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探讨
居住区道路组织
居住区道路组织方式浅析
居住区交通 组织方式
交通组织方式
• “人车混流”模式 • “人车分流”模式 • 综合模式
“人车混流” 人车混流” 模式
“人车混流”模式 人车混流”
• 定义:人车混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 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 • 适用范围:私人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 • 优点:方便、经济、道路分级明确且贯穿居住区内部 • 缺点:安全指数低
“人车混流”模式 人车混流”
• “互通式”布局 • 两条主要的车行 路 • 两个主要出入口
“人车分流” 人车分流” 模式
“人车分流”模式 人车分流”
• 平面分流:通过对道路的专门化设计,建立自成系统的专 用道路网络,引导各种交通各行其路、互不干扰,从而建 构宏观层面上的人车分流体系,一般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居 住区 • 内外分流:即雷德鹏式人车分流 • 立体分流:通过建立在立体空间不同层面上的道路系统来 实现人车分行的目的
“人车分流”模式的缺点 人车分流”
• 特定时段内容易出现消极空间 • 道路面积增加,提高了造价 • 区域划分受限,影响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综合模式
我国居住区道路模式的发展道ຫໍສະໝຸດ ——中心区Thank you
谢谢观看
平面分流
• “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 车行路分级明确,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形式深入 住户 • 尽端设置停车位及回车场地 • 步行路深入住户,将绿地、公建、户外活动场地联系在 一起
内外分流
• 提出:1933年, 美国建筑师斯泰 恩在雷德鹏小区 中实施 • 以住宅庭院或组 团为居住单位, 每个单位有一条 直接开口于周围 道路的车行道路 • 步行道路与车行 道路完全分离
关于居住小区人车分流道路系统的规划探讨以山东科技大学教职工公寓区规划为例
期 建 设 产 生 的 阶 段 性 影 响 $造 成 原 校 园 规 划 中 西 南 侧 路 网 结 构 的 缺 憾 $本 次 规 划 对 原 校 园 总 体 规 划 路 网 结
构!见图@"进行了局部调 整 和 完 善&规 划 继 续 借 用 基 地 北 侧 原 规 划 道 路$南 侧 将 临 城 市 道 路 的 校 园 路 延 伸 $因 势 利 导 地 形 成 人 车 分 流 的 外 环 路 网 结 构 &在 有 效 的 整 合 教 职 工 公 寓 区 与 校 园 整 个 功 能 结 构 关 系 的 同 时 $更 有 利 于 教 职 工 公 寓 区 的 功 能 结 构 组 织 !见 图 )"&
关于居住小区!人车分流"道路系统的规划探讨
居住区道路“人车分行”与“人车混行”模式比较分析
通则变为区内居 民休闲活动的方式 。 所有这些都决定着道路交
通规划 的合理性 。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 天 , 速度 已成 为我们生 活的密不可分 的、 又十分重要 的一部分 , 我们 生活的各个方 面都是快 节奏 , 人
们 为生活 、 工作 等等奔波 , 大脑 时刻 高速运转 , 现代 的工作创造
分析 。
居住区道路交通在居住 区规划 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 它是居 住 区的空间形态骨架 , 是居住 区功能布局的基础。在居民的居 住心里方 面 , 是家居归属 的基本脉络 , 它起着“ 与“ 家” 非家” 的 连接作用。它的最基本的功 能是作为居 民日常生活的通道 。这 种通行功能 对居民的出行与 区内交通 方式 的选 择直接影 响着 居住区各类各级通路 的布局与连接形式 。 道路 的布局形式同时 也受到经济发展 水平 、 活习惯 、 生 自然 条件 、 年龄 、 收入等 因素 的影响 , 同的地 区、 同的年龄 和不 同阶层 的居民所选择 的 不 不 交通出行方式也有不 同。这种多样性的生活方式 , 产生多样的 需求 , 这种需求表现在交通上 就是 出行 工具 的不 同。因此 一个 良好的居住 区规划在交通上的优势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根据国
④步行 路应该贯穿于居住 区内部 , 将绿地 、 外活 动场地 、 户
公共服务设施 串连起来 , 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
局的组织方式 以“ 车混行 ” 人 和局部“ 车分行 ” 如果居住 的主 人 ;
体对象是高 收入 的群体 , 那么交通 的方式 多应考虑 以小汽 车交 通为主 , 多以人车分行 的道路 交通组织方式 , 步行 和 自行 车交
了大量的财富 , 这使得人们能够去享 受和消 费 , 这种 享乐和消 费也完全反映在居住和交通通行工具上 , 它成 了一个 区别 另一
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
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区人口逐渐增多,车辆停放需求也在增加。
然而,小区内的道路有限,停车位不足,人车混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出行和停车秩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进行小区人车分流管理。
二、分析1.人车分流的必要性人车分流可以有效地减少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冲突,提高行人的行走安全性;同时,分流也可以改善小区的交通流畅度,减少车辆拥堵,提高停车效率。
2.分析实施策略(1)制定停车规定:规定小区内每个住户可停放的车辆数量,限制车辆进入小区的时间段,合理安排停车位。
(2)优化道路布局:通过对小区内道路的合理规划,设置人行道、停车位、车行道等,使行人和车辆互不干扰。
(3)加强交通宣传教育:通过小区公告栏、宣传栏等途径,向居民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4)建立监督机制:设置交通管理岗位,对小区内的交通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并设立交通管理小组,负责小区交通管理的协调和规划。
三、具体方案1.制定停车规定(1)每个住户可停放的车辆数量:根据小区停车位数量和居民车辆数量的合理比例,制定每个住户可停放的车辆数量,并向居民进行公示。
(2)限制车辆进入小区的时间段:对于超过限定车辆数量的住户,规定其车辆进入小区的时间段,如白天禁止进入;晚上、周末等时间段开放。
(3)合理安排停车位:根据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重新分配和规划停车位,留出足够的车位供居民使用。
2.优化道路布局(1)设置人行道:在小区内的主要道路和人员密集区域,设置宽敞的人行道,保证行人的通行安全。
(2)划定车行道:将道路进行合理划分,明确车辆行驶的区域,避免车辆乱停乱放。
(3)设置停车位:在小区内的适当区域设置停车位,尽量将停车位安排在道路两侧或小区边缘,避免占用道路空间。
3.加强交通宣传教育(1)制作宣传册和海报:制作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册和海报,放置在小区的公共区域,提醒居民遵守交通规则。
(2)组织交通安全讲座:邀请交通安全专家或交警到小区进行交通安全讲座,向居民普及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
关于住宅区“人车分流”的思考
关于住宅区“人车分流”的思考摘要:现行的住宅区人车分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人车分流一种是部分分流,“完全人车分流”模式。
所有车辆都是停在地下车库的,地下车库的汽车进出口全部在小区大门外,与市政道路东宝路相连。
另一种为过渡模式,一是人行、车行分别采用不同的路线,如人行内道,车绕外围;二是地面停车与地下车库停车相结合,但由于地面停车费用较低,因此业主往往会优先选择地面停车,无法避免小区内人车混行的局面。
关键词:人车分流城市化住宅区城市交通地下车库私家车开发商abstract: the existing modes of separation of pedestrian and vehicles in residential area include the complete separation and partial. for the complete separation, the vehicles parked in the underground garage,andexists and entrances are outside the community, connected to the municipal roads. another mode is a transition, that ispedestrian and vehiclesrespectively using a different route, such as pedestrian using internal path and vehicles around the periphery; or the combination of ground parking and underground garage parking, while due to the lower ground parking fees, the owners often prefer parking on the ground, unable to avoid the situation of disorder.key words: separation of pedestrian and vehicles; urbanization; residential area; urban traffic; underground garage; private car; developers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中使用的中小型汽车数量飞速增长,因此,地下停车场、车库的建设也将随之而发展。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作者:周焕潼来源:《建筑遗产》2014年第06期摘要:居住区内出现大量的汽车,改变了居民对传统住区的心理感受,这就涉及到道路与汽车、人的关系,道路规划既要满足汽车行人的通行要求,同时又不能破坏居民的安全、交往需求,不能影响景观环境。
笔者结合某住宅小区的改造规划,分析了目前小区交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探讨了人车分流设计手法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车分流;设计1、住宅小区实例该住宅小区位于城市主城区的中西部,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为6.6 km。
由于该住宅小区周边尚未形成城市道路,因此其规划边界均与规划道路相接,规划总用地为62.05hm2,总建筑面积80.75万m2,总户数6500户。
规划区内以中部东西向30m城市次干道为分界线,不仅将地块划分开,而且以此形成了北部高层、南部多层特色鲜明的建筑格局。
本次的人车分流设计主要是针对北部的高层建筑区域。
区位优势分析:①自然优势,位于山脚下,与湖景区相隔约5km,具有较好的自然优势;②交通优势,东临50m城市主干道,南与主干道相隔500m,交通优势明显;③土地优势:地块内只有局部为新建区,其余各区主要由旧村及园地组成,土地可开发优势明显。
2、改造规划理念2.1合理定位——打造精致端点区域规划区不但位于城市的边缘区域,而且位于城市的特殊区域,考虑到俯视城市的景观效果,决定地块北侧未规划区域开发高层住宅,同时兼顾现已规划且已有部分建筑的南侧,主要考虑到地块与地块之间的协调,以多层为主,不同风格的多层区域构成了市区边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2理想生活——创造多元生活空间当代住区中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冷漠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设计入手,尽可能为居者提供一些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交往空间,让人们在这种空间里享受紧张工作后的休闲,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谐。
交往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场所能给予居者以安全感、归属感和舒适感,超越了空间本身的居住限定,注入了人的社会关系、文化意识和情感交融等,反映出的是居住行为的本质需求。
人车分流小区车辆管理方案
人车分流小区车辆管理方案小区车辆管理是小区物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小区的安全稳定。
在实际管理中,人车分流车辆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它能够优化小区停车资源的使用,增强小区的居住幸福感,提升小区的安全等级。
本文将从人车分流的定义、原则、实施方案和管理效果等方面,介绍我所设计的人车分流小区车辆管理方案。
人车分流的定义与原则人车分流是指通过人车分流系统,将小区的正常车流和特殊车流分离,从而达到更高效、更人性化、更安全、更环保的停车管理方式。
其主要的原则包括:1.严格限制非住户车辆进入小区;2.对小区内的车辆进行管理和监管,防止乱停乱放;3.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提高小区停车空间利用效率。
实施方案在执行人车分流小区车辆管理方案时,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车辆进出管理首先,应该封闭小区边界并设立固定的车辆进出通道,只有小区内的居民车辆和特殊车辆才被允许进入小区,如: - 居民车辆:设置电子车牌识别系统,只有持有电子车牌的居民车辆才能进出小区; - 特殊车辆:对于物业管理和维修工作需要进入小区的车辆,应设置特殊通道和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此外,还应对进出的车辆进行细致的登记,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车辆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 停车标准为了优化小区的停车资源,应该对停车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如: - 设立固定的车位,禁止乱停乱放; - 对各个车位进行编号以方便管理; - 对于一些特殊车位,如残疾车位等必须给予优先处理。
3. 停车管理在小区停车管理中,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并交由专业的停车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如: - 对违反停车规则的车辆进行罚款或者强制拖走; - 定期检查和维修小区停车设施,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 积极推广小区绿色出行政策,降低车辆总量,提高停车利用效率。
管理效果人车分流小区车辆管理方案,可以达到以下几点管理效果:1.减少非住户车辆进入小区,减少小区安全隐患;2.提高小区停车利用效率和空间利用率,增加居民的停车容量;3.通过对车辆的管理和监管,减少乱停乱放现象,提高小区的整体管理水平;4.推广绿色出行政策,减少小区污染,建设宜居小区。
探讨居住小区“人车分流”组织模式的必要性
探讨居住小区“人车分流”组织模式的必要性刘思祺,万鑫文,王颖(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摘要: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体现着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及其作为一项综合的公共政策对人的关怀程度。
文章围绕我国居住小区交通发展现状和社会综合情况,对居住小区“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模式是否必要进行探讨。
合理的交通组织模式可以为住宅区创造人性化的结构布局,增强居民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相反,极端而缺少弹性的交通模式,不仅会给建设和开发带来较高的投入,往往也会为之后住宅区内部的交通紊乱留下隐患。
关键词:居住区;人车分流;交通组织[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Explor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Personnel and VehicleDiversion”in Residential QuartersLiu Siqi, Wan Xinwen, Wang Yin(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504, China)Abstract: R 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lanning,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ivilization and reflecting the degree of care for human being as a comprehensive public poli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mode of “people and vehicles diversion” in residential quarters around the status quo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and traff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related comprehensive social conditions. A reasonable traffic organization model can create a humanized structural layout for residential areas and enhance the residents’ comfort and security. On the contrary, the transportation mode extremely lack in flexibility will not only bring high investment to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leave hidden dangers for traffic disturbances in the residential area.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people and vehicles diversion; traffic organization人车矛盾是我国人地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居住小区是城市中人车密度较高的场所,也是人车矛盾发生的高频空间。
浅析“人车分流”管理模式
浅析“人车分流”管理模式作者:陆贺芸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06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车辆大幅增长,车辆与行人管理逐渐成为物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而“人车分流”成为物业管理中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探讨人车分流的理念和分类:即平面分流、内外分流、立体分流三种模式,分析我国人车分流的现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人车分流后停车难、物业管理不当惹纠纷、特殊情况的预案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物业管理公司早期介入、建立严格科学的人车分流物业管理制度、积极宣传等建议。
关键词物业管理人车分流管理模式作者简介:陆贺芸,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09-02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城市现代化的脚步,随之出现了人口和交通膨胀的状况。
城市居民汽车购买量的大幅度增加,首先,扩大了城市半径,减少了市民出行的时间;其次,当汽车从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时,一方面逐渐给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居民居住环境与住宅小区的视觉景观系统等方面带来了超乎想象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住宅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也逐年提高,其中汽车所产生的尾气和噪声污染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人们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还大大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车辆的乱停乱放给住宅小区内部的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车辆驶入住宅小区的街道还常常会堵塞住宅通往居住区的步行道路,形成安全隐患。
物业管理质量的优劣对居民所享受的生活品质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随着车辆的增加,车辆与行人管理从而成为物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我国的住宅小区规划和物业管理中施行“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模式,具有非常普遍的现实意义。
一、人车分流理念及主要模式“人车分流”的理念最早源于十九世纪末,由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构想,属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种理论,也就是提出了步行与车行在道路空间上相分离的一种思想。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研究
一居住区内人车交通组织的主要方式1无机动车交通发生(1)建设人行街巷系统采用居住区周边停车、主要出入口停车及完全地下停车等方式将机动车辆限制在生活区域以外(或地下),同时通过贯通的人行街巷系统(或垂直通道)将居住区各组成单元联系起来。
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交通组织方式,其主要优点有:易创造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邻里交往气氛,有助于社区的统一与人际亲近;便于设计者撇开汽车对转弯半径、道路线型、宽幅和断面等技术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设计潜力,创造既紧凑又富有生机的生活空间和安全、安静、洁净的居住环境;减少道路占地。
但另一方面,为了使步行到存车点的距离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住宅群落的规模会受到限制;货运车、救护车、消防车、搬家车等服务车辆出入不够顺畅;如果停车场地较远,使用车辆会不方便。
在实践中,人行街巷系统除多见于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建设之外[1],在城市旧区和城市边缘传统聚落改造时,为了尊重现状、延承传统生活方式和居住行为空间,也较多采用人行街巷系统。
另外,它还适用于小规模城市新建区的人性化设计。
(2)建立大运量公交中心以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如大站快车、地铁、轻轨等)伸入居住区中心,同时利用自行车或步行进行换乘的方式,同样可以创造无机动车交通发生的居住环境。
这种方式既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客运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汽车交通发生量,同时还通过将中、高密度的住宅区和所需公共设施集中于区域公交系统的战略性节点上,实现了在区域水平上的公共交通一体化。
美国近年出现的“公交村落”[2]就是建立大运量公交中心的具体实践。
采取这一方式需要在公交中心附近建设一定数量用于换乘的自行车停车设施。
至于公交方式,最初可采用普通巴士,当交通量增长时可使用快速交通工具或建设公交专用道,最后发展成为稳定而且高速的轨道交通工具(如地铁和轻轨等)。
2人车共存(1)分级组成道路网英国人阿克・垂普和布恰兰先后提出“锁链理论”(1943年)和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1963年)[3],虽然两者的名称不同,但基本原理一致。
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之欧阳地创编
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之欧阳地创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小区人车矛盾日益凸显,居民停车难、交通堵塞等问题成为了小区居民的痛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
首先,针对停车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停车位和停车管理来缓解。
可以考虑在小区周边增加地下停车场或外部停车位,增加供给,缓解停车位紧张的情况。
另外,可以引入停车管理公司对小区停车位进行统一管理,采用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位预约、停车费管理等方式,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减少停车难。
其次,为了减少小区内部车辆通行的拥堵,可以通过限制车辆进出时间和引导交通的方式来分流。
可以设立时段通行规定,对高峰时段限制通行,鼓励居民错峰出行,减少交通堵塞。
同时,可以通过设置交通标志、引导牌等,对小区内车辆进行引导,指示车辆通行路线,确保交通有序。
另外,为了更好地管理人车分流,可以加强社区监管力度,引入物业公司的力量。
可以建立小区管理委员会,由小区内的居民和物业公司共同参与,负责制定管理规定、监督执行情况等。
物业公司可以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小区内人车分流的管理,以保障居民的正常出行和小区的安全。
除此之外,对于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还可以采取技术手段进行辅助。
比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小区内车辆进行监控,及时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并进行处罚,提高交通秩序。
可以采用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卡片或者手机APP进出小区,实现居民和访客的身份识别,加强小区的出入管理,提高小区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是解决小区内停车难和交通堵塞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停车位、引入停车管理公司、规定通行时间、加强社区监管以及采取技术手段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小区人车矛盾,提高小区的生活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小区人车分流方案(一)
小区人车分流方案(一)小区人车分流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小区人口的增加,道路交通拥堵问题逐渐突出。
为改善小区交通状况,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和便利,制定一项小区人车分流方案成为迫切需求。
目标•疏导小区内交通拥堵情况,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方案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拟定了以下小区人车分流方案:1.设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在小区内主干道两侧设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引导行人和骑车者在小区内出行,减少对道路的占用。
–在一些狭窄道路设置行人专用通道,进一步提升行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2.划定车辆通行区域和停车区域–根据小区道路的规划和实际情况,划定车辆通行区域和停车区域。
–设立明确的停车标识,引导居民正确停放车辆,并严格执法管理,确保停车秩序。
3.引导合理出行方式–制定出行计划并加强宣传,引导居民合理使用交通方式,减少私家车和摩托车的使用。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和电动车等,减少对交通网络的负荷。
4.设立交通管理岗位–设置交通管理岗位,对小区内的交通流量进行监控,引导车辆和行人按照规定通行。
–加强对停车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规范居民的行为,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
5.定期评估和优化方案–定期对小区人车分流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其实际效果和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方案,提供更加完善和适应实际情况的改进方向。
结论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解决小区内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维护,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居民在小区内享受到更好的交通环境和生活质量。
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之欧阳地创编
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之欧阳地创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小区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人车分流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人车分流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小区内部的交通拥堵,提高小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下面是我为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的一些建议。
首先,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需要对小区的道路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小区内部道路的规划应该考虑到小区的整体布局和人车出行的需求,合理划分各个道路的功能和使用。
主干道应该通达各个小区的主要功能区域,比如商业中心、学校和医院等。
次干道和支路则可以连接各个单元和住户,提供便利的居民出行方式。
其次,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需要制定严格的停车规定。
小区停车位有限,为了减少停车位的浪费和滥用,可以制定一套严格的停车规定。
比如,只允许小区居民停放私家车辆,而禁止非居民或游客停放。
停车位的使用可以通过小区出入口的道闸进行管理,只有合法的停车证才能进入小区内部停放。
第三,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需要建立完善的交通设施。
比如,在小区内部可以设立人行道和自行车专用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
此外,为了提高小区内部的交通效率,可以设置交通信号灯和限速标志,规范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使用。
第四,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需要整合并优化小区内部的公共交通系统。
小区内部可以设置公交车站和班车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同时,可以引进共享单车和电动汽车等新兴出行方式,鼓励居民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
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小区内部车辆的数量,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最后,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需要加强居民宣传教育。
通过小区内部广播、宣传栏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居民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和人车分流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交通安全教育讲座和主题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交通素养。
总结起来,小区人车分流管理方案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道路规划、停车管理、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和居民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小区内部交通效率,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住宅人车分流的概念
住宅人车分流的概念
住宅人车分流是指在住宅区内,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人员和车辆交通流分开的方式。
其目的是通过降低车辆流量,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人们的生活便利性。
在住宅人车分流中,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道路分隔带:设置道路分隔带可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分开,在车辆行驶道路上设置足够宽度的人行道,便于行人通行。
2. 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区: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在水平和/或垂直
方向上进行分离,例如通过建设隔离墙、树丛等物理障碍物来分隔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区域。
3. 车辆停放区划分:在住宅区内规划合理的停车位,避免车辆乱停乱放。
可以设置专门的停车场或停车位,同时限制车辆在住宅区内的行驶范围,减少车辆流量。
4. 交通组织和管理:通过设置限速标识、交通信号灯等道路交通设施来引导车辆行驶和停放,增加交通管理的效果。
住宅人车分流的概念是为了改善住宅区交通拥堵和行人安全问题,提高住宅环境质量和人居舒适度。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人行道和车道分开,减少车辆流量和行人之间的冲突,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有序的居住环境。
人车分流背景下对居住区道路人车混行的思考
人车分流背景下对居住区道路人车混行的思考
人车分流背景下居住区道路现状概况
居住区内出现大量的汽车,改变了居民对传统住区的心理感受,这就涉及到道路与汽车、人的关系,道路规划既要满足汽车行人的通行要求,同时又不能破坏居民的安全、交往需求,不能影响景观环境。
美国的雷德朋住区模式首次提出了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模型。
人车分行基于两个不同目的。
首先,汽车与行人的分离保证了住区内生活环境不被大量机动交通的干扰(交通安全、污染、噪声等等),使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完全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
其次,汽车的交通在一个完全适合汽车行驶的环境中运行,避免行人的突然行为对行驶的影响,提高了汽车交通效率。
人车分行将住区人行和车行交通组织在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内。
车行路线利用各种方式与居民的活动空间隔离,或者将利用建筑间的消极空间行车,或者采用立体分流,将车行引入地下空间。
人车分行模式,在避免汽车对行人的不利影响,提高汽车集中区域的安全性和促进汽车交通顺畅等方面的确发挥着极大的功能。
然而因为分行的关系,却带来了汽车优先的观念,即使在原本汽车不该受到礼遇的区域,汽车也能因为人车分行而高速行驶。
另外,虽然采取各种分隔措施,但是很难避免行人尤其是儿童突然出现在行车路线上的意外,因此而造成的事故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而且,车行空间因为没有人的活动变成了缺乏人情味的消极空间,单调的车行路线会麻痹开车者的注意力,行车速度过快使得遇上紧急情况反应不及。
住区里,人车分行并不。
住宅小区交通人性化设计
住宅小区交通人性化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交通设计日益受到关注。
人性化交通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本文将探讨住宅小区交通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二、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交通设计应以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行人、自行车、汽车等各种出行方式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绿色出行:鼓励居民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3.分区规划:根据住宅小区的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等,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实现区域间的便捷联系。
4.高效便捷:提高小区内外交通的连接效率,确保居民出行快捷方便。
5.安全性:确保交通设计符合安全规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设计方法1.优化入口规划:合理设置小区入口,避免行车流与行人流的交叉,确保入口处的交通秩序井然。
2.道路布局:根据小区规模和地形,设计适量的车道和步行道。
车道应尽量窄而直,步行道应宽敞并串联小区各个区域。
3.停车设施:合理规划停车位,可采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设备,减少地面停车对环境的影响。
4.公共交通接入:优化小区周边公共交通设施,如公交车站、地铁站等,方便居民出行。
5.交通标识:设置清晰的路标和交通警示标志,引导居民安全出行。
6.绿色设施:设置自行车租赁点,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7.智能交通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智能停车系统、智能交通信号灯等,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四、总结住宅小区交通人性化设计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
通过其他设计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打造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的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其他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呈现,不含表格、邮箱电话,也不带原标题和附件。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成功的人性化交通设计案例,可以为住宅小区交通设计提供参考。
1.北京某住宅小区:该项目采用分区规划,将居住区、商业区和休闲区分开,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入口和出口,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
对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中人车分流利弊的探讨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P LANNING •D ESIGN019对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中人车分流利弊的探讨■ 李 岩[摘 要] 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要求不断提高。
除了要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外,对小区环境功能性规划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
现在城市住宅小区功能不断丰富,小区环境也更为复杂,想要满足小区居民生活、娱乐、出行的要求,就需要对内部交通体系进行有效设计。
尤其是现在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多,如果小区内交通体系设计不当,很容易堵塞并造成安全事故。
人车分流模式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对此种设计模式利弊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住宅小区 规划设计 人车分流 交通体系现在很多城市住宅小区内部交通体系仍然为人车混行交通组织模式,对交通及人行存在着相互干扰问题,对比而言人车分流设计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降低人车干扰问题,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车辆拥堵问题,同时还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在对住宅小区人车分流模式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小区实际情况,确定设计方向和要点,保证此类模式应用的合理性,避免人车分流后造成空间拥堵,反而降低人车通行质量。
一、 人车分流模式特点住宅小区人车分流模式,道路交通组织形式大部分类似于半包围型和口袋型,一般行车道布置在小区外围,对小区形成包围形式;或者是在小区内部形成内环,再通过小一些道路以尽端式路网模式发散到每栋住宅楼的单元门口。
此种设计模式可以将步行道与行车道进行有效分离,形成一个各自独立存在体系,满足不同人群交通通行需求,降低人车两者间的矛盾。
人车分流包括平面分流、立体分流和内外分流三种模式,且以立体分流组织模式更为常见,可以避免行车道与人行道间的相互交叉,一般对住宅小区进行平面和空间综合设计,对底层进行架空处理,与人行道路系统进行协调搭配,使得整个小区环境更具有特点,取代了传统邻里和交通导向模式。
二、 城市住宅小区人车分流模式应用要点1. 小区环境实际要求为充分发挥出人车分流模式所具有的优点,在将其应用到城市住宅小区时,需要保证行人道与行车道两者在物理空间上的有效分离,对小区道路设计不同路线、标志标线,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立体系统或平面系统来对行人和车辆进行有效分离。
基于“人车分流”理念的住宅小区交通调查研究
) 小 区居 民安全 意识 : 在实地及 问卷调 查 中发现 , 部 分 小 区居 民 人车分流可 以分为平 面分流 、 内外 分流 和立体 分流 。雷 德朋 3 存在安全 意识不 足 , 其 中老人 与小 孩居 多。原 因是 : 小 孩大 多 以 住宅 小区交通模式属于 内外分 流 , 在 欧美 国家现 在的住 宅小 区大
出了相 应的改善方法 , 为今后小区规划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住宅小 区 , 人车分流 , 交通调查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9 8 4 . 1 9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表1 住 宅 小 区交 通 调 查 样 本 数 据 { 部分 )
小 区名 彩香一村 沁怡家园
这 些 问题 对 居 民 的 出 行 及 小 区 内 车 辆 的 出 入 产 生 了 严 克拉 伦斯 ・斯 坦 ( C l a r e n c e S t e i n ) 和规 划 师 亨 利 ・赖 特 ( H e n r y 交 通 问题 , 小 区设计 、 小 区管理 和小 区居 Wr i g h t ) 在新泽 西州 纽约 郊 区 的雷德 朋 ( R a d b u r n ) 住 宅 小 区 中实 重 影响。这些问题可 分为 三大类 : 民安全意识 。1 ) 小 区设计 : 在一些 老 旧小 区未设有专 供行人行 走 行 。这 种人车分流 的住 宅小 区道 路交 通组 织形 式大 多类 似于
三元一村
O 引言
目前 国 内 居 住 小 区 普 遍 采 用 人 车 混 行 的 交 通 组 织 模 式 … ,
小区位置 出入 口管理 绿化率/ % 容积率 停车位/ 个 交通标志 金 闻区 开放型 2 3 . o 0 1 . 6 0 5 8 1 、 / 高 新 存在 的 交通 干 扰 问题 , 人 车 分流 交 通 模式 的优 势越来越 突显 , 通过实施 “ 人 车分流 ” , 能够有效 地解 决
城市街区规划中的人车分离与交通组织策略
城市街区规划中的人车分离与交通组织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人车分离成为了城市街区规划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将探讨人车分离的概念、意义以及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交通组织策略的实施效果。
一、人车分离的概念与意义人车分离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将行人和车辆的交通流线进行分离,使之互不干扰,从而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人车分离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行人与车辆的冲突,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人车分离可以提高交通效率。
在传统的城市街区中,行人和车辆共享同一交通空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行人通行不畅。
而通过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以及车辆通行区域,可以有效提高交通流动性,减少交通延误,提升出行效率。
其次,人车分离有助于提升交通安全性。
行人与车辆的冲突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将行人和车辆的行动空间分离开来,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人车分离还可以提供更好的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设施设置,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最后,人车分离对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划分行人专用区域,提供更宽敞的人行道和绿化带,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供更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人车分离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人车分离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来实现。
1. 设立行人专用区域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和通行畅顺,城市街区规划中应设立行人专用区域。
这些区域可以包括宽敞的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等。
通过合理设置行人专用区域,可以有效分离行人和车辆,提供更安全、便捷的行人通行环境。
2. 划定车辆通行区域为了保证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城市街区规划中应划定车辆通行区域。
这些区域可以包括主干道、次干道、车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探讨
章燕 陈宗军 夏胜国
【摘要】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交通与慢行交通之间的矛盾冲突,营造更具品质的生活环境。
本文从城市空间利用角度介绍了人车分流的两种形式及适用区域,重点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为例,详细介绍了传统居住区以及融合型路网居住区不同的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和策略,为创造人性化的居住区以及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人车分流;居住区;交通组织模式
1、前言
随着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私人小汽车逐渐普及,人们的出行越发便利,车行交通成为城市主角,人车之间的冲突矛盾也日益严峻。
受机动车交通的挤压和侵占,城市步行生活单调、封闭甚至消失,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等问题也屡见不鲜。
城市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行为活动却被迫封闭在小区内部,街道空间缺乏活力和安全保证。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居住区交通设计模式不再能够满足需求,道路、汽车、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梳理组织,道路既要满足汽车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同时也不能破坏社区内居民的安全、交往需求和景观环境。
在此背景下,最早在美国雷德朋居住区提出并应用的“人车分流”理念被逐渐引入,且已经成为国内住宅小区成熟度、品质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如何把“人车分流”理念扩大到城市范围,在保证交通效率的前提下,让城市居民享受到安全宁静、和谐愉悦的生活感受,是今后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人车分流的形式
“人车分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小汽车与行人的分离,保证慢行活动频繁的区域不被大量机动交通干扰;二是小汽车能够在适合行驶的环境中运行,避免行人的突然行为对行驶产生影响,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从人车分流手段落实到城市空间利用的角度来看,分流形式包括两种,即立体分流、平面分流。
立体分流形式。
通过在立体空间上建立多层次网络系统来实现人车分流,一般适用于人车冲突较大的区域以及地势存在高差的区域,如商业中心区的立体连廊、地下通道、地下车库联通,以及城市屋顶街道、步行平台等。
图1 立体分流形式示意
平面分流形式。
通过对道路网络的专门化设计,以及交通管理手段的辅助,引导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从而形成相对完整、安全、舒适的慢行区域,居民在内部能够自由活动,不受外部车行交通的干扰,这种分流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居住区。
图2 平面分流形式示意
在具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应当结合基地所处区位、用地功能、布局形态、交通结构、建设资金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选择相适应的人车分流形式,既可以选择某一种形式,也两者并存。
本文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江心洲)为例,针对两种不同特点的居住区分别介绍其人车分流的模式及主要策略,两类居住区均以平面分流为主。
图3 典型案例区位示意
3、传统居住区人车分流
传统居住区路网多呈方格网布局,各级道路上几乎都设置有地块不同功能的出入口。
该类型居住区在道路交通方向选择上相对多样,但流量不便控制,穿越交通也无法避免,小汽车和行人无序穿梭在每条道路上,交通噪音、安全隐患等问题司空见惯,这也使得居住区的街道空间荒凉、空旷、缺少生活气息。
针对该类型街区的特点,可以通过“道路功能梳理+出入口分类控制+稳静化措施”的人车分流模式实现快慢流线分离,进而形成相对完整、安宁的慢行区域,重塑居住区的活力。
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中在建的方格型居住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3.1 道路功能梳理
在现状路网基础上,以满足地块车行开口、最大限宁静居住区为前提,按照道路通行需求梳理区内道路功能,将区内道路分为公交走廊、组团间机动车道、组团内机动车道、慢行主导道路、慢行专用路五类。
其中,葡园路公交走廊为有轨电车廊道,组团间机动车道服务跨组团机动车联系,组团内机动车道服务组团内机动车到达,慢行主导道路和慢行专用路主要为慢行交通服务。
图4 道路功能划分
机动车道路和慢行主导道路在断面设置上需体现差异化,突出其主导功能。
在断面分配上,慢行主导道路尽量避免车道过多,以两车道和单行道为宜,且单条机动车道不超过3米,减缓车速,保障安全,剩余道路空间可改造为慢行休憩区,利于居民活动交往;机动车道路车道可适当取宽。
图5 慢行主导路断面调整示意
3.2 出入口分类控制
地块出入口的设置需与道路功能相协调,车行出入口沿两类机动车道路设置,人行出入口沿公交走廊、慢行主导道路、慢行专用路设置。
图6 地块出入口分类控制
通过道路功能梳理和出入口布局设置,机动车流线和慢行流线在平面上相对分离,有较高的安全性。
车行流线主要沿两类机动车道路,少量沿慢行主导道路、公交走廊。
通过合理的流线组织,地面形成若干慢行分区,分区内和分区之间主要通过慢行主导路、慢行专用路衔接。
图7 规划机动车流线组织 图8 宁静的慢行分区
3.3 稳静化措施
在流线组织基础上,通过稳静化手段对进入慢行分区的车辆进行减速减量。
组团间机动车道路上机动车流量较大,且车速较快,与慢行主导道路“T”型相交时,慢行主导道路上采用路口窄化措施,最大限度减速减量;组团间机动车道路与慢行主导道路“十”字相交时,路口采用织纹路面,“T”型相交时,建议使用减速台,迫使车辆减速进入慢行主导道路。
紧邻居住区内的便民服务设施以及休憩广场的发展二路,建议该道路全线采用硬质织纹铺装,在限制车速的同时,形成特色鲜明的慢行活动轴线,营造居住区内丰富、舒适的活动
氛围,慢行轴线与机动车道路交叉口采用街心花坛,与轴线的慢行氛围相适应。
图9 居住区内稳静化措施
4、融合型路网居住区人车分流
区别于传统居住区主要采用方格型路网时,面临的交通流控制相对困难、过境车辆穿越居住区等问题,融合型路网居住区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00年至今已被广泛用于北美各地,且多次交通模型表明融合型路网具备在降低高峰期时间延迟以及堵塞方面的潜力。
该类型居住区的道路布局采用月牙形街道或者死胡同形式,以消除过境车流,同时通过一些尽端和较曲折的低等级道路连接居住小区与公园、公交车站、商业区以及社区设施,便利居住区内的慢行活动,居民可以在大约五分钟内步行穿过一个街区,且不受外部车行交通的干扰。
图10 融合型路网示意 图11 加拿大Stratford市的融合型路网居住区案例 在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中选取了南部一个未建的居住组团,通过融合型路网设计以实现人车分流。
该组团空间尺度为750m*650m,用地布局上为以邻里社区和绿地广场为中心,区内各居住单元至中心节点距离均在适宜步行范围内。
通过融合型路网布局,使得过境机动车辆在居住区外围行驶,区内机动车交通在特定道路行驶(如下图蓝色道路),利用慢行专用路,居住区内居民可便捷进入邻里社区和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敞区域。
图12 融合型路网居住区人车分流方案
5、结语
人车分流的目标是为了减少人车冲突,在保证交通运行效率的同时,为居民营造安全舒适、具有活力的生活环境,让街道变得更加服务于“人”的交往。
本文从城市空间利用的角度,介绍了立体分流以及平面分流的理念和适用区域,并针对不同居住区自身特点的不同,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为例,选取了一个在建方格型路网传统居住区以及一个规划的融合型路网居住区,详细介绍了两者的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和策略。
人车分流的理念不仅局限地适用于交通专项规划,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下层次各类详细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用地布局,并为城市道路施工设计、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从规划到建设、管理全方位落实人车分流理念,才能创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区环境,塑造优美、宜居的城市品质。
【参考文献】
[1]杨·盖尔.交往与空间, 2002;
[2]K·H·克劳.交通安宁—前联邦德国道路交通的新概念,1993;
[3]张磊,等. 人车分流背景下对居住区道路人车混行的思考,2009;
[4]朱曰超.关于住宅区“人车分流”的思考,2012;
[5]霍俊青.居住区“人车和谐”的道路系统研究,2004;
[6]闫雪.人车和谐的街道空间设计,2010;
【作者简介】
章燕,女,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电子信箱:kawyowen@
陈宗军,男,硕士,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电子信箱:chelly1982@
夏胜国,男,硕士,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电子信箱:1663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