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大学留学生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1870年(同治九年),曾国藩、李鸿章向朝廷请奏派遣聪明幼童赴美留学的亊得以获准。

1872年8月,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等三十人赴美。

以后按年递派二十三人,至1875年一共派出了一百二十人。

这些留学生到1875年全部撤回国内,除病故及中途返国外,共近一百人分配到电报、船政、机器局、北洋水师等处工作,其中佼佼者如詹天佑等。

少数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如唐绍仪等。

有十四人成为海军将领,半数在中法、中日甲午战争之中捐躯。

继派幼童赴美后,福建船政局派学生赴法、英学习造船、海军。

学成回国的有严复、刘步蟾、萨镇冰等人。

1872年至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少年,分四批赴美留学(每批30人,四批120人,其中有84人来自广东),留学计划长达15年。

他们在历史上习惯被称作“留美幼童”。

到1880年,共有超过五十名留美幼童考入美国名校,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1人进入哈佛大学,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等等。

甚至,还有一位名叫潘铭钟的孩子,以15岁的年纪,考入瑞萨莱尔学院,被称为天才少年。

1965年,随着最后一位留美幼童邝荣光先生离世了,终年103岁。

至此,“留美幼童”如惊鸿一瞥般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洋务运动时期
一般指19世纪60——90年代。

1872年,在曾国藩等人的支持下,容闳招录了30名幼童赴美留学,是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
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这批学
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

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
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
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

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召回国。

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祗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
人顺利完成学业。

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完成耶鲁大学
学业的。

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

知识改变国家命运的例子50字

知识改变国家命运的例子50字

知识改变国家命运的例子50字
詹天佑,我国第一批留学生,毕业后回国修筑铁路,细心勘察、大胆尝试,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最终成功修筑了京张铁路。

钱学森,海内外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他引领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水平至少提前了20年。

陈景润,白天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晚上在家自学数学,最终证明了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让世界震惊,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袁隆平,顶着烈日,脚踩泥浆,亲自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不足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匡衡,勤奋好学,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来读书。

到有很多书的大户人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只要看他们的书。

于是成了一代大学问家。

沈涛,一位刺绣能手,一边教学生,一边创作,还亲自去日本考察,刺绣作品获得世界最优等品,最终把中国的刺绣艺发扬光大名扬海外。

梅兰芳,我国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首,他从小刻苦学戏,勤学苦练,技艺精湛,把京剧带到国外,并使之发扬传承为国家争气。

陈章良,曾留学美国,从事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把技术运用到企业发展上,他的技术产业化为中国做出极大的贡献。

荣闳

荣闳

太平,洋务与维新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Westernization and Reform movement
太平,洋务与维新
太平天国
面对支离破碎的中国,归国的容闳最初并未产生革命的思想,而是在传教士的陪同
下访查太平天国。之所以有此想法,一是被洪秀全封为干王的洪仁轩思想开放,能看 到进步潮流,与荣宏本人也是故交,认为他有可能支持自己改造中国的构想。另外,
”。1854年11月,容闳谢绝了许多美国友人的挽留,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为
选派留学生出国而扎实工作。
容闳及清末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容闳回国在香港登陆后。如何去选派留学生出国是 他面临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他甚至连国语都忘得差不多 了,于是他先往广州学习中文,后往香港谋生,盼有朝一 日能遇到清廷的显宦(huan),说服他们往美国派留学生。 容闳所招的清末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共三十名,1872摄于香港 辛苦奔波了一年多,一无所获。于是又来到了上海,先在 海关做事,后当翻译、译书,转而经商,开茶叶公司。经 过七八年的闯荡,容闳已经颇有名气,深得洋务官僚的赏 识。1863年曾国藩致函容闳,“亟(ji)思一见”。于是, 容闳被收留在曾国藩的门下,帮曾办洋务事业。1870年, 曾国藩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容闳当翻译,有了和曾单 独接触的机会,于是大胆向曾提出了他的“留学教育计划。 曾国藩非常赞同,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 批准。前后经过近20年的努力,容闳的理想总算变成了 现实。
容闳
——他的出现,是中国全球化的最初体现,意味着古老的 中华文明将遇到一种新的文明的挑战、碰撞,并渐渐与之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的古老中国,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就是“现代 化”,容闳是中国现代化当之无愧的爱国者和重要推动者。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qj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qj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3.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D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C.“扶清灭洋”D.“求富”4.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A )。

A.《劝学篇》B.《醒世恒言》C.《盛世危言》D.《天演论》5.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6.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7.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B )。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8.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清代的是( D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之治D.康乾盛世9.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C)。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B.进行传教活动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10.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变革始于( B )。

A.《南京条约》签订B.总理衙门设立C.海关总税务司设立D.外务部的建立11.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A )。

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12.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B )A.黄兴B.黎元洪C.孙中山D.章太炎13.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B)A.工业B.金融业C.农业D.交通运输业14.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B.进攻受挫后采取消极防御方针C.“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D.丧失了与福建十九路军的合作良机15.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ik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ik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A)。

A.戊戌维新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革命3.武昌起义的主力是(C)A.同盟会会员B.留学生C.新军D.人民大众4.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5.西方列强在下列哪一城市最早实行了直接的殖民统治(A)。

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6.《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D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额巨大,清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7.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

A.西京B.北京C.天京D.金陵8.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9.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10.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是(D)。

A.毛泽东、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朱德、邓小平C.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D.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11.遵义会议于(A)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A.1935年1月15日B.1934年8月7日C.1933年10月26日D.1927年8月1日12.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A.上海B.南京C.广州D.天津13.“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温和,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回望晚清留美幼童

回望晚清留美幼童

2001年,是中国第一位留美大学生容闳由耶鲁毕业的147周年纪念,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批官费120名留美幼童返华120周年纪念。

回顾历史,展望将来,中国幼童留美史实,深具时代意义,这两个“120”值得深思。

晚清由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平均年龄抵美时为12岁半),肩负为中国寻求富国强兵的使命,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由政府官费派赴美国留学,乃空前创举。

诚如曾国藩、李鸿章所说:“幼童出洋肄业,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立古来未有之事!”原计划本以20年为期,后因清廷保守主义抬头,在1881年(光绪七年),全体留美幼童奉召辍学归国。

当时幼童中得于耶鲁大学毕业者,仅詹天佑及欧阳庚二人,其余仍在大学和中学。

然而在归国的120名幼童中,有成功向美国交涉返还庚子赔款1500万美元的驻美公使梁诚;有促成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唐绍仪;有修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有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蔡绍基;有复旦大学创办人前面提及的唐绍仪;也有在甲午海战中撞日舰“吉野”而为国捐躯的“致远”舰副舰长陈金揆;还有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再经纽约州议会特准无美国公民籍,可在纽约州执业律师的张庚仁等。

当年120名幼童是未完成学业,被迫返华。

但他们返华后都洁身自好,力争上游。

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这批留美幼童们为中国铁路、外交、邮政、电报、海关、海军及高等教育都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不负所学,为国奉献。

1872年中国幼童赴美留学,是比1878年中国首任驻美公使抵达华盛顿还早6年。

留美9年,他们是在美国新英格兰著名中学“耶鲁”、“哥伦比亚”及“麻省理工”名校的第一代中国留学生。

他们不仅学业成绩优异,在美国社会中,他们分住在新英格兰地区54个美国接待家庭(康州34家、麻州20家),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水乳交融,对促进民族感情贡献良多,影响源远流长。

中国幼童留美,首开中美教育交流的先河,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极具重要性的一页,弥足珍贵。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杭州申友留学留学是有历史的,也是有故事的。

今天,是一位伟人诞生的日子,他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批留学生,也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他曾主张修建京张铁路,独创“竖井施工法”和“人”字线路,只用4年便使铁路成功通车。

他曾说过:“各出所学,各尽所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他是谁了,是的,他就是詹天佑!他身上的光环很多,但杭州申友留学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标签。

同批留学的人当中,也有其背后的故事待挖掘。

今天,就请和杭州申友留学一起,探寻下这第一代出国留学的学生,看看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其实是官派留学的。

在1872-1875年间,由“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倡导,清政府扶持派出赴美国留学生。

当时,这些留学生分四次总计一百二十名,出国时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而也被称作为“中国留美幼童”。

这些留美幼童中,有不少后来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为近代中国的变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詹天佑就是其中的典型,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人物。

唐绍仪,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

他是清政府官派的第三批留学生,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担任过驻朝鲜总领事,后来还就任过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还是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的校长。

是不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光环呢?在那个年代,官派出国的孩子家庭条件一般不好,国外有种种的未知,加上当时的国人对于外面世界的认知是很有限的,所以这批幼童是带着风险和忐忑踏出国门的。

他们后来的成就,让我们知道,祸兮福之所倚,这一趟出国留学,为其打开了思维,完全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这算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拨人,所以他们后来才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这跟国外的优质教育是分不开的,也难怪现在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再比如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

他是第二批留学幼童,曾就读于耶鲁大学法律系,后被清廷召回。

回国后,他担任过上海《南方报》编辑、主笔,又在清政府做过外务部司员、候补主事、主事,参与了“庚款留美”事业,后来又做了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可以说是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了!他们是这拨人当中的典型,还有很多也有伟大光环的留学人,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北洋大学堂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

北洋大学堂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

北洋大学堂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问题,涉及到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开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落笔处。

可是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定论,有起源于福建船政学堂说,起源于京师大学堂说,起源于湖南大学的千年学府说,等等。

这就给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分期和断代带来了困惑。

本文依据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给出的判定高等学校历史地位的标准:“一所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创办时间排序第一或前列,固然有它的历史意义,标明他得风气之先,起先驱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看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在文化、经济、政治近代化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 分析北洋大学堂和中国高等教育起源的关系,乃至于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引领作用,应是探索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点。

一、北洋大学堂的办学水准和办学特色北洋大学堂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是甲午战争后为“兴学救国”而建立的我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炮声使中国人振聋发聩,它不仅使中国的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震惊和醒悟,更重要的它“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新起点”。

亲身经历这次事变的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1/ 20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喊出了四亿国人的悲愤。

此时的清朝统治者急于寻找“自强”“求治”之道,清光绪皇帝于1895年5月下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

况当国事艰难,尤宜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患。

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除痼习力行实政为先,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

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槽,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应及时举办。

……各直省将军督抚将以上诸条,各就本省情形上藩臬两司暨各地方官悉心筹划,酌度办法,除文到一月内分折复奏。

”是年5月,维新派代表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主张改良政体,“废科举,兴学校”,批判“中学”提倡“西学”。

中国

中国
中国
我就挑了几个学校,其实我觉得中国的学校没有什么好写 的,就是介绍一下研究生院,看一看排名,除了研究生考 试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了。对了,本来还有一个印度理工 我想加到中国这里,但是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那个学校 的入学要求,只有简介,我就干脆没有加进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毕业于北洋 大学,早在1935年即开始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大 学成为国内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学校始终坚持以“着眼未来,适 应社会,优化结构,内容更新,统一要求,保证质量”为指导,积极勉励学生尽 快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与技术。天津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 经、管、文、法、药、农、教育、艺术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成为我 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 7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化工学院 所有专业 3年 一般认为天津大学的化学工程和工业催化是很强的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创建于1984年12月,是国务院首批批准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1995 年2月,原国家教委组织全国33所试办的研究生院进行评估,浙江大学等十所研究生院 受到表彰,并正式挂牌。 浙江大学从1941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到目前已有近60年的历史。浙江大学积 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已与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十分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仅2008年学校共选送645名研究生出国攻读学位、 联合培养、短期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同时,2008年共招收留学研究生98人 (其中博士生50人,硕士生48人)。 目前在校研究生1793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050名,硕士研究生11883名,另有 专业硕士研究生6000余名。自1999年起学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目前每年招收博士 生1500余名、硕士生4000余名,较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 校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在打好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生 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江大学师资队伍整体力量雄厚。截至2009年10月,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名,中国工 程院院士1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9名,长江特聘(讲座)教授51名,杰出青年基金 获得者67名。各学科共有在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98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896 余名(不含博士生导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3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基础科学 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 养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26个。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和良好的 科研实验条件,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八次留学运动

近代八次留学运动

中国近代八次留学运动①第一代官派留学生是120名12至15岁的留美幼童,1872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后,分住新英格兰百姓家中,拟先读中学,再进大学。

这批归国少年有不少以后成为晚清民初的优秀人才,如民国初年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等。

詹天佑后考进耶鲁大学机械系,学成后回国,成为中国自己铺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②第二代是光绪初年(1877年)派出的海军留学生近百人,分赴欧洲各国学习。

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

严复1879年在格林威治海军大学毕业后,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兴趣,遂后从事著述、翻译,成为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1912年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他首次把亚当·斯密的《原富》和赫胥黎的《天演论》等八种科学名著译成中文(古文体)出版,为在中国传播现代科学做出过重大贡献。

③第三代是20世纪初的留日潮。

1903年清廷采纳张之洞奉诏拟定的《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并公布实施。

官费、公费、自费留日运动形成高潮,每年赴日青年多达万人。

20世纪初10年中留日学生总数至少有5万人。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孙中山、胡汉民、黄兴、邓家彦、汪精卫、宋教仁、秋瑾、蔡元培、廖仲恺、吴玉章等都是留日学者。

④第四代是庚款留美生。

1907年被传教士明恩溥说服了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将美国分到的庚子赔款2444万美元中的超过实际消耗部分减退1078万美元,用于中国办高等教育和招寻中国学生留美。

次年参众两院批准总统提议,规定此款应由美国人掌握。

此后,英、日、法等国都效法美国,退回部分庚款,用于兴办中国高等教育。

1911年中国为选拔和预培留美学生,建立清华学校。

总计由清华选派庚款留美学生1971人,按规定应有80%学理工科,文科占20%。

与此同时,有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求学,故从1909至1945年留美学生总数远大于庚款学生数,达到三四千人。

竺可桢、侯德榜、张钰哲、杨石先、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张光斗等等都是各届庚款留美学生。

中国近代第一次留学热潮

中国近代第一次留学热潮

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次次热潮近代中国人留学外国的历史轨迹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

这些在百年中国出现的逾10万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把曾雄跨世界东方近二百年的大清帝国急速地推到了灭亡的境地。

同时,也惊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

素以“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诩的国人,不得不正视向来被视为“蛮夷之邦”的西方世界,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思维方式探讨强国御辱、救亡图存之道,于是,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

其实,早在与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有的官员就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之目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未办。

直到1868年,经曾出任中国使臣率团出访欧美的美国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之手,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提供了条约依据。

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报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向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提出选派计划,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

最终,才于1872、1873、1874、1875年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

1873年,总理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也正式向清廷奏请派遣船政学堂优秀学生出洋留学。

他建议一部分赴法国留学,“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一部分赴英国深造,“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

1877年3月,第一批有组织派遣的包括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林永生、严复等在内的留英、留法学生顺利成行。

几年后,大多留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如严复成为著名的近代启蒙思想家,刘步蟾、方伯谦、林永生、刘冠雄等则成为海军的指挥骨干。

中国的“西学”向西方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 ),是北京大学前身。

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统辖全国教育。

《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

同年,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成立。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仕学科更名为北京大学,旋即冠“国立”,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历史地位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之中,是我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性大学。

成立之初,行使双重职能,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

同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

京师大学堂曾举办速成科和预备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其中,后者即是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

京师大学堂后开办分科大学,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

京师大学堂曾举办速成科和预备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其中,后者即是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

京师大学堂后开办分科大学,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

京师大学堂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诞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举国震动。

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挽救危亡,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改革旧教育,建立新学堂成为变法的第一要务。

清留美幼童名单

清留美幼童名单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在陈兰彬、容闳率领下,中国第一批留
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开始留学生涯。

图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合影。

总共出去了三批,但问题是后来因为朝廷担心全盘西化,慈禧遽然颁旨:全数
撤回留美学生。

有22位幼童进入容闳的母校耶鲁大学。

他们是:詹天佑、欧阳庚、容揆、黄
开甲、梁敦彦、张康仁、钟文耀、蔡绍基、唐国安、谭耀勋、李恩富、容星桥、曾溥、陈佩瑚、刘家照、陈巨溶、陆永泉、祁祖彝、卢祖华、徐振鹏、钟俊成、钱文魁。

容揆和谭耀勋是抗拒“召回”,在大批幼童回国后,留在美国完成耶鲁大学学业的。

李恩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后,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

在位于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留美幼童”有:邝咏钟、方伯梁、邝贤俦、薛有福、邝景扬、邓士聪、杨兆楠等人。

在哈佛大学档案馆,我们查到了中国“留美幼童”丁崇吉的入学登记卡。

3位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唐绍仪、周寿臣、吴仰曾。

5位“留美幼童”进入了纽约州瑞萨莱尔理工学院:吴应科、吴敬荣、苏锐钊、罗国瑞、潘铭钟。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xv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xv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D)。

A.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2.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A)A、湖北军政府B、湖北咨议局C、中华民国政府D、南京临时政府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B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4.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5.19世纪60年代后,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变法维新以救亡图存6.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7.19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C),后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获永久居住权。

A.香港岛B.九龙半岛C.澳门半岛D.广州湾8.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D)。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9.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

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C.以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为中心D.以废除儒学的纲常伦理为中心10.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开始于(D)。

A.金田起义B.永安整顿建制C.洪秀全东乡称天王D.定都天京11.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音,这主要说明( B )。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社会上流行的留学生“五代”说和严复、孙中山、秋瑾等为“第一代”的说法,成为本文“问题的提出”之背景。

笔者的论证是共7代,分别为:1840~1870年,这第一代的人数多,且皆为私人途径,然正是其中的容闳成为中国政府成批官派留学生的第一个倡导者和推动者;1871~1889年,官派留学欧美者230余名,自费留学的伍廷芳、孙中山等亦在这第二代;1890~1911年,这第3代公私费留学生以数万计,许多留学生加入同盟会;1912~1930年,总计2万人,其中如赴欧勤工俭学,特别是形成一次留学苏俄热潮;1931~1949年,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公私费留学生只万人左右,但留学范围大为扩展;1950~1978年,一万又数千人;1978年至今,公私留学生达27万人,遍及10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代留学生都同中国和世界形势相应,引起不同方面的巨大变革,规模越大伴随的变革深度和广度越大。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与执行,出国留学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关于出国留学的新闻报道和探讨留学史的文章渐渐多了。

为了追溯往事,曾有人将当今的中国留学生称之为“第五代”,而对中国的“五代”留学生加以表述,认为“东瀛”(指日本国)是“曾经接纳过我国第一代留学生的国度”,而且还将19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留学西欧的严复、留学檀香山(今属美国)的孙中山与20世纪初留学日本的秋瑾同作为“第一代”留学生的代表放在一起,认为他们都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②]。

姑不论日本并非接纳“我国第一代留学生的国度”,即以留学年代而言,严复(1877—1879年留英)、孙中山(1878—1883年在檀香山求学)与秋瑾(1904.6—1905.12留日)出国留学年代时间相差将近30年,也无法列为同一代。

况且,在严复以前,中国还有近代最早的容闳、黄威、颜永京等整整一代的自费留学生和后来成为著名的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120名留美官费生呢?但是,这“第五代”的说法却不胫而走,流行甚广。

陈康肃公的介绍

陈康肃公的介绍

陈康肃公的介绍陈康肃公(1896-1989)出生于江苏海安的一个宁农民庄,他的父亲是当时农村的一个家财万贯的富农。

在童年时代,他就憧憬当大学生,对学习有著极强的热忱,每天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并在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在高中毕业后,陈康肃公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为物理系学生。

1923年,他被选为全国精英大会代表,他在大会上以一篇讲演作品“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出色地表现出自己的学识和智慧。

他也是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1924年秋天,他去了英国,留学2年,1926年他成为中国第一批博士科学研究生。

1927年,他回国后就聘任上海大学实验物理专业的教授,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1929年,他因兴趣而组织了中国第一次科学会议,1938年,他出任中国抗战政策顾问委员会主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他还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1941年,陈康肃公与其他数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一起,发起了中国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并出任会长,推动了中国的原子能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发展。

1949年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1955年任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56年当选为苏联学术技术院外籍院士。

陈康肃公除了以上政治、学术职务外,他还多次出任世界和国际性会议的主席,出席世界科学家大会和世界卫生大会,尤其是他曾出席联合国创建大会,为中国劝告减少武器研究预算,集中科学家力量和经费到科学院和大学中进行研究和教学,使中国科学研究得以发展。

陈康肃公曾多次受到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的殊荣,他被多次授予中国高级军衔,并获得了中国高级科学家、中华英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殊荣,他还被斯大林奖章、苏联抗战勋章、法国政府授予的最高奖章等所授予。

陈康肃公的一生,辉煌的事迹让他万古不朽,他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传承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精粹,他的精神也将永远与历史同在,将继续发光发热的照耀着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批大学留学生
在北洋大学的历史上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许多第一,资送我国第一批大学生留学就是其中的一项。

北洋大学堂创建之初,就将资送毕业生留学作为学堂的主要任务之一。

《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中规定:该学堂学生毕业后“准给考单挑选出堂或派赴外洋分途历练;或酌量委派洋务职事。

”同时,在头等学堂章程中列出“头等学堂年经费------所节省之经费,除另造二等学堂及每次考试花红外,其余积存生息,以备四年后挑选学生出洋川资经费。

”1899年北洋大学堂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原本毕业后即可赴美国留学,可是因为英法等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北洋大学堂被德军强占为兵营,学堂被迫停办,留学一事只能搁浅。

1901年,北洋大学堂创始人盛宣怀通过南洋公学资送北洋大学堂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

这是中国首批大学出国留学生,是中国高等学校留学教育之始。

当时,学堂设“留美学堂监督”一职,由学堂总教习丁家立兼任。

丁家立亲自带领北洋大学堂第一批毕业生赴美留学。

此批留学生共8名,具体情况是:陈锦涛,字兰生,31岁,广东南海人,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博物学(物理学)。

王宠惠,字亮畴,23岁,广东东莞人,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学。

张又巡,又名煜全,字永云,24岁,广东南海人,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学。

王宠佑,字佐臣,25岁,广东东莞人,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矿学。

严一,又名炳芬,字锦榕,26岁,广东南海人,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

胡栋朝,字振廷,26岁,广东番禺人,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工程学(土建)。

陆耀廷,字佩萸,31岁,广东高要人,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工程学(土建)。

吴桂龄,字猛舟,22岁,广东新安人,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机械学。

这批留学生分别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回国后大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王宠佑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汉口炼锑公司总工程师,汉冶萍铁厂厂长等职,是我国著名的矿冶专家。

张又巡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学校校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1901年至1907年我国官费留美学生总计约有100余人,其中北洋大学堂就占有半数以上。

他们后来大都成为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如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医学家刘瑞恒,数学家秦汾,银行金融家钱永铭,冶金学家温宗禹、蔡远泽,法学家赵天麟、冯熙运,师范教育家李建勋、齐璧亭等等。

北洋大学堂出国留学生全部为公费派遣,除资送学生留美外,还有留英、法、德、日、比等国。

由于北洋大学堂课程安排、讲授内容、所用教科书,均以美国著名的哈佛、耶鲁等大学为标准,故所培养的学生质量很高,从第一届毕业生起即可免试直接进入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院深造。

北洋大学堂的出国留学教育不仅为中国培养了高层次人才,同时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争得了荣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