查无 强化。
4、淋巴瘤
¡ 淋巴瘤是全身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 巴组织。
¡ 多位于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较大时病灶由中纵隔 累及前纵隔。CT 扫描可见纵隔各区淋巴结,淋巴瘤 可侵犯胸膜、心包及肺组织,可表现为胸腔积液、 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侵润病灶。
病理
¡ “纵隔穿刺标本”:免疫组化支持霍奇金淋巴 瘤(结节硬化型)。
¡ 中纵隔相当于心、主动脉弓、气管及肺门所占据的 区域。
¡ 食管前壁为中、后纵隔的分界线。食管以后和胸椎 旁区为后纵隔。
¡ 自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 胸椎下缘连一水平线,其 上为上纵隔,其下至肺门下缘的水平线为中纵隔,肺 门下缘以下至膈为下纵隔。
原发性纵隔肿瘤
¡ 原发性纵隔肿瘤:指起源于纵隔内各种组织 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但排除外气管、食管 和心脏大血管产生的良恶性肿瘤,种类繁多。
¡ 通常分为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和实质性畸胎瘤 (畸胎瘤),前者来自外胚层和中胚层组织,后者 来自内、中、外三个胚层组织,肿瘤内可含脂肪、 骨骼、牙齿、毛发等。肿瘤破裂与支气管相通时, 病人痰中可发现毛发或豆渣状皮脂物质。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分析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分析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摘要】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最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最常用方法,尤其对脂肪型乳腺,诊断准确性更高。

超声检查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对致密型乳腺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主要是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

ct检查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

mri对软组织的对比性较高,能更好地显示血管动力学及形态学特征,所以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诊断钼靶x线;ct;超声;mri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09-01乳腺癌在国内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在35-55岁妇女中,它已成为女性首位或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有钼靶x 线、超声、ct及mri。

它们各有各自优点。

掌握各种检查手段的优势,以便更好合理使用,才能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1临床表现乳腺癌病因不明,好发于文化生活水平较高的妇女,并有家族遗传趋势。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的恶性肿瘤。

有证据表明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可导致乳腺增生和癌变,肿块是乳腺癌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乳腺位于体表,所以较其他肿瘤容易发现,肿块多发生在乳房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常无痛,可有乳头溢液、糜烂湿疹样的改变,也可造成皮肤凹陷形成酒窝状,少数炎性乳癌酷似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乳腺癌易发生淋巴转移,多数位于腋下。

之后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远处转移可至肺、胸膜、骨骼、肝等处,并产生相应症状。

2影像学诊断分析2.1钼靶x线摄影[1]钼靶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对致密型乳腺、乳腺成形术后或术后评价存在局限性。

钼靶检查对老年人脂肪多,乳腺肥大的女性尤为适用,但对非脂肪型腺体不宜使用,容易掩盖肿瘤的影像。

胸壁肿瘤演示课件

胸壁肿瘤演示课件
胸壁肿瘤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 胸壁肿瘤概述 • 影像学检查 • 实验室检查与病理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制定
01
胸壁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胸壁肿瘤是指发生在胸廓深层组 织的肿瘤,包括骨骼、肌肉、血 管和神经等组织。
分类
PET-CT检查
PET-CT融合成像
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可同时获取肿瘤的功能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 息,有助于胸壁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
SUV值测定
通过测定标准化摄取值(SUV),定量评估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活性,为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和预后提供依据。
03
免疫组化检查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组织中的抗原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来鉴定肿瘤的组织起源和分化程度。这对于 胸壁肿瘤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胸壁肿瘤中的应用
01
基因突变检测
针对胸壁肿瘤中常见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如EGFR、KRAS等基因突变
,有助于指导靶向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评估治疗效果
随访过程中,医生会对患 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整治疗方 案。及时发现问题
随访过程中,患者可以及 时向医生反映身体状况和 不适,有助于医生及时发 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评估
1 2
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 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检查项目等。
诊断方法
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及 组织活检等病理学检查。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 结果进行诊断。

24 例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分析

24 例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分析

( 大 理 州人 民 医院

6 7 1 0 0 0 )
云 南 大 理
【 摘
要】 目的 : 分析各种病理类型 的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 变的 C T 表现, 为进 一步提 高胸壁病 变的诊断 正确 率和 临床诊 断
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 经病理证 实为胸壁肿 瘤及肿瘤样病 变的 2 4例 患者 为研 究对 象, 全部 病例均行 螺旋 C T扫描 , 结合 病理
论: 胸 壁肿 瘤及肿 瘤样病 变临床鉴 别和 x线诊断较为 困难 , C T影像 学检 查特征较 为 突出, 对胸壁肿瘤及肿 瘤样病 变的诊 断非 常有价值 , 值得 临床 上推 广应用。 .
【 关键 词】 胸壁肿瘤 ; 肿瘤性病 变; C T 影像 学特征 ; 诊 断率
胸壁是由骨性 胸廓 和背覆在 它表 面的软 组织组 成 , 临 床上发生于胸壁的肿物种类繁多 , 包括多种肿瘤及肿瘤样 病
为3 个月 一 5 a , 平均 2 . 1 a , 恶性病程 1 —1 3个月 , 平均 4 . 9个
块, 边界清楚 , 增强扫描无强化 , 并且提示胸膜外脂肪层 内移
说 明肿块来源 于胸膜外 , 有特 征性 ; 神经鞘瘤 常见 于年轻 患 者, 为哑铃形或者类圆形实性 肿物 , 小的肿瘤 呈分 叶状或者 结节状 , 大 的不规则并且可 以发生囊变 , 紧邻 肋骨下 缘并 导 致相应压迹 , 有包膜 , 增强后有轻到中度强化 , 邻近骨皮质 常 见骨质增生 、 硬化 ; 血管 瘤位于胸壁肌间 , 平扫软组织肿块影
师共 同进行讨论获得共 识诊 断出肿块 的有无 、 位置 、 骨或 软 组织来源 、 良恶 性 、 原发 或继发 , 并且 2 4例 患者均 经手术 或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一、乳腺炎性疾病(一)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期乳腺,特别是初产妇产后3~5周内。

病原菌常为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感染途径主要是病原菌从乳头皲裂处逆导管侵入。

急性乳腺炎病理改变从单纯炎症开始,到严重乳腺蜂窝组织炎,最后可形成乳腺脓肿。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乳头皲裂现象,或有乳汁郁积,继而出现乳腺病变局部红、肿、热、痛与硬节。

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热,甚至寒战高热。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像学表现】X线:X线表现为乳腺内界限模糊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较乱,有过多淋巴管与血管阴影,并出现条索状结缔组织模糊影。

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灶。

USG:乳腺失去正常结构声像图,炎症局部呈不均质点状或块状混合回声,其周围增厚,边缘不清。

皮肤也增厚。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根据产妇哺乳病史及局部、全身典型炎症表现,一般临床即可作出诊断。

影像学检查目在于了解有无脓肿并发与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乳腺炎易与炎性乳癌混淆,后者多在哺乳期外发生,边界不规则,第1 页常有浸润。

急性乳腺炎影像诊断首选超声。

B超不仅能准确判断病变部位、范围,而且操作非常便利,病情需要时可在床边检查。

(二)乳腺脓肿(abscess of breast)多数乳腺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少数乳腺脓肿源于囊肿感染。

脓肿可位于乳腺不同部位,常单发,也可多发。

脓肿局部波动感明显。

脓肿可向外破溃,亦可穿入乳管,自乳头排除脓液。

有时脓肿可破入乳腺与胸大肌之间疏松组织中,形成乳腺后脓肿。

【影像学表现】X线: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锐利、密度增高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周围水肿区密度淡。

在浅表形成脓肿时,临近皮肤增厚。

USG:乳腺内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低声或无回声区,壁较厚,且不整齐。

病变后方回声增强。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根据急性乳腺炎现史与典型局部体征,结合影像学发现脓肿存在,即可确定诊断。

超声影像组学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进展

超声影像组学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进展

·综述·乳腺癌发病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1-2]。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钼靶、超声、MRI等[3]。

由于不同方法的成像原理不同,检查结果也可能不同,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初检率,及早发现病灶,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定量检查技术,在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

本文就乳腺肿块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超声影像组学术前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乳腺肿块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一)钼靶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钙化是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参考标准之一,钼靶对微小细密钙化的判断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其在乳腺肿块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5]。

钼靶主要根据乳腺肿块的密度、边缘、形态、大小、内部钙化情况等对其性质进行判别。

该方法可同时对双侧乳腺进行摄片,通过对比双侧乳腺腺体及其淋巴结构、形态,以及肿块内部信息,有利于检出隐匿性乳腺病变,但难以检出不典型、范围较小或邻近胸壁的病变。

但研究[6-7]显示X线检查存在“同病多影、异病同影”的情况,由于乳腺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导致5%~15%的乳腺肿块患者检查结果呈假阴性。

(二)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RI可作为诊断乳腺癌和监测化疗反应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8],其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8%~100%,但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特异度差异较大[9]。

MRI检出的乳腺病变包括肿块样病变、非肿块样增强病变。

MRI BI-RADS总结了乳腺病变的MRI形态学和内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乳腺肿块进行了分类(0~6类),分类级别越高提示肿块恶性程度越高,该指南对辅助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其检查时间长、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受限。

(三)超声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1.B型超声:研究[10-11]认为B型超声可作为一种诊断乳腺超声影像组学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进展王平黄品同摘要乳腺癌发病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早期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对于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学肿瘤影像诊断

肿瘤学肿瘤影像诊断
影像科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
整理ppt
8
? 直径<1.5cm
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
肺癌
整理ppt
肺癌
9
一 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3、肿瘤分期
TNM 分类及临床分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 会( AJCC )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 定的。对判定癌症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为全球医学界客观评定癌的临床情况 提供了统一标准
整理ppt
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5、预后评估
PET已成为NSCLC术前标准检查的一部分,其结 果与生存期显著相关
整理ppt
30
一 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6、复发监测 影像学检查是肿瘤复发监测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整理ppt
31
二 肿瘤影像诊断方法
1. X线的特点及应用 2. 超声的特点及应用 3. CT的特点及应用 4. MRI的特点及应用 5. PET的特点及应用
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肿瘤完全消失并 维持4周,
整理ppt
27
一 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4、治疗评价:
形态学评价: RECIST;WHO;容积测量
功能评价: 核素肿瘤血管生成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灌注成像; 对比剂动态增强MRI PET-CT
整理ppt
28
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治疗后随访,CT示右肺上叶病灶较 前进展,PS、TDC斜率较前增高
重点观察:
综合分析:
整理ppt
51
四 肿瘤影像诊断步骤
4、临床、检验、影像三结合 结合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家族史、
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分析
膜多无弥散性增厚 , 鉴别困难时 , 需做胸膜活检 。
参 考 文 献
或肿块状病灶 , 纵隔 内肿块影及淋 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增厚的 胸膜 、 胸膜肿块影 、 内病灶及纵 隔淋 巴结 不同程度 均有强化 。 肺
1 例见有隔下肿块 , 其密度与胸膜肿块影的平扫 和增强类 同。
3 讨论
【 吴 恩惠. 1 】 医学影像诊断学【 】 M . : 民卫生出版社,0 15 1 北京 人 2 0 :4 . 【 曹丹庆 , 2 ] 蔡祖龙. 全身 c 诊 断学 ] T . : 北京 人民军 医出版社 ,9 6 19 :
G 90 E 80全身扫 描 C T机 , 患者仰 卧摄胸部 正位片 , 从肺尖扫到 横膈下 , 层厚 1 0mm, 层距 1 0mm平 扫 , 部分关 心区加薄 扫 , 分
胸膜 间皮瘤病理 上可分为上皮 型 、 纤维 型和混合型 , 以 可 起源于脏或壁层 胸膜 , 以前者多见。临床上将胸膜 间皮瘤分 为
[ 程敬亮 , 2 ] 祁吉 , 史大鹏. 肉骨骼系统磁共振成像【 】 4版. : 肌 M. 第 河南 郑州大学 出版社 ,04 3 5 3 9 2 0 :4 — 4 .
作 用点上 , 同侧半 月板 撕裂 , 使得 而邻近 的骨发 生骨挫伤 的改
变, 严重的损伤可使 内外侧半月板撕裂。因此膝关节 内外侧部 的骨挫伤还应观察同侧 的半月板 , 骨挫伤可视为同侧半 月板撕
世界 ,0 9 1 ( ) 8 9 2 0 ,14 :- .
[ 刘伟 , 6 】 杨军 , 邵康伟 , 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 的 M 等. R诊 断及 临床意 义[ .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 0 , 1 1 )1 1 — 3 2 ] 2 7 4 (2 :3 9 12 . 0

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刘建立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6(13)5
【摘要】目的:探讨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其定性的价值.方法:结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再结合文献,提出对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胸壁恶性肿瘤中,4例发生于胸壁软组织(脂肪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Askin瘤1例),2例发生于胸壁骨组织(肋软骨肉瘤、肋尤文氏肉瘤各1例).影像学表现:肿瘤向胸壁外生长3例,向胸壁内生长1例,同时向胸壁内外生长2例,其中5例有明显的胸壁骨质破坏,3例伴有肺转移.结论:X线及CT对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肺是否受侵等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总页数】2页(P691-692)
【作者】刘建立
【作者单位】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胸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J], 尚华;郭平珍
2.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J], 孙年
3.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J], 孙年
4.原发性胸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5例分析) [J], 王云华
5.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价值 [J], 于敏;袁振国;肖连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壁恶性肿瘤的诊治

胸壁恶性肿瘤的诊治

胸壁恶性肿瘤的诊治
张杰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信息》
【年(卷),期】1993(000)003
【总页数】1页(P22)
【作者】张杰
【作者单位】营城煤矿职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4
【相关文献】
1.涤纶布在胸壁恶性肿瘤广泛切除术后胸壁重建中的应用 [J], 赵镇清;张熙曾
2.X线引导下恶性肿瘤患者胸壁输液港植入的临床分析 [J], 李冬霖;陈卢峰;李荣宾;蔡旭东
3.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J], 孙年
4.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J], 孙年
5.胸壁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重建研究进展 [J], 李登科;麦麦提艾力·阿卜杜外力;田征;艾克拜尔·尤努斯;陈江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关键词】恶性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其定性的价值。

方法:结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再结合文献,提出对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特点。

结果:6例胸壁恶性肿瘤中,4例发生于胸壁软组织(脂肪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Askin瘤1例),2例发生于胸壁骨组织(肋软骨肉瘤、肋尤文氏肉瘤各1例)。

影像学表现:肿瘤向胸壁外生长3例,向胸壁内生长1例,同时向胸壁内外生长2例,其中5例有明显的胸壁骨质破坏,3例伴有肺转移。

结论:X线及CT对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肺是否受侵等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恶性肿瘤;胸壁;X线摄影;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Imaging Diagnosis of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Chest Wall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imaging characters in diagnosing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of chest
wall.Mothods Xray and CT findings of pathologically proved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chest wall in 6 cases were analysed,the findings enabling qualitative diagnosis were recommened.Results Of 6 patients,4 cases were originated from soft tissue of the chest wall(2 liposarcoma,1 fibrosarcom,1Askin tumor).And one case was Ewing's sarcoma and one case was costal chond rosarcoma.Imaging:the tumor invaded extratissue of chest wall in 3 patients and intra tassue of chest wall in 1 patient,both intra and extra tissue of chest wall in 2 patients.Chest bone hed destruction in 5 patients there were metastases of lung in 3 patients.Conclusion Radiography and CT are of some value in evaluating the location,extent and lung invasion of malignant tumor of chest wall.
Key word:Malignant tumor;Chest wall;Radiogrphy;Tomography;Xray computed
收集6例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胸壁原发恶性肿瘤较转移瘤少见,其在影像学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点,亦有不同之处。

肋骨病变诊断应以X线为主,若观察软组织改变多用CT检查。

笔者通过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X线、CT表现并结合文献,提出对其定位、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特点,以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性,便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54.2岁。

有胸痛症状者5例,胸部肿块6例,无任何胸部症状1例。

病程3周~1 a。

1.2 使用设备和检查方法
使用岛津XHD150B1000 mA X线机拍摄胸部正侧位片,使用日立RADIX.TURBO 螺旋CT扫描机,采用层厚和间距均为10 mm,螺距为1.0~1.5,部分病例做5 mm层厚重建。

6例均行胸部横断面平扫,摄片分别取软组织窗、肺窗及骨窗,其4例加做增强扫描。

2 结果
6例中,原发于胸壁软组织肿瘤4例(脂肪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Askin瘤1例)。

原发于肋骨肿瘤2例(肋软骨肉瘤1例,肋尤文氏肉瘤1例)。

影像检查所见:肿物位于左前侧胸壁者2例,位于右前侧、右后侧、左后侧及左后各1例。

肿物大小约4 cm~10 cm
者5例,肿物在10 cm以上者1例,病灶呈不规则形1例,呈圆形、类圆形5例。

肿物向胸壁外生长3例,向胸壁内生长1例,同时向内外生长的2例。

肿物边缘光整3例,边缘毛糙3例,肿物内有钙化者2例,未见钙化者4例,密度均匀者2例,不均匀者4例,4例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伴有胸壁骨质破坏者5例,伴有肺内多发结节者3例,伴有胸腔积液者2例。

3 讨论
有关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相关文献较少,在胸壁恶性肿瘤中,以转移瘤较多见,在胸壁原发恶性肿瘤中,肉瘤较癌瘤多见,以脂肪肉瘤为多。

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可分为胸壁软组织源性肿瘤和骨源性肿瘤(主要为肋骨)两大类;而就本院近年来所发现的几例病例加以讨论。

3.1 源发于胸壁软组织的恶性肿瘤
3.1.1 脂肪肉瘤
为胸壁软组织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与女性,X线表现:软组织密度肿块,视脂肪组织分化程度及含量,其密度有所不同。

通常见钙化,边界不清。

CT表现: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其内含有脂肪密度;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

脂肪含量少,肿块密度高,恶性程度高;脂肪含量多,肿块密度低,其恶性低[1]。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3.1.2 纤维肉瘤
30岁~60岁发生率最高,男性比女性多见,恶性程度高,生长快;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致密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CT平扫表现:胸壁深部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密度低于或接近邻近肌肉密度,也可见坏死、囊变及出血,部分肿瘤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2]。

常伴有邻近肋骨破坏。

增强扫描后显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3.1.3 Askin瘤
儿童多见,属于一种神经内分泌瘤,电镜检查可见多少不等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X线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征象,为胸壁软组织肿块影,邻近的肋骨常受侵。

CT表现:显示胸壁软组织肿块范围,肿瘤为软组织密度,边缘多不规则,能明确显示肋骨破坏及有无胸腔积液等[3]。

3.2 原发于胸壁的骨肿瘤
3.2.1 肋软骨肉瘤
多见于男性,年龄范围广,常可见形成巨大肿块。

X线表现:肋骨膨胀性破坏,骨壳不完整,并有病理性破坏和软组织肿块,骨破坏区及软组织内可见斑片状、点状钙化。

CT表现:好发于肋及肋软骨交界部位,常见膨胀骨破坏,常伴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若肿块出现不规则斑点状及环状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4]。

3.2.2 肋尤文氏肉瘤
男多于女或相近,好发年龄10岁~20岁,全身症状似骨感染,如发热,白细胞增多,对放射线极为敏感。

X线表现:示肋骨斑点状、虫噬状骨破坏,破坏区骨皮质呈花边样缺埙,早期可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大小不等,密度较高。

CT表现:肋骨破坏严重,可见广泛的骨旁肿块,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3.3 影像学的价值及限度
原发于胸壁骨肿瘤则以X线检查为主,因为X线的空间分辨率是CT所不及的,肋骨X线片可以显示肋骨病变的细节。

原发于胸壁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应以CT为主,因为CT的密度分辨率较高,根据病
变的CT值差别,可以为鉴别提供依据,此外,CT对胸壁恶性肿瘤的部位、侵及范围和深度的观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前、后胸壁的肿瘤难以显示,而CT的检查则较为可靠。

根据影像作出初步的定性诊断,或做穿刺活检进一步诊断。

在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中,发生胸壁骨质破坏及肺内转移灶的几率比较高。

本组6例病例中就有3例同时伴有胸壁骨质破坏及肺内转移性结节,因此,对此类病例,则高度提示为恶性病变。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单从X线上,或者单从CT上来鉴别,要抓住其各种影像学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必要时结合活检,就会大大的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从而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8449.
[2]闫敏,齐波.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0):926927.
[3]李铁一.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9260.
精品
[4]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89190.
. .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