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精选模题限时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精选模题限时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

高考地理复习精选模题限时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

高考地理复习精选模题限时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下图甲表示我国沿87°E山地雪线的变化,图乙表示我国沿29°N山地雪线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B.冈底斯山和西藏东南部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2.图乙中①地雪线高度特点与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低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高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低D.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林带的植被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

读图,完成5~6题。

5.该山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海拔范围是()A.1 800~1 900mB.1 900~2 000mC.2 000~2 100mD.2 100~2 200m6.甲坡最可能是()A.阳坡、迎风坡B.阴坡、背风坡C.阳坡、背风坡D.阴坡、迎风坡下图是雪线(终年积雪下限),高山寒漠土、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和对流层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与林线高度对应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8.与图中高山寒漠土随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A.气温随纬度的分布规律B.雪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C.海水蒸发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D.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高三地理复习小专题 雪线

高三地理复习小专题 雪线

高三地理复习小专题雪线【基础知识】1.雪线的概念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2.雪线的测定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

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

1.气温和降水对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一般的说,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气温高,雪线也高。

从全球来看,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大体上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另外,降水的多寡也是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在一定高度X围内,当气流被迫沿着山坡抬升时,容易凝结,成云致雨,使得降水量将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过这种增加不是无止境的。

气流在迎风坡被迫抬升形成大量降水时,总有那么一个高度(如果山脉比这个高度高的话),气流中的水汽,将因从山麓到山顶的大量消耗,而降水量反而随高度的增加而开始减少。

这一高度在气候学上称为最大降水高度,而最大降水高度的高低与该地区干湿状况有关。

一般是,气候越湿润,最大降水高度越低。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多,稍加抬升,就能引起冷却凝结,产生大量降水的原故。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和消融量的平衡。

关于降雪、积雪、雪线、林线习题集

关于降雪、积雪、雪线、林线习题集

关于积雪、雪线、雪灾与林线的相关知识一、降雪量、积雪日数、积雪厚度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

有积雪的日子称为积雪日,一般按年度(北半球是从前一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统计全年的积雪日数。

假定雪层均匀地分布在积雪地面上时,从雪层表面到雪下地面之间的垂直深度,叫积雪深度,其单位为厘米。

1、降雪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第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②第二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③第三个条件是空气抬升和冷却凝结的上升气流,④第四个条件是气温低。

总。

2、积雪深度(厚度)的影响因素影响积雪(时间和厚度)的直接因素有降水、气温、坡度、风、人类活动等,间接因素:纬度、海陆、河湖、地形、植被等。

3、降雪和积雪的时空分布降雪的时间分布有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雪的空间分布不均,多分布中高纬度地区,多雪的地区(“雪带”):我国东北(“雪乡”)、北疆、山东半岛北侧(烟台、威海),北美五大湖、日本日本海沿岸。

4、降雪和积雪对人类活动影响降雪和积雪有利影响:带来淡水资源、杀死害虫,“瑞雪兆丰年”、开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不利影响:产生雪灾,影响农牧业生产。

西北牧区白灾:1.北风呼啸,大雪飞舞,白茫茫一片,牧民和牲畜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抑郁而伤亡;2.大雪覆盖草地,积雪深厚,牲畜找不到草料食物,活活饿死;3.积雪时间长,新雪反射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升温慢,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牲畜饥寒交迫,什么冻疮、感冒、流感、甚至流产比比皆是,最后导致死伤无数,损失惨重。

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风雪流)和牧区雪灾。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

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

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二、永久性积雪、季节性积雪、雪线永久性积雪即冰川是指分布在高纬度的两极地区或高山地区,一般只是在气温高的夏季有稍许冰川融化,可补给江河,形成夏汛,如我国塔里木河依靠天山、昆仑山的高山冰川融水补给;而季节性积雪则是一般分布在中高纬度,冬季气温在0°C以下,开始积雪,春季3-5月气温升高,融化,形成春汛,比如我国东北、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高考备考】地理微专题—雪线

【高考备考】地理微专题—雪线

【高考备考】地理微专题—雪线【真题回顾】【例1】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解析】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降水,在气温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雪线的高低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答案】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必备知识】1.雪线的含义: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 ℃以下)。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如下表)。

3.解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4.雪线的全球分布规律【对标训练】如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B.a坡是阳坡,b坡是迎风坡C.b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D.b坡是阳坡,a坡是迎风坡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 A.T冬<0 ℃ B.T夏>18 ℃C.T冬<18 ℃D.T夏<18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坡向等因素影响。

植物孢子或花粉在盛行风吹送下,随着降雪封闭在冰川中,这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

下图示意安第斯山脉的所在位置。

据此完成3~5题。

3.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中,M山低于N山的是( )A.海拔B.气温C.气压D.光照4.N山雪线最高的月份和坡向是( )A.1月,东坡B.1月,西坡C.7月,东坡D.7月,西坡5.钻取的表层冰芯样本中,孢粉类型最丰富的冰芯来自( )A.M山的东坡B.M山的西坡C.N山的东坡D.N山的西坡1.C2.D【解析】第1题,图中各自然带(积雪冰川带除外)均在b 坡分布较高,说明b坡为阳坡;雪线在b坡分布较低,说明b坡降水较丰富,应为山地的迎风坡。

高考地理复习___雪线专题(“雪线”相关文档)共10张

高考地理复习___雪线专题(“雪线”相关文档)共10张

4 900米
C.
风坡,降水量大,冰川类型为海洋性冰川,生长快,消融快,雪线低;
降水量、蒸发量和地形
B.
一、含义: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
北极圈地区没有雪线
3.
比较阿尔卑斯山南坡和北坡的雪线,并解释成因。
纬下 2((原5度列02因01低 说A米.))、法是热正由由量确由_充的图_图足是副_积可_可雪热_知容_D知易纬._带,融_,度化_北向;(_晴雪低_半天高_多)、线_球,低_热易的雪_融纬_量化线纬。,度充最降度水足递大少分积减高布雪度特容应征易出是融现_化在__;_晴____天____多____,___易___副_融___热,化__带,__降地__水区_少_______。 (原(因43))是喜阿_马_尔北_拉_卑_坡雅_斯_为山__山阴_____坡___(_(,北_南_南蒸_、_、_发北_北。量))小坡坡雪雪线线高高度低度,低,
判断天山A、B两坡何处是南坡,何处是北坡,并说明原因。
图可知,甲地在5 000米和6 000米两条等高
一、含义: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
C. 6
【解析】
图可知,甲地在5 000米和6 000米两条等高
线之间,故选A。2. 珠穆朗玛峰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冰川类型为海洋性冰川,生长快,消
四、实例
天山东西坡雪线高低? 祁连山东西坡雪线高低?
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说明与气温呈正相关,而在赤道地区偏
低,在副热带地区偏高,说明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另外与地形
也有关;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由于是陆地,而南半球高纬度为
海洋,故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高;乞
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地区,从图中可以读出雪线高度低于5 000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高度集中,生态环境脆弱,2/3乡村人口外出打工。

近年来,该地加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即通过工程机械措施,人工削斩山脚边坡,取土填沟、沟口筑坝,辅以排洪渠和边坡护理,将沟谷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面积较大的良田。

治沟造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大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B.完善基础设施,减少人口外流C.改造水热条件,实行高产稳产D.解决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2.治沟造地后为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A.合理设计排洪渠道,应对洪涝灾害B.加固边坡护理工程,防范地质灾害C.沟口筑坝坝上造林,减少风力侵蚀D.取土填沟修筑道路,改善生产条件3.制约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承载力有限B.乡村空心化严重C.植被覆盖率较低D.灾害性天气多发额尔齐斯河流域畜牧业发达。

下图示意额尔齐斯河流域牧场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B.水分C.热量D.土壤5.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A.风蚀B.水蚀C.冻融D.溶蚀6.下列有利于缓解乙牧场荒漠化的合理举措是()A.种植乔木,改善生态B.打机井,引水灌溉草场C.设置围栏,禁止放牧D.夏季向甲牧场转场放牧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雨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B.乙地雨林面积的变化不会影响全球气候C.乙地雨林的形成与暖流、盛行西风有关D.甲地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全球变暖8.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9.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该地区沼泽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考真题规范训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62748)

高考真题规范训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62748)

高考真题规范训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4.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7.华北某一山区,在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在花岗岩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这反映的是(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9.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

地理高频考点30 非地带性与雪线问题分析练习及解析

地理高频考点30 非地带性与雪线问题分析练习及解析

地理高频考点30 非地带性与雪线问题分析练习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2.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下图是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带剖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山地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A.5 000 米B.3 600 米C.2 200 米D.50 米4.甲处所属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热带荒漠带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

读图回答5~6题。

5.三地雪线高度的分布比较,正确的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6.三地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B.太阳辐射C.植被D.地形坡度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8.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度预测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D.随着纬度升高,雪线高度总体呈下降趋势10.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 A.海拔高,气温低B.海拔低,气温高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A.1470年~1520年B.1620年~1720年C.1840年~1890年D.1910年~1950年1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C.热带范围扩大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二、综合题13.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雪线与林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雪线与林线
天山牧场
三、森林的下线
二是降水的原因。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 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 降雨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 山腰的现象。
三、森林的下线
三是地下水和冻土的原因。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 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 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 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在荒漠地区情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 河两岸,出现在湖边和盆地。如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 黑河等沿岸的胡杨林。
④正确,ABD错误。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同一种自然带向阳坡海拔高,向阴坡海拔低;
二、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二、影响雪线因素的判读
读图可知,同一种自然带甲山脉的北坡海拔高,南坡低,说明北坡是向阳坡,所以该山脉位于南半球,不可能在法国,故③正确①错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①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 气温较北坡高,故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故北坡雪线低于南坡。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 且东坡受暖流(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 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一、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风力增强及冬春积雪较多,树木变形弯曲或矮化成灌丛状,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形成耐瘠薄土壤、萌生力强,适应

2021高考地理复习 林线雪线问题专攻(18张)

2021高考地理复习 林线雪线问题专攻(18张)

林线影响因 素具体分析
01
温度: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过低是植物生 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受温度因素影响,高 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02
降水: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 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 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
一.在30°N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 纬 度升高而下降。下降速率为112m/ 度左右。
二.在30°N以南,表现出明显的东西 差异: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 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三.在藏东南一带(约29°N——32°N, 94°E——96°E)达到4600米,为 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 以此为中心 向四周递减。
森林的下线
澜沧江的干热河谷
焚风的原因。在横断山区, 一些河谷是干旱河谷,森林 只出现在山顶,这应该是焚 风所致。迎风坡把季风带来 的降雨都留下了,越过山顶 下沉的风又干又热,因此森 林无法向下延伸。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图8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 图,完成第1~3题。
03
其它要素:主要有地形、积雪、火及 人为因素等。
一逆温。有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 地区,受冷空气下沉的影响,河 谷及低地冷空气汇聚,形成了一 种山上的气温与山下高的情景, 林线抬升到半山腰。
三降水。水分短缺的地方,降水多的坡向能够较 好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较高。 在干旱地区同一坡向的一定的范围内,随海拔上 升降水递增,所以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最 大降雨带,森林受该降水带的影响,也会出现在 半山坡,林线比同纬度抬升。

热点专项06 林线、雪线-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热点专项06 林线、雪线-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热点专项06 林线、雪线(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冰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

天山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0℃,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冰川代号朝向物质平衡(毫米/年)天山T1N-423 T2NE-446 T3W261阿尔卑斯山H1N-455 H2NE-384 H3NW56H4SE271.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到海距离B.主导风向C.冰川温度D.山地坡度2.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3.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A.所处山体隆起B.臭氧空洞扩大C.全球气候变暖D.山地林线上升【答案】1.B 2.C 3.C【解析】1.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表中信息显示天山朝向西的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可判断与主导风向有关。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影响,西北部降水多;表中信息显示阿尔卑斯山脉朝向西北的冰川物质平衡为正。

综合以上可以判断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主导风向,B正确;到海距离、冰川温度、山地坡度对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影响不大,ACD错误。

故选B。

2.图中显示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且不断降低。

结合冰川物质平衡的概念,可以判断冰川消融量大于冰川积累;冰川消融,会导致雪线高度上升,天山、阿尔卑斯山冰川面积都缩小,B错误,C正确;图中阿尔卑斯山脉冰川物质平衡降低更快,故消融量较天山天山冰川更大,积累减少,A、D错误。

故选C。

3.结合图像,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且不断降低,说明消融量不断增加,影响其变化的关键是全球气候变暖,C正确;与所处山体隆起、臭氧空洞扩大没有关系;山地林线上升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剧的结果,D错误。

高考地理知识点训练雪线

高考地理知识点训练雪线

高考地理知识点训练雪线雪线是指在山地上气温下降至冰点以下的高度,导致山地上的积雪不会完全融化的线。

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理解气候、地形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雪线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类型以及对人们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雪线的形成原因主要与气温有关。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地表的水分就会凝结成雪。

因此,雪线的高度取决于降水形式(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城市位置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

一般而言,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其雪线相对较低;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雪线较高。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

首先是气温,气温的变化决定了雪线的高度。

当气温较低时,雪线较低;而当气温较高时,雪线相对较高。

此外,降水也是影响雪线高度的重要因素。

降水量大的地方,雪线一般较低;降水量小的地方,雪线相对较高。

海拔也是影响雪线高度的重要因素。

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雪线相应地降低。

最后是地形,地形的起伏程度也会影响雪线的形成。

例如,在山脉地区,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降水集中在较高的海拔地区,导致该地区的雪线较低。

根据雪线的高度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常年雪线和季节性雪线。

常年雪线是指永久覆盖在高山地区的雪线,一年四季都存在。

常年雪线的高度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异,例如在赤道附近的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常年雪线高度可达6000米以上;而在温带地区如阿尔卑斯山脉,常年雪线高度约为2500米至3000米左右。

季节性雪线是指随季节变化而上下移动的雪线,一般发生在温带地区的山脉上。

这是由于季节性气温变化引起的,冬季气温低,积雪较多,雪线较低;夏季气温升高,积雪逐渐融化,雪线逐渐上升。

雪线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雪线的高度决定了山地的生态系统类型。

在雪线以下的山地区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被生长,农业活动较为发达;而在雪线以上的山地区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适宜畜牧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复习精选模题限时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
下图甲表示我国沿87°E山地雪线的变化,图乙表示我国沿29°N山地雪线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 )
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
B.冈底斯山和西藏东南部
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2.图乙中①地雪线高度特点与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 )
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低
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高
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低
D.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林带的植被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

读图,完成5~6题。

5.该山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海拔范围是( )
A.1 800~1 900m
B.1 900~2 000m
C.2 000~2 100m
D.2 100~2 200m
6.甲坡最可能是( )
A.阳坡、迎风坡
B.阴坡、背风坡
C.阳坡、背风坡
D.阴坡、迎风坡
下图是雪线(终年积雪下限),高山寒漠土、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和对流层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与林线高度对应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与图中高山寒漠土随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
A.气温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B.雪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C.海水蒸发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D.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
A.800米
B.800~1 000米
C.1 000~1 200米
D.1 200~1 600米
10.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B.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
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
D.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
 读南美洲简图,完成第11题。

11.①、②两地自然带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
A.①地热带荒漠带 东北信风带;②地常绿阔叶林带 巴西暖流
B.①地热带草原带 秘鲁寒流; ②地温带荒漠带 西风背风坡
C.①地热带草原带 赤道低压带;②地常绿阔叶林带 巴西暖流
D.①地热带荒漠带 副高、寒流;②地温带荒漠带 西风背风坡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

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

图1中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图2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

读图回答12~14题。

图1
图2
12.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 )
A.东南坡
B.东北坡
C.西南坡
D.西北坡
13.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 )
A.随坡度增加而降低
B.随坡度增加而升高
C.聚落区较低
D.非聚落区较低
14.1999~2009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毁林开荒
C.修建梯田
D.人工育林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甲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
A.气温高
B.气温低
C.坡度小
D.靠近河流
16.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是( )
A.常绿林
B.干旱灌木
C.针叶林
D.高山草甸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图中阴影为某自然景观分布。

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中阴影地区的自然景观最可能为(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冰川
18.该自然景观分布向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山脉直逼海岸,地形狭窄
C.沿岸洋流影响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林线是森林分布的最高界限。

图甲为某高山林线相对高度距今变化图,图乙为该山地不同时期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距今3000年,该山地林线海拔高度为( )
A.2 580米
B.3 500米
C.3 580米
D.3 800米
20.与距今3000年对比,现在该山地气候( )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温暖干燥
D.寒冷湿润
1.D 2.D [第1题,由两幅图可以看出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喜马拉雅山和阿尔泰山,再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最高值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最低值是在阿尔泰山的北坡。

第2题,①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雪线低。

]
3.D 4.C [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地方性因素。

第4题,四个选项都属于地方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

] 5.A 6.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1 800~1 900m处,该山地四个
坡向的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都是最高的,故该高度植被覆盖率最高。

第6题,
根据材料可知,林带喜阴、喜湿,且甲坡林带比重最高,可推知该坡为阴坡。

迎风坡降水多,湿度大,利于森林的生长,则甲坡为迎风坡。

]
7.A 8.A [第7题,由图可知极地附近没有森林分布,可排除②、④,对流
层在低纬的高度是17~18 km,在高纬是8~9 km,可判断③曲线是对流层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故本题A选项正确。

第8题,由上题结论可知④曲线表示
高山寒漠土随纬度变化曲线,据此可排除B选项,海水蒸发量在副热带海区最大,可排除C选项,昼夜长短年变化随纬度变化规律是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可排除D,所以A选项正确。

]
9.D 10.C [第9题,从图中的等值线中可以看出:E地的林线介于3 000~3 200米,F地的林线介于4 400~4 600米,所以二地林线海拔相差1 200~1 600米,D正确。

第10题,林线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F地
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

说明F地有更加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树木生长。

主要是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C正确。

]
11.D [读图,①地位于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寒流的影响,形成热带荒
漠带。

②地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属于温带荒漠带。

]
12.D 13.C 14.D [第12题,从图可以看出,西北部林树下线最低,即树木分布海拔低,水分条件好。

第13题,从图可以判断,林树下线海拔在聚落区的海拔地域非聚落区的海拔。

第14题,据图可知,2009比1999林树下线整体升
下降。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修建梯田会导致树木减少,林树下线上升;而人
工育林会导致树木增加,林树下线下降。

]
15.C 16.B [第15题,根据甲坡的剖面线的变化,在2 000~3 000米的高度,坡度最缓,适合聚落的建设与分布,选C项。

第16题,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垂直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植被类型应该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高山草原草甸带、冰雪冰川带递变规律,该河谷
地带形成常绿林再向海拔较高处却形成干旱灌木,之后又变化为常绿林与针叶林,可见干旱灌木是由于该河谷甲山坡在海拔1 400~2 000米处,降水异常减少,导致水分条件较差而形成,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故该题选B项。

]
17.C 18.C [第17题,图中阴影地区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且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

第18题,位于盛行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受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降水少,导致荒
漠带向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

]
19.C 20.A [第19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冷云杉分布的最高界线大约在3 540米以上一点,四个选项只有3 580米最接近。

第20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现在该山地的林线相对高度降低,说明气候变冷或变干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