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考研最热门考点之外国教育史

合集下载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教育名解:【斯巴达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并由尚武精神所决定,典型特征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

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教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

重视女子教育。

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

婴儿出生后,由长老检验,无残疾、体质强健的可由母亲代国家抚养,7岁后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受系统教育指导。

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权参加民众大会,可任官职,仍需参战、军训。

60岁,免除兵役。

【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讽刺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2)助产。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3)归纳。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

(4)定义。

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

但也有局限,如受教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

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理想国》】《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

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家的重要保证是良好的教育。

有了良好的教育方能造就出国家的顺民和合格的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应把办好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责,教育应由国家集中领导管理,由国家管理、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取消私人办学,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

《理想国》对教育进行了深人思考和设想,对于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

333外国教育史强化内容

333外国教育史强化内容

《外国教育史》333教育学考研19221. 主张国家管理教育,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反对教会;2.普及义务教育,人人平等的受教育权,男女平等; 3.教育内容世俗化、科学化,取消宗教课;4 .局限性:限制劳动人民子女接受中等以上教育的机会《教育与社会学》 《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的演进》涂尔干教育作用|目的 教育万能,国家管理 否定教育万能,但教育作用 大,国家管理教育 主张国家办教育,培养公民 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使其社会 化教育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接受教育,教育万能论 学习科学知识;观察思考实验;’1 .教育功能:①个体社会化②个体潜能发展③个体能力 代际传递2. 道德教育非宗教化.学习纯粹的世俗德育3. 教育的社会性:①教育受社会各系统的制约;②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使其社会化; ③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背景之下的教育学。

大革命时期教育改 革方案《塔列兰教育法案》 培养公民 《康多塞方案》 《雷佩尔提教育方案》教育思想内容:体育、緋育、政治教育、德育、宗教教育 師范教育:重视师资培养,建立第一批师范学校7 L-』 --------------------- ---1. 重视搪智体的ttW.①智育:经世致用之学,发展智蕙.WW :锻炼与健康③德育,反对封建教育,舗育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实施1 .古典与实科知识相结合;2. 原则: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连贯性.巩固性•3. 教师论:童视教育学发展,教育人的前提是了解人.4. 徳育论:爱国教育教育作用I 目的目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顽乏丽和原因大致相同;2.开办新式学校、新式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实验;3.成立协会,办杂志来宣传;4.目的都是反对传统教育弊端,提出新教育目标、原则、方法;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性、主体性等;5.都有理论指导。

1.城市公立学岫亍2.激进、彻底、批判性更强3.更重视儿童需要、自由活动和个体经验,更关心民众的教育,史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重视做中学,重教育註化4.20世纪50年代后实验学校都关闭了4.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主要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思想来源是卢梭、裴斯泰洛奇和福禄培尔等人。

333外国教育史背诵版

333外国教育史背诵版

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一)古风时代1.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①教育目的:培养武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②教育制度:1)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2)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3)从18岁至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4)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服兵役;5)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③教育的主要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3)道德教育。

④教育的特征:1)由国家控制2)阶级性;3) 目的是培养战士;4)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5)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6)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①教育的目: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②教育特点:1)不完全又国家控制;2)教育具有阶级性;3)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要文化教育;5)教育方式温和;6)不重视女子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比较(二)古典时代3.“智者”:又称诡辩家,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老师。

智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

①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②代表人物为普罗泰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和“一切都是假的”).普罗狄克斯.安提丰.希比阿斯.克里底亚等。

③贡献:1)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2)确立了教育内容和方式;3)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①美德即知识:1)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2)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通过传记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

知识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3)评价:是近代教育性教学的雏形;打破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进步意义;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

外教史教育学考研知识点

外教史教育学考研知识点

外教史教育学考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苏格拉底法》①基本定义:苏格拉底法就是苏格拉底在教学时采用的一种通过对话、追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的方法。

就像是两个人在交谈,你说个想法,他问你几个问题,不断这样来让你思考更深入。

②重要程度:这在外教史教育学里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很多后面的教学理念都受它影响。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一定的哲学思辨基础,对古希腊的文化也要有点了解。

要是对古希腊那种整天思考世界是啥、人是啥的文化氛围都不懂,那可能不好理解这方法为啥这么搞。

④应用价值:在现在的教学里,就像在课堂上讨论一个道德议题。

老师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让大家发表看法,老师再提问引导,这就是在用类似苏格拉底法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对的,培养思考能力。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古希腊教育思想中的重要部分,是西方教育思想体系早期的一颗明珠。

②关联知识: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关联密切,像柏拉图的理念论就受苏格拉底法的影响。

还和后面发展起来的西方教育方法发展脉络相连。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在于怎么理解那种通过不断追问达到引导思考的过程。

关键点就是要明白追问不是刁难,而是启发。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比较重要,经常出简答题或者论述题,考查形式就是让你阐述苏格拉底法的内涵、步骤和意义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核心概念就是这种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通过对话启发思考的方法。

讥讽就是指出对方观点的矛盾之处,让对方反思。

助产术呢,就像是帮已经有思考方向的人进一步“生出”正确结论。

归纳就是从个别情况总结共性,定义就是最后明确给出结论。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点是它是启发式的,以对话为主,强调老师引导而非直接传授。

性质上具有一定的哲学性,因为它源于对哲学问题的探究。

③分类说明:其实就这一种形式,就是老师和学生或者不同思考者之间的对话追问。

④应用范围:适用在很多人文类知识探索方面,但是局限性在于对于一些需要直接传授知识的学科,比如数学公式等,可能不是那么高效,而且对于不善表达或者思考能力较弱的学生或许有点难推进过程。

考研教育学-外国教育史必备资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考研教育学-外国教育史必备资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名词解释一、快乐之家【答案要点】(1)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2)快乐之家学校环境优美,招收贵族子弟和部分天才贫苦学生,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

在教育内容上,古典学科和古典语为中心,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教育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体罚,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启发式教学。

二、人文主义教育【答案要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标志,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人文主义教育。

其内涵是: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经历了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的发展,以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贵族性和宗教性为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要求培养具有资产阶级绅士的品质。

三、耶稣会学校【答案要点】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耶稣会学校。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考虑,耶稣会集中力量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但不重视初等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在教育管理上:耶稣会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

在师资准备上: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耶稣会的教学方法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耶稣会学校的许多措施都为后世所继承,成为人类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是,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1)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下)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外国教育史》第六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杜威26.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教育实践活动二、论教育的本质(从做中学)(1)教育即生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生长,提出了着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认为儿童生长不仅要靠内在条件(兴趣、本能、可塑性、习惯等),也需要外部条件(社会环境)。

(2)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①学校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②学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原则,即学校不仅要教人成才,也要教人成人,使学校成为社会的同时也让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所有的知识,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他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三、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教育除了其本身的目的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四、论课程与教材强烈反对以传统教育以即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提出教材心理化,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五、论思维和教学方法提出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提倡反省思维,即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解决困难。

思维五步法的五个步骤: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做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确定哪个假设可以解决疑难;验证这个假设。

六、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应该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都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

27、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儿童是中心,是起点,是目的”,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外国教育史一、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在稚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希腊最强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这两个城邦国家的经济、政体、文化及地理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教育类型。

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及国内外战争频繁的需要,决定了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教育的内容是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

斯巴达人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男孩7岁以后就进人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以“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为主的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以及严酷的身心磨炼。

以求形成勇敢、坚毅、顺从和爱国的品质。

斯巴达对文化知识不重视。

到18岁时.少数身心经过严格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正规军事训练。

年满20岁的青年,被派往边境沿线驻扎,开始实战训练。

到30岁时,通过考核,并举行一定的仪式后,才能获得国家公民的称号,成为国家合格的军人。

另外,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健康的女子才能生育健壮的儿童,并且女子还有帮助男子坚守城池的重任,所以斯巴达对女子教育比较重视,主张女子应该和男子一样受到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主要有:(l)教育具有阶级性;(2)教育完全被国家所控制,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4)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雅典境内多山,不宜耕种农作物,但它有良好的港湾,工商业贸易发达。

国内以奴隶主民主政治为主,国内外战争频繁。

雅典的这种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就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善且美的人”。

因此,雅典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而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具体反映在它的教育制度中。

333考研资料 外国教育史

333考研资料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智者”(新疆考过名词解释)智者又称诡辩家、智术之师,是指古典时代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派的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在智者看来,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的感知者。

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智者派”的教育贡献智者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又由于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传播文法、修辞、哲学的内容,不仅拓展了教育内容,还延伸了学术研究领域,西方教育史上长期沿用的“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3.智者重视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把道德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有一政治家或者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4.作为职业教师,他们明确地意识到教有活动的特殊性,并开始将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相区别。

同时也认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明确了教育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智者们提出并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希腊教育中的很多基本命题。

简言之,智者的教育思想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希腊三哲”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美德即知识(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是具有内在直接的联系。

人的行为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

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2.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

既然道德不是来自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通过增长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完普道德的人。

《333教育综合考试攻略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学基础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333教育综合考试攻略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学基础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教育史
01
前言
02
第一章 西 周官学制度 的建立与 “六艺”教 育...
03
第二章 私 人讲学的兴 起与传统教 育思想的 奠...
04
第三章 儒 学独尊与读 经做官教育 模式的形成
06
第五章 理 学教育思想 和学校的改 革与发展
05
第四章 封 建国家教育 体制的完备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 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
05
第四章 教 育与社会发 展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七章 课程
第八章 教学 第九章 德育
第十一章 教师
第十章 班主任
第十二章 学校管理
教育心理学
01
前言
02
第一章 教 育心理学概 述
04
第三章 学 习及其理论
06
第五章 知 识的学习
03
第二章 心 理发展与教 育
05
第四章 学 习动机
1
第六章 技能的 形成
2
第七章 学习策 略及其教学
3 第八章 问题解
决能力与创造 性的培养
4 第九章 社会规
范学习与品德 发展
5
第十章 心理健 康及其教育
感谢观看





第六章 早期启蒙教 育思想
第七章 中国教育的 近代转折
第八章 近代教育体 系的建立
第九章 近代教育体 制的变革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 府的教育建设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教育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 家的教育探索
外国教育史
01
前言
02
第一章 古 希腊教育
03
第二章 古 罗马教育
04

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考研笔记

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考研笔记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
第一~五章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1

第一~五章
一、1、苏格拉底方法√ 二 2、修辞学校√
3、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 4、修道院学校
5、主教学校 6、基督教教育特点√ 7、骑士教育√ 8、中世纪大学√ 四 9、人文主义教育√ 10、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 五、11、耶稣会学校
3
艺”(“三艺”和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但是,神学是最高的王冠。③到公 元 9 世纪时,几乎西欧所有的修道院都设立了学校。 5、主教学校(名词解释):①主教学校设在天主教所在地,又叫座堂学校。②主 教学校性质和水平与僧院学校差不多。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学习读、写、算以 及七艺课程。③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 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④与修道院相比,其性质和组织相似,但是学校设施 更好、水平更整齐,其中个别主教学校后来发展成为大学。 6、基督教教育特点(简答) ①教育目的宗教化 ②教学内容神学化 ③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繁琐 7、骑士教育(名词解释):①它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一种特殊 形式的家庭教育。诣在培养保护封建主世俗利益的武夫。②它分为三个阶段,家 庭教育阶段、礼仪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整个教育过程中没有专门的教育机 构和教育人员,主要是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③它同时也是绅士教育 的原型。 8、中世纪大学(名词解释/简答) (1)产生的背景: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 12 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是新 兴城市市民阶层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2)办学特点:①从组织上看,中世纪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团体。②中 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就表现出自治的特点,即学校的事物由学校自行管理。中世 纪大学具有一些自己的特权,比如说,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等等。③中世纪 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教 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的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 者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④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 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 制度,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取得“硕士”“博士”学位。⑤此外, 中世纪大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和教会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3)影响:①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更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②奠定了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精神—大学自治。 ③奠定了一种重要的大学制度。 9、人文主义教育(简答) ①人文主义:尊重儿童天性,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坚信教育可以塑造 人,可以改造生活。 ②古典主义:吸收了古人许多的见解。如课程设置上的古典性质,旨在托古改制。 ③世俗性:人文主义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信仰上帝,他们并不打算反对和消灭宗教,而是 希望以人文精神和世俗精神来改造腐朽专横的宗教性,打造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 人文色彩的宗教。 ⑤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主要对象是贵族、上层子弟;采用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 的方式;以培养大臣、绅士等上层人物为目的。 10、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名词解释) (1)①维多里诺 1423 年开办了一所宫廷学校—快乐之家。②在校学习的不仅有 公爵的子女,还有其他贵族巨商的子女以及外邦学生,也招收一些贫苦学生。③

333教育综合考研笔记—外国教育史高分笔记

333教育综合考研笔记—外国教育史高分笔记

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
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
2、智者 √
美德即知识√
3、苏格拉底的教学活动和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
4、柏拉图:学园√ 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自由教育√

6、修辞学校√
7、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8、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 基督教教育 9、修道院学校
10、主教学校
11、基督教教育特点√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至第五章:已列出各校考过的真题以及可能考的知识点, 省略部分对照大纲解析了解即可,均是未考过且不重要。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备注:加绿色荧光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 打红色对号√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有超纲和提高题目的补充,这要结合 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有超纲的可以看看,但多数学校 出题是很循规蹈矩的,不出超纲内容,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 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用看。建议前几遍复习,大纲要求的每个知识点 都要过一遍,以防学校出偏题(笔记中有很少的大纲知识点没有一一列出, 自己对照大纲解析看看,未列出的是从10年到15年各个学校真题中从未考 过,不重要的知识点,出题的可能性极小),之后几遍复习,重点内容重点 背,没考过的就不要看了。 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会有考过的真题再 次出现!
世俗教育
12、宫廷学校

13、骑士教育√
14、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15、中世纪大学√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五、18、耶稣会学校
16、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17、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

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

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

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在考研的众多科目中,333 教育综合里的外国教育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广大考研学子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外国教育史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储备,还能为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历程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从古代文明的教育萌芽,到中世纪宗教教育的主导,再到近代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影响。

古代外国教育史中,古希腊教育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强调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

而斯巴达教育则侧重于军事训练,以培养英勇善战的战士为目标。

这两种教育模式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城邦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

古罗马教育在继承古希腊教育的基础上,又有了自身的发展。

罗马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实用技能和法律知识的传授,为罗马帝国的繁荣和稳定培养了大批人才。

中世纪的外国教育被宗教所笼罩。

基督教教会在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和传播宗教教义。

但在这个时期,大学也开始兴起,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近代以来,外国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宗教改革运动则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形成。

17 世纪至 18 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逐渐走向世俗化和国家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为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了“泛智教育”的理念,主张把广泛的知识传授给一切人。

19 世纪是外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儿童的天性。

赫尔巴特则建立了科学的教育学体系,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学的系统性。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入 20 世纪,外国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1)教育过程:①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②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军营式的国家的教育机构体操场接受“五项竞技”(赛跑、掷铁饼、标枪、跳跃和角力)、神话、传说等教育;③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埃佛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④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派往边境;⑤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2)教育的特征为:①教育具有阶级性;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受统治阶级的控制;③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④重视女子教育;雅典教育——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1)教育过程:①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②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

男孩7随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和文法学校学习;③到十二、三岁左右,公民子弟体操学校学习“五项竞技”;④从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⑤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2)教育特点:①教育具有阶级性;○2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③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④不重视女子教育;智者派——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1.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2.代表人物为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

3.特点:①智者能周游列国,是流动的②主要生活于雅典,收徒授学要收费,是西方最早意义的教师4.条件:①要有广博的知识(大量的阅读)②流畅的口才③通晓文法、修辞、逻辑等。

5.贡献——①早期的人文主义;②有教无类,学术自由,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③以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标,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得到的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④确定了教育内容和方式,最早确立了“七艺”中的前三艺(修辞、文法和辩证法)⑤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工作的职业化;⑥包含希腊全部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论:主张培养才能卓越、道德高尚的治国人才。

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一、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在稚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希腊最强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这两个城邦国家的经济、政体、文化及地理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教育类型。

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及国内外战争频繁的需要,决定了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教育的内容是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

斯巴达人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男孩7岁以后就进人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以“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为主的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以及严酷的身心磨炼。

以求形成勇敢、坚毅、顺从和爱国的品质。

斯巴达对文化知识不重视。

到18岁时.少数身心经过严格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正规军事训练。

年满20岁的青年,被派往边境沿线驻扎,开始实战训练。

到30岁时,通过考核,并举行一定的仪式后,才能获得国家公民的称号,成为国家合格的军人。

另外,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健康的女子才能生育健壮的儿童,并且女子还有帮助男子坚守城池的重任,所以斯巴达对女子教育比较重视,主张女子应该和男子一样受到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主要有:(l)教育具有阶级性;(2)教育完全被国家所控制,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4)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雅典境内多山,不宜耕种农作物,但它有良好的港湾,工商业贸易发达。

国内以奴隶主民主政治为主,国内外战争频繁。

雅典的这种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就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善且美的人”。

因此,雅典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而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具体反映在它的教育制度中。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 (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 (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下)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外国教育史》第六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杜威26.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教育实践活动二、论教育的本质(从做中学)(1)教育即生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生长,提出了着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认为儿童生长不仅要靠内在条件(兴趣、本能、可塑性、习惯等),也需要外部条件(社会环境)。

(2)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①学校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②学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原则,即学校不仅要教人成才,也要教人成人,使学校成为社会的同时也让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所有的知识,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他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三、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教育除了其本身的目的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四、论课程与教材强烈反对以传统教育以即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提出教材心理化,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五、论思维和教学方法提出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提倡反省思维,即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解决困难。

思维五步法的五个步骤: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做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确定哪个假设可以解决疑难;验证这个假设。

六、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应该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都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

27、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儿童是中心,是起点,是目的”,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3教育综合考研最热门考点之外国教育史
整理:凯程考研教研室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2006、2005-2、华南11-2】
雅典教育【2005-2】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2001-1、2003】”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美德即知识【2000-2、2006】;
“苏格拉底方法”。

【西南10-1、浙师10-1、2005-1、天津10-1、2006-1、北师11-1、东北11-1】
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

理想国【东北10-1】
●二、西欧中世纪教育
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2002-1、2005-1、华东10-1、浙师10-1、2000-1】
3、城市学校【2001-1、2003-1】与行会学校【2000-1】
4、中世纪大学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2005-2、西南10-2、华东11-2、天津10-2、中山10-2、宁波10-2】
●四、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2003-
2、2000-3】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五、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2003-1、2006-1】;
贝尔-兰开斯特制【1997-1、2002-1、陕师11-1】;
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2001-1、2005-1、东北11-1】;
《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
《1988年教育改革法》【2006-1、天津10-1】。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
实科中学【2000-1、2001-1、2004-3】;
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
【天津10-2】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
【华东】《莫雷尔法案》;
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
《国防教育法》【2000-1、2002-1、全国-2、曲阜10-2、陕师11-2】;
《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五)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2004】、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2000-3、2004-3】
公民教育理论。

【2006-3、1997-3】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2002-3(和谐发展)】论教育目的;
【全国-2】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2004-2、曲阜10-2】;
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华东11-3】;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宁波10-3、首师11-2】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幼儿园;
恩物【1997-1、2001-2】;
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2002-2】;
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
(八)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1997-1、2000-3、2006-1、宁波10-1】历程;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实验教育学【1997-1、2002-3、安徽10-1】;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2000-2】”与“劳作学校”理论;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2003-3、2006-2】;
进步教育【2000-1、2002-1、2003-1、2004-1、全国-1】;
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
道尔顿制【2006-1、华中10-1、北师11-1】;
文纳特卡计划;
【2005-1】设计教学法。

(九)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2003-2】;(教育无目的)
论课程【2005-3】与教材;
【2002-2、2006-2】论思维与教学方法(从做中学【2001-1】、五步教学法)
论道德教育;
【浙师10-3、1997-3、宁波10-3、北师11-3、华南11-3】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批判传统【99-3】)
(十)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可能性与局限性)【2002-3、2004-2】;
要素主义【中山10-3】;
永恒主义【华东10-3、1997-1、2001-2】;
新行为主义教育;
结构主义教育【2001-3、2002-3、2003-3】;
终身教育思潮【西南10-3、2001-3、2002-2、2004-3、2003-2、全国-3、东北10-1、华东11-1】;
马卡连柯平行教育【曲阜10-2】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华中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