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摘要:一、考研大纲概述1.教育综合333 的背景与意义2.教育综合333 的考试目标与要求二、教育综合333 考试内容1.教育学原理a.教育的本质与功能b.教育制度与教育管理c.课程与教学论d.德育论2.教育心理学a.心理发展与教育b.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c.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价3.中国教育史a.古代教育制度b.近现代教育改革c.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4.外国教育史a.西方古代教育b.近现代西方教育制度与思想c.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理论三、教育综合333 备考策略1.熟悉考试大纲与教材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3.加强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模拟考试与自我评估正文:教育综合333 考研大纲是为了选拔优秀的学生,提高我国教育研究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而制定的。
本文将对考研大纲进行概述,并分析考试内容与备考策略。
一、考研大纲概述教育综合333 考试大纲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四个方面的内容。
这四个部分分别从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原理、历史发展以及国际比较等角度,全面考核学生的教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育综合333 考试内容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部分主要涉及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制度与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德育论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和关系,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包括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价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学习心理机制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部分涵盖古代教育制度、近现代教育改革以及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等内容。
学生需要熟悉我国教育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教育事件和教育思想,培养对教育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2017年四川理工学院考研333教育综合 考试大纲
四川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教育综合333》一、考试要求说明科目名称:333教育综合适用专业:045120职业技术教育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内容结构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20分;外国教育史约20分;教育心理学约50分。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参考书目:1.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5.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掌握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二)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概念(一)掌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二)掌握教育的基本要素(三)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三、掌握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掌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二)掌握教育的社会功能(三)理解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五、掌握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六、教育制度(一)了解教育制度概述(二)了解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三)熟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七、课程(一)掌握课程概述(二)掌握课程设计(三)熟悉课程改革的发展八、掌握教学(上)(一)教学概述(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原则九、掌握教学(下)(四)教学方法(五)教学组织形式(六)教学评价十、德育(一)了解德育概述(二)熟悉德育过程(三)熟悉德育原则(四)熟悉德育途径与方法十一、班主任(一)了解班主任工作概述(二)了解班集体的培养(三)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十二、教师(一)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二)了解教师的素养(三)熟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十三、掌握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参考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017浙大教育硕士真题333综合(★)
2017浙大教育硕士真题333综合(★)第一篇:2017浙大教育硕士真题333综合2017浙大教育硕士真题 333综合一.名词解释(5*6分)1.学校教育制度2.教学策略3.终身学习4.学生学业评价5.教育的个体功能6.教学目标设计二.简答(15*2)1.传授—接受教学的基本阶段和每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至少两种教学方法和至少两种教学策略。
2.试评析“学生的品德是在交往中发展的”和“学生品德是通过自我建构实现的”。
三.论述(30*3)1.教师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课程资源的基本分类。
课程资源的特征。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你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
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三: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结合自己经历,分析每种途径的至少两种方法和两种策略。
第二篇:2014教育综合真题2014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6分,共30分)1、语文2、副板书3、助读系统4、发展性评价5、理解性阅读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有哪些?3、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有哪些?4、作文讲评的要求有哪些?三、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论述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策略。
a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与不足。
3、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识字与写字单列为一个独立的版块,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4、试论述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的必要性以及实现途径。
第三篇: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2、生活教育3、贝尔兰卡特制4、知识表征5、自我提高驱动力6、恩物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3、课程的多样性4、启发性教学原则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1、试论孔子思想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
333研究生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017年333教育综合大纲
2017年333教育综合大纲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333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教育学333统考大纲
教育学333统考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教育学333统考是教育部组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的,适用于教育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
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原理分析教育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与题型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教育学原理1.理解教育的本质及其功能,了解教育制度、教育法规等基本内容。
2.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3.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教育现实问题,包括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
4.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家的教育观念,包括其教育理论的价值和局限,并能够进行初步的评价和比较。
5.掌握现代教育观念,包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等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应用。
(二)教育心理学1.理解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与记忆、思维与智力、情绪与行为等基本心理学原理。
2.掌握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流派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3.理解并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如课堂管理、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等。
4.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够依据此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三)教育研究方法1.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
2.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情境和应用,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3.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
4.了解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和规范,能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答题要求与技巧(一)答题要求考生应按照考试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等不同题型。
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的依据。
本文将从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的概述、考试内容和备考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概述教育综合333考试大纲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部分,涵盖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教学与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该考试旨在考核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考试内容2.1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规范。
考试中会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作用、特点、履行的基本要求等内容。
2.2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
考试中重点考察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相关法规的内容及适用范围。
2.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之一,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科学的方式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考试中将考察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规律等内容。
2.4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考试中,会涉及教育学的原理、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等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及应用相关概念和理论。
2.5 教育教学与评价教育教学与评价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涉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等。
考试中将考查教育教学和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3. 备考策略为了更好地备考教育综合333考试,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备考策略:3.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确定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结合个人情况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3.2 深入理解考点对每个考点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其核心概念、理论和相关应用。
3.3 多元化学习方法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查阅教育学相关书籍、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班、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等,以帮助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教育综合考试作为评判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333教育系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333教育综合考试的大纲内容,并探讨其对学生的指导意义。
一、考试概述333教育综合考试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并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考试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以及一些综合性的素质要求。
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
二、语文考试语文考试是333教育综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将涵盖诗词、古代文言文、现代鲁迅文等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阅读材料。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理解和运用,来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以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数学考试数学考试是333教育综合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数与式、图形、函数以及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题,来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英语考试英语考试是333教育综合考试的必考科目,目的是评估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英语单词、句子、语法等基础知识,以及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等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等各个方面的考核,来展示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五、综合素质考核333教育综合考试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这种考核方式主要通过项目实践、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等形式展开。
学生需在实践中表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取得好成绩。
六、考试指导意义333教育综合考试的大纲内容设计合理,有助于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该考试,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升。
同时,该考试还鼓励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综合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33-《教育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33教育综合统考大纲
333教育综合统考大纲摘要:一、引言1.333 教育综合统考的背景和意义2.考试大纲的重要性二、考试目标1.考查考生的基本理论素养2.考查考生的基本技能素养3.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三、考试内容1.教育基础知识a.教育学基本理论b.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c.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2.学科教学论a.学科教学基本理论b.学科教学方法与策略c.学科教学实践与评价3.教育管理a.教育管理基本理论b.教育组织与管理c.教育政策与法规四、考试形式与题型1.考试形式:笔试2.考试时间:120 分钟3.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五、考试大纲的使用1.指导考生备考2.指导教师教学3.评估教学质量正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教育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选拔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人才,特制定333 教育综合统考大纲。
本大纲旨在指导考生备考,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以便评估教学质量。
一、引言333 教育综合统考旨在选拔具备教育理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教育类人才。
考试大纲对于考生备考具有重要意义,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二、考试目标333 教育综合统考旨在考查考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考查考生的基本技能素养,包括学科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方法与策略、学科教学实践与评价;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涉及教育管理基本理论、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
三、考试内容333 教育综合统考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科教学论、教育管理三个部分。
1.教育基础知识a.教育学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体制、课程、教学、德育等方面的理论。
b.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发展、学习理论、教学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理论。
c.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017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333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年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分中国教育史约分外国教育史约分教育心理学约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简答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分析论述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33教育综合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考试大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考试大纲是培养教育硕士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据,涵盖了教育硕士专业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应的考试要求。
以下将简要介绍333教育综合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考试大纲。
1. 专业基础理论:涵盖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
以教育学为主线,强调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制度、教育史和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扎实学科知识。
2. 教育心理学:重点涵盖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要求考生掌握有关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科学方法:包括教育科研方法、统计方法、测量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独立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评价的能力,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4. 教育管理学:主要内容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行政法规、教育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要求考生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5. 教育技术学:包括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使用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了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6. 教育法律法规:主要涵盖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内容和适用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熟悉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涉及教育领域的法律和法规。
以上是333教育综合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备完备的对教育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综合考试是为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教育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论述题3小题,考生任选两题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认识2.教育的历史发展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教育学的价值二、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的概述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4. 结合教育实际,列举现实中教育功能的异化,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避免功能异化的建议5.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2.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3.分析说明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分析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各育的关系四、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2.现代学制的变革有哪些趋势?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制变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现行学制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3.联系当地实际分析当前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4.教育均衡发展五、教师与学生1.教师2.学生3.师生关系4.教师专业发展5.为什么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其专业性表现何在?六、课程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组织3.课程改革4.课程评价观七、课堂教学l.教学与教学理论2.课堂教学设计3. 课堂教学策略4. 教育信息化八、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1.生活、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2.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3. 生活环境与学生心理及行为失范4.学生的学校生活5.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6.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回归生活世界九、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组织的概念2.班级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主任的角色作用5.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十、学生评价1.相对评价、绝对评价、教育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含义2.学生评价的功能3.学生学业评价4.学业品德评价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十一、教师的教育研究1.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2.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3.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4.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5.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十二、教育改革与发展1.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2.毛入学率、生师比、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国家主义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含义3.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比较4.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5.什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如何看待我国推行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6.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参考书目: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2017教育综合333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017年333教育综合大纲
2017年333教育综合大纲2017年333教育综合大纲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333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017年333教育综合大纲全文凯程
2017年333教育综合大纲全文凯程2017年333教育综合大纲全文凯程大家期待的333教育综合大纲已经发布,徐影老师将近期发布333教育综合解读视频,供同学们参考,索取办法是到凯程官方网站找客服老师免费索取,或者关注凯程微信公众号“凯程考研”。
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凯程2016全日制教育硕士保录班全部录取,艺术生王天q同学成功录取到浙师大,她是典型的英语薄弱,跨专业考生,在凯程基本保录班成功将她送入浙师大,更有大量的考生考入全国各大师范学院,可以说,80%的录取学生都是凯程学员。
全日制教育硕士由徐影团队负责教研,试听课程在凯程网站有公布,依托教育硕士资源,凯程历年押题命中率100%,实力决定凯程学员的成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一)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一)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十、德育(一)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1、德育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一)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1、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法家的教育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